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也是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梵·第根、卡雷和基亚等。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是在进化论和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他们着重研究各国文学的联系,用确凿的事实证明各国文学之间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使比较文学的国别文学和民族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研究国际间文学交流、影响与融合的独立学科。但由于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的考据,崇尚实证,而且将文学比较的范围仅仅集中在以法国文学为中心的欧洲,而缺乏更为广泛的视野和对文学的美学规律的关注,受到了后来的美国学派为主的比较文学研究新学派的攻击与批评。
11、意象研究
意象研究是指对不同民族文学中具有某种特殊文化意蕴和文学意味的物象的研究。它常常是一些自然现象或物质客体,如日月星辰、山石云泉等;也可能是一些动植物,如梅兰竹菊、狐狸、狮子等等,还可能是想象性的神话传说中事物,如妖魔鬼怪,神灯宝石等等。
12、题材
一般文学理论研究中的题材是指作家在观察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一定创作意图进行选择和虚构,从而进入文学作品的一定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现象。主题学中的题材概念与之不同,伊丽莎白·弗伦泽尔认为,题材就是“一个存在于这一作品之前轮廓清晰的故事脉络,一个‘情节’,它是一种内在或外在的经验,一个当代故事中的报导,一个历史的、神话的或者宗教的动作,一部由另外一作家加工了的作品,或者甚至是一件想象的产物,用文学方式进行了处理。”
13、比较诗学
比较诗学就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学理论、文学观念、文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
14、跨学科研究
跨学科研究又称“交叉研究”、“科技整合”、“跨类研究”等。跨学科研究主要探讨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音乐、雕塑、影视、建筑等),文学与文人社会科学(如哲学、心理学、历史学、宗教、语言学等),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它是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其他艺术门类联系的良好途径。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种多学科与语言学结合的学术领域,旨在探索不同文化中的文学作品之间的形式及其语义的共性及异性。
比较文学让人们有机会发现与其他文学作品不同的文学方式以及文学成就,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提升大家的文学素养和文化视野。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可以从语言学、文化及文学学习等角度分析,从而帮助学者们深入剖析2个文化之间的文化结构异同及联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有关名词进行具体的解释,如:一、文学流派(Literary Genres):文学流派是指具有一定的类型和特定形式的文学创作。
文学流派可以分为文言文、古典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儒家思想文学、现代文学、现代小说文学等。
二、文学研究(Literary Criticism):文学研究是指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对作者和作品进行分析及评价;其目的是了解作品的内涵,揭示文学形式与其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识别作者的文学意图。
三、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文学理论是指从文学作品中总结出的一系列文学范式与解读方法,它包括了文学本质、文学标准、文学分析方法等内容,实质上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探究文学作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影响。
四、文学比较(Comparative Literature):文学比较是指以比较的方式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形式及其语义的共性及异性,以求得更多的文学分析和文化理解。
它还可以研究文学作品背景、主题、文学形式等的异同,以及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不同地域的文学思潮的比较,从而发现文学与文化通用规律及不同性。
以上就是关于比较文学名词解释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比较文学不仅涵盖了语言学、文学学科,还有文化学习,更开拓了看待文学的新视角,对于提高我们的文学水平、文化视野具有重要作用。
比较文学可以帮助人们深入剖析不同文化结构异同,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文化,从而给文学的发展和谐的增加了有力的支持。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a 比较文学:是一门运用比较方法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其他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独立学科,它是文学研究的一支。
b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c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平行研究:就是将那些相似、类似的、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或几个民族的文学,两个或几个民族的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异,并找出有益的结论。
3、影响研究:主要研究民族与民族文学之间的直接影响和实是联系,既要研究实施以影响的民族的作家、作品,又要研究接受影响的民族作家、作品,还要研究产生影响的过程、途径、媒介的手段。
4、渊源学:从接受者(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点。
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誉舆学:以研究放送效果为主的研究。
流传学:以研究放送起点(放送者)和终点(接受者)的内在联系,以寻找终点为目的的研究。
5、可比性:是指比较对象间具有某种可作比较的基础,即文学现象的同与异,只有那些同时具备相同或相异两重关系的文学现象才具有可比的价值,才可能探索出文学的共同规律和美学本质。
6、平行研究回现论:(俄比较文学家维谢洛夫斯基提出),它认为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民族的文学会出现重合和类似现象,这种重合或类似自成系统,不必考虑年代、地域或环境、影响等。
比较文学
1.比较文学定义: 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
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比较文学指的是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
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2.世界文学定义:既指获得世界声誉的各国民族文学经典,也指以世界主义视角观照民族文学的研究。
世界文学既指获得世界声誉的各国民族文学经典,也指以世界主义视角观照民族文学的研究。
歌德最早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是具有世界主义和平等主义视角的学术研究。
