瑶族文化风俗调查报告1

合集下载

瑶族调查报告文集

瑶族调查报告文集

瑶族调查报告文集篇一:瑶族特色调查报告瑶族特色调查报告六(1)班汪哲嫣篇二:瑶族建筑调查报告关于瑶族民居的调查报告一、瑶族民居的式样和分布瑶族居住房屋的样式,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围篱式的又称茅寮,二是干栏式的又俗称吊脚楼,三是泥瓦式的,四是砖瓦式的。

1、围篱式的叉叉房,又称“茅寮”,是瑶族保留的最原始的住居。

下围竹篱笆或小木条,上覆茅草(或杉皮)。

其中,又有坐地式和楼房式两种。

坐地式,是挨着地基建筑;楼房式,是四个柱子落地,楼板与地面有一定的距离。

大山区瑶族住房多为”茅寮”,四壁用小木条扎成,俗称“千个柱头下地”,上盖杉皮或茅草。

现在已经比较少见,在云南勐腊地区和贵州,广西西部布努瑶居住区等较为偏避的瑶寨偶尔能见。

图1:金秀更范屯尚存的最后一座全木结构的半楼式房屋,现存所找到的最为原始的瑶族建筑,房顶尚为树皮结构。

2、干栏式的吊脚楼,一般在林区盛行。

下围木板,上盖瓦。

分上、中、下三层:上一层放杂物,中一层住人,下一层畜牲口、家禽之类。

在中一层檐下,设干栏和长板凳,供人乘凉及活动等。

又分半边楼和全楼两种。

半边楼“半边楼”为一半在平地上,另一半依山势坡度用树木支架起来,上面住人,下面放东西,俗称“瑶家吊脚楼”,即干栏式“半边楼”。

“全楼”相对“半边楼”而得名,一般建于沿河一带或半山较平坦的一层地基上,规模及附属建筑与“半边楼”相同。

多见于云南、贵州、广西北部如灵川、龙胜、融水等地的瑶族。

图2:贵州传统瑶族民居吊脚楼3、泥瓦式房屋,以泥、竹、木为主要材料。

又以夯土墙居多。

“一明两暗”型,即三间堂平列式的房屋,正中的一个大间是厅屋,东侧一间住儿女,西侧的那间用杉木板壁一分为二,里面是父母的卧室,外面是厨房。

多为两层。

楼面用杉木板铺设,可住人也可放东西。

为了防潮,一般人家的谷黍瓜豆大都堆放在楼上。

特点是结构较为简单。

多见于金秀、昭平、蒙山等地的瑶族建筑。

图3:金秀县忠良乡普通瑶族泥瓦建筑,主屋外搭的附属建筑还是以木板屋,木质走廊为主,还保留了传统建筑风格。

溆浦瑶族调研报告

溆浦瑶族调研报告

溆浦瑶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中国湖南省溆浦县瑶族群体,揭示其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

通过调研,为进一步发展和保护瑶族文化,促进瑶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2.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等。

2.2 调研过程1.在溆浦县瑶山村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瑶族村落的建筑、生活习俗、服饰等方面的情况。

2.针对瑶族人口、教育状况、就业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

3.收集瑶族历史文化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三、瑶族文化特点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独特的文化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1 语言和文字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

瑶族人民通用汉字进行书写,同时也有一套自己的瑶文文字系统。

3.2 音乐和舞蹈瑶族以其独特的音乐和舞蹈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是瑶族歌舞《赛龙舟》和《盘王扯蛇》等。

3.3 服饰和传统习俗瑶族人民喜欢穿着华丽多彩的传统服饰,如瑶族女子的银饰和缨帽等。

瑶族还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仪式,如黎节和观山会等活动。

四、瑶族经济现状4.1 农业瑶族地区以农业为主导经济产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

由于山区地势复杂,农业生产面临诸多困难,如耕地不足、灌溉条件差等。

4.2 手工业瑶族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品而闻名,例如银饰、染织品等,这些手工艺品成为了瑶族地区的特色产业。

4.3 旅游业瑶族地区的自然风光和瑶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业逐渐成为了瑶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社会问题与发展建议5.1 教育问题瑶族地区的教育水平普遍较低,缺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教育问题亟待解决。

建议加大对瑶族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5.2 就业问题瑶族地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主要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缺乏多样化的就业渠道。

建议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5.3 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建议加强对瑶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开展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提高瑶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湖南省常宁市是瑶族聚居的地方,瑶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他们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生活习俗,其中民歌文化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进行调查,旨在了解瑶族民歌的传承状况、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生态的影响。

一、调查背景瑶族是湖南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和贵州等地。

常宁市是湖南省境内的一个县级市,也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瑶族民歌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对于了解瑶族文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走访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前往常宁市瑶族聚居的村庄,进行实地走访,观察瑶族民歌的传承和表现形式;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与瑶族长者和民歌传承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瑶族民歌的认知和看法。

三、调查结果1. 传承状况经过实地走访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常宁瑶族民歌在瑶族群体中得到了较好的传承。

瑶族人民非常重视民歌的传承,他们将民歌作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头和音乐方式传承给后代。

特别是在一些重大节日和重要场合,瑶族民歌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唱和传播。

2. 特点常宁瑶族民歌具有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歌词简单易懂,多以四言句或七言句为主,内容涉及瑶族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念;音乐节奏明快,多采用瑶族特有的乐器进行伴奏,如芦笙和竹笙;歌唱方式多样,包括独唱、合唱和对唱等形式,富有变化和趣味性。

