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的应用思路
用经方,循经旨,需详审病机内涵;辨方证,抓主证,当重视剂量配比
用经方,循经旨,需详审病机内涵;辨方证,抓主证,当重视剂量配比赵进喜;贾海忠;冯学功;肖相如;肖永华;吴双;刘宁;储真真;朱立【摘要】张仲景经典方,相对于时方,被称为经方,组方严谨,配伍得当,临床疗效确切,为历代医家推崇。
经方应用临床思维,丰富多彩,其中辨方证、抓主证等为医者所重。
唯应用经方,必须谨遵经典理法,应详审方证病机,重视药物剂量配伍比例,并注意应用合方,或结合时方,以解决临床复杂问题。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344-347)【关键词】经方;仲景学说;方证对应;临床思维;剂量【作者】赵进喜;贾海忠;冯学功;肖相如;肖永华;吴双;刘宁;储真真;朱立【作者单位】10007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10007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10007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10007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10007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10007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作者单位:100070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内分泌科[赵进喜、肖永华、吴双(硕士研究生)],针灸科(刘宁),血液肿瘤科(储真真),中医内科教研室(朱立);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贾海忠);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冯学功);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肖相如)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回归与中医药不断深入人心,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典名方,即所谓“经方”,以其药味少,组方严谨,配伍得当,疗效确切,受到中医界重视,“经方热”已在悄然兴起。
那么如何定义经方?尤其是如何应用经方,以提高临床疗效?当代医家虽存在争议,却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铿锵中医行”第四期,特邀请临床有得的经方名家与学有所得的中青年医师,对经方应用临床思维,包括用方思路、技巧以及剂量配比等,召开热烈讨论。
刘渡舟教授经方运用学术思想探析
刘 老 还重视 《 伤 寒论 》 条 文 排 列 组 织 的意 义 , 末年 医学大师 张
仲景所 著 , 是一 部实 用价 值很 高 的古典 医籍 , 它既 有理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0 3
修 回 日期 : 2 0 1 3— 0 4— 3 0
2 0 1 3年第 4 1 卷第 3期
Vo 1 . 41 , No . 3, 2 0 1 3
中
医
药
学
报
Ae t a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o l o g y
刘 渡 舟教 授 经 方 运 用 学术 思想 探 析
基金项 目: 国家 中医药管理 局—— 燕京刘 氏伤寒 流派传承 工作室 ( N o . 2 0 1 2— 0 1 ) ; 北京市 中医管理局“ 薪火传承 3+3工程 ” ——刘 渡舟名家研究室 ( N o . 2 0 0 7一S Z—A一 0 9 )
论又密切结合临床实际 , 理法方药兼备 , 奠定 了中医学 辨 证论 治 的基础 , 并 从此 开辟 了汤 液治 病 的广 阔 途径 。
1 重 视 辨证 。 以法统 方
部 主论 风寒 兼论 杂 病 的专 著 , 六 经 辨 证 可 以 统摄 伤
什么是经方?经方的特点及体会
什么是经方?经方的特点及体会展开全文导读:经方,为张仲景方剂之代名词。
经方之名,虽出自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但作为张仲景方剂之专有名词,则起于宋代,这可能与第一位注解、研究《伤寒论》的成无己有关。
而宋代由陈师文等编辑成册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是时方之代表作。
自此才有了“经方”与“时方”两大壁垒。
所以说,在宋代以后,“经方”这个名称就成为张仲景方剂的专有名词了。
经方具有精简不杂、立意明确、配伍恰当、疗效突出、易于使用、惠济于民等特点,被奉为方剂之鼻祖。
本讲内容,主要叙述经方之特点与应用思路,并对最常用的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真武汤的方义与应用方法,展开叙述。
文末还记述有夹议夹叙的医案,均为我临证之实录,以供同道参考。
怎样应用经方,这是个旧题新作。
所谓“旧日题”,就是对经方的研究已有千余年了;所谓“新作”,就是对个人来说,还要从头做起。
我个人比较喜欢经方,特别是到了老年,更感到经方的生命活力,只有把经方学好、用好,才能真正掌握方证学的真谛,由此来诊治疾病,就会做到心中有数,驾轻就熟;传承后人,可使年轻人免走更多的弯路。
下面就学习和运用《伤寒论》中的经方(也会涉及《金匮要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经方的特点1.组方简捷,立意明确经方的结构非常简捷,它的组成少则一味(如甘草汤),多则十几味。
在《伤寒杂病论》中,1味药的有15方,2味药的有40方,3味药的有45方,4味药的有30方,5味药的有28方,共计158方,约占全方(281首)的半数以上。
例如六经的代表方剂,太阳病的桂枝汤仅有5味,麻黄汤仅有4味。
阳明病的白虎汤仅有4味,承气汤也不超过4味。
少阳病的小柴胡汤仅有7味。
