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案(四 分度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教学案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3年更新) 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定义、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知道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1)从生活实例得出温度的定义及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实验操作,说明温度计的用途,并进一步的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原理、正确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温度的学习,知道温度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对温度计的使用的学习,能正确使用温度计。

二.教学重点: 1.温度单位、摄氏温度的规定、读法。

2.温度计的原理。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归纳法。

五.教具准备:烧杯、热水、冷水、不同种类的温度计。

六.教学时数:1课时。

七.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相关,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一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

1、实验体会:①让学生摸自己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地面、自己的额头)②提问:同学们所摸的物体,感受怎样?2、抽学生做书47页开篇实验,谈两只手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3、通过学生回答(这些物体的冷热程度不同;两只手对同一杯“温水”的感觉也不同。

)进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1)、温度计的用途:准确测量物体温度的高低。

(2)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种类:①师:(教师出示自制温度计)我这里有一只小瓶,大家讨论一下,能用这只小瓶分辨出桌面上的两杯水哪杯温度高?哪杯温度低?并认真观察它是如何辨别出两杯水温度高低的。

②实验、观察并得出:这只小瓶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判断的。

得出温度计的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③师:你能将小瓶进行改进,使它能测出具体的温度值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只要刻上刻度就可以了。

马山县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马山县第一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节温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将事先制作好的“冰糖”发给学生,在吃了无数次的冷饮之后,用心去体验“冷”的感觉。

(调制浓的糖水,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中冷冻)2.接着,再喝一口饮用水师:有什么感觉?生:冷,热。

师: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多媒体显示)3.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自来水和足够热的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A.把左手放入冰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B.把右手放入足够热的水中,再放到自来水中,说出自己的感受师:为什么同一杯自来水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内有两种差异很大的冷热感觉呢?生:看来人的感觉是不可靠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凭自身的经验和感觉去判断事物,然而这种经验和感觉今天遭遇到了挑战,怎么办?用科学武装自己,勇敢地迎接挑战!让我们拿起武器,迎接挑战!二、层层递进,学习新知(一)、自主预习请根据以下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文完成后面的预习自测题:1、什么是温度?2、温度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3、、生活中有哪些种类的温度计?4、、记住摄氏温度中8摄氏度和188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5、、会读表“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6、、使用测量工具需先了解那些方面的内容?7、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8、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上和使用上有何区别?(二)、预习自测题1、____________叫做温度。

2、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的,所以要做到准确地判断温度,就要使用____。

3、实验室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制成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2)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1节温度导学案(2)

第一节温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

3. 知道摄氏温度的定义及常见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了解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课前预习:1、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1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A.-4℃B.-6℃.C.6℃ D.16℃.3、某粗心的护士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是38.8℃,仅用酒精擦拭后就给正常人和39℃病人测体温,则两次的体温计示数分别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温计不能离开人体读数。

B.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C.体温计每次使用之前都要放在沸水中消毒。

D.人体口腔正常温度一定是88℃.5、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窒温6、.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确的顺序______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D.取出温度计;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互学探究:探究一:什么是温度?看看右边两幅图,组内成员相互说说有什么感觉?能说说什么是温度了吗?试试看。

归纳: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探究二:温度计的原理、种类1. 原理:参考课本47页“想想做做——自制温度计”思考:为什么要装带颜色..的水?为什么要插一根细.玻璃管?(小组讨论) 现象:将小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我们发现,小瓶放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小瓶放入冷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选填“高”或“低”)。

结论:细管中水柱位置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水的热_____冷______。

得出: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桑梓镇中心学校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3.1 温度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3.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重点: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摄氏温度的读和写,体温计的特点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谈论天气时经常讲“今天天气真热,今天天气真冷”,你知道冷和热是什么含义吗?其实冷和热指的是温度的高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

二、学生自学(一)学生独立思考下列问题,阅读课本P47---P50内容,并将重点部分划线:1.温度的定义是什么?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2.测量温度的工具是什么?3.使用温度计前必须观察什么?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什么?5.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应怎样读数?6.体温计的量程是多少?有何特殊结构?如何正确使用?(二)自学检测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物体温度要用______,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_________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的是温度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是0摄氏度,的温度是100摄氏度。

人的正常体温是左右,读作。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用于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然后看清它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4.体温计是测量范围是℃到℃;分度值是℃。

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很细的。

这一特点决定了体温计可以拿出人体读数;也决定了体温计每次测量之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

三、活动及感悟活动一(一)温度计A、观察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结构:(2)把温度计先放入热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

(3)把温度计再放入冷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变化情况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能找出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吗?(4)观察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它表示温度。

3.1温度导学案

3.1温度导学案

导学目标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重点: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难点: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在结构、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上的区别旧知回顾1、生活中用那些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2、你平时的体温是多少?3、你生活中时如何使用体温计的?教材助读1、什么是温度?通过课本76页图4-1.1实验一下,感受只凭感觉来判断温度可靠吗?2、温度计的制造原理是什么?3、生活中有哪些种类的温度计?4、记住摄氏温度中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是如何规定的。

5、会读表“自然界中的一些温度”。

6、如何使用实验室用温度计?预习自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温度,其常用单位是_________,用_______表示。

2.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3.在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

4.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是63℃左右,读作______;水银的凝固点是-39℃,读作_____。

5.使用温度计前要注意:①观察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②认清它的_______新课探究知识点一温度计1.演示实验: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这说明温度越高,液体的体积越____(选填大或小),这就是__现象。

(3)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

2.看课本77页图4.1-3了解常见的温度计(1)观察温度计的基本构造(2)温度计液泡中的液体通常有哪些?知识点二摄氏温度1.阅读摄氏温度部分(1)摄氏温度是如何规定的?(2)摄氏温度的单位是什么?用什么符号表示?怎样读?2.通过读“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试着把表中的空白填一下针对训练1、18℃读作____,-8℃读作____。

5.2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导学案)

5.2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导学案)

