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灸穴位ppt课件
合集下载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
禁忌症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有严重心、肝、肾 疾病的患者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有精神疾病或自知力不全 的患者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
平衡针灸的疗效与评价方法
疗效评价
平衡针灸的疗效评价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症状改善程 度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等方面。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情况,可 以对疗效进行评估。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主治咳嗽、咽喉肿痛、上肢不遂等。
下肢常用穴位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等。
阳陵泉穴
位于小腿外侧,主治黄疸、胁痛、口苦等。
03
平衡针灸的实践应用
常见疾病的平衡针灸疗法
01
02
03
04
头痛
选取太阳、印堂、百会等穴位 ,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
选取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 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颈椎病
选取颈夹脊、风池、天柱等穴 位,可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感 。
肩周炎
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 ,有助于缓解肩部疼痛和活动 受限。
平衡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在接受平衡针灸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 ;治疗过程中应放松身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后应注意休息 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感谢聆听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的展望
平衡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
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有严重心、肝、肾 疾病的患者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患有精神疾病或自知力不全 的患者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
平衡针灸的疗效与评价方法
疗效评价
平衡针灸的疗效评价主要包括患者的主观感受、症状改善程 度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等方面。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情况,可 以对疗效进行评估。
曲池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主治咳嗽、咽喉肿痛、上肢不遂等。
下肢常用穴位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主治胃痛、呕吐、腹胀等。
阳陵泉穴
位于小腿外侧,主治黄疸、胁痛、口苦等。
03
平衡针灸的实践应用
常见疾病的平衡针灸疗法
01
02
03
04
头痛
选取太阳、印堂、百会等穴位 ,可有效缓解头痛症状。
失眠
选取安眠、神门、三阴交等穴 位,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颈椎病
选取颈夹脊、风池、天柱等穴 位,可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感 。
肩周炎
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穴位 ,有助于缓解肩部疼痛和活动 受限。
平衡针灸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注意事项
在接受平衡针灸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用药情况 ;治疗过程中应放松身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治疗后应注意休息 和保暖,避免剧烈运动。
感谢聆听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是一种独特的针灸治 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 来调节身体平衡,缓解疼痛和 不适。
平衡针灸的展望
平衡针灸作为一种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具有广 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领域。
《平衡针灸》课件
解、技术掌握等方面。
详细描述
如何正确掌握平衡针灸的针刺技术? 平衡针灸如何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
平衡针灸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平衡针灸的疗效如何评估和验证?
关于平衡针灸的常见误区澄清
总结词:由于对平衡针灸缺乏深入了解,人们 可能会对其产生一些误解。
01
02
详细描述
平衡针灸是否安全可靠?
03
04
平衡针灸是否适用于所有疾病?
作技巧。
阅读相关书籍
阅读权威的平衡针灸教材和专 著,深入了解平衡针灸的理论 基础和实践方法。
网络学习资源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 ,获取平衡针灸的相关资料和 教学视频。
跟随导师学习
寻找经验丰富的平衡针灸导师 ,通过观摩和实践,学习其临
床经验和操作技巧。
实践经验分享
患者案例分析
分享并分析实际临床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总 结实践经验。
平衡针灸学结合了传统针灸和 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为针 灸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平衡针灸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平衡针灸以调整阴阳平衡为基本 原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 人体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
平衡针灸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平衡针灸注重预防保健,提倡通 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达
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禁忌
02
03
04
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皮肤感染、破损处不宜进行针 灸治疗。
过度疲劳、饥饿、醉酒等状态 下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03
平衡针灸的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的治疗
01
02
03
头痛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缓解 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详细描述
如何正确掌握平衡针灸的针刺技术? 平衡针灸如何与其他疗法结合使用?
平衡针灸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平衡针灸的疗效如何评估和验证?
关于平衡针灸的常见误区澄清
总结词:由于对平衡针灸缺乏深入了解,人们 可能会对其产生一些误解。
01
02
详细描述
平衡针灸是否安全可靠?
03
04
平衡针灸是否适用于所有疾病?
