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语言学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正字法心理语言学-解释说明

正字法心理语言学-解释说明

正字法心理语言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文章1.1 概述部分内容:正字法心理语言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汉字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的学科。

它探讨了汉字在人类认知和语言表达中的独特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对现代心理学和语言学的意义。

本文将从正字法的历史与演变、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以及在当代的应用与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正字法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汉字对人类思维和语言建构的影响,从而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文章结构部分旨在简要介绍整篇文章的构成,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

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将对正字法心理语言学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

- 正文部分包括正字法的历史与演变、正字法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以及正字法在当代的应用与展望。

- 结论部分将总结正字法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和引申讨论。

通过这样的文章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组成,有助于他们更系统地阅读和理解本文的研究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正字法在心理语言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我们将对正字法的历史与演变进行梳理,以了解其在语言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我们将分析正字法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探讨其在认知过程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最后,我们将展望正字法在当代的应用与未来发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呈现正字法心理语言学的重要性,并引发对于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的思考和探讨。

2.正文2.1 正字法的历史与演变正字法作为一种古老的书写规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字的起源。

正字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甲骨文与金文时代,当时的文字书写并不规范,各地区的文字书写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正字法开始慢慢形成。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一种标准的文字书写规范,这就是小篆。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4、真正的言语
1)单词话语(single-word utterances)—— Holophrases (单词语) 这一阶段,儿童的言语只有单词,没有语法;也就是只有语言 和环境这两个层面的联系,而没有语言内部的联系。 代表着儿童发音器官的肌动控制发展;认知上的成熟;意识 到语言中的特定物体可由语言中的特定符号来表示 单词话语的特征:
3)连接语法(connective grammar)
双词话语不需要连接词,语法也很简单,唯一的要求是词序。 但儿童未必意识到这一要求,因此有时说“妈妈不要”,有时 说“不要妈妈”——对母亲的某些要求进行否定时。(milk allgone, allgone milk)
随着语言词汇的飞跃发展(2岁半至3岁间),儿童话语的语法 关系也复杂起来,这就需要一些连接单词的语法标志,例如要 有动词的词尾变化、连词、介词、冠词、助动词,等等。这就 是连接语法阶段。
(d)里,假设语是目标语的母集合,儿 童会说we broke it 和we went, 但又 会说We breaked it 和 we goed。
在(a)—(c)里,儿童可以通过父母的正面的证据(用符号 +来表示)来认识到他的假设不对,知道目标语里还有we broke it 那样的说法。 但(d)却不行, 必须有反面证据(父 母纠正其不合语法的句子)。否则,儿童的假设语就可以无 限大,大人无从告诉儿童他讲错了话。 如果父母(环境)不给任何信号予以纠正,儿童语言就会出 现(d)这种情况。现实中,父母并没有那么积极地提供反 面证据,而儿童却逐渐学会了成人的语言。这些反面证据如 果不是外界提供的,那就必然是儿童大脑本身提供的。 ⅰ. John saw Mary with her best f
T +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1 绪论1·1 心理语言学的对象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和心理的。

我们可以归纳出心理语言学的几个特点:1.它是研究语言的习得和使用的心理过程的。

2.这个过程是以认真为基础的。

3.它主要采用实验方法(包括心理测量的方法和统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一些领域(如语言习得)还需要采用自然观察方法和语料库方法。

1·4 心理语言学的诞生和发展1·5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观察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一种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

有些自然产生的行为(如语言习得和失言)是很难任意操纵的,只好在它出现时便进行观察;还有些行为一经操纵,就会收到影响,乃至失真,在实验室里的电话通话和日常的电话通话显然不同。

自然观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不干预性。

即不掺杂观察者的任何主观因素,如实地记录客观现象,但这有时不容易做到。

因为语言活动既是心理活动,又是社会活动,所以有的观察又强调观察者参与语言活动。

既要参与但又不干预,就要求观察者灵活掌握。

第二个特点是:强调事物的型式性。

这是观察的根本目的,即从个别的、随机的行为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行分析。

第三个特点是:直观性。

这是自然观察的有点,直观的东西比臆断的东西要可靠,但是问题在于心理活动不能直观,必须根据表面观察到的行为去推断其心理过程,要推断就难以避免主观性。

第四个特点是:长时性。

自然观察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才能找到事物的型式。

(2)实验法心理语言学所采用的第二种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实验法是自然科学所采用的方法,这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很多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为了弄清楚这些因素的不同的作用,我们往往需要把其他各个因素控制起来,而专门操纵某因素,使它作系统的改变,从而观察其作用。

