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完整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53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53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例如:298K及100kPa下的热化学方程式:
(1) CaCO3(s) → CaO(s)+CO2(g)
QP = +178 kJmol-1
(2) H2(g) +
1 2
O2(g) → H2O(l) QP = -285.85 kJmol-1
1
(3)
H2(g) + 2
O2(g) →
H2O(g) QP = -241.84
11
1.1.1基本概念及术语
例如:H2O (l) 298K →H2O (l) 323K 变化途径有多种:
1) 直接加热,298K → 323K
2) 2K 9 8 冷 却 2K 7 3 Δ 3K 23
3) 2K 9 8 Δ 3K 4 3 冷 却 3K 23
但状态函数的变化量 ΔT = 323K - 298K =25K
30.10.2020
19
2. 盖斯定律
1.1.2 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盖斯定律
1840年盖斯归纳出一个定律:
一个化学反应不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 其总的热效应是完全相同的
30.10.2020
20
1.1.2 化学反应热效应和盖斯定律
例如:C(s) + O2 (g) = CO2(g)
C(s) + O2(g)
30.10.2020
14
功:体积功 ( 膨胀功 W ) 非体积功 ( W ′)
1.1.1基本概念及术语
当P外为定值时,系统的体积由V1 → V2 W = - P外 ( V2 - V1 )
计算式中的负号的由来:
因为 系统膨胀时, V2 > V1 系统对环境做功
W<0
压缩系统时,

普通化学 ppt课件

普通化学  ppt课件

起始浓度 0.1
0
0
平衡浓度 x
0.1-x
0.1-x
[OH-][HS-]/[S2- ] = 8.3 (0.1-x)2 / x = 8.3
0.1-x 0.1
x = 1.2 10-3 1mol·dm-3= [S2- ]
[OH-] = 0.1-1.2 10-3 = 9.9 10-2 = [HS-]
%= (0.1- 1.2 10-3 / 0.1) 100 = 99%
渗透压
压力计
3.1.2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电离平衡常数 Ki
Ka
Kb
✓酸(acid)碱(base)
3.2 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一、水的自偶电离
1.水的离子积常数Kwr
H2O + H2O ⇔
H3O+ + OH
H2O ⇔
H+ + OH
298K,纯水中的[H3O+] = [OH] = 1.0 107 mol·dm3
0.1-x
x
x
c/Ka1 >400, 近似地: 0.1-x = 0.1 x2/0.1 = Ka1= 1.2 10-7 x = [H+] = [HS-] =7.5 10-5 mol·dm3
二级平衡:
HS- =
H+ + S2-
平衡浓度: 7.5 10-5 7.5 10-5
y
Ka2 = [H+][S2-]/[HS-] = 1.2 10-15 y = [S2-] = Ka2 = 1.2 10-15 [H+][OH-]= Kw= 10-14 [H+] = 7.5 10-5 [OH-] = 1.3 10-10 mol·dm3 pOH = 10.11

2普通化学_课件_中国农业大学

2普通化学_课件_中国农业大学
3

K
( 3 ) 渗透压法 1g/12000g 0.1L 2 . 03 kPa
cRT
mol
1
8.314kPa
mol
1
K
1
L 293 K
1
The Best
注意
• 稀溶液依数性的定量关系只适应于非电解质稀
溶液(难挥发),而对于浓溶液或电解质溶液,
定量关系不再成立,但性质依然存在。
拉乌尔(F M Raoult)
拉乌尔(Raoult,1830-1901)
2012-7-30
47
1.5.1 离子氛模型(model of ionic atmosphere )
1.5.2 活度(activity )
B BcB / c
B为B的活度

B 为活度系数(activity coefficient),与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 作用有关 cB为物质B的浓度 国标规定 b为标准浓度(1.0mol kg-1)-通常用c= 1.0molL-1
; kPa
R: 8.314 kPaL mol-1 K-1
cB:
mol L -1
(1)渗透方向:

