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第二章(ppt)
心理学发展史ppt课件
2、行为主义心理学
20世纪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立。而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立了“强化学说”, 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 给我一打健康而体型健全的婴儿,给我一个专门的 环境培养他们,我保证从他们之间任意选出一个,都能 将他培训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 艺术家、大商人,当然还有乞丐和小偷,而不论他们的 才能、爱好、能力、禀性如何,也不管他们的祖先是什 么种族。 ——华生
人格发展理论
佛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总离不开性的观念,所以他的发展分期解 释,就被称为性心理发展期。 口腔期(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 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 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 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肛门期(1~3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 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 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 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压抑的成因
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从外部环境 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 心理。 外部环境 1.行为规范的影响。 2.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 3.紧张的人际关系。
主观原因
1.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 2.某些气质与性格更可能产生压抑感。
压抑的自我调适
冯特
Wilhelm Wundt,1832-1920
科学心理学的创始者,实验心理学之父, 创建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奠定构造主义 心理学派的基础,感情三度说的倡议者,也是 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巨 擘。
心理学史第二章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一、布伦塔诺简要年谱1838年生于德国1862年在杜平根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866年任符茨堡大学讲师(斯顿夫为其学生)讲授亚里士多德哲学1873年辞职(因著文反对“教皇无谬误说”)1874年任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佛洛伊德为其学生)1894年辞去教职1917年逝世其主要心理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一书中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以意动――心理的活动或动作(如看、听等)――为研究对象心理现象的特性(与物理现象比):以表象为基础;无广延性;意向内存性(总是指向对象)内容(意动所涉及的对象是“内容”),尽管有其内在性,仍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
意动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意动分为三类,其中表象的意动是最根本的:表象的意动:表征客体包括感觉、想象等。
如:我见、我听、我想象判断的意动采取态度(接受与拒绝)包括知觉、认识、回忆等。
如:我承认、我知觉、我回忆[P39 PG2 不是复合,而是方式不同与表象的意动在方式上不同:呈现|主动的纳或拒)爱憎的意动情感或意志[两者无本质区别,只是连续的过渡P39 PG3包括情感、决心、意志、欲望等如:我决定、我意欲、我请求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冯特一样,都持经验的立场,侧重点不同冯特所指的是实验的经验,重在实验布伦塔诺所指的是难以置于实验条件下的意动,是经验的经验,侧重于观察。
认为不应局限于细节的实验,而应着眼于对心理现象的大体解释。
具体研究方法:(1)内部知觉(或反省)――对刚刚过去的(而不是正在进行中的)、在记忆中仍呈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观察。
认为即时观察(即内省,如对愤怒的观察)是不可能的。
?意识的层次与时间之维(2)(客观观察)――对他人言行的观察评价:将意动与内容并举,影响当时及后来的心理学研究。
格式塔、机能主义、精神分析都不同程度地受其影响。
将心理内容等同于客观现实,并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
未进行系统研究(只对意动作了分类)第二节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一詹姆士简要年谱1842年出生于纽约家庭富裕其父重视其教育1855----1860年,游学欧洲1861年,进入哈佛,先后学习化学、解剖学、医学,(身心健康状态欠佳)1867年赴德国,师从赫尔姆霍茨,学习哲学、心理学1869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872年接受哈佛生理学讲师职位由生理学问题(如神经系统)出发转向心理学问题的研究1875年,开设《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第一个美国人开设的第一门心理学课程从校方获得300美元,建立教学示范实验室1878-1890写作《心理学原理》之后转向哲学研究1884年发起组织“美国心灵研究协会”1894年、1904年两次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0年逝世二、思想背景实用主义哲学心理学著述在前,系统阐述实用主义在其后。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发展中的两种研究取向
•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中,出现了一种彼此接近的运动,与其说这种运 动首先形成的是社会心理学这门边缘学科,不如说它首先形成的是“真正 的边缘问题”。这就能够从一种新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当社会心理学形成 之时,它趋向于分为两支,一支是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一支是社会学 家的社会心理学……”
些?
编辑版pppt
18
谢谢大家,欢迎提问!
