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石艺术形式传承与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论文.doc

陕北汉画像石的文化考释-论文.doc

论文关键词:陕北汉画像石墓葬民俗艺术非原生文化价值论文摘要: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独特的雕刻手法和成熟技法以及产生的社会背景三个方面对陕北汉画像石的非原生性进行了考释,同时从陕北汉画像石的独特内容和文化价值几方面与其它地区的汉画像石进行了比较与研究,进而说明,陕北汉画像石在我国同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突出地位。

汉画像石作为墓葬内的装饰和加固墓室的建筑构件,产生于汉代,盛行于汉代。

是一种在稍加打磨光的岩石板上墨线勾样,浅刻浮剔,再敷色绘彩而成的表现一定情节、内容的综合艺术品。

我国该遗存较多的地区有:山东鲁南、苏北徐州、河南南阳、山西梁和陕北地区。

陕北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灿烂的文化遗存,东汉墓画像石就是其中一种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截止2000年,陕北榆林、绥德、米脂、榆阳、神木、清涧、横山、靖边等县(区)出土、收集汉画像石多达800余块,属我国汉画像石较多而且发现较早的地区。

一、陕北汉画像石的非原生剖析在对陕北800余块汉画像石和其它地区的一些画像石资料进行研究比较时,我们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雕刻手法所显示出的成热技法和当时陕北汉画像石产生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它极有可能是一种由移民带入并与当地文化融合过程中又有所改变、发展的一种墓葬民俗艺术品。

(一)从陕北汉画像石流行的时间分析据有关记载,全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汉画像石,是山东沂水县鲍宅山出土的西汉昭帝元风元年(公元前80年)的“凤凰刻石”,最迟的是山东沂南墓室出土的画像石。

据多数考古学家推断.可能属于东汉晚期或三国、两晋时代,全国各地画像石的起止年代亦均在此期间内,其年代跨度有二个多世纪。

而陕北画像石的起止年代则较短,陕北绥德与汉画像石同时出土了一些带有纪年的墓志条石,这些基志条石文字虽然不多,但为确认这些墓葬及其文物的时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从“永元二年(公元90年)”、“延平元年(106年)”、“永初元年(107)”到“永和四年(139年)”的字样可判定这些画像石出自东汉中期。

汉代画像石研究

汉代画像石研究

汉代画像石研究汉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和艺术成果。

其中,画像石就是汉代艺术中的一个独特之处,在艺术表现、史料价值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汉代画像石的发现和特征、意义和研究现状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汉代画像石的艺术魅力和学术价值。

一、汉代画像石的发现和特征画像石是一类文物,是用大理岩、砂岩等软质石头雕成的人物、动物、风景等图案,通常呈方形或矩形,还有些呈圆形、卵圆形、菱形等。

其中,汉代画像石是指在汉代时期创建的,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画像石。

这种文物的主要特征是,它们雕刻精良,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性,可以看作是汉代玉器、青铜器、彩陶等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汉代画像石的外形和图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它们通常呈矩形或方形,一般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刻画了不同的图案。

这些图案包括人物、动物、神仙、山水、花鸟等,构图比例协调,内容充实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另外,汉代画像石的材质多为大理石或砂岩,这些石材柔软易雕,适合于刻画精细的图案,也方便保存。

二、汉代画像石的意义汉代画像石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们记录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反映了汉代的历史和文化。

例如,一些画像石上面刻画了皇帝、官员、宫女等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的宫廷生活和社会风貌;一些画像石上刻着神仙、妖怪、动物等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其次,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高峰。

它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风格,为后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汉代画像石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们的珍贵性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三、汉代画像石的研究现状对于汉代画像石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研究手段的发展,对汉代画像石的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首先,通过对汉代画像石的形态、材质、刻画技法等方面的分析,学者们对它们的艺术特征和时代背景进行了深入探讨,涌现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

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_浅析徐州汉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_林征

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_浅析徐州汉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_林征

面;墨线勾勒画面图像,图像外减地(少数减地后凿条纹或麻 代楚王、彭城王袭居于此,皇亲国戚,公子王孙则不可胜数,且
点);在突出的物象上以墨、彩描绘或阴线刻绘(少数凿麻点) 徐州有地处要塞,水路便利,盐铁发达,豪强挥金如土,“再加
。雕刻技法是反映汉画像石优劣的重要标尺之一,艺术工匠以 上楚地‘信鬼神,重淫祀’的传统结合,形成了徐州地区极富想
行分格,再把各类物象分别安置其中,内容紧凑,经常会把不
从想象力到到艺术概括能力,可见汉画像石中的形象造
同的故事画面结聚在一起。如邳州征集的“仙人、渔猎图”画像 型并不是随意为之,是工匠们苦心经营的结晶,是体现他们艺
石?,该石分为两格,上格是仙人等物象,下格是渔猎图像。上 术创造力的成果。
格的仙人图,下格为渔猎图,一仙境,一现实,一虚一实,相映
石为地,采用刀笔并举、刻绘结合的手法,在坚硬的石面上描 象力的高度浪漫主义思想”。加之轻生重死的宗教观的影响,
绘着几千年前他们生活的现实场景,想象中的渺茫仙境,幻梦 厚葬之风大涨。因此徐州汉画像石在剽悍豪放和幻想浪漫主
中的羽化登仙之路。正是这种刻绘并举的手法使汉画像石有 义的民风影响下,显然有别于其他几个地区的特色。
一副画表现了二重世界)。这一点不也正好反映了汉代的“天
[2]孙厚兴,郭海林.两汉文化研究(第三辑)[M].文化艺术
人合一”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出版社,2004.
造型风格
汉画像石中的各种仙神异兽,福瑞吉祥的图案,不禁会使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品读者为华夏祖先的丰富联想所折服。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一
艺术与设计
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
—— —浅析徐州汉画像石及其艺术特色

