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浅谈军队高学历人才综合素质及培养

浅谈军队高学历人才综合素质及培养【摘要】军队高学历技术人才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首要需要,对于军队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军队高学历人才的内涵出发,从政治素质、知识能力水平、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概括军队高学历人才的内涵,并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对高学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建议。
【关键词】军队高学历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当前,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兴起,对军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任务,为军队高层次人才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新型院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军队高技术人才教育和培养拓展了新的空间,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对军队高学历人才综合素质及培养有一个新的更高的认识。
一、军队高学历人才的内涵在未来以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为突出特点的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无论是缺乏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的指挥型军官,还是缺乏指挥管理知识的技术型军官都难以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只有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军事人才是信息化战争的首要需要。
军队高学历人才作为复合型军事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集指挥、管理、技术于一身。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承担起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军队高学历人才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我军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军事人才政治素质培养的核心。
要加强军队管理,搞好军队建设,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教育军事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做合格的军队高层次人才的最重要条件。
军队高学历人才只有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与处理问题,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才能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军队高学历人才只有政治方向坚定,才能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上的继承,也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军队高学历人才要有复合型知识结构。
现代高技术领域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定向能技术等,正在改变着武器装备性能和军人的思维方式,它迫使人们必须以新武器系统、新的作战样式和新的战略战术进行战争。
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军 事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

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对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认识》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军事领域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信息化战争的出现,对军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人才培养,已成为提升军队战斗力、适应未来战争的关键所在。
信息化条件下的战争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
传统的战争模式主要依赖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与规模,而如今的信息化战争则更加注重信息的获取、处理和运用。
战争的胜负不再仅仅取决于谁拥有更强大的火力,而在于谁能更迅速、更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信息。
这就要求军事人才具备扎实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敏锐的信息感知能力。
在信息化战争中,联合作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
不同军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至关重要。
因此,军事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联合作战意识和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与其他军兵种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为了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人才培养,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
传统的军事教育往往侧重于军事理论和技能的传授,而在信息化时代,应更加注重培养学员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鼓励学员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战术,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也是关键。
要增加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的比重,使学员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
同时,要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让学员学到最新、最有用的知识。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同样重要。
通过模拟实战环境、开展实战化演练等方式,让学员在实践中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检验学员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应急处置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要吸引和培养一批既精通军事理论又熟悉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教师。
一方面,可以从军队内部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另一方面,可以从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国防教育加强军事人才培养

国防教育加强军事人才培养在当今国际形势的背景下,国家安全和军事力量的确保对于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国防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军事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一、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国防教育作为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公民的国防意识和军事素质,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
以下是国防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1. 培养军事意识:通过国防教育,人们能够了解国家安全形势、国家军事力量的重要性以及自身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这样能够增强公民对于军事事务的关注和理解,提升军事意识。
2. 提高国防素质:国防教育能够提供必要的军事知识和技能,例如战略规划、军事战术和国家安全政策等。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人们可以增强自己的国防素质,并为国家的安全做出贡献。
3. 塑造强大军队:通过国防教育,年轻人能够了解军队的重要性和军人的荣誉,激发他们加入军队的热情。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参军,并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军事力量。
二、加强军事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有效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以下是一些策略和方法可以采取:1. 教育系统整合:将军事教育融入到教育系统中,从小学到大学,形成全方位、系统化的军事教育体系。
通过教材更新和教师培训,确保军事知识能够得到准确传授。
2. 军事训练强化:在学校和社区设置军事训练基地,提供军事训练机会。
学生和公民可以通过参与军事训练,学习实践军事知识和技能,增强体魄和集体意识。
3. 加强科研创新: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与国防相关的科研项目,培养专业化、创新型的军事人才。
同时,加强军民融合,促进军事科技与民用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4. 多样化招募途径:通过改革招募制度,为军事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例如,可以设立专门的军队大学,为有志于从事军事事业的学生提供优先发展的机会。
5. 强化军事文化建设:加强对于军事历史、军事英雄和优秀军事家的宣传和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军事荣誉观念。
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应确立“四观”(全文)

培养高素养新型军事人才应确立“四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进展,知识经济、知识军事初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复杂,战争样式发生变化,这些都向跨世纪的军队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视察国防科技大学时强调:“要牢牢扭住培养高素养新型军事人才这个中心任务,深入研究现代军事教育特点和规律,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进展道路,努力培养造就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
