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高考作文解析
高考作文解读: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解读
![高考作文解读: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8cda4bf242336c1eb95ed9.png)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解析以下是江苏卷作文题目解析:一、2018年作文题目呈现江苏卷:生活处处有语言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
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问题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二、材料解析此考题与2017的“车”相似,具有生活气息,贴近考生的生活,从考生熟悉的方面,得出感悟。
而且语言的三个角度又做了总结,并且这三个角度层层递进。
所以,审题范围大,写作入口可以小。
1、“花自语,鸟有语,生活处处有语言”------------“语言丰富生活”这句话是对应于后文的“语言丰富生活”,什么样的语言?语言如何丰富生活的?可以是有声的,可以是无声的,有形的和无形的都可以阐释给生活带来的影响。
入口可以小:如那令人动容的语言----家人的叮嘱、朋友的关切、老师的关怀2、“生命也可以用语言来解读”----“语言诠释生命”这句话对应后面的“语言诠释生命”,是对“丰富生活”进一步的升华,当然,要展示什么样的语言,如何诠释生命的?这里并不仅仅是生命本体,而可以是生命的意义。
如:邰丽华用她的“行为语言”诠释了生命的意义,那么这种语言诠释的就是自强不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了。
3、“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语言来传递。
”-----“语言传承文明”这句话与后面的“语言传承文明”相对应,这里的语言又进一层,提到艺术、传统工艺、传统礼俗等,他们的语言可以传承文明。
如:雕塑、绘画、书法、戏曲、景泰蓝、春节的礼俗等,都是对文明的传承,都是另一种“语言”。
4、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也可以直接写这三个方向,但是要提升一个中心论点,涵盖这三个之上,然后将这三句作为三个分论点,形成层进结构。
找立意方向1、语言丰富生活:自然风物、人和艺术等语言传递信息、沟通、情感……2、语言诠释生命:自然风物、人或艺术等,诠释生命过程或内在力量如:种子破土而出是一种生命语言、寒风梅花绽放是一种生命语言残荷立于寒秋是一种生命语言、老人将花儿装进玻璃瓶子,这种语言诠释了生命的动人……3、语言传承文明:可以立意为:传统文化的语言,需要传承和发扬可以直接展示:语言传承文明。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https://img.taocdn.com/s3/m/ae8ec46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a.png)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一、引言每年的高考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考验。
高考作文是考生表现写作能力和思维逻辑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对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为参加高考的学生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二、作文题目解读1. 题目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是:“一位中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请你撰写一篇文章介绍你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2. 解读该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从题目可以看出,高考作文注重考察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三、文章结构对于该作文题目,建议学生在写作时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1. 引言引言部分可以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入手,引出自己参加该活动的原因。
例如:“暑假即将来临,作为一名高中学生,我决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对社会实践的体验,我希望能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同时也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2. 主体部分主体部分可以介绍自己参加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活动的目标、内容、经历和收获等。
例如:“我选择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去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
我们组织了一次爱心义卖活动,筹集了一些书籍和学习用品,并前往贫困地区的小学进行捐赠和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亲眼目睹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生活情况,思考了教育的重要性。
”3. 结论部分结论部分可以总结自己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心得和体会,展望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例如:“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到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将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写作技巧与注意事项1. 语言表达在写作中要注意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不要使用太过繁琐的句子,以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
2. 逻辑思维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逻辑思维的清晰和连贯性。
2018年江苏高考命题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2018年江苏高考命题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https://img.taocdn.com/s3/m/bdc72134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b.png)
2018年江苏高考命题作文: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作文题目: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命题人或命题思路分析:这个题目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情感命题”,涉及到家庭、父母、亲情等主题。
而且,江苏省也一直重视“情感命题”在高考中的作用,因此,“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这样充满感情和情感的命题,自然也有很大可能成为今年高考命题中的重点之一。
而且,这个题目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因为我们所处的社会变化迅速,人们的价值观也产生着重大的变化。
尤其是当下独生子女的家庭,往往把更多的关注和付出放在了孩子身上,有时也许忽视了对父母的关爱和尊重。
因此,这个题目也带有一定的警醒作用。
