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井底之蛙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井底之蛙的教案
大班井底之蛙的教案
【篇一:井底之蛙教案】
坐井观天教学教案
《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一、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与技能目标
1、理解“落”、“井沿”、“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坐井观天”的比喻义,并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启发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体会故事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实验法的教学方法(井口实验),模拟“坐井观天”,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动手能力,利于“坐井观天”的深度理解;
3、课堂始末都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便于学生更直观地学习;
4、在对这个故事进行扮演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尽量投入感情;
5、在时间安排允许的情况下,教师扩充一两个类似的成语故事,一方面能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一) 画一画———直观再现吸引注意;
(二) 读一读———利用朗读体会感情;
(三) 做一做———动手实验解难释疑;
(四) 说一说———拓展延伸培养想象;
(五)演一演———角色扮演拓展文本;
三、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齐读课题,并提问是谁坐在井里观天?再画简笔画,直观形象的让学生了解青蛙所在的位置。然后我出示卡片复习生词:由学生自读、开火车、齐读,巩固生字词,再次为学生读文扫清障碍。(沿、信、际、相信、井沿、青蛙、弄错、抬头、回答、还有、无边无际)。《新课标》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我在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后设计口头填空:青蛙坐在(井底),小鸟落在(井沿)。根据学生的回答用简笔画画出小鸟的位置,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井沿”。
接下来的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所在,由于学生生活经历浅,阅读积累少,很难自己揣摩出在井底的青蛙目光短浅,不信小鸟说的话。因此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并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而后再仔细品读。
1、研读第一次对话:
在指名读完第一次对话后让学生自己交流评读。引导学生读出青蛙的礼貌和小鸟又累又渴的语气,并举例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进一步感受小鸟又累又渴。接着我引读过渡,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
2、研读第二次对话:
在这次研读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看看青蛙和小鸟对天有什么不同看法?(相机板书:只有井口那么大、天无边无际)适机理解“大话”的具体含义。接着深入探究:青蛙为什么认为小鸟在说大话?建议学生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然后指名读第四自然段体会青蛙的反问语气,学生再用肯定的语气扮演青蛙告诉小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的。
我适机反问道:小鸟同意它的看法吗?引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的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练习说话:你们还知道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吗?学生边看图片边回答,接着我又做了如下设计,请看视频。
最后,学生读中想象它们争论的情形,体会语气,此时学生读出了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劝告、诚恳的语气。
3、研悟第三次对话:
当学生体会出语气后,我引导:“同学们青蛙和小鸟到底谁错了?”学生不
约而同回答:青蛙错了。再分组读第三次对话,抓住两个“笑”。边读边思考:青蛙笑谁?为什么笑?从中体会“天天”对青蛙产生的影响。
为了体会青蛙天天坐在井里抬头看到的天是多大的,进一步了解青蛙目光短浅的原因,我又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身体验的环节:用卡纸卷成筒当“井”,把天花板当“天”,观察天花板有多大,学生充分的体验了青蛙的经历后,读出了青蛙固执已见的语气。
这一环节的设计自始至终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了情境迁移的教学手段,理解寓意,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在充分理解青蛙笑的含义之后,我又让学生思考:小鸟笑谁?笑它什么?小鸟几次说青蛙弄错了,有什么不一样?出示句子“你弄错了。”“你是弄错了”进行分析。用肯定的词替换“是”,体会小鸟态度的坚决。
4、拓展延伸,想象深化
在理解寓意的基础上,我对本课进行了拓展延伸,设计了青蛙跳出了井口的故事。这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画龙点睛之笔,这个设计来源于课文,又跳出课文,既巩固深化课文,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5、总结全文,抒发感悟
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加深寓意理解,并拓展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教学效果: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隘。
(3)、能根据课文的续编故事。
五、案例反思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
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篇二:井底之蛙教案】
成都市桂林小学“以生为本,提升学力”教学设计
【篇三:《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井底之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做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