”我们要深刻理解人才思想的内涵,确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掌握育人用人的主动权。
一、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将传统的适应近期任职需要的低层次人才观念转变为高层次、高素养的新型人才观。
军队院校教育所培养的是适应军队未来建设需要的人才,也就是培养能打赢高技术战争的人。
长期以来,我们在军事人才观上存在许多不正确的认识,如认为军事指挥人才不需要太高的学历,片面强调军事人才的第一任职能力等。
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我军的院校教育注重专项专业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知识的广度、坚实的基础,缺乏进一步进展的潜力,难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
培养适应我军未来建设需要、能打赢高技术战争的军事人才,我们就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确立新型的人才观。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只有大专学历很显然是不行的,缺乏工程技术基础的指挥军官与缺乏指挥治理知识的技术军官已难以适应部队建设的需要,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是高学历的军事人才;高技术战争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军事人才。
为此,军队院校教育训练要提高学历层次,拓宽专业口径,突出综合性,打牢学员的科学文化基础,培养既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集指挥、治理、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军事指挥人才。
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承担起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二、确立超前教育观确立超前教育观,就是将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放在培养适应未来进展需要的人才上的一种教育观。
今日的教育决定着未来的事业,办教育必须有超前意识,树立超前教育观,真正把教育放在优先进展的战略位置上;在人才的培养上,我们不仅要看到近期的需要,而且必须预见到远期的需要。
科技练兵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军队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近年来,军队积极开展科技练兵,全面提升战斗力。
作为一名参与科技练兵的军人,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下是我对科技练兵的一些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科技练兵是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必然要求1. 科技是现代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在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形态下,军队的战斗力不再仅仅是人员素质和武器装备的比拼,更是科技水平的较量。
科技练兵正是为了使我军在高科技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科技练兵是适应新时代军事变革的需要。
新时代军事变革要求我军必须紧跟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全面提高战斗力。
科技练兵正是为了使我军适应这一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3. 科技练兵是提高官兵素质的重要途径。
科技练兵不仅要求官兵掌握现代军事理论,还要熟练运用高科技武器装备。
通过科技练兵,官兵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二、科技练兵的实践感悟1. 强化科技创新意识。
在科技练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是军队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时刻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勇于创新,为军队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 深化理论学习。
科技练兵要求官兵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现代军事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为科技练兵提供有力支撑。
3. 提高实战能力。
科技练兵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实战能力。
我们要在实战背景下,不断锤炼官兵的战斗意志和技能,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关键作用。
4. 注重团队协作。
科技练兵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官兵团结协作。
我们要强化团队意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攻克科技练兵中的难题。
5. 营造良好氛围。
科技练兵需要全军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营造浓厚的科技练兵氛围,激发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科技练兵的心得体会1. 增强了国防观念。
通过科技练兵,我深刻认识到国防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坚定了保卫祖国的信念。
2. 提升了自身素质。
科技练兵使我掌握了现代军事理论和高科技武器装备的操作技能,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3. 培养了团队精神。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心得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心得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是党中央对军队建设提出的重要战略要求,旨在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新时代下,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对于推动军队建设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军队建设质量实施人才强军战略的核心是加强军队人才培养。
在新时代下,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军事形势的复杂多变,对军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军事科学研究和军队人才培养,提高军队建设的质量。
加强对高层次军事人才的培养。
高层次军事人才是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具备较高的军事素养和战略眼光,能够在复杂的军事环境下做出正确的决策。
因此,我们要注重高层次军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优质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
加强对技术人才的培养。
现代军事装备的复杂性和高科技化要求军队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队伍。
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强军事科技研究和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为军事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加强对基层军事人才的培养。
基层军事人才是军队建设的基础,他们承担着军队训练和作战任务。
因此,我们要注重基层军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训练和发展机会,锻造他们的作战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实施人才强军战略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激发人才的创造力和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
通过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晋升机制和荣誉制度,激励人才积极进取,为军队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发展。
通过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发展规划,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人才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加强人才引进,拓宽军队建设资源实施人才强军战略还需要加强人才引进,拓宽军队建设的资源。
对军校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的求知欲 , 兴趣也会油然而生。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情境 比
( 接第 4 上 4页 )
责任 编 辑
林
雨
指根据军事专业的特点 , 以军 队的职业 岗位对 象为背景 , 以 不 同任职和不同型号装备 的共性理论为基础 ,以前沿知识 为先导 , 以相邻学科 知识为辅助 , 使培养的人才既适应现职 和现有装备的要求 ,又能适应任职岗位的变迁和武器装备 的更新。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 的需要 , 专业调整的具体要求 应该是 : 减少专业种类 , 拓宽专业基础 。 33完善教学体 系。 . 优化教学 内容 对教学体系和教 学内容的改革 ,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 体体现 , 是培养学 员创新能力 的重要途径 和必然环节 , 是军 校教育改革 的核心 。教学体系和教学 内容 的改革涉及军校 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 , 因而难度极大。教学体系和教学 内容 的改革不 但要 求 以思想 解放 和观念更 新作为先导 和前提 , 还要求是切合实际需要 、 针对性极强的课程改革行动 。由于 军校类型与人才培养层次千差 万别 , 授课教员各有差异 , 听 课学员各具个性 , 因而企 图寻找统一 的、 普遍的和永恒不变 的教学体系与内容结构 , 既不可能 , 也无必要 。
【 黄小燕. 1 】 英语兴趣教学法初探. 美中教育评论, 0 , 4 2 6 (. 0 3) 【 王羽. 2 】 兴趣、 策略 、 效率在英语 教学中的运用. 知识经济: 2 0 康健. 7 0
(2. 1) 【】徐希维学生认知风格与教师英语教学策略耻 3
() 7.