作技巧。
阅读相关书籍
阅读权威的平衡针灸教材和专 著,深入了解平衡针灸的理论 基础和实践方法。
网络学习资源
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和社交媒体 ,获取平衡针灸的相关资料和 教学视频。
跟随导师学习
寻找经验丰富的平衡针灸导师 ,通过观摩和实践,学习其临
床经验和操作技巧。
实践经验分享
患者案例分析
分享并分析实际临床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总 结实践经验。
平衡针灸学结合了传统针灸和 现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为针 灸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平衡针灸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平衡针灸以调整阴阳平衡为基本 原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节 人体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功能
。
平衡针灸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平衡针灸注重预防保健,提倡通 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达
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禁忌
02
03
04
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皮肤感染、破损处不宜进行针 灸治疗。
过度疲劳、饥饿、醉酒等状态 下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03
平衡针灸的临床应用
常见病症的治疗
01
02
03
头痛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缓解 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平衡针灸真人穴位》课件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该疗法不仅适用于各种常见病 和慢性病的治疗,还可用于急
症的抢救和康复治疗。
02 真人穴位详解
头面部穴位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对于头痛、眩晕 、失眠等有疗效。
印堂穴
位于两眉之间,有助于缓解头痛 、失眠和眼部疲劳。
颈肩部穴位
风池穴
位于颈后两侧,对颈椎病、颈部肌肉 疲劳有良好效果。
平衡针灸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平衡针灸在疼痛管理、神经系统 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可进一步 拓展其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
创新技术与方法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平衡针 灸的治疗方法和工具,提高治疗
的精准度和效果。
普及与推广
加强平衡针灸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提高公众对平衡针灸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促进其在日常医疗保
禁忌
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破损 者以及不能接受针刺的患者等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
04 平衡针灸的学习与实践
学习方法与技巧
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模拟
深入了解平衡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定位 和针刺方法,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 加培训课程或在线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模拟 ,可以通过使用模拟器具或与同学相互模 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平衡针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平衡针灸学术交流 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提 高平衡针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
影响力。
国际合作项目
与国际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合作项 目,共同推进平衡针灸的国际发展 和应用。
跨国培训与教育
开展跨国平衡针灸培训和教育活动 ,提高国际上对平衡针灸的认知和 应用水平。
该疗法不仅适用于各种常见病 和慢性病的治疗,还可用于急
症的抢救和康复治疗。
02 真人穴位详解
头面部穴位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对于头痛、眩晕 、失眠等有疗效。
印堂穴
位于两眉之间,有助于缓解头痛 、失眠和眼部疲劳。
颈肩部穴位
风池穴
位于颈后两侧,对颈椎病、颈部肌肉 疲劳有良好效果。
平衡针灸的发展前景与展望
拓展应用领域
平衡针灸在疼痛管理、神经系统 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领域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可进一步 拓展其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
创新技术与方法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平衡针 灸的治疗方法和工具,提高治疗
的精准度和效果。
普及与推广
加强平衡针灸的普及和推广工作 ,提高公众对平衡针灸的认知度 和接受度,促进其在日常医疗保
禁忌
孕妇、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皮肤感染破损 者以及不能接受针刺的患者等不宜接受平衡针灸治疗。
04 平衡针灸的学习与实践
学习方法与技巧
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实践操作模拟
深入了解平衡针灸的基本原理、穴位定位 和针刺方法,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 加培训课程或在线学习资源进行学习。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操作模拟 ,可以通过使用模拟器具或与同学相互模 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平衡针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平衡针灸学术交流 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提 高平衡针灸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
影响力。
国际合作项目
与国际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合作项 目,共同推进平衡针灸的国际发展 和应用。
跨国培训与教育
开展跨国平衡针灸培训和教育活动 ,提高国际上对平衡针灸的认知和 应用水平。