溶剂 稀溶液 (2)等渗溶液: 渗透能力相同的溶液 1 = 2

溶液 浓溶液
c1= c2
(3)反渗透作用 在浓溶液一方施加较其渗透压还大的外
压,强迫溶剂分子由渗透压大的溶液进
入渗透压小的溶液。
1.2.1 分散系定义 分散系——由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其它 一种物质中构成的系统。
分散系由分散剂和分散质构成。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分散其它物质。
1.2.2 分散系的分类(classify)

普通化学课件

普通化学课件

酸 性 增 强
解释:自下而上 半径减小(电荷相同 吸引O - 电荷相同), 解释 自下而上, Rx+半径减小 电荷相同 ,吸引 2- 自下而上 排斥H 能力增强,发生酸式解离。 排斥 +能力增强,发生酸式解离。
21
6.4.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 3)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 高价态的酸性强于低价态,碱性较弱。 高价态的酸性强于低价态,碱性较弱。
R—O—H
碱式 酸式 的正电荷多,半径较小, 吸引O - 若Rx+的正电荷多,半径较小,则Rx+吸引 2- 的能力大,发生酸式解离,呈酸性。 排斥 H+的能力大,发生酸式解离,呈酸性。
19
6.4.2 氧化物及其水合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 同一周期:对于最高氧化值的氧化物及其水合 从左到右,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物,从左到右,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第六章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
第六章 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
6.1 单质的物理性质(自学) 单质的物理性质(自学) 6.2 单质的化学性质(自学) 单质的化学性质(自学) 6.3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6.4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6.5 配位化合物 6.6 无机材料 (自学) 自学)
2
6.3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Rx+ Na+ Mg2+ 0.072 Al3+ 0.0535 Si4+ 0.040 P5+ 0.038 S6+ 0.029 Cl7+ 0.027
r+/nm 0.102 解释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04
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安全与操作规范
01
实验安全须知
了解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自 身和他人安全。
02
实验操作规范
03
实验器材使用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严格按照实 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 当引发事故。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了解各类器 材的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有机化合物与高分子材料
01
02
03
04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 合物,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

有机化合物在工业、农业、医 药、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如塑料、合成纤维、农药
等。
高分子材料是指分子量较大的 有机化合物,其具有优良的力
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高分子材料在工业、农业、交 通、通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 用,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
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制造业
材料合成、表面处理、电镀等。
能源
石油、天然气、太阳能等的开采和利用。
环保
污水处理、大气治理等。
化学前沿科技与发展趋势
纳米技术
纳米材料、纳米药物等。
绿色化学
环境友好型的合成方法、反应 条件等。
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等。
新能源
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大学普通化学-课件
目录
• 化学基本概念 • 化学反应原理 • 元素与化合物性质 • 化学实验基础 • 化学应用与前沿科技
01
化学基本概念
化学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理解化学的本质和特性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普通化学绪论_PPT课件

普通化学绪论_PPT课件
12
1、古代化学(15世纪以前)
(1) 实用和自然哲学时期(~公元前后)
➢ 100万年前,原始社会,火的利用;
殷代青铜器(铜锡合金)
➢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奴隶社会,以实用化学工艺为特征: ✓埃及:炼铁、鞣制皮革、提取药物香料、制造陶器 ✓公元前2500-2000年,中国铜的冶炼技术,殷代青铜器 ✓公元前一世纪,中国发明了造纸术
新型能源:太阳能、氢能、核能、新型化学电池(燃料
电池),也均为化学能源。
10
(4)化学在给我们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许多负面影响。比 如目前全球普遍关心的四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空 洞、酸雨、光化学烟雾,都是工业发展排出的化学废料治理 不当的结果。但是,这些环境问题的解决仍然离不开化学。
环境化学:通过化学手段来监控、治理污染,净化环境。
建立了价键理论(VBT, 亦称HLSP理论),鲍林还提出杂化轨
道理论,以及电负性、键参数、献
是关于化学键本质的研究以及在物质结构方面的应用,
195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26
(5)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门捷列夫, D. I. Mendeleev 1834-1907, 俄国
1703年,德国化学家斯塔尔(G. E. Stahl, 1660-1734)提出 燃素说。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的100年间,燃素说成为化学24
(3)第三次化学革命
1803年创立科学原子论(化学原 子论),揭示了各种化学定律、化学 现象的内在联系,成为说明化学现 象的统一理论,完成了化学领域内 一次极为重大的理论综合。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
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14
Immortal Philosopher of Antiquity