基亚将世界文学看做是比较文学的基础,比较文学是由于世界主义的文学的觉醒而产生的,它兼有历史帝研究世界主义文学的意愿3.总体文学定义4.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区别:文学翻译除了说明要传达出“思维内容”外,还着重强调了“风格特色”——因为这正是文学作品不可缺少的关键之一。
没有风格的作品必然显得苍白无血,毫无生气,正如人缺少了他的个性一样。
而作品有了风格,人物的音容笑貌便会跃然纸上,机趣横生。
因此,作为文学翻译,它必然也要力求传达出原著的这种精神风貌,否则翻译是毫无意义的。
另一方面,文学翻译还强调了“忠实、准确”——这可是文学翻译的要害,也是基难点所在。
翻译毕竟不是创作,其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忠实准确地传达出原著的精神风貌,而不得随心所欲,自由发挥。
但是由于两种语言特点不同,规律不同,一成不变地进行翻译是产生不了应有效果的。
因此就需要进行调整,在保持“神韵”的准则下语言上作些变通——这便是文学翻译的“再创作”。
不如此,翻译出来的东西看似忠实,实则成了死译、硬译,违背了原作的精神风貌。
安娜与包法利夫人:她们都具有摆脱或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与社会现实发生剧烈的冲突;她们最终都死于自杀(卧轨和服毒);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之中都有一点浪漫的色彩,这种浪漫与社会生活的严酷性构成了反讽:导致她们毁灭的外在因素都是所谓的“婚外恋”或自我放纵。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一门跨文化(跨国家、民族、方言)、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二,比较文学的基础与价值。
1,基础:(1),承认一切文学创作的过程、果实或经验都是一致的;(2),今天的时代条件。
社会、思想转型,信息化的发展。
2,价值:(1),提供了文学研究的新层面:新的研究视野,新的研究角度;(2),人文价值: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人文关注点不同。
西方:与人类利益有关的学问;中国:天人合一。
[美]白璧德:新人文主义。
人文重要性:互识、互证、互补。
孔子:克己复礼以为仁。
培根:张扬个性。
新人文主义思想核心:既要保障对个体的尊重和个体间的平等权利,同时又要求个体有同情和尊重他人的义务,既保障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又要彼此对话、探讨、和谐共进,这样才能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避免本位文化的封闭。
新人文主义为比较文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既然比较文学的定义是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他就必定处于21世纪人文领域研究的最前沿。
因为文学涉及人类的客观现实处境也涉及人类的感情和精神世界,所以在不同的文化中有较高的层面存在,并且更容易沟通和理解。
比较文学致力于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并希望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
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文学,促进文化沟通,坚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进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
新人文主义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灵魂。
三,比较文学的简约历史发展阶段。
学科构成:教材、讲义、刊物、专家、教席(教授席位)、专著、论文、年鉴、学会、研究所系、学生、课程。
课本18页。
1827年,歌德最早提出了世界文学;1829年,法国的维尔曼最早以讲座的形式开课,1828年维尔曼在法国巴黎大学开设第一个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1837-1839年英国贺莱姆出版《十五、十六、十七世纪欧洲文学概论》一书,贺莱姆因此被视为英国比较文学学科史上第一个以比较、历史研究文学的人;1838年维谢洛夫斯基诞生,他被称为“俄国比较文学家之父”,著《历史诗学》,他的《圣经中不可靠传说的题材变迁》是著名的比较文学论文;1877年,最早的比较文学杂志《比较文学学报》由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了第一个比较文学专著《比较文学》;1897年,法国里昂大学戴克斯特获得第一个比较文学教授席位;1899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书目集出版;1899年,哥伦比亚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系;1900年,法国巴黎召开比较文学会议;1904年,哈佛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系;1910年,巴黎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研究所;1921年,巴当斯倍哲创办《比较文学评论》;1931年,梵第根出版专著《比较文学论》;杨周翰《摩罗诗力说》(1907年)[比较文学专著,鲁迅专著];20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开设“文学专题”作家研究课;30年代:傅东华翻译了西方一些比较文学理论;40年代,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郭沫若《文学风貌》;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181则,对比较文学理论的思考。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的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文学作品间相互联系与比较的学科。
它探讨不同文化、不同时期和不同文学风格的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全球文学的发展和交流,以及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1. 比较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比较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欧洲的学者开始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比较文学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世界范围。
比较文学学者们开始涉足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作品,并将其与西方经典作品进行对比。
比较文学研究不仅呈现出全球性的视角,也关注着作品之间的普遍共性和独特性。
2.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其中,对比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元素,研究者可以揭示出相同文化背景或历史时期的作品间的相互影响。
而并列法则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通过同时研究几个文学作品,比较它们在不同文化或时期的发展中的共性和差异性。
3. 比较文学的意义和目的比较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的观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这有助于跨越文化差异,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其次,比较文学还可以揭示作品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
通过对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的普世主题和人类共通的情感。