3. 文化生态影响瑶族民歌对当地文化生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方面,民歌作为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传承和弘扬瑶族传统文化,保持了瑶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民歌也成为了瑶族人民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纽带,促进了族群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五、建议为了进一步保护和传承瑶族民歌,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瑶族民歌的记录和收集工作,建立瑶族民歌的档案和数据库,为其传承提供更好的保障;二是开展瑶族民歌的传统保护和创新传承工作,组织相关活动和比赛,激发瑶族青年参与民歌传承的热情;三是加强瑶族民歌的宣传和推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数字化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瑶族民歌文化。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湖南常宁市位于湘南地区,是湖南省的一个县级市。

常宁市境内主要居住着瑶族人,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湖南省的主要民族之一。

在常宁市瑶族的传统文化中,民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形式。

本文将就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进行调查,并对其特点和意义进行分析。

一、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历史背景瑶族民歌是瑶族人民口头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瑶族起源于古代越南地区,后迁移到了中国的南方地区。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瑶族人民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民俗习惯,并将其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进行传承。

湖南常宁地区瑶族民歌是其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音乐形式多样化: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音乐形式非常多样,包括独唱、对唱、对答、合唱等。

瑶族民歌一般伴有打击乐器或弹拨乐器的伴奏,如打击乐、竹琴、排箫等。

2. 歌词丰富多样: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描写自然风光和生活场景的歌曲,也有表达对生活和情感的情歌、爱情歌。

歌词通常使用瑶族语言,形式简洁明了,押韵优美,深受民众喜爱。

3. 反映民族历史:湖南常宁瑶族民歌在表达个人情感的也反映了瑶族人民的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

一些民歌歌颂了瑶族的英勇和智慧,讲述了瑶族人民的奋斗故事,传承了民族文化的血脉。

4. 社会功能明显:湖南常宁瑶族民歌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功能。

它不仅可以作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如婚礼、葬礼等,还可以用于表达民众的愿望和情感,起到凝聚民族团结和身心愉悦的作用。

1. 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湖南常宁瑶族民歌是瑶族人民口头传统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民歌的传唱和演绎,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瑶族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使瑶族文化得以延续。

2. 民族认同和自尊心的培养:瑶族民歌作为瑶族人民的精神寄托,可以培养民族认同和自尊心。

在民歌中表达的瑶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梦想,使得瑶族人民对自己的民族有更加骄傲和自豪的感觉。

3. 塑造个性与表达情感:湖南常宁瑶族民歌以其特有的音乐形式和歌词内容,可以帮助民众塑造个性和表达情感。

江华瑶族调查报告

江华瑶族调查报告

江华瑶族调查报告江华瑶族调查报告一、引言江华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他们生活在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

作为瑶族的一个分支,江华瑶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本报告旨在对江华瑶族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动瑶族的发展。

二、社会状况1. 人口分布和居住环境江华瑶族的人口主要集中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占县总人口的大部分。

他们通常居住在山区和农村地区,与自然环境和山水相依为伴。

这种居住环境对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2. 社会组织和家庭结构江华瑶族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

他们通常以家族为单位,家族内部有严格的血缘关系和等级制度。

家族成员之间互相扶持,形成了紧密的社会网络。

在家庭结构方面,江华瑶族多为大家庭,三代同堂的情况较为普遍。

三、文化传承1. 语言和文字江华瑶族使用瑶族语言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属于壮侗语系的语言。

除了口头传承外,江华瑶族还保留了一种特殊的文字系统,称为“瑶文”。

瑶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对于瑶族人民来说,它既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 服饰和民俗江华瑶族的服饰和民俗充满了浓厚的瑶族特色。

他们喜欢穿着鲜艳多彩的服装,女性常常佩戴银饰和花环,男性则以头巾和腰带为主。

在节日和婚礼等重要场合,江华瑶族人民会进行独特的歌舞表演,以庆祝和纪念。

四、经济状况1. 农业和林业江华瑶族的经济主要以农业和林业为基础。

他们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农作物,并养殖猪、鸡等家禽。

同时,他们也从山区的森林中获取木材和草药等资源。

农林业的发展为江华瑶族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

2. 手工艺和旅游业江华瑶族以其独特的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他们擅长制作银饰、绣品和竹编等工艺品,这些产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同时,江华瑶族的民俗表演和节日庆典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五、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尽管江华瑶族的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护,但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外部文化的渗透。

瑶族调研报告

瑶族调研报告

瑶族调研报告瑶族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瑶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情况,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

在调研期间,我们深入瑶族聚居的地区,与瑶族群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

三、调研结果1. 社会组织:根据调查统计,瑶族以家族为单位,形成了特殊的社会组织模式。

瑶族群众非常重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力,家族成员间联系紧密,互帮互助。

此外,瑶族之间还有婚姻联姻的传统习俗,协助家族间关系的交融。

2. 文化传统:瑶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舞蹈等。

瑶族人民以歌而著称,他们通过歌曲传递情感、表达内心,歌曲中融入了丰富的瑶族文化元素。

此外,瑶族还有许多传统节日,如“赛龙船”、“赛牛角”等,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丰收,也是展示瑶族文化的重要机会。

