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2024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高考北京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A. 贾宝玉B. 林黛玉C. 王熙凤D. 晏子答案:D2. 下列哪句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答案:A3. 以下哪个成语与《水浒传》中的故事无关?A. 梁山伯与祝英台B. 三打祝家庄C.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D. 武松打虎答案:A4. 以下哪部作品是鲁迅的短篇小说?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故事新编》答案:D5. 以下哪个诗人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乙】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夫礼义者,生于富足之中,而非生于贫乏之际也。
6. 以下对【甲】文“叟不远千里而来”一句中“叟”的解释,正确的是:A. 老人B. 老同C. 老翁D. 老伴答案:C7. 【乙】文中“仓廪实而知礼节”一句中的“仓廪”指的是:A. 谷仓B. 官仓C. 仓库答案:D8. 以下对【甲】【乙】两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A. 孟子主张利国,管子主张礼义B. 孟子主张仁义,管子主张利国C. 孟子主张仁义,管子主张仓廪实D. 孟子主张利国,管子主张仓廪实答案:B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1题。
【甲】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科技。
随着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等领域的不断发展,AI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目前,AI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医疗诊断等。
【乙】然而,AI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202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文章:《人生的途径》人生的路不可预知。
一位朋友曾向我诉说他的职业定位问题。
他的困惑源于年轻时对未来的彷徨,一直以来没有强烈的事业追求。
曾几何时,他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特定领域做出卓越的成就。
每每听到别人谈论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总是沉默不语,很淡然地说:“我还没有找到适合我的方向。
”何为适合?何为理想与追求?说起理想与追求,每个人的定义或许不同。
有人认为,理想是指尽可能地发挥个人能力,追求是指通过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
也有人认为,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幻想,追求是对自己内心渴望的追逐。
然而,人生的途径却不是单一的,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就像一部电影,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根据文意,完成下列句子。
1. 他的困惑源于__________________。
2. 他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在特定领域做出__________________。
3. 每个人对理想与追求的定义或许______________。
4. 人生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
5. 人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去__________________故事。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文章:《人生的抉择》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抉择。
所谓抉择,即从多种可能中作出决策,选择一条道路前行。
每个人面对抉择时,多少都会感到迷茫和不安。
有人说,抉择就像是一张纠缠不清的网,你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一步错,步步错。
然而,在我看来,人生的抉择并没有那么可怕。
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并根据这些原则来做出决策。
例如,当我们面临职业选择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发展潜力。
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当然,人生的抉择不仅仅局限于职业,还包括各个方面。
只有通过清晰地认知自己,我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所以,不要害怕抉择,因为抉择带给我们的是成长和进步。
高考试卷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选择题1. 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第一段“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可知文章的主题是关于家乡的。
2. 答案:B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可知文章的语言风格是生动形象。
3. 答案:A解析:根据文章第四段“作者通过对家乡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可知作者的情感是热爱。
(二)简答题1. 答案:①作者通过对家乡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家乡的美丽;②作者通过对家乡人民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人民的赞美;③作者通过对家乡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家乡历史的敬畏。
2. 答案:①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②作者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描写、议论、抒情等,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
二、古诗文阅读(一)选择题1. 答案:D解析:根据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知这句诗描写的是一片荒凉的景象。
2. 答案:C解析:根据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知这句诗表达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简答题1. 答案:①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荒凉景象比作鸟儿飞走,人迹罕至;②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思念之情与明月相对比,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2. 答案:①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一幅荒凉景象,表现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慨;②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珍视。
三、作文题目:我心目中的英雄答案:在我心目中,英雄是一个充满正义、勇敢无畏的人。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我心目中的英雄是那些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