论徐州汉画像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论徐州汉画像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第2 8卷 第 5期
Vo 1 . 2 8 No . 5
延 安职 业技 术学 院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a n’ a n Vo c a t i o n a l& T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2 0 1 4年 1 0月
汉朝 文 化又 称两 汉 文化 ,是 一 个博 大 精 深 的文 化 体
系, 而徐州 ,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 , 在历史上一直颇负盛 名, 两汉时期也一直被封建王朝所重视, 西汉初期 , 刘邦封
其 同父异母的弟弟刘交为楚王 , 都彭城( 也就是现在的徐
【 收 稿 日期】 2 0 1汉朝发展壮大中荫封的王子
候孙 , 这些所谓 的贵族恣意亨乐、 挥霍钱财、 极尽其欲, 大

徐州汉文化昌盛的历史渊源
部分的贵族王侯都信仰死后厚葬 ,崇仰鬼神转世之说 , 在
死后斥巨资修建豪华墓室 , 并把 自己生前喜欢 、 爱好的东
西都带 入墓 室 , 视 为“ 陪葬 ” , 同时 , 又着 能工 巧匠 将 自己爱
程 中优 秀的有价 值 的文学艺术 便越来 越被 重视 。
州) , 下属 3 6 个县 , 今天的苏、 鲁、 豫、 皖交界的广大地区皆 以徐州为中心 , 徐州无疑成为 了“ 五省通衢 ” 的重要门户
( 徐 州汉 画像 石 , 2 0 1 2 ) 。
汉文化中有着浓厚的先楚因子,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 关键 词】 徐州; 汉 画像石 ; 文化 传承 与发展
【 中图分类号] J 3 2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1 6 7 4 — 6 1 9 8 ( 2 0 1 4 ) 0 5 — 0 1 1 9 — 0 3

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摘要】淮北市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珍贵遗产,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多样,包括人物画像、动物画像、花鸟画像等。

这些石刻作品在形态、题材和构图上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

淮北市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风貌,展现出汉代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技巧。

总结淮北市汉画像石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性,对于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淮北市汉画像石作为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淮北市、汉画像石、类型、艺术风格、背景、重要性1. 引言1.1 介绍淮北市汉画像石的背景淮北市汉画像石是指位于安徽省淮北地区的一类古代石刻艺术作品,这些石刻作品多为汉代所留,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各异。

淮北地区自古便是文化繁荣的地区,汉画像石的出现与淮北地区的文化底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对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研究,可以窥见汉代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审美等方面的情况,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淮北市汉画像石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更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了解淮北市汉画像石的背景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2. 正文2.1 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人物画像、动物画像和其他画像三大类。

在人物画像中,又可以细分为官员画像、士人画像、妇女画像等不同的主题。

这些画像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人物形象和风貌,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动物画像则主要表现了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而其他画像则包括各种神话传说、故事场景等,丰富多彩,展现了古代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研究

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研究

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研究摘要:汉代工匠笔法洗炼,刀工娴熟;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工整细腻,粗犷豪放。

这种精湛的石雕刻技术至今已经影响了中国许多艺术,本文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剪纸、雕塑艺术、版画艺术,从它们入手研究汉画像石雕刻技法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汉画像石雕刻技法中国艺术影响汉画像石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弘扬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其雕刻技法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一、民间剪纸汉画像石是以线为主的墓室石刻艺术,它像绘画一样,讲究线条,剪纸亦是,因而民间剪纸在一定意义上对汉画像石起到了文化意义上的传承。

下面以陕北剪纸和徐州剪纸为例,来具体阐释这种传承轨迹。

李东风教授在其论文中指出:“画像石中表现牛耕、嘉禾、家禽、狩猎,以及表现戈射、收获、播种等场面,都以浅浮雕刻出情态动势的轮廓,删略了形体内在的一切细节,给人以深厚拙扑的美。

狩猎、追逐、宴乐舞蹈、杂耍等形象,重在动态的表现,刻画出生动的富有动感的艺术形象。

这种情态剪影造型方式被陕北民间剪纸继承了下来。

”[2]“汉画像石以石刻为主,民间艺人又将刻制的技法应用于纸上,产生了‘刻纸’(其实也是剪纸的一种)。

它是指一般用刀不用剪,多为彩色,常用以制作立体性的、较大的剪纸作品,如,闹秧歌时的‘旱船’、‘木马’、‘龙’等道具装饰,以及丧事中所用‘纸扎’的制作。

制作时要先描画再以刀代笔进行刻制,线条粗犷简洁,形象形态逼真,又不拘泥细节,善于艺术概括和夸张描绘,大胆追求神似,不失其真。

一般‘纸扎’中的附件如碾子、磨、挑水的人、扫院的人、农具等都用类似画像石刻的方法,呈现浅浮雕的感觉。

”[3]另外,民间剪纸“生命树”与汉画像石中的“摇钱树”在雕刻技法上颇为相似,以树为主体形象,再辅以相应的图案,画面饱满,风格流畅,并有庄严、神秘的气息。

“无定河边发现大量的汉代画像石,这些画像石高度地简洁,用剪影式的手法形象地将所要表达的对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黑白对比效果”。