编辑版pppt
19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编辑版pppt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刺激了美国社会心理学的繁荣,而且社会心理学也直 接服务于战争。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发生了一场危机,主要 发端于美国
•欧洲原本是现代社会心理学策源地,但在20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大批 编欧辑版洲ppp优t 秀学者由于动乱和战争而移居美国,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开始迅速发展 9 并逐渐成为主流。
• 法国群众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塔尔德(G. tarde)、涂尔干(E. Durkheim) 和勒庞。
编辑版pppt
6
• 提出本能心理学的人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麦独孤。
• 但此时初具雏形的“社会心理学”,还缺乏能使它不断繁荣的任何一种实 验作为基础。因此在这个社会经验论的阶段,尽管已经可以宣告作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社会心理学诞生了,但它还带有明显的思辨和抽象性质,是一 门描述性较强而实证性较为欠缺的科学。
• 在美国社会心理学理论这一阶段,社会学家罗斯“开始”了美国的社会心 理学研究。
编辑版pppt
7
(二)实证社会心理学的产生
•从20世纪20年代起,伴随着实验手段的运用,社会心理学完成了在其整 个历史上最具革命意义的转折,大踏步地走向科学。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PPT
三、弗洛依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 非理性主义哲学与欧洲近代学术界对无 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1. 近代物理学对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的影响
▪ 在大学期间,弗洛依德作为布吕克的助手研究过多年的生理 学。布吕克的机械论与还原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弗洛伊德是个极端的生物决定论者,他把本能看作是人的一切 行为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达尔文主义与机械论相结合的产物。
3. 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分析的作用
总结
▪ 综上所述,弗洛依德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有哲学思想上的渊源,也有自然科学与医学 上的来源。弗洛依德的天才之处就是他能从 不同思想来源与不同的领域中吸取养料,吸 收当时人文与自然科学发展的最先进的成果, 从而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思想理论体 系。
——弗洛伊德,1952
三、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把性的本能冲动看成是伊底的主要内容,因此, 他认为人格的发展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 的,他的人格理论被称为“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所理解的性是包容广泛的,不仅包括性成熟后 的性,而且包括性成熟前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观念—它们 都通过他的性感区的概念而具有性的象征意义。
力比多:主要指性本能的能量,也常用来泛指心理活动 的能量。
性感区(动欲区)是指在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 一个特殊的区域成为里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
(在不同的年龄,力比多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获得满足, 这些部位即性感区)(erogenous zone)
第二章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ppt
二、弗洛依德的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1856.05.06-
1939.09.23],奥地利精神病 医生、心理学家,精神 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出 生于奥地利摩拉维亚 (Moravia ,现属捷克) 的弗莱堡( Frieberg) 市的一个犹太家庭,因 口腔癌逝于伦敦。
第二章 弗洛伊德的经典精 神分析理论
“谁想在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 心理学史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名字, 那就不可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 了。”
波林著《心理学史》高觉敷译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
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于19 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 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要理解弗 洛依德精神分析的起源,我们可以主要从以 下三方面去分析。 一.社会背景 二.个人生平 三.思想渊源
一、当时的社会背景
? 十九世纪的欧洲,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兴起了一股浪漫主义思潮,它最 集中地表现在爱情及性观念方面,在社会的中上层,人们普遍崇尚和追 求一种高尚,纯洁,柔情似水并带有伤感色彩的爱情.
? 性行为一概被视为低级,粗俗和肮脏的动物本能,即使是婚姻中的性行 为也被作为繁衍后代的手段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女性被理想化为纯 洁的圣母,女性的性欲被医学家们论证为病态现象.婚姻被视为爱情的 坟墓,情侣面对新婚之夜感到的不是欣喜,而是为纯洁爱情的结束以及 在性行为中的 堕落而悲伤.为此,一些大艺术家(如歌德,贝多芬)一生 只追求 柏拉图式 的精神恋爱而终身不婚.由于这种风气最初起源于维 多利亚女王时期的英国,因而被 称为 维多利亚式的爱情.
