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简介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
多普勒效应及其应用1. 简介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指当观察者和发射源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个现象最早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在1842年提出。
多普勒效应不仅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还涉及到声学、光学、无线电波等多个领域。
2.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2.1 基本原理多普勒效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波源相对于观察者运动,另一种是观察者相对于波源运动。
根据这两种情况,多普勒效应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正多普勒效应和负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相对于观察者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变低,这种现象称为负多普勒效应;当波源相对于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变高,这种现象称为正多普勒效应。
2.2 数学表达多普勒效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f’ = f ]•( f’ ) 是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 f ) 是波源发出的原始频率;•( v ) 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_0 ) 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的相对速度;•( v_s ) 是波源相对于介质的运动速度。
当观察者和波源相向而行时,取加号;当观察者和波源远离时,取减号。
3.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3.1 声学在声学中,多普勒效应广泛应用于测量物体的速度和距离。
例如,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物体速度的一种装置。
它通过发射一定频率的雷达波,然后接收反射回来的雷达波,根据接收到的频率变化来计算物体的速度。
此外,多普勒效应在医学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多普勒超声波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检测血流速度的一种技术。
通过检测血流速度,可以判断出是否存在血栓、血管狭窄等疾病。
3.2 光学在光学中,多普勒效应的应用主要有激光雷达和光纤通信等方面。
激光雷达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测量目标物体的速度和距离,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无人机等领域。
光纤通信中,多普勒效应会导致光信号的相位变化,从而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
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历史
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历史
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当时奥地利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他在1842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声音的多普勒效应》的论文,描述了当声源和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声音的频率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直到1859年,英国天文学家弗朗西斯·爱德华·洛希(Francis Leavenworth)在研究彗星的运动时,发现它的光谱线发生了移动,从而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多普勒效应的关注。
之后,多普勒效应的研究逐渐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如光学、电磁学和天文学等。
1880年代,奥地利物理学家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了光的速度,从而证实了光的波动性质。
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发现星系的红移现象,即远离地球的星系的光谱线向红端移动,这一现象也被解释为多普勒效应的结果。
在20世纪中叶,多普勒效应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医学诊断中的超声波成像、雷达技术、卫星通讯等。
同时,对多普勒效应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包括多普勒效应的非线性效应、多普勒效应的量子力学描述等。
多普勒效应
, 。
如果波源以速度
离开观察者,观察者测得的频率为
超声多普勒效应测血流速
1. 一机车汽笛频率为750 Hz,机车以时速90公里远 离静止的观察者.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设空 气中声速为340 m/s). (A) (B) (C) 810 Hz. 699 Hz. 805 Hz.
(A)
(C)
113 次.
127 次.
(B)
(D)
120 次.
128 次.பைடு நூலகம்
答案C
§2.11 多普勒效应
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多普勒 ,克里斯琴· 约翰(Doppler, Christian Johann)1803年11月29日 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Salzburg)。 1842年,他在文章 "On the Colored Light of Double Stars" 提出“多普勒 效应”(Doppler Effect),因而闻名于 世。1853年3月17日,多普勒与世长 辞。
激励的移动方向
波面间距较宽
波面间距较窄
若在空气中有一个振动频率恒定的定向运动声源, 它所激起的声波的波阵面分布,则是一系列偏心球面。
水波的多普勒效应(波源向左运动)
3. 观察者静止,波源(相对于媒质)向观察者运动。
波源的振动频率 观察者测得的频率
波速 取决于媒质的性质,与波源是否运动无关。 波源振动一周,波阵球面向外传播一个波长 ,波源同时向右移动 在运动方向上波阵面分布变密,相当于波长变短,其等效值
(D)