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2、能区分量筒与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过程与方法能参照说明书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养成读说明书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是正确调节与使用托盘天平,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教学难点】利用天平量筒、量杯正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导学学案教学流程我会自学1.使用天平前,首先应将天平放在上,然后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上,调节,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天平的右盘放置,左盘放置;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此时质量与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量物品的质量.2.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夹取,不能用手提取.3.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的工具,测量者读数时,视线应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上.我能参与知识点一:学会使用天平1.在测物体的质量时,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应把右盘中的砝码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一些,天平才能平衡.在测量物体质量时,应把一只最小的砝码放入右盘中时太多,而取出这只最小的砝码又太少时,应通过调节________使天平平衡,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2.某同学用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当天平横梁平衡时,右边的托盘上的三个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g.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架托盘天平,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左,其原因可能是()A.游码不在标尺的零刻度上B.调节螺母偏右C.调节螺母偏左D.右盘内有异物存在4.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创设情景学校为了召开春季运动会买了一大盒曲别针,小丽想用实验室里的托盘天平测量一个曲别针的质量,发现由于曲别针的质量太小,无法用托盘天平直接测出.请你帮他想一个办法,在不更换托盘天平的前提下,能够较准确地测出一个曲别针的质量.合作共建知识点一:学会使用天平问题一:请同学们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对照说明书进行操作:1.使用顺序(1)“放”应怎样放置天平?(2)“调”游码应放在什么位置?怎样调节天平?在什么情况下天平平衡?(3)“称”物体与砝码分别放在哪个盘里?(4) “记”天平平衡时,怎样计算物体的质量?(5)“收”测量完毕,怎样收回砝码?2.保养(1)所测物体的质量与天平的量程有什么关系呢?左盘,则测量结果将会()A.偏大B.偏小C.正常D.有误差知识点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1.量筒或量杯是用来测量____的工具,在使用量筒时,无论液面是下凹还是上凸,测量者读数时其视线都应与凹面的____部或凸面的____部在同一水平线上.2. 250ml=____cm3; 50cm=____m3.3.金鹏同学想用量筒量取80cm3的酒精,请你帮他从下列四种不同规格的量筒中选取一个最为合适的量筒()A.量程100ml,分度值2mlB.量程100ml,分度值1mlC.量程50ml,分度值1mlD.量程200ml,分度值5ml4. 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它们的分度值都是“毫升”,比较它们的准确度可知( ).A.细量筒准确度高 B.粗量倚准确度高C.两个量筒准确度一样高D.无法确定我能解决例1:方方同学使用天平测量橡皮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a.将天平放于水平桌面上;b.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零点,调节平衡螺母;c.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中,使用镊子在另一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d.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是橡皮的质量;e.整理器材.以上步骤中,有一个步骤不完整,有一个步骤有错误,请在下列括号中填上该步骤的字母代号,并在横线上补充和改正.(1)不完整的是步骤(),应补充:;(2)有错误的是步骤(),改正:.例2:王彬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下面是王彬的实验步骤,请按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序,并将实验步骤的标号写在横线上.①读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②把石块轻轻的放入量筒中,(2)怎样加减砝码?(3)怎样保存天平和砝码?(4)使用完毕,游码、砝码应怎样?(5)若天平与砝码发生氧化,腐蚀或其他问题,应怎样处理?小结:明确托盘天平的的调节与使用,同时强调:“调”应先调节游码再调节平衡螺母;“称”必须是左物右码(也可讨论并实验操作若左码右物,被测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质量与称量标尺示数之差),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问题二: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测量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统一正确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的问题,然后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教师巡视并收集解决出现的问题).1.用天平测出一支粉笔的质量.2.用天平测出50ml水的质量.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每个小组的读数是否都一样?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小结:测量玻璃杯中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空的玻璃杯的质量m1;把水倒入空的玻璃杯中;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2;算出杯中水的质量m=m2-m1.同时强调实验完毕要整理器材.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使用它一方面要严格执行操作规则,另一方面要有细心和耐心.问题三:要测量一个曲别针的质量,下列测量方法你认为正确的是哪一个,为什么?引导分析讨论:A.把一个曲别针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测量B.测量一个曲别针和一块铁块的质量,然后再减去铁块的质量C.测量100个曲别针的质量,然③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④算出水的体积V.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块体积的表达式V= (用字母表示).从图中可以读出V1= cm3,V2= cm3,V= cm3.我会解决1.使用天平时应注意:①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②(能或不能)直接用手接触砝码,(能或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中.2.使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把水倒入右盘中称量B.用手拿砝码也是可以的C.物体放入左盘后可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D.用镊子夹取砝码3.使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向右盘中加砝码B.减少右盘中的砝码C.向右移动游码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4.量筒做得细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这主要是因为()A.实验中细而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细而高的量筒可以做上较大的底座稳定C.细而高的量筒便于准确读数D.粗、矮的量筒中的液体较多,需要较厚的玻璃,不容易读数5.为了测量玻璃杯中盐水的质量,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_____(写字母).A.用天平测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B.用天平测空的玻璃杯的质量;C.调节天平横梁平衡;D.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E.算出杯中盐水的质量;F.把盐水倒入空的玻璃杯中.6.小周用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有50g 、5g各一个,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甲乙后除以100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行小结:利用“积累法”可测出质量过小的物体的质量,即先数出几个相同过小的物体,称出总质量然后除以个数便可得出过小物体的质量.知识点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问题四:阅读课本P120,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讨论下列问题:1.量筒或量杯的作用是什么?量筒和量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量筒和量杯上的刻度有什么不同?2.量筒、量杯的使用(1)使用前,为什么观察量筒量杯的最大量程?例如100ml、200ml(2)为什么要认清分度值?(3)用量筒、量杯测液体的体积时,液面可能下凹或者上凸,人的视线应在什么位置?为什么?3.读出课本图7-10液体的体积是多少?小结:使用前观察量筒量杯的最大量程及要认清分度值;读数时,人的视线应与液面可能下凹的底部或者上凸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问题五:练习使用量筒和量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下列操作:用量筒和量杯分别测出20ml、50ml、65ml、80ml水.小结:测量时量筒和量杯一定放在水平台上,读数时,人的视线应与液面可能下凹的底部或者上凸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玻璃仪器易碎,一定要轻拿轻放.问题六:如何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石块的体积?引导分析讨论得出测量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测量.小结:在测量不规则固体体积时,(1)该物体的质量是g;(2)若把上述实验移到山顶上进行,测得该物体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3)如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我会总结:我能迁移1.小强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了将游码归零,结果就这样测量物体的质量,则测量结果应是( ).A.测量值大于真实值 B.测量值小于真实值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在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的工作台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左右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把矿石放到天平左盘,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则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g.3.用量筒测量不沉于水的石蜡的体积,可采用重物法.如图所示,在石蜡甲的下方拴一重物乙(如铁块),则石蜡的体积V=__.可用排水法来测量,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将待测物体用细线捆好缓慢浸没到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水和物体的总体积,即可求出待测物体的体积.知能应用出示题目,学生讨论、交流,寻找方法.小结:正确使用天平及量筒和量杯进行测质量和体积,并注意特殊的测量方法.诊断评价教师出示评价试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时根据反馈的情况进行补偿.教学反思参考答案:我会自学甲乙1.水平台0刻度线平衡螺母中央刻度线砝码物体中央刻度线砝码2.镊子3.液体体积同一水平线我能参与知识点一:学会使用天平1.减少游码 2. 83.5 3. C 4. A知识点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1.液体体积底部顶部2. 250 5×10-53. B4. A我能解决例1:(1)b 应补充:使指针指在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上.(2)c 改正: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使用镊子在右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例2:③②①④V2-V160 80 20我会解决1.①量程②不能不能③托盘2.D 3.B 4.C 5.D C B F A E6. (1)56.4 (2)不变(3)用手直接拿砝码.我能迁移1. A 2.水平右 78.4 3. V3-V2。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4 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以免超过(______)限度。

