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八年级历史中华书局版下册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 社会稳定 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2)1993年, 十四 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 优抚安置 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 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多层次 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后,国家加快了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 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我国实行了城市居 民 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在探索建立农 村 养老 、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自主学习一.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课本103-104页内容
1.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市场日益繁荣, (1)背景: 居民收入 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自主学习二.就业观念的转变阅读课本104-105页内容
2.就业观念的转变 (1)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用工的 管理权高度集中,从中专毕 业生到大学毕业生,以及退伍军人,就业都由 国家 统一分 配。
(2)竞技性体育:①1956年,举重运动员 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双手挺举世界 纪录,成为第一个打破 世界纪录 的中国人。②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 容国团夺得 世界冠军 。③1984年的第 23 届奥运会 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第一个 上,中国体育健儿夺得15枚金牌、8枚银牌和9枚铜牌,突破了中国 奥运史 上 奖牌的零纪录。④2000年,第27届奥运会在悉尼举行,中国体育代表团获金 牌28枚,名列金牌榜 第三 。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 的变迁
学习目标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 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 的变化 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 住行方面的变化
最新-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18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北师大版 精品
孙中山和中山装
民国制定新礼制, 以鞠躬礼为主
旗 女 之 袍
清 末 民 女
20年代的旗袍
民 国 少 女
20-40年代 的旗袍
1938年的 海外旗袍
解 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旗 袍
现代旗袍
为什么清末民初中国 的社会生活会有如此大的 变化?从中我们可以得到 什么启示?
中国第一部在国际电 影节获奖的影片—— 《渔光曲》剧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影传入了中国。很快,电 影就深入内地,普及开来。这就是北京早期的电影放 映场所之一──西单文明茶园。它是北京第一个允许 女子进入的戏园。
生活习俗的改变 溥仪剪辫装
剪辫图
清末剃发图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清朝官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 为反抗侵略、挽救中国,从各 个途径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 同学们回顾历史上都有过哪些 尝试和探索?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上册课件
人们怎样留下 记录?
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 期 的 照 相 机
被日军炸后的商务印书馆
《定军山》剧照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 影是1905年拍摄的、 由京剧大师谭鑫培 先生主演的京剧片 《定军山》。
最新历史八下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
最新历史八下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导学案学习目标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及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阅读课文做下题1、以来,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就业观念的转变(1)在计划经济时代就业都由统一分配。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劳动者、市场、政府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与此同时,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3)随着改革的进行,旧有的“等、靠、要”思想和端才算就业的陈旧观念被打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务实, 、双向选择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4)国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自谋职业和成为新的就业观念。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从20世纪中期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的社会保障体系。
同时,我国实行了城市居民制度。
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在探索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合作探究课本101页思考与讨论达标测试1. (2015·龙东)“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A.人民生活的提高B.医保制度的建立C.就业制度的变化D.综合国力的提升2.(2015·龙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A.衣着丰富多彩B.食物匮乏单调C.自驾出游流行D.上网淘宝购物3.进入新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列现象能体现的是()①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增加,服饰多样化,时装流行②居民中自费旅游,参加各种文娱、健身活动的越来越多③笔记本电脑、手机日益普及,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④自谋职业,下海经商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4.下边是一张粮食供应票,下列关于此供应票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它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反映 B.说明当时的物价水平低C.可作为研究经济史的证据 D.表明当时的食品供应紧张5.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 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 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 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
第18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分解
4.概括我国近代报刊的创办特点,说明报刊在中国 近代史上的作用,并分析近代社会报刊业发展的原因。
特点:①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 创办的;②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 作用:①宣传进步思想文化,唤醒民众觉悟;②批 判落后封建制度,支持配合政治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 化进程。 原因:①受西方报刊产业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②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③资产 阶级、无产阶级思想宣传的需要;④人们对动荡社会信 息的需求。
2.“当颇富文采的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一 种朝廷严格禁止的,只能在通商口岸的保护下才有可能 从事的活动时,中国报刊业最终超过了纯粹事实报道的 水平。”材料是要说明 A.清政府严格禁止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B.中国报刊业局限于报道新闻 C.政治变革运动推动中国报刊业的发展 D.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归功于通商口岸的设立 【解析】从材料中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的报刊业得到 了发展,表现为开始发表政论性观点,而原因应是政治 的变革运动,如戊戌变法等。
【解析】洋务运动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的产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进一步引发了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政治和思想文化运 动,A项正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属于政治运动,新 文化运动属于思想文化运动,B、C、D三项均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 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 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 巨大变化。