695 Hz.
答案B
2.一辆机车以30 m/s的速度驶近一位静止的观
多普勒效应
作业
P170 14 16 18 21 24
6-8
多普勒效应
第六章 机械波
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在研究远处的 旋涡星云发出的光谱时,首先发现了光谱的红移,认 识到了旋涡星云正快速远离地球而去。1929年哈勃根 据光谱红移总结出著名的哈勃定律:星系的远离速度 v与距地球的距离r成正比,即v=Hr,H为哈勃常数。根 据哈勃定律和后来更多天体红移的测定,人们相信宇 宙在长时间内一直在膨胀,物质密度一直在变小。 1948年伽莫夫(G. Gamow)和他的同事们提出大爆 炸宇宙模型。多普勒效应使人们对距地球任意远的天 体的运动的研究成为可能,这只要分析一下接收到的 光的频谱就行了。
例2 利用多普勒效应监测车速,固定波源发出频率为 100 kHz 的超声波,当汽车向波源行驶时,与波源安 装在一起的接收器接收到从汽车反射回来的波的频率为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 c 330ms 1,求车速 " 110kHz
v0
解
c v0 1)车为接收器 ' c c v0 c ' 2)车为波源 " c vs c vs " 车速 v0 vs c 56.8 km h 1 "
6-8
多普勒效应
第六章 机械波
多普勒在数学方面显示出超常的水平,1825 年他 以各科优异的成绩从维也纳工学院学习毕业。在这之 后他回到萨尔茨堡教授哲学, 然后去维也纳大学学习 高等数学,力学和天文学。当多普勒在 1829 年在维 也纳大学学习结束的时候,他被任命为高等数学和力 学教授助理。之后又当过工厂的会计员,然后到了布 拉格一所技术中学任教,同时任布拉格理工学院的兼 职讲师。到了1841年,他才正式成为理工学院的数学 教授。多普勒是一位严谨的老师,曾经被学生投诉考试 过于严厉而被学校调查。繁重的教务和沉重的压力使 多普勒的健康每况愈下。1850年,他获委任为维也纳 大学物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可是他在三年后1853 年 3月17日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去世,年仅四十九岁。
大学物理学第十六章第八节(多普勒效应)
实验步骤
将声源和接收器固定在相对位置,使 声源发出连续的声波,接收器接收声 波并转换为电信号,通过测量仪器记 录信号频率。
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实验
01
实验设备
光源、干涉仪、测量仪器(如光谱分析仪)
02 03
实验步骤
将光源发出的光波通过干涉仪分束,一束作为参考光,另一束作为信号 光,信号光照射到运动物体上反射回来后与参考光干涉,通过测量仪器 记录干涉条纹的变化。
实验结果
当运动物体靠近或远离光源时,干涉条纹会发生变化,表现为多普勒效 应。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多普勒效应的规律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多普勒效应的规律,包括频率变化与相对速 度之间的关系、波长与频率之间的关系等。
验证理论模型
将实验结果与理论模型进行比较,验证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范 围。
应用拓展
探讨多普勒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雷达测速、医学超声成像 等。
对未来学习的规划
深入研究多普勒效应
计划进一步深入学习多普勒效应的相关知识,了解其在不同领域 的应用。
探索物理学的其他领域
计划探索物理学其他领域的知识,如电磁学、光学等,以拓宽知识 面。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计划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5
结论
本节内容的总结
多普勒效应的定义
01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
到的波长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
02
当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
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03
大学物理期末论文之多普勒效应
大学物理期末论文之多普勒效应13125244 吴祥昇生活实例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越来越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内容简介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原理解释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接近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但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以验证该效应。
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反之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
一个常被使用的例子是火车的汽笛声,当火车接近观察者时,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汽鸣声会比平常更刺耳。
你可以在火车经过时听出刺耳声的变化。
同样的情况还有:警车的警报声和赛车的发动机声。
如果把声波视为有规律间隔发射的脉冲,可以想象若你每走一步,便发射了一个脉冲,那么在你之前的每一个脉冲都比你站立不动时更接近你自己。
而在你后面的声源则比原来不动时远了一步。
或者说,在你之前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高,而在你之后的脉冲频率比平常变低了。
