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监测采用哪个等级

变形监测采用哪个等级
变形监测采用哪个等级

变形监测采用哪个等级,主要按下列方法确定。(1)以高层建筑阶段平均变形量为依据;(2)以某些固定值为依据;(3)以高层建筑最小变形值为依据;(4)以预估变形量或变形速度为依据;(5)以地基允许变形值为依据。在实际监测中,通常根据高层建筑的地基允许变形值来推算,高层建筑的地基允许变形值一般是由设计单位给定的或者由相应的建筑规范规定的。地基允许变形值包括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和局部倾斜四种。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定,常用的高层建筑地基允许变形值,可以求出相应的允许变形量,根据实际情况取其就得到应该采用的测量精度。由此可进一步确定采用的观测手段、仪器设备等,也为监测网网形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经过广大测量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近30年的共同努力,在变形监测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发挥了实用效益。以我国为例:①利用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反演论,于1993年准确地预测了1996年发生在丽江大地震。②1985年6月12日长江三峡新滩大滑坡的成功预报,确保灾害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它不仅使滑坡区内457户1371人在活泼前夕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而且使正在险区长江上下游航行的11艘客货轮船及时避险,免遭灾害。为国家减少直接经济损失8700万元,被誉为我国滑坡预报研究史上的奇迹。③隔河岩大坝外观变形GPS自动化监测系统在1998年长江流域抗洪峰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确保了安全度汛,避免了荆江大堤灾难性分洪。科学、准确、及时地分析和预报工程及工程建筑物的变形情况,对工程建筑物id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这一工作术语变形监测的范畴。由于变形监测涉及到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着边缘科学发展。也已经成为测量工作者和其他学科专家合作的研究领域。

神经网络的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它经历了一条由兴起到衰退、又由衰退到兴盛的曲折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初始发展阶段: 1943年,心理学家W.S.McCulloch和数学家W.Pitts在研究生物神经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人工神经元模型,即后来所谓的“M-P模型”,虽然M-P模型过于简单,且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逻辑运算,但它的出现开创了神经网络研究的先河,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依据;1949年心理学家D.O.Hebb发表了论著《行为自组织》提出了Hebb学习律;1957年,F.Rosenblatt提出了著名的感知器模型,这是一个真正的人工智能网络,它确立了从系统角度研究神经网络的基础;1960年,B.Widrow和M.E.Hoff提出了自适应线性单元网络,同时还提出了Widrow-Hoff学习算法,即后来的LMS算法。

[1]栾元重,曹丁涛,徐乐年,等.变形观测与动态预报

[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2]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北

京:测绘出版社,1997.

[3]韩力群.人工神经网络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出版社,2006.

[4]徐晖,李钢.基于Matlab的BP神经网络在大坝观测数

据处理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2005(3):50-53.[5]陈昱.基于组合人工神经网络的隧道变形预测模型应

用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32(2):19-22.[6]POLYCARPOVMM,IOANNOUPA.Learningand

convergenceanalysisofneural-typestructurednetworks

[J].IEEETrans,NN,1992,3(1):39-50.[7]MARTINTH,DEMUTHHB,BEALEMH.Neural

NetworkDesign[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贺清碧,周建丽.BP神经网络收敛性问题的改进措施.重庆: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2):143-145. HE Qingbi, ZHOU Jianli. The Convergence and Improvements of BP Neural Network. Chongqing: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2005(2):143-145.

[2]林国玺,宣慧玉.遗传算法和BP人工神经网络在税收预测中的应用.上海: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4):145-148. LIN Guoxi, XUAN Huiyu.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ax Forecasting Based on Genetic Algorithms and 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Shanghai: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 Methodology Applications, 2005(4) :145-148.

[3]黄全义,张正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大坝变形分析与预报研究.北京:大坝与安全,2002(5):36-38. HUANG Quanyi, ZHANG Zhenglu. Dam De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Based on BP-ANN. Beijing: Dam and Safety.2002 (5) :36-38.

[4]陈桦,程云艳.BP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及在MATLAB中的实现.西安: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4):45-47. CHEN Hua, CHENG Yunyan. Design and Realize the Software of Machining Techniques Manual. Xi-an: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2004(4) :45-47.

[5]林建宇.BP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进行股市预测的研究.福州:福建电脑2005(12),(91-92). LIN Jianyu. Research on the Stock Prediction using BP-ANN and Genetic Algorithms. Fuzhou: Fujian Computer, 2005(12) :91-92.