实验法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理论: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某一种理论、学说或观点。

这是实验的出发点。

《心理语言学》课件

《心理语言学》课件

05
心理语言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跨文化研究挑战
文化差异对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存在差异,如何克服这些差异,建立跨文 化的心理语言学理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使用和认知方式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跨文化研 究中,需要深入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心理语言学的理论构 建。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探究语言的认知过程,理解语言与思 维、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语言障 碍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 础。
研究意义
有助于提高语言教育的质量,促进跨 文化交流,为语言障碍的干预和治疗 提供指导。
研究历史与发展
研究历史
心理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起 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早期研究 主要关注语言处理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形成了系统 的理论体系。
语言障碍治疗
1 2
语言障碍评估
心理语言学对语言障碍的评估标准和方法进行研 究,为语言障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治疗方法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发针对不同语 言障碍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3
康复训练
心理语言学在语言障碍康复训练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提高康复 效果。
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
自然语言处理
01
心理语言学对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为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
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机器翻译质量评估
02
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机器翻译的质量进行评
估和改进,提高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人机交互
03
心理语言学在人机交互领域的应用,有助于设计更符合人类语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初期发展的理论基础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受到三大理论的影响:一是以华生(J.B.Watson,1878~1858)和斯金纳(B.F.Skinner,1904)为代表的行为主义理论;二是以布隆菲尔德(Bloomfield,1933)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三是以珊南(C.Shannon,1948)为代表的信息理论。

首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华生所创始的行为主义理论,在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客观功能主义”的学说。

他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在华生看来,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接而形成的。

继华生之后,斯金纳又在华生的研究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

1957年,斯金纳出版的《言语行为》(Verbal Behavior)一书对言语行为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尽管斯金纳的《言语行为》后来受到了乔姆斯基的批判,但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射”和“可操作性条件反射”等的心理学理论不但影响着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而且也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部分的理论根据。

除了行为主义理论,以布隆菲尔德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理论也为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布隆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建立在华生行为主义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

其特点是用行为主义的原则研究意义,在确立语言单位时坚持严格的发展程序,总体上关心语言学的自由地位和科学性。

尽管他的理论受到语义学家里奇(Geoffrey Leech)的批评并成了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的“牺牲品”,然而,布隆菲尔德的研究方法不但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被广泛采用,而且也成了心理语言学研究“句子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

心理语言学的初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珊南(Shannon)为代表的“信息论”的研究。