二、选一选。

1、下图弹簧测力计所指示的读数是()。

A.1.3N B.1.5N C.1.6N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以下()操作是规范的。

A.B.C.三、说一说。

同学们,弹簧测力计包括哪些部分呢?活动意图说明:【板书设计】【学生记录单设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探究记录表姓名:______ 时间:________一、活动一:用手拉一拉弹簧测力计,分别使指针指到1N、2N、5N等,感受不同力的大小二、活动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拉力的大小(1)检查: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的位置。

(2)估测:用手掂一掂物体,估测力的大小。

第三单元《3-4 弹簧测力计》导学案单上。

四、研讨学生活动41、交流谈论汇报,分析这些例子中弹力产生的原因。

五、拓展学生活动51、利用材料寻找正确画出刻度的解决方法,通过观看制作视频,动手做一做橡皮筋测力计。

六、随堂练习:(根据教学活动选择使用)学生活动6一、填一填。

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的仪器,使用时不能大于它的量程,以免超过(______)限度。

三、选一选。

1、下图弹簧测力计所指示的读数是()。

A.1.3N B.1.5N C.1.6N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所受重力时,以下()操作是规范的。

A.B.C.三、说一说。

同学们,弹簧测力计包括哪些部分呢?学后反思1.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获得的知识有(把关键知识点写出,用框架图形式汇总):2.如果小车动力突然消失,小车还会一直运动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温度》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温度》教学设计方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温度》教学设计方案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探索未知领域;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4)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实际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了解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2)掌握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3)会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难点】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归纳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以及自己在使用温度计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温度及温度计。

二、讲授(15分钟)1.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教师通过PPT展示,简单介绍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感觉无法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需要借助测量工具——温度计。

2.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介绍温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通过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温度,在使用的过程中总结注意事项,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实践(25分钟)1.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如何自制温度计?自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2.设计实验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实验,验证自制温度计的测温原理。

四、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温度及温度计的认识和掌握。

五、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科学世界“从体温计说起”让学生了解体温计的使用及巧妙设计,拓展学生视野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物理的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归纳法、演示法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温度及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课时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课时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2课时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教学案(苏科版)教学目标:1. 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会利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会用天平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微小物体的质量。

课前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测量前:1、将天平放在上, 2、将游码移至标尺,3、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对准(怎样调?)测量时:1、物体放在天平的,用镊子向盘加减砝码。

(如何加、减砝码?)2、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

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内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

注意事项:(1)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用镊子往盘里加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2)保持天平、,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里,不要。

学习过程:导入:1、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面三种方法那种最好?为什么?a:只要把一枚大头针放到天平上称就行了。

b:应该在托盘上多放一些大头针来称。

c:应先测一空杯质量,再将一枚大头针放入空杯中测出总质量,两次测量结果相减即得大头针质量。

2、活动6.3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学生把实验数据填入课本P6,空白处。

物体的质量可以采用测多算少的方法(累积法)。

3、活动6.3测量水的质量以下是测量烧杯中水的质量的三个步骤,其中正确的顺序是;水的质量m=.A 烧杯的质量m1B 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C 烧杯中水的质量m典型例题:例1、用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相对比较简便而又正确的是()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得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仔细测量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例2、以下是“用天平测量水的质量”的实验步骤,合理的步骤顺序为()(5)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6)调节横梁的螺母,使横梁平衡(7)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位置使天平可以平衡(8)将空杯放在右盘里(9)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与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和就是空烧杯的质量(10)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11)把烧杯中装水后放在天平左盘中,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12)烧杯与水的总质量与空烧杯质量之差就是烧杯中水的质量A.(1)(2)(3)(4)(5)(6)(7)(8)B.(1)(6)(2)(4)(3)(5)(7)(8)C.(1)(3)(2)(4)(5)(6)(7)(8)D.(1)(2)(5)(4)(3)(6)(7)(8)例3、想测一张邮票的质量,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直接测量一张邮票B.测一张邮票与一本书的总质量,再减去这本书的质量C.测1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D.测100张相同邮票的质量,再除以100例4、现有9个外形相同的小球,其中一个是空心的,请你用天平最多称两次,将那个空心球找出来,请说出你的思路,方法,并讨论其合理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测量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测量 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精品导学案 教科版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教师寄语】课堂是知识的超市,展示是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其单位换算。