[1] 陈永奇,吴子安,吴中如. 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测绘出版社,1998 [2] 黄声享,尹晖,蒋征. 变形监测数据处理[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正禄,黄全义,等. 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与预报[M]. 北京:测绘出版社,2007 [4] 黄声享,刘经南. GPS变形监测系统中消除噪声的一种

有效方法[J]. 测绘学报,2002, 31(2):104~107 [5] 袁德宝. GPS变形监测数据的小波分析与应用研究[D].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09 [6] 文鸿雁.基于小波理论的变形分析模型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04 [7] 李征航,黄劲松.GPS测量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8] 胡昌华,李国华,周涛. 基于MATLAB 7.x的系统分析与设计——小波分析[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9] 芮国胜,康健,等译. 小波与傅里叶分析基础[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0] 黄声享,刘经南,柳响林. 小波分析在高层建筑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 测绘学报,2003, 32(2):153~157

[13] Materassi.M,Mitehell.C.N. Wavelet analysis of GPS amplitude scintillation:a case study [J]. Radio Science,2007,42(1):l~10 [14] S.Mallat. A Theory for Multi resolution Signal Decomposition:The Wavelet Representation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1989,11(7):674~693 [15] Collin F,Warnant R. Application of the wavelet transform for GPS cycle slip correc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Kalman filter [J]. ManuscriptaGeodaetica,1995,20(3):161~172 [16] Dingsheng Chen. Development of a Fast Ambiguity Search Filter (FASF) Method for GPS Carrier Phase Ambiguity Resolution [D]. Canada: University of Calgary,1994 [17] 楼顺天,施阳. 基于MATLAB的系统分析与设计——神经网络[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18] 郭英起,史大起,黄声享,张为成. 高精度GPS测量中小波分析的应用[J]. 测绘工程, 2009,18(3):58~61 [19] 黄声享,杨保岑,游新鹏. GPS 动态几何监测系统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9):1072~1075 [20] 黄声享,杨保岑,张鸿,梅文胜. 苏通大桥施工期几何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 测绘学报,2009,38(1):66~71

软土基坑变形全过程控制方法

软土基坑变形全过程控制方法 【摘要】引对基坑变形的发生、传递、最终影响三个环节,提出了对蛮形进行全过程综合控制治理的概念,将基坑变形控制分为变形的源头控制、变形传递过程控制、保护目标变形的个别控制与治理三个部分,结合时空效应施工法和开发的新型工艺,建立了软土基坑全过程变形控制方法。【关键词】软土基坑全过程变形控制注浆1前言 在多年的城市软土地下工程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软土基坑设计预测和实际施工结果之间常有巨大差异,保守的设计和昂贵的加固措施并不一定能保证基坑周围岩土环境的变形要求。本文结合多年的工程实践经验,针对基坑变形的发生、传递、最终影响的各个环节,提出了对变形进行全过程综合控制治理的理念,将地下工程变形控制分为变形的源头控制、变形传递过程控制、保护目标变形的个别控制与治理三个阶段。以深基坑工程为例,在此全过程控制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基坑工程时空效应施工法、微变形调整手段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地下工程微变形控制方法体系,并成功地应用于上海的地铁建设和其他的市政工程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基坑变形全过程控制理论 基坑变形系统是由三个元素构成的:变形来源、传播途径和保护对象。基坑开挖卸载引起围护结构向基坑内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变形引起其后面的土体位移以填充由于围护结构变形而出现的土体损失,并逐渐向离基坑更远处的土体传递,在一定时间内传递到地面和建筑物处引起地面以及建筑物的沉降。基坑开挖引起的岩土环境问题可以用一个直观的流程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 图1基坑变形系统示意图 这里将基坑支护结构、土体、坑外重要保护对象三者看成是类似于传染源、传播媒介、传染对象的一个有机系统。基坑周围环境保护的目的就是控制基坑变形的影响,保护基坑周围的重要建构筑物。从这个系统的传播机理可知,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地控制变形的发展,从而实现岩土工程环境保护的目的。基坑变形全过程控制理论就是基于对这个变形系统的认识,提出从全方位对基坑变形进行控制,进而最终有效地解决基坑变形。基坑变形全过程控制方

(完整word版)变形监测资料要点

变形监测完整版资料 1、变形监测定义 是指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变形监测的目的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 2)验证设计参数 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 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3、变形监测的意义 对于机械技术设备,则保证设备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为改善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数据;对于滑坡,通过监测其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可进一步研究引起滑坡的成因,预报大的滑坡灾害;通过对矿山由于矿藏开挖所引起的实际变形观测,可以采用控制开挖量和加固等方法,避免危险性变形的发生,同时可以改变变形预报模型;在地壳构造运动监测方面,主要是大地测量学的任务,但对于近期地壳垂直和水平运动以及断裂带的应力积聚等地球动力学现象、大型特种精密工程以及铁路工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变形监测的特点 1)周期性重复观测 2)精度要求高 3)多种观测技术的综合应用

