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合集下载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农业气象学原理)第二章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
2021/6/18
2、影响叶片对光的反射、透射和吸收能力的因 素
2021/6/18
表 含水率(%)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
450 nm (blue) 550 nm (green) 650 nm (red) 850 nm (infrared)
equatations y=43.8x-21.8 y=29.2x+13.1 y=27.2x+17.6 y=42.6x+20.4
(2)、光周期感应的时期 所谓感应的时期,即感应的是光期长度还是
暗期长度。
2021/6/18
0
8

光照处理
16
24

32 小 时
开花效应
短日性植物 长日性植物
开花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不开花
开花

暗 光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开花
开花
光 暗光




光、暗期交替处理开花效应示意图
2021/6/18
不开花
开花
不开花
开花
在实际应用中,禾谷类作物的K值比较稳定, 因而使用平均值代替。
一般而言,K值小于1。据门司和佐伯测算, 草中K值为0.3~0.5,水平叶子作物层中0.7~ 1.0。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测得的水稻 叶层的K值为0.68~0.74,平均为0.71。
门司—佐伯公式适用的条件象均一介质是不 可能满足的。但在实际观测中,光在群体中的垂 直变化确实符合负指数规律,所以门司—佐伯公 式目前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2群体结构和叶片组织本身造成的损失群体结构和叶片组织本身造成的损失由于叶层较厚上层叶片吸收和反射了大部分光致使上层叶片处于光饱和点之上的光强下层叶片受光很弱即出现了上饱下饥的现象浪费了部分光这是由于群体中光分布不合理造此外透入叶组织中的光合有效辐射能只有一部分为叶绿素吸收而用于光合作用1030的光能被非光合色素以及细胞壁细胞质等吸收而损失了

教案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教案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太阳的基本特征及其外部结构;(2).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3).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2).通过对各种资料的观察以及课前室外的观测,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的外部结构和能量来源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三.教学方法与教具:活动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文字资料、图片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天体系统包括哪些层次?试用简表形式表示出来。

【用投影仪展示】1,导入新课:从上述简表中可以看出,在宇宙中太阳是地球相依的非常重要的一颗恒星,它的光和热是地球上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源泉,即为地球提供能量。

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2,讲授新课【板书】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讨论】阅读教材和所学知识分析思考1.太阳大气的成分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学生回答】略【板书】1.太阳大气的成分2.太阳辐射的概念及能量的来源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介绍】1.太阳大气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 000K。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第二章第2节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第二章第2节生物与温度的关系
耐受冻结与超冷现象
耐受冻结(freezing tolerance) :少数动物能够耐受一定程 度的身体冻结,而避免低温伤害。如潮间带贝类。 机理如下:
Alter metabolism to synthesize cryoprotectants (polyols, sugars)
Defend against intracellular desiccation Suppress metabolic rate ACCOMPLISHED BY: Activate signaling enzymes in every cell
- ‘SAP’ kinases - Role: reversible controls on cell processes
超冷现象(supercooling) : 动物(昆虫)体液温 度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的现象。 如小叶蜂,极地鱼类等。
2 极端高温对生物的影响:
高温可能导致动植物的机体脱水,蛋 白质凝固变形,酶失活或者代谢的组分 不平衡,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引自Ricklefs,2001
1 影响温度空间分布的因素:
(1)海洋: 由于水的比热大于空气,海洋可调节 海岸区域温度,使同一纬度不同地区的温度有很大 差异。
(2)山脉: 地表温度受山脉走向、地形变化及海 拔高度的影响。
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南北暖冷气流常具阻挡作用,使山坡两 侧温度明显不同。如秦岭山脉。
2 动物的高温适应
(1)形态适应
皮毛在高温下起隔热作用;夏季毛色变浅,具光泽; 有些可利用热窗散热;多数哺乳动物的精巢持久的或季 节性的下降到腹腔外,比体核温低几度。有蹄动物的颈 动脉在脑下部形成复杂的小动脉网,包围在从较冷的鼻 区过来的静脉血管外面,通过逆流热交换而降温,使脑 血液温度比总动脉血低3℃。