产生原因: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向外发出一个波长的波,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因此波源的频率等于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而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音调,是由观察者接受到的频率,即单位时间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决定的。
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讲座心得
经颅多谱勒超声检查讲座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陈湛愔一概述:1842年,奥地利数学和物理学家CHriston Johamn Doppler (克里斯琴。
约翰。
多谱勒)首先发现“在连续的介质中,当波源相对于接收体运动时,接收体所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波源与接收体相互接近时,其频率增加,相反,两者相背离时则频率减少。
”这是著名的多谱勒效应。
其后不久,Baysballo又进行了声学的研究,发现多谱勒效应也适应于声波,为多谱勒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1956年,日本学者Satomura首先将多谱勒技术应用于临床,应用连续多谱勒技术探查心脏血流。
1961年,美国学者Rushmer,Frankin,Barker等应用超声多谱勒频移技术探测血流。
1965年,Miyazaki,Kate用多谱勒超声检测脑血管颅外段血流速度。
1967年,Stagall等研制成功血管内多谱勒血流计,用于探测大血管中的血流速度。
连续多谱勒技术只能记录频移信号,无法确定信号来源和进行定位探查。
1970年,美国学者Baker和法国学者Peronneau领导的两个实验室几乎同时报告了脉冲式多谱勒新技术。
但由于颅骨可使超声能量严重衰减(达80%),使用5~10MHZ的探头,无法记录到颅内血管的血流速度。
1982年,挪威物理学家Rune Aslid运用其独特的设计方法,巧妙地使用脉冲多谱勒技术与2MHZ发射频率相结合,使超声声速得以穿透颅骨较薄的部位,直接描记脑底动脉血流的多谱勒信号,与德国EME公司共同开发出世界第一台经颅多谱勒(TCD)仪,开创了无创性脑血管病诊断技术的新纪元。
1985年,生产出TCD监护探头。
1986年,推出TC2—64B型多频TCD,具有2/4/8MHZ探头,既可测量颅内血管,又可测量颅外血管。
此外开发出TC2000S型智能化多功能TCD,具有频谱分析,彩码指示血管分布图,连续脑血管监护和数据储存功能。
1987年,推出世界第一台彩色三维TCD仪,兼有频谱分析,彩码三维血管分布图,彩码标识血流变化等功能。
克里斯蒂安·多普勒 介绍
克里斯琴·多普勒
克里斯琴·多普勒(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1803年11月29日—1853年3月17日),奥地利数学家、物理学家。
中文名克里斯琴·多普勒外文名Christian Andreas Doppler
国籍奥地利出生地萨尔茨堡
出生日期1803年11月29日逝世日期1853年3月17日
职业数学家,物理学家毕业院校维也纳大学
主要成就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1803年11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的一个石匠家族。
曾先后在维也纳工学院和维也纳大学学习。
1841年成为布拉格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
1850年,多普勒担任维也纳大学物理学院的首任院长。
1853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去世,终年49岁。
多普勒于1842年提出了多普勒效应,即:当观测者与波源发生相对运动时,所接收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这个效应后来通过聆听行进中的火车上演奏的音乐得到证实。
多普勒试图用此来解释双星的颜色变化。
这一效应广泛应用于光学、天文学、气象学、医学诊断和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
多普勒效应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越来越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越来越低。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为物。
多普勒频率缩写df
多普勒频率缩写df一、多普勒频率缩写的定义多普勒频率缩写“df”是一个常用于物理学和工程领域的术语,特别是在声学和雷达领域。
它表示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移动速度所产生的频率变化。
这个缩写来自于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Christian Doppler),他在1842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现象。
二、多普勒频率缩写的计算公式多普勒频率公式用于计算由于物体的相对运动导致的频率变化。
对于声波,该公式如下:df = (v / λ) × (Δv / Δt)其中,df 表示多普勒频率;v 表示波速;λ表示波长;Δv 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Δt 表示时间间隔。
对于光波,由于光速在真空中是恒定的,多普勒效应并不明显。
但在相对论框架下,光波的多普勒效应可以通过相对论变换来描述。
三、多普勒频率缩写df的应用1.声学领域:在声学领域,多普勒频率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声音信号处理、声呐、雷达和无线通信等领域。
例如,在交通工程中,通过测量多普勒频率变化可以确定车辆的速度和距离。
在医学领域,多普勒超声技术用于监测血流速度和心脏功能。
2.天文学领域:在天文学中,多普勒效应用于测量天体的速度和距离。