3. 生活方式:瑶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他们在山区发展了传统的农耕生活。

调查发现,他们主要种植水稻、茶叶、蔬菜等作物,以及养殖畜禽。

瑶族民居多为竹楼,屋顶用草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

此外,瑶族人民非常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他们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环保理念。

4. 教育状况:瑶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相对滞后。

虽然国家推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但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瑶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瑶族孩子只能接受基础的义务教育。

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需要加大对瑶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和支持。

四、调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瑶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模式。

瑶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为骄傲,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如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瑶族的文化,我们应加强对瑶族地区的教育支持,提升瑶族地区的发展水平。

总之,瑶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但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

我们应加强对瑶族地区的支持,为瑶族保护和传承文化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探寻】三台苗瑶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探寻】三台苗瑶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

【探寻】三台苗瑶族饮食文化调研报告一、引言苗瑶族是中国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其传统饮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索和了解的地方。

本报告旨在对三台苗瑶族的饮食文化进行调研,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为了深入研究三台苗瑶族的饮食文化,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实地走访、访谈和参与苗瑶族传统饮食活动等。

三、饮食惯根据我们的调研,三台苗瑶族的饮食惯与他们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苗瑶族居住在山区,因此主要以农作物和山林资源为食材。

他们崇尚自然、注重协调,饮食上也体现出这种理念。

在三台苗瑶族的饮食中,米饭是主食,多数餐桌上都离不开这一食材。

此外,玉米、小麦和红薯也是重要的主食材料。

他们还经常食用各种野菜、山珍和,以增加菜肴的丰富度和口味。

同时,饮食中也强调各种调味料的使用,如辣椒、姜蒜等,以提升食物的味道。

四、传统食谱三台苗瑶族有许多独特的传统食谱,其中一些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代表性菜肴。

比如,酸汤鱼是他们的一道非常有名的菜品,选用新鲜的鱼类和苗族特有的酸汤烹制而成,鱼肉鲜美,汤汁酸爽开胃。

另外,苗庆节期间的红米糯等传统年菜也深受苗瑶族人民的喜爱,传承已久。

五、饮食节庆活动苗瑶族的饮食节庆活动丰富多彩,代表了他们丰收和团聚的喜悦。

其中,苗庆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苗庆节期间,苗瑶族人民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同时丰盛的饮食也是节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红米糯、红烧肉、酸汤鱼等传统菜肴。

六、饮食文化的现状和保护尽管三台苗瑶族的饮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他们依然努力保护和传承着自己的饮食文化。

一方面,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积极推动相关的保护工作,包括举办文化节、建立博物馆等。

另一方面,年轻一代也在努力研究和传承饮食文化,以保持和发展苗瑶族的特色。

七、结论通过对三台苗瑶族饮食文化的调研,我们发现他们的饮食惯和传统食谱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也凸显了他们的特色和历史文化。

在现代社会,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至关重要,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千年瑶寨社会实践报告

千年瑶寨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千年瑶寨,位于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是瑶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这里的瑶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山清水秀的环境中,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瑶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暑假期间,前往千年瑶寨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报告。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1. 了解瑶族文化:通过实地考察,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为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提供依据。

2. 体验民族风情:亲身体验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感受民族风情,增进民族团结。

3. 提高综合素质:在实践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我们团队提前了解了千年瑶寨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和旅游路线,制定了详细的实践计划。

2. 实地考察:到达千年瑶寨后,我们首先参观了瑶族文化博物馆,了解了瑶族的历史、文化、艺术等。

随后,我们走访了瑶族村寨,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

3. 参与活动:我们参加了瑶族特色活动,如瑶族歌舞表演、瑶族刺绣体验、瑶族竹编制作等,亲身体验了瑶族文化的魅力。

4. 采访调研:我们采访了瑶族老艺人、当地政府官员和学者,了解瑶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四、实践成果1. 丰富知识储备:通过本次实践,我们对瑶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储备。

2. 提高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如何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瑶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团结精神,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五、实践体会1.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瑶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传承和发展。

2. 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真正了解和感受一个民族的文化。

3.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瑶族服饰调研报告

瑶族服饰调研报告

瑶族服饰调研报告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湖南等地。

瑶族的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瑶族服饰的特点和变化。

首先,瑶族的男性传统服饰主要包括头巾、衣袍、束腰、裤子等。

瑶族男性喜欢用白色头巾,有的头巾上还绣有花纹,寓意吉祥和美好的祝愿。

衣袍通常是长袍式的,颜色鲜艳,多为红色或者蓝色。

束腰是用一条宽腰带固定在衣袍上,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能显示男性的身份地位。

裤子多是宽松的,方便活动。

女性传统服饰包括头巾、衣袍、裙子和鞋子。

女性头巾多为纺织品制成,绣有各种图案,颜色和样式各异。

衣袍一般为长袍式,也有短袍式的。

颜色上多以红色、紫色和绿色为主,饰有各种刺绣,如花、鸟、兽等。

裙子分为长裙和短裙,常使用丝绸或者布料制作,颜色丰富多样。

鞋子是用布料制成,有的还会绣上花纹。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瑶族服饰也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一方面,瑶族服饰的样式和材质逐渐丰富多样。