第一章 太阳辐射解读

第一章  太阳辐射解读

4、太阳辐射总量在空间上的变化 一天内,一般在中纬度地区,夏季太阳辐射日 总量大 ,冬季太阳辐射日总量小;中高纬度不同地 区太阳辐射日总量最大值可能出现在春季或秋季; 在低纬度地区日总量的变化不大 。 一年中,太阳辐射年总量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 减少 。
(五)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和吸收 1、地面的反射辐射:
(四)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组成 经过大气减弱后 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由两部分组成,即太阳直接 辐射和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是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 射。直接辐射照度是指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 直接辐射,用Sˊ表示。 散射辐射是指经散射后,由天空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散 射辐射照度是指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散射辐射, 用D表示。 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称为总辐射。直接辐射照度与散 射辐射照度之和称为总辐照度(Q)。 即 Q = S'+ D (1-4)
(一)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 分布曲线称之。 图中实线是大气上界 的太阳辐射光谱,太 阳辐射能绝大部分集 中在波长150— 4000nm之间,占太阳 辐射总能量的99%。
紫外线区 (λ<400nm) 能量占总能量 的7%,具有化 学效应,全部 到达地面有毁 灭生物的作用, 幸大气中O3层 吸收而到达地 面的极少,它 具有杀菌消毒, 促进种子萌发 的作用。
• 夏至日 太阳直射北 回归线,北半球昼长 夜短,纬度愈高,白 昼愈长,在北极圈内 (66.5°N)为24h白 昼,称极昼现象;南 半球则相反。此时, 北半球为夏季,南半 球为冬季。
化,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间;② 夏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 增长,冬季昼长随纬度升高而缩短,春、秋分则不随纬度升高 而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共30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共30张PPT)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 规律。
(2)由材料二分析可知,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 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向________递减。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现象
意义
耀斑 B 增亮斑块 太阳活动的
黑子 C 暗黑斑点
标志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3)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能源,如煤、石油等。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优 质 课 件 优 秀课件 课件公 开课免 费课件 下载免 费ppt下 载人教 版高中 地理必 修1第 1章第2 节太阳 对地球 的影响 (共30张 PPT)

家畜环境卫生学_光照和噪声

家畜环境卫生学_光照和噪声
奶牛、奶羊的乳部因皮薄在照射时应注意剂量。 另外,紫外线也可用于饲料、饲养工具的杀菌。
(三)抗佝偻病作用
紫外线照射使动物皮肤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VD3,使植 物和酵母中的麦角固醇转变为VD2。
VD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保证了骨骼的 正常发育。
当缺乏紫外线照射时,VD2、VD3的合成受阻,动物对Ca 的吸收减少,血中无机磷含量降低,导致钙、磷代谢紊乱, 钙在骨骼中的沉着发生障碍,引起骨钙化不全,幼畜出现 佝偻病,成畜表现骨软症。
紫外线局部照射时,还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止痛、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七)光敏性皮炎:
是动物吃下某种饲料后,饲料中的某一 物质(光敏性物质)吸收了光子而处于 激发态,该物质又作用于皮肤中的某种 物质,使之发生光敏性的皮炎。
如家畜采食了荞麦苗、三叶草、苜蓿、 灰菜等,在日晒下常可发生光敏性皮炎。
用紫外线灯也可照射奶牛、奶羊,同样能提 高产奶量及其奶中的维生素D的含量。
(四)色素沉着作用:
色素沉着就是动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皮肤 和被毛颜色变深的现象。
皮肤的色素沉着,在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 光下均能发生,最强、最持久的色素沉着, 发生在几种光谱同时作用时。
动物皮肤的基底有一种黑色素细胞,它能够产生和贮 存黑色素,黑色素细胞中有一些直径为0.3—1UM (微米)的颗粒,称为黑色素小体。
下丘脑兴奋分泌的释放激素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rh等经下丘脑一垂体门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释放促激素如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并释放生长激素gh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等直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生产和繁殖