信息论的研究牵涉到信息的计量、传送、变换、处理和储存。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语言理解
“语言理解”是心理语言学集中讨论的话题,其研究包括:(1)言语感知;(2)词汇提取;(3)句子加工;(4) 语篇理解。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人们是如何理解语言的。
首先,“言语感知”牵涉到“言语感知的研究手段”、“言语感知的条件”、“言语信号的产生和语音的声 学特征”、“元音和辅音的听辨”、“连续性的语音听辨”、“书面语言的感知”和“言语感知模型”共7个方面 的研究。语言感知的研究手段最早是用达得立(H.Dudley,1939)发明的“声音记录仪”(vocoder)记录和分析语 言的输出信息的。后来,制造“声音记录仪”的原理又促使“声音摄谱仪”(soundspectrogram)的出现和发展。 这是按照声音频率的分布,专门用来分析语言信号的“二战”期间的生成物。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受声学语 音学和发音语音学的影响,又出现了“电子肌动记录仪”(electromyography)和“电子记波 仪”(electrokymography),分别用来记录肌肉收缩时所产生的电压变化和说话时口、鼻腔的气流变化。当然, 最新的研究手段当属“摄影摄像技术”(cineradiography),人们用该技术记录发音的动态变化。在语言感知条 件的研究方面,“语境”是影响言语感知最为重要的条件。语言信号产生方面的研究,大都与“声学特征”、 “元音和辅音的听辨”相关。这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研究,是一项以英语语言为研究对象的“音素”听辨研究。语 言感知研究的另一个领域是“书面语言理解”的研究。这牵涉到“视觉感应”、“字母辨认”、“词意确定”以 及“信息记忆”和“信息组织”等方面的探索。当然,语言感知研究最为重要的领域当属“言语感知模型”的研 究。
研究方法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在很多地方借鉴了心理学的心理测量(psychometrics)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测量知 识、能力、态度和个性的倾向。心理语言学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如语言的习得、学习和使用的心理过程所提出的 种种理论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自然观察(naturalobservation)或实验方法(experimentalmethods)的验证,才能 判明其是否有效。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02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的心理分析
语言障碍是指个体在语言理解和表达方面遇到的困难, 心理分析可以帮助理解这些障碍的成因,如心理创伤、 认知障碍等。
心理治疗方法
针对语言障碍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暴露 疗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克服语言障碍,提高语 言表达能力。
语言与人格心理学
人格特质与语言
01
探讨不同人格特质的人如何使用语言,以及语言使用如何反映
人格特质。
语言与自我概念
02
研究语言如何塑造和反映个体的自我概念,以及自我概念如何
影响语言使用。
语言与人际关系
03
研究语言在建立、维持和改变人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人际关
系如何影响语言使用。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
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目录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 心理学在语言学中的应用 • 语言学在心理学中的应用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领域 •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未来发展 Nhomakorabea01
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心理过程的学科,它探 01 讨语言理解和产生过程中大脑和心理机制的作用。
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感知、记忆、组织和检索 02 等心理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语言的使用
和理解。
心理语言学还研究语言障碍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 03 程,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受到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
响。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
0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行为和个体在社会环境中 的心理过程的学科。
02 社会心理学与语言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语言 学领域,它研究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变化 和发展,以及语言对社会的影响。

第十二讲 心理语言学

第十二讲 心理语言学





主要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包括(余林等, 1999): 移动视窗(moving window)技术:通过计算机逐词或多词呈现的方式进行,被试通过按键使 计算机屏幕逐词或多词呈现实验材料,阅读的速度由被试的按键速度所决定,因而又称自定 步速的阅读。被试按键时由计算机自动记录下他在各词上的停留时间,以此作为阅读时间来 研究被试在阅读加工过程中所遇到的加工困难。 跨通道启动(cross-model priming)技术:一般是通过耳机听觉呈现刺激材料,然后在句子不 同位置由计算机屏幕呈现启动词,并让被试对启动词进行词汇判断或命名,视觉启动词的呈 现位置和时间由计算机精确控制,并由其记录下被试对探测词的反应时间和错误率,以此来 研究探测词受到句子加工中语义和句法关系制约的情况。 眼动技术(eye-movement technique):此技术通过专门的眼动仪(eye tracker)来追踪被试在 屏幕上的注视点,实验材料由计算机呈现,并通过眼动仪与计算机的连接记录被试在句中各 词上的停留时间和回扫、眼跳等资料,通过分析被试在各种控制条件下行为反应上的差异来 了解被试的即时加工过程,此种方法接近于自然条件下的阅读状况。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通过计算机收集和处理大脑加工句子信息时的脑 电活动的方法,直接探测人在阅读过程中所引起的脑电变化,以此获得人在加工不同控制条 件下句子时的脑电模式来推测句子加工的时间进程。在句子加工中发现了两种相对稳定的脑 电波N400与P600。前者是指句中关键词呈现400毫秒后所记录到的一个负的脑电波,它与词 汇的语义 (特别是主题限制)有关;后者是指在关键词呈现600毫秒后记录到的一个正的脑电 波,研究认为它与句子的句法有关。
poeppel2004一些言语知觉范式现象范畴知觉选择性适应任务mcgurk效应听觉pa视觉ka知觉taduplex知觉范畴知觉物理刺激连续变化对应的知觉表现出范畴性变化材料最小的语音范畴对比听觉词汇识别spokenwordrecognition视觉词汇识别visualwordrecognition听觉词汇识别cohort模型marlsenwilson1987第一个阶段对输入信息进行听觉语音分析激活一群可供选择的单词即初始词群第二阶段当语音信息继续仍然符合语音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增加而不符合语音输入的词的激活水平下降直到选中群中的一个词最后把选中的词整合到当前语义和句法情境中