现在的瑶族服饰更加注重细节和装饰,衣袍上的刺绣更加精致,头巾上的花纹更加多样化。

同时,瑶族服饰不再局限于红色和蓝色,还包括了更多的颜色选择,如粉色、黄色、橙色等。

另一方面,瑶族服饰逐渐与现代元素结合,例如在传统服饰上加入了现代的图案或者元素,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总的来说,瑶族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影响,瑶族服饰也在逐渐变化,不仅样式和材质更加丰富多样,而且也与现代元素结合,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了解了瑶族服饰的特点和变化,也为传承和发展瑶族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东山瑶族调查报告

东山瑶族调查报告

东山瑶族调查报告东山瑶族调查报告一、引言东山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山县。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东山瑶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为了更好地了解东山瑶族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撰写了这份报告。

二、历史与文化东山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他们是中国南方的原住民之一。

瑶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独特的音乐、舞蹈、服饰和建筑等。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东山瑶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三、经济与就业在经济方面,东山瑶族的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大部分瑶族人民从事农业和渔业。

然而,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变化,这些传统产业面临着许多挑战。

同时,由于教育水平的不足,东山瑶族的就业机会也相对较少。

四、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东山瑶族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经济的困难和交通的不便,东山瑶族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许多瑶族孩子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无法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同时,东山瑶族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丧失的危险。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缺乏兴趣,东山瑶族的传统音乐、舞蹈和语言等正在逐渐消失。

这对于东山瑶族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五、社会问题与挑战除了经济和教育问题外,东山瑶族还面临着其他一些社会问题和挑战。

其中之一是婚姻和家庭问题。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社会变革的冲击,东山瑶族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

这给瑶族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东山瑶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交通不便、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六、保护与发展为了保护和发展东山瑶族的文化遗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教育投入,提高东山瑶族地区的教育水平。

这包括改善学校设施、培训教师和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2. 支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瑶族的研究报告

瑶族的研究报告

瑶族的研究报告1. 引言本研究报告旨在对中国瑶族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探讨。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等地区。

瑶族以其独特的语言、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瑶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瑶族的发展和传承,并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瑶族的历史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份子,有着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传统。

瑶族起源于南方的古代土著民族,后来随着汉族、壮族等其他民族的南迁而逐渐形成。

在历史长河中,瑶族曾经历过多次的迁徙和文化交流,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

3. 瑶族的文化3.1 语言瑶族具有独特的瑶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

瑶族语言分为红瑶、白瑶、青瑶等多个方言,各方言之间存在差异。

瑶族语言是瑶族人民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方式,代表着瑶族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3.2 宗教信仰瑶族信仰主要包括土地神, 祖神和自然神。

他们认为大自然万物都有灵性,崇拜自然神,并作为祖先崇拜的一部分。

此外,他们还有一些与民俗相伴随的崇拜习俗,如在主要节日中进行祭祀活动以及向祖先祝福等。

3.3 艺术与手工艺瑶族人民热爱艺术和手工艺。

他们擅长织布、编绳、雕刻等技艺,并且继承和发展了许多独特的手工艺品,如瑶族绣球、银饰品等。

瑶族的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歌舞、戏曲、绘画等,在表达美好生活和传递文化的同时,也是瑶族人民心灵的寄托。

4. 瑶族的社会结构瑶族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

瑶族人民重视家族观念,家族成员之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内部的互助合作。

在瑶族社会中,男女平等,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享有重要地位,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瑶族社会也存在着村落组织、社区组织等社会结构。

5. 瑶族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瑶族人民面临文化传承不易、语言濒危、生活环境改变等问题。

因此,保护和传承瑶族的语言、文化和传统成为亟待解决的任务。

关于瑶族调研报告

关于瑶族调研报告

关于瑶族调研报告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贵州等地。

瑶族是一个世代相传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以下是对瑶族的调研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背景瑶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对于了解中国的多元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瑶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以及现存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瑶族的发展和保护。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样本覆盖广西、湖南、贵州等地的瑶族居住区,共计选取了100名瑶族代表进行调查。

三、调查结果1. 历史和文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瑶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他们的祖先生活在荒山野岭,尊崇自然,崇拜维护生态平衡的精神师傅。

瑶族有自己的文字和音乐体系,他们善于编织,制作出色的服饰和工艺品。

同时,瑶族还保留着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例如“红衣节”和“赶山节”。

2. 社会现状和问题尽管瑶族在文化传承和自我保护方面做得相对较好,但他们仍面临一些问题。

调查显示,近年来,一些年轻一代瑶族开始流失传统文化,特别是在较大城市定居的瑶族,他们更倾向于融入主流文化,逐渐遗忘自己的语言和习俗。

此外,由于地理位置偏远,瑶族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教育和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

四、保护和发展建议为了保护和发展瑶族的文化,建议以下几点措施:1. 教育加强加强瑶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体制改革。

鼓励保留瑶族语言和文化的课程。

2. 形成合理的发展政策相关部门应建立倾听机制,了解瑶族群众的需求和意见,为瑶族地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瑶族的经济发展。

3. 文化保护加强对瑶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瑶族的音乐、舞蹈、手工艺品等传统文化进行保护和推广。

4. 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成功经验,推动瑶族文化发展。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对瑶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

瑶族文化调研报告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等地。

瑶族文化丰富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个性。

本文将对瑶族文化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报告。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瑶族的语言是瑶语,属于汉藏语系,分为北瑶、南瑶和西瑶三大方言。