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浅析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摘要】淮北市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

首先介绍了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包括清代以前、宋明清时期以及现代的画像石。

然后分析了这些画像石的艺术风格,探讨了其在表现主题、形式结构和绘画技法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

总结了淮北市汉画像石研究的成果,同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继续深入挖掘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提供了参考。

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古代石刻艺术的理解,也能够为当代艺术家提供灵感和启示。

【关键词】淮北市、汉画像石、类型、艺术风格、清代、宋明清时期、现代、研究、成果、未来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淮北市位于安徽省北部,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淮北地区自古就是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汉画像石是淮北地区的一大特色。

汉画像石是指雕刻在石材上的汉代人物、动植物或其他图像。

在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的数量颇为可观,种类繁多,内容丰富。

这些画像石不仅具有历史文化意义,更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思想和审美观念。

对于汉画像石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汉代社会文化,还可以为当代美术创作提供灵感和启示。

对淮北市汉画像石的类型和艺术风格进行深入探讨,对于推动当地历史文化研究和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淮北市汉画像石作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研究淮北市汉画像石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这些汉画像石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神话传说和日常生活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审美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揭示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研究淮北市汉画像石可以促进对于汉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特征的深入了解。

这些画像石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载体。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摘要】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源自古代中国汉代的石刻艺术,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其线条表现特色简洁流畅,线条的构图和造型技巧独具匠心。

这种艺术风格影响深远,被广泛运用于传统艺术中,并占据重要地位。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在后世艺术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汉画像石的艺术风格不仅具有极高的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通过对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的研究与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艺术遗产,让其光芒永存于后世。

【关键词】汉画像石,简单线条,艺术风格,历史背景,特点,表现特色,构图,造型技巧,艺术风格,影响,传统艺术,重要性,后世艺术,价值,意义1. 引言1.1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表现方式著称于世。

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起源于汉代,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备受推崇,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画像石的线条表现特色主要体现在对形体结构的简洁刻画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刻把握。

画像石上的线条简洁而有力,表现出人物形象的特征和动态,同时又不失细节和表现力。

这种简单线条的表现方式,使得汉画像石在古代艺术中独具特色,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之一。

汉画像石的构图与造型技巧也是其艺术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巧妙的构图和独特的造型技巧,画像石上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动感和艺术价值。

这种艺术风格也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

汉画像石简单线条的艺术风格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它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也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2. 正文2.1 汉画像石的历史背景与特点汉画像石是中国传统石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起源于汉代,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汉画像石起源于西汉时期,当时的社会风气开放,文化繁荣,石刻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

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汉代画像石绘画艺术特征论文艺术大师林风眠曾赞叹:汉画像石是中国绘画大宗;鲁迅认为:汉人石刻气魄深沉雄大,表现出中华民族昂扬饱满的民族自信心。

汉画像石作为汉代社会特有的刀笔石地的美术作品,以丰富的题材内容描绘了汉代各方面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车马出行、宴饮百戏、农业生产等,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汉画像石分布地区广泛,因地区差异其艺术表现也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面貌,例如山东汉画像石“古朴雄厚”、南阳汉画像石“泼辣豪放”、四川汉画像石“清新质朴”,但在整体上汉画像石艺术特征呈现出时代共性:深沉宏大、丰富生动。

西汉刘安说“画者谨毛而失貌”,汉画像石通过不求细节、夸张的艺术处理手法,强调整体力量和气势感,创造出浑然如拙的豪迈气象,彰显大汉雄风。

一、完美的线条语言运用线条是绘画艺术最基本造型语言之一。

线条可以体现物体轮廓,亦可以呈现自身艺术价值。

在汉画像石中除建筑物、车辆等直线造型外,其大多数主要形象人物、动物等及大部分块面转折的外部轮廓线均为流畅的波浪曲线。

这种波浪式外轮廓线是对物象外轮廓进行极度概括的简洁化和剪影化处理所得。

这些外轮廓线所用较长线条自然流畅、挥洒自如,具有很强的概括性。

而这种流畅曲线所塑造的简洁、生动的艺术形象能瞬间紧紧吸引人们眼睛,并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种富有动感和变化的波浪曲线蕴含着一股强大的视觉张力,给予整个形象以内敛感和运动感,也展现出汉画像石深沉豪放的艺术面貌。

