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法

合集下载

中图法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中图法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

由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

1.中图法编排方法:字母数字组合,级级派生,层层隶属∙《中图法》使用字母与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基本采用层累制编号法。

比如:∙F经济∙G(支-衣)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文学∙J(支-ei)艺术∙均为字母开头代表知识体系中的一类以G和F为例再进一步细分:∙G0文化理论∙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G3科学、科学研究∙G4教育∙G8体育∙∙F0经济学∙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2经济计划与管理∙F3农业经济∙F4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交通运输经济∙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建设经济∙F29城市与市政经济∙∙其中G459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则在其上位类G45教师与学生的基础上又做了更一步的细分;同理F239审计是F23会计的下位类。

这就是所谓字母与数字混合编排,级级派生,层层隶属的层累制编号法。

位数相同并列为同一级,同时隶属于少一位的上一级类目;多一位,知识体系级别降一级,细化一层。

使得知识体系条理分明。

同为类排列方法规律:1. 按基础理论到应用学科的次序排列2. 按学科或专业的固有分类次序排列3. 按事物发展有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次序排列4. 按社会及社会现象的发展过程排列5. 按一般到具体、总论到专论等次序排列6. 按生产工艺流程排列∙为适应不同图书信息机构及不同类型文献分类的需要,它还有几个配套版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图书一部《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学界对图书分类长期研究的结果,它不仅是指导中国图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时,它对于探讨中国学术的发展,了解学科的变迁,有着特别的意义。

中图法分类

中图法分类

中图法分类
中图法分类
中国图书馆学家、汉字学家胡元培先生创立的国家本位分类法,又称中图法分类,是为了适应国内图书资源的发展而推出的新一代分类法。

中图法分类根据图书资源的特点,将分类系统简化为一维编码制,并利用统一的国家编码体系构建分类体系。

中图法与传统分类法相比,有一定的自然科学性,可以满足国内现有图书资源的构建与管理需求。

中图法分类有两大特点。

首先,它具备规范性,并且保持了一定的系统性,维护了其国家本位的分类特点;其次,中图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国内图书资源的发展。

其核心编码体系采用汉字,避免了不同字母的歧义,且可以精细化地进行图书资源的管理。

因此,中图法分类非常适合大型馆藏图书资源的管理,并且在国家本位系统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之,中图法分类作为一种现代分类法,在处理大型图书资源管理任务时,效率和精准都有一定的优势。

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的图书资源的发展,为中国图书馆的行业走向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中图法

中图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讲义《中图法》是一部综合性分类表,也就是说《中图法》是能够供所有学科专业文献标引和检索使用的标引语言。

1975年10月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图法》第一版,1999年3月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第四版,全称也从《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改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001年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第四版的电子版,称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电子版1.0版。

1.《中图法》的编制原则第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

第二,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依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原则构建逻辑系统。

分类体系与类目设置既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又要考虑有一定的动态性,及时反映新学科、新主题的发展,并允许对其结构与类目作一定的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第三,标记符号力求简明、易懂、易记、易用;标记制度力求灵活实用,有较好的结构性,以揭示体系分类法的本质特征。

第四,兼顾作为编制分类检索工具的规范与作为文献分类排架的规范的双重职能。

第五,兼顾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机构类分不同类型文献的需要。

2.《中图法》的分类体系《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是指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以及所有类目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形成的等级结构。

而基本部类与基本大类的构成及其序列是《中图法》最基本的分类体系。

《中图法》按照毛泽东关于“什么是知识?自从有阶级的社会存在以来,世界上的知识只有两门,一门叫做生产斗争知识,一门叫做阶级斗争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就是这两门知识的结晶,哲学则是关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的论断,将知识门类分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指导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故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此外,考虑到文献本身的特点,对于一些内容庞杂、类无专属,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

图书分类法(中图法、人大法)及其排布规则简介

图书分类法(中图法、人大法)及其排布规则简介

图书分类法(中图法、人大法)及其排布规则简介中图法“中图法”全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图书分类方法。

该方法将图书分为22类并分别用一个英文字母表示,具体如下:A马恩列毛B哲学、宗教、心理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和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eg:怎么下棋H语言文字类(外语类)I文学(小说等)J艺术类(绘画等)K历史地理、人物传记N自然科学O数理化P天文地理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医疗保健S农业科学藏书较少的: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考驾照)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XX全书)人大法“人大法”全称“人大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在国际上并不通用。

该方法将图书分为17类并分别用一个数字表示,具体如下:1马恩列毛2哲学3社会科学4经济5军事6法律7文化教育8艺术9语言文字10小说11历史12地理13自然科学14医药卫生15工程技术16农业科学技术17综合性图书图书排布方法总的原则:从小号到大号依次排列(一会儿再说何谓大小号)架上排书:排时从左向右。

排完一小横段,接着排它下面的一小横段;排完一竖栏,接按同样的方法排它右边的一竖栏;排满书架的一面后排背面,依然是从左边(面向它你的左手边)开始,方法不变;排满一个书架后接着排它后面的一个书架。

索书码使用方法中图法索书码构成:上下两行,第一行是一个字母加几位数字,第二行是几位数字。

比如:K10 <K212 <K213 <K213-214<K213.214比如一个基本上是最复杂的写法:K207.37-2517 K表示历史地理这一大类,后面的号就决定排书顺序。

20737中的点不表示任何实际意义,就起隔开数字便于观看的作用,每三位点一点。

分级分类:20737表示一级分类下的位次,横杠表示大分类下又有副分类即第二级的分类,第二行就是第三级分类的意思,就是类下有类。

在电子索引机上,显示索书码时是先第一行,然后一斜杠,然后是第二行的数字,写的是不分行的。

图书分类法(中图法、人大法)及其排布规则简介

图书分类法(中图法、人大法)及其排布规则简介

图书分类法(中图法、人大法)及其排布规则简介中图法“中图法”全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一种图书分类方法。

该方法将图书分为22类并分别用一个英文字母表示,具体如下:A马恩列毛B哲学、宗教、心理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和法律E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eg:怎么下棋H语言文字类(外语类)I文学(小说等)J艺术类(绘画等)K历史地理、人物传记N自然科学O数理化P天文地理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医疗保健S农业科学藏书较少的:T工业技术U交通运输(考驾照)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XX全书)人大法“人大法”全称“人大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在国际上并不通用。

该方法将图书分为17类并分别用一个数字表示,具体如下:1马恩列毛2哲学3社会科学4经济5军事6法律7文化教育8艺术9语言文字10小说11历史12地理13自然科学14医药卫生15工程技术16农业科学技术17综合性图书图书排布方法总的原则:从小号到大号依次排列(一会儿再说何谓大小号)架上排书:排时从左向右。

排完一小横段,接着排它下面的一小横段;排完一竖栏,接按同样的方法排它右边的一竖栏;排满书架的一面后排背面,依然是从左边(面向它你的左手边)开始,方法不变;排满一个书架后接着排它后面的一个书架。

索书码使用方法中图法索书码构成:上下两行,第一行是一个字母加几位数字,第二行是几位数字。

比如:K10 <K212 <K213 <K213-214<K213.214比如一个基本上是最复杂的写法:K207.37-2517 K表示历史地理这一大类,后面的号就决定排书顺序。

20737中的点不表示任何实际意义,就起隔开数字便于观看的作用,每三位点一点。

分级分类:20737表示一级分类下的位次,横杠表示大分类下又有副分类即第二级的分类,第二行就是第三级分类的意思,就是类下有类。

在电子索引机上,显示索书码时是先第一行,然后一斜杠,然后是第二行的数字,写的是不分行的。

中图法图书分类表

中图法图书分类表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原称《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编制出版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是当今国内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分类法体系,简称《中图法》。

《中图法》初版于1975年,1999年出版了第四版。

修订后的《中图法》第四版增加了类分资料的类目,并与类分图书的类目以“+”标识进行了区分,因此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不变。