瑶族人民爱好歌舞,唱歌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瑶族中,民歌是他们表达情感、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瑶族的歌曲多以婚礼、节日、劳动和战斗等为主题,歌词朴实而深情,充满了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瑶族的服饰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男子通常穿着短衣、长裤和蓑衣,女子则以花裙、花袄和头巾为主要服饰。

瑶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布料多以红色、绿色和黄色为主,富有瑶族特色。

瑶族的服饰还常常绣有各种图案和纹饰,象征着他们对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瑶族的婚礼习俗也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人民有着独特的婚姻制度和婚礼仪式。

瑶族的婚礼通常由男方家族负责筹备,其中最重要的是迎娶仪式。

在迎娶仪式中,男方要组织一场盛大的彩车队伍,来迎接女方的亲朋好友。

迎车队伍中,会鸣放炮、舞狮和舞龙,营造热烈喜庆的氛围。

婚礼结束后,双方亲戚朋友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宴会和娱乐活动,以表达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喜悦之情。

瑶族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例如,瑶族的“瑶山祭”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瑶山祭是瑶族人民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式,举办地点通常是在山林中的祭坛上。

在瑶山祭期间,人们会举行神牛舞、舞狮和歌舞演出等活动,以及进行各种体育竞技项目。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瑶族人民的生活,也传承着瑶族的历史和民俗文化。

总结起来,瑶族文化是一种丰富多样、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在瑶族的语言、歌舞、服饰、婚礼习俗和节日等方面,都体现出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向往。

瑶族人民通过这些文化形式,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文化,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瑶族文化是中国民族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瑶族节日文化研究报告

瑶族节日文化研究报告

瑶族节日文化研究报告
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

本文将对瑶族的节日文化进行研究。

瑶族的节日数量众多,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瑶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

在春节中,瑶族民众会穿上传统民族服装,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如舞狮、舞龙和舞瑶鼓等。

他们还会在春节期间举行祭拜仪式,祈求新一年的好运和丰收。

中秋节是瑶族人民最喜爱的节日之一,瑶族人民会聚集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并享用美味的月饼。

他们还会唱歌、跳舞和玩各种传统游戏,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瑶族人民的重要节日。

瑶族人民会制作粽子,举行龙舟竞赛,并在节日期间参加精彩的龙舞和舞狮表演。

此外,瑶族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开坛大典”和“祈福灯”。

开坛大典是瑶族寺庙中的重大活动之一,是瑶族人民向神灵祈求祝福和保佑的庄严仪式。

祈福灯是针对僵尸疫鬼的独特仪式,瑶族人民相信僵尸疫鬼会给人们带来疾病和厄运,因此他们会在节日期间点亮祈福灯,希望神灵能赶走邪恶的力量,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健康。

在瑶族的节日文化中,舞蹈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有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如瑶族民间舞、瑶族古典舞和瑶族祭祀舞等。

这些舞蹈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通过舞蹈表达他们的情感和祈祷。

总之,瑶族的节日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和信仰。

通过研究瑶族的节日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瑶族的传统文化。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

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调查报告湖南常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瑶族是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瑶族是一个传统的农耕民族,以唱歌、跳舞、编织和文化传承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湖南常宁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是在2021年10月份进行的,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调查了湖南常宁瑶族居民对民歌的认识和态度,以及民歌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因素。

二、民歌的定义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瑶族民歌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大寨歌”,另一种是“小寨歌”。

其中,“大寨歌”是指集体演唱的歌曲,通常由男女各唱一句,比较热闹;“小寨歌”是指个人演唱的歌曲,通常比较悠扬。

三、瑶族民歌的文化生态现状1. 民歌被广泛传唱在常宁瑶族居民中,瑶族民歌被广泛传唱,并在喜庆节日等场合中得到了热烈的欢迎。

尤其在农村地区,瑶族民歌是居民之间互动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2. 民歌的受众面越来越窄虽然瑶族民歌在传统文化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冲击,其中瑶族民歌也不例外。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是年轻人中,对瑶族民歌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较低,受众面越来越窄。

3. 民歌的传承面临困境1. 文化传承逐渐打折扣瑶族民歌文化生态的变迁与社会变革息息相关。

传教、城市化、流动人口、教育、媒介、经济等因素都会对瑶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而在这些影响中,社会变革的力量最为巨大,文化传承也逐渐打折扣。

2. 年轻人的输入不足瑶族民歌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时间沉淀和渗透的,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年轻一代的投入显然还不足。

他们大多对现代文化更感兴趣,甚至不懂得瑶族民歌的所在和其内涵。

如此,瑶族民歌在传承和发扬上自然受到了限制。

3. 线上媒体建设需要适当加强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线上媒体可为瑶族民歌的普及和传播机制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在现实中,线上媒体对瑶族民歌的建设还相对薄弱,需要适当加强。

瑶族服饰调研总结报告

瑶族服饰调研总结报告

瑶族服饰调研总结报告一、调研背景瑶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了解瑶族服饰的特点和变化,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在此报告中总结了所得到的信息。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瑶族地区特别是瑶族聚居的村落进行了调研。

我们对瑶族的传统服饰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并采访了当地的瑶族居民,以了解他们对瑶族服饰的看法和使用情况。

三、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瑶族服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色彩丰富瑶族服饰以鲜艳丰富的色彩为特点,常见的颜色有红、蓝、绿等。

