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 钢铁标准网

合集下载

厚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 - 钢铁标准网

厚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 - 钢铁标准网

厚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7年第五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承担《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国家标准制定任务,2008年底该标准调整为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 编制单位主编制单位: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编制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3工作过程3.1 主要过程简介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国内已有舞阳钢铁公司、首钢公司、宝钢公司、重钢公司等多家钢铁企业投建了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设备,既有国内自行研制的,也有从国外引进的,各探伤设备的技术条件各不相同,技术参数参差不齐,且对缺陷的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为规范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的技术条款,确保所探钢板的实物质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重庆市技术质量监督局承接《钢板超声波自动探伤检验方法》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重钢于2008年3月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开始了标准的起草编制工作,标准编制组首先征求了一些单位的意见,查阅标准资料,收集了ISO、EN等国际国外主要标准。

编制组经过收集和对比国内外相关标准,了解国内超声自动探伤设备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并经过系列试验,于2008年10月提出了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向主要钢厂、全国无损探伤标委会、主要设备厂家征求意见,陆续收到一些单位对标准的修改意见,编制组综合各方意见,于2009年6月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二稿),并于2009年7月底在重庆召开标准讨论会,与会专家认为由于目前自动探伤无标准依据,制定自动探伤方法标准非常必要,并就标准的结构、内容和技术要求进行讨论,会后编制组进行探伤试板的补充试验,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在此基础确定了探伤试板,并根据讨论要求,增加自动探伤系统等内容,对测试项目和方法规定进行调整,最后形成本征求意见稿再次征求意见。

3.2 收集的国内外主要标准包括ASTM A578 特殊设备用的普通钢板和包覆钢板的直波束超声探伤检验的标准规范ASTMA435 钢板的直射束纵向超声波检验EN 10160 厚度大于或等于6毫米的钢板制品的超声波检验(平面反射法)GB/T 2970 厚钢板超声波检验方法JB/T4730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方法3.3 对相关的国内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本次标准修订主要参照GB/T2970、JB/T4730和EN 10160等标准。

轨道交通车辆用辗钢整体车轮-钢铁标准网

轨道交通车辆用辗钢整体车轮-钢铁标准网

《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项目组2012年5月《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 任务来源整体车轮是铁道和轨道交通车辆用钢的重要产品品种,车轮标准是车轮产品生产和交货的技术依据,直接关系轨道交通运输的安全,因此倍受关注和重视。

近几年来,中国轨道交通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客运高速、货运重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实施预示着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但是,随着速度提高,载重增加,车轮服役环境恶化,各种隐患问题日趋严重,如机车轮早期剥离、大秦线车轮异常磨耗等,已突显出现行车轮相关标准及技术文件不能很好支持和满足我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为保证运输安全,必须对现行的国家车轮标准进行重新编制和修订。

为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综合[2010]87号“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将GB8601-1988《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的修订列入2010年国家标准修订计划,计划于2013年完成修订工作。

1.2 编制单位本标准由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负责起草修订。

1.3 标准修订工作的简要过程1)《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国家标准1988年首次发布,本次是第一次修订。

2)本次标准修订计划下达后,标准起草单位成立了起草小组,并于2010年9月召开了起草小组工作会议,讨论和制定了工作计划。

3)标准起草小组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市场应用要求和研究成果,在进行了较充分的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反复讨论,2012年5月提出标准修订草案。

1.4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承担工作的简要说明1.4.1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1.4.2 主要起草人所承担的标准研究工作1)收集、对比相关国内外标准,确认为满足要求,为现行有效版本:GB/T 222 钢的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GB/T 223.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GB/T 223.2 钢铁及合金中硫含量的测定GB/T 223.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GB/T 223.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硝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量GB/T 223.5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型硅钼酸盐光度法测定酸溶硅含量GB/T 223.1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铬量GB/T 223.1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铬量GB/T 223.1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酸亚铁铵滴定法测定钒含量GB/T 223.1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钽试剂萃取光度法测定钒含量GB/T 223.1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代硫酸钠分离-碘量法测定铜量GB/T 223.1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新亚铜灵三氯甲烷萃取光度法测定铜量GB/T 223.2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GB/T 223.26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盐直接光度法测定钼量GB/T 223.2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硫氰酸盐乙酸丁酯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钼量GB/T 223.2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α-安息香肟重量法测定钼量GB/T 223.5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量GB/T 223.5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GB/T 223.5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亚砷酸钠-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锰量GB/T 223.5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锑磷钼蓝光度法测定磷量GB/T 223.60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含量GB/T 223.6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磷钼酸铵容量法测定磷量GB/T 223.6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乙酸乙酯萃取光度法测定磷量GB/T 223.63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高碘酸钠(钾)光度法测定锰量GB/T 223.6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锰量GB/T 223.67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还原蒸馏-次甲基蓝光度法测定硫量GB/T 223.6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碘酸钾滴定法测定硫含量GB/T 223.69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气体容量法测定碳含量GB/T 223.71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管式炉内燃烧后重量法测定碳含量GB/T 223.72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氧化铝色层分离-硫酸钡重量法测定硫量GB/T 223.76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量GB/T 228 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9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GB/T 231.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1182 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 4161 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1c试验方法GB/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B/T 6394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GB/T 9445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 1056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3298 金属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T 18838.3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3部分:高碳铸钢丸和砂GB/T 18838.4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第4部分:低碳铸钢丸GB/T 20066 钢和铁化学成分测定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GB/T 20123 钢铁总碳硫含量的测定高频感应炉燃烧后红外吸收法(常规方法)JB/T 10174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TB/T 3031 铁路用辗钢整体车轮径向全截面低倍组织缺陷的评定YB××××辗钢整体车轮磁粉探伤方法YB××××辗钢整体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方法由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厅科【2012】68号》文)已将车轮的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方法列为工信部2012年第一批标准起草计划,因此,车轮的超声波探伤和磁粉探伤方法分别按拟制定的YB××××《辗钢整体车轮轮箍超声波探伤方法》和YB××××《辗钢整体车轮磁粉探伤方法》执行2)对轨道交通车辆用辗钢整体车轮实物质量(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外部及内部质量)进行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