《中图法》第四版全面补充新主题、扩充类目体系,使分类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同时规范类目,完善参照系统、注释系统,调整类目体系,增修复分表,明显加强类目的扩容性和分类的准确性。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11选集、文集A119选读A12单行著作•A121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1848年以前)•A122革命风暴的高涨与低落时期(1848~1863年)•A123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时期(1864~1872年)•A124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和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党时期(1873~1889年6月)•A125第二国际时期(1889年7月~1895年)A13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A14诗词A15手迹A16专题汇编A18语录A2列宁著作A21选集、文集A219选读A22单行著作•A221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形成和布尔什维克派出现时期(1904年以前)•A222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1905~1907年)•A223斯托雷平反动时期和布尔什维克形成独立政党时期(1908~1912年3月)•A224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工人运动的高涨及大战时期(1912年4月~1916年)•A225第二次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年)•A226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年)•A227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21~1924年)A23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A25手迹A26专题汇编A28语录A3斯大林著作A31选集、文集A319选读A32单行著作•A32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及其以前(1917年及其以前)•A322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年)•A32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21~1925年)•A324为实现国家工业化而斗争时期(1926~1929年)•A325为实现农业集体化而斗争时期(1930~1934年)•A32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35~1941年5月)•A327苏联卫国战争时期(1941年6月~1945年)•A328战后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时期(1946~1953年)A33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A35手迹A36专题汇编A38语录A4毛泽东著作•A41选集、文集•A419选读•A42单行著作•A42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1924年以前)•A42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7月)•A42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6月)•A424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A425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年9月~1949年9月)•A426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年10月~1976年)•A43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A44诗词•A45手迹•A46专题汇编•A48语录A49邓小平著作•A491选集、文集A491.9选读•A492单行著作•A493书信集、日记、函电、谈话•A495手迹•A496专题汇编•A498语录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56专题汇编•A58语录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71马克思A72恩格斯A73列宁A74斯大林A75毛泽东A76邓小平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A81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A81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A813书目、索引A82列宁主义的学习和研究•A821列宁著作的学习和研究•A823书目、索引A83斯大林的思想的学习和研究A84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A841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A843书目、索引A849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A849.1邓小平著作的学习和研究•A849.3书目、索引A85著作汇编的学习和研究•A851.6专题汇编•A853书目、索引B哲学、宗教B-4哲学教育与普及B-49哲学学习与普及B0哲学理论•B0-0马克思主义哲学•B01哲学基本问题•B013哲学的阶级性和实践性B014哲学的对象、目的与方法B0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016本体论B016.8宇宙论B016.9时空论B017认识论B017.8决定论与非决定论B017.9自我论B018价值论B019.1唯物主义[B019.2]唯心主义•B02辩证唯物主义•B021物质论B022意识论B023认识论、反映论B024唯物辩证法B025唯物辩证法诸范畴B026方法论B027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B028]自然哲学[B029]自然辩证法•B03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B03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032社会基本矛盾[B03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B032.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033]阶级理论•[B034]革命理论•[B035]国家理论•B036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B037人民内部矛盾•B038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08哲学流派及其研究•B081唯心主义•B082实证论、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B083唯意志论、生命哲学•B084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B085新实在论、逻辑实证论(新实证论、逻辑经验论)•B086存在主义(生存主义)•B087实用主义•B088新托马斯主义(新经院哲学)•B089其他哲学流派B1世界哲学•B12古代哲学•B13中世纪哲学•B14近代哲学•B141十七世纪哲学B142十八世纪哲学B143十九世纪哲学•B15现代哲学•B151二十世纪哲学B152二十一世纪哲学•B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B2中国哲学B20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B201唯物主义B202唯心主义•B21古代哲学•B22先秦哲学(~前220年)•B221诸子前哲学•B222儒家•B222.1四书B222.2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B222.3孔子弟子B222.4子思(孔B222.5孟子(孟轲,公元前390~前305年)B222.6荀子(荀况,公元前313~前238年)B222.9其他•B223道家•B223.1老子(李耳)B223.2列子(列御寇)B223.3杨朱(公元前395~前335年)B223.4关尹子B223.5庄子(庄周,公元前369~前286年)B223.9其他•B224墨家.•B225名家•B225.1邓析(公元前?~前501年)B225.2宋尹学派(宋B225.3惠施(公元前370~前310年)B225.4公孙龙(公元前320~前250年)B225.9其他•B226法家•B226.1管子(管仲,公元前?~前645年)B226.2商鞅(公孙鞅,公元前?~前338年)B226.3慎到(公元前395~前315年)B226.4申不害(公元前385~前337年)B226.5韩非(公元前280~前233年)B226.6李斯(公元前?~前208年)B226.9其他•B227阴阳家•B228纵横家•B228.1苏秦B228.2张仪•B229杂家•B229.1尸子(尸佼,公元前390~前330年)B229.2吕不韦(公元前?~前235年)B229.3孔鲋(孔甲,公元前264~前208年)B229.9其他•B232秦汉哲学(总论)(公元前221~公元220年)•B233秦代哲学(公元前221~前207年)•B234汉代哲学(公元前206~公元220年)B234.1陆贾•B234.2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B234.4淮南子(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年)B234.5董仲舒(公元前179~前104年)B234.7桓谭(?~56年)B234.8王充(27~97年)B234.93王符B234.94荀悦(148~209年)B234.99其他•B235三国、晋、南北朝哲学(220~589年).•B235.1何晏(190~249年)B235.2王弼(226~249年)B235.3嵇康(224~263年)B235.4杨泉B235.5裴B235.6郭象(252~312年)B235.7抱朴子(葛洪,约284~364年)B235.8范缜(约450~510年)B235.9其他•B241隋、唐、五代哲学(581~960年)•B241.1文中子(王通,584~617年)B241.2吕才(600~665年)B241.6李翱(772~841年)B241.7刘禹锡(772~842年)B241.8谭峭B241.9其他•B244宋、元哲学(960~1368年)•B244.1李觏(1009~1059年)•B244.2周敦颐(濂溪,1017~1073年)•B244.3邵雍(康节,1011~1077年)•B244.4张载(横渠,1020~1077年)•B244.5王安石(1021~1086年)•B244.6程颢(明道,1032~1085年)、程颐(伊川,1033~1107年)及程朱理学•B244.7朱熹(1130~1200年)及考亭学派•B244.8陆九渊(象山,1139~1193年)及其学派•B244.91陈亮(1143~1194年)及永康学派•B244.92叶适(1150~1223年)及永嘉学派•B244.93邓牧(1247~1306年)•B244.99其他•B248明代哲学(1368~1644年)•B248.1陈献章(1428~1500年)B248.2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B248.3王艮(1483~1541年)及泰州学派B248.4王廷相(1474~1544年).•B248.5罗钦顺(1465~1547年)B248.6黄绾(1477~1551年)•B248.7何心隐(1517~1579年)B248.91李贽(1527~1602年)•B248.92吕坤(1536~1618年)B248.93方以智(1611~1671年)•B248.99其他•B249清代哲学(1644~1840年)•B249.1顾炎武(1613~1682年)B249.2王夫之(船山,1619~1692年)•B249.3黄宗羲(梨州,1610~1695年)B249.4唐甄(1630~1704年)•B249.5颜元(习斋,1635~1704年)、李B249.6戴震(东原,1723~1777年)•B249.7章学诚(实斋,1738~1801年)B249.8焦循(理堂,1763~1820年)•B249.9其他•B25近代哲学(1840~1918年)•B251龚自珍(1792~1841年)B252魏源(1794~1857年)•B254谭嗣同(1865~1898年)B256严复(1853~1921年)•B258康有为(1858~1927年)B259.1梁启超(1873~1929年)•B259.2章炳麟(1869~1936年)B259.9其他•B26现代哲学(1919年~)•B261二十世纪哲学B262二十一世纪哲学•B2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B3亚洲哲学•B302古代哲学•B303中世纪哲学•B304近代哲学•B305现代哲学•B30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亚洲的传播与发展•B31/39亚洲各国哲学•B312朝鲜哲学B313日本哲学B333越南哲学B351印度哲学B371阿拉伯哲学(总论)B373伊朗哲学(波斯哲学)B382以色列哲学B4非洲哲学B41北非哲学B411埃及哲学B5欧洲哲学•B502古代哲学•B502.1希腊奴隶制形成时期(公元前7~前6世纪)•B502.11爱奥尼亚学派B502.12米利都学派B502.13爱非斯学派B502.14毕达哥拉斯学派B502.15埃利亚学派B502.19其他•B502.2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繁荣和衰落时期(公元前5~前4世纪)•B502.21古希腊唯物论哲学学派B502.22智者派(诡辩派)B502.23唯心论哲学学派B502.24麦加拉学派B502.25犬儒学派B502.26昔勒尼学派(克兰尼学派)B502.29其他•B502.3希腊奴隶制危机和衰落时期(公元前336~前30年)•B502.31伊壁鸠鲁及其学派B502.32斯多亚派(画廊派)B502.33怀疑论派B502.39其他•B502.4古罗马哲学•B502.41唯物论B502.42折衷主义B502.43新斯多亚派B502.44新柏拉图主义B502.49其他•B503中世纪哲学•B503.1教父哲学•B503.2经院哲学•B503.21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1274年)•B503.22安瑟伦(Anselm,1033~1109年)•B503.23邓斯・司各脱(DunsScotus,Jahahnes,1265~1308年)•B503.24奥卡姆(Occam,Williamof,1300~1350年)•B503.3神秘主义•B503.31爱克哈特(Eckhart,M.J.约1260~1327年)•B503.32亚克利巴(Agrippa,1486~1535年)•B503.33魏格尔(Weigel,V.1533~1588年)•B503.9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哲学•B503.91人文主义•B503.92科学和自然哲学•B503.99其他•B504十七~十九世纪前期哲学•B505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哲学•B506二十一世纪哲学•B50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欧洲的传播与发展•B51/56欧洲各国哲学•B511.2俄罗斯哲学•B512俄国及苏联(1917~1991年)哲学•B512.3十八世纪及其以前哲学B512.4十九世纪哲学•B512.5十九世纪后期至二十世纪哲学B512.6二十一世纪哲学•B512.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与发展•B516德国哲学•B516.2十七世纪哲学B516.3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前期哲学•B516.4十九世纪后期哲学B516.5二十世纪哲学•B516.6二十一世纪哲学B516.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德国的产生和发展•B517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哲学(1945~1990年)•B518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哲学(1945~1990年)•B521奥地利哲学•B534丹麦哲学•B541阿尔巴尼亚哲学•B546意大利哲学•B551西班牙哲学•B561英国哲学•B561.2十七、十八世纪哲学B561.4十九世纪哲学B561.5二十世纪哲学•B561.6二十一世纪哲学B561.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英国的传播与发展•B563荷兰哲学•B563.1斯宾诺莎(Spinoza,B.1632~1677年)•B563.2古林克斯(Geulincx,A.1625~1669年)•B563.9其他•B565法国哲学•B565.2十七、十八世纪哲学B565.4十九世纪哲学•B565.5二十世纪哲学B565.6二十一世纪哲学•B565.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法国的传播与发展B6大洋洲哲学B7美洲哲学B71北美洲哲学•B712美国哲学•B712.3十八世纪~十九世纪前期哲学B712.4十九世纪后期哲学•B712.5二十世纪哲学B712.6二十一世纪哲学•B712.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美国的传播与发展•B80思维科学•B80-0思维科学理论与方法论•B80-05思维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B802思维规律•B804思维方式•B804.1抽象思维B804.2形象思维B804.3灵感思维B804.4创造性思维•B81逻辑学(论理学)•B81-0逻辑学理论与方法论•B81-05逻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B81-06逻辑学流派及其研究•B81-09逻辑学史、逻辑思想史•B811辩证逻辑•B811.0基础理论•B811.01黑格尔的逻辑B811.0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B811.04客观与主观逻辑B811.05知性与理性逻辑•B811.07辩证思维•B811.1基本规律•B811.2思维形式与方法•B811.21概念、范畴B811.22辩证判断B811.23辩证推理B811.24辩证思维方法•B812形式逻辑(名学、辩学)•B812.1基本规律•B812.2思维形式和方法•B812.3归纳推理(归纳法)•B812.4论证与反驳•B812.5谬误与诡辩•[B813]数理逻辑(符号逻辑)•[B814]概率逻辑•B815哲理逻辑(非经典逻辑)•B815.1模态逻辑•B815.2多值逻辑•B815.3认知逻辑•B815.4价值逻辑•B815.5时态逻辑•B815.6模糊逻辑•B815.7相干与衍推逻辑•B815.8自由逻辑•B815.9其他•B819应用逻辑B82伦理学(道德哲学)•B82-0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B82-02伦理学的哲学基础•B82-05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B82-051道德与政治、道德与法制•B82-052道德与社会•B82-053道德与经济•B82-054道德与心理•B82-054.9道德与美学•B82-055道德与宗教•B82-055.9道德与语言•B82-056道德与文艺•B82-057道德与科学技术•B82-058道德与环境•B82-059其他•B82-06伦理学流派及其研究•B82-061人道主义•B82-062享乐主义、利己主义.•B82-063人格主义•B82-064功利主义、实用主义•B82-065直观主义(直觉主义)•B82-066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B82-067规范伦理学•B82-069其他•B82-09伦理学史•B821人生观、人生哲学•B821.1共产主义人生观•B821.2非共产主义人生观•B822国家道德•B822.1国民公德•B822.2集体公德•B822.9职业道德(工作道德)•B823家庭、婚姻道德•B823.1家庭道德•B823.2婚姻道德•B823.3恋爱道德•B823.4性道德、生育道德•B824社会公德•B824.2友谊与同志关系•B824.3公共秩序及纪律.