(水浒传》 , 《 )也可以向学生 导入英语 委婉语 , 例如“ 去厕 所” 在英语委婉语中可以说成 “ as e te a o nt ̄ ( tn w rh cl f a l”去响 o l u
加强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研究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加强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研究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发表时间:2020-12-30T11:55:15.6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6期作者:张红熠[导读] 在我国军事院校军需开展军事共同课程,以便于提高学员的军事素养。
张红熠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摘要:在我国军事院校军需开展军事共同课程,以便于提高学员的军事素养。
军事共同课程包含军事素质课程、身体素质课程及心理素质课程,军事共同课程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关键环节,体现了学员的“两个转变”。
在新的历史时期,军事院校针对军事共同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做以规范,认为军事院校培训任务的调整,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而能够满足近几年来学员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军事共同课程的教育训练效果。
关键词: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新型军事人才引言:在新的历史时期,各项军事战略方针的确认,均指明了军事训练是科技练兵的主体发展方向,教育总部颁发了有关于《军队院校军事共同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这对于学员的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从基础角度不断转变学员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思路,使其能够更加适应现阶段社会局势发展的需要。
为了能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发展实现军事教育的改革,应在信息化时代打好信息攻坚战,提升各级指挥员及官兵的综合素质。
一、从战略高度提升军事共同课程教学训练水准从军事共同课程教学和训练的角度入手,应深层次挖掘军事共同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只有加强全员学习共同课程的意识,关注共同课程的改革,并认识到共同课程学习的必要性,才能够使得各类军事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
《要求》针对军事公务课程的教育教学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认为在未来军人的素养必须不断提升,适应新型组训模式和信息化作战的需求,因此,应该在推进我国军事变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提升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科技含量。
真的从全员作战的角度入手,从实战训练的角度入手,提升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训练水准,如:根据军委所提出的新型组训模式进行训练,对于军事院校各项教育培训路径加以梳理,分析有可能影响军事共同课程教学的因素,并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规避这些因素,便捷的掌握军事院校所应承担的各方面职责等。
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杨邓超
【期刊名称】《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S1
【摘要】我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军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需要注意解决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前瞻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开放性。
【总页数】2页(P171-172)
【关键词】军事人才;培养;思考
【作者】杨邓超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进修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63
【相关文献】
1.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J], 吕占广;郝朝辉
2.对军校创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J], 陈伟;孙博;曹中华
3.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J], 陈正东;周鑫
4.新时期海军院校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J], 陈云;林彬彬;刘淑波;刘子玥;
5.关于信息化条件下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J], 徐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

3、完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机制
新军事变革将导致新型军事人才竞争的加剧, 势必带来人才价值的提升。高效的人才机制是造就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根本保证, 是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充分发挥人才效益, 实现人才价值提升, 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机制。
一、高素质军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先进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的新要求。“三个代表”强调了我们党的先进性和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惟一客观标准,也内在地规定了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首先所必须具有的先进的政治素质。把先进的政治素质作为衡量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的首要的素质要求,因为这是直接关系到枪杆子能不能掌握在可靠的人手中,关系到能不能始终保证我们的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系到我军性质和保持军队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的根本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我们军队前途命运的大问题。