《平衡针》ppt课件
• (一)局部常规消毒 • (二)直刺方法(90度角)--膝痛穴、肩痛穴 • (三)斜刺方法(45度角)--臀痛穴、肘痛穴 • (四)平刺方法(5-15度角)--腰痛穴、颈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进针手法
• (一)提插手法 • (二)一步到位针刺手法—肩痛穴 • (三)两步到位针刺手法—膝痛穴 • (四)三步到位针刺手法—腰痛穴、臀痛穴、肘痛穴、颈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 (五)强化性针刺手法
• 四、腿痛 • 1.臀部软组织损伤 • 2.坐骨神经痛 • 3.梨状肌综合征 • 4.股四头肌损伤 • 5.股内收肌损伤 • 6.膝部软组织损伤
• 7.膑骨软骨软化症 • 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9.半月板损伤 • 10.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 11.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 1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 13.腓肠肌损伤
• 【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调节心律,镇 静安神。
• 【主治】踝痛
• (八) 腕痛穴
• 【取穴定位】此穴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外1 寸
• 【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 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 【针刺神经】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 • 【针刺方法】直刺2-4cm(1-2寸) • 【针刺手法】三步到位针刺法或强化性针刺法 •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 【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肝明目。 • 【主治】腕痛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针刺针感
• (一)触电式远距离针感—肩痛穴 • (二)放射性针感—膝痛穴 • (三)混合性针感—腰痛穴、颈痛穴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平衡靶穴
• 颈痛穴、腰痛穴、肩痛穴、肘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进针手法
• (一)提插手法 • (二)一步到位针刺手法—肩痛穴 • (三)两步到位针刺手法—膝痛穴 • (四)三步到位针刺手法—腰痛穴、臀痛穴、肘痛穴、颈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 (五)强化性针刺手法
• 四、腿痛 • 1.臀部软组织损伤 • 2.坐骨神经痛 • 3.梨状肌综合征 • 4.股四头肌损伤 • 5.股内收肌损伤 • 6.膝部软组织损伤
• 7.膑骨软骨软化症 • 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9.半月板损伤 • 10.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 11.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 • 12.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 13.腓肠肌损伤
• 【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调节心律,镇 静安神。
• 【主治】踝痛
• (八) 腕痛穴
• 【取穴定位】此穴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外1 寸
• 【局部解剖】在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 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为腓深神经。
•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 【针刺神经】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 • 【针刺方法】直刺2-4cm(1-2寸) • 【针刺手法】三步到位针刺法或强化性针刺法 •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强化性针感 • 【功能】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清肝明目。 • 【主治】腕痛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针刺针感
• (一)触电式远距离针感—肩痛穴 • (二)放射性针感—膝痛穴 • (三)混合性针感—腰痛穴、颈痛穴
平衡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痛的平衡靶穴
• 颈痛穴、腰痛穴、肩痛穴、肘痛穴、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腕痛穴
平衡针灸课件
• • • • •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中央,向外旁开1寸处。 刺法:直刺1.5-2寸。 针感:局部蚁行感。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主治:腕关节软组织损伤,眼病,眼睑下垂(点刺肾病穴 +腕痛穴),肝胆病,生殖系统疾病。 • 说明:治疗肾病综合征:腹痛、腰痛、肾病、肩痛。
• 37.头痛穴
• • • • • 定位: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 刺法:向足心斜刺1.5-2寸。 针感:麻痛到脚心。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主治:头痛,胆绞痛(腹痛+头痛)。
• 35.肾病穴
• • • • •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下1/3处,腓骨后缘。 刺法:直刺1.5-2寸。 针感:针感向足背部放射。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主治:肾脏疾病,阳痿,早泄,顽固性失眠(失眠+肾 病),心肾不交(踝痛+肾病)。 • 说明:治疗肾病综合征:腹痛、腰痛、肾病、肩痛。
• 36.腕痛穴
• 31.过敏穴
• 定位:位于屈膝位的髌骨内上角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 隆起处。 • 刺法:直刺1.5-2寸。 • 针感:向腹股沟放射。 •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 主治:急性胃炎,胃痉挛,临床还用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32.肘痛穴
• • • • •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刺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局部的胀沉紧。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内、外上髁炎,踝关节扭 伤。 • 说明:治疗膝关节炎的刺法:同侧取穴,从外向内平刺12寸,再退针至皮下,向下45°角穿过髌韧带下方,斜刺 1-2寸,再在内侧向下45°角穿过髌韧带下方。(第1个月, 每天治疗1次,10天休息1次,共治疗30次;第二个月, 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第三个月,1周治疗1次, 共治疗4次)
