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先秦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选编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及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等方面的资料。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山海经》中。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作品内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情感,无论是在形式题材,语言技巧,还是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笙诗:又称“六笙诗”,是《诗经.小雅》中《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六篇诗的合成。据《仪礼》记载,这六篇诗用笙演奏,因此而得名。自汉代以来,这六篇诗都有目无辞,《诗经》305篇不包括这六篇。

风雅颂:《诗经》所收录的都是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国风,即不同诸侯国和地区的地方土乐。《诗经》有15国风,大部分是民歌。“雅”即正,是指周朝京都地区的雅正之乐。“雅”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雅”诗多数是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音乐叫舒缓,“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赋比兴:诗六义之三,是指《诗经》的三种艺术手法。宋代朱熹曾评:“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就是平铺直叙,直接议论抒情,体物写事;“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一般起烘托气氛,谐调音韵的作用。赋比兴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的基本手法。

风雅:是指具有中国文化的诗歌创作原则,确立在《诗经》。“风雅”不是指风雅体裁,而是指体现在《诗经》“风”“雅”中的艺术创作精神,即诗歌创作的高尚意义和严肃性。《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成“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第一事故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它引导后代文人在情感抒发上寻求一个健康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念,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道德节操兴观群怨说: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提出来的“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让人们交流情感,达到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

变风、变雅:是《毛诗序》中提出来的说法,文中说:“至于王道衰,礼仪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毛诗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郑玄《诗谱序》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裂纹“正风”其余13国风均列为“变风”,认为

武王、周公、成王政治清明时期的作品是“正雅”,其余时候都是“变雅”。这反映了汉代儒家学者将《诗经》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此外,变风、变雅的说法,也体现了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积极意义。

四家诗:指汉代传习《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鲁诗》因鲁人申培而得名;《齐诗》出于齐人辕固,《韩诗》出于燕人韩婴,《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名。前三家是今文学家,西汉时皆立于学官,置博士。魏晋以后,三家诗先后亡佚。“毛诗”是古文诗学,较晚出,系私学相传,后盛行于东汉。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的解释大同小异。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相传《左传》为传送《春秋》而作,作者是左丘明,后人对此颇多质疑。《左传》记事,基本与《春秋》重合,还有个别战国初年的史料。在思想内容上,《左传》维护周礼,尊礼尚德,以礼之规范评判人物。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揭示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在艺术方面,他以《春秋》记事为纲,增加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把《春秋》中的简短记事,发展成为完整的叙事散文。《左传》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知言养气说: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由此提出了“知言养气说”。孟子认为,作者必须首先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即知道如何写出好作品。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知言养气说的气抓住了人的内在最本质的蕴含,因而被后人广泛的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是积极的。

得意忘言说:“得意忘言说”是指庄子对言、意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尽意。他说:“语之所贵者,意也。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他强调语言文字的局限性,指出它不可能把人复杂的思想内容充分的表达出来。庄子这种认识对文艺的创作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而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香草美人:香草美人是《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美人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与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双方。总之,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比喻象征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们又是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

《九歌》:是战国时屈原吸收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诗。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歌”之名来源于九天,古传说上天有九重,故称天乐为《九歌》。《九歌》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从现存的《九歌》来看,它的民间文化色彩十分浓郁,而屈原的个人身世,思想痕迹倒并不重,可以说《九歌》主要是南方无祭文化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