4、完善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
要加强对信息化人才建设的领导,必须建立一套规范科学、衔接紧密、便于操作的有效机制。
(1)、建立不拘一格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信息化人才建设,党委要树立与时俱进的选人用人观,重用科技型、智能型、谋略型的新型军事人才,使英雄有用武之地;要用科学的、辩证的观点评价人才,既重视资历学历,又重视能力潜力;要遵循人才成长的周期性、后显性规律,既注意充分释放能量,又不能要求立竿见影;要坚持人尽其才,用当其位,对各职级优秀人才不管文凭高低、资历深浅,看准了就大胆使用,用正确的用人导向凝聚人才。
4、 过硬的军事技术素质——知识素质的新要求。随着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必须具备五种能力:一是深邃的洞察能力。这是指军事人才所具有的一种高超的认识能力,也是军事人才实施及时、正确指挥必备的素质要求。二是准确的预测能力。战争情况的发展变化很快,军事人才必须具备准确的预测能力,才能对战争的发展趋势有所把握。三是果断的决策能力。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军事人才没有较高的军事决策能力,就不可能对战争实施正确的指挥。四是及时的应变能力。战争的这种多变性,要求军事人才必须具备及时的应变能力,以变制变,从而真正驾驭战争。五是大胆的创造能力。军事实践活动的多变性,从本质上体现了军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
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2007-02-10 16:46:40加强军队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在**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一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当前部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知识军事初见端倪,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更趋激烈,如何加快军队人才培养的步伐,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一、迎接新军事革命挑战,保证“打得赢”、“不变质”,就要抢占人才制高点,切实把人才建设作为战略性任务。
拥有人才是成就事业的资本。
****电子集团是一个技术高度密集的现代化企业,仅有1900多名员工,但却拥有博士生**名,研究生***名,本科生***名。
强大的人才群体,顶尖的技术优势,使企业步入跃升式发展的轨道,很快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
蜚声国内外的海尔集团,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靠的也是强大的人才支撑。
事实证明,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拥有人才,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军队质量建设步伐,争取在未来战争中的优势,必须抢抢占军事人才的制高点。
一是更新领导观念,牢固确立人才为本的思想。
近御年来,江主席多次强调指出,没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就无法掌握新的武器装备,无法创造和运用新的战法,也就不可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
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人才的重要性,自觉强化埋没人才是过错,发现人才是牟力;浪费人才是失职,任用人才是水平;忽视人才是平庸,培养人才是政绩观念,切实把人才作这兴军之本,把人才建设作迷不为取胜之道。
二是科学定位人才标准,把两个历史性课题作为检验尺度。
要赶超知识军事发展的步伐,永立军事革命的潮头,就必须确立与“打得赢”、“不变质”相适应的人才观,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定位人才。
要坚持政治标准第一的原则,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才的核心和灵魂来看待,要树立知识就是点头力的观点,把知识型人才作为战斗生成的第一要素来看待,要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把复合型人才作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来看待;要认清创新才能加速发展的道理,把创新型人才作为军队跨越发展的骨干力量来看待。
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doc

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doc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军队也在不断改革,如今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传统的高素质军事人才,更需要培养出新型军事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新颖的思维,更强的服从本质,能够提高部队的整体实力。
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更有效的人才管理体系,通过职业规划,安排有针对性的人事训练,以实现部队的新型晋升,实现加快人才升级换代。
此外,军队中有必要引入技术和资质拓宽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为更有效地吸引和利用人才,军队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全方位的招聘体系,让更多双技能人才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另一方面,军队应结合最新发展格局,建立相应的资质搭配体系,以有效降低双技能人才的成本投入,建立安全有效的资源利用链。
同时,军队还要注重新型军事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积极落实提升新人素质的文化素质培训,建立专门的知识更新体系,针对新兵的能力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知识熟练化培训,提高新型军事人才的能力水平。
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不仅是军队素质提升的有利条件,也是贯彻国家军事发展战略和提高军队实力的必然选择。