文章结构考虑到文学性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将这篇文档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出话题,引入下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用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阐述作者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部分:进一步论述,从社会、历史、文化和人性等多方面的角度,去深入探讨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四部分:总结全文,表达出文章的主旨思想。
第一部分:引出话题生命中最珍贵的亲情,是什么?或许很多人会选择答案是“父母之爱”。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关爱是一种无私的感情,值得我们每个人珍惜和回报。
在这个高压的社会中,我们能从父母身上得到最纯粹的爱,这种感情是那么的珍贵和宝贵,也是我们构建生命的重要支撑。
第二部分:用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阐述作者自己对于这个话题的理解和感受在我小时候,我和母亲的关系总是那么亲近而甜蜜。
每天放学回家,她总是会为我准备好一杯热水,同时还会给我准备一些小点心,让我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欢乐。
虽然母亲有时候脾气会很暴躁,但是她却有着一颗默默付出的心。
无论是突如其来的考试焦虑,还是生活的苦难,她总是在我身边默默支持和鼓励我,在我感到难过和孤单的时候,她总是耐心地陪伴我,给我温暖和力量。
亲情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最为珍贵和温暖的糖果。
我们和父母之间无需多言,只需要每天相处得真诚自然,便能成就一段深情厚谊的友情,更可贵的是,这是一种相互滋养的方式,会让我们从心底里学习感恩和爱护。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0d24a2cc22bcd127ff0c11.png)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导读:本文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这样的作文题目该从哪个方面来写呢?高考频道第一时间整理出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8江苏高考作文题目解析
这个题,我觉得出题老师有可能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
从现代汉语释义上来看,语言是什么,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表达的主要方式。
同学们看到这个作文材料的时候,不要将语言局限于我们平时说的话,因为语言可以分为肢体语言和符号形式,口语不过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罢了。
如果能突破关于语言的定义,我想这篇作文你一定就有话说了。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分析下水作为
![江苏省2018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分析下水作为](https://img.taocdn.com/s3/m/88a989e9f12d2af90342e63a.png)
省2018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题分析与下水作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翻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目录】【名家名师解读高考题】1.王夫成2.卫伟3.广团4.巍嵩【作家名师写高考文】[1]最美的语言/丁立梅[2]蚕语沙沙/郁凤[3]天何言哉?/凤兰[4]童言稚语/许尧[5]如花解语声声慢/峰旻[6]花开正盛却无语/林四海[7]诗人何为?/月[8]衣服渐变存语言/黄友芹[9]你是这座城市无声的歌/王霞[10]落脚无声/林小会[11]市民心中的“大白菜〞/叶浅韵[12]神的指引——语言/河海洋[13]懂,是最美的语言/殷丽兰[14]回到一株荏苒/平萍[15]粉墙黛瓦——时间轴里的浅吟低唱/蔡兆霞[16]与贝多芬面对面/时鹏寿[17]做个“知言之人〞/时鹏寿[18]大自然的语言/龚静熙[19]燕语呢喃/袁夫石[20]仓颉的好意我心领了/锐[21]草木春秋皆有韵/梁艳[22]你的语言我最懂/文/段维维[23]谁在哭泣/王刚[24]画外音/王刚[25]加密的语言/许蒙[26]石榴花红/西江月[27]素琴清音/安春红[28]还说霸王举鼎/志成[29]小外女的眼神/尤侠[30]兽语/王其成[31]追寻真诚而优美的语言/祥[32]桥/洪劬颉[33]瞧,咱家的四代人/朱元明[34]语言是世界的存在/秋盛[35]鲁迅的语言干不过一个人……/王开东[36]儿子的语言/居祥【名家名师解读高考题】作文:贴近现实生活,引发考生思辨今年的作文试题仍是材料作文形式。
角度自选,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缤纷斑斓。
“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
以“语言〞为关键词,能够引发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写作空间。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精选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5fefe3974431b90d6d85c779.png)
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口江苏省涟水中学薛和平一、作文题解读与评价作文材料由三段话组成,以“花解语,鸟自鸣”引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从“生活语言”拓展到“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进而提升到“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材料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厚,发人思考;材料关注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学科本质和使命.第一段由自然的、人类的语言引出了核心概念“语言”,写作对象明确.“花解语,鸟自鸣”,花鸟美好可人,这是“引子”;写鸟鸣、写花语当然可以,而且也能写得好.在这一点上,老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可称范本,多年后邂逅江苏高考!但是,无论鸟鸣还是花语,都离不开人,正如矛盾的《风景谈》所言“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材料有意将考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提示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理解生活.那么,生活中的“语言”是什么?材料引领考生思考生活,认识未知,在思考和辩证中使考生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处处”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强调了语言的广泛性.由此可见命题具有生本意识,把考生作为认识“语言”的主体,引导考生思考生活语言的丰富意蕴.对考生来说,读第一段犹如宝黛初会,大有“这个妹妹我认识”之感.第二段由有声到无声点明“语言”的功能和种类.“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生活的“语言”丰富多样,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作用.语言与世界具有广泛的联系性,这个“世界”就是某一具体的“语言”关联的对象.