太阴病的理中汤仅有4味。
少阴病的四逆汤仅有3味,炙甘草汤也只有9味。
而厥阴病的乌梅丸算是比较多的,也只有10味。
其他如大柴胡汤、小建中汤、五苓散、四逆汤、吴茱萸汤、真武汤、茵陈蒿汤等著名经方,都不超过7味。
可见仲景方药之精纯。
经方应用思路与方法探讨
经方 为 经典 著作 之 药方 . 主要 是 仲景 方 . 在 临 时无 从 下 手 , 此 《 寒论 》 1 、3条 给 了启示 是 对 伤 第 2】 伤
床 实践 中总结 出来 .又在 实践 中证 明有效 的方 剂 . 具 寒 第 1 3条 “ 阳病 , 痛 . 太 头 发热 . 出 . 风 . 枝 汤 汗 恶 桂 有组 方严谨 、 味少 、 药 辨证 切要 而准 确 、 疗效 可靠 的特 主之 ” 本 文所 引 《 ( 伤寒 论 》 文均 出 白上 海科 技 出版 条 点 。 们在 学 习《 我 伤寒论 》 的基础上 对 经方 的运用 进行 社 19 9 5年 版《 寒 论讲 义 》 , 伤 ) 同第 l 2条 比较 就 能 发 了思考 和总结 . 以期将 这些 思路 和方法应 用 于临床 现. 这不 是 简单 的 重复 或是 对 太 阳 中风 的症 状补 充 . 1 识病 辨证 。 证选 方 据 这一 条 是辨 病不 辨 证 . 是对 症 用方 的示 范 . 示 无论 表 辨证 论 治是 中医特 色 之一 .但 中 医也 辨病 伤 伤寒 或 中风 . 要见 到 这些 症状 就 可选 用 桂枝 汤 《 只 这 寒论 》 辨 ……病 脉 证 并 治 ” 篇 名 , 以“ 为 就是 既辨 病 , 也 提 示在 临 床 中 , 上述 情 况 下 . 在 只要 抓 主要 症 状 即 又辨 证 的体 现 床上 通过 四诊手 段 . 集 症状 与 体 可处 方用 药 。 临 采 征 , 而 分析 病机 、 进 确定 病名 、 出证候 。 辨 于是 法 随 证 22 病难 断 . 亦难 辨 . . 证 唯抓 主症 即 可用方 针对 这 立, 方从 法 出 . 而用 药 选 方 。 是 运 用 经 方 的 常 规 思 样 的 情 况 ,伤 寒 论 》 这 《 里很 多 带 “ 主之 ” 散 主之 ” 汤 “ 等 路 , 《 寒论 》 在 伤 中有 很 多 是 这 样 辨 病 识 证 的用 方 思 字 眼 的 条文 给 了不 少 解 释 “ 而 发 热者 . 柴 胡 如 呕 小 路. 也是 现代 临 床 的基本 思路 和方 法 _ l I 汤 主 之 ” “ 脉 浮 , 便 不利 , 热 , ,若 小 微 消渴 者 , 苓 散 五
经方临床应用
经方临床应用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的独特医学体系,其中经方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各种中药的组方和应用。
经方学自古以来就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方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医经方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及作用。
一、经方的概念及历史经方,指的是汉代以前流传的、由古代著名医家创制的中药组方,包括《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
经方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文化的精髓所在。
经方的历史可以追溯至远古时期,经过不断的发展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二、经方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经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经方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载体,是中医理论的实践总结和体现。
经方中的各种药物组合既反映了中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又融合了古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和智慧。
其次,经方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优势。
经方中所选药物相辅相成,相互协同作用,发挥出比单味药物更加显著的疗效,在治疗某些疾病和症状时具有独特的优势。
再次,经方的用药方法灵活多样,适应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三、经方在各类疾病中的应用经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感冒、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等。
比如,在感冒发热的情况下,可以选用经方中的桂枝汤、麻黄汤等方剂进行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可以选用保和丸、茯苓汤等经方进行调理;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可以选用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方剂进行治疗;在风湿类疾病中,可以选用通窍散、当归四逆汤等经方进行调理。
经方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四、经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中西医结合的趋势,经方在中医临床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经方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尚存一定的认知障碍,需要加强对经方的研究和推广。
陈瑞春教授经方应用浅议
中阳不足 ,水谷不化 的心 下痞满 ,下利频 ,干 呕,心
烦之证 。
15 从药 味 的差 异来 突出其 不 同功 效 .
