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的智谋
赤壁之战中的典故
![赤壁之战中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bdd4521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1.png)
赤壁之战中的典故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典故中的赤壁之战是形容战斗双方处于相对劣势时采取智谋和计策的故事,成为形容运用智慧和策略来战胜强敌的典范。
赤壁之战的典故来源于《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故事发生在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时,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军。
由于曹军强大的兵力,刘备和孙权决定采取火攻的策略来破坏曹军。
他们在赤壁附近放纵船只,设下埋伏,借助风助火向曹军战船发动火攻。
火势燃起后,曹军大乱,败退赤壁。
赤壁之战的典故成为中国历史上智勇之战的典范之一。
通过采取策略和智慧,刘备和孙权成功地消灭了强敌曹操,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这个典故也被广泛运用于中国文化中,用来形容在关键时刻运用智谋和计策战胜困难。
诸葛亮与赤壁之战智勇双全的谋略家
![诸葛亮与赤壁之战智勇双全的谋略家](https://img.taocdn.com/s3/m/6cc0ab2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b.png)
诸葛亮与赤壁之战智勇双全的谋略家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它以战胜了曹操的东吴与刘备联军,展现了诸葛亮作为谋略家的智慧和勇气。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他不仅具备了卓越的智慧和才华,还展现了出色的统帅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探讨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双全。
第一节:聪明的谋略家在赤壁之战之前,诸葛亮充分了解了曹操的实力和性格。
他知道曹操为人聪明、谋略出众,善于用兵。
为了对付曹操,诸葛亮精心策划了多种战术。
首先,他利用长江的地理优势,选择了赤壁作为战场。
赤壁地势险要,有利于防御,这给了诸葛亮更多的机会来施展智慧。
其次,他派遣周瑜与自己联手,共同对付曹操。
这种合作为赤壁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英勇的统帅除了智谋,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也展现了出色的统帅能力。
他在战前做了详细的战术分析和准备,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在战斗中,诸葛亮灵活运用战术,根据战场形势作出了多次正确的决策。
当曹操派遣陆逊火攻联军时,诸葛亮及时意识到了敌人的陷阱,并准确地判断出敌人的意图。
他果断地派遣精锐部队与敌人对抗,最终化解了危机。
诸葛亮的果断和勇敢为联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节:智勇双全的谋略家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展现了自己智勇双全的特点。
通过高超的智谋,他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对敌人的了解以及与周瑜的合作,摧毁了曹操的军队。
而在战斗中,诸葛亮展现了果断和勇敢,以及对战场形势的敏锐洞察力。
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为联军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结论: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同时也是诸葛亮智勇双全的展示舞台。
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华,诸葛亮成功地策划了对付曹操的战术,并最终战胜了敌人。
他的决策和统帅能力使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次经典的胜利。
诸葛亮以他的出色智勇和才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受景仰的谋略家之一。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他个人的魅力,更彰显了中国古代军事史的辉煌成就。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章诸葛亮的智谋与计谋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章诸葛亮的智谋与计谋](https://img.taocdn.com/s3/m/05e2dac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9.png)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章诸葛亮的智谋与计谋三国演义第三十九章,讲述的是诸葛亮在火烧赤壁之战中所施展的智谋与计谋。
他以假瞒真、以虚混实、以弱制强等多种手段达到了目的,取得了成功。
下面我们来一一解析他的各种策略。
一、火烧连营,假瞒真为了破解曹操的十面埋伏,孔明采用了火烧连营之计。
虽然孔明事先刻意泄露情报,让曹操将连营结构修建得非常严密,但实际上他的连营是故意留下了弱点,以便留给孔明可以下手的空间。
孔明在计划中精细放火,利用了风势,迅速策反敌军将领等等一系列手段,最终将曹操设计陷入火海,损失惨重。
孔明假瞒真,先让曹操认定自己的连营十分牢固,又选择了对方的弱点下手,最终达到了取胜的效果。
二、虚实通融,以虚混实在火烧传闻之中,孔明搜刮了大批木柴,看起来准备采用火攻。
但其实他准备了更多的木柴藏于远处,以便充分利用起火的时机,迅速点燃。
而在实际部署中,孔明也采取了虚实通融的策略,以虚混实。
将实际干军之外通告部署火攻,从而迷惑敌军,让他们对计划产生偏差,为其配合火攻精心打下了基础。
孔明的这个策略的核心是混淆视听,在攻击双方之间摇摆,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一策略也被广泛应用在商业谈判、政治选举等领域。
三、以弱制强,不浪费任何一分力量作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谋略家之一,诸葛亮经常采取以弱制强的策略。
在火烧赤壁之战,曹操的实力明显更加强大,他的十面埋伏是针对孔明部队代表的强行进攻而来。
孔明在规避曹操强大力量的同时,也针对对方的弱点,采用了火烧计、草船借箭计等一系列策略。
他不仅在进攻方面强调重点突破,并通过配合水军,沉船逼敌等手段,最终获得了胜利。
在现代世界的企业竞争中,也经常会出现有资源丰富的公司对抗小型行业领导者的情况。
诸葛亮以弱制强的策略,为企业也提供了一个方法,特别是在市场定位、战略规划方面。
总结:三国演义第三十九章精彩地阐述了诸葛亮的多种智谋与计谋,以及他在火烧赤壁之战中的精妙策略。
他是三国时期最伟大的谋略家之一,用他的才智,为国家和邻国人民创造了光明的前景。
火烧赤壁的故事50字
![火烧赤壁的故事5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4fed7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8.png)
火烧赤壁的故事50字火烧赤壁的故事。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战,发生在公元208年的三国时期。