• 37.头痛穴
• • • • • 定位: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 刺法:向足心斜刺1.5-2寸。 针感:麻痛到脚心。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主治:头痛,胆绞痛(腹痛+头痛)。
• 35.肾病穴
• • • • • 定位: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下1/3处,腓骨后缘。 刺法:直刺1.5-2寸。 针感:针感向足背部放射。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主治:肾脏疾病,阳痿,早泄,顽固性失眠(失眠+肾 病),心肾不交(踝痛+肾病)。 • 说明:治疗肾病综合征:腹痛、腰痛、肾病、肩痛。
• 36.腕痛穴
• 31.过敏穴
• 定位:位于屈膝位的髌骨内上角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 隆起处。 • 刺法:直刺1.5-2寸。 • 针感:向腹股沟放射。 •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 主治:急性胃炎,胃痉挛,临床还用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 32.肘痛穴
• • • • •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刺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局部的胀沉紧。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内、外上髁炎,踝关节扭 伤。 • 说明:治疗膝关节炎的刺法:同侧取穴,从外向内平刺12寸,再退针至皮下,向下45°角穿过髌韧带下方,斜刺 1-2寸,再在内侧向下45°角穿过髌韧带下方。(第1个月, 每天治疗1次,10天休息1次,共治疗30次;第二个月, 每3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第三个月,1周治疗1次, 共治疗4次)
中国平衡针灸学ppt课件
31
头痛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行间与太冲之 间
主治: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 性头痛、高血压头痛、低血压头痛、副鼻窦炎 引起的头痛、耳源性头痛、外感性头痛;假性 近视、青光眼、沙眼、花眼、结膜炎、偏瘫、 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血小板减少、手指震颤
方法:偏头痛交叉取穴,其它男左女右或左右 交替取穴。3寸针向上平刺2寸
跟骨骨刺、足跟痛、足趾痛;腕管综合 征、腕关节腱鞘炎,心律不齐、心动过 速、过缓、顽固性失眠 方法:治疗下肢疾病交叉取穴,治疗上 肢疾病同侧取穴,治疗心神疾病男左女 右或左右交替取穴。1寸针直刺0.3-0.5 寸
21
咽痛
定位: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中 点处(合谷)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上 呼吸道感染;面神经炎、牙痛、急性乳 腺炎、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滞产、产后缺乳
平衡针法 (中国平衡针灸学)
1
中国平衡针灸学
概论 平衡穴 作用原理
2
概论
定义 发展简史 特点
3
定义
中国平衡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 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以中医心神学说、 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神经调控系 统为物质基础,形成了以针灸与心理-生理- 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突出 了一病一穴、快速针刺、信息传递、即时效应、 无副作用等特色。以针刺为手段,利用人体的 信息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作用下,间接地 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 治愈疾病的单穴平衡疗法。
寸
35
神衰
定位:神阙
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慢性肝炎、肝
神衰
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船、晕
头痛
定位: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行间与太冲之 间
主治: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颈 性头痛、高血压头痛、低血压头痛、副鼻窦炎 引起的头痛、耳源性头痛、外感性头痛;假性 近视、青光眼、沙眼、花眼、结膜炎、偏瘫、 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血小板减少、手指震颤
方法:偏头痛交叉取穴,其它男左女右或左右 交替取穴。3寸针向上平刺2寸
跟骨骨刺、足跟痛、足趾痛;腕管综合 征、腕关节腱鞘炎,心律不齐、心动过 速、过缓、顽固性失眠 方法:治疗下肢疾病交叉取穴,治疗上 肢疾病同侧取穴,治疗心神疾病男左女 右或左右交替取穴。1寸针直刺0.3-0.5 寸
21
咽痛
定位:第一、二掌骨间,近第二掌骨中 点处(合谷)
主治: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上 呼吸道感染;面神经炎、牙痛、急性乳 腺炎、三叉神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 滞产、产后缺乳
平衡针法 (中国平衡针灸学)
1
中国平衡针灸学
概论 平衡穴 作用原理
2
概论
定义 发展简史 特点
3
定义
中国平衡针灸学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针灸 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科学,是以中医心神学说、 阴阳整体学说为理论基础,以西医神经调控系 统为物质基础,形成了以针灸与心理-生理- 社会-自然相适应的整体医学调节模式。突出 了一病一穴、快速针刺、信息传递、即时效应、 无副作用等特色。以针刺为手段,利用人体的 信息系统,在大脑中枢的调节作用下,间接地 依靠病人自己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 治愈疾病的单穴平衡疗法。
寸
35
神衰
定位:神阙
主治: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慢性肝炎、肝
神衰
硬化、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晕船、晕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课件
提高免疫力
针灸治疗可以提高身体的免 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身体内的物质来促 进身心健康。
案例分析
1
小刘:胃病患者
小刘因长期的胃病患者,在经历了
小张:腰痛患者
2
大量药物治疗后,仍然感到不舒服。 平衡针灸治疗帮助她恢复了良好的