氮化硅锰-钢铁标准网

氮化硅锰-钢铁标准网

《氮化硅锰》国家标准编制说明《氮化硅锰》国家标准起草小组2012年2月《氮化硅锰》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10年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2010】87号文)的要求,由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宁夏中宏氮化制品有限公司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负责制定《氮化硅锰》(Z0100840-T-605)国家标准。

2 工作过程接到该标准制定任务后,我们成立了《氮化硅锰》标准制订工作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立即进行资料的查阅和对武钢、鞍钢、首钢等使用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并收集使用单位的意见。

2.1 项目的提出2.1.1 氮化硅锰的定义氮化硅锰是以Si3N4、Mn5N2为主要成分,伴随未氮化硅铁、未氮化硅锰及少量其它成分的混合物,氮化硅锰的粒状产品为灰白色。

2.1.2 氮化硅锰的用途氮化硅锰主要用作取向硅钢的增氮剂,用作高强度钢(如HRB400)的增氮剂,也可用作铸造的增氮剂。

2.1.3 国内外使用情况国外主要使用氮化锰,未见使用氮化硅锰的报道。

国内主要用氮化硅锰为取向硅钢增氮。

2007年武钢硅钢部提出用氮化硅锰为钢水增氮,当时考虑应用的原因是锰的氮化物更易于分解为钢水吸收,也就是说,在同样的钢水温度下,锰氮化物的氮回收率比单一硅氮化物可能更高,同时取向硅钢对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提出使用氮化硅锰,达到即提高氮回收率又不增加过多锰的双重效果。

2007年8月宁夏中宏氮化制品有限公司、常州茂盛特公司为武钢提供样品进行试生产,结论是使用氮化硅锰为取向硅钢增氮与氮含量相近的氮化硅铁相比较,氮的回收率高,而且钢水[N]波动范围小,经过近四年的使用,武钢冶炼取向硅钢全部用氮化硅锰增氮。

截止2010年底,取向硅钢各单位的基本情况是:武钢年产40万吨,并在未来两年内增至60万吨;宝钢年产20万吨;鞍钢年产20万吨;首钢年产20万吨;华菱钢铁年产20万吨;太钢年产20万吨;除武钢外,其它钢厂近100万吨取向硅钢在近2年内陆续达产,氮化硅锰用量会陆续增加。

GBT 19879(编制说明) - 钢铁标准网

GBT 19879(编制说明) - 钢铁标准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用钢板》编制说明《建筑结构用钢板》编制组二O一三年七月《建筑结构用钢板》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1 年第一批国家标准修订项目计划”,计划编号为20110503-T-605,要求对国家标准《建筑结构用钢板》进行修订。

2 编制单位主编制单位: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3 主要工作过程3.1 主要过程简介近年来,钢结构建筑由于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地基费用省、占用面积小、工业化程度高、外形美观、且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环保和可再次利用等一系列优点,获得了迅速发展。

钢结构建筑代表了当今建筑业发展的新潮流。

据有关资料介绍,国外建筑用钢量占钢产量的10%-30%,美国、日本这些钢结构建筑普及的国家,用钢量已经达到了钢产量的30%;而我国现在每年建筑用钢量占钢产量的比例不到5%。

今年4月财政部联合住建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钢结构建筑位列其中,且随着我国钢结构住宅技术的日趋成熟,钢结构住宅大规模推广势在必行,因此,建筑结构钢板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建筑房屋抗震性能差是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钢结构住宅建筑以其特有的的抗震性保护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

所以,建筑结构钢板的安全性尤为重要,体现在其特性上即具有易焊接、抗震、抗低温冲击等性能。

建筑结构用钢板具有以下特点,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1)低屈强比,强韧性匹配良好;建筑用钢要承受较高的载荷,对其抗震性更是要求强韧度、塑性达到最佳配合。

屈强比反应了钢板的冷变形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屈强比越低,材料从开始塑性变形到最终断裂所需要的形变量越大,可有效缓解因过载而产生的应力集中,使建筑构件吸收较多的地震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反之若屈强比过高则会导致由于局部大变形而造成的超载失稳。

因此低屈强比是建筑用钢设计的首要条件。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编制说明-钢铁标准网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编制说明-钢铁标准网