这些明亮的颜色代表着瑶族人民的喜庆和热情。

2. 细致精湛的刺绣瑶族服饰中普遍存在着精美的刺绣工艺,这些刺绣图案常常是瑶族文化和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3. 多样的款式与形式瑶族服饰的款式和形式也比较多样化,既有长袍、长裙式的衣物,又有短袍、短裙式的衣物。

不同的款式和形式代表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活动场合。

4. 传承与变革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瑶族服饰也在不断地变迁和发展。

尽管传统的瑶族服饰还在部分瑶族地区得到保留和传承,但现代元素的加入也使得瑶族服饰具有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四、调研分析与展望从我们的调研结果来看,瑶族服饰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在与时俱进。

尽管现代元素的加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瑶族服饰的传统特点,但也符合了当代人对于服饰的时尚追求。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瑶族服饰的发展脉络,探索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的融合,在保持瑶族服饰独特性的同时,让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五、调研成果应用建议基于此次调研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应用建议:1. 保护与传承瑶族服饰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加强对瑶族服饰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 旅游开发瑶族服饰作为瑶族地区的独特文化符号,可以作为旅游开发的一大亮点,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 设计与创新我们可以借鉴瑶族服饰的元素,设计创新的服饰产品,以满足当代人的时尚需求,并提升瑶族服饰的文化影响力。

瑶族民俗研究报告

瑶族民俗研究报告

瑶族民俗研究报告1. 引言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西、湖南、广东等地。

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为我们了解瑶族传统生活提供了重要资料。

本文将对瑶族的传统民俗进行研究,重点探讨瑶族的婚俗、丧葬礼仪、节日庆典等方面,以期深入了解瑶族民俗文化的特点和传承情况。

2. 瑶族婚俗2.1 介绍瑶族的婚俗是瑶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瑶族的婚俗多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2 婚前准备在瑶族中,婚姻大多是由父母和长辈牵线搭桥。

在决定结婚之前,双方家庭会进行多次会面,商定彩礼、婚宴等事宜。

2.3 婚礼仪式瑶族婚礼通常有三个环节:迎亲、婚礼和送亲。

迎亲时,新郎一行会带着婚礼用品和彩礼等前往新娘家。

婚礼环节包括拜天地、敬酒、交杯酒等。

送亲时,新娘跟随新郎回到新家。

2.4 婚俗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瑶族婚俗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瑶族婚礼仪式多为农村地区保留,城市化进程中,瑶族婚庆活动、礼饼、礼金等新元素逐渐融入。

3. 瑶族丧葬礼仪3.1 介绍瑶族的丧葬礼仪是瑶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瑶族人民有着深厚的宗教信仰和情感。

3.2 丧葬仪式瑶族的丧葬仪式通常包括寿礼、报铺、设防等环节。

寿礼是指为死者举办的宗教仪式,主要目的是祈求死者能够安息。

报铺是指向亲朋好友报告死者去世的消息,并邀请他们参加葬礼。

设防是为了守护丧家和保护葬礼期间的安全。

3.3 习俗传承瑶族丧葬礼仪的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进行。

由于现代化的进程,瑶族的丧葬礼仪逐渐受到一些外来习俗的影响,但仍然保留着原有的传统仪式和习俗。

4. 瑶族节日庆典4.1 介绍瑶族的节日庆典是瑶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弘扬瑶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4.2 主要节日瑶族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如花山节、歌圩节、苗圩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与农事活动、宗教仪式和社交活动紧密相关。

4.3庆典形式瑶族的节日庆典形式多样,通常包括祭拜祖先、合唱歌曲、传统舞蹈等。

溆浦瑶族调研报告

溆浦瑶族调研报告

溆浦瑶族调研报告溆浦瑶族调研报告研究目的:调研溆浦瑶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现状,了解他们的发展需求和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溆浦瑶族进行调研。

共访谈了10位瑶族代表,并发放了100份问卷调查。

一、文化传统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溆浦瑶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宗教信仰。

瑶族的舞蹈、音乐和手工艺品也具有独特魅力。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瑶族的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

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瑶族文化保护的力度,推广瑶族文化艺术,提高瑶族群众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

二、生活方式方面调研发现,溆浦瑶族的生活方式主要以农业为主。

他们习惯于种植水稻和茶叶,并养殖家禽。

然而,由于传统农业技术和农业设施的滞后,瑶族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瑶族农民的培训,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民的产业化水平,增加他们的收入来源。

三、社会经济现状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溆浦瑶族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尽如人意。

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在瑶族地区相对较少,就业机会有限。

同时,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很多瑶族青年缺乏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

鉴此,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瑶族地区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提高瑶族群众的社会经济地位。

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溆浦瑶族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瑶族的文化传统正在逐渐消失,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状况有待改善。

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瑶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瑶族文化传承,改善瑶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瑶族文化风俗调查报告因为本人是瑶族的。

回家后忽然产生一个想法:调查瑶族的文化风俗。

于是我走访了我们县里的一个瑶族自治乡——小垣,也是我的老家。

以下是我从居民的口中,县志和一些史书资料上整理的一些关于瑶族的文化风俗。

在我国的分布范围: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

接下来我从语言、习俗、节日、婚俗、食俗、和信仰的方面来说明。

文化:瑶族有自己的语言,瑶语属汉藏语系瑶语族瑶语支,但情况比较复杂,一半以上的人说“勉”话,属苗瑶语族瑶语支;有五分之二的人说“布努”语,属苗语支;广西地区有的说“拉珈”语,属壮侗语族。