如真 武汤和
动一静 ,入血分而养血通 阳,再配合姜 、枣、炙甘
附子汤 ,两 方只有一味药物 的差 别 ,但治疗却有所不
草 ,辅 以热粥 ,调和脾 胃,滋养 中焦 ,以充汗源 。其
维普资讯
・
5 O・
中国中 医药杂志
20 年 1 月 第 5 07 1 卷
第 1 期 1
老认为要想在 临床上 用好 经方 ,就要掌握好经 方的变 通 。《 伤寒论 》方 的变通主要有这 么几个方面 。
与原方大不相 同。如小建 中汤就是在桂枝汤 的基础上
3 注 意 经 方 与 时 方 的 合 用
2 1 药物分 拆 如桂 枝甘草 汤和芍 药甘 草汤就 是 由 . 桂枝汤分拆 开来而组 成的两个 新方 。桂枝 甘草汤 以桂
“ 经 方 无 以治 大 病 ”这 是近 代 名 医 岳 美 中老 先 非
中桂枝通阳化气利 水 ,又 能发 散肌 表之邪 ,白术健脾
燥 湿 ,猪 苓 、茯 苓 、 泽 泻 N d 便 , 导 水 湿 下 行 , 全 方 ,
生 的名言,而 陈瑞春 教授用 自己五 十余载 的中医临床 为其作 了很好的诠释 。陈老临床遣 方用药 ,基本不 离 伤寒方 ,他 已进入 “ 要么不看病 ,看 病必用伤寒方 ” 的境界。因此 ,他对 中医临床应用 经方颇有心得 ,颇 有体会 。本文 尝试介 绍陈老经方运用 的奥秘 ,以飨读
性汗 出,病邪也随汗 出而解 。因此 ,它们 的组成 是根
生姜 , 用其发 散之 力而温 阳利水 ,治疗伤寒少 阴阳虚 ,
陈瑞春的经方思辨与应用
药 3剂 ,寐汗 自止。停药 1月复 发寐 汗 ,仍 以上方 服数 剂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经 验 交 流
E p re c Co x e ne i mmu ia e n c t
16・ 5
C ieejunlo tnm dc ea d e np amay hn s ora feho eii n t oh r c n h
规 内 涵 。经 方 以 病 机 、主 症 为 基 础 而 确 立 组 方 用 药 大 法 ,
《 伤寒论 》 《 、 金匮要 略》 中的方剂 ,历来 被 医家尊 为 “ 医
方之祖 ” 。经方历史悠久 ,上 溯神农 ,源于伊 尹 ,成于 仲景 而下逮万世 ,有 较为 深刻 而确切 的时 代 内涵 ,至今 已成 为 具有独特理论 与实践 经验 的学术 体系 。后 世历 代 医家在 此 基础上创立 、拓展 的方 剂 即为时 方。所 以先生 认为 经方就 是经典之方 ,它是 在辨 证论 治 的理论 指导下 ,遵循 一定法
1 1 经 方 的 内 涵 与 外 延 中 医学 通 常 所 说是人文 理念 ,还是 生态 自然 ,都
发生 了巨大 的变 化。如药物 ( 自然物种 )变异 、病 种变异 等。两千年的时 空交替 ,如 桑海 沧 田的变迁 ,使 经方 带 有 明显 的时代特 征和局 限性 。先 生 曾说 ,只有认识 到经 方 的 这种时代局限 ,辩证 的思考 其 “ 经典 ”意 义 ,才能更 好 的 应用经方 ,进 而提高I 床疗效。 2 2 经方的组方原则 . 经方遵循一 定法则组方 ,这 法则就 是先 生经 常提到的 “ 方规 ” ,即方剂组成规律。先生认 为仅 按 “ 臣佐使 ”去探讨 经方组 方原则 并不能 真正揭示其 方 君
陈瑞春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
陈瑞春经方临床运用的几个问题“经方”即伤寒、金匮方,因其为经典故称之为经方。
有学者认为伤寒为外感病而设,专治外感病;而金匮则以治杂病见长,为内伤杂病而设。
此说未能概其全。
历代医家以仲景方为群方之冠,是方剂之鼻祖。
既然是奠基之祖方,其运用就不拘于外感与内伤,只要辨证论治的道理相通,举凡临床诸病皆可择其而用之。
历代诸贤,上下求索,对经方药味少而精,出神入化的微妙之处研究至深,达到了见微知著的境地,使经方的疗效长盛不衰,充分体现其生命力,至今仍有效的指导临床,它的科学内涵,运用中的诸多问题,有赖于实践中去解读。
兹不揣浅陋,讨论于后:1 辨识病机不拘病名《内经》有“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八纲辨证为目,揭示了中医认识疾病的辩证思维方法,以八法论治,统辖诸病,形成了完备的治疗手段。
然而经方的临床运用,关键是精于辨识病机,实际就是要“先议病”。
所谓“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机理。
它包含了病因、病性、病位,通过审证求因,以明辨病机,临床上有什么样的证候,必然会反映出相应的病机,病机与证候是统一的,因而才有临床辨证论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临床上肾炎阳虚水泛而浮肿,心脏性(包括肺心、风心)阳虚水上凌心水肿,以及不明原因的水肿,只要病机是“阳虚水邪泛滥”,皆可以真武汤治疗。