光生物学和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

光生物学和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

光生物学和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光有关的事物随处可见。

我们热爱阳光,它不仅温暖着我们的身体,更让我们心情愉悦。

然而,除了这种感性的体验,光还有着更广泛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

在光的生物学研究中,会用到许多的物理概念和生理学原理,通过理解这些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光在生物学中的作用。

1. 可见光的频率和波长人眼所能感知的光的范围称为可见光,它的波长范围约为380-780纳米。

人眼所感知的颜色,实际上是掌握了不同波长的光,光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颜色就越接近蓝色或紫色,反之,波长越长,频率越低,颜色就越接近红色。

2. 光对生物的影响光不仅仅只是照亮了我们的世界,它在生物学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才能生长,对于人类来说,光还可以影响我们的健康和情绪。

2.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光对植物影响的一个例子。

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能,然后将其转化为植物体内的营养物质。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波长通常在400-700纳米。

不同的光波长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科学家可以通过调整植物所接受的光的波长来控制植物的生长。

2.2 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光不仅影响植物的健康,人类也受到其影响。

光对我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光可以调节睡眠周期。

人类有一个生物钟,它可以调控我们的睡眠和清醒状态,这也被称为昼夜节律。

3. 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光子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单元”,它对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3.1 光致早衰太阳辐射中含有紫外线,如果人类皮肤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伤害皮肤,引起早衰。

近年来,人们对光致早衰的研究日益深入。

实验发现,太阳光中的可见光部分可能也会对人类皮肤产生影响,导致妊娠纹和其他皮肤问题的出现。

3.2 光对眼睛的影响人眼处于与外界相连的界面,所以它对光的敏感度非常高。

人眼中有感光细胞,称为视网膜上的杆细胞和锥细胞,它们分别对光强和波长范围有不同的响应。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件

配套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预习过关检验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 000 ℃。( × ) ②太阳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太阳正处于稳定的青年期。( × ) ③太阳辐射是整个太阳系光和热的主要源泉。( √ ) ④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量只是太阳辐射总能量中非常少的一部分。( √ ) ⑤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的周期都是11年。( √ ) ⑥太阳活动只会影响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 (× ) ⑦太阳活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只会给人类带来不利。( × ) ⑧太阳活动的影响程度还受社会发展阶段的影响。( √ )
纬度
60°N
50°N
40°N
30°N
可能总辐射 量/(W·m-2)
139.3
169.6
196.4
216.3
有效总辐射 量/(W·m-2)
54.4
71.7
98.2
120.8
(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的主导因素是 ( ) A. 纬度 B. 地形 C. 大气环流 D. 洋流
20°N 228.2 132.7
0° 248.1 108.8
美元贷款帮助美国某公司建立位于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当时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站。据此完
成3~5题。
3.太阳能量巨大,是因为( A )
A. 内部有核聚变反应
B. 内部有核裂变反应
C. 内部有岩浆活动
D. 内部有放射性元素
4.与建设核电站相比,建太阳能电站的优势是( D )
A. 投资少,建设快
B. 技术要求低
配套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
(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2 年 B. 黑子出现最大值的年份与出现最小值的年份相差11 年 C. 两次黑子最小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0 年 D. 连续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11 年 解析:(1)一次太阳活动会影响部分地区,但不可能使全球各地均出现停电现象,A 项错 误;耀斑爆发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使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 项正确;我国 华北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看不到极光,C 项错误;地震是地壳运动的结果,D 项错误。 (2)连续两次黑子最大值出现的年份相差大约为11 年,A 项错误,D 项正确;黑子出现最 大值的年份与下一次出现最大值的年份相差大约为11 年,B 项错误;连续两次黑子最小值 出现的年份相差大约为11 年,C 项错误。 答案:(1)B (2)D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二节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气象上所讨论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其波长范围约在0.15-120μm之间。