GB/T XXX-XXXX《桥梁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拉索》国家标准课题组二〇一四年十月GB/T XXX-XXXX《桥梁用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拉索》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工作概况1.1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项目,由江苏法尔胜泓昇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负责制定《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拉索》标准,计划编号:20111984-T-605。

1.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当前我国桥梁缆索用钢丝主要为热镀锌钢丝,根据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取一般腐蚀环境,比如海岸地区,暴露的镀锌钢丝其开始生锈发生腐蚀大致为20年左右。

然而随着桥梁缆索耐久性的飞速提高,尤其是桥梁缆索100年寿命的提出,镀锌防腐措施已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而锌铝合金镀层钢丝是代替传统镀锌钢丝的新一代桥梁缆索材料,这具有代表性及获得广泛应用的品种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55%Al-Zn-1.6%Si(Galvalume)和国际铅锌协会于20世纪80年代组织研发的Zn-5%Al-0.1%Ce、La(Galfan),因其具有较纯锌镀层明显高的耐腐蚀性能在各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日本,绝大部分镀锌钢丝已为锌-5%铝-稀土合金镀层钢丝所代替。

锌铝合金镀层,具有比纯锌镀层更高的耐腐蚀性能,其防腐机理如下:1)铝的化学性能十分活泼,热镀后钢丝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在腐蚀环境下就容易钝化形成保护层。

在腐蚀介质中,表层富锌相作为阳极先被腐蚀,其铝含量会不断升高而使得氧化铝含量不断增加,使得镀层阻隔外界有害物质的能力更强。

同时铝的加入也抑制了防腐性能较弱的、组织疏松的锌铁合金过渡层的生成,有利于提高镀层整体的防腐能力。

2)锌-铝合金镀层发生破坏并露铁点,镀层作为铁-锌铝电池的阳极被溶解,钢基体受到保护。

锌-铝合金的腐蚀电位略低于纯锌层,为-0.87左右,但其腐蚀电流仅是热镀纯锌的1/5,在牺牲阳极的保护中,同样数量的锌-铝合金镀层的消耗时间是热镀锌层的5倍,能提供更长的牺牲防护时间,从而获得更好的耐久性。

表面加工分类-钢铁标准网

表面加工分类-钢铁标准网

YB/T×××-201×《不锈钢精密钢带(片)》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根据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的钢标委[2012]10号文《关于下达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2年第一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计划编号:2012-0054T-YB)的要求,由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负责起草编制《不锈钢精密钢带(片)》。

1.2编制单位编制单位: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冶金标准信息研究院1.3主要工作过程通过对国内外不锈钢精密钢带生产企业、用户及经销商的调研,目前国际国内上无统一的不锈钢精密带钢标准,只有用于部分行业的专业标准,如日标JIS G4313《弹簧用不锈钢冷轧钢带》等,用户在订货时只能采用国标GB/T3280-2007、日标JIS G4305附加特殊要求或采用企业标准,使用过程非常不便,严重制约了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非常迫切需要规范、统一的国家或行业标准。

2011年太钢提出编制YB/T XXXX-201X《不锈钢精密钢带(片)》的立项申请报告,于2012年获准立项,随即开展收集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工作。

2012年4月成立标准编制小组,由长期从事不锈钢精密钢带研制、生产、质量管理的太钢专家和冶金标准信息研究院不锈钢标准专家组成。

以国标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为蓝本,钢号、成分和热处理态性能按照GB/T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的要求,冷硬态性能及表示方法采用日标JIS G4313《弹簧用不锈钢冷轧钢带》的编制原则,并参考美标ASTM A240、ASTM A666、ASTM A480、EN 10088-2、JIS G4305等标准,结合生产数据及行业一般要求,通过编制小组全体人员长期仔细、科学严谨的工作,于2012年9月完成了以征求意见稿。

2.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及编制标准的原则2.1标准化对象简要情况2.1.1我国不锈精密带钢(片)主要生产厂家、品种、规格、技术指标及用途我国不锈钢(片)的主要生产厂家: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宁波奇亿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浙江甬金不锈钢有限公司、山东乾元不锈钢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业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无锡华生精密材料有限公司等,以生产300系列和400系列的不锈钢为主,根据市场需求,也生产其它系列的钢种。

钢铁行业蓄热式燃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钢铁标准网

钢铁行业蓄热式燃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钢铁标准网

《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编制说明1.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根据全国钢标委综合[2014]51号文“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2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中要求,由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国家标准,项目计划号:20140058-T-605。

2)工作过程2014年8月1日,山东慧敏科技公司、京诚凤凰炉公司主要起草人与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成立了标准起草小组。

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初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将与本规范有关的已发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认真比对,尽可能做到不重复、不矛盾;2015年4月至7月底,走访多家钢铁企业,对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现状进行调研,并咨询和征求业内多位专家的意见,形成标准初稿;2015年8月,标准起草小组对标准初稿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审查,形成征求意见稿并提交全国钢标委。

3)参编单位本标准由山东慧敏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等单位负责起草。

2. 标准编制原则及目的意义1)贯彻国家对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要求,从设计和操作上加以限制和指导,在保证满足工艺的条件下,加热炉应达到的能耗指标。