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而孙刘联军则在赤壁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曹操自恃兵强马壮,派遣大军渡江进攻,企图一举消灭孙刘联军。
然而,周瑜、孙权和刘备联手,采取火攻之计,设伏火船,利用东风之势,引燃曹军船只,使得曹操大军溃败。
赤壁之战的胜利,不仅挫败了曹操的进攻,也为孙刘联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为日后的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经典之战,被后人传颂不衰。
赤壁之战的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所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这场战役中,周瑜智谋过人,孙权果断果敢,刘备义气仁厚,三人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而曹操则因自大和轻敌而遭受了惨重的失败,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赤壁之战的故事,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这场战役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得到了广泛的传颂。
赤壁之战的故事,被后人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和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
正如赤壁之战一样,只有团结一心,智慧应对,才能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总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在文化传统中得到了传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关键,也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愿我们能够从赤壁之战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
赤壁之战的故事完整版
![赤壁之战的故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cbda7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7.png)
赤壁之战的故事完整版赤壁之战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时期,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当时两场关键性的战役。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无法吞并荆州,孙刘联盟逐渐壮大,奠定了未来三国时期的基础。
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赤壁之战是由于东汉末年三国战争时期,曹操及其联合军团在攻占南方荆襄地区时遭遇到的阻挠。
孙权和刘备为了抗击曹操,结成联盟,派出周瑜等将领,率领大军在赤壁水域布阵。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曹操的计划失败,打击了曹操势力,使得三国鼎立的形势更加明朗化。
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奇迹也一度让人震惊,而其实背后有着许多原因。
曹操在前期给予孙、刘的压力巨大,曹操的军队庞大,在水上战斗鲜有胜率,但孙权和刘备的组合却刚好可以抵御曹操的攻势,经过反复交战后,周瑜和诸葛亮准确判断到曹操军队在水上的弱点,在敌人力量薄弱的情况下,采用火攻的计策,一举将曹操的战船全部焚毁,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上战斗,赢得了惊人的胜利。
赤壁之战期间,周瑜的重要作用周瑜是三国时代的才子,绝顶的智谋不逊于当时的谋士张角、诸葛亮。
周瑜的手中掌握着解决曹操军事行动的决策权,并开始了他的谋略布局。
周瑜为了制约曹操,在鲁肃的建议下采取联合对抗策略。
周瑜一时间犹豫不决,后来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决定同意计划,遂与刘备联合后,开始了陆攻水战的作战计划。
周瑜还独具慧眼,立即意识到要消除曹操的神秘力量,决定采用水火攻。
周瑜准备将曹操利用大大小小船只拉起铁链做成坚固的大镇,周瑜破釜沉舟,死而后已地完全反手丢掉自己的船,不留一丝后退的余地,随即布置火攻计划,利用风助火助攻,同时派出人去燃放交通船充当火把,终于取得了胜利。
赤壁之战的教育意义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孙、刘联盟由于认清局势,顺应形势,合理利用资源,巧妙地部署,选准时机,使用火攻计谋,战胜了强大的匈奴,赢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的成功,反映出来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灵魂和黑色科技的光芒,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国家不能仅仅依靠财富,军队的兵戎相见一直是一个极其残酷的战争,惟有依靠科技,才能取得有利的胜利。
诸葛亮与周瑜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
![诸葛亮与周瑜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https://img.taocdn.com/s3/m/f7c6ab4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4.png)
诸葛亮与周瑜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诸葛亮与周瑜两位杰出的军事家在这场战斗中展现出了他们的智勇才华。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丞相,周瑜则是东吴的大将,他们在这次战争中展现了独特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本文将对诸葛亮与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智勇对决进行探讨。
一、智谋斗智在赤壁之战前,曹操率领的大军正以绝对的优势向东吴进军。
面对强敌的压力,诸葛亮和周瑜都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化解危机。
诸葛亮提出了“借东风”的计策,他利用江水、大风等因素来制造战机,从而让东吴能够抵御曹军的进攻。
而周瑜则通过石雨计来引诱曹操中计,将敌军的船只烧毁。
他们在智谋斗智的过程中展现出了高超的智慧和布局能力。
二、兵法对决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都充分应用了兵法的原则,并以不同的方式应对敌人的进攻。
诸葛亮以火攻为主要策略,他深知曹军的法军实力,所以选择了利用大风和火攻来破坏曹操的兵力。
相对而言,周瑜则更加擅长水战,他善于利用江水的地形和水军的优势,采用了石雨计和火攻结合的战略。
两位军事家在兵法对决中的出色表现,使得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敌人的进攻。
三、决策勇猛除了智慧和战略,诸葛亮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还展现了出色的决策能力和勇气。