汉画像石中表达形象细节特征或装饰感的是形象内部线条,因地区分布不同呈现差异性特征。

像山东祠堂画像石因细腻的青石材质和出资人较高的地位和宽裕的资金支配,刻制多追求精美华贵的艺术效果,所以内部线条也颇为流畅、圆润、生动;南阳画像石因粗糙坚硬的石材肌理,刻画流畅线条难度较大,所以内部运用了断、直和生涩朴拙的短线条描绘,又因这些内部线条刻画的较细,视觉上属从属位置,对应外轮廓线就彼此整体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复合式形式存在;四川画像石因松脆的沙石质地,多采用高浮雕形式雕塑,无法刻画精细内部线条,由拓片得到的图像可以看到其内部线条多为宽窄不一、方圆不定的线条。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论文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论文

嘉祥汉画像石研究论文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备受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而古代的青铜文物、陶器、石刻等艺术品也成为了人们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中,嘉祥汉画像石便是一件具有独特意义的文物,其丰富的内容和逼真的形态,不仅展现了古代汉族的生活、文化、艺术水平,更是革新中国传统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嘉祥汉画像石位于山东嘉祥县吉家庄乡马家村,是一块石板,长约5.65米,宽1.55米,厚0.39米。

整块石板上面的图案自上而下逐渐递减,共分为五部分,分别是众生图、神仙图、佛教图、地狱图以及阴阳图。

这些图案都是由雕刻而成的,其工艺技术不仅精湛,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嘉祥汉画像石的众生图是这块石板上最大的图案,它展示了汉族社会的生活,包括了农民、手工业者、士子、官员、商贩等人。

这些人物形态各异、富有生气,生动地展示了古代汉族民间的活力和勤劳精神。

同时,这个图案中还融入了一些特殊的元素,例如旗杆、祠堂等,它们为观众展现了当时汉族社会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通过这些图案,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汉族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生产方式。

其次,神仙图是嘉祥汉画像石中最为特殊的图案之一,它描绘了汉族神话中的神仙形象。

这些神仙形象形态各异,有的手持法器,有的手持乐器,有的攀缘而上,有的飞翔天际。

这些图案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给人们带来了信仰与美学的双重享受。

佛教图是嘉祥汉画像石上的另一大亮点。

它描绘了佛教中的三个世界,即欲世界、色世界和无色世界。

每个世界中还包含了小佛、衣香鬘女、羯磨、啮指等神祇。

这些图案展示了佛教中的思想、文化和气质,极大地开拓了观众的视野。

最后,嘉祥汉画像石的地狱图和阴阳图展示了人们对神魔之类的探讨。

阴阳图是一组对称图案,墨彩浓厚,表现了阴阳相生的思想。

它上下对称,重心分明,构图严谨,深富情趣。

地狱图则是描绘了六道轮回,包括地狱、畜生、饿鬼、修罗、人间以及天道。

这些图案的形态逼真、内容丰富,尤其是阴阳图形式极度精湛,达到了石刻艺术的顶峰。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汉代画像石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但是汉画像石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在现代城市雕塑中应用是凤毛菱角。

然而,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在现代城市雕塑中的运用也不能是一成不变,按步就搬的应用。

要在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形式中寻找其精髓刨去其糟粕。

使汉画像石这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的到传承和发展。

关键字: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城市雕塑、传承与发展一、汉画像石艺术造型的基本形式。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的一种石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造型艺术。

应此汉画像石的造型形式和艺术手法是多变和丰富的。

下面是对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特征的基本概括。

1、汉画像石的构图艺术形式丰富,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能很好的组织表现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具体可概括为:单幅画面构图和单块多幅构图。

画像石单幅画面构图又分为:重复排列式构图、多元素组合构图、立体式构图。

单块多幅构图分为:重复叠加排列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框体式构图、电影胶片式构图。

2、汉画像石的造型具有其独特之处,与古埃及墓室壁画的造型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艺术形式。

其造型形式对中国后代朝代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影响和借鉴其艺术形式。

其造型特征有形象的高度概括,有书法式的象形造型。

线条造型精炼,富有高超的线条表现语言。

3、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传统雕塑艺术技法。

其雕刻技法大体分为: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凸面阴线刻、减地平雕、浅浮雕这几个雕刻技法。

中国最早的传统雕塑艺术汉画像石是一种用线条塑造形象、线面结合、有装饰意味的雕塑艺术形式。

现代将其雕塑技法的形式归为线刻和浮雕形式两大类。

二、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城市雕塑中应用的策略。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现代丰富的雕塑艺术形式中的应用面和应用途径是广阔的,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具有的独特的雕塑艺术具体可应用在装饰艺术、城市雕塑、建筑外立面、公共设施表面等地方。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色论文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色论文

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色论文沂南北寨汉墓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及艺术特色论文山东沂南北寨汉墓自出土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从不同的学术领域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本文将着重对沂南汉墓画像石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探讨,以求证于方家。

一、丰富多彩的题材内容题材是作者在认识社会生活和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创作目的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在作品中具有描绘并体现一定主题思想的生活现象。