【 复 习 策 略 】
1.鸦片战争以后。 2.辛亥革命后。
4.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 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 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 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 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 件是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第18课_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八年级-下-中华版解析)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人们就业观念的改变,认识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三、教材要点解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市场日益繁荣,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表现明显。
2、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用工管理权高度集中,就业由国家统一分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就业模式。
3、与此同时,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等、靠、要”思想和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了陈旧观念被打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趋于理性和务实。
4、国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业观念。
5、当今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择业者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
6、从20世纪 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逐步开展了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7、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内容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8、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同时,我国实行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9、新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充分体现。
四、同步练习1、我国城乡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历史性变化开始于()A.新中国成立B.中共八大召开C.“文革”时期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导致我国改革开放前人们买衣服凭布票供应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较低B.中国人口众多C.防止囤积居奇D.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3、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方面的主要不同是()A.改革前可以吃饭的地方很少,改革后饮食网点密集B.改革前人们吃野菜、粗粮,改革后就不再吃了C.改革前人们关心如何吃饱,改革后更关心如何吃好D.改革前人们形成的饮食习惯在改革后都发生了变化4、改革开放后,人们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的主要表现有()①人均居住面积扩大了②室内装修越来越讲究③家用电器更齐全了④居住环境明显改善⑤人们的家居观念更趋科学、合理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③⑤5、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的所谓“四大件”不包括()A.洗衣机B.手表C.收音机D.自行车6、我国现行的就业机制遵循的方针,不包括()A.劳动者自主就业B.市场调节就业C.政府促进就业D.国家统一分配7、下列不属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是()A.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B.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C.国有企业的“铁饭碗”D.医疗保险制度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A.大米为主要食品B.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D.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2、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买布要凭布票,买煤要凭煤票……凭票购物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水平低B.人口多,耕地少C.政府控制城市人口规模D.政府提倡节约资源3、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生活发展比较缓慢,主要是由于()①计划经济的束缚②市场经济的束缚③平均主义的束缚④按劳分配的束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吃的是肉,穿的是绸,还有钱来搞旅游”。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分析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3、了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人们生活的对比 【学习难点】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景体验法、教师点拨、当堂巩固、多媒体辅助教学。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生活水平的提高(阅读课文P103-104,回答以下问题。
) 1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 2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衣: 食: 住: 行: 用: 知识点二:就业观念的转变(阅读课文P104-105,回答以下问题。
) 在计划经济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劳动体制改革的进行, 国家实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知识点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阅读课文P105-106,回答以下问题。
) 1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1993年, 到目前为止, 2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 针对下岗职工及城镇失业人员在基本生活医疗养老等方面缺乏保障的社会问题,我国实行了 在有条件的地方,也在探索建立起【合作探究】 想一想,哪些因素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姓名 级段 八C 科目 历史 课型:新授 时间2014.5.6 编写人:徐冬艳 审核人:彭雪伟密封线【课堂检测】 1. 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始于何时(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八大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2.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的太阳),70年代看墙上(的挂钟),80年代看手上(的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 机、手机)。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 .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D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A .实行“公交优先”B .加强交通管理C .减少汽车数量D .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4.下列哪个词语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A .“三转一响”B .“蓝(灰)色的海洋”C .“铁饭碗”D .安居工程5.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完善。
〖2021年整理〗《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说课稿首先是教材分析。
说本课在此册书中的地位:本课作为本册书的最后一课,因为不涉及本册书如外交事业、国防、科技等专题性内容,容易被忽略,但从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带来了中国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极大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方式的极大改变这一角度而言,本课对于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来讲又尤为重要。
因此,将本课作为一个重点课。
说本课的作用:总结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的重大变化,让学生从现实生活角度列举实例去切身体会这种变化既是本课的特色也是本课的作用。