普通化学PPT课件

普通化学PPT课件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分离
01
02
03
04
制备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制备无机化合物 ,如电解法、热分解法、复分
解法等。
分离技术
根据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差异, 采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如蒸馏
、萃取、重结晶等。
实验操作
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操作制备 和分离无机化合物,如沉淀法 、结晶法、离子交换法等。
工业生产
在工业生产中采用大规模制备 和分离技术,如电解法、热解
非金属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等。
离子化合物
由正离子和负离子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氢氧 化钠等。
共价化合物
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氧气等 。
配位化合物
由配位体和中心原子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 硫酸铜等。
酸碱盐
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 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 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当的官能团作为主链,按照碳原子数从多到少的顺序编号,并标明取代
基的位次和名称。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共价键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共价键的类型包括 单键、双键和三键,它们决定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分子构型与构象
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排列方式称为构型,而由于分子内或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暂时性空 间排列称为构象。构型和构象的改变会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有机反应机理
了解有机反应机理有助于理解反应是如何进行的,从而更好地选择反应条件和 控制反应过程。掌握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机理,如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 基反应等,对于进行有机合成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化学 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普通化学 PPT课件-绪论第一章

律的一门基础科学,简而言之,化学是研究
物质变化的科学 .
化学最初被划分为两个分支学科: 无机化学和有
机化学;
后来又被分为四个分支学科: 以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对象的有机化学; 以研究所有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对象的无机化学; 以研究物质化学组成的鉴定方法及其原理为内
容的分析化学;
bB P P X B P 55.5 P* 令K b 55.5 bB * * 则P P X B P K b bB 55.5
* *
Raoult(拉乌尔) 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 压下降值与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
P K b bB
五大危机
四大理论 21世纪 科技热点 环境中的五 大全球性问 题 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 天体、地球、生命、人类的起源
和演化
可控热核反应,信息高速公路,生命科 学方面的人类基因,生物技术征服癌症、 心脑血管疾病和爱滋病,纳米材料与技 术,智能材料及环境问题等
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水质污 染、森林减少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应用
1. 计算p,V,T,n四个物理量之一。 pV = nRT 用于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的真实气体。
2.气体摩尔质量的计算
pV nRT
m pV RT M
m n M
mRT M pV
3.气体密度的计算
mRT M pV
=m/V
RT M p
pM = RT
1.1.2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组分气体: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种气体叫做
稀溶液 的通性
1. 蒸气压下降
纯水
糖水
蒸气压 下降
在同一温度下,溶液的蒸气压总是低于纯

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普通化学第一章PPT课件
= x(i) ·M(i)
2020/10/31
20
1.1.2 液 体
一、气—液平衡
蒸发: 液体 → 气体 凝聚:气体 → 液体
气液平衡:当液体蒸发为气体且气体凝聚
为液体的过程达到动态平衡时即处于气液平
衡状态。此时的温度就是沸点。
蒸气压:处于蒸发、凝聚动态平衡的气体叫饱和蒸气,饱和蒸气所具有
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V:m3
T: k n: 物质的量:mol R: 气体常数:8.314J/mol·k
2020/10/31
9
1.1.1 气 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还可表示为:
pV m RT M
M
p RT
m、M、ρ分别为气体的质量(kg)、摩尔质量(kg/mol)
和密度(kg/m3)
n m M
m
V
2020/10/31
E
(两相平衡线)
l
2、一个点
s
(三相共存点)
3、三个面 0.611kPa
(单相区)
O A
273.15K 273.16K
g
373.15K
T
2020/10/31
26
1.2.1 分散系的概念
一、分散系 分散体系(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被分散成微
小的粒子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通常分散质含量较
代表溶剂分子;
b: 稀溶液的蒸发示意图
代表难挥发的溶质分子
2020/10/31
34
1.2.3
稀溶液的依数性
稀溶液蒸气压下降的应用:
a: 纯水
p
b: 稀溶液(bB)b
c: 稀溶液(bB)c