因此,军队要注重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完善先知先能的管理机制,培养起更有革新思维,具有服从本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对军事院校培养一体化联合作战人才的思考

对军事院校培养一体化联合作战人才的思考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关键是加紧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人才。
军事院校要准确把握未来战争特点,及时转变育人观念,开放办学。
超前教育,把培养学员的信息作战意识、联合作战意识和创新意识放在重要位置。
努力增强院校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完成军事斗争准备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标签:军事院校;一体化;联合作战;人才培养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关键在于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人才。
作为军事人才培养主渠道的军事院校,要充分发挥在军队人才建设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主动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强化五种意识。
努力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真正担负起培养信息化联合作战人才的历史重任,为赢得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联训联教,培养联合意识信息化条件下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就本质上来说,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要求诸参战力量有机联合,形成力量优势互补,消除短板效应,充分发挥系统整体作战能力,以达到1+1>2的综合优势。
世界主要国家和集团军队高度强调按照统一的目的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作战资源,以整体的力量打击敌人。
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没有哪一个军种能单独作战并取得胜利。
诸军兵种共同参加的一体化联合作战,各兵种的力量只有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形成朝向同一目标的合力,才能顺利实施作战,争取共同的胜利。
“联合”逐渐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联合作战意识也成为新型军事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联合作战意识和能力的堵养是—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需要点滴知识的积累和日常训练的养成。
因此,军事院校必须改变现状,着力培养具有强烈联合意识的新型军事人才。
一是摈弃旧的思维方式,强化“一体化”的思想观念,推动教育思想由合同作战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打破军兵种界限,去除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条块分割的封闭状态,通过日常的教育训练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学员兵种融合、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联合行动的意识;二是要把联合的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去。
新形势下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军队的人才队伍建设面临更高、更新的要求,军队将建设人才队伍的工作加强,对军队的未来发展非常有益,能让军队更好地完成历史使命。
为促进军队的人才队伍建设,本文分析新形势下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并探究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人才队伍建设;军队引言:在军队发展中,只有遵循科学发展观,对人才队伍的建设策略积极的完善和创新,建设出有优良素质、适度规模、合理结构的军队队伍,才能为新形势中我军的历史使命履行提供人才方面的有力支持。
由此可见,在现阶段,军队应该及时反思建设人才队伍的模式,加强对人才队伍的新型建设方法研究。
1.新形势下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在网络时代,对军队人才的培养有着全局性、基础性等主要作用。
积极培养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新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会直接影响信息化的军队建设,影响信息化战争的结果,影响我军能否在新形势中将历史使命顺利履行[1]。
要让军队实现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便要让人才建设实现跨越式地顺利发展。
在人才素质所影响下,新的一些武器装备无法尽快形成良好战斗力,会让军事斗争的准备受到影响,也影响军队的长远建设。
为此,若军队不能将新型人才的培养当做强军、治军的重点,没有将人才战略工程及时实施,没有将人才培养加强,便会让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具体效益被影响。
在军队中,实现现代化建设这一目标,会依赖于人才队伍的发展建设。
在现阶段,军队一些领导干部还多属于管理型、经验单一型的人才,对军兵种的知识、高科技等知识熟悉的复合型人才不足,领导干部往往缺少指挥现代联合作战的能力[2]。
在人才现状的影响下,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面临着瓶颈阻碍,在严峻形势下,我们要通过有效措施,重视人才建设,通过新的模式和理念,对新型人才高效培养,最后让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得到快速发展。
1.新形势下加强军队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一)重视创新,为人才建设提供良好机制优良的环境和机制,属于让高素质人才提高创造性、积极性的关键保障。
军事人才队伍论文科学发展论文:新形势下推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军事人才队伍论文科学发展论文:新形势下推进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军队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整体转型的关键所在。