•B824.5社会风尚•B825个人修养•B829其他伦理规范B83美学•B83-0美学理论•B83-02美学哲学基础•B83-05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B83-06美学流派及其研究•B83-09美学史•B832美学与社会生产•B832.1技术美学•B832.2生产场所美学•B832.3产品美学•B832.5劳动美学•B832.9其他•B834美学与现实社会生活•B834.2城市美学•B834.3生活美学•B834.4社会美学•[B835]艺术美学B84心理学•B84-0心理学理论.•B84-05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B84-06心理学派别及其研究•B84-09心理学史•B841心理学研究方法•B841.1电生理技术•B841.2数理心理学、心理统计法•[B841.3]条件反射研究法•B841.4实验法•B841.5观察法•B841.7心理测验•B842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B842.1认知•B842.2感觉与知觉•B842.3学习与记忆•B842.4表象与想象•B842.5言语与思维•B842.6情绪与情感•B842.7意识与潜意识•B842.9其他•B843发生心理学•B843.1比较心理学•B843.2动物心理学.•B843.3原始人类心理学•B843.5心理与遗传•B843.9其他•B844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B844.1儿童心理学•B844.2青少年心理学•B844.3成年人心理学•B844.4老年人心理学•B844.5女性心理学•B844.6男性心理学•[B844.7]种族心理学•B845生理心理学•B845.1神经心理•B845.2感官生理心理•B845.3内分泌与心理•B845.4精神药物与心理•B845.5神经化学与心理•B845.6环境与生理心理•B845.9其他•B846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B848个性心理学(人格心理学)•B848.1神经类型与气质•B848.2能力与才能(技能)•B848.3兴趣、态度•B848.4信念、意志、行为•B848.5智力、智慧•B848.6性格•B848.8个别差异•B848.9其他•B849应用心理学B9宗教•B91对宗教的分析和研究•B92宗教理论与概况•B93神话与原始宗教•B94佛教•B95道教•B96伊斯兰教(回教)•B97基督教•B98其他宗教•B99术数、迷信C社会科学总论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01科学研究的方针、政策及其阐述•C02科学的哲学原理•C03科学的方法论•C04术语规范与交流•C05与其他科学的关系•C06学派及其学说•C08资产阶级理论及其评论研究•C09社会科学史C1社会科学现状及发展•C18专利•C19创造发明、先进经验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C20国际组织•C23社会团体•C24研究机构•C26学术团体、学会、协会•C27学术会议、专业会议•C28展览会、展览馆、博物馆•C289图书馆、信息服务机构、咨询机构•C29企业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31调查方法、工作方法•C32统计方法、计算方法•C33试验方法与试验设备•C34分析、研究与鉴定•C35技术条件•C36组织管理•C37数据处理•C39新技术的应用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40教育组织、学校•C41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研究•C42教学方法、教学参考书•C43教材、课本•C44习题、试题与题解•C45教学实验、实习•C49普及读物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C51丛书(汇刻书)、文库•C52全集、选集•C53论文集•C54年鉴、年刊•C55连续出版物•C56政府出版物、团体出版物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61名词术语、辞典、百科全书(类书)•C62手册、名录、指南、一览表、年表•C63目录、样本、说明书•C64表解、图解、图册、公式、数据、地图•C65条例、规程、标准•C66统计资料•C67参考资料[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统计学•C81统计方法•[C82]专类统计学•C829世界各国统计工作•C829.1世界•C829.2中国•C829.3/.7各国C83世界各国统计资料•C831世界•C832中国•C833/837各国C91社会学•C91-0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论•C91-03社会学方法论•C91-06学派及其研究.•C91-09社会学史、社会思想史•[C911]社会发展和变迁•C912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C912.1个人(社会人)•C912.2社会团体•C912.3社会关系、社会约制•C912.4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C912.5}民族学•C912.6社会心理、社会行为•C912.8地区社会学•C913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C913.1恋爱、家庭、婚姻•C913.2职业•C913.3生活与消费•C913.4文教、卫生•C913.5青少年问题•C913.6中、老年人问题•C913.68妇女问题•C913.69残疾人问题•C913.7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C913.8社会病态•C913.9其他社会问题. •C914社会利益•C915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C916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C919]分科社会学C92人口学•C92-0人口学理论与方法论•C92-03人口学方法论•C92-05与其他学科的关系•C92-09人口学史•C921人口统计学•C921.2人口调查法•C921.3户籍登记法•C922人口地理学•C923人口与计划生育•C924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C924.1世界人口•C924.2中国人口•C924.3/.7各国人口C93管理学•C93-0管理学理论与方法论•C93-02管理学的哲学基础•C93-03管理学方法论.•C93-05与其他学科的关系•C93-06学派及其研究•C93-09管理学史•C931管理技术与方法•C931.1管理数学•C931.2管理的方式方法•C931.3管理工作、管理人员•C931.4办公室工作•{C931.5}咨询理论与组织•C931.6管理信息系统•C931.9管理工作自动化•C932咨询学•C932.2咨询方法与咨询技术•C932.4咨询管理•C932.6咨询服务•C932.8世界各国咨询业•[C932.9]专科咨询学•C933领导学•C933.1领导体制•C933.2领导方法•C933.3领导权•C933.4领导组织建设•C934决策学•C935管理计划和控制•C936管理组织学•C939应用管理学[C94]系统科学C95民族学•C95-0民族学理论与方法论•C95-05民族学与其他学科关系•C95-06民族学学派•C951民族起源、发展、变迁•[C952]民族史志、民族地理•[C953]民俗学•C954民族社会形态、社会制度•C955民族性、民族心理•C956民族融合、民族同化•[C957]民族工作、民族问题C96人才学•{C960}人才学理论•C961人才培养与人才选拔•C961.9人才预测与人才规划•C962人才管理•C963人才智力开发•C964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C965]人才市场•[C969]专门人才学C97劳动科学•C970劳动科学基础理论•C970.2劳动哲学•C970.4劳动心理学•[C970.5]劳动生理学•C970.7劳动科学学•[C971]劳动经济学•[C972]劳动法学•[C973]劳动关系学•[C974]劳动管理学•C975职业培训•C976.1劳动社会学•[C976.2]劳动安全、劳动卫生•C976.7劳动计量学•[C976.8]劳动统计学•[C979]社会保障学D政治、法律D0政治理论. •D0-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论)•D01阶级、阶层理论•D011阶级的产生与消亡•D012阶级矛盾、阶级斗争与社会发展•D013社会阶层、利益集团理论•{D018}消灭阶级剥削•D02革命理论•D021革命的起源和本质•D022各历史阶段的革命•D028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D03国家理论•D031国家的起源、发展和消亡•D032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人民•D033国家政治制度•D033.1奴隶制国家•D033.2封建制国家•D033.3资本主义国家•D033.4社会主义国家•D034国家体制•D034.3最高政权组织•D034.4选举•D034.5权利与义务.•{D034.6}国家表征•D035国家行政管理•D035.1国家行政机构•D035.2人事管理•D035.3公安学•D035.4监察、监督•D035.5地方行政管理、地方自治•D04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D041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D043无产阶级领导权与革命同盟军•D044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D045革命的战略和策略•D046无产阶级专政•D046.1民主和专政•D046.3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D047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05政党理论•D051政党的起源和本质•D052资产阶级政党•D053无产阶级政党•[D054]领袖、政党、阶级、群众•D06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D068战争与和平问题理论•D069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D07}政治流派和思潮•D08其他政治理论问题•D09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D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D10]共产主义运动理论•D11共产主义运动初期(1846~1864年)•D12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1864~1876年)•D121马克思主义者与小资产阶级思潮的斗争•D122第一国际时期小资产阶级思潮•D125第一国际会议•{D126}第一国际解散后的共产主义运动(1877~1889年)•D13巴黎公社(1871年)•D139第一国际解散后的共产主义运动(1877~1889年)•D14第二国际(1889~1900年)•D141恩格斯领导下的第二国际•D142列宁主义者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1900~1914年)•D143第二国际时期修正主义理论•D145第二国际会议•D15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D16共产国际(第三国际,1919年3月~1943年6月)•D161第三国际的准备和成立•D162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与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斗争•D163第三国际时期修正主义理论•D165第三国际会议•D166共产国际的解散(1943年6月)•D169托派•D17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1956年4月)•D172情报局时期的分歧•D175情报局会议•D176情报局的解散(1956年4月)•D18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956年4月~)•D181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分歧•D185当代国际代表会议•D186各国共产党的相互关系D2中国共产党•D2-0党的领导人著作•D20建党理论•D21党章•D22党的组织、会议及其文献•D220中央组织、会议及其文献.•D221/227地方组织、会议及其文献•D229会议文献的学习参考资料•D23党史•D23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D23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D235党的地方组织史料•D239党史参考资料•D24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D25党的领导•D251领导原则与方法•D252群众路线•D26党的建设•D261思想建设•D262组织建设•D263党员•D264整风、整党运动•D267党的基层工作•D27中国共产党与各国共产党的关系•D2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D290建团理论•D291团章•D292团的组织、会议及其文献•D293团史•D296团的建设•D297团的工作D33/37各国共产党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41工人运动与组织•D42农民运动与组织•D43青年、学生运动与组织•D44妇女运动与组织D5世界政治•D50世界政治概况•D51国际政治矛盾与斗争•D52世界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D55世界政治事件•D56世界社会结构•D57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D58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D59世界政治制度史D6中国政治•D60政策、政论•D61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D619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D62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D63国家行政管理•D64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D65政治运动、政治事件•D66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D668社会调查和社会分析•D669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D67地方政治•D69政治制度史D73/77各国政治D8外交、国际关系•D80外交、国际关系理论•D81国际关系•D82中国外交•D83/87各国外交D9法律•D90法的理论(法学)•D90-05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D901立法理论•D902法制与民主•D903法的起源与本质•D904法的历史类型•D908比较法学•D909法学史、法律思想史•D909.9法制史•D91法学各部门•D910各国法律综合汇编•D911国家法、宪法•D911.01理论•D911.02法的历史•D911.04学习、研究•D911.05解释、案例•D911.09法律汇编•D912.1行政法•D912.2财政法•D912.28金融法•D912.29经济法•D912.3土地法•D912.4农业经济管理法•D912.5劳动法•D912.6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D912.7青少年法•[D912.8]军法•D913民法•D913.9婚姻法•D913.99商法(总论)•D914刑法•D915诉讼法•D915.1诉讼制度•D915.18诉讼程序•D915.2民事诉讼法•D915.3刑事诉讼法•D915.4行政诉讼法•D915.7仲裁法•D916司法制度•D916.1司法行政•D916.2法院•D916.3检察机关•D916.5律师制度•D916.6公证制度•D916.7监狱制度、劳动改造制度•D916.8劳动教养制度•D917犯罪学•D917.1犯罪原因•D917.2犯罪心理学•D917.3犯罪社会学•D917.6犯罪预防与治理•D917.9其他•D918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D918.1犯罪同一认定•D918.2侦查技术与方法•{D918.3}痕迹学•D918.4现场勘查•D918.5预审学•D918.9司法鉴定学•D918.91痕迹学•D918.92文书检验•D918.93司法化学检验•D918.95司法会计学•D919法医学•D919.1法医基础科学•D919.2法医物证检验学•D919.3司法精神医学•D919.4法医鉴定学•D919.5妇婴法医学•D919.6法医人类学•D92中国法律•D920.0理论•D920.1方针、政策及其阐述•D920.4学习、研究•D920.5解释、案例•D920.9法律汇编•D921国家法、宪法•D922.1行政法•D922.2财政法•D922.28金融法•D922.29经济法•D922.3土地法•D922.4农业经济管理法令•D922.5劳动法•D922.6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D923民法•D923.9婚姻法•D923.99商法(总论)•D924刑法•D925诉讼法•D926司法制度•D927地方法制•D929中国法制史•D93/97各国法律•D99国际法•D990国际法理论•D992国家•D993领土•D993.7外交领事法•D993.8条约法•D993.9国际组织法•D994平时国际法•D995战时国际法(战争法)•D995.9中立•D996国际经济法•D996.9国际环境保护法•D997国际私法•D997.9国际刑法•D998国籍法•D999.1外层空间法(宇宙法)•D999.2核法DF法律•DF0法的理论(法学)•DF0-05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DF01立法理论•DF02法制与民主•DF03法的起源与本质•DF04法的历史类型•DF07比较法学•DF08法学史、法律思想史•DF09法制史•DF1世界各国法律(总论)•DF11世界•DF12中国•DF13/17各国•DF2国家法、宪法•DF21国家机构组织法•DF22选举法•[DF27]国籍法•DF28地方自治法•DF29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F3行政法•DF31行政管理法令•DF32国防军事管理法令•DF34公安管理法令•DF35侨务、民族事务管理法令•DF36文教、卫生管理法令•DF37科学技术管理法令•DF38公用事业管理法令•DF391民政和社会保障事业管理法令•DF393青少年法•DF399其他法令•DF4经济法、财政法•DF41经济法•DF41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DF411.91企业法、公司法•DF411.92破产法•DF412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法•DF413农业经济管理法•DF414商业经济管理法•DF415涉外经济管理法•DF416交通运输经济和邮电经济管理法•DF417基本建设管理法•DF418经济合同法•DF419.1经济特区经济法令•DF43财政法•DF431预算、决算法•DF432税收法•{DF433}金融、银行法•{DF434}保险法•{DF435}货币管理法•DF436财务管理与会计法•DF437审计法•DF438金融法•DF45土地法•DF46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DF47劳动法•DF5民法•DF51总则•DF52分则•DF55婚姻法•DF59商法(总论)•DF6刑法•DF7诉讼法•{DF79}司法鉴定•DF792犯罪学•DF793刑事侦查学(犯罪对策学、犯罪侦查学)•DF794司法鉴定学•DF795法医学•DF8司法制度•DF9国际法•E军事E0军事理论•E0-02军事哲学•E0-03军事科学方法论•E0-05军事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E07军事管理学•E08各军种、兵种建设理论•E09军事学史、军事思想史E1世界军事•E10军事政策•E11军事建设与战备•E12军事制度•E13军事教育与训练•E139军事科研组织与活动•{E14}军事后方勤务•E141司令部工作•E142政治工作•E144后方勤务•E15各种武装力量(各军、兵种)•E16军事组织与活动•E19军事史E2中国军事•E20建军理论•E21司令部工作•E22政治工作•E23后方勤务•E24生产建设工作•E25国防建设与战备•E26军事制度•E27各种武装力量(各军、兵种)•E279预备役部队•E28民兵•E289地方军事•E29军事史(战史、建军史)E3/7各国军事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中图分类资料