2.学习使用刻度尺,了解零刻度线、分度值、量程等概念,能进行简单测量。

3.知道什么是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方法,练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长度的测量是本节的重点,理解长度测量的基础性是本节的难点。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从木工尺到米原器1、如果不许使用尺子,你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写出你的一种测量方法:………………………………………………………………………………,如果请一高一矮的两位同学用步来量教室的宽,结果相同吗?。

同一长度的测量得不出统一的结果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必需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国际单位制。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下图是其它常用单位及单位换算。

3.单位换算: 70Km=……………………………………mm 90nm=……………………………………m (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目标二测量长度3、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是。

4、使用带有刻度的测量工具时,都要先做到“三观察...”:(一)观察零刻线(请用红色笔在下图标出);(二)观察量程:即测量工具一次所能测量的范围,下图刻度尺的的量称为………………………;(三)观察分度值:即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也就是每一个小格的长度,下图刻度尺的的分度值为………………………5、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方法点拨:记住“四个对”)①选对:根据测量要求,会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放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起始边沿对齐,有刻度的一侧与被测物体的边沿对其。

(记住“两个对齐”)③读对: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对: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三者缺一不可。

准确值=格数×分度值,估计值是不满一格而估计出来的值。

如右图,A尺准确值为18×1cm=18cm,估计值为0.3cm,结果为18.3cm。

《认识气温计》 学历案

《认识气温计》 学历案

《认识气温计》学历案一、学习主题认识气温计二、学习目标1、知道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工具。

2、认识气温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3、掌握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

4、能够读取并记录气温数据。

三、学习资源1、实物气温计若干。

2、气温计使用说明书。

3、相关的教学视频和图片。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天气预报说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度。

那大家知道气象部门是怎么知道气温的吗?其实,他们是通过一种叫做气温计的工具来测量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气温计。

(二)认识气温计的结构1、拿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

提问:气温计由哪些部分组成?学生可能会回答:玻璃管、刻度、液柱、单位等。

2、结合图片或实物,详细介绍气温计的各部分结构及功能。

(1)玻璃管:是容纳液体的部分,通常是细长的圆柱形。

(2)液柱:里面装着的液体,一般是酒精或水银,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上升或下降。

(3)刻度:标记着温度的数值,刻度的范围通常在-30℃至 50℃之间。

(4)单位:常见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三)学习读取气温计的示数1、出示不同示数的气温计图片,让学生尝试读取。

2、强调读取气温计时的注意事项。

(1)视线要与液柱的顶端相平。

(2)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

3、让学生分组练习读取气温计的示数,并互相交流和纠正。

(四)掌握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1、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步骤。

(1)将气温计挂在通风、无阳光直射的地方。

(2)等待几分钟,让气温计的示数稳定。

(3)按照正确的方法读取示数并记录。

2、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或室外的气温。

3、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拓展与应用1、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气温计。

学生可能会回答: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医疗保健等。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连续一周记录每天的气温,并制作成简单的气温变化图表。

五、学习评价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关于气温计结构、读数和使用方法等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初中物理【温度计】学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温度计】学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温度计】学案导学案【学习目标】1.温度的概念;2.摄氏温度的规定方法、温标符号、单位符号、认读方法;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温度;4.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并正确读数5.知道体温计与实验室温度计的区别即使用方法;6.能从温度计上正确读数【学习重点】:1.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学习难点】: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预习生成】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2.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玻璃泡中的液体一般是、、。

3.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

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表示的是。

4.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写作。

5.在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的,然后看清它的;6.体温计的量程℃、分度值℃,7.体温计在读数时, (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因为在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直管之间有;8.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都要用力的;其它温度计(“能”或“不能”)甩。

【新知探究】创设情境师生共同做47页插图实验。

引入新课实验说明: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并且凭感觉判断物体温度是的,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用。

知识点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演示课本3.1--1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的规律制成的;2.玻璃泡内的液体一般是等。

知识点2:摄氏温度1.规定2.37℃读作 ; —4.7读作3.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小资料,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并将空的填完整。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将温度计分给学生,结合图3.1-3测量所给的烧杯中水的温度。

总结归纳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巩固练习1】1. 右图中几个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甲: 乙: 丙: 丁:2. 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____,可以写作_____;-275 ℃应读作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___,记作_____。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教学目标】1、知道长度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通过实践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3、知道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测量结果有误差.4、知道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5、会用秒表测时间.6、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用秒表测时间【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教具】常用刻度尺,秒表【教学程序】〖复习〗单位换算〖新课引入〗让学生练习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从而得出正确的长度测量方法.〖新课进行〗一、刻度尺使用:活动:测物理课本的宽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放:“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应与被测物体紧贴且平行;2、看:视线与尺面垂直;3、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二、通过学生的活动不难得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误差:实验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指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三、活动:用刻度尺测量纸张的厚度1、讨论“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让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及实验注意点(封面封底)方法:以多测少2、设计活动的步骤及数据表格3、学生实验4、结论:多次测量可减少误差思考:如何测量拳头的周长?(化曲为直法)四、介绍有趣的人体尺度由课本图1-8侦探破案引入人体尺度:人的身高约是脚长的7倍手腕的周长是脖子周长的一半两臂平伸的长度等于身高肩膀最宽处为身高的1/4身高约是头长的7.5~8倍拳头的周长和脚底长接近五、时间(time)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1h=60min=3600s2、活动:学会使用秒表(钟)(1)观察秒表:1)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_;2)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分度值是_______.(2)认识秒表的按钮功能,观察指针的运动情况,介绍秒表的读数方法.(3)测出安静时10次脉搏的时间.(4)阅读课本P12“生活·物理·社会”六、思考:1、一元硬币直径的测量方法;2、测细铜丝的直径;3、测地图上公路的长度;〖归纳总结〗1、长度测量的要求;2、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3、时间的单位及换算;4、使用秒表测时间;〖思考练习〗1、下列是某物理小组五个成员分别测得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如下:A、18.62cmB、18.62cmC、18.6cmD、186.3mmE、18.64cm问:(1)五人有一人记录错误,是哪一个,为什么?(2)除去错误的数据,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多少?2、某同学用刻度尺测得一物体长度为0.160dm,则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少?若测得数据为0.1600dm呢?〖布置作业〗1、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122.9 cm,小华测量的结果是1.228 m,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B.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C.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D.小明刻度尺分度值是厘米、小华的分度值是毫米2、请你将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_______________.①太阳的直径为7×1011cm;②原子核的半径为2×10-15m;③人高度为1.7×103mm;④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8km;⑤万里长城全长为6.7×1012μm;⑥课桌长为1 m3、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将以下活动所需时间由长到短排列(填序号)__________①去操场做一节广播操;②到隔壁教室去借一本书;③到距离家3 km的学校上学;④眨一下眼睛.4、某同学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忘记了写单位,下列哪个数据单位是cm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B.茶杯的高度是10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D.该同学的身高是16.75、某同学为了测定物理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步骤:a.量出一本书的厚度,记录为L;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并检查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设:没有磨损);c.翻看物理书最后一页的页码,记录为N;d.用L/N表示物理书内每张纸的厚度,记录为D.(1)上述各措施中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__,应分别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措施改正后,正确的实验步骤应该为(填字母序号)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一、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1、放:“0”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有刻度的一边应与被测物体紧贴且平行;2、看:视线与尺面垂直;3、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二、时间的单位单位:小时(h)、分钟(min)、秒(s)换算关系:1h=60min=3600s【教后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2 认识气温计》教学设计3.想一想,每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呢?2.天气我是冷还是热,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受常常不一样。