化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化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06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与特点
烃类化合物
由碳和氢元素组成, 包括烷烃、烯烃、炔 烃和芳香烃等。
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 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 后形成的化合物。
醇、酚、醚
含有羟基、酚羟基或 醚键的有机化合物。
醛、酮、酯
含有醛基、酮羰基或 酯键的有机化合物。
羧酸及其衍生物
含有羧基的有机化合 物,如酸酐、酰卤等。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产物 的反应,如$H_2 + Cl_2 rightarrow 2HCl$。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 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如$Zn + 2HCl rightarrow ZnCl2 + H2$。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如$2H2O2 rightarrow 2H2O + O2$。
化学必修一全册课件
目录
• 引言 • 化学基本概念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 有机化合物 • 实验基础与安全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化学必修一全册
适用对象
高中一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技能,为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01
02
和共价化合物(如水、二氧化 碳)。
离子分子
原子之间通过电子的得失来形成 化学键,常见的离子分子包括金
属氧化物、强酸强碱盐等。
配位分子
一种特殊的共价分子,其中某一 个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另一个原
子提供空轨道,形成配位键。
化学键的类型与性质
共价键

普通化学课件

普通化学课件
aA(g) + bB(l) === gG(s) + dD(aq)
则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rGm为:
rGm(298.15K)= υBfGm (生成物,298.15K)
+ υBfGm (反应物298.15K)
= g fGm(G,s) + d fGm(D,aq) -a fGm(A,g) - b fGm(B,l)
+ υBSm (反应物298.15K)
rGm = rHm - T · rSm
17
由fHm(298.15K)、Sm(298.15K)计算rGm(298.15K)
例: CaCO3(s) = CaO(s) + CO2(g)
rSm = 160.59 Jmol-1〃 K-1
平衡的影响
32
2.2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2.1 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
2.2.2 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 2.2.3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2.4 化学平衡的移动
33
2.2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2.1 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
反应限度的判据
自发反应总是单向地趋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就是反 应的限度。对于恒温恒压下不做非体积功的化学反应: rG < 0 自发过程,向正方向进行 rG = 0 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热力学标志,或称反应限度的判据。 rG > 0 非自发过程,向逆方向进行
即S高温 > S低温 。
相同温度时,对于同一物质:Sm(g) >Sm(l) >Sm(s)
固体或液体溶于水时,熵值增大;气体溶于水时,
熵值减少。
9
熵、标准摩尔熵
温度和聚集状态相同时,结构越复杂,其熵值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内部运动能量的总和,用 U 表示。内部运动包括分 子的平动、转动、振动以及电子运动和核运动。
由于分子内部运动的相互作用十分复杂,因此目前尚无法测定内能 的绝对数值。
内能的特征:
➢ 状态函数
➢ பைடு நூலகம்绝对数值 ➢ 广度性质
思考:同样的物质,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前者放在
10000m高空,以400m/s飞行的飞机上,后者静止在地面上。
系统吸热为正,系统放热为负。
热量q不是状态函数
普通化学
功与体积功
在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系统与环境除热 以外的方式交换的能量都称为功。
功的符号规定: (注意功符号的规定尚不统一) 系统得功为正,系统作功为负
两者的内能相同吗?
相同
普通化学
对于一个给定的系统,其内能有一个固定的值。 能量是一个广延量(见1.3节),一个系统的总 的内能正比于该系统中物质的总质量。 将系统在终态与始态之间的内能差值定义为系
统的内能改变量,用ΔU表示:
ΔU=U终-U始
普通化学
1.1.6 内能的改变量与热和功的关系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代数式:
可逆过程
体系经过某一过程,由状态Ⅰ变到状态Ⅱ之 后,如果通过逆过程能使体系和环境都完全复原, 这样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它是在一系列无限接 近平衡条件下进行的过程。
普通化学
1.1.4 热力学第一定律
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若系统从环
境吸收热q,从环境得功w,则系统内能的增加
ΔU (U2 – U1)为:
ΔU = Q + W
热力学规定,当系统从环境中吸热时Q为正 值,当系统对环境做功时,W为负值。换句话 说,系统吸收热和环境对系统做功都增加了系 统的内能。
普通化学
例 点燃图1.1中所示汽缸中的氢气和氧气。系统放出 1.15 kJ热。由于气体受热膨胀, 引起了活塞上升, 膨胀气体对环境做了0.48 kJ的功,系统内能的变化 量是多少?
状态函数可分为两类: 广度性质:其量值具有加和性,如体积、质量等。 强度性质:其量值不具加和性,如温度、压力等。
思考:力和面积是什么性质的物理量?它们的商即压强
(热力学中称为压力)是强度性质的物理量。由此可以得出 什么结论?
力和面积都是广度性质的物理量。结论是两个广度 性质的物理量的商是一个强度性质的物理量。
1.1.1 系统和环境(System and Surroundings) 1.1.2 状态函数 (State Functions) 1.1.3 过程与途径(process and approaches) 1.1.4 热力学第一定律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1.1.5 内能 (Internal Energy) 1.1.6 内能的改变量与热和功的关系
普通化学完整教学课件
普通化学
第 一章
热化学
(Thermochemistry)
普通化学
目录
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及体积功
(Heat Effect and Volume Work of Chemical Reaction)
1.2 焓及焓变
(Enthalpy and Enthalpy Change)
解 已知热由系统传给环境,且系统对环境做功。因此q 和W都是负值:Q=-1.15 kJ,W=-0.48 kJ。根据 方程式1.2 ,体系内能的变化量ΔU为
U Q + W (-1.15 kJ) + (-0.48 kJ) = -1.63 kJ
即系统传递给环境的能量为1.63 kJ
普通化学