二说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不同,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从中理解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胜利。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实行能者上岗,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为使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实现再就业,已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是国家尽最大努力保障国有企业和职工双重利益、是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开放使人们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培养学生用数字、数据、图片、图像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客观地评价我国的就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从而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是介绍在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显著不同,从中体会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名师教案 中华书局版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的史实、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和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教学中的自主活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概括整理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比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支持改革开放,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以来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所取得的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改革就业制度与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中国人不会忘记为求温饱而劳苦奔波的岁月,也不会忘记当年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向往。
今天,中国创造了消灭贫困的世界奇迹,百姓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梦寐以求的舒心日子已成为现实,人民正满怀信心奔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我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生活水平的提高教师:1、问题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是什么?学生:(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坚持改革开放。
教师:2、举例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学生:50-70年代特点: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80年代以来,绚丽多彩时尚个性教师:3、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该如何解决,请你出个主意?学生:公交优先教师: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此变化呢?学生: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家庭富裕,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师:5、议一议: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学生:要提倡。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必修二专题二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zxls
限时训练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第18课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课标要求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 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历史(人民版必修)第二册 专
第17课时
第18课时
题
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道:“菜篮子工程”和“安居工程”
(1)传统居室: 四合院 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 (2)鸦片战争后,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 征。 (3)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 宅,西式的家具陈设开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欢迎。
结束放映
获取详细资料请浏览: 名师助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 变迁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知识点1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见教辅 知识整合 I 一大趋势:从封闭到开放,逐渐文 速记巧记夯基础 知识校对明化。 两大原因:内因,中国历史的巨变; 4.习俗风尚的变革 外因,西方文化的传入和冲击。 三大阶段:近代中国、新中国成立 后、改革开放后。 影响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 四大内容:衣、食、住、风俗。 因素 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基础落实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 化原因、特点
史论突破
第18课__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
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要求老师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主权。
其实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因此,我个人是根据教材,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生活海洋里尽情畅游。
这种以老师的点拨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进行探讨、交流的教学方式,我把它叫做联想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正好适合学生的时代特点。
因为现在的学生,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杂志、书刊、网络等,因此获取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有真真假假的。
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
他们知道美国布什再次当选总统和这次“海啸”带来的灾难,知道当今中国“韩流”“肆掠”……他们勤于思考,经常对现实的问题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
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极大的广阔性,善于独立思考。
其实我们的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自然科学等都有历史的影子。
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
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
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
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首先温历史之“故”而知新。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①20世纪50年代: 社会保障制度形 成 : 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 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 建立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内容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④到目前为止,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 社会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
请举例说明改革开放给你的家庭和个人生活带来的变化。 你认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体会改 革开放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分析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3、了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 中的作用。 重点: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对比。 难点:就业观念的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①改革开放; ②科技改变生活; ③党的优惠政策等
1949
1956
1966
1976 197。 改革之前极落后, 物资匮乏凭票购。 穿衣主流蓝灰黑, 食物匮乏缺营养。 居住条件相当差, 土坯茅草面积小。 步行公交自行车, 交通落后出行难。 开放以来大变样, 生活水平提高快。
数量有限、色彩、样式单调 蓝、黑、灰、绿是主旋律!