”①沂南北寨汉墓所表现的题材丰富,大致可分三类:现实生活、历史传说故事以及神仙祥瑞主题。

“事死如生”是汉代厚葬礼俗的主要思想,所以汉墓画像石大都描绘死者生前的生活景象。

沂南汉墓墓室中的现实生活场景,一方面表现墓主人对人世的留恋,另一方面也有对墓主人生前功业的颂扬。

沂南汉墓画像石中表现墓主人现实生活的有战争、乐舞百戏、迎宾、吊唁、收租、庖厨等。

其中,描绘战争场面的胡汉战争图就被雕刻在墓室门楣这个显要位置上。

门榍空间狭长,工匠们巧妙地把纷繁的战争场面安排在了一列长桥上,雄壮威武的汉军与暴烈不驯的匈奴兵形成了鲜明对比。

墓主人的庄园生活也被描绘得丰富多彩。

其中以沂南汉墓画像石中“乐舞百戏图”最为精彩。

《盐铁论·散不足篇》载:“今富者钟鼓王乐,歌儿数曹,中者鸣竽调琴,郑舞赵讴。

”又《汉书·张禹传》载:“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

”沂南汉墓画像石就在有限的篇幅中描绘了热闹非凡的百戏图卷:七盘舞中舞者身姿矫健,动作优美;顶竿戏中身体健硕的顶竿人与小巧的伎人;“鱼龙曼衍之戏”等诸般杂技。

历史故事传说是汉墓画像石中常见的题材。

汉代就流行图绘古圣先贤的传说故事,所谓“恶以戒世,善以示后”。

沂南汉墓中室的东壁、南壁分别刻有不同的历史故事,如周公辅成王、晋灵公等。

墓室中雕刻历史传说故事,一方面起到教化后人作用,另一方面把墓主人和古圣先贤的画像放到一起,用来标榜其高尚节操和功绩。

《后汉书·赵歧传》有载“建安六年,赵歧卒,先自为寿藏(即坟墓),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又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

论徐州民间工艺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论徐州民间工艺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论徐州民间工艺对汉代造像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透视点阚嘉瑞(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江苏徐州221116)一、汉代文化的历史渊源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

汉代文化更是华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汉家文化有着浓郁的先楚因子,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是楚人,汉朝的开国元勋们,除张良外,全都是土生土长的楚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引“故楚南公”语),当这些威猛无比的楚国子弟们用血肉之躯推翻暴秦统治时,也就是决定了:他们要将故国乡里的一切文化传播到长江天堑的另一边,传遍汉家帝国的大江南北。

于是,楚声、楚歌、楚辞、楚服、楚制、楚舞、楚俗以及楚地哲学与艺术,都随着江东子弟的攻城野战、夺取天下而在华夏大地上迅速传播开来。

二、“便万民之利”“便万民之利”(《史记·孝文本记》引汉文帝语)是汉家王朝的治国大纲。

在这个由平民缔造的大一统的王朝里,平民与百姓的人格与尊严、心愿与渴望得到空前的尊重,“君子之为治也,块然无事,寂然无声”(《新语·无为》)。

顺其自然,与民休息,这个时代是华夏庶民在人格与个性上空前的大放松、大解放。

于是,千万颗曾受暴秦摧残而变的冰冷的心又热起来了,人的价值得到珍重,火一般的创造热情随之迸发出来,汉代成为华夏文化史上万方乐奏的时代。

三、两汉遗存与徐州民间工艺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楚汉相争的决胜战场;徐州处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的交汇点,“齐文楚武”,徐州正是文物消长的枢纽。

徐州是两汉文化遗存最为集中丰厚的地区之一,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并称徐州“汉代三绝”,两汉文化是徐州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历史内涵。

所以史学界有学者认为“明清看北京、先秦看西安、两汉则要看徐州”。

徐州的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兴盛地之一。

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彩陶、精致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汉代陶塑、深沉雄浑的汉画像石都出自民间艺人之手。

楚文化对汉画像艺术形式的作用论文

楚文化对汉画像艺术形式的作用论文

楚文化对汉画像艺术形式的作用论文我国汉代画像石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在全国十余省区均有出土和发现。

各地出土的汉画像石虽在艺术风格和题材上有其相似的一面,但其悠久深远的地方文化却使其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性。

其中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以它深沉雄大、粗犷豪迈的绘画风格,对后世的艺术创作,特别是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美术史上被誉作“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

南阳古称宛,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的管辖范围。

楚国有800余年历史,土地辽阔、经济繁荣,后虽因统治者“好谀信谗”而于公元前223年为秦所灭,然而所形成的楚文化却并未因国土的沦陷而断绝,反而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其后的两汉时期大放异彩。

[1]南阳汉画像的创作,从题材到构图、从风格到意韵都留下了深深的楚文化烙印,对于后人探索楚汉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实物资料,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楚文化或南阳汉画像的某种艺术形式,对它们之间的艺术继承关系缺乏系统性的分析。

本文对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艺术形式的影响进行研究,探索艺术作品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纽带,为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

一、楚人哲学思想对汉画像构图的影响作为楚国旧地,南阳汉画像中明显活跃着楚文化的遗传因子。

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首先吸纳苗蛮文化,兼融百越文化、夷濮文化、巴蜀文化和氐羌文化,加上中国自古以来的多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道”,致使在楚文化中既有对长生的追求,又有幽冥之界的想象,渗透着幻想怪诞的浪漫色彩。