诸葛亮作为丞相,他需要权衡利弊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他勇于决断,果断地提出了“借东风”的计策,并在实施过程中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应变能力。
同样地,周瑜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决策能力。
面对曹军的进攻,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火攻和石雨计,并亲自带领部队参与战斗,展现了出色的勇气和决心。
总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役,诸葛亮和周瑜在这场战斗中展现了独特的智勇才华。
他们通过智谋斗智、兵法对决以及决策勇猛等方面的表现,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他们的智勇对决不仅是对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战的诠释,也成为了后世军事家学习和崇拜的榜样。
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表现,使得他们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三国智力测试题(3篇)
![三国智力测试题(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0a986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0.png)
导语:穿越时空,回到三国时期,你将面临一系列考验智慧的挑战。
在这场智力测试中,你需要运用你的智慧,解决那些历史人物所面对的难题。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穿越时空的智慧之旅!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位人物被称为“卧龙”?A. 诸葛亮B. 曹操C. 周瑜D. 张飞2. 赤壁之战中,火攻的主要指挥者是:A. 周瑜B. 诸葛亮C. 黄盖D. 关羽3.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哪位人物之口?A. 曹操B. 诸葛亮C. 孙权D. 刘备4. 以下哪位人物是五虎上将之一?A. 赵云B. 黄忠D. 关羽5.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物是:A. 徐庶B. 荀彧C. 庞统D. 张松6. 以下哪位人物被誉为“神医”?A. 华佗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7. “空城计”的发明者是:A. 诸葛亮B. 周瑜C. 黄盖D. 关羽8. 以下哪位人物是东吴的奠基人?A. 孙坚B. 孙策C. 孙权D. 周瑜9. “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是:B. 孙权C. 曹操D. 张飞10. 以下哪位人物是蜀汉的奠基人?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张飞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战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分天下”的提出者是_______,他认为天下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3. “过五关斩六将”的主人公是_______,他为了投奔_______,一路斩杀敌将。
4. “卧薪尝胆”的主人公是_______,他为了复仇,苦练内功,最终成功击败了_______。
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出自_______的《出师表》。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三顾茅庐”中,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诸葛亮不在家中。
()2.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火攻计划是周瑜泄露给东吴的。
()3.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请求刘备不要伐魏。
赤壁之战 著名评价
![赤壁之战 著名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fd72bf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2.png)
赤壁之战著名评价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与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以联军的胜利告终,对于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这场战役的一些著名评价。
一、智勇双全的诸葛亮赤壁之战中,蜀汉的丞相诸葛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预见到曹操会利用江水来运输粮草,因此采取了放水破堰的计策。
他利用南风和火攻,成功地烧毁了曹军的战船。
这一战略的巧妙运用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使得曹操遭受了重大损失。
二、火烧连营的奇计赤壁之战中最为著名的战术就是火攻。
联军利用南风,放火烧毁了曹军的船只,造成了巨大的伤亡。
这一计策被誉为兵法中的奇计,被后人称之为“赤壁火攻”,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一。
三、东吴的英勇抗击赤壁之战中,东吴军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
他们在联军的指挥下,坚决抵抗曹军的进攻,保卫了赤壁。
东吴的将领周瑜更是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成为了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名将。
四、对曹魏的重大影响赤壁之战的胜利对曹魏产生了重大影响。
曹操的大军遭受了重创,粮草也被焚烧一空,使得他的野心受挫。
这场战役打破了曹魏对荆州的统治,为蜀汉和东吴联盟打下了基础,对于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文学作品的灵感源泉赤壁之战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源泉。
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赤壁怀古》、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赤壁赋》等作品,都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那段历史的壮丽景象,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六、赤壁之战的教训和启示赤壁之战教导我们,智谋和勇气是战胜强敌的关键。
诸葛亮的智慧和联军的勇气使得他们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役也告诉我们,对敌人的全面了解和合理的战略部署至关重要。
同时,赤壁之战也告诉我们,火攻等奇计固然重要,但背后必须有强大的组织和指挥,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赤壁之战以其独特的战术和重大的影响,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
周瑜赤壁之谋
![周瑜赤壁之谋](https://img.taocdn.com/s3/m/fbf7fdd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a1.png)