疫情期间,他们冲锋在前,舍小家为大家,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道生命防线。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无私奉献,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健康。
我心目中的英雄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基层工作者。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高考试卷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部编版语文高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地球的形状张抗抗地球,是美丽的。
可是,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地球的形状,自古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问题。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数学家张衡,最早提出地球是圆形的。
他在《浑天仪注》中说:“浑天如鸡子。
地如苹果,孤居其中。
”欧洲人曾一度认为地球是平的,后来意大利人布鲁诺提出地球是圆的,并进行了论证。
伽利略和哥白尼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证实了地球是圆的。
从此,地球形状的问题就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发现地球的形状并不是完美的正球体,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那么,地球为什么是这种形状呢?科学家认为,地球的形状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首先,地球的自转是形成地球扁球形的主要原因。
地球在自转的过程中,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赤道部分向外膨胀,而两极则受到地球自转的惯性作用,向内收缩,形成了地球的扁球形。
其次,地球内部物质的分布不均也是导致地球形状不规则的因素之一。
地球内部存在地核、地幔、地壳等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物质密度不同,导致地球内部的重力分布不均,从而影响了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形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形状决定了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由于地球的形状不规则,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强,气候炎热;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弱,气候寒冷。
其次,地球的形状还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分布。
地球的形状使得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生物种类也因此有所不同。
(选自《张抗抗散文精选》,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地球的形状”为线索,引出地球形状的问题,并逐步揭开地球形状的秘密。
B.文章以“地球的形状”为题,既交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章先以张衡、布鲁诺、伽利略和哥白尼等人的观点为论据,有力地论证了地球是圆的,从而证明了地球形状的问题已得到圆满的解决。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五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清明两忆(节选)(肖复兴)①父亲去世那一年,我在北大荒,弟弟在青海。
那时,我们热血沸腾,挥斥方遒,一心只顾“指点江山”,而把两个老人那样毅然决然、毫无情义地抛在家里,像抛在孤寂沙滩的断楫残桨。
我们只顾自己年轻,却忘记了老人的年龄。
②那是1973年秋天,我和弟弟回北京探亲后,我刚刚返回北大荒不几日,而弟弟还在返回青海的途中,父亲去世的电报就打来了。
③家里只剩下了母亲一个人。
好心的街坊问她:“肖大妈,有没有孩子们的地址?找出来,我们帮您打电报!”④从床铺褥子底下,她找出放着的一封封信。
那是我们几个孩子这几年给家中寄来的所有的信。
她看不懂一个字,却完完整整保存完好;虽目不识丁,却能从笔迹中,准确无误辨认出哪封是我或弟弟寄来的。
我回到家后,街坊们告诉我:你妈这老太太真是刚强的人,一滴眼泪都没掉,就等着你们回来。
街坊就是按照信封上的地址,给我和弟弟打去了电报。
⑤匆忙赶回家,母亲正孤零零呆坐在床前,看见了我,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我的面前,望着我半天没有说话。
家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安静,静得我直想落泪。
过了一会儿,母亲才对我说道:你先去谢谢人家街坊,人家帮忙拍的电报!⑥这时候,我才忽然发现母亲已经老了,头发花白了,皱纹像菊花瓣,密密地布满在瘦削的脸上。
算算她的年龄,这一年,她整整七十岁了。
年轻和壮年的时光,一去不返,我却以为她还不老,还可以像以前一样为我们操劳奔波。
⑦那天晚上,我和母亲睡得很晚。
一直到她催我:快睡吧,你回家跑了这么老远!我说:好,就睡,您先睡吧!⑧我确实没有一点儿睡意,心里乱得很。
看着母亲钻进被子,脱掉外衣,忽然,看见她里面穿的内衣,是我读中学时候的运动衣,棕色,翻领,已经很旧,掉了颜色,而且破了洞,被她缝补上了补丁。
补丁是几小块蓝布,和运动衣的颜色不一样,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格外刺眼,像飞出来几块蓝色的箭镞,扑簌簌直射向我。
我的心一阵紧缩,强忍着,没有在母亲的面前掉下眼泪。
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分)从“微信”到“微信运动”:社交传播的进化张晓刚①社交,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文字、图片、音频,到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社交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微信”和“微信运动”的出现,无疑标志着社交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②“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自2011年发布以来,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在“微信”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电话、短信进行沟通,沟通速度慢,费用高。
而“微信”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低成本地进行沟通。
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
③然而,随着“微信”的普及,人们发现,尽管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却越来越少。
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信团队在2015年推出了“微信运动”。
④“微信运动”是一款记录用户步数的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运动”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并与好友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方式,既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在“微信运动”推出后,许多用户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运动氛围。
⑤“微信运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互动方式,还在于其背后的社交传播机制。
首先,“微信运动”利用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将运动数据与社交网络相结合。
这使得用户在分享运动数据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传播了健康理念。