太阳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在0.15-4μm;地面和大气辐射的主要波长范围是3-120μm。

因此,将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而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

一、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光谱分三个光谱区,紫外区(λ<0.39μm )、可见光区(λ为0.39-0.76μm)和红外区(λ>0.76μm)。

其中可见光区占能量的50%,红外区占43%,紫外区占7%。

可见光区又分为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色光波段。

红光(0.76-0.622μm)、橙光(0.622-0.597μm)、黄光(0.597-0.577μm)、绿光(0.577-0.492μm)、青光(0.492-0.480μm、蓝光(0.480-0.455μm)和紫光(0.455-0.390μm)。

太阳辐射中可见光部分不仅辐射能量大,而且是辐射最强的部分,所以太阳光是可见的。

二、太阳常数(solar constant)在日地平均距离的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面上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称为太阳常数。

用S0表示。

世界气象组织(WMO)测得S0为1367.7w/m2。

由于日地距离的变化,S0有7%的变化。

1cal·cm2·min-1=697.8w/m2,所以,S0=1367.7/697.8=1.96cal·cm2·min-1。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太阳常数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

当它通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和云层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被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粒散射,一部分被它们反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地减少了。

(一)吸收作用大气中的臭氧、氧、水汽和二氧化碳都能直接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

臭氧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3μm的紫外辐射。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2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新湘教版必修一第一章2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②是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
③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是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源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解析:选 D。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7.关于太阳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球层的亮度最大 B.色球层的厚度最大 C.日冕层的温度最低 D.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 答案:A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5
2.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图解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26
有关太阳辐射的三个细节问题 (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全球年太阳辐射的最大值并非出现在赤道地区,而是出现在回归线附近 的沙漠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 (3)太阳辐射强的地区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 强的地方,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两者都与大气稀薄有关。
A __光__球__层_____
太阳黑子
B
C
D
色球层
___日__冕__层____
_太__阳__耀__斑____
日珥
太阳风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8
字母
特点
相同 点
A
B
C
D
光球层中高速 旋转的气体涡 旋,温度比光 球层平均温度 低
耀斑又叫太阳色球爆发,耀斑
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几十
倍,是色球层中激烈的能量爆 脱离太阳引力飞

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发育

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发育

太阳辐射与作物生长发育(一)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能量源泉。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靠来自太阳辐射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使所有的有机体与太阳辐射之间发生了最本质联系。

同时,地球表面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直接转变为热能,其中一部分用于水分蒸发,其余部分用于增加地表温度,因而太阳辐射也是构成地表热量和水分等分布状况的能量源泉。

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主要的作用是产生光合效应、热效应和光的形态效应。

地球生物圈内的光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可分为:1、有机物质组成,其中包括光合作用,维生素D的形成;2、物质输送;3、刺激作用,其中包括光周期现象、向光性、趋光性、感光性等。

光和热是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根本条件。

光对叶绿素起着化学作用,没有光,不能产生叶绿素,也不能进行二氧化碳的合成。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

光对植物的热效应,由于植物的蒸腾,不致使植物"体温"过高而"灼"死。

光还影响植物营养体形态的建成和生长发育以及叶的方位等。

太阳各种辐射光谱区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不同的重要性:光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是由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谱成分的对比关系构成的。

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的程度很低,绿色植物只能吸收落到叶子上太阳能的50%左右,其中又只有1-5%参与植物的光合过程。

而植物通过光合合成的物质却占到植物总干重的90-95%。

当前,我们还不能改变太阳能的大小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但能提高到达地面上太阳能的利用率,特别是提高植物接受光能的面积和它们的利用率。

(二)植物单叶的光学特性投射于叶面上的太阳辐射,可分为反射、吸收和透射三部分。

反射由内反射和外反射构成。

外反射是叶片表皮层与空气界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

内反射是投射到叶子内部,又从投射一侧返回空气中的辐射。

进入叶子内部,部分被吸收、反射后,一部分光通过叶片到达另一侧,这部分光称为透射光。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学