4)监测网着重于研究电位的变化 5、为了最大限度地测量出建筑物的变形特征数据,减少测量仪器、外界条件等引起的系统性误差影响,每次观测时,测量的人员、仪器、作业条件等都应相对固定。例如,在进行沉降观测时,要求在规定的日期,按照设计线路和精度进行观测,水准网形原则上不准改变,测量仪器一般也不准更改,对于某些测量要求较高的情况,测站的位置也应基本固定。 6、建筑物变形的一般分类 在通常情况下,变形可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两大类。静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一般速度较慢,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发觉。动态变形主要指变形体在外界荷载的作用下发生的变形,这种变形的大小和速度与荷载密切相关,在通常情况下,荷载的作用将使变形即刻发生。 7、按变形特征分类 变形可分为变形体自身的形变和变形体的刚体位移。 1)自身变形,伸缩,错动,弯曲扭转。 2)钢体的位移,整体平移,转动,升降,倾斜。 8、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 现场巡视;位移监测;渗流监测;应力监测等。 9、周边监测包括:滑坡监测、高边坡监测、渗流监测等。 10、变形监测的精度和周期如何确定,有何依据。 精度:1917年国际测量工作者联合会(FIG)第十三届会议上工程测量组提出:如果观测的目的是为了使变形值不超过某一允许数值而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则其观测的中误差应小于允许变形值的1/10~1/20;如果观测的

《测试技术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信号及其描述 (一)填空题 1、 测试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而信息总是蕴涵在某些物理量之中,并依靠它们来传输的。这些物理量就 是 信号 ,其中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电信号。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以 时间 为独立变量;而信号的频域描述,以 频率 为独立变量。 3、 周期信号的频谱具有三个特点:离散的 ,谐波型 , 收敛性 。 4、 非周期信号包括 瞬态非周期 信号和 准周期 信号。 5、 描述随机信号的时域特征参数有 均值x μ、均方值2x ψ,方差2 x σ;。 6、 对信号的双边谱而言,实频谱(幅频谱)总是 偶 对称,虚频谱(相频谱)总是 奇 对称。 (二)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各态历经随机过程一定是平稳随机过程。( v ) 2、 信号的时域描述与频域描述包含相同的信息量。( v ) 3、 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一定是连续的。( x ) 4、 非周期信号幅频谱与周期信号幅值谱的量纲一样。( x ) 5、 随机信号的频域描述为功率谱。( v ) (三)简答和计算题 1、 求正弦信号t x t x ωsin )(0=的绝对均值μ|x|和均方根值x rms 。 2、 求正弦信号)sin()(0?ω+=t x t x 的均值x μ,均方值2 x ψ,和概率密度函数p(x)。 3、 求指数函数)0,0()(≥>=-t a Ae t x at 的频谱。 4、 求被截断的余弦函数?? ?≥<=T t T t t t x ||0 ||cos )(0ω的傅立叶变换。 5、 求指数衰减振荡信号)0,0(sin )(0≥>=-t a t e t x at ω的频谱。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 21 )(+=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1/2 ,幅值=y √2/2 ,相位=φ -45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 .1+s 和2 2 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123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 和 傅里叶变换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延时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被测量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线性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4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3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 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特性为 2 。 (1))()(21ωωQ Q (2))()(21ωωQ Q + (3)) ()() ()(2121ωωωωQ Q Q Q +(4))()(21ωωQ Q - 4、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4 。 (1)存在,但<5% (2)存在,但<1 (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 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2 系统。 (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基坑变形控制