其次,“微信运动”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运动过程变得有趣,从而吸引了更多用户参与。
最后,“微信运动”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用户不断挑战自我,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社交氛围。
⑥可以说,“微信”和“微信运动”的出现,是社交传播进化的重要标志。
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还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2019•江苏)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天津的开合桥茅以升开合桥就是可开可合的桥,合时桥上走车,开时桥下行船,一开一合,水陆两便,是一种很经济的桥梁结构。
但在我国,这种桥造得很少,直到现在,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不能不算是天津的一种“特产”。
南运河上有金华桥,于牙河上有西河桥,海河上有全钢桥、全汤桥、解放桥。
这些都是开合桥。
为什么天津有这样多的开合桥呢?对陆上交通说,过河有桥,当然是再好没有了。
但是河上要行船,有了桥,不但航道受限制,而且船有一定高度,如果桥的高度不变,水涨船高,就可能过不了桥。
要保证船能过桥,就要在桥下预留一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虽在大水时期,仍然能让最高的船通行无阻。
这个最小限度的空间高度,名为“净空”,要等于河上航行的船的可能最大高度。
根据河流在洪水时期的水位,加上净空,就定出桥面高出两岸的高度。
如果河水涨落差距特别大,如同天津的河流一样,那么,这桥面的高度就很惊人了。
桥面一高,就要在桥面和地面之间造一座有坡度的“引桥”,引桥不仅增加了桥梁的造价,而且对两旁的房屋建筑非常不利。
这在城市规划上成了不易解决的问题。
这便是水陆文通之同的一个矛盾。
为了陆上交通,就要有正桥过河,而正桥就妨碍了水上交通;为了水上交通,就要有两岸的引桥,而引桥又妨碍了陆上交通,因为上引桥的车辆有的是要绕道而行的,而引桥两旁的房屋也是不易相互往来的。
在都市里,除非长度有限,影响不大的以外,引桥总是一种障碍物,应当设法消除。
开合桥就是消除引桥的一种桥梁结构。
天津开河桥多,就是这个原因。
开合桥的种类很多,一种是“平旋桥”,把两孔桥联在一起,在两孔之间的桥墩上,安装机器,使这两孔桥围绕这桥墩在水面上旋转九十度,与桥的原来位置垂直,让出两孔航道,上下无阻地好过船。
一种“升降桥”,在一孔桥的两边桥墩上,各立塔架,安装机器,使这一孔桥能在塔架间升降,就像电梯一样,桥孔升高时,下面就可以过船了。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50篇
高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和答案详细解析50篇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晶莹的泪珠陈忠实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我要求休学一年。
我写了一张要求休学的申请书。
我在把书面申请交给班主任的同时,又口头申述了休学的因由,发觉口头申述因为穷而休学的理由比书面申述更加难堪。
好在班主任对我口头和书面申述的同一因由表示理解,没有经历太多的询问便在申请书下边空白的地方签写了“同意该生休学一年”的意见,自然也签上了他的名字和时间。
他随之让我等一等,就拿着我写的申请书出门去了,回来时那申请书上就增加了校长的一行签字,比班主任的字签得少自然也更简洁,只有“同意”二字,连姓名也简洁到只有一个姓,名字略去了。
班主任对我说:“你现在到教务处去办手续,开一张休学证书。
”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板,一位年轻的女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捉着长杆蘸水笔在一厚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并不抬头。
我走到她的办公桌前鞠了一躬:“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然后就把那张签着班主任和校长姓名和他们意见的申请递放到桌子上。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来看着,长杆蘸水笔还夹在指缝之间。
她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留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
她终于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就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安排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钱零花钱。
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我拿父亲的话给她解释,企图消除她对我能否复学的疑虑:“我伯伯说来,他只能供得住一个中学生;俺兄弟俩同时念中学,他供不住。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假设为一篇关于文学对人生影响的论述文)1. 文章认为文学对人生有哪些积极影响?(4分)答案:文章认为文学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体验,提升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以及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2. 作者在论述文学与人生关系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分)答案:作者在论述文学与人生关系时,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
3. 根据文章内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6分)答案: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情感共鸣、思想启迪、审美体验和价值引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或散文,完成4-6题。
文章标题:《故乡的云》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假设为一篇描写故乡情感的散文)4.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云”,其象征意义是什么?(4分)答案:“云”在文中象征着故乡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5.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5分)答案:文章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故乡情感的复杂性。
(6分)答案: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既包含着怀念与眷恋,也透露出对故乡变迁的无奈与哀愁,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文章标题:《岳阳楼记》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言文内容,假设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浩浩汤汤” (2)“忧谗畏讥”答案:(1)浩浩汤汤: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2)忧谗畏讥:担心被诽谤和讽刺。
8.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5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9. 请简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