最后,比较文学也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使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
4. 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全球文学研究有密切的联系。
全球文学研究关注文学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相互影响与交流。
比较文学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了具体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全球文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文学作品的独特性和共通性,探索全球文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5. 比较文学的挑战和前景比较文学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较文学知识
一、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它是一种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影响研究: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和确证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和分析影响的转化吸收的程度、效果、规律,从而获取文学交流中可借鉴的经验教训。
平行研究:就是要将那些‘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并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国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同与异,并导出有益的结论。
阐发研究:是一种跨文化的、借用文学理论模式的比较文学策略和方法,它是在充分理解、谨慎选择和适当调整的基础上,采用某种具有跨文化、适应性的理论和方法来比较解释别国文学,由此使研究成为一种介质、一种对话、一种融合,并为进一步的跨文学对话提供可交流与可理解的话语。
主题学:是一个特别的领域,它并不等同于通常所说的主题研究,它是以比较文学的角度,对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向等方面的研究。
形象学:比较文学形象学指的是他者的形象。
研究对象是某国某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世界文学:歌德最先使用的一个术语,他的本意是希望有一天各国文学将“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伟大的综合体,”第二含义是指那些获得了世界声誉的作家作品;还有不少批评家把“世界文学”看作各国文学的总和,不管这些文学是否具有世界地位和不朽性。
民族文学: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独特民族传统和特色的文学。
二、简答(一)阐发研究包含哪三方面内容?1.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的的阐发。
即用一种恰当的外来理论模式解释本民族文学中的某些作品或文学现象,或者反过来...,以期在理解某些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方面获得一个新的角度和视野。
2.理论对理论的相互阐发。
即把不同民族文学的观念、理论、方法相互发现,相互印证,相互阐释,已达到完善某种文学观念、理论和方法的目的。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比较文学:比较文学诞生于十九世纪末期,以人文关怀为宗旨,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为手段,通过全球文学的交流、沟通、对话、互溶、互补、共建来谋求改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传播新的人文精神和建设人类的多元文化而架桥铺路,从而为实现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合理化社会作出贡献的对不同民族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也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的新兴学科。
2、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它是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之间相互渗透、影响的史实的研究类型,以影响的超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研究即对创作的理解论为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影响的具体内容、影响的方式和影响的过程等。
其价值在于发掘各民族文学相互影响的史实,还文学发展的本来面目;帮助人们从新的角度认识文学现象,但受制于“事实联系”,研究对象有限;考据费时费力且其成果没有理论价值、普遍意义。
3、流传学:流传学是以放送者为研究起点,以接受者为研究终点,探求一件作品、一位作家、一种文体或者一国文学在国外的成就、声誉、反响的学问。
这种研究范围广泛,但是研究的核心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4、渊源学:渊源学也称源流学,从影响接受的角度研究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内容与形式的外民族来源,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思想、人物、情节、语言、风格及艺术技巧等。
5、媒介学:媒介学是指一国文学对另一国文学,一个作家对另一民族、国家文学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包括个人媒介、团体媒介、环境媒介、文字媒介、现代传媒五个方面的内容。
6、译介学:译介学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学翻译,是比较文学的一个分支。
译介学的研究范畴:翻译造成的原文信息的失落、增加、变形现象、翻译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两个方面,指将外国文学译介到本国译本及评介文字。
在比较文学中是指对文学交流中翻译的研究,以前是从媒介学出发,而目前则越来越多是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的研究。
什么是比较文学
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门独特的文学研究领域,旨在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不同国家或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来探讨其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揭示文学作品之间的联系和共性。
在比较文学的视野下,文学作品不再被局限于特定的国家或地域,而是被看作全球文学传统中的一部分,反映出不同文化间的互动和交流。
比较文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讨文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主题和价值取向。
通过比较分析,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传统、美学观念和思想风格,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文学作品的时空比较除了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还致力于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揭示出文学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演变和相似之处,发现文学作品在不同时代中的延续和转变。
