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经济学的产生

第一节环境经济学的建立

在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上,自然资源的公共性、外部性、本身的无价值性,使得自然资源出现了“市场失灵”。

1.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能源使用方式的革命,把自然界中许多高品位的物质和能量,变成了低品位存在的形式。

2. 现代化的生产过程产生了一些新的合成物质。

3.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公众已经开始向往和追求一个清洁、安全和舒适的环境。

第二节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2.环境价值评估及其作用

3.管理环境的经济手段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5.国际环境问题

第三节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问题的愈加严重,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多种组织研究机构、环境学家、经济学家的重视。1982年,Goldsmit分析了自然资源价值评估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评估方法困难和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1983年,Weiller认为环境核算的范围包括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的枯竭;(2)环境自然状态的保护;(3)污染及其控制;他没有提出如何对自然资源枯竭进行核算和估价,但从资源经济角度阐述了自然资源枯竭问题的重要性,以及自然资源枯竭对经济的影响。

基于环境价值进入GDP帐户的可能性,Alexander通过假定一个在全球拥有所有生态系统的独占者,测算其在生态系统市场突然建立后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以此来评价未来有可能包含在GDP帐户中的生态系统环境功能的逻辑价值。

在对生态与资源环境经济价值评估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国外学者还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1991年国际科学联合会环境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专门讨论了如何进行生物多样性的定量研究,这次会议促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研究成为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1997年Daily及Constanza et al.的工作,将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研究推向生态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从目前国际国内上的研究来看,国际上对自然资源资产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视,生态学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家及其它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合作,从生态系统过程、生态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等多个方面开展综合研究,不断充实与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涵,探索其评价技术及生态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分析与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已基本建立起自然资源经济进展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环境资源价值与环境评价方法

一、环境资源价值二、人类行为决策规则三、环境评价方法四、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范式)

主流经济学:代表了一种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与现象的理论分析框架,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

•视角(perspective),即出发点,

三项基本假设: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

参照系(reference)或基准点(benchmark)

理解现实的标尺:如科斯定理

分析工具(analytical tools):各种图象模型和数学模型。(钱颖一: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教授)

环境经济学框架

视角:生态经济系统观——人与环境的关系

参照系:物质平衡理论、三种生产理论、

经济效率理论、外部性理论、

公共物品理论

方法:环境资源价值与环境评价方法

政策: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污染防治手段

一、环境资源价值

要评估某项社会经济活动的费用与效益,特别是环境费用与环境效益,首先必须了解环境资源价值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给予充分的评价。

环境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环境资源的价值的?

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分为三部分:

(1)使用价值(use value)或有用性价值(instrumental value)

current personal active direct or indirect use

(2)选择价值(option value)

potential future use

(3)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或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non-personal passive use

使用价值包括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当某一物品被使用或消费时满足人们某种需要或偏好的能力。

直接使用价值是环境资源直接满足人们生产和消费需要的价值,由环境资源对目前的生产或消费的直接贡献来决定的。以森林为例,木材、药品、休闲娱乐、植物基因、教育和人类住区等都是其直接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易于理解,但并不一定在经济上易于衡量,如森林产品的产量可以根据市场或调查数据进行估算,但药用植物的价值却难以衡量。

间接使用价值包括从环境所提供的用来支持目前的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各种功能中间接获得的效益。间接使用价值类似于生态学中的生态服务功能。营养循环、水域保护、小气候调节、减少空气污染等都属于森林的间接使用价值范畴,虽然不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却为生产和消费的正常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基础)。

以上两种价值都是传统经济学一致认定的经济价值。

(2)选择价值

环境经济学家把人们对环境资源使用的选择考虑进来,称为选择价值。

选择价值又称期权价值,任何一种环境资源都可能会具有选择价值。我们在利用环境资源时,并不希望其功能很快消耗殆尽,也许会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该环境资源的使用价值会更大,或者由于不确定性的原因,如果现在利用了这一资源,那么将来就不可能获得

该资源,因此我们要对其作出选择,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具有保护环境资源的愿望。

选择价值同人们愿意为保护环境资源以备未来之用的支付意愿的数值有关,包括未来的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被保护的栖息地等)。

选择价值取决于环境资源供应与需求的不确定性的存在,并且依赖于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因此,选择价值相当于消费者为一项未利用的资产所愿意支付的保险金,仅仅是为了避免在将来失去它的风险。

(3)非使用价值

非使用价值则相当于生态学家所认为的某种物品的内在属性,与人们是否使用它没有关系。

对于内在价值到底应该如何界定以及应该包括什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但有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存在价值是非使用价值的一种最主要形式。

存在价值是指从仅仅知道这种资产存在中获得的满足,尽管并没有要使用它的意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存在价值是人们对环境资源价值的一种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对其他生物的同情和关注。例如,如果人们相信所有的生物都有权继续生存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话,人类就必须保护这些生物,即使看起来它们既没有使用价值,也没有选择价值。由于绝大多数人对环境资源的存在(如野生生物和环境的服务功能等)具有支付意愿,所以,环境经济学家认为,人们对环境资源存在意义的支付意愿就是存在价值的基础。

(4)环境资源具有存在价值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认为资源或环境具有存在价值,是因为人们具有三种动机:

1、遗赠动机:人们愿意把某种资源保留下来遗赠给后代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同该资源的使用有关,因为人们认为,把资产留给后人,是为了让后人在使用它们时获得满足,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应该纳入到使用价值范围内;

2、礼物动机:同遗赠动机类似,但更象是留给同代人;

3、同情动机:人类对其他生物的同情与存在价值的关联性较大。

二、人类行为决策规则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包括政策和开发项目都会对环境及自然资源配置造成影响,应当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应该颁布或执行某项政策,是否应该开发和建设某个项目。

人类行为决策规则:权衡一项活动的利弊得失,如果利大于弊,就可以支持这项活动。“三思而后行”。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如果一项活动的收益大于成本,或者说,净收益大于零,该项活动就是可行的。

从效率标准来看,净收益不仅要大于零,而且要达到最大化,也就是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种有效率的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资源配置,——静态效率。

动态效率标准:净收益的现值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