笔者曾以真武汤治愈一例眩晕(高血压),其病机都是阳虚水邪泛滥。
如此种种不同病症,用一个方“异病同治”的特点,正是辨析病机的精髓和优势。
临床实践证明“精辨病机,不拘病名”还是拓宽经方运用的关键。
笔者常用五苓散治疗尿少、尿多、遗尿、尿崩,皆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这四种不同的病症,其病机都责之于“膀胱气化不利”,故用五苓散主治。
如已婚已育的中老年妇女常有尿路感染,用氟哌酸能控制症状,不能治本,反复发作。
如其尿意频急,舌苔白润者,用五苓散一剂知二剂已,此尿少也。
反之,前列腺肥大,尿多至每晚七、八次,小腹坠胀,舌淡苔白,脉缓者,用五苓散缓解症状极快,或配合金匮肾气丸,近期疗效十分理想,此尿多也。
常用经方临床应用要点(一)
常用经方临床应用要点(一)引言:经方,指中医药学中历经长期验证和广泛应用的方剂,是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常用经方临床应用的要点出发,详细介绍其中的五个大点,涵盖了常用经方的选择、剂量、煎服方法、药物配伍、注意事项等方面。
正文:一、经方的选择1. 根据病情选择方剂,如表里虚实寒热等病机。
2. 针对病情变化,灵活使用经方的组方变通方法。
3. 结合兼证兼治原则,适当选择复方方剂。
二、剂量的确定1. 根据病情轻重确定方剂剂量大小。
2. 考虑患者年龄、体质等因素,适当调整剂量。
3. 注意使用剂量单位的准确性,细心计算饮片用量。
三、煎服方法的要点1. 根据方剂特点,选择合适的煎服方法,如煎煮、泡服、蒸服等。
2. 控制煎药温度和时间,保证药物的有效提取。
3.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煎煮方式,如包煎、研粉等。
四、药物配伍的原则1. 遵循中药药性的互相制约和互相促进的原则。
2. 根据病情不同选择合适的药物配伍,如益气活血、清热解毒等。
3. 注意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注意事项1. 注意药物的质量和来源,选择正规药厂生产的药材或饮片。
2.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用药方案,避免过敏或不适等情况。
3. 引导患者正确服药,提醒患者药物的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总结:常用经方临床应用要点包括方剂的选择、剂量的确定、煎服方法的要点、药物配伍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准确选择合适的方剂、科学确定剂量、正确使用煎服方法、合理药物配伍、注意药物质量和个体差异,是提高经方临床应用效果的重要保障。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原则与方法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原则与方法
经方现代临床应用的原则与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方的整体运用:强调经方的整体性,即不仅仅看重某些单方药物的药效,而是注重药物组合、剂型搭配等整体应用方式。
2.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特点,选择针对性的经方治疗方案。
3. 剂量的科学控制:合理掌握经方的用量和时间,避免因用量过大或过小而导致的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良反应。
4. 安全性考虑:在运用经方时要注意其药物安全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潜在有毒性或药物相互作用的中药。
5. 临床疗效评估:应该进行有效的临床疗效评估,了解经方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6. 结合现代医学技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和指导经方治疗。
急症之经方应用及心得 杨维杰
急症之經方應用及心得 - 楊維傑經方即《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的方劑,臨床不但治療慢性及頑固性疾病療效顯著,用於治療急危重症效果亦極為突出實用,余臨症近四十年以經方治癒急危重症病例甚多,這裡簡單的談談這方面的心得及使用經驗,下面即就常見的急症談談用藥大法。