例如,利用多普勒频移可以计算恒星的视向速度,从而推算出其运动轨迹和预测位置。
3.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实验中,多普勒效应经常被用来验证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预测。
例如,利用多普勒频移测量光子能量和动量的变化,从而检验了量子力学的假设。
4.航天工程领域:在航天工程中,多普勒雷达用于测量航天器的轨道参数和卫星的速度。
通过多普勒频移的测量和分析,可以确定航天器的精确位置和轨迹。
5.气象学领域:在气象学中,多普勒雷达被用于监测降雨、风速和风向等气象参数。
通过分析降雨云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可以预测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的发展趋势。
6.通信领域:在无线通信中,多普勒效应会导致信号频率的变化,这被称为多普勒频移。
通信系统需要考虑到这种频移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多普勒效应(Dopplereffect)(第一讲)
多普勒效应( Doppler effect)(第一讲)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当运动在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水波的多普勒效应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
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发现1842年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
一天,他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驰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
他对这个物理现象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
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现象。
这就是频移现象。
因为,声源相对于观测者在运动时,观测者所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
当声源离观测者而去时,声波的波长增加,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接近观测者时,声波的波长减小,音调就变高。
音调的变化同声源与观测者间的相对速度和声速的比值有关。
这一比值越大,改变就越显著,后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
原理多普勒效应指出,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
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
但是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以验证该效应。
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的起源
学家西蒙・萨莫弗 ( S8C4. S-C:<=5 ) 对多普勒的数 学才 能 颇 为 赞 赏, 在 他 的 支 持 和 鼓 励 下, 多普勒 #RKK 年进入维也纳综合技术学院 ( T4@;6=>,.8> ).368/ 616=) ’ #RKN 年以后, 由于他发现所学课程过于片面, 又回到萨尔茨堡自学, 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完了哲学 课, 并教过数学和物理’ #RKM 年至 #R%N 年他被母校聘为数学助教, 其 间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数学和电学的论文, 然而 这一职位为他提供的收入很少’ 为了改善生活状况, 他计划移居美国, 于是卖掉了所有财产, 到达慕尼黑 以后, 他获得了布拉格中等技术学校数学教授职位’ #RU# 年他成为布拉格理工学院的基础数学和应用 几何学教授, 尽管大学的教室狭小阴暗, 在这段他最 幸福的创造时期内, 发表了关于多普勒效应的著名
! ! 物理学中有很多以物理学家名字命名的效应, 但是在物理学之外的领域, 像多普勒效应这样被人 们如此频繁地提到, 如此广为人知, 可能是不多见 的’ 天文学家由它测出天体的运行速度, 航天工程上 由它利用雷达进行人造卫星等运动目标的监测, 医 学上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进行诊断等等’ 在现代物 理学的发展中, 像多普勒原理一样保持其最初的表 述不变的情况也不是很多’ K$$% 年恰逢 多 普 勒 诞 生 K$$ 周 年 和 逝 世 #N$ 周年, 现在回顾他的生平和他对科学事业的重要贡 献是很有意义的’
万方数据 ! "# 卷( #$$" 年) %期
+ 这与我们今天所用的声波中计算多普勒效应的频 率公式形式完全相同+ 作为 &) 世纪的奥地利物理学家, 他处于一个相 对封闭的环境, 再加上受当时物理学发展水平的制 约, 多普勒在他的论文中作了两个不正确的假定: 一 是他假定从星体发出的辐射光谱主要处于可见光区 域, 这说明他当时还不知道里特 ( J5::-0 F K, &%%G — &’&$ ) &’$& 年从太阳光中发现紫外线的工作, 也不 知道赫歇尔 ( B-039-> L K, &%"’ —&’## ) 发现红外线 的工作; 而且看来多普勒当时还不了解夫琅禾费 ( L02@?9<4-0 F) 对天体光谱学的研究 ( &’&( —&’#" ) , 不了解星体发出的光有一定的光谱组成+ 二是他假 定星体在空间的运动速度通常可以达到光速的几分 之一, 即一般星体在空间的运动具有每秒上万千米 的速度, 这比一般实际星体速度大了约 &$ " 的数量 级+ 对于通常星体的运动速度, 最大光强度位置的微 小移动不会导致明显的颜色变化+ 但是对于大多数
物理学家的介绍ppt课件