中图分类资料
中图分类方法与技巧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中图分类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中图分类的定义与作用
中图分类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的简称
• 是我国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图书分类法 之一 • 采用层次分类法,将知识领域分为 22个大类 • 有助于图书馆对图书进行系统的组织 和管理
中图分类的检索技巧与策略
中图分类的检索技巧
• 运用检索语言:使用关键词、主题词、分类号等检索语言进行检索 • 利用索引:利用书名索引、作者索引、主题索引等索引进行检索 • 使用检索工具:使用图书馆的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检索工具进行检索
中图分类的检索策略
• 明确检索目的:确定检索的目标和内容,提高检索效率 • 选择合适的检索方法:根据检索目的选择合适的检索方法,如分类检索、主题检索 等 • 优化检索表达式:使用恰当的检索词和检索式,提高检索准确率
中图分类的类目设置与划分
中图分类的类目设置
• 类目设置要遵循层次性,即大类、小类、细类之间的关系 • 类目设置要遵循唯一性,即每个类目只能代表一个知识领域 • 类目设置要遵循互斥性,即同一类目下的内容不能重复或交叉
中图分类的类目划分
• 类目划分要遵循概括性,即大类要概括小类的共性 • 类目划分要遵循细分性,即小类要细分大类的内容 • 类目划分要遵循协调性,即类目之间要相互协调,避免矛盾和不一致
中图分类的检索方法
中图分类的检索方法
• 分类检索法:通过分类号进行检索,适用于已知分类号的图书 • 主题检索法:通过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检索,适用于已知主题的图书 • 组合检索法:通过分类号和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检索,适用于已知部分信息的图 书