3. 文学形式和风格的比较比较文学也涉及文学作品的形式和风格比较,如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之间的异同。
通过比较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叙事手法和艺术风格,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学形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4. 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比较在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还会对不同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法进行比较和借鉴。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人们可以寻找到更全面、更深入的文学研究路径,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旨在促进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探索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内涵,为全球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推动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和繁荣。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分析方法,它旨在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以发现其存在的共同点和分歧点。
在这种方法中所涉及到的话题包括但不限于:文化、社会、历史、经济和政治背景等,因此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本文尝试着比较文学中常见的词语,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中包含的含义。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文学手法,它利用暗喻、符号、形象来表现出某种象征意义。
象征主义的用意是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更深刻地理解其所描述的内容。
一则特别重要的象征是“死亡”,它可以被用来凝聚里面的意义,比如可以暗示作品中某种特定的恐惧、哀伤或者对自由的渴望。
对比:对比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指的是把不同文学作品或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关键元素进行比较来发现其共同点和矛盾点。
它有助于我们把不同的文学作品的特色放到同一范围,从而有助于我们更有效地探究作品背后的信息。
对比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其中所表达的真谛。
叙事:叙事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和叙述,它是一种宣扬观点或者思想的方式。
在叙述中,作者会使用抽象和隐喻来表达他们的想法,让读者能够把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内容更加尽可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叙述也可以用来提高读者的情感体验,因为它可以更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感受。
反讽:反讽是一种利用反语来表达对某事的反对态度的手法。
它可以使文学作品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也可以用来表达作者的愤怒和批评。
反讽可以帮助读者更能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维和情绪,从而提高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结论比较文学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分析方法,它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背后的含义。
本文试图比较比较文学中常见的词语,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比较文学包含的内涵。
这些词语分别是:象征主义、对比、叙述和反讽。
象征主义借助暗喻、符号、形象来表达其象征意义,对比可以帮助读者把不同文学作品的特色放到同一范围,叙事可以提高读者的情感体验,而反讽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维和情绪。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的新发展,是一门新学科。
它以跨越为前提,以开放为特性,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指的是在某个民族土壤上产生的具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色的文学。
它受制于本民族的文化背景,由民族的政治、社会、心理、语言等条件所决定,同时也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心理和美学品格。
世界文学:指的是人类文学将发展到一个新的理想的历史阶段。
各民族文学将成为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们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伟大的绚丽多彩的综合体。
总体文学:原意指文学的问题、原则、源流、运动等,是诗学和类学的总称。
实际上就是文学理论、文学基本原理的研究,不过它要求比多国的文学现象中来探讨一般规律,探讨多国文学共有的事实,凡是超出两国之间的二元关系的问题,即属于总体文学。
法国学派: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学派,以其丰硕在成果证明了比较文学的科学价值,为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曼、戴克斯特、巴登斯贝尔等。
以影响研究为主要特征,强调依靠事实根据解决问题,把文学批评排斥在比较文学领域之外。
美国学派:美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史上第二个影响最大的学派,他们提倡“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开拓了比较文学研究的新领域,但对于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理论阐发也不够周密、不够完善。
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台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历史类型学研究:把在相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生成的类似的文学形象进行比较来揭示各民族文学发展的规律和一致性,揭示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阐发研究: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解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它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也可以是理论对理论的阐发,甚至是其它学科与文学之间的相互阐发。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民族文学: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在这里族际语言与文化的个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东方汉语比较文学景观下,民族文学这个概念的理论有效性大于国别文学。