次,安培正慢慢地向他任教的学校走去,边 走边思索着一个电学问题。经过塞纳河的时 候,他随手拣起一块鹅卵石装进口袋。过一 会儿,又从口袋里掏出来扔到河里。到学校 后,他走进教室,习惯地掏怀表看时间,拿 出来的却是一块鹅卵石。原来,怀表已被扔 进了塞纳河。
精选编辑ppt
8
麦克斯韦背后的男人
麦克斯韦的父亲(约翰·克 拉克·麦克斯韦)
约翰·克拉克·麦克斯韦思想开通,讲究实
际,非常能干。家里的大小事情,从修缮房屋、
剪裁衣服到制作玩具,样样都会。麦克斯韦8
岁母亲死于肺病,父亲就承担起双亲的责任,
失去母亲后麦克斯韦就和父亲形影不离,两人
相依为命。最主要的是麦克斯韦的天赋也是由
精选编辑ppt
29
• ⑤总结了电流元之间的作用规律——安 培定律
• 安培做了关于电流相互作用的四个 精巧的实验,并运用高度的数学技巧总 结出电流元之间作用力的定律,描述两 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同两电流元的大 小、间距以及相对取向之间的关系。后 来人们把这定律称为安培定律。
精选编辑ppt
30
趣闻轶事
•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 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 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 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 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 性贡献。
精选编辑ppt
22
19世纪的30年代,高斯发明
了磁强计,而转向物理研究。他
与韦伯在电磁学的领域共同工作。
他比韦伯年长27岁,以亦师亦友
的身份进行合作。1833年,通过
受电磁影响的罗盘指针,他向韦
精选编辑ppt
5
惠更斯原理 (可以确定光 传播的方向)
光学方面
数学方面
《多普勒效应》 知识清单
《多普勒效应》知识清单一、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简单来说,如果波源朝着观察者移动,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升高;反之,如果波源远离观察者移动,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会降低。
多普勒效应不仅仅适用于声波,对于电磁波如光波等也同样适用。
二、多普勒效应的发现多普勒效应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于 1842 年首先提出的。
当时,多普勒在观察火车通过时,注意到火车汽笛声的音调会随着火车的靠近或远离而发生变化,从而引发了他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
这一发现对于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许多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多普勒效应在声波中的表现1、靠近时当声源朝着观察者移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波长会变短,频率升高,导致声音听起来更加尖锐。
比如,一辆鸣笛的汽车向你驶来,你会感觉到笛声的音调变高。
2、远离时当声源远离观察者移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波长会变长,频率降低,声音听起来更加低沉。
就像汽车驶离你时,笛声的音调会变低。
四、多普勒效应在光波中的表现在光波中,多普勒效应表现为光谱的红移和蓝移。
1、红移当光源远离观察者时,光波的波长变长,频率降低,向光谱的红端移动,称为红移。
这一现象在天文学中被广泛应用,通过观测天体的光谱红移,可以推断出天体正在远离我们,从而证明宇宙正在膨胀。
2、蓝移当光源靠近观察者时,光波的波长变短,频率升高,向光谱的蓝端移动,称为蓝移。
五、多普勒效应的数学表达式对于声波,多普勒效应的频率变化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 = f\frac{v + v_{观测者}}{v + v_{源}}$其中,$f'$是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f$ 是波源发出的频率,$v$ 是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_{观测者}$是观察者相对于介质的速度,$v_{源}$是波源相对于介质的速度。
当观察者朝着波源运动时,$v_{观测者}$为正值;当观察者远离波源运动时,$v_{观测者}$为负值。
大学物理之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在天文观测、激光测距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多普勒效应的数学描述
公式推导
多普勒效应的数学描述涉及波动方程和相对运动速度的计算。通过 建立波动方程并求解,可以得到多普勒效应的公式。
公式解释
多普勒效应的公式可以用来定量描述声波或光波的频率变化规律, 其中包含了声源或光源与观察者的相对速度、波速等因素。
电波传播等。
科学研究的基石
03
多普勒效应是科学家们研究物体运动和波传播规律的重要工具,
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理解多普勒效应
尽管多普勒效应已经被研究了很长时间,但是还有很多未解之 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量子力学中的多普勒效应等 。
探索新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普勒效应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可以探索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通讯等领域的应用。
据。
实验步骤
2. 调整声源和接收器的相 对位置,使接收器能够接
收到声波。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 论。
光波多普勒效应的实验验证
实验设备:光源、干涉仪、 测量仪器、记录设备等。
1. 设置光源,使其发出一 定频率的光波。