什么是心理语言学 pdf

什么是心理语言学 pdf

什么是心理语言学pdf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分支。

它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研究范围包括语言的获得、语言识别、语言理解、语言生成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它以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为线索来探讨人类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同时,在对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和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人脑的结构和特殊的机能,有时还要借助于对由脑损伤和发育障碍导致的病历分析。

此外,关于心理语言学的PDF文档可以在一些学术资源网站上找到,但请注意这些文档可能需要付费或者需要注册才能获取。

心理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心理语言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美国的学者们在1952年成立了语 言学与心理学委员会,1954年又 出版了《心理语言学: 理论和研究 问题概述》。 这标志着心理语言
学的正式诞生。
1、美国第一代的心理语言学家是在行为主义 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和信息论的影响下 进行研究的。奥斯古德指出,语言在刺激和 反应之间能起传递作用,例如一说“狼来 了”,大家就警觉起来。但是狼真的来了人 们才怕,如果虚报过几次,即使再说“狼来 了”,人们也不怕了,可见词语和事实的作 用并不完全相同。米勒把信息论运用于语言 研究,发现词在话语中出现有一定的频率,可 用概率来表示。但是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单 靠信息论还是说明不了。
定义 主要研究对象 基本发展概况 基本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成果 主要价值发展前景 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一、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活动中的心理过 程的学科,它涉及人类个体如何掌握和 运用语言系统,如何在实际交往中使语 言系统发挥作用,以及为了掌握和运用 这个系统应具有什么知识和能力。
它是语言学和心理学跨学科研究的一门 边缘性学科。《应用语言学概论》— 于根元主编
3、现在学者们认识到,心理语言学研 究不能局限于验证某一语法模式是否 正确,而应建立自己的独立体系,于是 出现了第三代心理语言学家。他们不 赞成对言语过程作抽象的分析,而强 调在语言环境中进行实验,借以探测 思维和交际的过程。
四、研究方法:
主要是用实验和自然观察来探讨语言行为的规律。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儿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 较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字词学习: 9-12个月——第一个指示词; 意义表达: 大约在18-24个月,儿童开始将词组合在一起,出现双词话语, 如,“要饼干”等; 电报体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保留了正常句子中与意义表达关 系密切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省略掉了那些虽 然有重要的句法作用,但不是意义表达所必须的词,如介词、冠 词、助动词和量词等。

心理语言学(1)

心理语言学(1)
两方面:口语的理解
书面语的理解 --------语法结构+意义+背景知识 (长期记忆中储存的相关信息)
语言理解的核心过程
单词辨识 --- 词汇提取和识别 句子理解 --- 语句句法分析 语篇理解 --- 文本解析
Word Recognition
单词辨识
口头语单词 书面语单词
词语的识别是理解任何信息的 第一步,句子的意义是由句子 内部的单词的意义所决定的。
How complex? …speaking
1. Select words that will express the concept
• soggy vs. wet; deck vs. patio; set vs. put
2. Arrange them into the appropriate phrases
“花园曲径”句
“最小配属”原则
其界定的是“结构简化”,它认 为结构的简约性指导着句子理解过 程中所有初始的分析。
初始分析以最少的语法规则把每 一个输入的单词配属在正在建构的 句子结构中,努力尽快完成句子分 析而发生的自动结果。
语义与句子记忆
在某些情况下,记忆表征并 非是句法的,而是意义的, 受试者更多地将意义表征储 存在记忆里。
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 知论”为理论基础,认为 儿童的语言发展是天生的 能力与客观的经验相互作 用的结果。儿童的语言学 习是建立在儿童认知能力 发展的基础上的。
Hale Waihona Puke 2)儿童总是与环境相互作用, 向环境吸取对他有用的东西, 逐渐适应他所处的环境。 3)自身与环境达到平衡的具 体途径是同化与顺应。
皮亚杰关于儿童习得语言的观点
Speech production