必须完善军事人才吸引保留机制,强化军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加大军事人才培养力度,继续加强军事人才队伍建设投入,进一步深化干部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关键词:军事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是军队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军队建设整体转型的关键所在,是一项系统性、创新性、战略性很强的实践活动。
必须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进行审视,运用工程化建设的思路,搞好总体筹划,形成合时代性、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施工”路线图,以确保各项工作的质量效益。
当前,亟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一、完善军事人才吸引保留机制为解决好军事人才吸引保留问题,近年来,军队在吸引保留人才方面相继制定了一些政策制度,采取了大量有效措施,但在具体的运作中还存在不少盲点。
军队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固然有薪金待遇差的原因,但最大的痼疾还在于对人才的重视大多只是停留在精神和物质奖励的层面,没有落实到机制、制度和文化层面。
完善军事人才吸引保留所采取的举措。
一是统筹国家、军队、个人利益,切实改善军人的物质条件。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需要,设计出一种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努力实现三者关系的有机统一;探索和建立一套优才优用、优劳优酬的激励制度,把职务晋升、立功受奖等与能力、贡献挂钩。
二是规范管理制度,为军事人才吸纳保留提供可靠保障。
应在优化人文环境、用感情留人的前提下,注重用政策留人。
用政策制度保证军事人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始终充满敬业爱岗的自豪感;用活用好现有政策,最大限度地拓宽新的政策空间;按照人才开发的国际惯例,调整和修改过时的政策制度;继续加强军事人才立法工作,编制中长期军事人才的立法规划。
应强化管理机制,对传统的人才管理体系进行革新,调整人才管理的制度和规章,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来灵活管理和调动人才。
国防军事的军事人才培养

国防军事的军事人才培养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意识的增强,人民对军队和国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涨。
军事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防军事的军事人才培养。
一、当前形势下的军事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1.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增加随着国家发展的不断壮大,军队的发展也呈现出新优势。
国防领域需要的新型人才越来越多。
而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背景齐全、适应性强、沟通能力强等多方面素质的人才正日益成为国家需求的重点。
2.传统军事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依赖传统的学科和学术机制,和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军事人才的实际需求。
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通视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培养方式,要实现与时俱进,民族特色,国际竞争。
3.对于军事人才的认知和评判不够科学目前,军事人才的评价标准多以任务完成能力、科研经验、基本涉外能力等为主,而在人才的合格证书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仍存在差异,阻碍了优秀军事人才的发掘和评判,同时为民族国防所需的新军事人才的选拔、招募、储备和调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如何打破传统模式,切实提高军事人才培养,是国家和军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现阶段军事人才培养需要优化的方向军事人才的培养应该遵循国家需求和市场需求,以素质培养为主导,提高人才的市场竞争力。
1.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应该以实用性为导向来对军事人才进行培养。
既要注重对传统军事技能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对通用的现代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另外,应该强调职业教育,培养军事技术操作工、军事人才后勤维修、军事信息管理和分析人才等,多元化培养,为国家的军事需求提供充足的多元人才。
2.科学的优秀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军事人才评价标准,为军事人才的选拔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综合质量评估来对人才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淘汰不合格的人才,促进优秀人才的发掘和发展。
3.加强军事人才培养和培训的深化加强军事人才的全员培训和专题讲座,培养人才的思维模式和切实执行力,提高人才的实战能力和实战精神。
大力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指挥人才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8 7 6. %
结束
第一学期
92 % 92. % 6 9 9 9 9 82 93
结束
21 0 0年第 o 期 5 4 9
一鬯 一 教 教f - 目 弧 l 学 I = 胄 胃