中图法

中图法

中图法一.中图法简介:《中图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简称,是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工具;是一部大型列举式等级体系分类法;是我国图书馆与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

中图法的编号制度采用基本的层累制,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配以相应不同位数号码,类目的等级与其号码位数是相对应的。

层累制的号码可以无限纵深展开,既可充分满足类目体系层层展开配号的需要,又有良好的表达性。

另外,为了压缩类表篇幅,规范类表共性区分和号码配置,加强类表的细分程度。

中图法还采用了复分组配技术,即利用分类表中已有类目的号码,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复合类号,用以表达类表中未设置的专指类目。

分类法还按学科、主题组织、集中文献,并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揭示各类文献在内容上的区别、联系,从而提供检索文献的途径。

二.中图法特点《中图法》是以学科立类为主、主题立类为辅的。

即中图法的分类体系是强化了学科性类目而忽视了生活性类目的。

优越性:第一,《中图法》是一部大型的综合的文献分类工具,适合各种类型的图书馆情报文献部门。

第二,为全国书刊文献统一分类编目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且号码配备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能适应类目设置的需要, 采用了八分法、双位制、借号法等配号方法。

分类号简短、易记、使用方便。

第三,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制号码,基本上采用层累制,提高分类法的组配能力,技术先进。

在等级列举的基础上, 广泛采用类目仿分复分, 编有多种复分表, 有限采用主类号直接组配等技术, 提高分类法的组配能力。

设置交替类目, 采用多重列类法等, 以适应在计算机条件下多主题要素标引、多途径检索的需要。

第四,附表有8个通用复分表,类目详细。

注释较多, 并编有不同类型的系列版本。

第五,编有较详细的类目索引及使用说明(手册)等。

局限性:1)中图法是等级列举式的分类法, 直线型列举式的“树状”结构不能恰当地反映现代科学的交叉发展, 特别是那些学科分界较模糊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

中国图书法分类标准规定

中国图书法分类标准规定

中国图书法分类标准在我国,图书馆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影响最大、使用面最广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它是国家推荐统一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大型图书分类法,由于其类目全面,能够反映最新的科研成果,目前我国95%以上的图书馆都采用这种分类法。

为使大家能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下面对《中国法》予以简要介绍。

《中图法》的基本类也称基本序列,是对图书所作的最概括、最基本的区分和排列,是分类表的总纲,在根本上决定其分类体系。

《中图法》首先将人类的知识分成“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部类。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南,作为一个基本部类列于首位,而将一些内容庞杂、无法按某一学科内容性质进行分类的图书概括为“综合性图书”,也作为一个基本部类置于最后,由此形成五大基本部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第一次划分的类,一切中小类目都是以基本大类发展分化而来的,它集中体现了分类法的思想和观点。

在基本目类中,由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两个学科内容多、发展快,《中图法》在社会科学部类下展开为九大类,自然科学部类下展开为十大类,进一步形成了一个拥有二十二大类的分类表,每大类用一个汉语拼音字母表示并固定其先后次序。

大类下再按照图书的不同属性划分为若干基本类目,然后继续逐级划分为若干小类。

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用字母加数字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这样层层类分,便形成了一个有条理、有系统、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逐步展开的类目表。

读者借书时一定会发现在图书的书脊上有一个标签,上面有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的号码,这号码就是索书号。

索书号是确定一本书排架的依据。

我馆的索书号由中图法的分类号和种次号两部分构成。

如《中国文学史》一书的索书号为I209/41-2:4,它的含义是,“I209”是分类号,“41”是种次号,表示该书是图书馆收藏的该类图书中的第41种书,“-2”是版次号,表示该书是第2版,“:4”是分册号,表示该书是全套图书中的第4分册。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中图法”的基本分类:五个基本部类,⼆⼗⼆个⼤类基本部类基本⼤类⼀、马列主义,⽑泽东思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泽东思想想⼆、哲学B、哲学三、社会科学C、社会科学总论D、政治、法律E、军事F、经济G、⽂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字I、⽂学J、艺术K、历史、地理四、⾃然科学N、⾃然科学总论O、数理科学和化学P、天⽂学、地球科学Q、⽣物科学R、医药、卫⽣S、农业科学T、⼯业技术U、交通运输V、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五、综合性图书Z、综合性图书中国标准书号的构成。

中国标准书号由“国际标准书号”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

其中国际标准书号是中国标准书号的主体,可以单独使⽤。

每⼀个标准书号都由10位数字组成。

如:ISBN7—307—00196—9/G.52。

ISBN为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缩写)。

其中“7”为中国出版的组号;“307”表⽰出版社代号,代表“武汉⼤学出版社”;“00196”是《图书发⾏学概论》的书名号及出书流⽔编号;“9”表⽰⽤以检查ISBN编号转录过程中的校验位;“G”表⽰“中图法”⽂化教育类的分类号;间隔号“.”后的“52”表⽰这类图书的种次号,也就是该出版社出版的同⼀类图书的流⽔编号。

图书馆⼯作基本流程是:采购——验收——加盖馆藏章——登记——查重——给分类号——给种次号——核对——著录——图书加⼯——核对——组织⽬录——排架——借阅流通图书分类体系主要由类⽬表、标记符号、说明和注释、类⽬索引四部分组成。

类⽬表的构成:是在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由基本⼤类、简表(是分类的⾻架)、详表(是分类法的正⽂,是类分图书的实际依据,也称主表或正表)、复分表(通⽤复分表和专类复分表)构成。

图书在排架时,通常是按照索书号排列的。

索书号的主要部分是分类号,也叫分类排架法。

中图法分类表

中图法分类表

中图法分类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英文译名为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英文缩写为CLC,是我国图书馆普遍采用的图书分类法。