一、高熱經方治療高熱有起效速、降溫快的作用與效果,治療高熱常用的經方有:麻杏石甘湯、大青龍湯、小青龍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大承氣湯、白虎湯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有效方。
1.大青龍湯臨床治療外感高熱,降溫作用快而顯著。
一般以體溫略高,伴有煩躁,手足燥動不安,面赤口乾等症者用之,常用於治肺炎。
也曾以大青龍湯加減治療傷暑高熱,皆服1~2劑即熱退。
2.麻杏石甘湯對於外感風熱,邪熱壅肺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肺炎等的發熱、咳喘,如見口渴、汗出、脈數、苔黃等用之,效如桴鼓。
多能獲得心應手之效。
臨床個人嘗加銀花、連翹、蘆根而效更佳。
麻杏甘石湯是治療肺炎最最常用的方子之一,應與白虎湯區別,白虎湯所治之高熱以口渴為主;麻杏甘石湯所治之高熱以喘咳為主。
同是肺炎一為高熱口渴煩躁(偏陽明),一則以咳喘為主(偏太陽)。
3.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咳喘兼有高熱者,《金匱要略》原文說:「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龍加石膏湯主之」。
肺脹的主證,就是咳嗽而喘。
此方主治寒飲挾有熱邪,證見身熱煩躁,或挾有少量黃塊狀痰者,現用來治療支氣管肺炎繼發白色念球菌感染發熱有效。
本方與大青龍湯均有解表宣肺、清熱除煩的作用,但大青龍湯偏於解表發汗,藥力較峻,而本方偏於蠲飲散水,藥勢較緩,為其不同之點。
兩者皆有煩躁證,大青龍湯不汗出,小青龍加石膏湯心下有水氣,是二方之所異。
4.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治療高熱,下列幾種狀況尤佳:(1)老年高熱:老年腎氣不足,寒邪易乘虛直入少陰,形成太少兩感。
(2)房事後感冒高熱,房事後腎精虧虛加上勞累,寒邪乘虛直入少陰。
(3)少陰體質或腎氣虧虛感冒後形寒,氣怯,頭痛,躊縮嗜臥,肢節痛楚,身無汗,四肢不溫者。
经方在水肿病的应用
越婢汤出自《金匮要略》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 之 【越婢汤】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该方具有宣肺利水、清热除烦的功效,主治风水相搏所致的水肿 症见眼睑水肿、四肢及全身水肿、小便短少、口渴、苔黄腻、脉沉数等 其应用要点为:水肿、小便不利、口渴、苔黄腻或脉数 越婢汤常用于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导致的水肿,疗效较好
四、常用经方在水肿病中的应用
2. 真武汤
真武汤也是出自《伤寒杂病论》(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 、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白术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 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 日三服 该方具有温阳利水、健脾补肾的功效,主治脾肾阳虚所致的水肿、泄泻等症 真武汤通过温阳化气,促进水液代谢,消除水肿症状,同时还能健脾补肾,调节肺、脾、 肾三脏功能
显著
经方的来源可以追 溯到《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
中医经典著作
在这些著作中,古代 医家积累了大量的临 床经验,总结出许多 有效的方剂,这些方 剂被后人称为经方
2
二、水肿病的概述
二、水肿病的概述
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主要表现 为肢体、面部、眼睑等部位的水肿,可伴随尿
量减少、体重增加等症状
而阴水治疗则多以温 阳散寒、健脾利水为 主,常用药物包括真 武汤、实脾饮等
二、水肿病的概述
3
四、常用经方在水肿病 中的应用
四、常用经方在水肿病中的应用
1. 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伤寒杂病论》(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 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右五味 ,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该方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主治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泄泻等症 五苓散通过调节水液代谢,改善水肿症状,同时还能温阳化气,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岳美中医学文集》 (其中《岳美中医案集》尤为重要)