系统获 取足够 的信 息是必 要 的 ,但更 为重 要 的是要有 果敢 的实 树崇尚创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大力倡导启发式、案例式、 时战场决 策能 力 ,作 战指 挥人 才只有 具备 临时修 改命 令 、调整 研讨式 、嘉宾式的教学 ,引导教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互动 , 方 案 、协 调行 动和实 时指 挥控 制等 客观条 件 ,才 能将 果敢 的战 鼓 励教 员和 学员 勇于创 新 ,用创新 的思 维和 方法 ,研究影 响部 场决 策转化 为现 实 的战斗 力。从 战场 复杂 电磁环 境看 ,要求 指 队科 学发展 的深 层次 问题 , 破解 制约 战斗力 提高 的短板 和瓶 颈 。 挥员 具有顽 强 的意志 和 良好 的适应 能 力。复 杂 电磁环境 下 ,高 三 、积 极探 索培养 高素 质新型 指挥 人才 的统筹机 制 统筹 院校培 训 与交叉 任职 ,打 牢人才 成长 的实践 基础 。适 技术 战争 的特点 是 “ 杀伤 ”与 “ 软 硬摧 毁 ”相 结 合 ,战争将 在 海 、陆 、空 、天 、电多维 立体 空间 同时展 开 ,战场 范 围广 ,作 应信 息化联 合作 战 的需要 ,院 校教学 要加 快转 型 ,学员 也应 当 战样式 多 ,协 同关 系复杂 ,对 抗激 烈 ,要 求指 挥员必 须有 足够 有多 岗位复 合经 历 。选 优换 岗锻 炼育才 ,要 打破单 位 和部 门的 的体力 、充沛 的精力 、良好 的意志 品质和 极强 的适应 能力 ,方 界限 ,在大 范 围安排 干部 到多 岗位交叉 任 职 ,在各 种急难 险重 任 务 中历练 才干 。部 队要发 挥 主观能动 性 ,采取多 种办 法加快 能 满足高 强度连续 作 战的需要 。 新 装备训 练 ,向训 练要 人才 ,做到 装备 未到超 前训 ,结合 接装 二 、突出抓好 培养 高素质 新型指 挥人 才的着 力点 着 眼 高举旗 帜听 党指挥 的新 要求 ,牢牢 把握 办学育 人 的正 重 点训 ,外请专 家指 导训 , 重大 演习强 化训 , 指技 合一复 合训 , 确方 向 。胡主席 明确指 出 : “ 推进 国防和军 队建设 科学 发展 , 并通 过指 挥和 技术 军官交 叉培 训 、交叉任 职等 办法 ,促进 指挥 必 须始终 坚持 把思想 政治建 设摆 在军 队各项建 设 的首位来抓 。 能力 与技术 保 障能力 的快 速融合 。应 当把 干部 的复合 经历 ,作 ” 居 于首位 的思 想政 治建设 要 紧紧 围绕 以军 事 斗争准 备为龙 头 的 为提拔 使用 必备 的任 职资格 ,完 善体 现科 学发展 观和 正确政 绩 现 代化建 设这 个 中心任务 来开 展 ,院校必 须把 高举旗 帜 听党指 观要求 的人 才考 核评价 体 系。统筹 内部潜力 和外 部资 源 ,推 广 挥 作为办 学治校 的根本 , 大教学 中思 想政治 工作 的研究力 度 , 融 合式 培养 人才 的方式 。要 实行 面 向部队 、面 向社会 、面 向世 加 引导 学员 树立 当代革命 军人 核心 价值 观 ,确 立与 军人特 殊使 命 界 的开放 式教学 模式 , 融合式 发展之 路 。要实现 “ 走 五支 队伍 ” 相一 致 、符 合时 代要求 的道 德和 行为规 范 ,确保 培养 的人才 能 之 问的融 合 ,注重从 优 秀参谋 人才 、科技 人才 和专 家教授 中培 够经 得起任何 考 验 ,确 保培 养 的人 才永 远听 党指挥 、铁 心跟党 养选 拔指 挥人 才 ,进 一步 改善 指挥人 才 队伍结 构 。要 加强 军事 走 。着 眼战斗 力生 成模式 的新 变化 ,突 出核 心能力 建设 培养 。 院校之 间 的融合 , 实现 资源共 享 、优势互 补 。要推进 军地 融合 , 要具备 出色 的全 局运筹 谋 划能力 。信 息化条件 下 作战参 战力 依 托 国民教 育大 幅度培养 急需 人才 。 要继 续拓 展与外 军的交 流 , 量 多元 ,信息 对抗激 烈 ,决策层 次更 高 ,既要从 军 事的角 度筹 利 用#  ̄学 员和外 军来 访 的资源 ,逐 步建立 具有 我军 特色 的大 bI J I 划 联合作 战 ,也要善 于从 政 治 、经济 、外交 的角 度思 考问题 , 融 合培 训体 系 。统 筹教员 队伍建 设与部 队人 才建 设 ,为 院校 教 高度 关注政 治 、经济 、外交 等 因素对作 战行 动 的影 响 ,防止 造 育优 先发 展创 造有 利条件 。各 级党 委和机 关要 高度 重视指 挥 院 成整个 战局 的被 动。二 要具 备贴 近实 战的组 织训 练能力 。要有 校建 设 。树立 重大任 务培 养教 员 的意识 ,把年 轻教员 放 到艰 苦 科学 的创新 意识 ,能结 合实 战需要 创新设 计训 练 ,不断 改革创 环境 中去 磨炼 ,推 到重大 任务 第一线 去锻 炼 ,使 他们 尽快成 熟 新 联合训 练 的内容 、方 法和手 段 ,提高部 队联 合训 练水平 ;要 成 长起来 ,培养 一批 “ 台能授课 、 案 能研究 、演 习能指 挥” 登 伏 有 强烈 的实 战化 训练 观念 ,普 于运用 各种 信息 化手段 设簧 各种 的教员 , 试行 教官 制 、 用 客座教 授 , 教学训 练注人 了活力 。 聘 为 危难 险局 ,从难 ��
深化国防生培养模式改革 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深化国防生培养模式改革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摘要:国防生培养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主要方式之一,从1999年在22所重点高校开始试点,已走过了12个年头,目前签约高校117所,在校国防生数万人。
回顾过去十多年来国防生培养所走过的路程,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对策,进一步深化国防生培养模式改革,对提高国防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国防生;培养模式;改革1999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解放军四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1999)政联字第4号),试点工作随之在全国22所重点高校全面展开。
2000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颁发了《关于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的决定》(国发(2000)9号,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依托培养军队干部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国防生培养T作取得的成效和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依托培养工作从1999年开始在22所高校试点,已走过12个年头。
国防生培养是依托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签约高校117所,在校国防生达数万人,一大批国防生毕业后走向军队各个工作岗位。
军队用人单位反映,国防生干部作为一个新型群体,总体上表现较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武器装备技术革新、科研攻关、开展基层文化活动、拓展带兵治军思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官兵的认可。
国防生培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同时,在国防生选拔培养环节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以便明确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学校会同军区选培办通过走访军队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毕业国防生适应军队生活情况、开展工作的能力以及专业知识基础等方面开展了调研,了解到毕业国防生存在的不足方面,如:部分国防生军事体能较弱,训练共同科目不过关,不能完整地组织连排战术训练;组织管理能力欠缺,存在“想干不会干”、“不敢管、不会管”等问题;军人作风养成不够,举止规范、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意识薄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部队“节奏快、训练苦、管理严”的生活不适应,心理调适期长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作者:吕占广郝朝辉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06期