“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这是材料提供的对“语言”的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解,也是给考生架梯子,帮助考生展开联想,让考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体现江苏高考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考生”的一贯传统,让考生的精力更多地集中在思考和表达上,突出作文考查的重点一语言的运用,体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性要求,思维、审美、文化都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省略号前面内容从有声到无声、从无形到有形、从艺术到科技,例举了音乐的语言、雕塑的语言、程序的语言、基因的语言等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的语言形式,从自然界的语言到人类的语言,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或者艺术生,都有话可说.大家熟悉的,上面提到的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又如阿炳的“二泉映月”,又如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又如梁祝、高山流水,还有“一个人”“一本书”,等等,能引导考生找到适于自己发挥的“语言”.“总有一款适合他”,对考生而言只是不知“你是否依然记得我”.第三段上升到无声无形的语言,揭示“语言”的作用和意义.“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自然形成三个角度、三个层次、三个高度,由实到虚,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这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是对写作的限制,引导考生从生活、生命、文化等角度思考语言的价值和意义.好写不等于能写好,这是表达的分水岭,立意高下立显,“想说爱你不容易”!以上三段话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生活中的语言千差万别,含义丰富,能有效引发考生思考,有丰富的写作资源可供挖掘,考生可根据个人的经历、感悟、思考选择长于发挥自己优势的素材和文体来展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的文明成果.材料和写作都以语言为核心,审题难度较低,立意方向广,切入角度多,对于考场写作和平时作为教学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 命题紧跟时代的脉搏,关注社会,体现时代特征,是立足现实的好题材.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是便于学生选择和发挥的好材料.话题开放,思维灵活,以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为重点,体现课标精神,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命题即问题,突出立意和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的考查,有利于中学作文教学.写作强调目的和问题意识,写作就是要回到具体的问题情境这个原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真实思考,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才能以事实说明事理.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和恰当表达是真实写作的前提条件和最高追求.二、立意与写作建议关于核心概念"语言”的解释,权威的主要有以下三种版本.1.①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语言”一般包括它的书面形式,但在与“文字”并举时只指口语.②话语.(第7版(观代汉语词典》)2.关于表达和交际的术语.以语音和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则构成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人类借助语言表达思想、记载经验,并把它看作适应环境的手段.语言本身也是人们(尤其是儿童)学习的对象.应用于交际过程的语言,称言语.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形式等语言结构及其历史发展特征,是语言学的任务.语言和言语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言语离不开语言,否则人们既无法表达思想,也无法进行交流.同样,语言也离不开言语,否则,它将得不到发展.有些语言就是由于人们不使用,变成“死语”而被自然淘汰的.(《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3.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联系,是人类思维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符号体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阶级服务.社会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因而造成语言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或差异.(1989年版《辞海》缩印本)从以上权威工具书的解释看,语言是“交际工具”,用以“思维、表达意思、交流思想”;是“言语、口语、话语”;是“民族的特征”;“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有些语言……不使用,被自然淘汰”.所以,“交际”是语言的最重要的特征和特点,行文注意扣住“交际”这一关键词,突出交际、交流、表达的“主动性”.语言有真有假,如何对待“假言”;语言有谦有敬,你能说出多少;如何看待当下语言附着的视听因素;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我们阅读了大量的古代诗歌,你是怎样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等等.作为“民族的特征”,学生一定会想到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懂得了“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社会集群也会影响到语言”,这种现象学生最易想到的是网络语言和广告用语,学生应该最有话说.“有些语言……不使用,被自然淘汰”,这一点,学生应该很容易联想到方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容易想到贺知章的“乡音”.“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可依据材料第二段“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拓展开来.“语言”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有哪些?材料作了很好的提示,“音乐、雕塑、程序、基因……”音乐语言包括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雕塑语言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机理等.程序语言包括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指令类型和指令控制、调用机制和库函数等.行文注意所选“语言”与相应的“世界”的关联,突出这种“语言形式”的特点,这是理解“世界”的关键.“基因”后的省略号是留给考生的,前面有例子引路,后面有发挥的空间,降低了难度.你可以说语言,也可以说文化,可以说审美,也可以说思维,可以说艺术,也可以说科技……各显其能!比如,除了音乐和雕塑,你还了解哪种艺术形式;再比如淮扬菜,你最喜欢那一道,你有故事吗.考场作文不同于创作文,也不同于竞赛文.它要求在规定的场合、规定的时间里写出符合规定的作文来.考场作文的第一要着是精准审题,其次是立意.审题对不对是能不能拿分的问题,立意高下是得分高低的问题.你的见识,你的才情,你的语言,就是你的写作素养的直接体现.所以,你得清楚明白地显示你的观点和态度.考场作文一定要突出两个关键点:一是围绕“话题”,把“话题”说清楚,让人听明白;二是立足“考场”,把文章写清楚,让人看明白.论述文要有思考,要有真实的感受、感悟.