名词:1.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畜禽的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以制定、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2.牧场设计学:研究畜禽的生活环境与其生长发育,生产力提高的关系,并给以创造出有利于这些生理活动的生活环境的科学.3.环境:环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一切外界因素,即与家畜生活和生产有关的一切外界条件,或对家畜生存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4.应激:动物处在有害情况下,能产生保护性反应或适应以消除或防御之,假如那种有害因素超过动物机体所能忍受的限度,则家畜生理机能失调,轻则影响健康和生产力,重则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这种干扰和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反应的过程称之为“应激”.5.应激源:凡能引起应激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源.6.温热环境:是指炎热、寒冷或温暖、凉爽的空气环境,是影响畜禽健康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是由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太阳辐射等温热因素综合而成。

7.小气候:是指由于地表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例如:农田、牧场、温室、车间、住房、畜舍的小气候。

8.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递、放射携带能量,这种传递、放射并携带能量的方式.9.长日照动物:马驴等在春季日照逐渐延长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长日照动物”.10.短日照动物:山羊、绵羊等在秋季日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发情交配称“短日照动物”.11.基础代谢产热:常称“饥饿产热”,指饥饿休息,温度适宜和消化道没有养份可吸收的情况下的产热量,也是动物最低产热量,也是动物最低产热量。

12.消耗饲料产热(体增热/热增耗):是指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

13.对流散热:是指受热物质本身的实际运动,将热由一处移至另一处称对流散热。

14.蒸发散热:热量通过皮肤,呼吸道表面水分的蒸发而散失,称蒸发散热.15.物理调节(散热调节):指炎热或寒冷的环境中,家畜首先借助于皮肤血管的舒缩,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和皮肤温度,其次通过加强或减弱汗腺和呼吸活动,寻找舒适的小气候和改变自身姿势来增加或减少热量的放散来维持正常的体温,这种调节叫物理调节。

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对生物的效应是一个古老而又日益重要的话题。

辐射是指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放
射性物质或能量在物体之间传播的能量。

自然界的辐射包括太阳辐射和其他天文放射,以
及由其他源引起的地球内部和地面辐射。

辐射生物效应是指可能源自辐射暴露的生物结构和功能变化,导致明显或不明显的影响。

辐射对生物造成伤害的原理是,辐射能与生物体中的分子碰撞,导致分子结构和功能
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相关生物体的状态及其行为。

辐射能够与细胞核中的DNA分子产生碰撞,损坏DNA分子的化学结构。

如果DNA受到过强的辐射作用,细胞有可能死亡,进而导
致细胞分裂停止。

另外,辐射也会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导致细胞凋亡,致病链被破坏,使机体免疫功能减弱,容易发生感染病变。

辐射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很复杂的,特别是当辐射由典型的能量源投射到生物体中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

虽然人类从某种程度上已经掌握了如何控制辐射对人体
的影响,但未来任何可能的影响都必须加以认真考虑。

比如,在核电站的工作中,机械工
人和其他员工必须佩戴专业的保护服、防护面具等防护装备,以尽量减少辐射对他们的潜
在危害。

因此,减少辐射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完善辐射防护系统,以及不断加强辐射
安全管理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并且必须加以重视。