2)根据国内外轧钢加热炉能耗的实际情况,确定经努力而能实现的平均先进指标为各方的追求值。

3)编制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轧钢加热炉在设计中必须有的节能措施和应达到的期望值。

3. 标准技术内容本标准内容分5章,以下结合各章内容分别做出说明。

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钢铁企业轧钢加热炉节能设计技术规范的术语和定义、节能设计原则设计节能综合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连续式轧钢加热炉,不适用间歇式加热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锅炉压力容器用热轧不锈钢复合钢板-钢铁标准网

锅炉压力容器用热轧不锈钢复合钢板-钢铁标准网

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YB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B/T XXXXX—20XX锅炉、压力容器用热轧不锈钢复合钢板Hot-rolled stainless steel clad plates for boiles and pressure vessels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前言目前国内不锈钢复合板的主要标准有GB/T8165-2008《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和行业标准NB/T47002.1—2009《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第1部分:不锈钢-钢复合板》,国内对压力容器用轧制不锈钢复合板未形成统一的国家规范或标准,现有标准规格范围等均不能满足轧制不锈钢复合板的生产要求。

因此,为丰富压力容器用不锈钢复合板开发和应用,遵循节能减排的原则,建立具有技术特色、规范和控制压力容器用轧制不锈钢复合板技术质量的行业标准具有重大意义。

本标准参照日本标准JISG 3601《不锈复合钢》、GB/T 8165《不锈钢复合钢板和钢带》和NB 47002.1《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第1部分不锈钢-钢复合板》中有关锅炉压力容器用不锈钢复合板的技术内容制定的。

本标准与JISG 3601、GB/T 8165和 NB 47002.1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差异如下:复合钢板尺寸规格扩大,厚度、宽度允许偏差和不平度严于GB/T 8165、NB47002.1标准的要求。

产品厚度范围:本标准规定≥5mm,GB/T 8165规定≥8mm,JISG 3601规定≥8mm, NB 47002.1规定≥8mm。

剪切强度:本标准规定R1、R2≥220 N/mm2,R3≥210 N/mm2,GB/T 8165规定R1、R2≥210 N/mm2,R3≥200 N/mm2,NB 47002.1规定剪切强度不小于210 N/mm2复合钢板种类:轧制复合钢板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中国钢铁标准

