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繁露书卷
春秋繁露提出的经学史上的 著名命题
第一,儒经的排列顺序。 第二,孔子作《春秋》意在为后王制法托古
改制说 第三,孔子为“素王”说。 第四,常义与应变的思想。
秦汉 始武 皇帝
朕建立第一个统一国家!
可你14年就亡了,俺汉朝持续四 百多年!
是我为你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可是还需我替你修补完善! 俺以“法”治国,反对者杀! 你残暴所以你死得早,俺独尊
三纲五常学说
• 关于“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三纲”指君为 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 、礼、智、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三纲 五常”经董仲舒的论证变得神圣而不可侵犯,成 为不变的政治伦常原则。
三纲五常












仁义 礼 智 信
三纲五常学说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 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 妻为阴”。
儒学的发展历程
阶段
儒家 发展 历程
政府 措施 历史 地位
春秋
创立儒家
战国
体系更 加完整

低潮
西汉
西汉初:逐渐复苏 西汉中:改造形成具有 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士受到各Hale Waihona Puke Baidu侯国的重用
焚书 坑儒
备受 冷遇
蔚然大宗,但 遭受沉
仍备受冷遇
重打击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成为正 统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 ,分为阴阳,判为四 时,列为五行。”
教育原则与方法
1.强勉努力
• 在《对贤良策》中,他指出:“事在强勉而已矣 。”强勉努力于治学,锐意进取,就能达到博与 明的境界;强勉于行道,就能使自己的德性日趋 完善,事业大有成就。
教育原则与方法
2.多连博贯
• 所谓“多连”和“博贯”就是要求读书时不可就 事论事,而应融会贯通,也就是既要类比归纳, 又要演绎推理。
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带有神学迷信 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 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思想起了积 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
极作用
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
争鸣。
教育措施
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设博士 ——教育被儒家垄断
董仲舒与春秋繁露
•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阐发《 公羊春秋》大义后,将其兴盛 于世,《公羊春秋》是成书于 齐地的一部注解《春秋》的儒 学著作,直到汉景帝时方由公 羊寿和胡毋生著于书册,作为 经学的开山名作,《春秋繁露 》较早地提出了许多经学史上 著名的命题 ,后世经学在很大 程度上是围绕着这些基本命题 的争论而发展开来的
儒家所以俺江山常在!
参考文献
1. 董仲舒政治哲学的核心 大一统论 周桂钿《中国哲学史 》》2007年第 4期
2. 董仲舒《春秋繁露》与经学开山 范学辉 孔子学报 2006.5
3. 论汉代儒学的两大特点及其与董仲舒的关系 卢子震 河北 大学学报 2004.5
4. 论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天道与人道依据 许家鹏 江西 社会科学 2006.11
• “不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而兴学校的重点是办好中央的太学,太学是 “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 。
• 办好太学的同时,地方教化也很重要。因此他建 议“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 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从而达到“教化行 而习俗美”的目标。
重选举以取士
• 设立察举制 • 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 • 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 • 遍得天下之贤人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王者之所最尊也。 ” “王者承天意以从事。 ” ——《春秋繁露·五 行相生》
•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
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长养育为事
;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
之任德不任刑也。
• “阳始出,物亦始出;阳方盛,物亦方盛;阳初 衰,物亦初衰。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 ”
5. 悖立与整合 — 论董仲舒对孟子、荀子之人性论的解释 刘国民 衡水学院学报 2009.6
6. 董仲舒以“独尊儒术”为特征的道德教化思想探析河南 大学学报2004.7
7. 董仲舒阴阳思想论 余治平 衡水师范学报 2009.6
谢谢大家!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 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
董仲舒的大一统论
• 董仲舒以天道一统为大一统的哲学基础,认为 “一”是万物本原、宇宙秩序和天道法则,从 天道一统出发,强调文化一统、政令一统、社 会一统,经董仲舒的体系化和哲理化的大一统 论,既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整合,也容易导致政 治权力的一元化和极端化。
• 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 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
• “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 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 。
教育作用的主张
•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提出“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把教育视为治国的根本。他 认为教育可以起到“堤防奸邪”的目的
• “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皆为其上阴。 ”
天人感应学说
• 关于王权政治与天命 信仰,董仲舒提出了 “天人合一”论。认 为“天”是宇宙的绝 对主宰,“天”有意 志和目的、情感和欲 望,物质世界同类相 应相动,并由“同类 相动”推导出“天人 同类”,由“天人同 类”推导出“天人感 应”。
天人感应学说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
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 董仲舒以儒家经典《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 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家思想体系。其基础是 “天人感应”学说,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同时,认为国家必须“大一统 ”,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 。
“天人合一” 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封建统 “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天人感应” 治长久的。
,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
“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 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 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 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 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董仲舒的人性论
• 董仲舒对于人性论的发展还在于他认为“性”与 “善”是两回事,“善如米,性如禾。禾虽出米 ,而禾未可谓米也;性虽出善,而性未可谓善也 。”性与善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
• 但是他认为性与善又是有联系的,“性有善质而 未能为善也”,“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
董仲舒的人性论
• 董仲舒提出“性三品说”。他把人性分为“圣人 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王朝的统 治思想,其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一直沿袭了二 千多年;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也有 利于国家的统一。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评价
内容
积极
消极
“春秋大一统 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 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君权神授” 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 2.教育对人性的作用
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 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 恶的。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 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
教学内容
• 董仲舒基于独尊儒术的思想,即以“六艺”(六经)—— 《诗》、《书》、《礼》、《易》、《乐》、《春秋》为 教材,并提出六艺各有独具的特点和培养任务。“ 《诗》 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 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 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
兴办太学,太学生员学完五经,考试合格后到政府任官 ——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提高儒学地位
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教育思想
兴太学以养士
• 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 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 以太学为首的中央官学体制 • 蒙学产生
• “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 • 掌握时机及时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教学分量和
进度,即要做到“齐时早晚,任多少,适疾徐” • 循序渐进,要勤于考核、督促,但又不能让学生感到苦不
堪言,挫伤了其学习的积极性。 • 要观察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省其所为,而成其所堪”
)。这样,就可以轻松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 “太节则知暗 ,太博则生厌”,只有博节合宜才 能学与智长。
教育原则与方法
3.学贵专一
• 董仲舒认为治学必须专一、守一。所谓专一就是 指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 所谓守一,就是治学必须专精。每个人要根据自 己的优势,专精于学问的某一个方面,加以发扬 ,形成专长。
教育原则与方法
• 4.教师的“圣化”之功



——

董 仲
大 师

董仲舒简介
• 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是西 汉著名的儒学大师和教育家。董仲 舒在先秦儒学的基础上,杂揉了阴 阳五行学说,建立了以“天人感应 ”为核心的儒学神学理论。他从《 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出发,继承改 造并发展儒家关于强化中央集权制 度的观念,为汉代统治者提供了一 套治国方略。董仲舒是两汉经学的 代表人物,也是汉朝官方哲学的奠 基人,其思想学说代表了汉代儒学 神学化的特点。
•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 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 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 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 “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 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于 君,天意之所予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