楚人精神世界与中原人迥异,其思维方式、观察方法和情感取向明显受惠于楚地的巫、道、神、骚的文化底蕴。

楚人往往以整个宇宙为“观”的对象,其视线是流动的,目的在于求得人生的解脱与自由,这不仅是一种哲理的境界,同时也是一种宇宙化的审美意识。

它包含了楚人对自然、宇宙、人生的看法,朴素肯定了天人合一观念,是对人生回归自然意向的充分认同。

[2]楚地先哲老子,视“道”为先天地而生的混沌之物;其后的庄子,“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色不变”,关注个体生命价值和绝对的精神自由。

汉画像石作文

汉画像石作文

汉画像石作文《汉画像石作文篇一:汉画像石》汉画像石,这古老而神秘的艺术形式,就像一本本刻在石头上的史书,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每次看到汉画像石,我都感觉像是穿越了时空的旅行者,懵懵懂懂地闯进了古人的世界。

我第一次见到汉画像石是在博物馆里。

那时候,我就像个没头的苍蝇,在一堆展品中乱逛。

突然,一块刻满图案的大石头出现在我眼前。

那些图案,乍一看,就像是小孩子的涂鸦,歪歪扭扭却又充满了生机。

可是当我仔细瞧的时候,不得了了,那简直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你看,那些人像,有的在跳舞,那姿态就像风中的柳枝,柔软而灵动。

我想,也许他们是在庆祝丰收吧,或者是在祭祀神灵。

在古代,人们的生活和神灵好像总是联系在一起的。

就像我们现在离不开手机一样,他们离不开对神灵的敬畏。

还有那些车马出行的画面,马的腿就像火箭一样,拉着车飞奔,感觉下一秒就要冲出石头了。

这是不是在炫耀车主的身份呢?也许吧,就像现在有人开豪车在马路上显摆一样。

我就在想啊,刻这些画像石的工匠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是不是像现在的艺术家一样,留着长发,眼神中透着一种不羁?还是说,他们就是普通的手艺人,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不过,不管他们是谁,他们创造出了这么震撼人心的作品。

可是,汉画像石也有让人觉得遗憾的地方。

很多图案都已经模糊不清了,就像一个老人的记忆,模模糊糊的。

这是不是因为时间太久了,岁月像个调皮的孩子,把这些痕迹一点一点地抹去了呢?这时候我就有点生气,我就想对岁月说:“你怎么这么调皮呢?你把这么好的东西都给弄坏了。

”汉画像石啊,你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我们和古人。

虽然你有残缺,但你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残缺也是一种美。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幸运,能看到这样的艺术瑰宝。

可是又有点担心,担心有一天你会彻底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们能做些什么来保护你呢?这是不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呢?我觉得肯定是的。

《汉画像石作文篇二:汉画像石》汉画像石,这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呢?我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心里就像揣了只兔子,既好奇又有点迷茫。

汉代画像石论文 汉代雕刻论文

汉代画像石论文 汉代雕刻论文

汉代画像石论文汉代雕刻论文汉代画像石的线性之美[摘要]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

作为一种融雕相济的综合造型艺术,其绘画性的线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汉画像石中流畅飞动的线条极具特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音乐和力量之美,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辉。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线性艺术气质之美音乐之美力量之美汉代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墓阙和地面祠堂等墓葬建筑上的装饰石刻壁画。

作为一种融雕相济的综合造型艺术,其绘画性的线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宗白华先生曾在其美学著作《美学散步》里说:“中国雕刻也像绘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在流动的线条”。

线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语言,“中国画艺术可以广义地看作是一种‘线条艺术’或者说以‘线条趣味来造型的艺术’”。

在中国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线”不仅起着塑造形体的作用,同时还担负着传递情感的功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作为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汉画像石更是将线条发挥到极致,使之呈现出独特的气质美、音乐美和力量美,散发出迷人的艺术光辉。

下面我就汉画像石的用线之美做一简单的论述。

一、气质之美走进汉画馆,一股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便扑面而来。

那一幅幅镌刻汉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的历史画卷,俨然成为一个浪漫和谐的精神家园。

在这里,人神共处、人兽嬉戏;在这里人与物浪漫洒脱,一派自然,在舞乐百戏中,舞伎的腰纤细如丝,长袖飞舞,婀娜多姿,轻盈如燕;武士图中,武士身材粗壮,双肩和胸膛大腿肌肉异常发达,“壮”士形象和英雄气概一目了然;在《后羿射日》中,后羿双腿分开,身体极度向后仰,臀部与双足呈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射日的高超技巧和轻松洒脱跃然石上。

再看《斗牛图》,斗牛俯首怒目,颈部隆起,弹蹄翘尾,双角似锥,又细又长,暴躁狂怒凶猛异常……汉承秦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在艺术领域,却依然保持了南楚故地的乡土特色。

楚风“好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巫术的神奇玄妙和巫风的盛行使远古浪漫的传统在楚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人民的思想染上浓重的浪漫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摘要:汉代画像石体现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但是汉画像石它独特的艺术表现在现代城市雕塑中应用是凤毛菱角。

然而,汉画像石的艺术表现在现代城市雕塑中的运用也不能是一成不变,按步就搬的应用。

要在汉画像石的造型艺术形式中寻找其精髓刨去其糟粕。

使汉画像石这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的到传承和发展。

关键字: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城市雕塑、传承与发展一、汉画像石艺术造型的基本形式。