对于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必须要拥有两种、两种以上很好的民族文学基础及其相对应的语言能力。
国别文学:国别文学是以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如中国文学、日本文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等。
从这个概念使用的心理习惯上可以见出,这一概念的汉语使用者习惯于国内学术界以国家的政治地域性来区别文学的学科界限。
在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民族文学,民族文学就是国别文学,可以互为指称,如英国文学、法国文学,在这里,民族、语言、文化与国家这四个概念是整合在一条意义链上成立的。
总体文学: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客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这些共同的文学思潮与共同的文学流派在空间上的伸展、在地理上的扩张,已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这就是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是由“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发展而来的。
对“世界文学”有如下三种理解:一、世界文学指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学的总和;二、世界文学是指那些超越民族、时代的,广为流传的世界经典作品;三、它指代了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对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所产生的成果。
目前,学界对第三种理解比较认同。
这种理解,已较接近“总体文学”的概念。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1 民族文学:是从一个民族共同的血缘观念来定义的文学。
2 国别文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政治地域观念所定义的文学现象。
3 总体文学:是以三种以上的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为研究课体,并且这一研究客体在历史短时期的共时性上表现为:在多种民族与多种国家所形成的共同文学思潮与共同文学流派,并随着在空间上的伸展和理论上的扩张。
从纯粹的文学作品层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文学批评,诗学与美学的高度被研究。
4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为比较视野而展开的文学研究。
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的汇通。
5 比较视野:是比较文学在学科成立上安身立命的本体,是比较文学研究主体在两种文学关系之间或文学与其他相关的学科关系之间的内在透视,这种透视是跨越两种及两种以上民族文化知识的内在沟通,也是跨越文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汇通。
6 汉学:(狭义):是国外关于汉语文献以及相关文物遗存,文化活动的研究。
(广义):是国外对整个中华民族文献典型,文化遗存和文化活动的研究。
7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所提倡的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早的研究方法,后来成为最早的研究方法之一,其理论依据在于:各国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
8平行研究:对文类的各种问题进行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甚至跨学科的理论整合,以寻求不同文类之间的相通性和相异性。
9 流传学:站在“放送者”的角度,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本,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者影响,进行研究。
10 渊博学:站在“接受者”的角度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的外来影响,即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艺术技巧等的来源进行研究。
按其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书面的渊源。
11媒介学:是对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的途径和手段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整理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整理一.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变异研究:求异,在传播交流过程中,除了可以确定的实证性影响的因素之外,在文化过滤、译介、接受等作用下,还有许多美学、心理学、文化等难以确定因素,被传播和接受的文学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异。
支点:变异性文学性(层面:语言、跨国和跨文明形象、文学文本、文化、文学他国化)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指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的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
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平行研究的理论前提是在不同个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具有了“可比性”。
主要方法是类比与对比,重点在于求类同。
平行研究的贡献在于突破了影响研究的“事实联系”这一限制,大大拓展了比较文学研究的疆域,使比较文学在绝境中获得新的发展,并由此奠定了新的学科研究范型。
流传学又称为誉舆学,源于西纳文的光荣一词。
1931年由梵第根引入到比较文学中来。
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情况,包括一国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其作品等在他国的际遇和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是从接受者的角度老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人物、情节、思想、语言、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
概言之,就是溯本求源,顺藤摸瓜,揭示出接受者与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方法,在西方曾被广泛普遍运用。
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一、名词解释:1、借用:不同民族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中的类似现象,有的因为它们出于同一渊源,由于情节流传而被另一民族采用。
如:《伊利亚特》与芬兰民族诗史《卡勒瓦拉》很相似。
2、影响: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起源上的依存关系和相互关系,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某种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许多国家都经历过相类似的文学发展过程。
如:封建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英雄史诗。