1 注重开拓创新,确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新思路
针对不同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特点,必须注重开拓创新,研究确定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1)要确立“信息主导”观念。
突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信息素养的培养,将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战理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构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现代教学体系。
2)要确立“系统集成”观念。
运用综合集成的方法拓宽人才专业口径和培养渠道,建设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多模式育人的实践活动。
3)要确立“能力本位”观念。
强化岗位需求,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能力训练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
2 重视能力培养,突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
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系统,并转变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过程依赖于实践。
通过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创设近似于部队实践的情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就能有效缩小院校教育与部队实践的差距。
知识能力培养要突出专业性、应用性、技能性和示范性,内容设置要精干到位而不求全越位,为学员未来发展预留接口和空间,真正做到学员培训后上岗有优势、创新有能力、发展有基础、进修有空间。
1)要紧紧抓住能力的培养这个根本,精选管用的课程、新开前沿的课程、设置现实的课程。
管用的课程,主要针对部队建设需要,精选一些对干部任职需要的课程。
前沿课程是指为拓宽学员知识面,着眼于部队建设需要,反映当前军事理论前瞻性的课程。
2)在课程内容上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明确规定想定课题,又明确方法和时间。
现代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相比,具有新的特点和更高的要求,既是对指挥员已有知识水平的考验,又是对其能力的考验,军事指挥员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具体地讲主要有3种:分析判断能力、积极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的设置就要紧紧围绕这3种能力的培养来进行,不仅规定理论讲授的内容,使理论讲授向内容新、水平高、课时少、效果好的优质课方向迈进,还要规定战(案)例研究、想定作业的题目、研讨的内容及组织方法,使学员在听课、研讨和想定作业过程中逐步提高能力。
3 着眼学员发展需求,增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是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增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点,以提高组织指挥能力为目标。
在教学中根据所在战区及担负的任务“分专业、分方向”实施。
如针对学员来自各军区,各部队所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对所求知识要求也不同,据此情况,可以采取分班与合班上课的办法,也就是把共性的部分合班上课,然后分专题、分军区上课。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员获得最有用的业务知识,从而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4 针对作战需要,提高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教学层次
在教学内容上要针对作战需要,着眼于时代的发展,着眼于部队建设的发展,着眼于学员个体任职层次的发展,注重应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
如战(案)例研究与想定作业,以团(营)级战术指挥为主,同时根据教学对象现有基础情况,设置战役想定训练,使学员能站在较高层次上思考问题,增强他们在高层次作战背景下组织指挥部队进行作战任务的能力,为学员担任更高一级职务做必要的能力准备。
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坚持适度超前,在同步教育的基础上着眼于我军长远发展,把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超前教育作为服务我军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实施超前教育,首先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站在我军信息化建设的高度,去筹划今天的教育,培养明天的人才。
要瞄准把军队建设成为以高素质人才群体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集团的目标,科学确立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模式。
其次要正确把握军事教育内容的超前度,使之与知识更新和军队武器装备发展相适应,与人才成长和更替的周期相适应。
5 加强系统集成,完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教学训练设施
院校现行的实验室建设客观上存在自成体系、相互独立的“烟囱式”“篱笆式”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学员综合信息素质和联合作战信息保障能力的提高。
对此,为实现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要按照“健全要素、物理组网、互联互通”的步骤,进一步加大院校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力度,形成“全要素联接、全网络运行、全智能管理、全时节训练”的一体化训练平台,实现教学训练由“单室、单台”向“一体化、实战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