汉画像石是汉代墓室的一种石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可以说是以石为地以刀代笔的造型艺术。

应此汉画像石的造型形式和艺术手法是多变和丰富的。

下面是对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特征的基本概括。

1、汉画像石的构图艺术形式丰富,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能很好的组织表现所要表现的故事情节和内容。

具体可概括为:单幅画面构图和单块多幅构图。

画像石单幅画面构图又分为:重复排列式构图、多元素组合构图、立体式构图。

单块多幅构图分为:重复叠加排列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框体式构图、电影胶片式构图。

2、汉画像石的造型具有其独特之处,与古埃及墓室壁画的造型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中华民族艺术形式。

其造型形式对中国后代朝代的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产生影响和借鉴其艺术形式。

其造型特征有形象的高度概括,有书法式的象形造型。

线条造型精炼,富有高超的线条表现语言。

3、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传统雕塑艺术技法。

其雕刻技法大体分为: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凸面阴线刻、减地平雕、浅浮雕这几个雕刻技法。

中国最早的传统雕塑艺术汉画像石是一种用线条塑造形象、线面结合、有装饰意味的雕塑艺术形式。

现代将其雕塑技法的形式归为线刻和浮雕形式两大类。

二、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城市雕塑中应用的策略。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现代丰富的雕塑艺术形式中的应用面和应用途径是广阔的,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具有的独特的雕塑艺术具体可应用在装饰艺术、城市雕塑、建筑外立面、公共设施表面等地方。

从先前学术界对汉画像石艺术的研究可以看出画像石艺术对随后的中国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主要影响在中国的国画、年画、雕刻等方面。

然而从具体的应用方法上看。

对画像石艺术形式的应用途径可分为两种应用方法。

1.直接表现应用先前所说的汉画像石艺术形式是属于现今浮雕范畴。

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汉画像石艺术和浮雕艺术在哪些方面是可借鉴的?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 把深度空间进行压缩, 按照线条透视和空间透视的艺术手段进行表现。

浮雕的特点是从一个方向欣赏的雕塑,可以附属在建筑表面上。

浮雕分为浅浮雕、高浮雕,适用于多种环境的美化装饰。

而汉画像石在雕塑语言上所表现的形象内容是从平面上凸出或隐现。

其凸出程度和凹进深度当以审美感觉而定。

可以作为汉代浮雕艺术形式的代表。

在城市雕塑的应用中, 汉画像石的浮雕形式处理手法、图案装饰等都可以直接得到很好的应用。

汉代画像石的技法中“减地平雕”是其独特艺术,其艺术特性呈现清晰的浮雕形式,是城市雕塑浮雕设计制作较好的一种方法。

凸突形象部分、非形象部分下凹。

是浮雕表现的另一种形式。

但是这里所说的直接应用不是“拿来主义”,是在汉画像是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改变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对这一艺术进行原封不动照抄或临摹。

而是对两种事物间存在相同之处加以分析并将事物之间的相同部分进行运用,不同部分进行适合不同情况的改变运用,这才是对直接表现运用的正确理解。

山东曲阜孔庙的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浮雕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图1我们可以看出孔庙中的壁雕是严格按照汉画像石表现手法予以应用的。

无论是从雕刻技法和画面形象的构成语言上,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性。

但是在画面形象中可以清晰的发现孔庙中的表现孔子的构图和形象的具体造型上是有着与汉代画像石中的构图和形象造型的法式不同的地方。

汉代画像石的构图都是单一形象组合,即使有多种形象的组合也不超过3中形象在画面中同时出现。

而孔庙中的壁雕画面中会同时出现3种以上的形象。

这就为画面构图形式带来丰富性,不会给人一种单一构图感。

在形象的具体刻画上,由于汉代的画像造型造诣处于初级阶段其画面形象只呈现单一“面向”的造型手法,形象雕刻不能满足人体艺术学的要求和透视的准确性。

而孔庙的壁雕形象的面向出现四分之三的侧面形象或更多,其形象的造型更加的复合透视和人体艺术学的要求。

这一不同是要比汉代画像石的造型形式在现代社会老说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

2.间接表现应用所谓间接应用就是对画像石艺术形式的深层次的认识理解和对其艺术形式的领悟。

拨开画像石艺术形式表面的“画布”,得拜见其内里的精华。

汉画像石是有着包含对现实意识超越的意义, 它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是审美整体性认识的重要特点。

汉画像石充实的视觉形式、造型流畅的随意性、疏朗大方的简约构图、雕刻的金石细线、行云流水的运动、团块厚重的体积, 形成别具一格的独特性。

而城市雕塑设计首先满足的是视觉需要, 只有用系统论的方法着眼于视觉艺术的研究, 才能排除很多假设和谬误; 因为视觉不是对整体中的元素进行机械复制, 而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的把握。

在审美观点中, 城市雕塑设计的整体性,造型形式的整体性应该进入一种境界领悟艺术人生的真谛, 体验最大的愉悦,创造最美好的理想。

在城市雕塑设计中, 需要考虑到的恰恰是雕塑与城市文化背景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独特性。