周瑜赤壁之谋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也是诸葛亮巧妙安排的一场胜利。
而在这场战役中,周瑜作为东吴的主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以智勇双全的才能,采取了一系列精妙的谋略,最终帮助东吴战胜了曹操,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首先,周瑜在赤壁之战前做足了准备工作。
面对曹操大军的威胁,周瑜与刘备商量,决定采取火攻的计策。
他派人故意传递曹操士兵叛变的消息,使曹操陷入混乱。
同时,他还秘密派遣间谍潜入曹营,了解到曹操的军情和布防。
这些准备工作为接下来的谋略奠定了基础。
接着,周瑜制定了一系列的计策,以应对曹操的进攻。
他派遣陆逊等人在江面上布下火草,借风助火,制造了一场火海,使得曹操的船只被大火包围,陷入了极度的混乱。
同时,他出奇制胜,利用风向,将江水开到曹操船队的上风面,加剧了火势的强度。
这一计策不仅消耗了曹操的实力,还挫败了曹操的士气。
此外,周瑜还在赤壁之战中洞察敌情,并随机应变。
当曹操派出陆逊前来投降时,周瑜对他进行了审查,并藉机了解了曹操的情报。
他费尽心思地对陆逊进行安抚,使得陆逊最终效忠于东吴,并为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一决策为周瑜赢得了可靠的援助,并成为了整个战役的转折点。
最后,周瑜善于利用智谋和外交手段,巧妙地打破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联盟。
他先后写信给刘备,以威逼利诱的方式,使刘备放弃了击败曹操的机会。
周瑜巧妙地利用了刘备的软肋,使之成为战场上的“旁观者”,从而避免了东吴和刘备同时与曹操正面对峙的局面。
总的来说,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展示了出色的智谋和韬略。
他的准备工作充分,他的计策精妙,并且在战场上善于观察和灵活应变。
周瑜的赤壁之谋不仅为东吴取得了一场重大胜利,也为中国历史增添了一段辉煌的篇章。
他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天的决策者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周瑜的赤壁之谋,我们可以看到智者的胜利并不仅仅依靠力量,更需要智慧和战略。
在冲突和竞争中,我们同样可以像周瑜一样,通过智慧和策略来取得胜利。
黄盖苦肉计的故事简述
![黄盖苦肉计的故事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012851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8.png)
黄盖苦肉计的故事简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国时期,曹操攻打南郡,黄盖独自带领着一支小部队在江边守卫城池。
曹操的军队数量庞大,黄盖的部队远不是对手,面对强大的敌人,他只能靠着智谋维持局面。
黄盖想出了一计策,他决定使用苦肉计。
他让自己的部队假装内讧,故意放弃防守城池,装作逃跑的样子,引诱曹操的军队追击。
当曹操的军队追赶至江边时,黄盖突然舍命纵火,将江面燃起熊熊大火,曹操的船只被大火包围,陷入火海之中。
曹操的军队损失惨重,而黄盖却借着火势逃脱。
曹操一时之间措手不及,无法再继续攻打南郡,只能暂时撤退。
黄盖的苦肉计成功地保住了城池和部下的性命。
后来,黄盖还曾在赤壁之战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谋,成为赤壁上的一位英雄。
他用苦肉计成功地配合周瑜的火攻,最终打败了曹操的军队,让曹操狼狈而逃。
黄盖的苦肉计成为了古代典籍中的经典战术之一,被后人传颂和应用。
他用智谋和勇气化解了前方的危机,保全了自己的部队和城池,展现了一位真正的军事奇才的风采。
第二篇示例:黄盖苦肉计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个著名故事,发生在曹操与刘备争夺荆州的战争中。
黄盖原本是孙权麾下的大将,但在曹操进攻荆州时,孙权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盘,出于自保的需要,决定和曹军结盟,而黄盖便被孙权派去曹军军营投降。
黄盖对自己这次的使命非常不情愿,但也知道这是孙权的命令,只能无奈地执行。
于是,黄盖带着一队人马前往曹操的大营,向曹操投降。
曹操得知黄盖是孙权的将领,心中十分高兴,毕竟黄盖是著名的将领,是很有实力的。
曹操派人招待黄盖,并对他表示欢迎。
黄盖在曹操大营的生活并不愉快。
他虽然受到了待遇,但是每天都生活在无尽的内疚之中。
黄盖知道自己是为了孙权的利益而投降的,而不是真心愿意为曹操效力。
对于这种局面,黄盖感到非常苦恼,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就在黄盖掰扯不清的时候,一天晚上,曹操召见他,询问他对孙权部队的情况。
黄盖虽然内心矛盾,但也知道不能对曹操说谎。
于是,他向曹操汇报了一些关于孙权军队的情报。
诸葛亮与周瑜火烧赤壁的智谋大战
![诸葛亮与周瑜火烧赤壁的智谋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1686eb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8.png)
诸葛亮与周瑜火烧赤壁的智谋大战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场被誉为智慧之战的火烧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是由两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诸葛亮和周瑜所领导。
他们通过精妙的计策和智慧的指挥,取得了对敌军的胜利。
本文将探讨诸葛亮与周瑜在火烧赤壁的智谋大战中所展现出的才智与勇气。
火烧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当时曹操以强大的兵力准备征服南方。
作为抵抗曹操的最后一道防线,孙权和刘备联合,但双方实力有巨大差距。
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和周瑜成为了关键人物,他们必须寻找到一种能够对抗曹操的方法。
面对强大的曹军,诸葛亮提出了一个大胆而独特的计划:火烧赤壁。
他首先通过联络刘备和孙权,达成了共同的战略目标。
他明智地选择了赤壁作战地点,这里有水势险要,烟雾密布,非常适合埋伏敌军。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诸葛亮展示了他的才智和智慧。
在具体行动中,周瑜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利用自己对江东地理环境的熟悉,派遣船队堵塞了曹军的水路。
这个举动限制了曹军的行动能力,使他们无法顺利通过江面。
与此同时,周瑜还积极地联络各地的水军力量,形成了庞大的联合舰队。
在战斗之前,诸葛亮亲自计划了火攻的细节,为此他大量收集了木材,准备烧毁曹军的船只。
周瑜在战前则负责稳定部队士气,他动员士兵,向他们灌输壮志凌云的理念。
这种紧密的合作和密切的组织使得两位战略家的计划得以顺利进行。
火烧赤壁的战斗结果可以说是出乎意料的。
诸葛亮和周瑜的智慧超过了曹操的实力。
通过火攻,曹军的船只被击毁,曹操只能选择撤退。
这次战争的胜利对刘备和孙权来说,意味着南方的稳定和独立。
同时,它也向世人展示了诸葛亮和周瑜的非凡才华。
在火烧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和周瑜通过巧妙的战略和智慧的指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
他们的勇敢和智慧使得他们成为历史上备受赞赏的军事领袖。
他们的成功展示了智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总结起来,诸葛亮与周瑜在火烧赤壁的智谋大战中展现出了非凡的才智与勇气。