对具体的“语言”能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够说出点道理来. 想法人人都有,人人都有,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没有. 所以,你得用心思考,形成主见,哪怕是偏见;虽然也许显得浅薄,但毕竟是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得出来的观点.观点真、有共鸣、合逻辑、有条理,才能让人接受.叙述文要有生活味,要有烟火气.有形象、有语言、有情节、有场面,才有可读性,情才能动人.考场作文要易于“上手”,角度宜小不宜大,切口一定要小,小才可能有“痛感”,才可能让心“动”一下、“抖”一下.切口小,议论才有可能落到实处,才有可能接地气,避免华而不实.切口小,记叙才有可能巧妙,给人现场感和真实感.考场作文的选材一定要有生活味,你选的必须是你熟悉的生活;熟悉,才可能说“内行话”.考场作文拟题要有点题意识,不着痕迹是真风流.行文紧扣“语言”,显示强烈的扣题意识,哪怕来点“硬扣”.另外,要营造一个好的开头,第一印象很重要,不玩深沉,不故作高深.。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精】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精】](https://img.taocdn.com/s3/m/ee2720fe5acfa1c7aa00ccee.png)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 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I 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 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 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 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 耳提面命 顿悟B. 特立独行 耳濡目染 领悟C. 身体力行 耳提面命 领悟D. 身体力行 耳濡目染 顿悟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 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B. 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C. 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D. 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501bb651e79b8968022650.png)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70分)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口江苏省涟水中学薛和平一、作文题解读与评价作文材料由三段话组成,以“花解语,鸟自鸣”引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从“生活语言”拓展到“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进而提升到“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
材料紧紧围绕核心概念“语言”,言简意赅,但内容丰厚,发人思考;材料关注生活,体现了语文的学科本质和使命。
第一段由自然的、人类的语言引出了核心概念“语言”,写作对象明确。
“花解语,鸟自鸣”,花鸟美好可人,这是“引子”;写鸟鸣、写花语当然可以,而且也能写得好。
在这一点上,老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可称范本,多年后邂逅江苏高考!但是,无论鸟鸣还是花语,都离不开人,正如矛盾的《风景谈》所言“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本质特征。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材料有意将考生的目光引向现实生活,提示考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理解生活。
那么,生活中的“语言”是什么?材料引领考生思考生活,认识未知,在思考和辩证中使考生的认识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
“处处”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强调了语言的广泛性。
由此可见命题具有生本意识,把考生作为认识“语言”的主体,引导考生思考生活语言的丰富意蕴。
对考生来说,读第一段犹如宝黛初会,大有“这个妹妹我认识”之感。
第二段由有声到无声点明“语言”的功能和种类。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生活的“语言”丰富多样,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作用。
201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语言(四篇鉴赏)
![201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作文:语言(四篇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c2e1b7cf14791711cd7917c9.png)
江苏:“语言”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2018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品味时尚那是一个繁华到极致的街口,以转角的轴为中线,有两家店。
一家是国际闻名的服装品牌在此城的旗舰店。
旗舰店旁边转角过去,有一个小铺坊长年埋藏在黑暗的角落,小小的木质门扉,还没有旁边旗舰店四分之一大的店铺。
一位带着镶边眼镜的老人始终坐在离店门最远的那个角落的台子边,专心地给一两件剪裁精致的旗袍刺绣的花瓣上镶边。
店铺的侧墙上,挂着一个久年未擦、覆着灰尘的铜牌。
无人问津这家小刺绣店,尽管她里面蕴藏着无数精美的手工艺品,人们往往目不斜视地走进隔壁的旗舰店,精心挑选,满载而归。
全城的人都将穿着这个品牌的衣服作为时尚,男男女女,谁要是有能力进这家店购物就是一种能力。
这种攀比,俨然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
每日清晨旗舰店的清洁工“哗啦——”一声将水全部向那刺绣店的门口冲刷而去,脏兮兮的水流了一地。
然后是汽车尖锐的刹车声,旗舰店的总销售经理神情孤傲地冲店门口恭候的助理冷漠地微微致意,自动玻璃门将一切繁华又隔绝在店门里头。
工商局不止一次来访并暗示刺绣店的老人,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被能付起更高地租、带动更多客流量的另一家国际品牌旗舰店所取代。
终于有那么一天,规划局请了驰名外省的一位美学专家过来勘察这条商业街的发展前景。
美学专家的眉头一直锁着,慢慢踱过一家又一家规模宏大的商铺,又踱过一扇又一扇铮亮的橱窗,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一行人走到转角处的店铺,美学专家的脸色放光了许多。
周围的人立马会意,有一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者上前恭维地笑道:“先生果然好眼光,这转角的国际旗舰店就是拉动本城高端客户消费的头号品牌,这里地段繁华,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大家立马要拥护着专家进店。
专家的神色很严肃,只是略略点了点头,迈开脚步不顾旁人失望的目光接着向前走。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优秀范文分析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优秀范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908f4dee06eff9aef807d5.png)
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各种语言的奏鸣。
// 巨浪隆隆是海的呼号,松涛阵阵是树林的沉吟;唧唧如诉是秋虫的私语,厉厉如怨是子规的哀词。
// 然而这些各式的奏鸣终究没能融合成一种高级的和谐来,只有我们人类,才懂得用语言沟通万籁,让话语之河汇成心灵之海。