基坑变形控制 1概况 、下穿道概况 连云新城滨海大道(新城闸~西墅闸)新建工程,设计起点位于新城闸,桩号K0+000,终点位于西墅闸,桩号K2+,长2.887km。 下穿道工程为连云新城滨海大道中下穿纵五路隧道部分,下穿道采用箱形框架与U 型槽相结合的结构形式,中间箱型框架结构段120m,两端的U型槽结构段分别180m、170m。 隧道施工采用直壁式支护大开挖方法,基坑开挖宽度29m,基坑最深处距现状地表。基坑两侧为Ф800mm灌注桩,桩长20m,桩间距1m。灌注桩外侧施工双排Ф650mm水泥搅拌桩做止水用,坑底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加固深度4m。坑内支撑采用Ф609mm钢管,支撑钢管水平间距,上下设置两层支撑,层间距。 本工程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为二级,基坑外地面最大沉降量≤100mm,围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100mm。 、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勘察过程中钻探揭露、取样分析、结合静力触探资料,参照区域性地层资料,将场地内上部地基土分为9个工程地质层。 ①-1层砂性填土:回填时间不超过3个月,不均匀混有少量碎石、角砾及少量砂性土。厚度:~3.30m,平均2.24m;层底标高:~2.04m,平均。 ②-1层冲填土:灰色~青灰色,流塑,光滑~稍有光滑,具腥味。场地普遍分布,厚度:~4.10m,平均2.64m;层底标高:~-1.12m,平均。 ②-2层淤泥:青灰色,流塑,光滑,具腥味,局部相变为淤泥质粘土。场地普遍分布,厚度:~13.80m,平均12.84m;层底标高:~-13.28m,平均。 ③层粘土夹粉质粘土:褐黄色,坚硬~硬塑,少量可塑,上部含少量粒径1~2cm 直径不等的钙质结核。场地普遍分布,厚度:~6.80m,平均5.63m;层底标高:~-18.82m,平均。 ④层粘土:褐黄色杂灰绿色,可塑,光滑。场地普遍分布,厚度:~5.70m,平均4.32m;层底标高:~-23.79m,平均。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

2. 监测点地布设 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地,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地,应沿围护墙地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点地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地中心处及代表性地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地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地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地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地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地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地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地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地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地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内力 支护桩桩身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地部位,监测点

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内力 支撑内力监测点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内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地杆件上; 2.每道支撑地内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地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地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地1/3部位或支撑地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地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地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内传感器地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 2.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地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地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地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地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地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地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内,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地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地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地质条件复杂处地立柱上,监测点不宜少于立柱总根数地10%,逆作法施工地基坑不宜少于20%,且不应少于5根.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期末 考试试题A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_____和_____ 。 2.测量结果与_____ 之差称为_____ 。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_____ ,改善非线性,进行_____ 补偿。 4.为了_____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 _____。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_____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_____ 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 _____,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 _____。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_____,有效值的平方称为_____,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_____,后者频谱特点是_____。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和_____。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_____。其几何意义是_____。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 )。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 )。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是周期信号。 A . 5cos100()00t t x t t π?≥?=??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边坡变形监测方案实施及数据处理分析 【摘要】边坡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填挖面大,引起周边环境变形的可能性就高,需要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变形监测,针对变化及时采取一些方法处理,以保证设施的安全。这种项目就需要正确地采用一个合理的监测方案,对数据处理、分析。本文结合已完成项目的实例,对边坡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采用监测方法为精密二等水准、极坐标法,并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变形监测;基准网;变形点;边角网;极坐标法;闭合水准路线 1 工程概况 某变电站东南侧边坡于2011年发生滑坡,后采用42根抗滑桩进行加固处理。根据施工单位的反映,抗滑桩施工2012年3月施工完毕后至2012年5月初,抗滑桩发生位移,附近水泥地面发现裂缝,呈放大趋势。为了准确了解抗滑桩变形情况,要求对桩顶水平及垂直位移进行变形监测。 2 监测方案的实施 2.1 基准控制点和监测点的布设 2.1.1 基准网的建立 选择通视良好、无扰动、稳固可靠、远离形变护坡高度3倍即45m外比较稳定的地方埋设四个工作基点,其中三个工作基点A1、A2、A3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A2、A3为观测墩,地面高度约1.2m,埋深至基岩位置,A4为主要检核点,埋设在加固坎上,地质较为稳定。 A3、D12、SZ1为沉降基准点,D12在是4×4m的高压电塔加固水泥墩上,建成已超过一年,SZ1在另一电塔水泥墩上,墩台3.5×3.5m,建成时间超过三年,非常稳固。 2.1.2 变形点的建立 变形点应布置在边坡变形较大并能严格控制变形的边坡边沿位置。在边坡顶上布置27个变形监测点,编号分别为东侧为1-27。用膨胀螺栓垂直植入护坡混凝土中,螺栓孔深不小于100mm,露出地面30-80mm,用红色油漆在螺栓上做标记,并将螺栓顶部磨半圆。 基准点与各点位埋设完毕等候5天后,水泥凝固稳定后方可开始进行观测。 2.2 监测精度及频率要求