第二节 地球的辐射平衡和温室效应

第二节 地球的辐射平衡和温室效应

4)主要温室气体
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主 要有CO2、CH4、N2O、 CFCs。 其中CO2和水对红外辐射 的吸收波长范围见图2-5。
图2-5 水和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4)主要温室气体
入射的太阳辐射 和地球的长波辐 射收支是基本平 衡的,见图2-4。
大气窗(atmospheric window) 大气逆辐射:
图2-4 地球的能量平衡
3)地球与大气的能量平衡 温室效应: 如近地面大气中水汽和CO2量增 加,它们会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在 近地面与大气层间形成绝热层,使 近地面热量得以保持,并导致全球 气温升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 安全。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1)太阳辐射
太阳光谱几乎包括了整 个电磁波谱. 根据Wein位移定律,黑 体最大辐射能力所对应 的波长λm与绝对温度T 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 为:λm=2897/T。
图2-3 太阳和地球的辐射光谱
2)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地球与大气的能量平衡
地球辐射:地球吸收了太
阳辐射能量,为保持其热平 衡,必须将这部分能量辐射回 太空,这一过程称为地球辐射。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Cmental Chemistry
第二节 地球的辐射平衡和温室效应 本节要点:太阳辐射、大气成分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地球与大气 的能量平衡、主要温室气体等。
1) 太阳辐射
太阳常数: 在与光传播方向垂直的 平面上单位面积接受到光的 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太阳辐射的生物学效应 太阳辐射是来自太阳的电磁波辐射。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约有43%被云层所反射,14%为大气中的尘埃、水蒸气、二氧化碳、臭氧吸收。

仅有43%以直射日光和散射日光形式到达地面。

 太阳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视线、紫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宇宙线等。

到达地球表面的主要为前三种,波长在760毫微米以上为红外线, 760~390毫微米为可视线,小于390毫微米为紫外线。

 太阳辐射强度还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太阳的高度角、海拔的高度、大气污染的程度等。

太阳的高度角越大,海拔越高,大气污染越轻,太阳的辐射强度越大。

在大气层的外界,与太阳光线相垂直的平面一分钟内照射在一平方厘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热量为1.97卡/厘米2·分,此值称为太阳常数。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被土壤吸收变为热能,一部分被反射回大气。

各种不同的地表面反射率亦不同,雪的反射率最大可达80~90%,而且对太阳辐射中短波部分反射能力较强。

一、红外线(infrared ray) 红外线占太阳辐射一半以上,而且大部分集中在760~2,000毫微米部分。

红外线按波长可分为近红外700~3,000毫微米,中红外3,000~20,000毫微米,远红外20,000~1,000,000毫微米。

凡温度高于绝对温度的零度(0°K=-273.2℃)的物体都是红外线的辐射源。

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的波长越短。

军事上也使用有多种人工红外线辐射源如钨灯、红外线探照灯、弧光灯、红外激光器、电焊等。

 红外线对机体的作用与波长有关。

红外线照射皮肤时,大部分被吸收。

长波红外线被皮肤表层吸收,而短波红外线则被较深层皮肤吸收,使血液及深部组织加热。

较强的红外线作用于皮肤,能使皮肤温度升高到40~49℃,而引起一度烧伤。

波长600~1,000毫微米的红外线可穿过颅骨,使颅骨和脑髓间的温度达到40~42℃,因而引起日射病。

红外线照射于眼睛,可以引起多种损害,如角膜吸收大剂量红外线可致热损伤,破坏角膜表皮细胞,影响视力;长期接触短波红外线还可引起白内障。

人对红外线辐射比较敏感,0.02卡/厘米2·分即有热感,1.5卡/厘米2·分有不可耐受的烧灼感, 皮温可升高到40℃以上。

南方地区夏季中午前后,太阳辐射可达1.3~1.5卡/厘米2·分,加上气温升高,在军事训练时,应多加注意,防止过热。

 人体暴露于太阳辐射下的面积,站立时比坐着时大。

站立的人接受太阳辐射可达34千卡/1米2·时,戴草帽则可大大减少曝晒的面积。

干热地区穿着衣服对于防止太阳辐射是很重要的。

二、可见光(visible light)可见光是指波长390-760 nm的电磁波,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或人工照明 。

可见光的生物效应主要包括下面三个方面:(一)色光的生物效应色光的生物效应按颜色而异,主要分红橙光和蓝紫光两类:1.红橙光:红光照射于皮肤,只有少量被皮肤吸收,但若辐射剂量很在大,也会出现皮肤效应。