封建主义鼎盛时期——骑士抒情诗各民族文化间虽有阶段性的相似,但因地理位置、具体社会环境的不同,文化间也必然存在差异。
二、简答:1、法国文学理论主张与局限主张:认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方法应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往往用实际材料证明不同文学间的联系。
意义:治学严谨,靠材料说明,不生拉硬扯,不主观妄断。
局限:坚持“欧洲中心论”,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常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强调事实联系,但材料的获得并不容易,因此常常限于烦琐的考证2、中国学派的特征:A、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一方面承认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优长,加以利用,另一方面又尽量避免两派的偏颇,体现了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B、淡化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学派差异,使之更具包容性,认为各种方法和学派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在现实中,中国学者广泛使用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的平行研究及跨学科研究等注重方法。
影响研究下:冯雪峰《鲁迅和俄罗斯文学的关系及鲁迅创作的独立特色》平行研究下:朱光潜《中西诗人在情趣上的比较》跨学科研究下:宗自华《中国诗画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三、分析:课堂上讲过的几部唯美主义小说,叙述它留给你的印象(人物、情节、风格手法)给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道林格雷的画像》这部作品。
故事情节:年轻貌美的道林格雷在看到画家霍尔华德为他所画的画像后发现自己惊人的美,在画家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向画像许下心愿:美少年青春永葆,所有岁月的沧桑和少年的罪恶都由画像承担。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期末复习必考荟萃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复习资料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名词解释
阐发研究是用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去阐释另一种民族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可以是理论对作品的阐发(解释),也可以是理论间的阐发(比较诗学),甚至是其他学科和文学间的相互阐发(跨学科研究)。
接受研究
是以接受理论为基础,着重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学和读者(读者层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接受屏幕
每一个读者都是生活在一个纵的文化历史发展与横的文化接触面所构成的生标志中,正是这一生标构成了他独特的、由文化修养、知识水平、欣赏趣味及个人经历所构成的“接受屏幕”。
总体文学
总体文学专门研究许多国家中共同发展的问题,如综合研究在查理生和卢梭的影响之下的欧洲感伤小说的发展问题就属于总体文学
变异研究
变异: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变异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变异研究就是从接受学视角对于这种因变化而产生差异性的现象进行研究。
文类学
文类(genre),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即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而在比较文学范畴内,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缺类研究
缺类现象是指一种文体在此国有,彼国无,或者即使有这种文体形式,而其实质或表现形式相差甚远的现象。
期待视野
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阅读)之前,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等,对于文学接受课题(文本)的预先估计与期盼。分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及意蕴期待。
隐含读者
不是实际读者,而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预期设计和希望的读者,即隐含的接受者。它存在于作品之中,是艺术家凭借经验或者爱好,进行构想和预先设定的某种品格。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是研究不同文化、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相似和不同之处的学科。
它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寻找共性与差异,并探讨这
些共性与差异的原因和影响。
在比较文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
1. 比较:比较是比较文学的核心方法。
它指的是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文学流派、文化及其表达方式等进行对比,来发现和分析它们之
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比较可以是跨文化、跨作品、跨时期的,也可
以是相同作品或作者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对比分析。
2. 文学: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表达思想、感情和想象的文化创作形式。
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文学体裁和流派。
3.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创作者通过语言、叙事、形式和结构等手
段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的作品。
它可以是一部小说、一首诗歌、一篇
散文、一出戏剧等。
4. 文化:文化是特定社会或群体的共享价值观、信仰、习俗、艺术、思想和知识等的综合体。
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可以体现在文学作
品的思想、主题、人物形象、背景设置等方面。
5. 共性和差异:比较文学关注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指
的是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可以是主题、风格、叙事结构等
方面的相似性。
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学作品在内容、形式、文化特色上
的差异。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扩展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影响,发现文学作品的共性和时代特点,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拓宽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
比较文学名词解释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学科。
它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细致分析和对不同文学风格、主题、形式和语言的比较。