(6分)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即在国家和人民有难时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在国家和人民安乐时后于他人感到快乐。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信息过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筛选和利用信息,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信息过载是当今时代人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B.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是信息过载的主要原因。
C. 有效筛选和利用信息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它关乎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D. 信息过载会导致人们思维混乱,影响判断力,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2. 材料中提到“有效筛选和利用信息”,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提出的具体方法?(3分)A.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甄别和判断。
B. 关注权威媒体和专家的观点,避免盲目跟风。
C.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D. 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信息过载”这一问题的看法。
(9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以下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调查了1000名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希望在国内就业,20%的大学生愿意出国深造。
2. 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行业:教育、医疗、金融、互联网等。
3. 大学生就业困难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实践经验,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2)就业观念滞后,对自身定位不准确。
(3)求职技巧不足,面试表现不佳。
高中语文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共四道2023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现代文阅读I)【2023年新高考全国I卷】(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
(整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 解析共50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附解析1.阅读《百合花》本文,回答下面问题。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包扎所就包扎所吧!反正不叫我进保险箱就行。
我背上背包,跟通讯员走了。
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的脚烂了,路又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嗳!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
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不过这一次还好,他没让我撩得太远,但也不让我走近,总和我保持着丈把远的距离。
我走快,他在前面大踏步向前;我走慢,他在前面就摇摇摆摆。
奇怪的是,我从没见他回头看我一次,我不禁对这通讯员发生了兴趣。
刚才在团部我没注意看他,现在从背后看去,只看到他是高挑挑的个子,块头不大,但从他那副厚实实的肩膀看来,是个挺棒的小伙,他穿了一身洗淡了的黄军装,绑腿直打到膝盖上。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的缘故。
女同志下连队,就有这些困难。
我着恼的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2020-2024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五年高考真题)参考答案与解析目录现代文阅读Ⅰ专题练习一(高考真题) (1)参考答案与解析 (1)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二、2024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3)三、2024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4)四、2024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6)五、2023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9)六、2023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9)七、2023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1)八、2023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2)九、2023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3)十、2023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14)十一、2022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16)十二、2022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17)十三、2022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18)十四、2022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19)十五、2022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19)十六、2022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1)十七、2021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 (22)十八、2021全国甲卷(实用类文本) (23)十九、2021全国乙卷(论述类文本) (24)二十、2021全国乙卷(实用类文本) (25)二十一、2021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 (26)二十二、2021新高考Ⅱ卷(信息类文本) (28)二十三、2020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 (30)二十四、2020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 (31)二十五、2020全国Ⅱ卷(论述类文本) (32)二十六、2020全国Ⅱ卷(实用类文本) (33)二十七、2020全国Ⅲ卷(论述类文本) (35)二十八、2020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 (35)二十九、2020新课标Ⅰ卷(信息类文本) (37)三十、2020新课标Ⅱ卷(信息类文本) (38)一、2024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2.(3分)D3.(3分)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卷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A.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唯一力量。
B. 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C. 文化自信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动力。
D.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华文明延续的要求?()(3分)A. 薪火相传、代代守护B. 与时俱进、推陈出新C. 坚持文化自信D. 依赖外部力量3. 下列关于文化精神弘扬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要弘扬跨越时空的文化精神。