《心理语言学》课件

《心理语言学》课件
通过言语治疗、听力训练等方式 改善和纠正语言障碍。
治疗效果语言治疗在帮助患来自恢复或改善 语言能力上具有积极效果。
结语
总结心理语言学的重点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展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 重点内容
心理语言学研究涉及词义、语音、认知和发 育等方面的内容。
2 发展方向
未来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多样化。
《心理语言学》PPT课件
心理语言学PPT课件大纲
前言
心理语言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定义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在心理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的学科。
历史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与语言学的交叉领域发展而来。
语义与语境
语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
语义概念
语义研究词义、句义和篇义的组 织与表达。
语境影响
语境对语义的理解和表达产生重 要影响。
语义分类
语言单词按意义分类,探索它们 之间的关联。
语音与语调
语音的基本要素和特征,以及语音和语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1 语音要素
语音的元音、辅音、音节等基本要素的研究。
2 语调分类
语调在语言中的不同分类和作用的研究。
3 语音理解
语音和语调如何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沟通。
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语 言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规律。
习得过程
语言习得从模仿到形成独立 表达能力的演变过程。
影响因素
语言环境、个体差异和学习 条件对语言发展和习得的影 响。
语言障碍与治疗
语言障碍的类型和特征,以及语言障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障碍类型
语言障碍包括言语障碍、听力障 碍和语言发育障碍等。
治疗方法
语言认知与处理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主讲:陈向阳
《心理语言学》参考书目
1 、 [ 美 ] Timothy B. Jay 著 . 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 . 北京:北京 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桂诗春著.新编心理语言学.上海:上 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 [ 美 ] David W. Carroll 著 . Psychology of Language . 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50年代之后,以学习理论为代表的心理 学、以Bloomfield 和Harris的分布主义 研究方法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 信息论共同致力于心理语言学的研究。
(三)重要的进展:1960~1970
Chomsky 的研究,其贡献主要有: 1.语言理论应该解释人们对自己语言的 隐含的知识,即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不是去说明一些记录下 来的话语语料的规则。语言学应该看成 是“理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所 以他的著作的中心思想是讨论语言使用 中的“创造性”。
1951年在美国Cornell大学召开了一次语言学 家和心理学家参加的会议,讨论心理语言学的 研究领域。 1953年在美国Indiana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心理 语言学的学术会议,1954年出版该次会议的论 文集:《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的概观》 (Psycholinguistics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Problems),这标志着心理语言 学的诞生。
如果要发某一个声音,需要调协喉部和 口腔的动作,大脑发到喉部的神经信息 就应该略早一点。神经语言学家认为大 脑言语中枢的这种精密结构也是人类长 期进化的结果。

心理学和语言学概述课件

心理学和语言学概述课件
这一理论的代表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认 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 语言与思维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
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维果斯基(L ·Vygotskg)。 维果斯基一方面承认思维的发展受制于语言,另一方面又认 为不能把语言和思维等同起来。他认为语言和思维好比两个 圆圈,它们有一部分是重叠的,那是语言和思维一致的地方, 这可称为有言语的思维,但这并不是包括所有形式的思维和 所有形式的有声语言。
心理学与语言学关系概述
报告人:吴优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报告内容简介: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 三、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领域 四、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前景展望
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包括理论心理 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 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是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 理论基础;应用心理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及理论来克服其 他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心理学的文学档仅科供参体考,系不能庞作为杂科学广依据博,请,勿模发仿;展如有至不当今之处大,请致联系可网站概或本括人删为除。十个主要 流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
1、心理学简述 心理学(psychology)脱胎于古代哲学,19世纪70年代末以冯
特(W·Wundt)创建实验心理学为标志,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威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年8月 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 、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 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 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 志

第十二讲 心理语言学

第十二讲  心理语言学
• 早期观点认为,词频效应发生在对字词的存储或 搜索过程中,主要影响字词信息提取阈限和搜索 顺序。高频词提取阈限较低,并且优先搜索。
• 研究者后来发现,通过词汇判断任务得到的词频 效应比通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小得多。
8
词频效应
• 词汇判断:要求被试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判断每一个字母串是不是一 个词(真词、假词和非词),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判断结果进行反应。 记录被试的选择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 发生单词交换时,句子重音的位置不变。
• 表明韵律结构的确定与单词的语音填充处于两个不 同的阶段
– 音素的交换
• “left hemisphere”说成“heft lemisphere” • 音素在填充阶段可能被错置
24
从句法到语音 :音韵编码
• 语音填充过程是从左到右序列进行的,还是并行加工的? • Jescheniak等(2003)的研究
594
567
583
字形促进
0
627
607 语音促进 577
611
100
554
544
551
567
200
523
540
530
526
300
564
574
565
580
Mean
581
573
565
580
15
语言信息提取的时间进程
• 结果说明,图画命名的早期就存在语义激活,而语音的激 活相对较晚。
• 汉语词汇产生有别于英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字形与语音的 分离。
• “The rock broke the window”——即时描述 • 同时呈现启动词
– 可能与目标词语义相关,如“boulder” 或“door”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第九章  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主要从心理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人类是如何掌握语言,说出语言和理解语的,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1.语言的生理基础人类不需要课堂教学就可以自然习得自己的母语。