【总论:天地之间有着各种语言排比举例:海、树林、秋虫、子规转折,引出主题:只有人类才能沟通万籁】您看,我们学会了外族的语言,使我们告别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国际性语言英文让黑人白人情同手足;一个聪明的波兰人更发明了世界语,交流中使人们感觉到,我们的心竟这么近。
【叙述:学会外族语言,告别老死不相往来的岁月;英文让黑人白人情同手足;波兰人发明世界语让我们的心靠的如此近。
解释:人类人类能够通过话语,把心凝聚在一起】然而,有的时候我们也无奈地发现:心灵之河会凝滞了,语言之桥会冰封。
// 天然的隔阂虽给了我们话语的多彩,但也给我们出了这样的难题:无数种的颜色如何交辉一统?【转折:心灵之河会凝滞了,语言之桥会冰封。
提出疑问:无数种的颜色如何交辉一统?】语言与沟通的问题,首先便是一个文化包容与交汇的问题。
// 我们不止一次地见到过一方人操着方言斥另一方人的方言是“鸟语”,我们也不止一次地目睹过一方人用弹孔般的眼睛打量口音不同的另一方人。
// 事实上,对于一个民族乃至一种文化,语言便是其传承与保持的第一要素,尊重并接纳一种语言,往往是真诚沟通的起点,是包容和接纳一种文化或一个群体的前提。
// 倘若我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扼杀掉藏语,便不会有汉藏情深的和美;普鲁士人在法兰西强奸民意推行德语霸权,换来的只是法国民众来自心灵与情感深处的拒绝。
【叙述:语言与沟通的问题是一个文化包容与交汇的问题。
现象:一方人操着方言斥另一方人的方言是“鸟语”,一方人用弹孔般的眼睛打量着口音不同的另一方人。
事实上:尊重并接纳语言是真诚沟通的起点,是包容和接纳一种文化或群体的前提。
假设:扼杀藏语,便不会有汉藏情深;普鲁士在法兰西推行德语霸权,换来的只有法国人民心灵和情感上深处的拒绝。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专家点评)(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卷作文真题及其点评(专家点评)(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520ea34b4daa58da0114a1b.png)
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第一句话跟后面的
音乐雕塑程序基因什么关系?“莫不如此”,这个“此”指的是什么?不够明确。
这句话不如去掉,甚至“以语言为题写一篇文章”也可以。
点评 3:
下笔容易,架构不易
点评专家:南师附中特级教师 许祖云
今年江苏作文题很“本色”。从科研方面来说,这个题目有缺陷,但是作为
学语文课本中,有大自然的语言,有《口技》,有《琵琶行》,物候现象、艺术 想象都有体现。我这样说,并不是希望高考作文命题一定要考虑课本的某种联 系,而是觉得“考”与“学”之间,总该建立某种联系。如果所考与所学一点 关系都没有,那么语文课本就可以抛弃。我觉得,命题要考虑学与教之间的某 种联系,考与教之间的某种联系。
2017 年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表示,语文是一门学习并运用语言文字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语言是学语文的本质特色,体现了课标精神。所以,我认为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很有“语文味”。然而,语言天天见天天用,越是熟悉的
东西还越是不大好写,要写好确实很不容易,人人有话说,很可能大家泛泛而
谈,深入不下去。
其实,题目第二段的语言表述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前面这句话“不同语言
点评专家:省写作学会秘书长,南师大文学院教授 沈国芳 点评 10:写作空间广阔,现实意义很强 点评专家: 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王夫成 点评 11:强烈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 点评专家: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 李凤成 点评 12:找准核心词 点评专家:南京雨花台中学语文老师 顾淋丽 2018 年高考江苏卷满分作文集锦
点评 6: 题目客观体现了狭义的读写结合关系
点评专家:南京一中特级教师 孙芳铭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因为这 个题目直接启示,你只有熟悉生活,才能认识到不同世界有不同的语言,才能
2018年江苏卷作文题解析与佳作
![2018年江苏卷作文题解析与佳作](https://img.taocdn.com/s3/m/68db14dbf121dd36a22d8261.png)
一 个 暗示 ,三者 之间是 一种递 进关 系 ,“语言丰富 生活 ”主要 是基 于生 活 的常 见不 同形态 的语 言角度 。让
水 ,天 高地 迥 ,仿 佛 字 里 有 一 眼 望 不 到 的 无 常 和 他 乡 ,只 觉 得 那 些 压 在 胸 口上 的 愤 怒 .随 之 消散 了 。
拟题 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是 “足球 、篮球 、乒 乓球 ”等 体 育项 试题 的区分度 ,对 中学作文教 学也
文体 不 限 ,诗 歌 除 外 。
目。在 此基 础 上 ,我们 可 以诗 意地 具有 良好的导向作用 。
花 解 语 .鸟 自呜 .生 活 中 处 处 思 考某一个 具体形 态和 种类 的“语 【佳作展 示1 记叙文 】
火气 、生 活味。
我们 绝 大 多数 考生 有话 说 ;“语 言
爷 爷 问 :“又被 人 欺 负 了?”我 点
第 二句 话 ,“不 同的语 言 打 开 演绎 生命 ”则 更多的 是从理性 思考 了点 头 ,始 终 未说 话 。沉 默 是 我 的
不 同的 世界 ,音 乐 、雕 塑 、程序 、基 层 面让 考 生进 一 步深 入 分析 语 言 保 护 色 。“你 是 不 是 认 为 只 要 不 说
在帮助考生展开联想 。
的作用。第一个角度侧 重感性 ,后两 错 了。沉默 不 能保 护你 ,语 言才 可以 。
什 么 是 “语 言 ”?有 声 的 是语 言 。 个角度侧 重理 『生。这几个角度 ,既可 你 需 要 发 声 。”我 恍 然 大悟 .看 他 摊
无声 的也可 以是语 言 ;有形 的可以 以单 写 ,也可 以交叉 ,还可 以综合 , 呈在 书 桌上 的 字 :天 行有 常 。不 为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逐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bd45fba84868762caaed5e5.png)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 ③⑥⑤①④②B. ③⑥⑤④②①C. ⑤⑥③①④②D. ⑤⑥③④②①3. 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 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 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 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 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 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201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
![201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f15795c77da26925c5b065.png)
2018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解读与范文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高中版》2018年第36期【考场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写作指导】文题中“语言”的含义是广义的,具有沟通情感、传递信息功能的媒介都是“语言”,“语言”可以是大自然的语言、人类的语言、艺术表现形式的语言等,可以“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空间广阔,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个性经验自由选择。