3.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干涉 条纹的移动距离,并记录 数据。
01
02
03
04
05
06
04 多普勒效应的应用
医学超声诊断
超声诊断
多普勒效应在医学领域中广泛应用于超声诊断,如心脏、血管、胎儿等方面的 检查。通过测量血流速度和方向,医生可以了解器官的功能和血流状态,为诊 断提供重要依据。
血流监测
多普勒效应还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流情况,如监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等血管疾病的发展情况,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声音的多普勒效应
声音的多普勒效应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辆救护车迎面驶来的时候,听到声音比原来高;而车离去的时候声音比原来低。
你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个现象和医院使用的彩超同属于一个原理,那就是“多普勒效应”。
[1]
多普勒效应Doppler effect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nn Doppler)而命名的,他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
主要内容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
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blue shift);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时,会产生相反的效应。
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red shift);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
根据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2]
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
所有波动现象都存在多普勒效应。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声音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时,我们会听到声音音调有高低的变化。
这个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
这是由于声源相对于观测者在运动时,观测者所听到的声音会发生变化。
这是由于距离以及空气对高频的吸收要比低频大很多,因此距离远的时候听到的声音比较低沉,距离近的时候,声音高频成分增加,听起来音调有所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多普勒简介
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多普勒·克里斯琴·约翰(Doppler, Christian Johann)1803年11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 (Salzburg)。
1842年,他在文章 "On the Colored Light of Double Stars" 提出“多普勒效
应”(Doppler Effect),因而闻名于世。
从 1674年开始,克里斯琴·多普勒家族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从事的石匠生意日渐兴隆。
他们在Hannibal Platz“现名Makart Platz”靠近河畔的地方建造了很好的房子,多普勒就在这所房子里出生。
当然,按照家庭的传统会让他接管石匠的生意。
然而他的健康状况一直不好而且相当虚弱,因此他没有从事传统的家族生意。
多普勒在萨尔茨堡上完小学然后进入了林茨中学。
1822 年他开始在维也纳工学院学习,他在数学方面显示出超常的水平,1825 年他以各科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这之后他回到萨尔茨堡,在Salzburg Lyceum教授哲学, 然后去维也纳大学学习高等数学,力学和天文学。
当多普勒在 1829 年在维也纳大学学习结束的时候,他被任命为高等数学和力学教授助理,他在四年期间发表了四篇数学论文。
之后又当过工厂的会计员,然后到了布拉格一所技术中学任教,同时任布拉格理工学院的兼职讲师。
到了1841年,他才正式成为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
多普勒是一位严谨
的老师。
他曾经被学生投诉考试过于严厉而被学校调查。
繁重的教务和沉重的压力使多普勒的健康每况愈下,但他的科学成就使他闻名于世。
1850年,他获委任为维也纳大学物理学院的第一任院长,可是他在三年后1853 年3月17日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去世,年仅四十九岁。
名的多普勒效应首次出现在184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上。
多普勒推导出当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频会改变。
他试图用这个原理来解释双星的颜色变化。
虽然多普勒误将光波当作纵波,但多普勒效应这个结论却是正确的。
多普勒效应对双星的颜色只有些微的影响,在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仪器能够量度出那些变化。
不过,从1845年开始,便有人利用声波来进行实验。
他们让一些乐手在火车上奏出乐音,请另一些乐手在月台上写下火车逐渐接近和离开时听到的音高。
实验结果支持多普勒效应的存在。
多普勒效应有很多应用,例如天文学家观察到遥远星体光谱的红移现象,可以计算出星体与地球的相对速度;警方可用雷达侦测车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