他们通过火攻和水兵的合作,战胜了强大的曹操军队,为南方的稳定和独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智谋与神机妙算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智谋与神机妙算](https://img.taocdn.com/s3/m/6c8bc23c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d8.png)
三国演义诸葛亮的智谋与神机妙算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诸葛亮无疑是一个备受人们瞩目的人物。
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出色的军事策略在乱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诸葛亮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智谋。
他善于分析形势,掌握政治大势,深谋远虑。
在赤壁之战前夕,他准确地判断到曹操水军粮船上有暗藏的木牛流马,于是巧妙地用火攻这个弱点,并在战役中使曹军大败。
这一战略在三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以其深思熟虑和超凡的智慧设计了“空城计”。
在他攻打七擒孟获时,为了迷惑敌方,他留下了空城,在城中放火,用缺乏实际力量的假象吓退了孟获的大军。
这一计策考验了他的智慧和冷静的头脑。
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才能。
他精通兵法,善于运用兵器和兵员,能够合理调度,灵活应对。
他斩杀了特级战将夏侯渊,迫使曹操因此对诸葛亮刮目相看。
此外,他领导的第五次北伐,更是以出奇制胜的策略成功攻破曹魏的守备,为蜀国夺取了重要的战略优势。
除了智谋和军事才能,诸葛亮还以他的神机妙算而著称。
他能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推理,准确无误地预测一些事情的发展趋势。
在一次对蜀国的侵犯中,他提前预知了敌方将领的计划,并运用计谋成功地击败了敌军。
他的预测和计算能力超乎寻常,使他成为了战争中的一支强大的力量。
诸葛亮的智谋和神机妙算不仅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也为三国时期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所设计的政治政策和军事战略使得蜀国能够在敌强我弱的局势下生存,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同时,他也成为了人们仰慕的对象,被誉为“卧薪尝胆三卧岳阳楼”。
总结起来,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智谋和神机妙算使他在乱世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他的贡献不仅是为刘备及蜀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让人们对他的智慧和才能刮目相看。
诸葛亮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也启示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智慧和策略去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三国演义战略谋略以赤壁之战为例的战略布局与智谋分析
![三国演义战略谋略以赤壁之战为例的战略布局与智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2f0ea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f.png)
三国演义战略谋略以赤壁之战为例的战略布局与智谋分析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发生在三国时期东汉末年。
该战役是由刘备与孙权联军对抗曹操所发动的,展现了战略布局与智谋的威力。
本文将以赤壁之战为例,分析其中的战略布局与智谋,探讨三国演义中的军事策略。
赤壁之战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想要统一中原,而刘备和孙权则建立起了抵抗曹操的反击势力。
为了进一步夺取江南地区的控制权,曹操出兵南征,联合两位荆州的重要猛将张绣和刘表之子刘琮。
然而,曹操在攻打江陵时遭遇了孙权的反击,最终被孙刘联军击退。
赤壁之战显示了刘备和孙权的出色战略布局。
首先,他们充分利用了地利之便,选择了赤壁作为战场。
赤壁地势复杂,有长江和赤壁山的阻隔,水势湍急,对于曹操的大军来说是一个天然屏障。
而且,南风吹拂,对火攻起到了极大的助益。
刘备和孙权也充分利用了地理环境,巧妙地布置了阵势,使得曹操难以顺利进攻。
其次,刘备和孙权的智谋也是赤壁之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们利用了曹操军队驻扎的西岸附近的小蔡、南蔡等地的渔民,传递假情报,制造了曹操军队内部的混乱。
同时,刘备和孙权利用曹操的自负心态,诱使其分兵追击南岸的刘琮,进一步削弱曹军的实力。
最关键的是,赤壁之战中,周瑜带领孙刘联军实施了一次火攻,以此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火攻不仅借助了地理条件,还巧妙地运用了风向的变化,成功引燃曹军的战船,使得曹操遭受重大损失。
除了战略布局与智谋,赤壁之战还展现了刘备和孙权的军事指挥才能。
他们在战场上稳定指挥,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
刘备统领骁勇善战的蜀军,善于运用重装步兵与骑兵,准确地切入曹军,并及时撤离,阻止了曹军的反击。
孙权则派出了周瑜作为主帅,以火攻为主要战略手段,破坏了曹操的水上交通线,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
两方的指挥官合作紧密,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互相配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总结起来,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充满智慧和战略的战役。
通过分析战略布局与智谋,我们可以看到刘备和孙权在赤壁之战中的卓越才能和决心。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智谋与勇气的较量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智谋与勇气的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eeac90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a.png)
三国演义之赤壁之战智谋与勇气的较量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其中最为著名的战役之一就是赤壁之战。
这次战役集中展现了当时三国诸侯之间智谋和勇气的较量,论述了人才培养、策略运用、兵法胜负等方面的重要性。
本文将以这一战役为例,探讨智谋和勇气的相互作用以及影响。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曹操领导着数十万大军进攻孙刘联军的蜀国。
这场战斗的发展过程也是智谋与勇气相互交织的过程。
首先,智谋在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刘备与孙权联合对抗曹操,他们明确地认识到自己在兵力上的不足,只能依靠智谋来满足战略需求。
他们派遣周瑜出使刘备,联合对抗曹操。
周瑜以“苦肉计”打破了曹操的围困,成功引诱曹军犯错,为后来孙刘联军赢得了战略主动权。
这个计策展现了周瑜的智勇双全,以及他对敌情的准确洞察力。