人类有语言能力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人有声带,因为其它动物也有声带。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依赖人脑结构和人脑的机制。

人类大脑的左半球的某些区域比右大脑相应的区域要大,这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特征。

由此,人们相信人类的语言能力有其生理基础。

1.1盖奇案例(the case of Phineas Gage)19世纪中叶,菲尼亚斯· 盖奇由于工伤事故大脑前部损伤严重,但是他的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盖奇案例使得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支配语言活动的中枢是在大脑的话,那么显然它不在大脑的前部。

1.2、人的大脑大脑的表面,即大脑皮层,布满了上百亿个神经原(neurons)。

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认知能力都集聚在大脑皮层上(cerebral cortex)。

大脑分为左半球和右半球。

将大脑两个半球相连的是神经路径(nerve pathway)。

通常大脑左半球控制着人体右半身的活动,大脑右半球则控制着人体左半身的活动。

1.3大脑的侧化(brain lateralization)大脑的认知等功能的分工过程叫作大脑侧化。

脑力活动功能的分工有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

大脑单侧化的功能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

左大脑和右大脑都参与人类重要的智能活动,只是在处理所接收的刺激信号的方式上有所差异。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关系:如:Left hemisphere Right hemispherelanguage and speech perception of nonlinguistic soundsanalytic reasoning holistic reasoningtemporal ordering visual and spatial skillsreading and writing recognition of patternscalculation recognition of musical melodiesassociative thought2.语言侧化2.1左半球的语言优势语言侧化(linguistic lateralization)指语言能力在大脑神经系统中的分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罗卡区位于主侧大脑半球额下后部靠近岛盖处,即布鲁德曼 第 44、45 区。布罗卡氏区损害导致运动性失语症,由于有关 肌肉共济失调,不能将语言以口语方式表达出来。障碍程度轻 重不等。轻者找到个合适的词,重复使用有限的词汇,句子简 单,语法单调,表达中有较长的停顿。重者言语功能丧失,能 发音,但构成不了词句。
3) 黑猩猩所用的手势语与人类语言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黑猩 猩通过强化手段学到手势语,使用时具有强烈的实用目的—— 从人类获得食物和照顾。并不能用手势语来达到认识的目的。 而几岁的小孩也爱(能)用语言来了解和发现周围的世界。换 言之,人类语言是和认识能力的发展紧密相连的。
4)我们讨论语言的生物基础,但绝不意味着语言只有生物基 础。离开了社会就不存在语言,离开了语言也就不存在社会。 自然界里的黑猩猩不能自发地产生和使用人类语言,哪怕是 简单的手势语。…我们不能因为口技演员能逼真模仿鸟兽鸣 叫就说鸟兽鸣叫不是鸟兽所独有,同样不能因为黑猩猩能使 用一些人类的手势语就推翻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论断。
A、研究那些在人类社会以外长大的野孩(狼孩、猴孩):被 发现时(多数6岁以上)都不会说人类语言,回归人类社会后, 均能学会一些人类语言,但又都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自如地运用 语言(某些案例还相互矛盾)—。— 充其量只能说明人类只能在 语言社区里才能学到语言,但不足以说明人类生来就有或没有某 种语言能力。 除非能考察那些生在没有语言的人类社会里的人 的情况,才能回答人类语言的发展的问题。(但既没有这样的社 会,也找不到这样的人。)