中国钢铁标准

45 编号UNS标准号GB 699-88化学成分(%)0.42-0.50C,0.17-0.37Si,0.50-0.80Mn,0.035P,0.035S,0.25Ni,0.25Cr,0.25Cu形态锭、坯、条、管、板、带状态不热处理、退火、正火、高温回火抗拉强度Mpa600 屈服强度Mpa355 伸长率%1645 编号UNS标准号GB 8713-88 GB 3639-83化学成分(%)0.42-0.50C,0.17-0.37Si,0.50-0.80Mn,0.035P,0.035S,0.25Ni,0.25Cr,0.25Cu 形态无缝管状态冷加工、消除应力抗拉强度Mpa608-647 屈服强度Mpa------伸长率%4、5、7牌号45 编号UNS标准号GB 3094-82化学成分(%)0.42-0.50C,0.17-0.37Si,0.50-0.80Mn,0.035P,0.035S,0.25Ni,0.25Cr,0.25Cu 形态异型管状态冷拔、正火抗拉强度Mpa588 屈服强度Mpa 333伸长率%14牌号45 编号UNS标准号GB 8162-82 YB(T)63-87化学成分(%)0.42-0.50C,0.17-0.37Si,0.50-0.80Mn,0.035P,0.035S,0.25Ni,0.25Cr,0.25Cu 形态无缝管状态热轧、热处理抗拉强度Mpa590 屈服强度Mpa315-335伸长率%14退火抗拉强度Mpa(商定)屈服强度Mpa(商定)伸长率%(商定)45 编号UNS标准号ZBH 44002-88化学成分(%)0.43-0.49C,0.17-0.37Si,0.50-0.80Mn,0.035P,0.035S 形态盘条状态热轧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45 编号UNS标准号YB(T)67-87化学成分(%)0.43-0.49C,0.17-0.37Si,0.50-0.80Mn,0.035P,0.035S,0.025Cr,残余镍、铜各0.25 形态板、带状态正火、退火、高温、回火抗拉强度Mpa600 屈服强度Mpa345伸长率%1845 编号UNS标准号YB 477-64化学成分(%)0.040P,0.040S,其余与GB 699相同形态棒状态热轧、冷粒、热处理抗拉强度Mpa598屈服强度Mpa353伸长率%1620MnSi 编号UNS标准号YB(T)27(1)-89化学成分(%)0.17-0.23C,0.40-0.70Si,1.30-1.70Mn,0.045P,0.045S,残余铬、镍、铜各0.30,C+1/6Mn<=0.5 形态螺纹钢筋状态热轧抗拉强度Mpa510屈服强度Mpa345伸长率%18Q235-A(F.B.Z) 编号UNS标准号GB 700-88化学成分(%)0.14-0.22C,0.30-0.65Mn(F钢Mn上限0.60),0.30Si,0.050S,0.045P,残余铬、镍、铜各0.30 形态锭、坯、型、条、板、管、带线状态热(冷)轧、正火抗拉强度Mpa375-460 屈服强度Mpa185-235伸长率%21-26(按不同尺寸)Q235-B(F.B.Z) 编号UNS标准号GB 700-88化学成分(%)0.12-0.20C,0.30-0.70Mn(F钢Mn上限0.60),0.30Si,0.045S,0.045P,残余铬、镍、铜各0.30 形态锭、坯、型、条、板、管、带线状态热(冷)轧、正火抗拉强度Mpa375-460 屈服强度Mpa185-235伸长率%21-26(按不同尺寸)牌号Q235-C.Z 编号UNS标准号GB 700-88化学成分(%)0.18C,0.35-0.80Mn,0.30Si,0.040S,0.040P,残余铬、镍、铜各0.30 形态锭、坯、型、条、板、管、带线状态热(冷)轧、正火抗拉强度Mpa375-460 屈服强度Mpa185-235伸长率% 21-26(按不同尺寸)牌号Q235-D.TZ 编号UNS标准号GB 700-88化学成分(%)0.17C,0.35-0.80Mn,0.30Si,0.035S,0.035P,残余铬、镍、铜各0.30 形态锭、坯、型、条、板、管、带线状态热(冷)轧、正火抗拉强度Mpa375-460 屈服强度Mpa185-235伸长率%21-26(按不同尺寸)20K 编号UNS G10220 标准号GOST 5520化学成分(%)0.16-0.24C,0.15-0.30Si,0.35-0.65Mn,0.05maxP,0.05maxS,0.30maxCr,0.30maxCu,0.30maxNi,0.70maxCr+Cu+Ni 形态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AISI 1020 编号UNS G10220 标准号AMS 5032,AMS 5045,ASTM A510 ASTMA519,ASTM A544,ASTMA576,ASTM659,MILS-11310,SAEJ403,SAEJ412,SAE J414化学成分(%)0.18-0.23C,0.30-0.60Mn,0.40maxP,0.05maxS 形态棒、线、板、薄板、带、管、坯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牌号AISI 1045H 编号UNS H10450 标准号ASTM A304,SAE J1268,SAEJ776化学成分(%)0.42-0.51C,0.50-1.00Mn,0.04maxP,0.05maxS,0.15-0.35Si 形态棒、锻件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牌号S43C 编号UNS G10420 标准号JIS G4051化学成分(%)0.40-0.46C,0.60-0.90Mn,0.03P,0.04S,0.15-0.35Si,0.30Cu,铁基形态棒、线、条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S45C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JIS G4051化学成分(%)0.42-0.48C,0.60-0.90Mn,0.03P,0.04S,0.15-0.35Si,0.30Cu,铁基形态棒、线、条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S17C 编号UNS G10160 标准号JIS G4051化学成分(%)0.15-0.20C,0.30-0.60Mn,0.03P,0.04S,0.15-0.35Si,0.30Cu,铁基形态棒、线、条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S20C 编号UNS G10200 标准号JIS G4051化学成分(%)0.18-0.23C,0.30-0.60Mn,0.03P,0.04S,0.15-0.35Si,0.30Cu,铁基形态棒、线、条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S20K 编号UNS G10200 标准号JIS G4051化学成分(%)0.18-0.23C,0.30-0.60Mn,0.03P,0.04S,0.15-0.35Si,0.30Cu,铁基形态棒、线、条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SM50YB 编号UNS标准号JIS G3106化学成分(%)0.20C,1.50Mn,0.55Si,0.04S,0.04P,铁基形态板、带、棒状态热轧,断面尺寸5mm抗拉强度Mpa490 屈服强度Mpa363伸长率%19SM53B 编号UNS标准号JIS G3106化学成分(%)0.20C,1.50Mn,0.55Si,0.04S,0.04P,铁基形态板、带、棒状态热轧,断面尺寸5mm抗拉强度Mpa520屈服强度Mpa363伸长率%19 国家德国牌号19Mn5编号UNS G15180 标准号DIN 17155化学成分(%)0.17-0.23C,0.40-0.60Si,1.00-1.30Mn,0.05P,0.05S,铁基形态板状态正火,断面尺寸16mm抗拉强度Mpa510 屈服强度Mpa323伸长率%------国家德国牌号C22 编号UNSG10200 标准号DIN 17200化学成分(%)0.18-0.25C,0.15-0.35Si,0.30-0.60Mn,0.05P,0.05S,铁基形态坯、线、棒、板、薄板、带、管、锻件状态淬火加回火,断面尺寸16mm 抗拉强度Mpa539 屈服强度Mpa353伸长率%201672-00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SIS 141672化学成分(%)0.43-0.50C,0.15-0.40Si,0.50-0.80Mn,0.04P,0.04S,铁基形态棒、板、薄板、锻件状态抗拉强度Mpa屈服强度Mpa伸长率%牌号1672-01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SIS 141672化学成分(%)0.43-0.50C,0.15-0.40Si,0.50-0.80Mn,0.04P,0.04S,铁基形态棒、板、薄板、锻件状态轧制抗拉强度Mpa590 屈服强度Mpa320伸长率%16牌号1672-03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SIS 141672化学成分(%)0.43-0.50C,0.15-0.40Si,0.50-0.80Mn,0.04P,0.04S,铁基形态棒、板、薄板、锻件状态调质抗拉强度Mpa620 屈服强度Mpa370伸长率%17牌号1672-04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SIS 141672化学成分(%)0.43-0.50C,0.15-0.40Si,0.50-0.80Mn,0.04P,0.04S,铁基形态棒、板、薄板、锻件状态调质抗拉强度Mpa660 屈服强度Mpa410伸长率%16480 伸长率%141672-08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SIS 141672化学成分(%)0.43-0.50C,0.15-0.40Si,0.50-0.80Mn,0.04P,0.04S,铁基形态棒、板、薄板、锻件状态轧制抗拉强度Mpa590 屈服强度Mpa320伸长率%16Cm45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DIN 17200化学成分(%)0.42-0.50C,0.15-0.35Si,0.50-0.80Mn,0.04P,0.02-0.04S,铁基形态坯、线、棒、板、薄板、带、管、锻件状态淬火加回火,断面尺寸16mm 抗拉强度Mpa696 屈服强度Mpa490伸长率%14C45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DIN 17200化学成分(%)0.42-0.50C,0.15-0.35Si,0.50-0.80Mn,0.05P,0.05S,铁基形态坯、线、棒、板、薄板、带、管、锻件状态淬火加回火,断面尺寸16mm 抗拉强度Mpa696 屈服强度Mpa 490伸长率%14C45 编号UNS G10450 标准号DIN 17200化学成分(%)0.42-0.50C,0.15-0.35Si,0.50-0.80Mn,0.05P,0.05S,铁基形态坯、线、棒、板、薄板、带、管、锻件状态正火,断面尺寸16/40mm抗拉强度Mpa588 屈服强度Mpa334伸长率%17正火,断面尺寸16/40mm抗拉强度Mpa412 屈服强度Mpa235伸长率%27。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钢铁标准网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钢铁标准网