变形监测方案

绿园污水处理厂 顶管施工基坑监测方案 编制: 审核: 审定: 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概况 (2) 1.2监测项目 (2)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2) 2.2技术规程 (2) 3.监测实施程序 (3) 4.监测实施 (3) 4.1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 (3) 4.1.1水准控制网的设置 (3) 4.1.2监测点的埋设原则 (5) 4.1.3监测点的安设方法 (5) 4.1.4监测方法及精度控制 (6) 4.1.5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表述 (7) 4.2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 (7) 4.2.1水位位移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7) 4.2.2水平位移监测控制网布设原则 (8) 4.2.3水平位移测点布置原则 (8) 4.2.4水平位移测点的埋设技术要求 (8) 4.2.5观测技术方法及精度控制 (9) 4.2.6观测数据分析及成果概述 (12) 4.3基坑自身监测频率 (13) 5报警的处理方法 (14) 5.1报警值的设定 (15) 5.2报警的处理办法 (15) 6实施组织计划 (14) 7本工程拟投入的主要仪器设备表 (15) 8人员组织实施 (16)

.项目概述 1.1概况 受0000000厂委托,00000000承担绿园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基坑沉降变形观测工程,管道位于:东湖大街、滏阳路、朝阳大街、长安路、和平路、等路段,管线总长度约12263米,共计92个深基坑,我公司在基坑开挖至回填土完成期间,对基坑坡顶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变形监测。 1.2监测项目 本方案监测项目有: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沉降、水平位移监测。 2.第三方监测原则及技术规程 2.1监测原则及目的 在施工方对基坑支护结构进行实时监测前提下,我方监测在对施工方监测进行校核的基础上,独立地进行监测。 我方遵照委托方提出的要求,在基坑施工期间对基坑支护进行高精度监测,并从岩土工程专业的角度对监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向业主提供监测变形的情况,对异常情况及时提供建议,为施工安全和施工方案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2技术规程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20021-2001,2009版)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传感器基础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 主称——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2;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3;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1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 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0=U+Δ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_期末考试试题A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2.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灵敏度,改善非线性,进行温度补偿。 4.为了补偿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相邻。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幅值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频率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傅式三角级数的各项系数,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傅式复指数级数中的各项级数。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有效值的平方称为均方值,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离散的,后者频谱特点是连续的。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频率响应法和阶跃响应法。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X(t-t0)。其几何意义是把原函数图像平移至t0的位置处。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C)。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A)。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D)。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C)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0t t x t t π?≥?=??

(最新整理)2.1基坑变形控制

(完整)2.1基坑变形控制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2.1基坑变形控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2.1基坑变形控制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基坑变形与监测 2。1基坑变形控制 2。1。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持续发展,怎样控制深基坑工程的变形和安全,避免由于深基坑的变形导致周围设施和环境的破坏、开裂、变形,就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我国深基坑工程正迅速发展,在工程的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深基坑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解决。深基坑工程不但要保证周围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更要保证深基坑维护结构的安全。所以,对深基坑变形控制的研究就越来越重要。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规定: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分为三级(见表2—1)。 表2—1基坑侧壁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 2.对一级安全等级和支护结构有限定的二级基坑侧壁,对基坑周边环境及结构变形验算。2。1.2基坑支护的选型 当建筑物地下部分施工时,就必须开挖基坑、进行降水和对坑壁进行围挡,选择适合支护类型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正常安全施工. 工程地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基坑的复杂程度,工程上并没有相同的基坑,基坑支护结构的选

型主要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工程地质与水文条件 (1)不同的水土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施工方案,而设计施工前则应该做好详细的地质勘察。(2)上层环境的环境中的含水率,抗剪强度、密度、压缩量等技术参数是对基坑土体最直接的特征。 2、基坑开挖深度 (1)基坑侧壁的土压力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大,深度越大的基坑越复杂,深基坑的开挖必须经过专家论证方可实施. (2)基坑开挖要遵循科学的施工顺序,宜结合不用的开挖方法来降低深基坑带来的失稳问题。 3、降排水条件 (I)为保证坑底良好的作业面,应作良好的降排水措施。 (2)防止管涌流砂的危害,应对土层中水文条件进行实时监测。 4.周边环境对基坑侧壁位移影响 基坑周边原则上不能随易堆载土料以及其他大型机械,容易对基坑侧壁造成过大的侧压力,当附近有大型建筑物等重大荷载时,应对支护作严格要求并论证可行性。 5、施工季节 (1)雨季大量降水容易造成基坑侧壁造成过大负担,应考虑排水及防渗措施。 (2)无法避免时,应做好排水措施。 以下介绍基坑支护的类型并且选型的原则,如表2-2所示. 表2—2常用支护结构形式的选择