考生在写作时可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是哪一种“语言”,并能对此进行阐释分析;也可紧扣“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三句话进行分析,这三句话本身就是逐层递进、逐渐深入的过程;也可整体对“语言”的功能意义和作用进行阐述。
无论选取哪个立意角度,都必须紧扣“语言”的核心话题,建立清晰的思维链条,体现出考生对“语言”本质和功能的思考与认知,尽量化大为小,从一个具体的小角度切入,避免泛泛而谈。
【考场佳作一】微笑,人类最美的语言江苏一考生奶奶不善言辞,但特别爱笑。
我知道,她的语言常常是写在脸上的。
永远不能忘记,那个平平常常的傍晚,那通平平常常的电话,却像嗜血的恶魔一般吞噬着我身体里的每一处细胞:“你爷爷从楼梯上摔下来,生死难料……”那一瞬间,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下了车,我一路小跑奔向医院。
手术室门前,是奶奶孤独的背影。
虽然只是背影,但我能感受到那孱弱的身躯里蕴含着的倔强与坚韧。
我扑到奶奶的怀里,泣不成声:“奶奶,我怕……”奶奶嘴角微微上翘,依然带着熟悉的笑意:“看你哭得像个小花猫,等会儿爷爷出来,又该笑话你了。
”她淡淡的笑容,将一切苦难与厄运掩藏得不见踪影。
那笑容就像贴在窗户上的红色窗花,掩去了老屋的斑驳晦暗,留下一份盎然生意。
时间在流逝。
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解读
![2018年江苏高考作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dd86214bb68a98271fefa46.png)
【2018江苏省高考作文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作者简介】陈广团,江苏省灌云县第一中学副校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导师,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中青年市级知名专家(521第一层次),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市名师,中、高考研究专家。
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不出意外地沿袭了近二三年的出题路数和话语风格,即材料指向聚焦窄化到某一个点上,作文审题立意都必须在这个点上展开。
但比起前几年的命题聚焦点,今年的开放性更大,似乎可以“无限”拓展。
2017年的“车”,2016年的“话的长短”指向性相对更实在,而今年的“语言”这个词本身内涵就比较丰富,再加上材料给出的对“语言”这个词的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所以,对“语言”比较多元的理解,使得文章的立意和内涵表达变得更加丰富。
我想起了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可以写苏轼的语言,李煜的语言;想起了论语“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以写自然天道的语言;想起了《梁祝》《江河水》,可以写音乐语言;想起了电影,可以写电影语言的变化及审美;想起了书法、绘画,想起了某位作家,想起了某种艺术形式,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想起了知音的故事,想起了论语的侍坐章,想起了苏秦张仪的善辩,想起了春鸟秋虫自作声……空间太开阔,内涵真丰富。
好写,但写得好也不易!区分度在语言和思想上。
——这是我看到材料一闪念的感性判断。
重新又看了一遍材料和作文要求,可以理性地作些分析。
从材料内容来看,这个“语言”有实和虚之分,实的就是说话交流,虚的就是意义和意思,一物一景呈现出来的特殊意义,我们理解了它,就是用属于它独特系统的语言去理解它的意义和意思。
“语言”的边界——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
![“语言”的边界——2018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46c6a3daef5ef7ba0d3ce0.png)
观物,而物皆着我之色彩”。文人们把情感倾注 到花儿等风物上,有时又不得不隐藏真意,这才 有了“物语”。“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 游《卜算子・咏梅》),梅花怎么会发“愁”?“风和 雨”则明显是恶势力的象征,词人借梅语写出了 自己的内外交困与不屈意志。 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是一种物化的“语 言”,涉及很多领域,如文艺、科技等,严格地说, 也是“物语”。只不过这些领域俱是人所感知和 创造的,它们各具特色的“语言”都是人给予的, 由“人”打开的,但又不符合狭义“人语”的界定, 因而必须具备两种条件才能成为边界内的语 言。一是考生应基于该领域的专有“语言”展开 评说或记叙,呈现对象的特征,赋予特定的意 义。如,对音乐作品的把握,应从旋律、节拍、音 色、和声等“音乐语言”展开;二是作为个人与世 界交流的“工具”,应体现该领域“语言”作为工 具与之交流、表达的功能或特点。如,音乐家以 音乐为“语言”,表达自身的激昂、悲伤、迷惘、思 索等。 音乐是有声的,“棋语”“酒语”“画语”等是 无声的、静态的,进入“言语”的状态较难,因而 转化为“语言”的难度会大一些,更需要强化人 的体验、感悟以体现“交流”的动态特征。如果 要以罗丹的《思想者》演绎雕塑的语言,仅仅描 述这一作品的基本形态是不够的,要从形象中 感悟到内涵,才会形成“对话”,派生出“语 言”。比如,“思想者”是静坐着的,但他的神情 和姿势给人不稳定的动感,在强壮体魄中孕育 着无穷精力,似乎即将行动。这就在形象的姿 态上读出了静和动两个对立的因素。又如,“思 想者”目光深沉,右手托在有着凌厉线条的下巴 上,握紧的拳头用力地顶在嘴唇上,背部的肌肉 紧张地隆起,彰显了一种原始而野性的力量之
美,同时表现出人物极度痛苦的心情。这就在 化静为动中品出了美,体验到情感,雕塑不再是 一块冷冰冰的石头,它是有生命的,于是,“语 言”生成了。 狭义“人语”的边界不需要转化,它体现为讨 论语言的个性化角度,即角度就是边界。直接以 “语言”作为表达对象无异于囫囵吞枣,无法划定 边界。如果是这样的标题:“语言”“谈语言”“论 语言”“语言之美”“语言之妙”,还有“语言的意 义、真谛、魅力、重要、作用、艺术、传承、力量 ……”,将会一片混沌。语言的“世界”很广很大, 即使是一个点也会“远近高低各不同”,而我的语 言世界一定是有限的,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角 度,学会在“语言”前面添加限制,用“自己”的语 言“打开”世界,形成自我语言的边界。 可以表现地域语言(方言)以及由此生发的 文化风情,因为那是“我”的“生活”,“我”所熟悉 的领域,最易于形成自我语言的边界。江苏本身 有着多样的文化,汉文化、吴文化、里下河文化, 各有自己的特色“语言”。比如吴侬软语,可以品 味它既轻且软的特点,表现吴地人们温润的性 格,破译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可以描述特定场 景中人际交往的生活场景,表达某种感悟;可以 思考它的存留以及新与旧的嬗变。还可以将不 同地域的语言整合到一起形成冲突,假定一位北 方老太太突然到了苏州,你会看到多么有趣的情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例解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例解](https://img.taocdn.com/s3/m/5e68563e31b765ce050814c5.png)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例解作者:周东方来源:《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18年第07期[真题再现]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题 / 目 / 解 / 读]2018年的江苏高考作文试题罗列了三种观点——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化。
三种观点实际上是描述了命题人眼中的语言的功能,三种功能逐层深入。
我们可以任选其中一个观点入手行文,对于考生常选的议论文、记叙文这两种文体,写作的难易度是相同的。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
何谓语言?狭义地说,是指人们在交流沟通中的表达方式,显然,题目中的语言是广义的,是开放性的。
现实生活中的语言多姿多彩,形式各异。
语言既是包罗万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具有丰富厚重的意蕴。