通过汉画像石的视觉内容: 运动形式、构成形式、肌理特征等造型元素, 广泛地应用于设计、制作城市雕塑艺术, 把各处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之中, 可以使雕塑创作的理想化在城市文化上得以生动地体现。

使我们看到城市的审美意蕴, 形成城市的鲜明特色。

三、汉画像石艺术形和灵宝市城市雕塑中的设计实践。

在灵宝市城市雕塑函谷关道文化柱中的设计与应用中我们将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途径进行说明。

下面对灵宝市函谷关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地处“长安古道”,因关在峡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

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始建于春秋战国。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是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点。

围绕着这座重关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

在函谷关这一浓重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要运用什么样的雕塑语言来表现老子这史悠久、文化内涵浓重的题材时,根据景观设计与城市雕塑设计理论应从道文化柱浮雕应从其城市历史文化和景观环境来考虑。

从历史文化上,汉代画像石这一同样具有悠久的也是最早的中国雕塑艺术语言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函谷关老子的思想与道教文化可达到雅俗共赏。

从景观环境上,道文化柱确定为十二根浮雕柱左右果各六根平行排列。

(图2)在景观空间中形成长方形的闭合空间。

柱列形成景观中的虚实空间,以此在景观空间中形成视觉通道并使观察者对柱列形成空间进行审美活动。

同时道文化柱浮雕的空间表现上以平行左右六根排列,使得文化柱上的浮雕以多角度空间展现给观察者。

观察者可以由远处对十二根文化柱进行全(图2 道文化柱平面位置图)景观察,也可以走到单根文化柱前进行详细的近景观察。

这样一来也使得观察者在十二根文化柱雕之间来回的进行观察、解读文化柱上浮雕的内容。

并使观察者在十二根文化柱形成的虚实空间中所驻足停歇的时间延长儿而不是匆匆略过。

道文化柱的浮雕内容是围绕道家文化和他的创始者老子的一生历经来进行描写。

其基本内容定位1.老子诞生。

2.孔子问理。

3.紫气东来。

4. 5.函谷著书。

6.7.函谷关活动。

8.民间传说。

9.老子出关。

10.怀念老子。

11.思想流传。

12.世界影响。

浮雕内容确定之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画面构图组织的设计,在将汉画像石的构图造型形象运用在现代浮雕艺术形式当中不能原封不动的照抄,因汉代的艺术造型的造诣不高,构图的组织和形象的造型相对简朴、简明。

这样就留有可在原有汉画像石艺术形式上可改进和发展的地方。

如上述介绍的构图和造型形式中可用元素很多。

在道文化柱浮雕的构图可运用重复排列式构图、多元素组合构图、立体式构图。

重复叠加排列式构图、九宫格式构图、框体式构图、电影胶片式构图等。

在道文化柱浮雕的形象造型上运用多透视角度造型,这样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图3道文化柱浮雕设计线稿之一)在道文化柱浮雕的雕刻技法上可以运用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凸面阴线刻、减地平调、浅浮雕等技法进行雕刻。

但是,道文化柱身的形状给运用汉画像石艺术形式上有几处需要改变的地方。

1.道文化柱身成圆柱形。

应此,在图3的画面构图设计中浮雕的画面不是在平面石料上进行雕刻的,画面的左、右在圆柱形石料上将会进行对接重和。

这样浮雕画面的构图组织上便要考虑到画面的左右内容能够对接上。

如图3画稿所示。

2.道文化柱柱身成圆柱形,画面尺寸都要大于汉画像石的画面尺寸。

因此,浮雕形象造型的雕刻技法又不能完全运用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凸面阴线刻、减地平调、浅浮雕的雕刻技法。

根据小样石料的雕刻效果对(图3图4)。

可以看出图3的小样的形象雕刻在原尺寸上的雕塑效果尚且可以。

但是把小样放大到九米高的函谷关道文化柱的尺寸比例上可以想象图3的形象放大后将是许多疏而细的阴刻线在道文化柱上。

其画面形象必然是模糊的不清楚的。

而图4的石料小样雕刻的形象轮廓清晰、具有清楚的高低起伏变化。

虽然具有浮雕的高低起伏变化,但形象表面依然是雕刻的很平整,使形象表面总体上呈现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特点,具有汉画像石艺术形式的表现效果(图6、图7)。

这种雕刻技法和构图形式在效果上远看是汉画像石的艺术效果,近看有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在对其浮雕表面进行打磨加工使浮雕表面石料颜色加深与画面背景产生色彩和机理上的差异,能更好的使的浮雕中的形象突出出来。

四、结论汉画像石的艺术形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瑰宝,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发展是每代学者艺术家所共同致力的目标与责任。

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先辈们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迷信、社会礼制、绘画雕刻艺术水准等能够让我通过这些来了解古朝代的人文社会的重要途径。

但是,除了解外我们应该持续把汉画像石艺术继承下来并经过现代艺术从事者的加工提炼得以发展。

使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之一的汉画像石艺术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传承不被现代世界文化的冲击而使人们遗忘了先代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在探索汉画像石艺术形式在现代城市雕塑中的传承与发展应用方法上本篇只是对其研究的冰山一角。

是对“直接应用”方法运用在实际案例中的方法总结。

其“间接运用“方法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际城市雕塑案例中进行实践与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