小张因长期的工作状况导致腰痛,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
欢迎来到《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课件。本课件介绍平衡针灸的基本概念、 分类和作用,以及有效的针灸治疗和常见疗效。我们还将分析一些案例,并 探讨针灸治疗的优势和未来发展前景。
针灸学的基本概念
经络系统
针(filiform needle)
针灸学基于经络系统的理论, 并将人体分为多个经脉和穴 位。其目的是利用身体的自 然治愈机制来改善健康状况。
痛症缓解
心理疏导
通过在不同的穴位上插入针 来刺激经络系统,可以帮助 平衡体内的能量和气血流动。
针灸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 如头痛、关节痛、月经痛等。 它可以通过放松肌肉、刺激 神经系统、降低炎症和改善 血液循环来实现。
针灸可以帮助人们减轻压力、 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它 可以通过刺激身体内的物质 和神经系统,从而促进身心 健康。
平衡针灸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 颈、肩、腰痛 • 胃病、消化不良 • 呼吸疾病(如哮喘) • 运动损伤
禁忌症
• 血液疾病(如血友病) • 感染性疾病(如肝炎) • 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平衡针灸的常见疗效
缓解疼痛
针灸治疗可以帮助缓解各种 疼痛,比如头痛、关节痛、 肌肉疼痛等。
头面部穴位
1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央,是所有头面部穴位的交叉点,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等。
平衡针灸穴位.ppt
穴位的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内容
取穴定位 局部解剖 取穴原则 针刺神经 针刺手法 针 感 功 能 主 治 治疗原理
取穴定位
此穴位于腓骨骨干上,腓骨小 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相当 于传统足三里穴外下1寸。
局部解剖
位于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之间, 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 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治疗原理
中枢调控、信息传递、通经止痛、 自我修复
针刺神经 腓浅神经
针刺方法 直刺2~3cm(1~1.5寸)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法或提插针刺法
针 感
局限性针感或触电式针感 向足背放射(腓深神经) 向足大趾放射(腓浅神经)
功 能 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止痛消炎
主 治
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 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落枕,临 床还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癔症性昏 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 癫痫,精神分裂症
取穴定位 局部解剖 取穴原则 针刺神经 针刺手法 针 感 功 能 主 治 治疗原理
取穴定位
此穴位于腓骨骨干上,腓骨小 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相当 于传统足三里穴外下1寸。
局部解剖
位于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之间, 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 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原则 交叉取穴
治疗原理
中枢调控、信息传递、通经止痛、 自我修复
针刺神经 腓浅神经
针刺方法 直刺2~3cm(1~1.5寸)
针刺手法 一步到位针刺法或提插针刺法
针 感
局限性针感或触电式针感 向足背放射(腓深神经) 向足大趾放射(腓浅神经)
功 能 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止痛消炎
主 治
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 颈椎病,颈肩肌筋膜炎,落枕,临 床还可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 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癔症性昏 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 癫痫,精神分裂症
平衡针灸常用穴位ppt课件
局解:在第四掌骨间背侧集中,布有第四掌背动脉,皮下有手臂 静脉网,和尺神经手背支 (指背神经),和指掌侧固有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手法:平刺,进针约1.5-2寸,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 上放射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 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 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明显得 针感为宜 方法:3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面、足趾或外踝关节方 向传导(必须有针感才有效)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 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针感:以局限性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 ,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 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 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 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 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 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 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 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
(五)腕痛穴(光明穴)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1寸处。