多通汉语、壮语,无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口头文学极为丰富。

瑶族早在唐、宋时期开始,学习用汉字记录本民族的历史,编纂各种典籍。

迄今各地瑶族民间散藏着的大量瑶族历史典籍,包括著名的历史文献《过山榜》和数量众多的宗教经书、歌本、家谱等等,就是瑶族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一大重要贡献。

《过山榜》是研究瑶族历史的宝贵资料。

习俗:瑶族对祖先很尊敬,习惯在进餐之前先念祖先几辈姓名,表示祖先先尝后子孙才能受用。

尤其对丰盛的餐食更是如此。

每逢节日必备猪肉、鸡、鸭和酒等祭拜祖先,吃饭座次也有讲究:老人和尊贵的客人须坐上座。

遇有客人,要以酒肉热情款待,有些地方要把鸡冠献给客人。

瑶族在向客人敬酒时,一般都由少女举杯齐眉,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有的以德高望重的老人为客人敬酒,被视为大礼。

在达山瑶中,喜用油茶敬客,遇有客至,都习惯敬三大碗。

名为“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真心”。

瑶族老人也喜欢饮茶,故茶水也是待客饮料。

款待客人时,鸡、肉、盐一排排地放在碗里,无论主客,必须依次夹吃,不得紊乱。

客人和老人每吃完一碗饭都由妇女代为装饭。

盐在瑶族食俗中有特殊的地位,瑶区不产盐,但又不能缺少盐。

盐在瑶族中是请道公、至亲的大礼,俗叫“盐信”。

凡接到“盐信”者,无论有多重要的事都得丢开,按时赴约。

崇拜盘王的瑶族过去普遍禁食狗肉;崇拜“密洛沱”的瑶族过去则禁食母猪肉和老鹰肉。

湘西南辰溪县农历七月五日前禁食黄瓜。

绝大部分瑶族禁食猫肉和蛇肉。

有的地方产妇生产后头几天禁食猪油。

风俗习惯与重要节日瑶族男女服装主要用青、蓝土布制作。

男子喜着对襟无领的短衫,下着长裤或过膝短裤。

广西南丹县瑶寨男子喜着绣边白裤;广东连南瑶族男子喜留发髻,插以雉毛装饰,并以红布帕包头。

妇女喜着无领大襟上衣,下着长裤、短裙或百褶裙,在服装的领口、袖口、胸襟、腰带、裙边饰以色彩斑斓的挑花、刺绣,鲜艳夺目。

瑶族妇女的头饰式样繁多,喜爱以银簪、银花、银串珠、弧形银板等配以彩色丝带做头饰,风格别致。

少女、未婚或已婚妇女从头饰上就可以区别。

瑶族住房有竹舍、木屋、茅房和小部分泥墙瓦屋。

房屋一般是一栋三间,中为厅堂,两侧房前部为炉灶或火塘,后部为卧室,屋前屋后,分设洗澡棚或猪牛栏。

瑶族的丧葬因地区和支系不同而异。

如“勉支”大都行土葬。

“布努支”过去兴岩葬,现行土葬。

“拉珈支”瑶族成年人行火葬、未成年人行土葬、婴儿行挂葬。

连南八排瑶人死后,行尸体绑于椅子上。

出殡时,抬轿似地将尸体抬至墓穴入棺,人们称为“游尸葬”。

节日:瑶族的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

大节日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中元节、社王节、清明节等,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广西都安瑶族的达努节比较隆重,相传是纪念先人反抗土司斗争的节日。

盘王节,俗称“跳盘王”、“还盘王愿”。

每隔三五年举行一次,时为农历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户、数户或一村进行。

主要仪式由师公跳神祈祷,唱盘王歌,跳长鼓舞,祷告盘王(盘瓠)保佑赐福。

盘王节,一般是自称“勉支”的瑶族的节日,十分隆重讨念拜,意译是月半所过的节,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举行。

这三天,瑶家山寨欢腾得象点燃的鞭炮。

那些泡在清泉绿涧里长起来的姑娘,本是水色如玉,苗条多姿。

这几天打扮得娇气滴流,一个个身穿绣花衬衫,腰系多种图案的挑花筒裙,戴着银项链和镀金耳环,微笑着遮在花绸伞下。

小伙子们,头裹方格巾帻,穿着具有民族特色的挂裤,虎身大眼,结实健壮,逗人喜爱。

连老大爷、老大妈也换上节日的盛装,四面八方,熙熙攘攘汇聚在水洞坪墟场,欢度传统佳节。

说起讨念拜,有个悲壮动人的历史故事。

相传康熙年间,封建统治者的军队进逼瑶山。

掳掠劫杀,无所不为。

瑶家山寨,暗无天日,面临着灭族亡种的悲惨绝境。

在这危险之际,一位瑶家姑娘名奉姐,精明干练,沸腾着满腔热血与无比悲愤,把山山寨寨的青壮年兄弟姐妹组织起来,垒石为堡,砍树作寨,据险守防,抵抗来侵的敌人。

在追击进犯者直到他们的官衙后,放了一把火,将官衙化为灰烬。

这时,司门前巡检司上奏清廷,派来了大兵。

由于地形崎岖复杂,奉姐指挥合窍,群众团结一致,善守能攻,官军一筹莫展。

最后设了一个诡计,使一个青年悍卒化装成卖货郎,挑着满担瑶家日常生活物品,如盐、布之类,上寨叫卖。

奉姐见单人一个,不足为俱,便接进室内。

那知这货郎接近奉姐时,拔“出利刃向奉姐刺杀,外面亦金鼓齐鸣,伏兵四起,带伤的奉姐在一阵慌乱中冲了出来,在现今的水洞坪一带,率众与官军杀了三天三晚,600多位瑶族同胞因寡不敌众,全被官军杀死。