追求颜色、花色、款式、个性、时尚、舒适
食物匮乏、单调,凭票供 应。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 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 基本的温饱问题。 吃饱 吃好, 讲究 营养 均衡, 粗细 搭配
面积小、 条件差, 茅草房、 土坯房
面积大,居 住环境有了 明显改善
1995年,国家在 城镇启动了“安 居工程”,让中 低收入的职工能 以成本价买到合 适的住房。
2、“跳槽”、“人才招聘会”、“自主创业”等 词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提升 C.医保制度的建立 D.就业制度的变化
18.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4、就衣食住行某一方面,展开调查收集材 料,写成调查报告 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职 工的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者是( ) A、社会统筹 B、职工单位 C、个人 D、 以上三方各承担一部分
自主学习:
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 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 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 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103__104页,简述改革开放前 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情况。 2、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 面发生了哪些变化?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上课教师:胡秀莲
学习目标:
1
掌握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不同 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业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2
3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 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 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 才竞争的需要。
4
学习重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 行方面的变化
回顾反馈:
1、知识建构:新中国 {文学艺术的发展:成就 体育 ——〉走向世界强国:表现} 原因 2、方法归类:列举文学艺术与体育的成就 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 )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86年 4、下列长篇小说中,描写改革开放后农民走上致 富之路的是 :( ) A、《红岩》 B、《青春之歌》 C、《暴风骤雨》 D、《平凡的世界》
合作探究:
1.改革开放前,人们服饰 ,营养严重不足, 居住条件差,出行不方便。改革开放后,服 装 ,食物丰富,居住条件改善,生活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 2.改革开放后的这一系列变化反映了我国 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知识建构: 人们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变化: {衣、食 住 行} 改革:就业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4、方法归类: 对比分析改革开放前后,人们衣食住行的变化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下-中华书局版八下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53张)
票证年代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北京的粗粮票(只能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改革开放后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 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大麦、 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 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
深圳地铁
(4)行的变化
比较落后
通达便捷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问 题?该如何解决,请 你出个主意?
问题 解决
城市交通中的塞车现象
公交优先 开辟新的公交线路 进行城市道路建设 加强交通管理 发展轨道交通(地铁、轻轨)
“思考与讨论”: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
的今天,还要不要提倡艰苦朴素的精神?为什么?”
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改革开放。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1)衣—穿着的变化
50年代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革命”
列宁装
中山装
60、70年代
80年代
“毛泽东的 孩子们穿
起了时 装!”
绚丽多彩 时尚个性
90年代以来
(1)衣—穿着的变化
数量有限、 色彩样式单调
绚丽多彩
(2)食—吃的变化
与西餐零距离接触
(2)食—吃的变化
匮乏、单调、 营养不足
日益丰富(由
吃饱到吃好、到 讲究营养、质量)
(3)住的变化
都市小区住宅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筒现子平代楼房楼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
新时期社会生活变迁教案
第18课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课程标准](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改革开放前后的系列照片,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学生描述自己一家一天的生活,包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内容,由现在的生活状况,引出学生对以前人们生活探究的欲望。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片展示讲解二、就业和社会保障1、就业观念的转变[创设情境]报纸上的招聘广告、大学生人才交流会随处可见。
[采访](1)年轻人如今的就业观念(2)年长的教师他们年轻时的就业观念(3)下岗的父母了解其下岗的经过及再就业的情况[讨论]“铁饭碗”的打破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到2001年底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1.4亿人,是1990年的2倍(2)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由1996年的12﹪提高的2002年6月的99.3﹪。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部分第7单元新中国时期第18讲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解读] (1)史料一说明创办经济特区具有多方面的深刻意义,它 不但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过程 (1)设立经济特区:1980 年,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 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相继,1988 年,批准设立海南省,划定海南 岛为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 5 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 等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3)开辟经济开放区:从 1985 年起,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 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2)史料二说明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不仅促进了浦东地区的经 济发展,而且成为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对外开放的标志。