《中图法》的编制始于1971年,先后出版了四版,即1975年出版的第一版,1980年出版的第二版,1990年出版的第三版,1999年出版的第四版。

下表为“中图法”第四版的类目简表。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A2列宁著作A3斯大林著作A4毛泽东著作A49 邓小平著作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B哲学、宗教B0哲学理论B1世界哲学B2中国哲学B3亚洲哲学B4非洲哲学B5欧洲哲学B6大洋洲哲学B7美洲哲学B80思维科学B81逻辑学(论理学)B82伦理学(道德学)B83美学B84心理学B9宗教C社会科学总论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C1社会科学现状、概况C2机构、团体、会议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C8统计学C91社会学C92人口学C93管理学[C94]系统科学C95民族学C96人才学C97劳动科学D政治、法律D0政治理论D1中国共产党D33/37各国共产党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5世界政治D6中国政治D73/77各国政治D8外交、国际关系D9法律E军事E0军事理论E1世界军事E2中国军事E3/7各国军事E8战略、战役、战术E9军事技术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F经济F0政治经济学F0-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总论)F01经济学基本问题F02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3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4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5共产主义社会生产方式F06经济学分支学科F08各科经济学F09经济思想史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和经济地理F11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关系F12中国经济F13/17各国经济F2经济计划与管理F20国民经济管理F21经济计划F22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F23会计F239审计F24劳动经济F25物资经济F27企业经济F28基本经济建设F29城市与市政经济F3农业经济F30农业经济理论F31世界农业经济F32中国农业经济F33/37各国农业经济F4工业经济F40工业经济理论F41世界工业经济F42中国工业经济F43/47各国工业经济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F5交通运输经济F50交通运输经济理论F51世界各国概况F53铁路运输经济F54陆路、公路运输经济F55水路运输经济F56航空运输经济F57城市交通运输经济F59旅游经济F590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F591世界旅游事业F592中国旅游事业F593/597各国旅游事业F6邮电经济F60邮电经济理论F61邮政F62电信F63世界各国邮电事业F7贸易经济F71国内贸易经济F72中国国内贸易经济F73世界各国国内贸易经济F74国际贸易F75各国对外贸易F76商品学F8财政、金融F81财政、国家财政F82货币F83金融、银行F84保险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G0文化理论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G2信息与知识传播G20信息与传播理论G21新闻学、新闻事业G22广播、电视事业G23出版事业G24群众文化事业G25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G26博物馆学、博物馆事业G27档案学、档案事业G3科学、科学研究G30科学研究理论G31科学研究工作G32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G35情报学、情报工作G4教育G40教育学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G42教学理论G43电化教育G44教育心理学G45教师与学生G46教育行政G47学校管理G48学校建筑和设备管理G51世界教育事业G52中国教育事业G53/57各国教育事业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2初等教育G63中等教育G64高等教育G65师范教育G71职业技术教育G72成人教育、业余教育G74华侨教育、侨民教育G75少数民族教育G76特殊教育G77社会教育G78家庭教育G79自学G8体育G80体育理论G81世界各国体育事业G818运动场地与设备G819体育运动技术(总论)G82田径运动G83体操运动G84球类运动G85武术及民族形式体育G86水上、冰上与雪上运动G87其他体育运动G89文体活动H语言、文字H0语言学H0-0语言理论与方法论H002语言规划H003语言的分类H004语言的分布H01语音学H02文字学H03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H04语法学H05写作学与修辞学H059翻译学H06词典学H07方言学H08应用语言学H09语文教学H1汉语H1-0汉语理论与方法论H102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推广普通话H109.2古代汉语H109.3近代汉语H109.4现代汉语H11语音H12文字学H13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H14语法H15写作、修辞H159翻译H16字书、字典、词典H17方言H19汉语教学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H3常用外国语H31英语H32法语H33德语H34西班牙语H35俄语H36日语H37阿拉伯语H4汉藏语系H5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H63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H64东北亚诸语言H65高加索语系H66乌拉尔语系H67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H7印欧语系H81非洲诸语言H83美洲诸语言H84大洋州诸语言H9国际辅助语I文学I0文学理论I1世界文学I106作品评论和研究I109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11作品集I2中国文学I200方针政策及其阐述I206文学评论和研究I207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I209文学史、文学思想史I21作品集I22诗歌、韵文I23戏剧文学I239曲艺I24小说I25报告文学I26散文I269杂著I27民间文学I28儿童文学I29少数民族文学I299宗教文学I3/7各国文学J艺术J0艺术理论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J2绘画J29书法、篆刻J3雕塑J4摄影艺术J5工艺美术[J59]建筑艺术J6音乐J7舞蹈J8戏剧艺术J9电影、电视艺术K历史、地理K0史学理论K01史学的哲学基础K02社会发展理论K03史学专著K04年代学K05史料学K06历史研究K1世界史K10通史K11上古史(公元前40世纪以前)K12古代史(公元前40世纪~公元476年)K13中世纪史(476~1640年)K14近代史(1640~1917年)K15现代史(1917年~)K18民族史志K2中国史K20通史K21原始社会(约60万年前~4000多年前)K22奴隶社会(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5年)K2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K2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K27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K28民族史志K29地方史志K3亚洲史K4非洲史K5欧洲史K6大洋洲史K81传记K810传记研究与编写K811世界人物传记K82中国人物传记K833/837各国人物传记K85文学考古[K852]古文献学K853纹章学K854考古方法K86世界文物考古K87中国文物考古K883/887各国文物考古K89风俗习惯K9地理K90地理学K91世界地理K92中国地理K93/97各国地理K99地图N自然科学总论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N1自然科学现状及发展N2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N3自然科学研究方法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N5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出版物N6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N79自然科学非书资料、视听资料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N91自然研究、自然历史N94系统科学[N99]情报学、情报工作O数理科学和化学O1数学O1-0数学理论O1-6数学参考工具书O1-8计算工具O11古典数学O119中国数学O12初等数学O13高等数学O14数理逻辑、数学基础O15代数、数论、组合理论O17数学分析O18几何、拓扑O19动力系统理论O2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O22运筹学O23控制论、信息论(数学理论)O24计算数学O29应用数学O3力学O301牛顿定律、达朗伯原理O302力学中的数学方法O303量纲分析与相似理论O31理论力学(一般力学)O32振动理论O33连续介质力学(变形体力学)O34固体力学O35流体力学O369物理力学O37流变学O38爆炸力学O39应用力学O4物理学O4-0物理学理论O4-1物理学现状与发展O4-3物理学研究方法O41理论物理学O42声学O43光学O44电磁学、电动力学O45无线电物理学O46真空电子学(电子物理学)O469凝聚态物理学O47半导体物理学O48固体物理学O51低温物理学O52高压与高温物理学O53等离子体物理学O55热学与物质分子运动论O56分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O57原子核物理学、高能物理学O59应用物理学O6化学O6-0化学原理和方法O6-1化学现状与发展O6-3化学实验(实验化学)O6-6化学参考工具书O61无机化学O62有机化学O63高分子化学(高聚物)O64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O65分析化学O69应用化学O7晶体学O71几何晶体学O72X射线晶体学O73晶体物理O74晶体化学O75非晶态和类晶态O76晶体结构O77晶体缺陷O78晶体生长O79晶体物理化学过程O799应用晶体学P天文学、地理科学P1天文学P2测绘学P3地球物理学P4大气科学(气象学)P5地质学P7海洋学P9自然地理学Q生物科学Q1普通生物学Q1-0生命科学总论Q10生命的起源Q11生物演化与发展Q13生物形态学Q14生态学(生物生态学)Q15生物分布与生物地理学Q16保护生物学Q17水生生物学Q18寄生生物学Q19生物分类学Q2细胞生物学Q2-0细胞生物学理论与方法论Q2-3细胞生物研究方法Q21细胞的形成与演化[Q23]细胞遗传学Q24细胞形态学Q25细胞生理学Q26细胞生物化学Q27细胞生物物理学[Q291]细胞分子生物学Q3遗传学Q3-0理论与方法论Q3-3研究方法与实验遗传学Q31遗传与变异Q32杂交与杂种[Q33]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Q34遗传学分支学科[Q36]微生物遗传学[Q37]植物遗传学[Q38]动物遗传学[Q39]人类遗传学Q4生理学Q4-0生理学理论与方法论Q4-3生理学研究方法Q41普通生理学Q42神经生理学Q43分析器生理学(感官生理学)Q44运动器官生理学Q45内分泌生理学Q46循环生理学Q47呼吸生理学Q48消化生理学Q491排泄生理学Q492生殖生理学Q493新陈代谢与营养Q494特殊环境生理学、生态生理学Q495比较生理学与进化生理学Q5生物化学Q5-3生物化学研究法Q50一般性问题Q51蛋白质Q52核酸Q53糖(醣)Q54脂类Q55酶Q56维生素Q57激素Q58生物体其他化学成分Q591物质代谢及能量代谢Q592体液代谢Q593器官生物化学Q594比较生物化学Q595应用生物化学Q6生物物理学Q6-3生物物理学研究与实验Q61理论生物物理学Q62生物声学Q63生物光学Q64生物电磁学Q65生物热学Q66生物力学Q67物理化学生物学Q68物理因素对生物的作用Q691辐射生物学(放射生物学)[Q692]仿生学Q693空间(宇宙)生物学Q7分子生物学Q7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Q73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Q74生物小分子的结构和功能Q75分子遗传学Q77生物能的转换Q78基因工程(遗传工程)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Q811仿生学Q813细胞工程Q814酶工程[Q815]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Q816]蛋白质工程Q819生物工程应用[Q89]环境生物学Q91古生物学Q93微生物学Q94植物学Q95动物学Q96昆虫学Q98人类学R医药、卫生R1预防医学、卫生学R2中国医学R3基础医学R4临床医学R5内科学R6外科学R71妇产科学R72儿科学R73肿瘤学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R75皮肤病学与性科学R76耳鼻咽喉科学R77眼科学R78口腔科学R79外国民族医学R8特种医学R9药学S农业科学S1农业基础科学S2农业工程S3农学(农艺学)S4植物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S7林业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水产、渔业T工业技术TB一般工业技术TB1工程基础科学TB2工程设计与测绘TB3工程材料学TB4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TB5声学工程TB6制冷工程TB7真空技术TB8摄影技术TB9计量学TD矿业工程TD-0矿业工程理论与方法论[TD-9]矿山经济TD1矿山地质与测量TD2矿山设计与建设TD3矿山压力与支护TD4矿山机械TD5矿山运输与设备TD6矿山电工TD7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TD8矿山开采TD9选矿TD98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TE石油、天然气工业[TE-9]石油、天然气工业经济TE0能源与节能TE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TE2钻井工程TE3油气田开发与开采TE4油气田建设工程TE5海上油气田勘探与开发TE6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TE8石油、天然气储存与运输TE9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TE99]石油、天然气工业环境保护与综合利用TF冶金工业[TF-9]冶金工业经济TF0一般性问题TF1冶金技术TF3冶金机械、冶金生产自动化TF4钢铁冶炼(黑色金属冶炼)(总论)TF5炼铁TF6铁合金冶炼TF7炼钢TF79其他黑色金属冶炼TF8有色金属冶炼TG金属学、金属工艺TG1金属学与热处理TG2铸造TG3金属压力加工TG4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TG5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TG7刀具、磨料、磨具、夹具、模具和手工具TG8公差与技术测量及机械量仪TG9钳工工艺与装配工艺TH机械、仪表工业TH-3机械仪表工业研究方法、工作方法[TH-9]机械、仪表工业经济TH11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TH12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TH13机械零件及传动装置TH14机械制造用材料TH16机械制造工艺TH17机械运行与维修TH18机械工厂(车间)TH2起重机械与运输机械TH3泵TH4气体压缩与输送机械TH6专用机械与设备TH7仪器、仪表TJ武器工业TJ-9武器工业经济TJ0一般性问题TJ2枪械TJ3火炮TJ4弹药、引信、火工品TJ5爆破器材、烟火器材、火炸药TJ6水中兵器TJ7火箭、导弹TJ8战车、战舰、战机、航天武器TJ9核武器与其他特种武器及其防护设备TK动力工程[TK-9]能源与动力工业经济TK0一般性问题TK1热力工程、热机TK2蒸汽动力工程TK3热工量测和热工自动控制TK4内燃机TK5特殊热能及其机械TK6生物能及其利用TK7水能、水力机械TK8风能、风力机械TK91氢能及其利用TL原子能技术[TL-9]原子能技术经济TL1基础理论TL2核燃料及其生产TL3核反应堆工程TL4各种核反应堆、核电厂TL5加速器TL6受控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理论及实验装置)< TL7辐射防护TL8粒子探测技术、辐射探测技术与核仪器仪表TL91核爆炸TL92放射性同位素的生产与制备TL929辐射源TL93放射性物质的包装、运输和贮存TL94放射性废物管理及综合利用TL99原子能技术的应用TM电工技术[TM-9]电工技术经济TM0一般性问题TM1电工基础理论TM2电工材料TM3电机TM4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TM5电器TM6发电、发电厂TM7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TM8高电压技术TM91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TM92电气化、电能应用TM93电气测量技术及仪器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N-9电子工业经济TN0一般性问题TN1真空电子技术TN2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TN3半导体技术TN4微电子学、集成电路(IC)TN6电子元件、组件TN7基本电子电路TN8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TN91通信TN92无线通信TN93广播TN94电视TN95雷达TN96无线电导航TN97电子对抗(干扰及抗干扰)[TN98]无线电、电信测量技术及仪器TN99无线电电子学的应用TP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TP-9]自动化技术经济TP1自动化基础理论TP2自动化技术及设备TP3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TP6射流技术(流控技术)TP7遥感技术TP8远动技术TQ化学工业[TQ-9]化学工业经济TQ0一般性问题TQ11基本无机化学工业TQ12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TQ13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TQ16电热工业、高温制品工业TQ17硅酸盐工业TQ16电热工业、高温制品工业TQ2基本有机化学工业TQ31高分子化合物工业(高聚物工业)TQ32合成树脂与塑料工业TQ33橡胶工业TQ34化学纤维工业TQ35纤维素质的化学加工工业TQ41溶剂与增塑剂的生产TQ42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TQ43胶粘剂工业TQ44化学肥料工业TQ45农药工业TQ46制药化学工业TQ51燃料化学工业(总论)TQ52炼焦化学工业TQ53煤化学及煤的加工利用TQ54煤炭气化工业TQ55燃料照明工业TQ56爆炸物工业、火柴工业TQ58磁性记录材料工业TQ59光学记录材料工业TQ61染料及中间体工业TQ62颜料工业TQ63涂料工业TQ64油脂和蜡的化学加工工业、肥皂工业TQ65香料及化妆品工业TQ9其他化学工业TS轻工业、手工业[TS-9]轻工业、手工业经济TS0一般性问题TS1纺织工业、染整工业TS2食品工业TS3制盐工业TS4烟草工业TS5皮革工业TS6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工业TS7造纸工业TS8印刷工业TS91五金制品工业TS93工艺美术制品工业TS94服装工业、制鞋工业TS95其他轻工业、手工业TS97生活服务技术TU建筑科学TU-0建筑理论TU-8建筑艺术[TU-9]建筑经济TU1建筑基础科学TU19建筑勘测TU2建筑设计TU3建筑结构TU4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TU5建筑材料TU6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TU7建筑施工TU8房屋建筑设备TU9地下建筑TU97高层建筑TU98区域规划、城乡规划TU99市政工程TV水利工程[TV-9]水利经济TV1水利工程基础科学TV21水资源调查与水利规划TV22水工勘测、水工设计TV3水工结构TV4水工材料TV5水利工程施工TV6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TV7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TV8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TV91]运渠(运河、渠道)工程[TV92]港湾工程[TV93]农田水利工程U交通运输U1综合运输U2铁路运输U4公路运输U6水路运输[U8]航空运输V 航空、航天V1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航空V4航天(宇宙航行)[V7]航空、航天医学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X2环境综合研究X3环境保护管理X4灾害及其防治X5环境污染及其防治X7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X9安全科学Z综合性图书Z1丛书Z2百科全书、类书Z3辞典Z4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Z5年鉴、年刊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Z8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中图法各大类的分类方法