那我们一般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呢?揭示课题:认识气温计(板书)活动意图说明:挖掘学生对气温的认知前科学概念,激发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环节二:探索(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观察气温计,小组讨论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温度单位是什么?完成学生活动手册9页的第1个活动。

2.请小组代表上讲台用手指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其他小组补充。

3.小组讨论,改进完善学生活动手册第9页的第一个活动。

4.小组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小组代表举手回答。

学生活动31.小组讨论,说一说今天的气温是多少?要怎么读数?读数的方法是什么?2.观察气温计,小组讨论:气温计上最低温度是多少?最高温度是多少?每一大格被分成几个小格?一大格和一小格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教师活动31.出示气温计图片:气温计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如何读数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气温计。

2.两人一小组分发气温计,明确实验要求与注意事项,请学生观察气温计,并提问:温度的单位是什么?气温计有哪些结构?3.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的第一个活动,小组讨论并进行记录。

邀请一小组同学上讲台用手指一指,说一说气温计的结构。

请其他小组补充不足之处。

学生可以边讨论边完成活动1。

4.小结: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

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播放视频《认识温度计》)5.根据讨论结果改进活动手册第9页活动1的记录。

6.想一想,测量温度的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叫气温计,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

那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呢?7.教师答疑: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它的底部有液泡,不同的温度计里面分别装有酒精、煤油、水银等液体,遇热膨胀便会沿着玻璃管中的毛细管上升。

实验: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教学案12.23)

实验: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教学案12.23)

自主学习【学法指导】一、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原理及读数方法:1.构造:如图1所示是常用的螺旋测微器.它的测砧A和固定刻度B固定在尺架C上,旋钮D、微调旋钮D′和可动刻度E、测微螺杆F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B上.2.原理:测微螺杆F与固定刻度B之间的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 mm,即旋钮D每旋转一周,F前进或后退0.5mm,而可动刻度E上的刻度为50等份,每转动一小格,F前进或后退0.01 mm.即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 .读数时要估读到(即千分位),因此,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3.读数:测量时被测物体长度的整0.5mm数由固定刻度读出,小数部分由可动刻度读出.测量值(mm)=固定刻度数(0.5mm)(注意0.5mm刻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数(估读一位)×0.01mm.温馨提示:螺旋测微器需要估读。

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读数和记数时估计位为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例题:如图所示,固定刻度示数为2.0 mm,不足半毫米从可动刻度上读的示数为15.0,故可得出:读数为: mm+×0.01 mm= mm.二、游标卡尺的使用原理及读数方法:外径测量内径测量深度测量请注意:游标卡尺不需估读,后面不能随意加零。

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该用图中游标卡尺的A、B、C三部分的部分来图中所示,玻璃管的内径d= mm。

测玻璃管的内径应用内测量爪A;乙图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5 mm,读数为d=5 mm+0.05 mm×5=5.25 mm)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定某圆筒的内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右图所示。

mm. mmm放大图cm;用游标尺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它的长度,示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它的长度,示数为 cm。