其次,勇气也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非常勇敢地率领孙刘联军与曹操的大军对抗。
他面对势大力沉的敌军,不畏艰险,坚定地迎击敌人。
他个人的勇气和决心激励着整个联军的士气,使他们能够奋力战斗,最终击败了曹操。
同时,关羽也展现了他的勇气和战术才能,他在击溃敌军后,利用自己的冷血勇气斩杀了曹操大将夏侯惇,展现出了卓越的个人勇气和引导军队的领导能力。
此外,赤壁之战还展现了智勇双全的素质。
黄盖成功地使用火攻计,炼狱车,燃烧曹军船只。
他的智慧和勇气为反击敌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赵云在战场上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不畏强敌的勇气,并利用地利之便在战场上迅速机动,将曹操大军赶下马来。
这种结合了智谋与勇气的素质被视为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赤壁之战的胜利,正是智谋与勇气的较量最典型的例证之一。
智者运筹帷幄之中,勇者斗志昂扬于前。
在这场战役中,智勇双全的周瑜、黄盖、赵云等人的出色表现,为孙刘联军赢得了胜利,扭转了不利局势。
他们运用智谋和勇气相结合的战略,一举击败了曹操的势力。
这也再次验证了智谋与勇气相辅相成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是智谋与勇气较量的典型案例。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b86916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6b.png)
火烧赤壁的故事简介
公元208年,三国时代,曹操率领大军攻打荆州,孙权联合刘
备共同抵抗。
战场上,曹操军势如破竹,刘备和孙权联军节节败退,形势岌岌可危。
就在此时,诸葛亮献计,孙刘联军在赤壁一带设下埋伏,等待
曹操大军过来。
而曹操派遣部队攻打刘备后方,孙刘联军的主力则
在赤壁等待。
火烧赤壁的计谋由周瑜主导,他派出小船偷袭曹军,同时利用
东风,放起火攻,大量火船冲向曹军战船,烧毁曹操的舰队。
曹操
见状,大败而逃。
火烧赤壁一战,虽然并没有决定三国的最终归属,但却成为了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
这场战役展现了孙刘联军的智谋和勇气,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经典之战。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得孙刘联军在荆州立于不败之地,也为后
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这场战争也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灵
感源泉,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战。
赤壁之战,成为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经典之战,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传承。
火烧赤壁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战。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赤壁之战详解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赤壁之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e1c92d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f.png)
三国演义第十一回赤壁之战详解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本文将对三国演义第十一回中的赤壁之战进行详解。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东汉末年,曹操与刘备、孙权三方势力之间的一场决战。
赤壁之战的导火索是曹操打算攻打荆州,刘备和孙权联手抵抗曹操的进攻,最终导致了这场战役的爆发。
赤壁位于长江南岸,地势险要,水道曲折。
刘备与孙权商议后,决定采取火攻的战略。
刘备在战前假意南逃,欲引曹操追击。
曹操见刘备逃跑,信以为真,率领大军追赶。
就在曹操追击刘备的同时,刘备与孙权早已在赤壁设下埋伏。
孙权派出周瑜,调动水军与刘备合力,准备在水上对曹操进行火攻。
火攻之日,东风吹拂,曹操的船队正准备渡江,却因为东风的帮助下,被赤壁的孙刘联军击败。
有名的赤壁之战开始了。
孙刘联军趁势展开火攻,曹操的船队大败。
火焰熊熊燃烧,江面上烟雾弥漫。
曹操大军的军船纷纷被火焰吞噬,损失惨重。
面对突如其来的火攻,曹操大军士气低落,不久后遭到了刘备、孙权的进攻。
曹操败退之际,又遭到了关羽的追击,被孙刘联军连番打击。
赤壁之战最终以曹操惨败而告终。
曹操撤退后,刘备、孙权得以保留各自的势力,并开始各自发展壮大。
赤壁之战的意义在于,它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格局,刘备和孙权通过联合,成功击败了曹操,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被后世赞誉为兵法的经典之作。
总结起来,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
通过火攻战术,刘备和孙权成功击败了曹操,改变了当时的局势。
这场战役不仅在故事情节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赤壁之战的详细描述,展示了各方势力之间的智谋、力量和胆识,同时也揭示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无情。
八百里分麾八百里的典故
![八百里分麾八百里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00737a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9.png)
“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典故,源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赤壁》。
该典故描述了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高超的智谋和英勇的斗志,成功击败了强大的曹操水军。
其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周瑜在战前鼓舞士气、振奋军心的英勇形象。
在三国时期,曹操为了消灭南方的两个敌人——孙权和刘备,亲自率领大军南下。
孙权、刘备为了共同抵抗曹操,组成了联军。
联军由周瑜担任总指挥,负责在赤壁一带与曹军决战。
面对强大的曹军,周瑜深知必须出奇制胜,才能扭转战局。
在决战前夜,周瑜召集全军将士,进行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动员。
他站在高台上,挥舞着手中的令旗,大声疾呼:“明日之战,我军必胜!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民族的尊严,我们要奋勇杀敌,誓死保卫家园!今夜,我将与大家共饮此酒,明日一战,誓破曹贼!”说完,他命人点燃篝火,将一块巨大的烤肉架在火上炙烤。
这块烤肉长达八百里(约合现代的四百公里),足以让全军将士共享。
周瑜此举,既是为了鼓舞士气,也是为了向将士们展示他坚定的决心和毫不畏惧的勇气。
全军将士被周瑜的豪情壮志所感染,纷纷高举酒杯,共饮此酒,誓与周瑜并肩作战,共同击败强敌。
次日,赤壁之战打响。
周瑜凭借高超的智谋和英勇的斗志,巧妙地利用火攻战术,成功击败了曹操的水军。
赤壁之战的胜利,使孙权、刘备联军名声大噪,周瑜更是被后世誉为“赤壁英雄”。