建筑物沉降观测和基坑变形监测点布设及报告2

2、监测点的布设 2.0.1基坑顶部竖向位移 监测点布设在基坑边坡顶部的,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监测点布设在在围护墙上的,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2.0.2基坑顶部水平位移 监测点的布设同2.1 基坑顶部竖向位移,宜为共用点。 2.0.3坑外土体深层水平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个监测孔。 2.0.4 地下水位 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被保护对象(如建筑物、地下管线等)周边或在两者之间布置,监测点间距宜为20~50m。相邻建(构)筑物、重要的地下管线或管线密集处应布置水位监测点;如有止水帷幕,宜布置在止水帷幕的外侧约2m处。 2.0.5 锚(杆)索拉力 锚(杆)索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2.0.6支护桩桩身力

支护桩桩身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2.0.7支撑力 支撑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宜设置在支撑力较大或在整个支撑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杆件上; 2、每道支撑的力监测点不应少于3个,各道支撑的监测点位置宜在竖向保持一致; 3、钢支撑的监测截面根据测试仪器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或支撑的端头。钢筋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布置在支撑长度的1/3部位; 4、每个监测点截面传感器的设置数量及布置应满足不同传感器测试要求。2.0.8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 围护墙侧向土压力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土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有代表性的部位; 2、平面布置上基坑每边不宜少于2个测点。在竖向布置上,测点间距宜为2~5m,测点下部宜密; 3、当按土层分布情况布设时,每层应至少布设1个测点,且布置在各层土的中部; 4、土压力盒应紧贴围护墙布置,宜预设在围护墙的迎土面一侧。 2.0.9土体分层竖向位移 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监测孔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部位,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并形成监测剖面。同一监测孔的测点宜沿竖向布置在各层土,数量与深度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在厚度较大的土层中应适当加密。 2.0.10立柱竖向位移 立柱的竖向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施工栈桥下、

【精品】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期末考试试题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非周期信号,时域为 )(t x,频域为) (f X,它们之间的傅氏变换与逆变换关系式分 别是: ) (f X=t ft j d e t xπ2 )(- +∞ ∞ - ? , )(t x=f ft j d e f Xπ2 ) ( +∞ ∞ - ? 。 2、不失真测试条件中,要求幅频特性应为常数,相频特性应为线性。 3、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称为压电材料,常用的压电材料有石英晶体和压电陶瓷。 4、当霍尔片受到与电流方向垂直的磁场作用时,不仅会产生霍尔电势,而且还会出现半导体电阻率增大的现象,这种现象成为磁阻效应(或高斯效应)。热电偶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热电效应。 5、自相关函数能将淹没在噪声中的周期信号提取出来,其频率保持不变,而丢失了相位信息。 6、频率混叠是由于采样频率过低引起的,泄漏则是由于信号截断引起的。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测试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与它的频率响应函数间的关系是 B 。 A.卷积 B.傅氏变换对 C.拉氏变换对 D.微分 2、极距变化型电容传感器适宜于测量微小位移量是因为 C 。 A.电容量微小影响灵敏度 B.非接触测量 C. 灵敏度与极距的平方成反比,极距变化大则产生非线性误差 D. 以上都不对 3、在调幅信号的解调过程中,相敏检波的作用是 D 。 A.恢复载波信号 B.恢复调制信号的幅值 C.恢复已调制波 D.恢复调制信号的幅值和极性 4、RC微分电路实际上是一种 B 滤波器。 A.低通 B.高通 C.带通 D.带阻 5、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时,采样频率越高,当保持信号的记录时间不变时,则 C 。 A.泄漏误差就越大 B.量化误差就越小 C.采样点数就越多 D.频域上的分辨率就越低 三、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干的括号内划“√”,错误的在题干的括号内划“×”;每小题1 分,1、对二阶系统输入周期信号 )0 ,0 ( ) sin( )( ≠ ≠ + =? ? ωA t A t x ,则其输出 信号将保持频率不变,幅值、相位改变。(√)