在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过程中,系统与环 境存在温度差而交换的能量称为热。 热的符号规定:
状态函数
用于表示系统性质的物理量X 称状态函数,如气 体的压力p、体积V、温度T 等。
普通化学
状态函数的性质
➢ 状态函数是状态的单值函数。 ➢ 当系统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量只与系统 的始、末态有关,而与变化的实际途径无关。
系统压力从3pº变为p°
普通化学
图1.3 状态函数的性质
广度性质和强度性质
普通化学
封闭系统 只有能量交换
图1.1 系统的分类
隔离系统 无物质和能量交换
图1.2 H2和O2在密闭的金属 气缸中燃烧构成封闭系统
普通化学
例 考察一个汽缸中待燃烧 的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氢气和 氧气即为系统,气缸、活塞以及 其他相关部分则为环境
2H2(g) + O2(g) → 2H2O(l)+ 热量
ΔU = q + w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守恒定律 在热力学中的的应用。
其中,内能现称为热力学能。
普通化学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 但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系统失 去的能量必定被环境所得到,反之亦然。
要定量地运用这个定律,我们必须更精确 地定义系统的能量。
普通化学
1.1.5 内能
(Relating ∆U to Heat and Work)
1.1.7 吸热过程和放热过程
(Endothermic and Exothermic Processes)
普通化学
1.1.1 系统与环境 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的那一部分物质和空间。 环境: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联系的其它物质和空间。
开放系统 有物质和能量交换
虽然系统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 化学形态发生了变化,但系统与 环境间并没有发生物质交换,但 却与环境以热和功的形式交换了 能量。
1.1.2 状态与状态函数
状态 就是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有平衡和非平衡态之分。
如系统的宏观性质都处于定值,则系统为平衡态。 状态变化时,系统的宏观性质也必然发生部分或全部 变化。
1.3 赫斯定律
(Hess’s Law )
1.4 标准生成焓及反应的标准焓变
(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ation and Enthalpies of Reaction)
选读材料 能源 Ⅰ. 石油 Ⅱ. 煤 Ⅲ . 氢能源 Ⅳ .其他能源
普通化学
1.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及体积功
推论:摩尔体积(体积除以物质的量)是什么性质的物理量?
普通化学
1.1.3 过程与途径
➢ 系统状态发生任何的变化称为过程
➢ 实现一个过程的具体步骤称途径
思考:过程与途径的区别。
设想如果你要把20 °C的水烧开,要完成“水烧开” 这个过程,你可以有多种具体的“途径”:如可以在水壶 中常压烧;也可以在高压锅中加压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