把人与大自然界联系起来的思路, 把一个病作为人体机能失调来对待,这 就是中医的思路。
11
张仲景:“夫脉当取太过不及, 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 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中医认为,“胸”中不但有心 脏,还有肺脏,心主血脉,肺主宗 气,还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出于左乳下”等。
经方的应用思路
河南省中医院 毛德西
1
2
毛德西,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全国首届名中医 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 全国首届中医药科普专家 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 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6
• 六味地黄丸是对金匮肾气丸的发挥 • 复脉汤是对炙甘草汤的发挥 • 达原饮是对小柴胡汤的发挥 • 清暑益气汤是对半夏泻心汤和小柴 胡汤的综合发挥 • 黄龙汤以及宣白承气、牛黄承气、 导赤承气等,是对承气汤的发挥 • 温胆汤是从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味 • 叶天士的椒梅汤、连梅汤是乌梅汤 的变方
27
12
引起胸痹的原因也不单是“太 过”,还有“不及”,即气阴两 虚;再说“太过”,不仅仅限于 血瘀,还有气滞、痰阻、寒凝、 食滞等诸多因素,这就涉及到肝、 脾(胃)、肾等脏器。
13
张仲景治疗“ 胸痹”,并不单 纯活血化瘀,还 采用宽胸、化痰、 通痹、理气、扶 阳等诸多方法。
诸如宽胸宣痹的 瓜蒌薤白剂,扶阳散 寒的乌头赤石脂丸, 心胃同治的橘枳姜汤, 心肺同治的茯苓杏仁 甘草汤,温阳利水的 真武汤,益阴扶阳的 炙甘草汤等。
22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名 言,“反者道之动”。此正彼 负,此阴彼阳,阴性药物在阳 性药物作用下,变得活跃而有 生机;阳性药物在阴性药物作 用下,变得柔和而绵长。
23
明代医家张景岳对此体验颇 深,他的名言“善补阳者,必 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 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 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 竭。”
朱肱所说:“仲景伤寒方一 百一十三首,病(注:这里指 证)与方相应,乃用正方,稍 有差别,即随证加减。”
(《类证活人书》)
18
方证学应当是《伤寒论》的 精髓,它不是简单的“方剂” 与“证候”的对照,而是“方 剂”与“证候”有机的内在联 系。
19
3、相反相成是精髓
《伤寒论》的配伍大致分为三 大类:一是相辅相成配伍,二是 相反相成配伍,三是相反相成与 相反相成配伍的结合,重点是前 两者。
24
相反相成配伍主 要取决于证候性质。 证候性质的相互对 立,决定了药物组 合的相反相成。
相反相成配伍通 常是指在一张方子 内起主要作用的药 物,即解决主要矛 盾的药物,也即前 人所说的君药和臣 药。
25
4、经方创新在实践
近代伤寒学大家曹颖甫说:“ 足见治危急之症,原有经方所不 备,而借力于后贤之发明者,故 治病贵具通识也。”
5
✓经方是方剂之祖,是辨证论治的落足 点,是考验一位医生思维方法的试金 石。 ✓我们对经方的态度是重视,还是忽略? 是积极应用,还是置之脑后? ✓其治疗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
6
请看前人是怎样对待经方的
7
✓近代经方大家曹颖甫的高足姜佐景, 在曹氏《经方实验录》上卷里写道, 学习经方应当“明窗净几,焚香盥手, 恭展《伤寒论》,凝神细读,恍然见 标题曰‘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数大字。 窃谓在此寥寥数大字中,仲景垂教之 精义,仿佛尽之矣。” ✓前人对经方是何等的尊重,何等的 崇拜!