动物实验表明,红光可引起血液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白细胞减少,改善生长代谢,降低血糖;对紫外线的维生素D活化作用有拮抗作用;红光还可通过垂体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2.蓝紫光:蓝光经过皮肤时,被红光吸收的比红光少,因此一般不会产生皮肤效应。

蓝紫光是红橙光生理作用的拮抗物。

动物实验表明,蓝光能防止胰岛素低血糖症,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形成。

(二)可见光的间接作用可见光的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视觉器官的光受体细胞产生神经或神经内分泌信号,如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主要受光照调节,光线→视网膜细胞的光受体(隐色素)→视上核→松果体→褪黑激素,从而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呈现昼夜周期性的节律变化,使机体的紧张状态、体内的物质代谢、激素分泌、脉搏、体温以及睡眠和觉醒发生节律性的变动。

人体及自然界很多生物都具有的这种感知时间或测量时间的能力类似于时钟,因此这种现象称为生物钟。

生物钟最常见的是昼夜节律,如体温的昼夜变动,睡眠-觉醒周期等。

体温昼夜节律发生紊乱,常是病变的重要标志,如癌症患者的体温昼夜变动消失。

成年人24小时只有一次睡眠-觉醒周期,白天睡眠效果不及晚上好。

从白班改上夜班,使睡眠-觉醒相位倒转,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周期节律被扰乱。

如果经常倒班,容易患某些疾病如溃疡、低血压、失眠、头痛等,并认为倒班比常值夜班所造成的节律紊乱更为严重。

另外,尽管昼夜节律的产生归因于光照的昼夜变化,但有的节律在没有光照—黑暗变化的怛定环境中,其周期性仍存在,如体温的昼夜节律,果蝇幼虫的羽化,这类节律称为内源性节律,当光照周期发生改变时,内源性节律必须经过一定时期调整才能与新的环境周期同步。

而有的昼夜节律变动完全受光照周期支配,当这种光照周期撤销后,节律立即消失,如松果体及受松果体调节的节律,此类节律称为外源性节律。

三、紫外线(ultraviolet ray,UV) 太阳辐射中能到达地面的紫外线波长大于290毫微米。

人工紫外线辐射源如电焊、水银石英灯、探照灯产生的紫外线波长多短于290毫微米。

(一)各段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 紫外线按其生物学作用分为三类: 紫外线A段(UV-A),波长320~400毫微米(长波),其生物学作用较弱,但可使皮肤中黑色素原通过氧化的作用转变为黑色素,沉着于皮肤表层。

黑色素能吸收多种光线,而对短波辐射吸收量更大。

被色素吸收的光能变成热能,使汗液分泌增加,增强了局部散热而保护皮肤不致过热,同时防止光线深入穿透组织,避免内部组织过热。

紫外线B段(UV-B),波长275~320毫微米(中波),有较强的红斑作用和抗佝偻作用。

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和皮下组织中的麦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形成维生素D2和D3。

许多研究指出,不论预防或治疗佝偻病,仅用维生素D效果不如照射紫外线好。

在紫外线照射下,由于皮肤毛细血管的扩张和表皮细胞受到破坏,释出组织胺和类组织胺,使皮肤出现红斑。

紫外线C段(UV-C),波长200~275毫微米(短波),它对机体细胞有强烈的作用,也有较强的杀菌能力。

能杀灭一般的细菌和病毒。

波长越短,杀菌作用越好。

波长253. 7毫微米杀菌作用最强。

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波长大于290毫微米,所以杀菌作用远不如紫外线灯。

各段紫外线具体的生物学效应见表2-1。

表2-1 紫外线的生物学效应 波段生物学效应过量时可能的危害UV-A 晒黑作用光照性皮炎、眼炎、形成皱纹UV-B 产生红斑和抗佝偻病形成皱纹、老年斑、皮肤癌、白内障UV-C 杀菌作用正常情况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无UV-C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C段和大部分B段为平流层的臭氧层所吸收,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主要是A段和少部分B段(>290nm)。