解剖:在拇趾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 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向平刺,进针约1-1.5寸,一步到位针刺手 法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局部酸、麻、 胀为主。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 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手法:平刺,进针约1.5-2寸,一步到位针刺手法 针感:以局部性针感出现的局部酸、麻、胀为主,或向 上放射 针刺特点:以针刺指背神经或掌侧固有神经出现的针感 为宜。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退热,调节神经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 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浅神经。
取穴: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明显得 针感为宜 方法:3寸毫针直刺1寸左右,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面、足趾或外踝关节方 向传导(必须有针感才有效)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 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
针感:以局限性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活血化淤 ,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 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 因的各种腰痛。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 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 腰部软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 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 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 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
(五)腕痛穴(光明穴)
定位:位于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外侧旁开1寸处。
解剖:在拇趾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 浅层的腓浅神经,深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向平刺,进针约1-1.5寸,一步到位针刺手 法 针感: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局部酸、麻、 胀为主。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 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平衡针常用穴位》课件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等
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 面瘫、神经痛等
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 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
治疗各种疼痛:如头痛、颈 椎病、腰椎病等
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常用穴位及功效
神厥穴
位置:位于脐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功效:具有温阳散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等功效
消毒:使用酒精 棉球对平衡针进 行消毒,确保无 菌操作
定位穴位:根据 患者病情,确定 需要治疗的穴位
准备辅助工具: 如棉球、纱布等 ,用于固定平衡 针和保护皮肤
针刺方法
选穴: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
消毒:用酒精棉球对针具和穴位进行消毒
进针:将针刺入穴位,深度根据病情和穴位而定
留针:将针留在穴位内,时间根据病情和穴位而定
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炎、 尿路感染等
肿瘤性疾病:如肺癌、 肝癌等
肠炎、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 失眠、神经衰弱等
免疫系统疾病:如过敏、 风湿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 血压、冠心病、心律失
常等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 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等
代谢性疾病:如肥胖、 高血脂等
足三里穴
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主治:腹胀、腹泻、胃痛、呕吐 等脾胃病症,以及中风偏瘫、虚 劳羸瘦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 经活络
操作方法:直刺1-1.5寸,可灸
三阴交穴
合谷穴
位置:位于手 背,第1、2掌 骨间,第2掌骨 桡侧的中点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按语:是以穴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 位,以治疗颈椎病为主,其以中老年为 多发病,病因主要为生理性衰老。因此 为巩固疗效,减少环境诱发因素,避免 局部受凉
-
18
-
19
感冒穴
定位:半握拳,此穴位与中指与无名指 指掌关节之间凹陷处。
功能:退热,消炎,抑菌,抗过敏,解 热散寒,清咽止痛。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过敏性 鼻炎,头痛,上呼吸道感染,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
-
26
按语:腹痛穴是以穴位功能定名的一特 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但 对胃穿孔,坏死性肠梗阻,胰腺炎等重 症急腹症病人应在明确诊断,缓解症状 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其他救助措施。可 作中老年人保健穴,还可作慢性病的康 复穴。
-
27
-
28
过敏穴
定位:位于屈膝位的髌骨上角上2寸处, 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主治: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急 性胃痉挛,膈肌痉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晕车 ,晕船,晕机,小儿消化不良,原发性痛经, 糖尿病。还可作为保健穴。
-
5
按语:具有选穴少,针刺面积大,见效 快,操作简便,易于普及等特点。临床 不但用于治疗上腹部病变,还可作为慢 性疾病的辅助穴位,可代替痛经穴,治 疗妇科痛经。
平衡针灸穴位
-
1
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 功能:活血化愈,调节神经,止痛消炎