最新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变形监测复习资料 第一章引论 1.变形监测的意义、内容与目的 基本概念: 变形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它是指变形体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其形状、大小及位置在时空域中的变化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 变形体的范畴:全球性变形研究(空间大地测量)、区域性变形研究(GPS)、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地面常规测量技术、地面摄影测量技术、特殊和专用的测量手段、以及以GPS为主的空间定位技术) 外部变形观测:对于混凝土坝,以混凝土重力坝为例,由于水压力、外界温度变化、坝体自重等因素的作用,其主要观测项目主要为垂直位移、水平位移以及伸缩缝的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外部变形观测。 内部观测:为了了解混凝土坝结构内部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通常称为内部观测。 水平位移观测:主要包括在同一高程面上不同点位在垂直于建筑物轴线方向的水平位移,在同一铅垂线上的不同高程面上的水平位移,及任意点在任意方向上水平位移。 1)变形监测的内容 变形监测的内容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 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2)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具有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2.变形监测技术及其发展 1)变形信息获取方法的选择决定因素 变形体的特征、变形监测的目的、变形大小和变形速度等因素。 2)地表变形监测方法 常规地面测量方法(测量机器人)、地面摄影测量技术、光机电的组合(光纤传感器测量系统),GNSS 3)Gps周期性变形监测和连续性变形监测GPS用于变形监测的作业方式可划分为周期性和连续性两种模式 周期性变形监测与传统的变形监测网没多大区别,以静态相对定位为主,一般采用事后处理模式 连续性变形监测指的是采用固定监测仪器进行长时间的数据采集,获得变形数据序列。可采用静态相对定位和动态相对定位

变形监测知识点

所谓变形监测,就是利用测量与专用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监视观测的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载荷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 变形观测:对变形体在运动中的空间和时间域内进行周期性的重复观测,就称为变形观测。根据变形体的研究范围,可将变形监测研究对象划分为这样三类: 1全球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全球板块运动、地极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地潮等; 2区域性变形研究如地壳形变监测、城市地面沉降等; 3工程和局部性变形研究如监测工程建筑物的三维变形、滑坡体的滑动、地下开采使引起的地表移动和下沉等。 变形监测的内容 1)工业与民用建筑物:主要包括基础的沉陷观测与建筑物本身的变形观测 2)水工建筑物:对于土坝,其观测项目主要为水平位移、垂直位移、渗透以及裂缝观测。3)地面沉降:对于建立在江河下游冲积层上的城市,由于工业用水需要大量地吸取地下水,而影响地下土层的结构,将使地面发生沉降现象。对于地下采矿地区,由于在地下大量的采掘,也会使地表发生沉降现象 变形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实用上的意义,主要是掌握各种建筑物和地质构造的稳定性,为安全性诊断提供必要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措施;具有科学上的意义,包括更好地理解变形的机理,验证有关工程设计的理论和地壳运动的假说,进行反馈设计,以及建立有效的变形预报模型。 变形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多种传感器、数字近景摄影、全自动跟踪全站仪和GPS的应用,将向实时、连续、高效率、自动化、动态监测系统的方向发展; 2)变形监测的时空采样率会得到大大提高,变形监测自动化可为变形分析提供极为丰富的数据信息; 3)高度可靠、实用、先进的监测仪器和自动化系统,要求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可靠地运行; 4)实现远程在线实时监控,在大坝、桥梁、边坡体等工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网络监控是推进重大工程安全监控管理的必由之路。 1.什么是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平差基准有哪三种类型? 固定基准位于变形体之外,在各观测周期中认为是不变的,以作为测定变形点绝 对位移的参考点。在监测网平差中,我们通常将变形参考系称为基准,监测网平 差时必须考虑网点位置及其位移的参考基准。如果基准不统一,形变量中就会混 入基准误差;如果基准定义不当,也会给形变分析带来困难。 监测网平差的基准固定基准—经典平差,重心基准—自由网平差,局部重心基准—拟稳平差监测点位布置:必须安全、可靠,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并能满足监测设计及精度要求,便于长期监测。 沉降观测工作点的布设:1)沉降监测工作点应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部位,还要考虑到建筑物基础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特征,建筑物内部应力分布状况等。2)工作点应与建筑物连接牢固,使工作点的高程变化能真正反映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3)工作点的点位应便于观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期末考试试题B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B 1.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_____,改善非线性,进行_____补偿。 2.调幅信号由载波的_____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_____ 携带信号的信息。 3.调幅过程在频域相当于_____过程,调幅装置实质上是一个_____。 4.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_____和_____。 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5.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_____,后者频谱特点是_____。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_____。 7.周期信号的傅氏三角级数中的n 是从0到+∞展开的。傅氏复指数级数中的n 是从_____到_____展开的。 8.周期信号()x t 的傅氏三角级数展开式中:a n 表示_____,b n 表示_____,a 0表示 直流分量。 9.余弦函数只有_____谱图,正弦函数只有_____谱图。 10.单位脉冲函数0()t t δ-与在0t 点连续的模拟信号()f t 的下列积分:0()()f t t t dt δ∞ -∞-=?g _____。这一性质称为_____。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为了保证实现极距变化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差动工作,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应当连接成( )。 A .并联电路 B .串联电路 C .电桥电路