改用螺旋测微器测,故读数为1.64cm(其中的“4”是估计值咯);改用10分度(其中的“4”是精确值);用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精确度0.001mm,故示数1.6381cm(后面的“1”是估计值来的)。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知道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之一,认识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3.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估测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4.知道测量物体长度的特殊方法并会运用.5.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6.知道时间的测量工具,能正确测量时间.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知道一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熟悉停表(秒表)、石英钟等时间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3.利用比较法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和科学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2.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刻度尺(量程0~20cm,分度值1mm)、三角尺一副、停表、电子表、纸条、细线、圆柱体、硬币等.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估读.2.停表的使用和读数.3.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4.减小误差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为便于国际间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为米,比它大的单位有千米,换算关系:1m= 10-3 km=103 mm.3.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为刻度尺.测量时,尺要紧靠待测物体.测时间的工具有钟、表.常用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其中1h=60 min= 3600 s.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4.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最常用的方法,还可以通过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误差.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在于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灭,而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目测自己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短.学生大胆估测,并积极发言.(教师提醒学生要给估测结果注明单位)师:请同学们思考如何判断自己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生:用刻度尺、卷尺等.师:上体育课跑步的时候,你们知道体育老师是用什么来给大家记时吗?生:用秒表.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对.由此可见,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测量工具,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问题.进行新课长度的单位1.靠感觉来判断不准教师出示图片(将教材P10图放大后复制到一张硬纸上),引导学生观察是AB长还是CD长,中心的两个圆哪个面积大.学生思考并回答(说法不一).师:请大家实际测量一下,看估测是否准确.学生动手测量,然后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指出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师:请同桌的两位同学做一个实验,一位同学看着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闭上自己的眼睛,估计闭眼1min后睁开.然后二人交换操作,看看谁对1min的时间的感觉准确.学生发表看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明白了,单靠感觉来判断是不准确的,必须进行测量.实际上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我们的感觉不一定可靠,为此要对物体的某些情况进行定量的描述,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板书:靠感觉来判断不准确,为了定量描述,得到更加精确的结果,必须用仪器进行测量.2.常用的测量工具师:请大家回忆日常生活中碰到了哪些测量工具,分别测量什么物理量.生:测量长度的有直尺、三角尺、卷尺;测量温度的有温度计;测量时间的有钟、表;测量质量的有天平、杆秤等.师: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板书:常用的测量工具:尺、天平、钟、表、温度计等.3.单位师:你能用桶量一量我们学校花坛水池中有多少桶水吗?生(抢着回答):那要看桶的大小呢!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追问:为什么呢?生:如果桶的容积小,则量的桶数多;如果桶与水池的容积一样大,则量的只有一桶水;如果桶的容积比水池的容积大,那还不足一桶水.师:出现这些答案的原因是什么?生:桶的容积不同.师:桶的容积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同,那要怎样才能统一测量的结果呢?进行新课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工具师:我们测量长度的工具有哪些?生:直尺、三角尺.师:其实生活中除了直尺、三角尺外,我们还看到装修、建筑工人用到卷尺和皮尺.工厂的工人在加工零件时为了更精确,用到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同时展示给学生看)板书:1.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刻度尺;2.更精确地测量用到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师: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好,下面请大家做个实验: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长、宽.然后请大家观察自己所用的刻度尺,并完成下面的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你所使用的刻度尺的量程(也就是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2)它的分度值(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大?(3)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4)如何放置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5)怎样读出被测物体长度的数值?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实验.实验结束后,请几位学生回答,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板书: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一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的位置;二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一端,且要紧贴被测物体;三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与尺面刻度垂直,且要估测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四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例2】(多媒体展示)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5.50cmB.1cm、8.30cmC.1mm、8.30cmD.1mm、2.80cm解析: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分度值)为0.1cm=1mm,且起始端不是在“0”刻度线处,而是从刻度尺的5.50cm开始,再观察金属片的右端在刻度尺8.30cm 处,所以金属片的长度为2.80cm,综合各选项可知D正确.答案:D进行新课教师总结:为了使测量值尽量接近真实值,实际中往往要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一般测量3~4次).板书: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尺度不同,有的很大,用光年来表示;有的很小,小到肉眼无法辨认,只能用纳米表示.好,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P13“小资料——一些长度和距离”,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宏观物体和微观物体的尺度.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长度和距离.长度的特殊测量1.累积法测量教师提问(并展示器材):如果我们测量的物体很小或很薄、很细,如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漆包线的直径,而测量的工具也只有刻度尺,那么又如何测出它们的厚度和直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看自己手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多大,并与一张纸对比,然后提问: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吗?为什么?生:不能,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太薄,远远不到1mm.师:一张纸太薄,那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厚度够吗?生(积极回答):可以测量了.测出50张、100张纸叠在一起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师:很好,这种测量称累积法测量.好,下面请大家测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在累积法测量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可适当引导)①与课本内的纸厚度不一样的不能测进去.(如课本的封皮、彩图纸).②张数最好凑成容易计算的数量.③每页都要压紧.学生实际测量,教师巡视,指出测量中的错误.(如看刻度时视线与刻度尺要垂直;刻度尺要贴紧被测物体;刻度尺不能斜放等)板书:微小物体的测量——累积法:长度l=L/n(L表示n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长度;l 表示一个微小物体的长度)2.三角尺直尺配合法测量师:像一枚1元硬币的直径,圆柱体的直径、圆锥体的高等又如何测量呢?(展示硬币、圆柱体、圆锥体)请大家动手操作测量.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在直尺上很难对齐,难以读数.师:能方便测量吗?生:不能.师:为什么?难在哪里?生:很难与直尺上的两端刻度线对齐,视线难以把握读数.师:用三角尺夹紧被测的硬币(如图甲)并与直尺垂直对齐(教师演示操作要领,并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呈现).进行新课师:好,下面请大家测量硬币的直径(如图甲)和圆锥体的高度(如图乙).测量中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总结要点:夹紧、对齐(一端与直尺上有刻度线的位置对齐)、垂直(垂直于直尺).板书:圆柱体直径、圆锥体高的测量——三角尺直尺配合法,要点:夹紧、对齐和垂直.3.化曲为直法测量教师拿出一张中国交通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弯曲的铁路线.师:我们看到地图上标示的公路、铁路线是弯弯曲曲的,谁能想个办法测出北京至广州两地间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可以设法把弯曲的铁路线转换为直线进行测量.生:可以让一条伸缩性不大的棉线与铁路线重合,在棉线上标出铁路线的起点和终点,然后把棉线拉直,用直尺量出它的长度,就是这条铁路线的长度.(学生往往忘掉在棉线上标出起点和终点.)师:请某个学生演示给大家看.大家注意观察,并分析这位同学操作的科学性.板书:曲线长度的测量——化曲为直法.要点:要注意起点、终点,拉直时不能用力拉伸.师:最后,请大家再思考,根据这个地图,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全长能求出吗?学生思考、讨论.生:可以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计算.时间的测量师:请大家结合平时的观察,说说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有哪些.生: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和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有手表、钟、秒表等.师:回答正确.那谁能说出时间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小时,有的说是秒,还有的说是分.教师引导,最后指出,国际计量组织规定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用符号s表示.板书: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2.时间的其他单位:年(y)、月、日(d)、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3.时间单位的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教师可以就1s时间的规定结合教材P13“小资料”作简单的介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这些方面的资料,从而拓宽视野,调动学习兴趣.师:测量时间的常见工具有钟、表,在体育比赛过程中看到裁判员使用高级计时器——停表、多功能电子表等,它们的计量结果更精确.教师演示停表的操作(如启动和停止),介绍如何读数.教师分发停表、多功能电子表,让学生分组操作练习(可以选取教师连续击掌10次的时间,让学生同时测量等方案),要求学生用停表和多功能电子表同时计时测量,便于比较.教师就学生操作、读数进行指导.进行新课板书:1.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钟、表.2.专业测量时间的工具:停表、多功能电子表.师:我们现在测量时间的工具相当先进,你们知道古代人如何测量时间的吗?请大家阅读教材P14第一、二自然段,并结合平时的了解进行思考,看谁知道的多.教师播放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日晷、沙漏、单摆等),并向学生讲解.【例3】如下图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物体的长度为cm.解析:停表分针指在5与6之间,且超过中线,长针读数应为37s,如果分针未超过5与6之间的中线,长针读数应为7s.长度精确测量时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答案:337 2.50误差1.误差的概念及产生误差的原因师:在前面的长度测量和时间测量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测量的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差别.在物理学中,把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在刚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测量的结果也不同,你们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生1:不同的人操作仪器的反应快慢不同;生2:仪器本身不同;生3:不同仪器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师总结,并板书:板书: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做误差.2.引起误差的原因:(1)可能是测量者引起的;(2)可能是测量仪器本身引起的;(3)可能是测量方法、测量原理引起的;(4)可能是环境的温度、湿度引起的.2.如何减小误差教师接着提问:那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尽量小些呢?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使用精确的仪器测量,测量时正确规范地进行操作,完善测量方法、原理.教师归纳,强调常用的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选取3~4次测量,然后求其平均值.板书: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师:下面请大家再次利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宽.看谁的测量更精确.教学板书课堂小结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熟悉了长度和时间测量的知识,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测量工具,熟悉了刻度尺、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还知道了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这对我们解决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此外,请大家课后查阅有关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的资料,了解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相关因素.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谢谢!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学生对刻度尺和钟表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准确、科学地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和停表的使用方法不是很清楚,因此,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停表的读数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学生一起实验,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感受科学地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最后,教师归纳要点,便于学生注意和记忆.2.本节课还介绍了一些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就是把一些难以直接测量的长度或距离转化为易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操作,感受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此外,本课还讲授了误差的内容,让学生知道我们平时测量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误差,且明白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提醒学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减小,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多从身边的事例着手,让学生展开思考、讨论,并进行比赛.如在教学长度的测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身高估测1m的长度,估测教室的高度;在教学时间的测量时,采取让学生动手。