英勇的奉姐姑娘牺牲了,却永远活在瑶族人民心中。

人们纪念她,但又怕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怀疑与嫉忌,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十五至十七日三天,瑶家男女老少,都来到水洞坪举行集会。

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赛歌赛舞,以特殊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英烈的吊唁。

最后形成为如今人人赶墟购物的传统盛会——讨念拜。

讨寮皈节,意译是逃脱凶恶的菩萨。

此节分两段,第一次是农历七月初二在茅勒举行,这一带的瑶民要过了这个节日,才吃黄瓜和白瓜。

传说宋朝末年,当地瑶民的祖先在江西吉安田卢地带,遭到当地赵、鲁二督统镇压。

七月初二,有些孕妇逃到鹅颈大丘的黄瓜和白瓜丛中,哀求饶命,才幸免于死。

因而起誓:永传后代,要越过七月初二,才能吃黄瓜和白瓜,违者子孙不昌。

第二次是农历七月初八至初十,在小沙江举行,传说清朝雍正元年(1723),当地一豪绅追赶麻洞瑶族四姓六姐妹而引起反抗,豪绅却谎报瑶民谋反,请求清兵镇压。

瑶民先后在今大沙江和小沙江奋战后退至麻塘山居险而守清兵只好议和。

当时瑶民把战地称作大杀光和小杀光,以后为求民族团结,才改名大沙江、小沙江。

如今节日里,瑶民都盛装,到集会地点尽情欢乐,周围汉人,也参与同乐,人们赶集聚会,青年男女赛歌对舞、谈情说爱,充满喜庆气氛。

婚俗:瑶族一般不与外族通婚,招赘习俗较为普遍。

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较为自由,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串村走寨的机会,通过唱歌形式,寻找配偶,双方合意,即互相赠送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也有需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方可结婚的。

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

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食俗:瑶族一日三餐,一般为两饭一粥或两粥一饭,农忙季节可三餐干饭。

过去,瑶族常在米粥或米饭里加玉米、小米、红薯、木薯、芋头、豆角等。

有时也用“煨”或“烤”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如煨红薯等各种薯类,煨苦竹笋、烤嫩玉米、烤粑粑等。

居住山区的瑶族,有冷食习惯,食品的制作,都考虑便于携带和储存,故主食、副食兼备的粽粑、竹筒饭都是他们喜爱制作的食品。

劳动时瑶族均就地野餐,大家凑在一块,拿出带来的菜肴共同食用,而主食却各自食用自己所携带的食品。

常吃的蔬菜有各种瓜类、豆类、青菜、萝卜、辣椒,还有竹笋、香菇、木耳、蕨菜、香椿、黄花等。

瑶族地区还盛产各种水果。

蔬菜常要制成干菜或腌菜。

云南的一些瑶族喜欢将蔬菜做得十分清淡,基本上是加盐的白水煮食。

有的直接用白水煮过之后,蘸用盐和辣椒配制的蘸水,以保持各种不同蔬菜的原味;肉类也常要加工成腊肉。

广西的瑶族烹调肉类一般用干炒、水煮,放盐调味,用佐料的较少;而肉类则要做成味道十分浓郁的菜肴,鲜肉或腊肉,先炸烤焦黄,然后再煮。

瑶族人喜欢吃虫蛹,常吃的有松树蛹、葛藤蛹、野蜂蛹、蜜蜂蛹等。

瑶族人还喜欢利用山区特色自己加工制作蔗糖、红薯糖、蜂糖等。

瑶族人大都喜欢喝酒,一般家中用大米、玉米、红薯等自酿,每天常喝2、3次。

云南瑶族喜用醪糟泡制水酒饮用,外出时,常用竹筒盛放饮时对水。

广西地区的瑶族还喜用桂皮、山姜等煎茶,认为这种茶有提神、清除疲劳的作用。

很多地区的瑶族喜欢打油茶,不仅自己天天饮食,而且用油茶招待宾客。

典型食品:瑶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各地均有独具一格的风味食品,其中的典型食品有:油茶;粽粑;荷包扎。

瑶族居民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等为主。

日常菜肴有黄豆、饭豆、南瓜、辣椒和家禽家畜等·广西金秀大瑶山瑶族利用“鸟盆”捕捉候鸟,腌制为酢,是款待贵客的美味佳肴。

桂北地区的一部分瑶族盛行“打油茶”,即以油炒茶叶煎汤,佐以生姜、辣椒、食盐调味,趁势冲泡炒米、炒豆、米花之类同饮,具有特殊的风味。

信仰:瑶族宗教信仰复杂,巫教、道教和原始宗教因地而异。

瑶族的宗教信仰比较复杂,有些地区原始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或图腾崇拜占有一定地位;有些地区则主要信奉巫教和道教。

道教对瑶族影响很大,凡属丧葬一套祭祀仪式,基本上按道教法旨进行,只是其中掺杂了一些民族原始宗教的内容。

以上便是所收集整理的关于瑶族文化风俗的一些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