材料以“语言”为关键词,三行文字紧紧围绕语言从三个层面引导考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第一行文字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花解语,鸟自鸣”的生动画面,触发考生想象,“处处”强调语言的普适性和广泛性;第二行文字从语言的基本功用出发,阐述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举例子从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艺术与科技等维度,展示人类文明所构建的语言体系;第三行文字是写作重点,也可以说是写作提示语,文字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并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达重点,从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语言的意义和价值。
从材料的关键词看,语言主体有大自然语言、人类语言,有生活语言、艺术语言、科技语言,这些语言传递出来的信息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受众而言,可能是丰富而有内涵的;语言意义和价值则指向“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明”,考生写作自由度大,可根据个人的感悟思考及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每一个同学均可自由选择,施展才华,写出个性作文。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立意分析及范文
![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命题立意分析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4d467483c1ec5da50e270f9.png)
2018高考作文真题·江苏卷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作文分析·命题立意今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
果然是继续从日常生活选点,经反复锤炼成材。
这样的命题思路,已为广大江苏考生所熟悉,为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材料共三句话。
第一句话,“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是生活的常识,也是题目的引子,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进而聚焦生活中的“语言”,正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一话题就很有烟火气、生活味。
第二句话,“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从“种类”和“形态”两个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导,意在帮助考生展开联想。
什么是“语言”?有声的是语言,无声的也可以是语言;有形的可以是语言,无形的也可以是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很好地引导考生思考语言的“种类”和“形态”,而且材料的后半句还从“音乐、雕塑、程序、基因”等方面加以引导,“省略号”更是给考生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比如还可以是“绘画、摄影、书法、文学”等艺术,也可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某一个体育项目。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诗意地思考某一个具体形态和种类的“语言”,比如“留白是绘画、文学、摄影等形态的一种语言艺术”,“射门是最好的足球语言”,“诗中有画——王摩诘诗歌的语言艺术”等。
总之,这句话给我们考试更多的诗意的想象空间。
第三句话,“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这句话是材料的关键所在,主旨所在。
从“生活”、“生命”到“文明”,进一步引导考生去体悟司空见惯的生活各种语言形态。
三句话实际上是从三个维度阐释了语言的作用,也是命题者给考生的立意方面的一个暗示,三者之间是一种递进关系,“语言丰富生活”主要是基于生活的常见不同形态的语言角度,让我们绝大多数考生有话说;“语言演绎生命”则更多的是从理性思考层面让考生进一步深入分析语言的作用;最后“语言传承文明”责提升到语言的核心价值层面讲语言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高考江苏卷作文解析【原题再现】花解语,鸟自鸣,生活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请根据所给材料作文,自己拟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点】审题首先要破题,也就是辨析概念,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语言”,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以声音、符号为物质外壳,以含义为内涵,由词汇和语法构成并能表达人类思想的指令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
材料第一句中“花解语,鸟自鸣,”就跳出了“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这一狭隘层面,“生活中处处有语言”,这里的“语言”是广义的,具有沟通情感、传递信息功能的媒介都是“语言”。
第二句命题人做了一个打开思路的示范,从艺术、科技对“语言”的外延进行了拓展,丰富了考生对“语言”内涵的理解:“语言”可以是人类的语言,也可以是大自然的语言,艺术表现的语言等,既指宏观世界(有形、有声)用物质的方式传递隐含的信息,也指微观世界(无形、无形)用隐含的信息传递生命特征,所有能表意的载体都是可亲可敬的语言。
省略号又激起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新的语言现象的产生(如网络语言),一些语言现象的消亡(如方言)。
“不同语言打开不同世界”说的是解读语言,音乐、雕像、程序、基因用各自的语言诉说自己,我们要用它们的语言去观察它们、理解它们,发现它们传递的信息。
一二两句概括起来就是“解读语言.为什么要解读语言?第三句话“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再次从“语言”功能的角度打开我们的思路,让我们能将语言的存在与生命个体、民族文明、历史传承联系在一起。
“语言丰富生活”,不同的语言世界就是生活的万花筒,传达出生活的风情万种,展示了生活的美好。
“语言演绎生命”,语言蕴含着生命的哲学,流动着语言透视生命的意义,“语言传承文明”,语言是文明的载体,片言只语都是文明的注脚与传承。
本道作文题写作空间广阔,写作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是解读哪一种“语言”,从社会、家族、自我生活的语言细节中挖掘出语言背后的情感碰撞;也可紧扣“语言丰富生活,语言诠释生命,语言传承文明”这三句话进行分析,还可整体对“语言”的功能意义和作用进行阐述。
无论选取哪个立意角度,都必须紧扣“语言”的核心话题建立清晰的思维链条,体现出考生对“语言”本质和功能的思考与认知,尽量化大为小,“大题小做”,从一个具体的小角度切入,只要把一个点说清楚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避免泛泛而谈。
2014年,“青春”的话题作文是对苏教版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专题的回响。
2018年“语言”是对苏教版必修四“走进语言的现场”专题的回归。
这给我们一个提示:要回归教材中一个个值得回味的专题,从“青春”到“语言”,从“人生”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语文之路充满诗意、充满哲理,在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下健全人格,丰富人生,考出高分。
【写作提示】我们处在一个被语言建构的世界里,有些语言是通过声音、影像而呈现,有些则借助诸多有内涵的符号而凝固留存,“生活处处有语言”。