物态变化导学案教案

物态变化导学案教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温度的概念。

2.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3.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三、学习过程:1. 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按照课本P76图所示,放入热水中的手,再放入温水中时,会感觉到水是的;而放入冷水中的手再放入同一杯温水中时,却感觉水是的(填“冷”或“热”)。

因此,单凭手的感觉判断水的冷热是不准确的。

2.讨论:拿出自制的温度计(图示),既然用手的感觉判断不准确,那么利用自制温度计:(1) 能否判断温度高低?(2) 你是如何判断的?(3 )自制温度计有什么不足?应如何改进?3.观察各种常用温度计:(1)温度计的构造:(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计上的字母C或℃表示采用。

(4)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一等份代表,摄氏温度的单位是。

4.体会一下摄氏温度规定的含义:如果现在你手里有一支没有画刻度线的温度计,需要你用摄氏温度将刻度线画上,具体的操作方法: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液面稳定后,在液面位置记下0,然后再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入沸水中,因为液体受热膨胀,液面会上升,待液面温度后,在液面位置记下100,然后把从0到100的长度平均分成100等份,每一份就代表1℃,记0的位置代表0℃,记100的位置代表100℃。

并且还可以利用每一份的相同长度画出0℃以下和100℃以上的刻度。

5.温度计的使用前:首先要认清它的和,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过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会出现现象。

如果所测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所测的最低温度,会出现现象。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1)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讲义(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讲义(新课标人教版)

体与施力物体是相对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马是施力物体,
车是受力物体;但同时车也拉马,此时车是施力物体,马是受力物体。
(3)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物体直接
( 接触 ) 作用,如手提水桶, 推土机推土等;另一种是
物体之间的间接 ( 不接触 ) 作用,如磁铁对铁针的吸引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讲义 (新课标人教版)
1
7.1 《力》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A
B
C
◆探究点 5: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观察现象: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 分析:施力的气球在施力时也变扁了,说明它同
样受到另一个气球作用力 )
2、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 打的同学感到疼,说明他的手也被打了 )
1、万有引力:宇宙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至灰尘,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
2、重力、(阅读教材 P9-P10 完成下列填空)
( 1)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

( 2)重力用字母 _____表示,单位是 _____。
!注意:生活中的重量指的是物体质量 物理学中重量指物体受到的重力 ★★★
5.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适当的⼯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误差的⽅法.过程与⽅法1.体验通过⽇常经验或⾃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刻度尺测量长度、使⽤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准备】教师⽤: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英钟、电⼦⼿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学⽣⽤: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停表(精确度0.01s)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活动⼀、课件导⼊【展⽰课件】展⽰⼏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1.图甲中两根紫⾊的线是直的吗?2.图⼄中红⾊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引出课题.)1.学⽣相互谈谈⾃⼰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察,发现:甲图中两根紫⾊线都是直的;⼄图中红⾊线⼀样长.3.认识到感觉不可靠,要想获得准确结果,应该进⾏测量.⼆、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1)长度单位的符号(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3) 了解⼀些物体的长度2.长度的测量(2)实验:⽤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m).【布置⾃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指导学⽣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约15.7②⼀⽀铅笔直径约为102、完成单位换算:③⼈头发直径约7×10-5m= µm④⼀张纸的厚度约10-4m= nm【温馨提⽰】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范如下:7×10-5m= 7×10-5×106µm=70µ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课程名称:《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课程名称:《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教学过程及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
备注
项目描述
明确铣床的使用常识、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掌握铣床操作方法。