“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典故,不仅展现了周瑜英勇无畏、智勇双全的形象,也体现了古代将领在战争中的谋略与胆识。
这一典故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了激励人们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象征。
总之,“八百里分麾下炙”这一典故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它告诉我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我们应该像周瑜一样,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毫不畏惧的勇气,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家园。
同时,这一典故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追求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弓仲韬的故事
![弓仲韬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aaf2a0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20.png)
弓仲韬的故事
弓仲韬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和谋士。
他最出名的一件事情是在赤壁之战中,他与陆逊合作,献计和破敌,最终
帮助孙权成功打败了曹操的大军。
弓仲韬出生在东汉末年,家中是布衣之家,但他聪明伶俐,好学不倦。
他年轻时曾经深入学习《书经》和《春秋》等经典著作。
在进入孙权的部
下后,他凭借着出色的智谋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逐渐成为了孙权的得力助手。
他出谋划策,帮助孙权扩大了自己的领土,并且与曹操的大军斗智斗勇。
在赤壁之战中,弓仲韬凭借自己的智谋,与陆逊等人合力献计制敌,
击败了曹操的大军,帮助孙权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国土。
此后,他一直效
力于孙权,为南方的江东地区奋斗了一生。
弓仲韬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一颗敬业奉献的心,勤奋努力
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就一定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论“赤壁之战”中的智谋描写选题的目的和意义:《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战争纵贯全书,其中赤壁之战是小说战争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赤壁之战是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的战争,战争的过程不着力写武力相斗,而注重于智谋的较量,战争的结局基本上决定了三国鼎立的局势,作者对这一战争过程的描写,既惊险又生动,使人目睹了由设谋到结束的战争全过程。
小说在战争描写中智谋的描写尤为突出,而且非常详细如草船借箭,周瑜的反间计,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计计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古代人的聪明军事才能,这四计也是把曹操推向失败的原因。
本文通过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及具体实施,及这四计的描写,进一步探析赤壁之战中的智谋,以及曹操在三方的智谋较量中骄矜失策败于赤壁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剖析,它启示人们:智术对于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有着重要作用。
赤壁之在战争的描写中揭示真理,在智谋的较量中决定成败。
既对今天现代化战争又参考价值,又对我们处理其他日常事务有启发意义,小说中的智谋描写把赤壁之战的艺术描写推向高峰。
研究赤壁之战中的智谋描写能提升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又能够深刻的解读文学名著。
论赤壁之战中的智谋描写06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写战争的长篇历史小说,他写战争不着力写武力相斗,而注重写智谋较量,在《三国演义》中,智谋描写随处可见,使全书光彩夺目,令人难以释怀。
赤壁之战是小说中智谋描写最精彩的部分,是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赤壁地区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大战之前,三方进行着一场场奇智异谋的较量。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官渡之战平定北方以后,便挥师南征。
东吴上下人心惶惶,荆州刘宗束手投降,刘备兵败当阳;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建议刘备实施其战略大计,联吴抗曹。
联吴抗曹的目的是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这是诸葛亮在分析了天下形势后提出的复兴汉室的根本大计。
一、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及具体实施1、诸葛亮联吴抗曹方针的战略依据正如历史学家翦伯赞指出的:“三国鼎立的局面之形成,正是豪族在混战中彼此吞灭到最后,再不能吞灭的结果”。
①早在隆中时,诸葛亮就向刘备分析说:将军于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难让孙权占地理,将军可占人和。
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兴汉室”。
然而,刘备错过了夺权荆州的好机会。
曹操大兵压来,刘宗投降使刘备处境险恶,自身难保。
力取荆州,谈何容易,在这种形势下,联吴抗曹对刘备是十分有利的。
其实质是借吴抗曹,以坐收渔翁之利。
诸葛亮说的很明白:“南北相持,吾等于中取利,南北两军互相吞并,若南军胜则我乘势以取江南可见!刘备集团的出现在于使魏、吴相拼、在魏吴力量的不断消耗过程中壮大自己。
此时的刘备兵不过万人,只有江夏弹丸之地,实力与东吴相差甚远,尽管曹操在“煮酒论英雄”时认为刘备胸怀大志,富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是当时唯一可与自己相比的英雄,由于刘备力量较小,当时曹操还未真心把刘备放在眼里,江南六郡才是他心上的一块心病,魏吴蜀三方之间的力量对比悬殊,分作三个不同的等级。
对刘备来说,要想恢复汉室,首先要均衡三方实力,要实现这如意算盘,问题关键在于孙权会不会抗曹,如果孙权投降曹操,那么刘备的处境将更险恶。
在当时,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曹操的重要谋士旬攸就认为大兵压境,孙权必将惊疑来投降,东吴内部分为两派;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以黄盖为首的主战派,独具慧眼的诸葛亮认为,抗曹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江东有长江天险可依,贤人智士尽心辅佐,兵精粮足,具备对抗曹操的实力。
再者,从个人利益角度讲,孙权也不会把江东拱手献出,为了:“保妻子,全富贵”维护自己的至尊地位,孙权在思想上是主张抗曹的,如果东吴参战,那么势必会寻求刘备的支持,这样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就可以实现了。