B. 要弘扬超越国界的文化精神。
C. 要弘扬富有永恒魅力的文化精神。
D. 要弘扬失去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学逐渐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网络文学以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传播途径和审美趣味,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
然而,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内容质量参差不齐、抄袭现象严重等。
如何提高网络文学的质量,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4. 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4分)A. 创作方式单一B. 传播途径狭窄C.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D. 抄袭现象严重A. 网络文学已经取代了传统文学。
B. 网络文学只受年轻人欢迎。
C. 网络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领域。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丝绸之路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文献上没有丝绸之路的详细描述,对它的确认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再结合文献记载。
因此可以说,近代以来人们对丝绸之路的认知,正是源于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
公元4至11世纪,草原丝绸之路成为东北亚的国际交通路线,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与西方的文化交流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其从中国往东发展,进入了朝鲜半岛,然后通过对马海峡到达日本九州。
日本考古发现的大量中国文物其中不少就是通过此路传播过去的。
在沙漠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它就居于次要地位了,但是仍然在欧亚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
沙漠丝绸之路首先是一条政治之路、外交之路。
通过多年来在新疆地区开展的考古工作,发现了沙漠丝绸之路上的汉唐王朝军政、经济设施的遗存,主要有作为社会政治平台的“城址”,军事与经济双重功能的屯田,军政功能的烽燧、亭障等等。
这些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行为的重要物化载体,反映了当时西域地区的“国家主导文化”。
中古时代的北庭故城规模宏大,略呈长方形,分内、外二城。
从北庭故城城址形制与其出土遗物来看,与内地文化的一致性是显而易见的。
罗布淖尔北岸土垠遗址出土的汉文木简内容,大部分与屯田有关。
楼兰城东郊考古发现有古代农田开垦的遗迹。
米兰发现的大规模灌溉系统遗迹应该是汉代遗存。
考古发现,汉字是汉代西域时代最早的文字之一,是西域两千年来一直使用的官方正式文字。
新疆地区考古发现的汉字材料及其书写制度,深受中原影响。
西南丝绸之路与佛教传入有关。
丝绸之路开通后,南亚佛教通过中亚、西域传入内地,融合中国传统的汉文化,成为汉文化圈的一种重要宗教。
西南丝绸之路的兴起应该早于沙漠丝绸之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在今阿富汗看到从印度运去的“蜀布”,也就是说在张骞“凿空”之前,中国西南地区已经与印度有了商贸、文化往来。
四川三星堆遗址与成都金沙遗址发现的象牙,均应产于印度。
高考满分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一些文化现象,它们跨越时空,超越了国界,影响了无数人的生活。
这些文化现象就像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
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中国的汉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着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生动地记录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程。
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汉字的字形经历了多次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始终没有改变。
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
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表意性。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抽象的概念。
例如,“水”字由三个点组成,形象地表达了水流不息的特点;“山”字由两个“山”字叠加而成,象征着高耸入云的山峰。
这种独特的造字方法,使得汉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汉字的音韵美也是其魅力所在。
汉字的发音独特,音节丰富,具有音乐美。
古代诗词歌赋,都是以汉字为基础,运用音韵美来表达情感。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通过“光”、“霜”等字的音韵美,传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汉字的书写和使用逐渐减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汉字的文化价值在降低。
相反,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价值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首先,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道德、哲学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学习和传承汉字,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其次,汉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现代社会,汉字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交流,到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汉字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计算机的汉字输入法、网络用语等,都是汉字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
最后,汉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汉字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字,研究汉字文化。
高考语文试卷答案解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这篇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美景的回忆。
B. 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比,展现了家乡的变化。
C. 文章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D. 文章中提到的“我们”指的是作者和他的朋友们。
【答案】D【解析】选项D中,“我们”指的是作者和他的朋友们,而实际上,文中的“我们”是指作者本人。
这里存在偷换概念的错误。
(二)简答题2. 文章中作者对家乡美景的描写手法有哪些?【答案】①白描手法;②对比手法;③借景抒情。
【解析】作者通过对家乡美景的描写,运用了白描手法,如“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是那么的清晰”,通过对比手法,如“那时候的家乡,是那么的美好”,以及借景抒情,如“望着家乡的远山,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年的快乐时光”。