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编制说明(初稿)编制小组二〇一〇年四月目录1.前言 (1)1.1标准编制出台的背景 (1)1.2标准编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 (2)2 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2)2.1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2)2.1.1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2)2.1.2我国钢铁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6)2.1.3 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9)2.2国外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2)2.2.1国外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2)2.2.2国外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4)3 编制过程 (16)4 适用范围 (17)5 标准编制指导思想 (17)6 标准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18)7 编制方法和技术路线 (19)7.1编制方法 (19)7.2编制技术路线 (20)8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2)8.1定量考核指标框架体系的确定 (22)8.2定性考核指标框架体系的确定 (22)9 指标内容的确定 (25)9.1定量指标基准值的确定 (25)9.1.1 焦化工序 (25)9.1.2 烧结 (26)9.1.3 球团工序 (26)9.1.4 炼铁工序 (27)9.1.5 炼钢工序 (27)9.1.6 轧钢工序 (28)9.1.7 联合企业 (29)9.2定性指标内容的确定 (29)10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30)11 标准实施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 (30)12 标准实施建议 (31)13 反馈意见及处理说明 (31)附件: (31)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技术要求编制说明1.前言1.1标准编制出台的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工信部节能司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2007年6月)有关要求,在已发布《2008-2010年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标准发展规划》(国标委工一[2007]54号)的基础上,于2008年12月4日发出《关于报送2009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向各行业协会征求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项目,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展与科技环保发展部的牵头组织下,冶金清洁生产技术中心经由中国钢铁协会向工信部提出了编制《钢铁行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标准》的申请,在获得工信部正式批准后,于2009年4月1日开始启动标准编制工作,按工信部进度要求计划于2009年12月31日完成标准编制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铁标准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钢铁标准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编制说明《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标准编制组二○一二年八月《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书1、任务来源根据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文件”(工信厅科XXXX号) “关于印发2012 年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要求,由全国钢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面负责组织和协调《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计划号2012-0291T-YB)起草工作。

起草单位为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并成立了“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标准编制组。

编制组成员查阅了国内外同类工艺的相关标准、性能指标制定情况,结合马钢使用该技术的经验,初步制定出《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以利于这一技术的有效推广使用。

2、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的概述与标准制定意义2.1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规范概述和定义钢包盖可以在钢包在线循环的整个过程中始终盖在钢包上,且无论是钢包盖的开启还是加放均通过相应机构自动完成,既不需要天车,也不需要人工介入。

2.2 钢包全程加盖工艺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钢包加盖保温技术减少了钢包耐火材料内衬及钢水的热损失,降低耐火材料的温度下降速度,提高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提高炉龄;免除炉次间钢包预热,节约能源;钢水温度波动变小,提高钢材质量和连铸效率。

起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

美国沃尔肯国际公司设计的钢包加盖保温技术,能够降低出钢温度近30℃;国内采用同类技术降低出钢温度10℃~30℃。

另外,采用钢包全程加盖技术保证了钢水温度的稳定性,为钢材的顺产、稳产打下一定的基础。

国内有十余家钢厂采用钢包全程或半程钢包加盖技术,工艺技术日趋成熟,且有逐步扩大推广应用的趋势。

而国内尚未建立钢包全程加盖技术规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质量标准体系,这些年来一直沿用生产厂家各自提出的“企业”标准,或者没有标准。