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正确分析,及联吴抗曹的战略决定,充分表现出他的过人智慧。
2、诸葛亮巧用智激孙权,促成孙刘联盟尽管孙权不甘心做人臣,但要他真正下决心抗曹也是有困难的,首先它的周围有一股强大的投降派,江东第一谋士张昭认为,曹操“势不敌,不如纳降,为万安至此”。
众谋士从自身利益出发,也主张降曹。
其次,孙权也有惧曹心理,曹操兵多将广,东吴在军队数量上处于明显劣势,如果战而不胜,必降曹,第三,曹操采用精神战术使东吴笼罩着失败的情绪,在送往东吴檄文说:“孤近承帝命,奉诏伐罪,旌麾南指,刘琛来于,荆襄之民,望风归顺。
今流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②真是来势滔滔,不可一世,并露出相吞之意。
另外,由于刘备新败,势穷力孤,要得到东吴的信任和支持,并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也是不易的。
诸葛亮肩负着艰巨而重大的使命来到东吴,面对张昭为首的投降派的围攻和非难,进行了锋相对的斗争。
经过唇枪舌剑的较量,他以广博的知识和机敏的应变,驳倒“群儒”,威慑了投降实力,舌战群儒目的是要说服东吴集团中一批鼠目寸光,软弱胆怯的文官,以使从思想上分清利弊,铲除他们的惧曹心理,从而进一步坚定吴主抗曹的决心,与吴建立巩固联盟,诸葛亮深知孙权不愿降曹,但对它“只可激,不可说”。
他先说曹军势大、兵多、将广,扫荡北方群雄,招降刘表,现有图江东,以一番危言耸辞劝孙权北面事曹。
孙权身为吴主,岂愿:“北面而事之”?于是反问孔明:“诚若君言,刘豫州何不降曹;孔明洞察孙权心理,便说:“昔田横,齐之壮士耳。
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又安能屈于人下乎?”③言下之意是你孙权怎能和刘豫州比呢?甚至连回横还不如呢。
这一段果然凑效,孙权勃然大怒,袖手而起,退入后堂,这就初步激起孙权的自尊心和英雄主义情感。
但只从感情上激怒孙权还不足以解决问题,孔明进一步献策,消除其疑虑,指出曹操军事数量上虽占优势,但实质上存在严重的缺点:曹军远来,兵士已疲惫。
曹兵多数为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新降之众,迫于曹操的兵威,并未心服,同时又分析了刘备现有的军事实力和有利条件,认为两家同心协力,必能破曹。
这样使孙权增强了破曹的信心,经于表示“吾意已决,更无他疑,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智激周瑜是为了进一步激励孙权的抗战决心。
周瑜是东吴主战的实力派人物,对孙权的影响很大,诸葛亮掌了周瑜性格高傲的特点和坚决抗曹的态度,没有谈军事,而为他诵曹操的《铜雀台赋》,对其中文字稍有改动,指出曹操欲得“二乔”乐度晚年,借题发挥激怒周瑜,周瑜大怒,指出曹操“老赋欺吾太甚。
”而孔明假装不知“二乔”与周瑜,孙策的关系,短短几句话,说到了周瑜的痛处,周瑜起誓:“吾与老赋誓不两立!”有力地调动了周瑜抗曹操的积极性,周瑜力劝孙权下决心抗曹,孙权砍破案角发誓:诸将官再有言者,如同此案:“于是东吴上下形成了同心抗曹的局面,诸葛亮到东吴的胜利,向人们展示了他超人的智慧。
赤壁之战的主导思想是“联吴抗曹”以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交战过程中,周瑜曾几次加害诸葛亮,诸葛亮依然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始终没有破坏联盟这一原则。
曹操败走时,他没有把曹操置于死地,是因为一旦曹操死去,北方势必大乱,军阀混战可能再起,难以控制,而东吴势力将会强大,刘备很可能会被东吴军阀吞并,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势力薄弱,孙权势力比较强大,而刘备的势力却无法于二者抗衡。
魏、蜀、吴的继续对立,才会有空隙供刘备发展,争取自立。
诸葛亮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用兵上他意在削弱曹操,壮大自己。
他派骁勇善战的赵云、张飞、分别在乌林、彝陵拦截曹操,却没有下令追杀曹操,设下疑兵,引曹操误走华容道,却让义重如山的关羽把守,诸葛亮巧妙的安排,让曹操逃走,,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实践证明诸葛亮的策略是正确的。
二.赤壁之战万事俱备之四计赤壁之战的计的描写比较多,而且非常的详细,如草船借箭,周瑜的反间计,黄盖的苦肉计,庞统的连环计,计计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古代人的聪明的军事才能,这四计也是把曹操推向失败的原因。
1、诸葛亮“草船借箭”:诸葛亮的“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真可谓是高瞻远瞩,他审时度势的政治家风度,显示了他干练的外交才能。
“草船借箭”充分体现了他的足智多谋。
吴,蜀的联盟是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共同的利益联合的,目的是为了不被曹操吞并,在共同的抗曹的过程中,双方既有联合又有斗争,主要表现在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上,也体现了吴蜀之间的矛盾,对于诸葛亮的才能,周瑜嫉妒认为他的谋略高于自己,“久必为江东之患”,于是产生了杀诸葛亮的念头。
鲁肃不赞同,让诸葛瑾招诸葛亮共事东吴。
诸葛瑾的劝说没有成功,周瑜更加恨他。
于是就派诸葛亮同关张赵等星夜断曹操的粮道,周瑜想借曹操之手除掉诸葛亮,诸葛亮看出了其中之事,在临走之前对鲁肃说,自己水战,步战,车战,马战各尽其妙,不像周瑜只懂得水战,又一次用激将法,周瑜听说后,非常愤怒,为了证明自己能陆战,决定不用诸葛亮,亲自出马先断粮道。
诸葛亮巧妙的保存了自己的实力。
周瑜对孔明的迫害,孔明并没有在意,而是从全局出发,诸葛亮分析了曹操必会重兵提防,若去断粮必为所擒,建议先决水战,挫曹军的锐气,分析的合情合理,十分精辟。
周瑜感到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以后必为大患,于是又起杀机,鲁肃从全局着眼,认为周瑜的做法是错误的,劝止了周瑜的行为。
后来周瑜借蒋干之手用反间计除了曹军水军都督蔡瑁,张允,派鲁肃去试探诸葛亮看其是否知其计策,诸葛亮一见鲁肃便说,都督用计杀了蔡、张二人,未与周贺喜,周瑜得知后嫉妒更盛,认为孔明非等闲之辈。
他责孔明十日之内造十万支箭,为难诸葛亮,诸葛亮反而说只用三日,并且立下了军令状,强然的对比,在当时的条件下早十万之箭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深知借其杀他的用意,诸葛亮运筹帷幄,把握住曹操的作战心理,精彩上演了“草船借箭”这一幕。
事后,当鲁肃问诸葛亮如何知道会有大雾时,孔明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陈图,不明兵势,是庸子也,亮于三日前算定今有大雾,因此,敢立三日之限”,实质上是事物运动的规律,要掌握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需要有科学知识作为基础,诸葛亮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草船借箭和巧借东风都是利用天文知识的杰作,对于科学规律的认识是他在吴地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
2、周瑜的反间计周瑜虽然在与诸葛亮的斗智中略低一筹,但他并非才智平庸之辈,他的反间计的成功使用,是赤壁之战不可缺少的因素。
大战之前,双方都在寻求破敌良策。
周瑜为了鼓舞军威,树立胜利的信息。
在接见曹操下书的使者时,斩使示威,同时发挥自己的水师优势,在三江口挫伤曹军,,亲自探视曹军水寨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当他窥探曹军水寨之后,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决定除掉对方的水军都督,解除东吴威胁,反间计有周瑜唱主角完成,反间计者:“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