通过比较文学,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外延,揭示不同文学传统的联系和变化。
在比较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主题"。
主题是文学作品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情感。
比较文学研究者经常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对于古代希腊的悲剧和现代美国的戏剧,虽然它们出现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但它们都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命运的无常。
另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术语是"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包括作品的语言、叙事手法和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风格,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作家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
例如,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自然的美,而中国的古典诗歌则注重意境和哲思。
比较文学通过对这些不同的风格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也研究了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指的是文学作品创作时所处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环境。
比较文学通过比较这些文化背景,揭示了文学作品与其所在时代和地域的联系。
例如,对比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和日本江户时期的歌舞伎剧,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作品的影响和塑造,从而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比较文学也涉及到对作品的"形式"进行比较。
形式包括作品的结构、语言运用和文本排版等方面。
通过比较作品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上的独特方式。
比如,在比较诗歌和戏剧时,我们可以看到诗歌更注重抒发个人感受,而戏剧则更注重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故事和人物。
综上所述,比较文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文化背景和形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的研究可以增强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为文学爱好者提供一种更全面和深入的文学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
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
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
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1 不受时间、空间以及作家、作品本身地位高低、价值大小的限制。
只要它们之间存在可比
性、能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 比传统文学研究具有更宽泛的内容,是一个作家、作品、读者、世界四极相互运动的宏大模式。
3 在研究方法上以比较分析法为主兼容并包,并且具有迅速接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新思想、新方法的敏锐和自觉,这一点在当代具有相当大的优越性。
宏观性:从国际的角度俯视各种文学现象,进行宏观的比较剖析,具有宽阔的视野和宏大的胸怀。
国别文学:按国家这样的政治概念相区别的文学。
民族文学:按民族区分的文学。
是比较文学的出发点。
世界文学:歌德最先提出的一种文学发展的美好远景。
总体文学:诗学或美学的总称,实际是文学理论的别称,没有规定一种比较的研究方法。
可比性(0X年名词解释):指跨越性文学现象中,由于实际存在的各种内在联系,而具有的比较研究的可能和比较研究的价值,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根基,是客观存在而又有待我们发掘的。
比较文学的目的和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文学发展的动因,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意义、价值进行研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学的繁荣和推动世界文学进步。
《管锥编》:钱锺书所著,1979年问世,标志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从具体作品和具体的文学现象出发,寻找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规律,在中西文学和中西文论的阐发研究方面具有独到见解,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阐发研究和接受研究。
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平行研究: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学性”。
阐发研究:比较文学中的一种研究类型,最先由我国台湾学者提出,包括用外来的(本民族的)文学理论来阐发本民族的(外来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不同民族文学理论的相互阐发和别的学科及理论来对文学进行阐发、解释文学现象。
是一种双向的、相互的阐发,通过具体的、细微的研究来说明基本道理。
接受研究:研究作家作品对不同民族的广大读者(听众、观众)产生的作用,即一部文学作品被外民族读者大众接受的情况,是受到接受美学影响的、充分考虑读者的参与作用的研究类型。
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若干领域:神话和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文类学、主题学、媒介学、形象学、思潮流派比较研究、比较诗学等。
文类学(06年名词解释):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主题学:通过对同一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流变的历时,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以及这种流变和处理的根源。
媒介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交流过程中起传递作用并实现文学交流的人和事物——媒介的研究,分为对个人媒介、团体与环境媒介以及文字材料媒介的三大类研究。
形象学: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探索异国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以及深层文化意蕴。
“套话”: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
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中的一个研究领域,专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用更广阔的研究视野和国际角度,以自觉的比较意识,超脱本民族文化体系的“模子”,站
(对中国学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中西比较诗学。
)在更高的层次上探求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