能正确和较熟练地安排铣削加工工艺、工序、工步,掌握各种工装、刀具、
夹具的安排和使用技能。

项目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明确铣床的使用常识、安全文明生产要求;掌握铣
床操作方法。

能正确和较熟练地安排铣削加工工艺、工序、工步,掌握各种
工装、刀具、夹具的安排和使用技能。

在本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按照机床操作规程、注重产品的质量、严格
遵守劳动纪律、培养团结合作的职业素质。

一、万能分度头
一、万能分度头的规格和功用
图 1-1
万能分度头规格图1-1
1分度头
在铣削加工中,常会遇到铣六方、齿轮、花键和刻线等工作。

这时,就需
要利用分度头分度。

因此,分度头是万能铣床上的重要附件。

应用最广泛的
分度头是万能分度头。

万能分度头具有以下功用[1]:
1、能将工件作任意周圆等分或作直线移距分度。

2、可将工件装夹成所需要的角度(垂直、水平或倾斜)。

3、通过交换齿轮,可使分度头与工作台传动系统连接,使分度头主轴随
工作台的进给运动作连续转动,以铣削螺旋面和回转面。

课程名称:《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课程名称:《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教学过程及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
备注四、万能分度头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万能分度头的使用
分度头的主要功能是按要求对工件进行分度加工或划线。

分度方法有直接分度法、
简单分度法、角度分度法、复式分度法、差动分度法、近似分度法、直线移距分度法和
双分度头复式分度法等。

其中简单分度法和差动分度法是常用的两种分度法。

1.直接分度
当分度数目很少,分度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直接分度法。

分度时,先松开锁紧螺
钉,扳动手柄,使分度头内部的蜗轮与蜗杆脱开,然后用手直接转动主轴进行分度,而
不通过手柄和蜗杆另外,也可以不用脱开蜗杆和蜗轮啮合,而直接转动分度手柄,从固
定在主轴前端的刻度盘上看出主轴所转过的角度。

分度完毕后,扳动手柄将主轴锁紧,
以防铣削加工时,主轴发生松动。

这种分度方法简便,但分度精度较低,铣削时刚性也
差,目前很少应用。

一般直接分度就做一块12孔的分度盘,通过定位销插入分度盘来
分度。

这样分度,又方便,又迅速,精度也较高。

2.简单分度法
工件的等分数若是一个能分解的简单数,可采用简单分度法分度。

由图6-3可知
蜗杆为单头,主轴上蜗轮齿数为40,传动比为1:40。

即当手柄转过1周,分度头主轴
便转过1/40周。

如果要求主轴上支持的工件作z等分,即应转过1/z周,则分度头手
柄的转数可按传动关系式求出:
式中n——分度头手柄转数(周);Z-工件的等分数。

在使用中,经常会遇到的
是手柄需转过的不是整周数,这时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a-分度手柄的整周数(周);Q-分度盘上某一孔圈的孔数(孔/周);P-手
柄在孔数为Q的孔圈上应转过的孔距数(孔)。

式(6-2)表示手柄在转过a整周后,还
应在Q孔圈上再转过P个孔距数。

课程名称:《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教学过程及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
备注
例如:
铣齿数Z=36的齿轮,每一次分齿时分度手柄转数为n=40/Z=40/36=10/9(圈),
即每分一齿,分度手柄需转过一整圆再多摇过1/9圈。

这1/9圈一般通过分度盘来控
制。

国产分度头一般备有两块分度盘。

分度盘的两面各钻有不通的许多圈孔,各圈孔数
均不相等,而同一孔圈上的孔距是相等的。

第一块分度盘正面各圈孔数依次为24、25、28、30、34、37:反面各圈孔数依次
为38、39、41,42、43。

第二块分度盘正面各圈孔数依次为46、47、49、51、53、54:反而各圈孔数依次
为57、58、59、62、66。

简单分度法,需将分度盘固定。

再将分度手柄上的定位销调整到孔数为9的倍数
的孔圈上,即在孔数为54的孔圈上。

此时手柄转过一周后,再沿孔数为54的孔圈转过
6个孔距(n=10/9=60/54)。

3.差动分度法
当分度时遇到的等分数是采用简单分度法难以解决的较大质数时(如61、67、71、
79等),就要采用差动分度法来分度。

(1).差动分度法的原理差动分度法就是将主轴后锥孔内装入交换齿轮轴,将分度
头主轴、交换齿轮轴用交换齿轮连接起来。

当旋转分度手柄进行简单分度的同时,主轴
的转动通过交换齿轮及交错轴斜齿轮副,使分度盘也随之正向或反向旋转,以达到补偿
分度差值而进行精确分度的目的。

差动分度的手柄的实际转数是手柄相对于分度盘的转
数与分度盘本身转数的代数和。

(2).差动分度法的计算采用差动分度法在计算手柄转数和确定分度盘的旋转方向
时,首先选取一个与工件要求的实际等分数z接近而又能进行简单分度的假设等分数zo。

当假设等分数zo大于工件实际等分数z时,装交换齿轮时应使分度盘与手柄的旋转方
向相同;当假设等分数zo小于工件实际等分数z时,应使分度盘与手柄的旋转方向相
反。

分度盘的旋转方向,可通过在交换齿轮板上增加中间介轮来控制。

即当主轴每转过
l/zo周时,就比要求实际所转的1/z周多转或少转了!个较小的角度。

这个角度就要通
过交换齿轮使分度盘正向或反向转动来补偿。

由此可得到差动分度的计算式为:

(6-3) 式中z——工件实际等分数;z。

——工件假设等分数;。

——交换齿轮传
动比。

分度时手柄转数n可用下式计算:
课程名称:《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教学过程及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及
备注
(6-4)交换齿轮传动比i为负值时,表示分度盘和分度手柄转向相反。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计算能力欠缺,但他们动手能力较强,及项目评价环节,增强了他们学习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对铣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对铣工工作的热爱;
通过相互协作,提高团队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