2.要使RC 低通滤波器的通带加宽,则RC 值应( )。 A.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3.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 A 三角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 傅氏级数 4.下列信号中,( )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 A .12()sin()sin(3)x t A wt B wt ??=+++ B .()5sin 303sin x t t =+ C.0()sin at x t e t ω-= 5.数字信号的特征是( ) 。 A .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 B .时间、幅值上均离散 C .时间、幅值上都连续 D .时间上连续、幅值上量化 6.测试装置能检测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能力,称为( )。 A.精度 B .灵敏度 C .精密度 D.分辨率 7.测试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与它的频率响应函数间的关系是( )。 A .卷积 B .傅氏变换对 C .拉氏变换对 D .微分 8.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的 D.周期的 9.二阶装置,用相频特性中0()90w ?=-时所对应的频率w 作为系统的固有频率 的估计值,该值与系统阻尼率的大小( )。 A .有关 B .无关 C .略有关系 D .有很大关系 10.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为 21,c c f f ,中心频率0f ;则它们的关系是( )。 A .0f B .0f =212c c f f + C.0f =212c c f f -

变形监测资料

名称解释 1.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简称变形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2.瞬间变形:是指在短时间荷载作用下发生的瞬间变形。 3.液体静力水准测量:也称连通管测量,是利用相互连通的且静力平衡时的液面进行高程传递的测量方法。 4.长周期变形:指在比较长的时间段内发生的循环变形过程。 5.变形监测点:是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的能反映建筑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又称观测点,一般埋在建筑物内部,并根据测定他们的变化来判断这些建筑物的沉陷与位移。 6.视准线法:利用经纬仪或视准仪的视准轴构成基准线,通过该基准线的铅垂面作为基准面,并以此铅垂面为标准,测定其他观测点相对于该铅垂面的水平位移量的一种方法。 7.引张线:在两个工作基点间拉紧一根不锈钢丝而建立的一条基准线。 8.挠度:建筑物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和扭曲,弯曲变形时横截面形心沿与轴线垂直方向的线位移成为挠度。 9.深层水平位移:基坑围护桩墙和土体在不同深度上的水平位移。 10.土体分层沉降:指地表以下不同深度土层内点的沉降或隆起。 11.基坑回弹:基坑开挖后,由于卸除地基自重,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范围内土体相对于开挖前的回弹变形。 12.激光垂准法:利用激光垂准仪,测定建筑物底部和顶部距离垂准激光束的距离差,从而计算建筑物某轴线(某一面)的倾斜度。 13.正垂线:将钢丝上端悬挂于建筑物顶部,通过竖井至建筑物的底部,在下端悬挂重锤,并放置在油桶之中便于垂线的稳定,以此来测定建筑物顶部至底部的相对位移。 14.倒垂线:将钢丝的一端与锚块固定,而另一端与浮托设备相连,在浮力作用下,钢丝被张紧,只要锚块稳定不动,钢丝将始终位于同一铅垂线位置上,从而为变形监测提供一条稳定的基准线。 15.土体回弹测量:测量地铁盾构隧道掘进后相对于地铁盾构隧道掘进前的隧道底部和两侧土体的回弹量。 16.桥面挠度:是指桥面沿轴线的垂直位移。 简答 1.变形监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1)分析和评价建筑物的安全状态(2)验证设计参数(3)反馈设计施工质量(4)研究正常的变形规律和预报变形的方法 2.变形监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现场巡视(2)位移监测(3)渗流监测(4)应力监测(5)环境量监测(6)周边监测 3.变形监测点分哪几类?各有什么要求? 1)基准点:基准点埋设在稳固的基岩上或变形区域以外,尽可能长期保存,稳定不动,每个工程一般应建立3个基准点,以便相互校核,确保坐标系统的一致。当确认基准点稳定可靠时,也可少于3个。 2)工作点:工作点又称工作基点,它是基准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起联系作用的点。工作点埋设在被研究对象附近,要求在观测期间保持点位稳定,其点位由基准点定期检测。 3)变形观测点:变形观测点是直接埋设在变形体上的能反映建统物变形特征的测量点,又称观测点。一般埋设在建筑物内部,并根据测定它们的变化来判断这些建筑物的沉陷与位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