有些“标准”缺乏科学性、可控性和权威性,技术法度较弱。

如包盖保温材料有的用硅酸铝纤维板,有的用莫来石、高铝纤维毡,也有用致密浇注料打结。

MED技术规范 - 钢铁标准网

MED技术规范 - 钢铁标准网

ICS 77.010 H 04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YB钢铁行业海水淡化技术规范 第3部分:低温多效蒸发器酸洗要求Technology criterion of seawater desalination for steel-making industry Part 3: Acid cleaning of low temperature multiple effectseawater distillation(报批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GB/T XXXXX—XXXX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I钢铁行业海水淡化技术规范第3部分:低温多效蒸发器酸洗要求1 范围本部分规范了钢铁行业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酸洗的术语和定义、酸洗总则、酸洗前准备工作、酸洗装置要求、酸洗过程与监测、酸洗后淡化装置的运行、酸洗安全保证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钢铁行业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酸洗,电力、化工等其他行业也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B/T6074-92 腐蚀试样的制备、酸洗和评定标准DL/T957-2005 火力发电厂凝汽器化学酸洗及成膜导则HG/T2387-2007 工业设备化学酸洗质量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效 effect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中不同温度下单一的蒸发凝结淡化制水单元。

组成多效制水设备效的数量称为多效海水淡化设备的效数。

3.2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以下简称淡化装置) low temperature multiple effect distillation原料海水的最高蒸发温度一般低于70℃的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编写组二〇一五年五月目次一项目背景 (1)二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原则 (2)三采标情况 (4)四标准主要内容 (4)五调查验证的情况和结果 (21)六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21)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1)八标准水平建议,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21)九对该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22)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2)《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一项目背景1 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委综合[2014]51号关于下达《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2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计划编号20140105-T-605的《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制定项目。

2 编制单位本规范由由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并在有关设计研究单位、钢铁冶金企业等单位的协助下进行编制。

3 主要工作过程(1)根据国家标准委国标委综合[2014]51号关于下达《氧化铝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122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和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3钢标委[2014]21号《关于下达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解产能过剩标准支撑工程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济钢集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4年9月成立了标准编写组。

(2)2014年9月~2014年10月,确定标准范围、要素和标准结构,并编制了工作计划,明确了标准章节的起草人员和完成时间。

(3)2014年11月,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鞍山市主持召1开《轧钢连续加热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等21项节能、节水国家标准计划落实会。

会议确定了本标准的基本框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初步确定了标准参与起草单位、验证单位和工作进度。

(4)2014年12月~2015年1月,完成调研论证工作,组织标准的有关调研工作,发放市场调研表,收集好有关信息,论证标准要求的技术指标和方法等内容。

执笔人收集整理有关信息,组织调查工作。

(5)2015年2月~2015年3月,主编单位完成了本标准的草案,并会同参编单位进行讨论修改,完成标准文本的初稿。

(6)2015年4月,完成本标准验证工作。

标准初稿完成后,面向全国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用户筛选济钢、莱钢、南钢、泰钢和镔鑫开展本标准的验证工作。

(7)2015年5月,完成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工作。

(8)2015年6月,编写组进行征求意见工作,发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在网上公示,并发送国内有关企事业单位,征求意见。

编写组收集并汇总各方面意见,对标准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并形成最终的送审稿。

二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和原则1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据统计,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10~12%。

而其排放的余热约占总能耗热能的49%。

高效回收和利用烧结排放的烟气余热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烧结矿生产过程中和烧结矿鼓风式冷却机冷却过程中会排出温度≥220℃的高温废气,其热能大约为烧结矿烧成系统热耗量的30%左右。

如果将冷却机产生的高温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必将提高烧结矿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工序能耗。

传统余热利用方式是在冷却机高温段安装简易余热锅炉生产蒸汽,效率较低,回收的废气余热仅占总热量的10%左右。

随着近年来烟气余热锅炉技术和低参数补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冷却机烟气余热最大化的回收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了烧结工序能耗。

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企业必须发展余热、余能的要求。

无论新建还是已有烧结机都应逐步配套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本规范拟对这些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验收等过程提供指导意见,实现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尽快制定出相关国家标准,以规范其建设和使用,为国家的能源建设服务2 制定标准的原则(1)规范性本标准的起草按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

(2)一致性本标准与现行有效的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充分考虑有关国家标准、文件对烧结生产和节能的要求和规定,提出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的参数选择、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和运行指标,并为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的建设、运行维护和效果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3)适用性充分考虑现有烧结余热回收利用工艺及发展现状,制定与烧结余热回收利用要求相适应的条款。

(4)可操作性结合我国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的生产现状和技术水平、可能达到的程度,标准文本对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和运行技术指标做了基本要求,各建设单位可根据各自的生产技术水平适当提高指标,以便使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

(5)先进性本标准将济钢国际在国内相关生产企业近年来对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方面的成熟经验做法融入其中,确保本标准技术要求和指标的先进性。

三采标情况目前与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相关的现行国际标准或国内先进标准有YB/T 4254-2012《烧结冷却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技术规范》,重点侧重于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的节能措施和效果评价。