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染色体不正常现象都会引起语言障碍或智 力迟钝。有些不正常现象与躯体上的缺陷有关,但不影响智力; 有些不正常的现象会影响智力,但不一定影响语言。
语言能力和建立得很牢固的基因相联系,不易受其他基因的影 响。所以不同种族的人都具有语言能力。
三、大脑与语言
1、语言中枢
布罗卡区(Broca’s Area):法国人Broca,1863年正式宣布他 的发现——一个大脑第3左额回受到损害的病人丧失了说话能 力,因此大脑的这个区域应该是语言中枢。 这个区域后称布罗 卡区,而这种病也就称为布罗卡失语症(Broca‘s Aphasia )。
不能因为黑猩猩学会一些手势语就推翻语言是人类 独有的论断:
1)人类的语言能力指的是什么?界限在哪?语言学家并没有形 成统一的意见。黑猩猩学会一些人类手势语,可能是黑猩猩真 的具有人类的语言能力,但也可能是由于人们还没有弄清人类 的语言能力到底是什么,就以为黑猩猩的“语言能力”和人类 的相同。
2)试验表明黑猩猩能够学到手势语,但试验也表明黑猩猩学不 到人类的有声语言。…只有人类用听说频道来专司这种能力。
受基因决定的不是行为本身(例如它不能让人生下来就懂得语 言),而是引起这种行为的倾向(例如习问题,主要有两 条研究方向:
1)调查有语言缺陷的人的家族史。(原因?)
结论:语言缺陷是有一定的遗传性的,而且和性别的关系较 紧密。——“特殊的语言缺陷是一种显性的、受性别影响或是 与性别有关的特性,几乎具有完全的外显率。”;智力一般 不会受到语言缺陷的影响。
韦尼克区(Wernicke’s Area): 1874年,德国人Wernicke又发现 大脑后第3颞上回如果受到损伤,病人不容易理解口语和一些书 面语。这个区域也就称为韦尼克区。该种病患被称为韦尼克失 语症(Wernicke’s Aphasia)。
突破:通过6个聋孩(其父母均有听觉)发明手势语的案例, 鲜明地说明了语言能力是如何独立发展的。——这些聋孩的父 母都不相信(不清楚)手势语的用途,因此这些聋孩所用的语 言都不是来自其父母,也不属于正常的听说系统。但是他们每 人都发明了一种手势语,而且从内容到结构都经历了相同的发 展路线。 这些儿童的语言所经历的发展阶段和能说话的儿童、 学美国手势语的聋哑儿童所经历的相同:先是单词话语,然后 双词话语,然后才是更复杂的句子。
B、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语言习得的研讨。如果儿童习得 语言是受专门的大脑机制所决定的,那么那些缺乏这种语 言机制的物种(如非人类的灵长目动物)能够有多少语言? 这个问题也就不辩自明了。
1、人类发音器官的专门化
口腔、鼻腔、咽腔都是发音时的重要共鸣器;嘴唇附近的肌肉 特别发达、舌头特别灵活、嘴却相对较小。(婴儿的发音和非 人的灵长目动物相似,与成人不同。因为婴儿的发音器官和非 人的灵长目动物相似)
语言缺陷指的不是语言能力的完全丧失,而是指开始学话的 时间比别的儿童明显要迟,到10多岁还发音不清,语言的表 述和阅读存在困难,完全学不了或很难学到第二语言,等等。
2)对有语言缺陷的人的家族作染色体调查。
案例——对一家人作了染色体统计,其中母亲和4个孩子都出现 染色体配对不正常现象,这5人的语言能力都有明显衰退,智力 也有不同程度的迟钝。父亲和第5个孩子的染色体配对正常,语 言能力也正常。
更为复杂的是和发音器官相连的神经系统。神经语言学家认为 大脑语言中枢的这种精密结构也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
2、人类语言能力的发展
Q:语言能力是否是人类独有?如何能说明这一问题? 回答这一问题需(可)从两方面考察:A、看看儿童在没有 任何语言输入的情况下,能否依靠天生的能力来创造某种语 言系统?B、看看能否教一些大脑缺乏语言专门化功能的物 种(如猿类)学会人类的语言?
二、语言能力的遗传性
围绕语言能力遗传性这一问题存在的几种观点: 1)环境决定论; 2)天生论
第三种(较可信的)观点——相互作用论:小孩生来不一定 具有某种语法、语音、语义的范畴或规则,但却具有某种组 织经验的潜在能力,以发现、了解和产生符号,并用之于交 际。这种潜在的能力是天生的,但只有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中才能得到发挥。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Lecture 2
语言的生物和生理基础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一、为什么要考察语言的物质基础—— 生物和生理基础?
A、研究大脑那些和语言有关的区域有助于澄清语言理解 和产生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语言能力的许多方面,不仅 是抽象化的结果,而且分别在大脑的不同区域里有不同的 表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