二、古代诗文阅读【题目】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一)选择题3.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B.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描绘了诗人在夜晚仰望月亮时的情景。
C. 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D. 诗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答案】B【解析】选项B中,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并非描绘诗人在夜晚仰望月亮时的情景,而是表达了诗人在看到月亮时对家乡的思念。
(二)简答题4.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答案】①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月亮、故乡、友情等;②运用了对比手法,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对比;③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岁月如歌,青春无悔。
”请以“岁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略【解析】本题要求以“岁月”为话题,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阅读练习中积累和磨练。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欢迎大家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原文: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的阅读练习中积累和磨练。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习题,欢迎大家阅读练习。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原文: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
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想在数学中就是那样。
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
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
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
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
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有什么目标。
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决不会碰到像"你不可说谎" 这样一类句子。
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内心受到像清教徒一样的那种约束:他不能任性或感情用事。
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
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陈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贯一致。
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它们推导出来。
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
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
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
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或者至少很困难。
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
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
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不是来自人们的经验并且间接地受着这些经验的制约呢?从纯逻辑看来,一切公理都是任意的,伦理公理也如此。
但是从心理学的和遗传学的观点看来,它们决不是任意的。
它们是从我们天生的避免苦痛和灭亡的倾向,也是从个人所积累起来的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
"
⑥只有由有灵感的人所体现的人类的道德天才,才有幸能提出应用如此广泛而且根基如此扎实的一些伦理公理,从而人们会把它们作为自己在大
量个人感情经验方面打好基础的东西而接受下来。
伦理公理的建立和考验同科学的公理并无很大区别。
真理是经得住经验的考验的。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目:
1.联系上下文,对第②自然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构建严谨完整的科学体系所用到的概念是不充分表达个人感情的。
B.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只关注、研究客观存在,决不会碰到"你不可说谎"这一类的命题。
C.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都像清教徒一样追求真理而不放任自己或者凭一时冲动处理问题。
D.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科学家运用的不表达愿望、善恶等感情的概念,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2.下列贵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自然段首先明确科学研究的内容以及科学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然后从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是"真的或者假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科学的思维
方式的另外一个特征。
B.③段承②段,表明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能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叙述得足够严谨的最初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就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
一样,由此引出④段。
C.④⑤⑥三段先确定伦理问题的意义,举例阐述由伦理准则追溯到伦理公理的过程;接着探寻伦理公理的根源所在;最后重点明确伦理公理的科
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D.文章前一部分着重阐述科学研究的特点,后一部分着重阐述伦理公理额根源、特点和作用;全文意在明确伦理公理同科学公理在构建和验证过程中是有本质差别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客观事物和关系,作为科学陈述对象的概念未必要与外在世界里的任何客体对应。
B."你不可说谎"的伦理前提是人类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悲伤应尽可能减少,这样的伦理前提是经得住经验考验的真理。
C.伦理公理源自人们的经验,是从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感情反应推导出来的;从心理学和遗传学的观点看,它绝不是任意的。
D.人类道德天才提出的根基扎实、应用广泛的一些伦理公理,被人们自觉接受并运用于丰富自我情感、打好知识基础等方面。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案:
1.(3分)B
2.(3分)B
3.(3分)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