各种语言的载体和呈现方式是不同的,历史的遗迹就是一种语言,在圆明园遗址公园里散步,我们能透过断壁残垣,看到那个山河破碎的国家苦难岁月,也能从这些历史痕迹里想象出当年无数仁人志士为创建一个新国家而奋不顾身的勇敢与激情。
这些语言的诉说是漫长而深刻的,它们不需要借助外力,也不用太多浮华的雕琢,就能一直铭刻在人们心中。
这可以被称为“历史的语言”。
当我们行走在汶川地震废墟遗址旁的时候,依然能感受到十年前的震痛,但这些痛苦也让我们反思,让我们更坚定地认为团结的力量是可以战胜一切的,这种信念透过这些遗址无声的语言传递给后人,它们是永远不会消逝的声波。
当考古学家在一个个先秦遗址里挖掘到文明的踪迹时,不论是用C-14技术测算其年代,还是提取了古人的DNA,这些“发现”的过程其实都是在和古代的文明语言对话的机会。
它们告诉后人,文明从来不是在田园牧歌中行进的,这其中有太多的纷争和拼搏,也有太多的悲情和遗憾,但不论如何,文明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这是最值得后人骄傲的事情。
相比历史遗迹的语言的“沉默感”,生活里还有很多语言更加灵动活泼,它们也构成了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符。
比如,沉溺于爱情之海的情侣们之间的缠绵之语,在教室里对知识争论得热火朝天的青年学子们的探讨之语,老师们对孩子们敦敦教诲之言.......这些都给我们以更绚烂的生活色彩,让我们在情感和思想的激流中不断奋进,从中汲取无限的正能量。
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们感受到贝多芬对生命的抗争与不屈;倾听《二泉映月》,我们知道乐曲中不仅有伤感怆然的情绪和昂扬愤慨之情,更有阿炳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1974年11月,阿拉法特在联合国大会发表演讲时说:“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里“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有丰富的内涵。
《图片两组》中火车站废墟上失去父母的儿童的哭泣,摄影作品《父亲》中父亲的枯手……这些照片用线条语言向我们传递着震撼。
一池泛不起涟漪的臭水沟,一匹缰绳嵌入肉中的老马,一列缓缓行进的绿皮火车,一辆爷爷骑了40年的“永久牌”自行车,家中储藏室中一台黑白电视……“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有时语言形式的变化,看似更加丰富而多样化,但这背后也存在着很复杂的情况,也就是说语言形式的变化也能体现思维与力量的改变。
例如,叙事者如何讲述对象,其语言表达的范式,也决定着它最终的面貌。
在一些宏大叙事里,语言往往呈现为一种“话语范式”,修改话语则意味着背后话语权的改变。
比如,媒体如何报道一个新闻,或选择正面报道,或为了吸睛而炒作其中负面的新闻点,所造成的影响完全不同。
透过历史的和当下的语言世界,我们能体悟万象的风姿,能发现世界的多样面貌,这的确是很奇妙的体验。
写作思路可以这样安排:1.确定写哪一种语言。
2.具体描写语言现象。
3.解读语言现象。
4.阐述这种语言的意义。
【作文素材】1.辞达而已矣。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卫灵公》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言辞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了。
辞:要说的话,达:表达到位2.善滑稽,巧发微中。
——北宋文学家苏轼《石氏画苑记》宋·苏轼《石氏画苑记》。
滑稽(gǔjī古机):指语言诙谐风趣。
微:精妙,精探。
中:符合,切合。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说幽默风趣的话,发言巧妙精到,切合事态。
说话幽默风趣,以巧妙的语言来表情达意,这是一种艺术。
可化用以形容喜剧演员、相声演员或其他语言风趣的人。
3.语言是思想的外衣。
——英国作家塞·约翰逊4.语言是生活的化身。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5.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唐代文学家韩愈《送穷文》唐·韩愈《送穷文》。
这两句大意是:面目令人讨厌,语言淡而无味。
这本是韩愈自嘲之辞,现既可用以状人,也可用以论文,批评一种言之无物,枯燥乏味,令人生厌的文风。
6.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围城》7.辞达则止,不贵多言。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8.时间是大公无私的语言。
——俄罗斯作家尤·邦达列夫9.语言是思想的图像和反映。
——英国生物化学家马·霍普金斯10.音乐是人类的通用的语言。
——约·威尔逊11.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伽利略12.互为爱慕的语言是动人的。
——日本小说家剧作家武者小路实笃13.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塞·罗杰斯14.微笑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瑞士诗人,小说家施皮特勒15.鲜花是连儿童都能理解的语言。
——阿·考克斯16.明确的语言取决于明确的思想。
——法国作家福楼拜17.语言是赐于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法国作家莫里哀18.把握好语意,语言就会把握好自己。
——刘·卡罗尔【优秀作文】粉墙黛瓦——时间轴里的浅吟低唱鸟鸣花语,虎啸猿啼,世上万物皆有语言,我独钟情中国古建粉墙黛瓦传递的浅吟低唱。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认识你,始于汤显祖。
流水线上生产的城市,复制的威尼斯小镇,克隆的霓虹灯璀璨夺目,我迷失在钢筋水泥构筑的樊笼里。
于是一个落花时节的暮春,我逃也似地离开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城市,踏上一段青青石板路,穿过座座古牌坊,开启我的徽派建筑之旅。
建筑是世界的编年史。
当风靡一时的徽剧俨然明日黄花,传说也已沉寂,只有屹立在皖南大地上的粉墙黛瓦,宛如一位多情的女子在时间轴里辗转流徙,浅吟低唱着每一块砖,每一片瓦的前世今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是无声的语言,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明清时期如日中天的徽商荣归故里,千金散尽,建成一幢幢精巧别致的住宅,五叠式马头墙高低错落,抑扬顿挫的起伏变化宛如一曲曲田园牧歌,歌唱着桃花源里人家的恬淡闲适。
一代儒商更是将闲情逸致寄托于雕花梁架、楹联字画、木雕石刻上,在粉墙黛瓦的住宅里营造出别具一格的乡土建筑文化。
黛瓦粉墙疏林外,碧水环山烟雨中。
文学语言描绘的优美胜境总是令人心向神往。
远远望去,粉墙矗矗,栉比而立,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犹如水墨丹青妙笔,描摹勾勒出一幅幅画里村庄。
我不是徽州人,可是对于每一个无家可归的城市流浪儿来说,或许这样的粉墙黛瓦亦可以盛放我的悠悠乡愁。
那日黄昏,我一步一步走向你。
柴扉虚掩,轻扣门环。
咯吱咯吱,一位蹒跚老妪缓缓将门打开,一阵潮腐的空气迎面扑来,仿佛用语言讲述着老宅的今生。
落日的余晖斜射进狭窄的天井,斑驳的墙壁上挂着已经松落的字画,楹联上的对联,字迹几不可见,也早已消退了鲜艳的红色。
门楼上“八骏图”石雕处野生的杂草,倒也生长得自在茂盛,随处堆在墙角的窗棂,积聚了厚厚一层灰,几只蜘蛛正忙着编织美丽的家园……我的心莫名地一沉,行将倾颓的百年老屋啊,在现代化快节奏的时间轴里,在落寂与自尊,矜持和无奈的岁月里,守着一个怎样的未来?暮色苍茫,斜晖脉脉,我辞别了好客的婆婆,穿过座座石牌坊,踏上青青石板路,回首,粉墙黛瓦在归途中渐成粉壁点点,高高的马头墙模糊成斑驳的背影,仿佛妈妈的背影定格,默默无声把游子守望!荆韵湘语江苏一考生诗经是典型的北方语言:黄土上的事,黄土一样的情感,他是中华平淡的多数,宽厚、坚忍。
然而我们最华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辞。
它的语言是晦涩的,是文人才能跨过的门槛。
在语言愈加简洁随意的今天,“有美一人兮心不绎”,独守着语言最典雅烂漫的用法。
她是幽而独芳的兰芷,用语言的艰深把自己提升到庸众不及的高度,避免了堕落为俚俗。
当今很多学生在作文里引用诗经,因为诗经是属于大众的,但匪彼君子,断不敢用楚辞作为藻饰。
她的语言传递出曲折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