其生物学效应以B段较强,A段仅相当于B段的1 ‰ 以下。

由于紫外线的照射,人的皮肤从儿童期就开始老化,20岁以后容颜开始出现老化征兆,称为“光老化”。

在光老化中引起老年斑和肿瘤的是B段所致,皱纹的形成与A段和B段都有关系。

(二)紫外线生物学作用的分子机制1.诱导基因突变:夏季日晒30分钟后,可使皮肤产生红斑。

B段使发红的皮肤上皮细胞中胸腺嘧啶转化为环丁烷型二聚体,这既是紫外线照射使皮肤光损伤的分子基础,也是皮肤癌的始动因子。

这种变化既造成了DNA损伤,也往往使抑癌基因p53发生变异。

在皮肤的基底细胞癌或有棘细胞癌中发现有50%--90%以上的肿瘤是p53突变引起的,这是因为癌症初期上皮细胞中二聚体的变异所致。

2.产生活性氧:紫外线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产生O2-,H2O2,OH-,-OH等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使DNA的8-羟基鸟甙等受到损害,从而引起遗传因子变异。

3.抑制免疫反应:给小白鼠连续20-30周每5次进行紫外线照射,即可发生皮肤恶性肿瘤,把这种肿瘤在同系小白鼠上移植是不成功的,然而在移植前一天经B段紫外线照射后不但移植成功且生长增殖。

这说明紫外线照射可诱导免疫抑制。

其机理是B 段紫外线使表皮郎格罕氏细胞受到损害,免疫递呈作用减弱,T细胞减少,抑制肿瘤排斥反应,促进皮肤癌发生。

健康人无论老幼大约40%可以受到免疫抑制,在皮肤癌患者中可见到高达95%的出现免疫抑制。

(三)人体对紫外线的防御机能1.黑色素和角质层:黑色素能吸收多种光线,尤其是短波辐射,从而防止紫外线深入穿透组织,黑人的皮肤癌发病率极低便是例证。

2.DNA的修复功能:正常人体对损伤的DNA有一定修复功能。

当紫外线照射剂量不是很大,造成的DNA损伤不超过机体修复范围时,机体能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这对预防皮肤癌起很大的作用。

该功能缺乏者如色素性干皮症患者发生皮肤癌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000倍。

3.活性氧的消除机制:适量紫外线照射形成的活性氧可被体内的维生素C,维生素E,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等非酶类物质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化酶类消除,但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形成过量活性氧超过了身体的清除率,则必然会造成DNA的损。

4.免疫系统:NK细胞既是细胞免疫监视机构,又是非特异性的对癌细胞起攻击作用的细胞,能清除少量癌细胞。

(四)紫外线的卫生防护适量紫外线照射能促进人体免疫反应,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物质代谢,促进伤口愈合等,对儿童是预防佝偻病的最佳途径,任何补钙方式都不及日光浴。

因此儿童、长期在室内、坑道、地下工作的人应适当晒太阳。

过量曝晒会引起皮炎、眼炎、皮肤老化及至皮肤癌、白内障,因此长期在野外、高山、海洋、沙漠工作,易受到过度照射的工作人员和官兵应注意防护。

具体防护措施有1.中午紫外线最强,夏季中午前后设置掩蔽所,在10-14点之间采取掩蔽,可挡去一天中2/3的紫外线。

在9点以前15点以后可安排相当多的户外活动。

2.热天外出戴帽子,穿遮蔽较完整的衣服。

妇女喜欢的薄的织品可使50%的紫外线到达肩部,男子的白衬衫平均可透过20%的紫外线。

3.在皮肤表面涂一层可靠的紫外线吸收剂。

4.当必须在太阳中停留时,可以采取改变面部方向、垂头、用手或手帕挡住头部等保护措施。

只要有可能,就应当利用影子,如建筑物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

5.职业防护:如电焊工的护目镜和面罩,不透紫外线的衣服和手套,对紫外线辐射采取特殊的工程设计和围隔屏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