。 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
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 ,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
-
2
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
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
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
功能: 定喘,止痛,止麻,抗过敏,增 加机体抵抗力。
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 ,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 炎,以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 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
24
-
25
腹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阳陵泉 处)
功能:消炎止痛,调节内脏,增加胃肠蠕动,消 炎利胆,调节血压,调节血糖,调节血脂,健脾 和胃,扶正培元,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理 气降逆,通经活络。
主治: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 胃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梗阻 。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 心绞痛,类间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 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低血压 ,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 炎,以及健康人保健。
-
12
-
13
咽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的中点。
功能:消炎退热,镇静止痛,增强机体 免疫力 。
主治:急慢性咽炎,及慢性喉炎,及慢 性扁桃体炎。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三叉神 经痛,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滞产,急性 乳腺炎,产后缺乳,上呼吸道感染,牙 痛,面神经麻痹。
-
14
按语:咽痛穴是以功能主治命名的一个 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疾病 为主。特别对咽炎,喉炎,上呼吸道感 染,疗效更为确切,但在治疗期间,巩 固期,治疗后,必须配合食疗禁用辛酸 ,烟酒等刺激物。对由消化道疾病引起 的,还必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相关穴 位进行治疗。
-
20
按语: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 ,主要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对轻病人可采用左右交替取穴,对过敏 性鼻炎和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经常感冒 ,还必须以结合治疗原发病综合为主, 其针刺深度,针感是疗效的关键,一般 要求进针四厘米左右,早期病人可一次 治愈。
-
21
-
22
痤疮穴
定位:位于第七颈颈椎棘突下
功能:调和阴阳,解毒消热,消炎抑菌 ,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机体代谢机能。
主治:痤疮,脂溢性皮炎,面部疥肿, 面部色素沉着,毛囊炎,湿疹,寻麻疹 ,急性结膜炎,口腔炎,副鼻窦炎,扁 桃体炎,急性淋巴结炎,上呼吸道感染 。
-
23
按语:是以局部功能命名的特定穴位。 治疗面部疾病为主。除点刺放血疗法外 ,亦可采用针罐结合治疗,留罐3至5分 钟,以拔出数滴血为宜,
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因炎
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
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
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
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
因素,以巩固:此穴位于口角下一寸或下颌正中点旁开 3厘米(1.5寸)。
功能:健脾养胃,调节胃肠,平衡心理,活血 化瘀,疏肝理气,消炎止痛,健胃消食,促进 溃疡愈合。
-
9
-
10
痔疮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臂伸侧面,尺挠骨之 间,前臂背侧腕关节至肘关节连线的上 1/3处。
功能:解毒泻火,退热通便,消炎止痛 。
主治:内痔,外痔,肛裂,便秘。临床
还可用来治疗思睡,中风失语急性腰扭
伤,肋间神经痛,胸部软组织损伤, 爆
震性耳聋。
-
11
按语:痔疮穴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特定 学位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泻火通便, 消炎止痛等功能,对于病情严重,时间 较长的病人亦可左右交替取穴。对老年 人的惯性便秘,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此 穴临床还移为通便穴,泻火穴。
-
6
-
7
鼻炎穴
定位:此穴位于颧骨下缘的中点 功能:退热,止痛。消炎,调节神经,
抗过敏。 主治:鼻炎,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
,面神经麻痹,面瘫后遗症,面肌痉挛 ,下颌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
-
8
按语:此穴是用于治疗鼻炎的有效穴位之一, 是以功能主治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 用于治疗鼻部及面部病变为主,对过敏性鼻炎 还必须配合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相关穴位,调整 病人的过敏体质,才能从根本上治愈病人的疾 病。否则只是暂时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后还会 发作。对进针方向,深度,针感是针刺效应的 关键。临床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副鼻窦炎应配合 头痛穴,痤疮穴,痔疮穴进行全身调节方能达 到理想效果。
-
15
-
16
颈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手背部,握拳第四掌骨
与第五掌骨之间,及指掌关节前凹陷中 。
功能:疏筋活血,清咽利喉,消炎止痛 退热,调节神经。
主治:颈部软组织损伤,落枕,颈肩综
合征,颈肩肌腱炎,颈性头痛,颈性眩
晕,临床还可以治疗肋间神经痛,眶上
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肩
周炎,足底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