因此确立本标准部分参照YB/T 4255-2012中的相关内容制定。

四标准主要内容1 总则1.1 为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高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效率,降低烧结工序能耗,特制定本规范。

据统计,烧结工序的能耗约占冶金总能耗的10~12%。

而其排放的余热约占总能耗热能的49%。

高效回收和利用烧结排放的烟气余热越来越引起企业的关注。

众所周知,在烧结矿生产过程中和烧结矿鼓风式冷却机冷却过程中会排出温度≥220℃的高温废气,其热能大约为烧结矿烧成系统热耗量的30%左右。

如果将冷却机产生的高温废气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必将提高烧结矿生产过程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工序能耗。

传统余热利用方式是在冷却机高温段安装简易余热锅炉生产蒸汽,效率较低,回收的废气余热仅占总热量的10%左右。

随着近年来烟气余热锅炉技术和低参数补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冷却机烟气余热最大化的回收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了烧结工序能耗。

1.2 本规范适用于钢铁企业新建、改建烧结余热回收利用项目的设计、施工、运行、验收等过程。

根据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钢铁企业必须发展余热、余能的要求,无论新建还是已有烧结机都应逐步配套烧结余热回收利用,本规范拟对这些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验收等过程提供指导意见,实现提高余热利用效率的目的。

1.3 烧结余热资源主要包括:烧结主烟气余热、烧结机尾废气余热及烧结冷却废气余热。

本规范是针对烧结主烟气余热及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制定的技术规范。

烧结工序余热包含烧结主烟气余热、烧结机尾废气余热及烧结冷却废气余热。

通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低温烟气利用技术的发展,烧结主烟气余热和烧结冷却废气余热都可设置可靠、高效、耐用的余热装置进行余热回收利用,或是根据烟气性质实施直接利用等。

而烧结机尾部废气粉尘含量较高,且温度波动较大,由于受技术及设备的限制,现阶段该系统烟气余热未进行收集及利用。

1.4 本规范规定了烧结余热回收利用的一般要求和参数选择原则。

余热利用的一般要求包含烟气收集的方式、余热利用的方式、装备配套的选型等,这些要求决定了余热利用方式实施的是否可行和合理;余热利用参数选择包含烧结机产能、烧结矿温度、烟气温度、烟气流量等,这些参数决定了余热利用的效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GB 50408-2007 烧结厂设计规范GB/T 1028-2000 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 50264-201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GB 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 50126-2008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1-2009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75-2010 风机、压缩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49-2011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烧结主烟气余热waste heat of sintering flue gas抽风烧结焙烧过程中烟气所含的热。

3.2 烧结冷却废气余热waste heat of sintering cooling system热烧结矿冷却过程中废气所含的热。

3.3 烧结机尾废气余热waste heat of sintering machine tail gas烧结饼破碎过程中废气所含的热。

3.4 烧结余热汽拖waste heat steam drag of sintering烧结余热回收产生的蒸汽推动主抽风机工作的过程4 余热回收利用工艺流程4.1 工艺流程的选择应根据烧结机规模、烧结和冷却系统设备运行状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并经过方案比选后确定。

烧结机规模决定了余热利用装置或后续发电设施的配套模式,一般,烧结主烟气及冷却机余热一套烧结系统各配置一套余热利用装置,两者余热蒸汽可以统一利用;同一工程可实现多套余热利用装置配置一套汽轮发电机组,节约投资,减少占地面积。

4.2 烧结主烟气余热回收工艺流程分为插入式和旁路式,插入式工艺流程见图1,旁路式工艺流程见图2。

图1 插入式工艺流程图2 旁路式工艺流程烧结机主烟气工艺根据场地条件不同可选用不同的工艺流程,插入式适用于场地建设条件不足的情况下,余热利用设备不占用新的建设场地,有利于在已有烧结大烟道上改造;旁路式可根据场地条件合理布置,综合考虑设备安装、检修方便。

4.3 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回收工艺流程见图3aa虚线为采用闭路循环方式流程。

b采用开路流程时,风机为引风机,采用闭路流程时,风机为循环风机。

c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用于发电。

d中温烟气可以送入余热锅炉生产蒸汽也可以用于热风点火、原料解冻等。

图3 冷却废气余热回收流程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回收工艺可根据废气温度、客户需要进行不同工艺流程的选择,废气热量可以进行能量转换,变为蒸汽、电力再利用,也可以直接利用烟气热量。

4.4 余热利用汽拖工艺流程见图4a未采用主烟气余热利用时可单独采用烧结冷却系统回收的余热拖动主抽风机。

图4 余热汽拖流程余热利用汽拖工艺流程是利用烧结冷却废气余热和烧结主烟气余热产生的蒸汽对烧结主抽风机进行蒸汽拖动工艺5 余热回收方式5.1 新建烧结机烧结主烟气余热回收宜采用旁路式;改建烧结机烧结主烟气余热回收宜采用插入式。

新建烧结机烧结主烟气余热回收方式宜采用旁路式,旁路式余热利用是在回收段烟道上设置旁路,将余热利用装置(省煤器、蒸发器等)安装在旁路烟道上的余热利用方式,需要预留设备安装位置,此种方式便于余热装置的检修与维护,检修余热利用装置时烧结主烟气可以不走余热装置旁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