中图法各大类的分类方法
例: 《神经科学前沿》 Q189
《人工神经网络系统理论》 TP183 《人类触突神经生理》 R338.1
3.“Q81生物工程学”只收总论性文献,专论入有 关类。
例: 《生物工程新进展》 Q81 《生物芯片》 Q81
“Q98人类学”:总论入此,专论入有关类。
如:临床优生学入R715,社会优生学入C912, 环境优生学入X2。
3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和晶体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最普遍最基本规律的一组科学也是其他科学技术理论研究的基础科学依据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一般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原则编列类目的o1数学3力学4物理学6化学7晶体学o分类要点1本大类所属各学科类目主要收关于物质性质结构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文献凡属物质生产技术设备使用技术等应用方面文献归入应用科学有关类例数值泛函与小波理论o1742小波分析与分数傅里叶变换及应用o24186运筹学概论o22稳定性理论o317建筑结构的稳定性tu31122文献内容涉及到科学理论
类目序列为:
中图法培训第四讲
靳改花
自然科学文献分类体系
自然科学文献: (N,O--X)
自然科学总论(N)
基础科学分三个类组:数理科学和化学(O);天文 学、地球科学(P);生物科学(Q)
应用科学分六个类目:医药、卫生(R);农业科学 (S);工业技术(T);交通运输(U);航空航天(V);环 境科学、安全科学(X)
T 下16个二级类目
TB 一般工业技术 TD 矿业工程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F 冶金工业 TG 金属学与金属工业 TH 机械、仪表工业 TJ 武器工业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
T 下16个二级类目
TL 原子能技术 TM 电工技术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 化学工业 TS 轻工业、手工业 TU 建筑科学 TV 水利工程