8
✓我们对经方的态度应当是:
学习经方,应用经方, 研究经方,发挥经方。
✓这不是一时片刻的事,而是终生应当 有作为的事。 ✓今天借这个机会向大家回报我个人学 习经方的体会,以冀与同仁交流。
9
10
1、整体观念是根本
任应秋先生说:“一个名医的临床, 关键在于思路”。
《素问》提出“治病求本”,辨证 的精神就是求本。什么是“本”?“证 ”就是“本”,代表病的本质。用经方 必须用辨证的思路,即整体观的思路。
14
2、方证对应是关键
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说:“《 伤寒论》言证候不言病理,证候 是客观存在的,至今已一千五百 多年,证候不变;出方剂不言药 性,由实践而来,有是证,用是 药。”
15
• 桂枝汤证“恶风脉缓” • 麻黄汤证 “恶寒无汗” • 白虎汤证“高热汗出” • 大承气汤证“痞满燥实坚” • 小青龙汤证“咳喘痰液稀薄” • 大青龙汤证“高热恶寒无汗” • 五苓散证“小便不利” • 柴胡桂枝汤“发热恶寒肢节烦痛” • 炙甘草汤证“脉结代心动悸”
20
相反相成是取 其拮抗作用,不易 掌握,但它是经方 的精髓,如寒热互 济的大黄配附子, 黄连配干姜,麻黄 配石膏;散收平调 的桂枝配白芍,柴 胡配白芍;
升降有序的栀子 配豆豉,代赭石配 人参;补泻兼施的 甘遂配大枣,厚朴 配人参,当归、白 芍配通草、细辛, 葶苈子配大枣等。
21
相反相成配伍多用于复杂证 候,如寒热夹杂,热寓湿中, 升降失序,阴阳俱虚,或大实 有羸状,或至虚有盛候。
3
✓经方是对时方而言。 ✓自宋以后,经方就是张仲景方剂的代名词。 ✓学习经方,应用经方,是实现中医梦的必 由之路。 ✓前人对经方的学习与应用积累有大量的宝 贵经验,这是无价宝,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之,发扬 之。
4
✓可是看看当前,大方多了,昂贵的方多了, 在某些人手里,开方就是积累“孔方兄”, 完全违背了医学的目的。 ✓张仲景讲医学的目的是:“上医疗君亲之 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 其生。”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当今的医学问题出 在目的上,而不是手段和方法上。” ✓有相当一部分人开的处方,已经背离了医 学的初衷。
16
• 真武汤证“恶风寒而身瞤动” • 厚朴麻黄汤证“咳喘心悸”(夹杂
干湿啰音,赵锡武先生经验) • 理中汤证“脐腹痛而下利” • 半夏泻心汤证“胃脘痞满腻苔” • 黄连汤证“热呕寒痛”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胸满烦惊” • 栀子厚朴汤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 乌梅丸证“腹痛烦躁止而安宁”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