[试答] (1)经济特区的“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以吸收和 利用外资为主,引进技术和人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探究 对外开放的进程 史料一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 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 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 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史料二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 家国家级要素市 场、130 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 000 多家贸易公司、30 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80 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 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
(2)今日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 的象征。
第18课时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广播影视的普及
①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 ②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3年由英美报商在 上海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③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是1926年的 哈尔滨 广播无线电台。 (1)广播④私营19广27年播3电月台,。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 ⑤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 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 全国性 的广播电台。 ⑥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 电台。改革开放以来,无线电广播日益成为人们 获取信息、接受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信息服务 的重要工具。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重难点三 近代交通业、大众传媒的发展 1.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
(1)原因 ①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 国社会发展。 ②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 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③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 质条件。 ④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 不平衡。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史料印证】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 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 保留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
公共交通:①1865年4月,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
艘轮船;②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华书局
从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 用:
城乡民民耐用消费用量迅速提高。
时代缩影:从溥仪服饰照看社会生活的变迁
晚清
民国
新中国
中 西 合 璧
旗袍
中山装
全国服装设计大赛
穿上盛装的
畲族少女
青年服装设计师 刘洋给模特儿整装
日益丰富的饮食饮料 建国 初期
粗茶淡饭,以吃饱为主, 许多地区还吃不饱。
以科学、营养性食品为主, 主食比例有很大改变,除 了饮茶、啤酒外,各种水 果饮料大量出现。
都市小区住宅
新农村建设
乡村别墅
住的变化
缺房、拥挤
宽敞、舒适
四通发达的 交通和通讯
步行、人力车、 畜力车
火车、 汽车
电话、 航空信
民航业的 发展
传真、电脑 联网、卫星 传输
邮递信件
行的变化
交通条件较差
居民出行方便
南绕城高速公路立交桥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
各大城市的地铁大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状况。这 是上海的中国最大的地铁站-----徐家汇站。
深圳地铁
民航事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这是北京机场一角
人民生活 丰富多彩
北京兴起的呼拉圈热
老年人在 练书画
图为朱屺瞻 先生在作画
节佳日旅游度假已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哈尔 滨太阳岛上度假的人们。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的就 业观念。
就业 观念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职业技能和识 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成为时尚。
现在
食—吃的变化
匮乏、单调、营 养不足
由吃饱到吃好、到讲 究营养、质量
北京北太平庄农贸市场的一景
各大城市都 兴起了美食 一条街。这 是北京的美 食一条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 保障 制度
思考与讨论
1、从溥仪服饰照看社会ຫໍສະໝຸດ 活变迁晚清民国新中国
中 西 合 璧
旗袍
中山装
穿着变化: 衣着品种大幅度增加,穿着质量明显提高。
2、日益丰富的饮食饮料
建国 初期
粗茶淡饭,以吃饱为主, 追求数量品种,许多地区 还吃不饱。
以科学、营养性食品为主, 主食比例有很大改变,肉 类、家禽、鲜蛋、水产品 消费量大幅增加,各种水 果饮料大量出现。
南绕城高速公路立交桥
合肥五里墩立交桥
二、就业观念的转变
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新 的就业观念。
就业 观念
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职业技能 和识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成 为时尚。
“等、靠、要” 思想和端“铁 饭碗”
自主择业、双 向选择
人才市场现场招聘会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初步形成以养老保险、医疗 保险、失业保险为主的保障 体系。 实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制度。 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 险和最低生活保障。
第18课 新时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 用等方面的变化,体会改革开放对人们的生 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了解就业制度的变化,分析人们的就业 观念发生变化的原因。 3、了解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情况,及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内容: 1、生活水平的提高 2、就业观念的转变 3、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现在
食—吃的变化
匮乏、单调、营养 不足
由吃饱到吃好、到 讲究营养、质量
3、住:
过去
城镇居民住房 缺房、拥挤
农村住房简 陋,条件差 现在
城市居民向比较 宽敞、比较舒适 方向发展
农民普遍把改善居住 条件作为首要的选择
现代住房
过去住房
新农村建设
缺房、拥挤
宽敞、舒适
4、行的变化
交通条件较差
居民出行方便
与过去相比,现代社会生活都有哪些变化?
老北京
现代北京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一、生活水平的提高
衣:品种大幅度增加、质量明显提高。
生 活 水 平
食: 数量品种增加到讲究营养质量。
住:城市居民向比较宽敞、比较舒适方向发展
农民普遍把改善居住条件作为首要的选择
行:各种运输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居民出行方便程度大大提高。 从少到多、普及程度迅速提高。 用: 城乡民民耐用消费用量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