中图法分类简介

中图法分类简介

《中图法》分类简介⑴、分类表的结构组成《中图法》分类表的结构组成是:基本部类,大类,简表,详表。

①、基本部类有五大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②、基本部类(它是构成分类表的第一级类目)下分为22个大类,它们的标识符和类名如下: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大类的特点是以人立类,在类目编列中突出反映原著,包括著作、著作汇编、生平传记、学习和研究。

B哲学、宗教:它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包括哲学理论、世界各国哲学、与哲学有关的专门科学。

C社会科学总论:它研究的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科学,也就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社会科学展开为:D 政治、法律E 军事F经济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H语言、文字I 文学J艺术K历史、地理),N自然科学总论(自然科学展开为:O数理科学和化学P 天文学、地球科学Q生物科学R医药、卫生S农业科学T 工业技术U 交通运输V 航空、航天X环境科学),Z综合性图书:它是指内容比较复杂,跨越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部类,无法归入任何一科的图书,如百科全书、辞典、论文集、选集、杂著、文摘等。

22个大类下细分构成简表(二级类目表,它是由22个基本大类扩展出来的,由若干个重要的三级类目组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图法》简表约有1500多个类目)二级类目简介:例如G大类分为:G0(文化理论),G1(世界各国文化教育事业现状),G2(信息与知识传播),G3(科学、科学研究),G4(教育),G8(体育)。

(说明:藏书在十万册以下的图书馆室可以使用简表分类,也就是说中小学图书馆室可以使用简表分类,从前面藏书要求看,中小学藏书应以G类文化、科学、教育、I类文学、J类艺术书籍为主)简表又构成详表(详表由若干个不同等级的类目所组成,它是分类表的最后完成,是图书分类的真正依据,《中图法》四版的详表约有5万多个类目)。

如G4(教育)下又分为:G40(教育学),G41(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等,又如G6(各级教育)下细分为:G61(学前教育、幼儿教育),G62(初等教育),G63(中等教育),G64(高等教育),G65(师范教育)等。

中图图书分类法使用指南

中图图书分类法使用指南
34
谢谢大家
35
T 工业技术
TL 原子能技术
TB 一般工业技术
TM 电工技术
TD 矿业工程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E 石油、天然气工业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技术
TF 冶金工业
TQ 化学工业
TG 金属学、金属工艺 TS 轻工业、手工业
TH 机械、仪表工业
TU 建筑科学
TJ 武器工业
TV 水利工程
TK 动力工程
14
比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它左边 的号码是“.3”,它的完整号码必须先加上 上位类“633”,再加上这页第一个类目的 字母“G”,成为“G633.3”。
《中图法》规定:数字符号超过三位时, 在第四位数字前加上一个小圆点".",这 主要是为了醒目和易读,是作为分隔符号 标志的,没有更特殊的意义。 比如上面的 G633.3
I206 文学评论和研究
I207 各类文学评论和研究
I209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I21
作品集
I23
戏剧文学
I24
小说
I25
报告文学
I26
散文
I27
民间文学
I3/7 各国文学
20
K 历史、地理
K0 史学理论 K1 世界史 K2 中国史 K3 亚洲史 K4 非洲史 K5 欧洲史 K6 大洋洲史
K7 美洲史 K81 传记 K85 文学考古 K89 风俗习惯
27
分类号 :
比如,会计学类图书,分类号就是F23。 我们用 F23来检索可以查看到所有会计学类图书。 又比如,人物传记类图书,分类号为K81。用 K81可以检索出所有的传记类图书。
28
ISBN号:

中图法

中图法

第三章《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一、《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发展历程1、《中图法》编制背景和修订发展《中图法》是为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情报机构对文献进行整序和分类检索的需要,为统一全国文献分类编目创造条件而编制和发展的。

1971年北京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向全国发出编辑《中图法》的倡议,1973年发行了试用本,经过征求意见和修订后,1975年正式出版了《中图法》第一版。

《中图法》问世后迅速在全国推广应用,成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分类法。

根据用户和科学发展的需要,20多年来进行了三次版本更新。

1980年出版第2版,1990年出版第3版,1999年出版第4版。

第4版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更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2、《中图法》版本系列《中图法》为满足不同图书情报机构、不同文献类型分类标引和检索的需要,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个系列,包括:满足不同规模图书情报机构使用的版本,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图法·简本》、《中图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等。

满足不同专业图书情报机构使用的版本,如《中图法·教育专业分类表》、《中图法·医学专业分类表》、《中图法·农业科学专业分类表》、《中图法·劳动科学专业分类表》等。

满足不同文献类型使用的版本,如《中图法·期刊分类表》。

满足分类主题一体化标引的版本,如《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满足计算机编目和检索的版本,如《中图法》第4版电子版。

还有《中图法索引》、《中图法》使用手册、《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标引手册、《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等。

二、编制原则1、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文献出版的实际为基础,将科学性、实用性、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2、以编制分类检索工具和进行文献分类检索为基本功能,兼顾文献分类排架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法
《中图分类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简称,是我国目前通用的类分图书的工具。

根据图书资料的特点,按照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编制原则,确定分类体系,在五个基本部类的基础上,组成二十二个大类。

目录
基本结构
(1)基本部类:如中图法分五大类部:马列毛邓;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2)基本大类:构成分类表的第一级类目。

中图法为22个基本大类。

(3)简表:由基本大类与由其直接展开的一、二类目所形成的类目表。

如:
(4)详表:由简表展开的各种不同登记的类目所组成的类目表,是文献分类的真正依据。

具体分类
《中图法》的标记符号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

即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大类,以字母的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

字母后用数字表示大类以下类目的划分。

数字的编号使用小数制。

现将五个基本部类及下设的二十二个大类列表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列宁著作
A3斯大林著作
A4毛泽东著作
A49邓小平著作
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B哲学、宗教
B0哲学理论
B1世界哲学
B2中国哲学
B3亚洲哲学
B4非洲哲学
B5欧洲哲学
B6大洋洲哲学
B7美洲哲学
B80思维哲学
B81逻辑学(论理学)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B83美学
B84心理学
B9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
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统计学
C91社会学
C92人口学
C93管理学
[C94]系统科学
C95民族学
C96人才学
C97劳动科学
D政治、法律
D0政治理论
D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中国共产党
D33/37各国共产党
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世界政治
D6中国政治
D73/77各国政治
D8外交、国际关系
D9法律
E军事
E0军事理论
E1世界军事
E2中国军事
E3/7各国军事
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军事技术
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经济
F0经济学
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F2经济计划与管理
F3农业经济
F4工业经济
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F5交通运输经济
F59邮电经济
F7贸易经济
F8财政、金融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文化理论
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信息与知识传播
G3科学、科学研究
G4教育
G8体育
H语言、文字
H0语言学
H1汉语
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常用外国语
H4汉藏语系
H5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西亚语系)
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H63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H64东北亚诸语言
H65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H66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H67闪-含语系(阿非罗-亚西亚语系)
H7印欧语系
H81非洲诸语言
H83美洲诸语言
H84大洋洲诸语言
H9国际辅助语
I文学
I0文学理论
I1世界文学
I2中国文学
I3/7各国文学
J艺术
J0艺术理论
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J2绘画
J29书法、篆刻
J3雕塑
J4摄影艺术
J5工艺美术
J59建筑艺术
J6音乐
J7舞蹈
J8戏剧艺术
J9电影、电视艺术
K历史、地理
K0史学理论
K1世界史
K2中国史
K3亚洲史
K4非洲史
K5欧洲史
K6大洋洲史
K7美洲史
K81传记
K85文物考古
K89风俗习惯
K9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自然科学现状与发展
N2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N3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N5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N6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N91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N93非线性科学
N94系统科学
[N99]情报学、情报工作
O数理科学和化学
O1数学
O3力学
O4物理学
O6化学
O7晶体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P1天文学
P2测绘学
P3地球物理学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P5地质学
P7海洋学
P9自然地理学
Q生物科学
Q1普通生物学
Q2细胞生物学
Q3遗传学
Q4生理学
Q5生物化学
Q6生物物理学
Q7分子生物学
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Q89]环境生物学
Q91古生物学
Q93微生物学
Q94植物学
Q95动物学
Q96昆虫学
Q98人类学
R医药、卫生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R2中国医学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
R5内科学
R6外科学
R71妇产科学
R72儿科学
R73肿瘤学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耳鼻咽喉科学
R77眼科学
R78口腔科学
R79外国民族医学
R8特种医学
R9药学
S农业科学
S1农业基础科学
S2农业工程
S3农学(农艺学)
S4植物保护
S5农作物
S6园艺
S7林业
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S9水产、渔业
T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交通运输
U1综合运输
U2铁路运输
U4公路运输
U6水路运输
[U8]航空运输
V航空、航天
V1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V2航空
V4航天(宇宙航行)
V7航空、航天医学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社会与环境
X3环境保护管理
X4灾害及其防治
X5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X7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Z1丛书
Z2百科全书、类书
Z3辞典
Z4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Z5年鉴、年刊
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Z8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