心理学史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ppt课件
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生平
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 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生就有着扁平的鼻子, 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 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心理学史第二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
2-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本章内容共分三节: ——古代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近代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西方近代的科学心理学思想
第一节 古代西方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前科学时期,西方哲学心理学思想阶段划分: (一)古希腊早期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 (三)古希腊晚期 (四)中世纪(5世纪-14世纪) (五)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17世纪) (六)近代哲学心理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
个别的马与马的“形式” 真正不变的是某种物质还是组成各种事物模样的模式? 现实世界:现实的自然事物和社会现象,事物的影子和肖像; 理念世界:数量的、本质的和自然规律的世界。
不朽的灵魂
人是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 身体:流动的,现实世界以身体为基础,不可靠 灵魂:不朽的,在栖居身体内之前就已经存在。
伦敦去世。 培根被认为是科学的实用主义和现代概念的奠基人。
他一生执着地探索哲学的改革,矛头直指科学领域 中的权威方法和中世纪经院哲学。
1626年,3月底,培根坐车经守伦敦北郊。当时他正在潜心研究 冷热理论及其实际应用问题。当路过一片雪地时,他突然想作 一次实验,他宰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以便观察冷冻在防 腐上的作用。但由于他身体孱弱,经受不住风寒的侵袭,支气 管炎复发,病情恶化,于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心理学史-第2章
2016/4/20
14
3、构造心理学的影响
心理学是科学,实验室,实验 影响了美国一代心理学家并在世界上有影 响 培育出了大量人才
2016/4/20
15
铁钦纳对冯特心理学的继承、改造和发扬
同冯特一样,铁钦纳以经验作为研究对象, 关注人类的情绪和情感问题,提倡以内省 法为主要的研究方法。 但他把冯特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改变为 独立经验和从属经验;将冯特所提出的情 感的三个向度压缩为一个向度,即愉快不愉快;又把冯特的实验内省法改为系统 内省法。
心理学史
第二章 构造心理学
(structural psychology)
2016/4/20 1
心理学史
自然科学心理学 人文科学心理学
2016/4/20
2
构造心理学
一、构造心理学概述 二、构造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三、构造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2016/4/20
3
一、构造心理学概述
1、产生的背景 2、代表人物
2016/4/20 16
铁钦纳还极大地发扬了冯特的某些心理学 思想。
第一,把冯特的元素主义推向极端。 第二,突破了冯特对内省法运用范围的限制, 用内省法分析感知等基本的心理过程,还用 内省法研究记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 第三,发展了冯特心理学的自然科学性质。
2016/4/20
17
2016/4/20
9
(四)心身平行论
神经过程和心理过程是两种平行、相互对 应的活动
2016/4/20
10
(五)心理学的任务论
分析和说明心理过程的构成元素 元素相互结合的方式和规律 解/20
11
三、构造心理学的简要评价
心理学史 第二章 冯特与德国的心理学
另一个基本的心理元素是情感。情感是直接经 验的主观方面,它伴随感觉而产生,是感觉的 主观补充,如我们看、听、尝、触时所产生的 主观感受,但它并非像感觉那样同外部世界发 生关系,这也是情感和感觉的区别所在。
感觉 情感
强度 性质 维度1 维度2 维度3
同外部世界直接联系
主
观 感
外部世界
受
冯特根据自己的内省观察,提出了著名的情感三 维说。实验用一个能发出有节奏声音的节拍器来 进行。冯特报告说,在一组有节律的滴答声结束 时,有一些节奏比另一些节奏听起来更愉快或更 悦耳。冯特的结论是,任何这样一种节奏的经验 的一部分乃是一种愉快——不愉快的主观情感。 沿着愉快到不愉快的连续系列,可以定出情感状 态所处的点。
牛津大学
剑
桥
大
学
Cambridge
1877年,剑桥大学否决了讲授实验心理学的请 求,因为“把人的灵魂放到量表上会侮辱宗教” 在随后的20年里,实验心理学的教学在剑桥大 学是被禁止的。牛津大学到1936年以后才允许 讲授这门课程。
因此,德国存在着比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多的科 学研究机会。一个人在德国可以作为研究型的 科学家而谋生,但是在法国、英国和美国却不 行。
统觉具有心理组合的功能, 它把各种元素联系成一个统 一体,它是一种创造性的综 合,使得各种心理元素以处 于焦点的那些心理内容为中 心,形成复杂的意识状态。 通过统觉组合功能的创造性 综合作用,各种心理元素形 成了与原来成分不同的具有 新的性质的复合体。
(3).心理复合律
意识元素的结合或心 理复合体的形成遵循三 条基本的规律。
在19世纪初期,一股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整个 了德国大学,改革的目的是贯彻学术自由的原 则。大学的教授们受到鼓励,可以不受任何干 涉地讲授任何他们想教的东西,进行他们想做 的任何课题的实验。这一自由在法国和英国的 大学是没有的,它对于新领域的探索是非常必 要的,如心理学这样的学科。
心理学史课件 第二章
哲学思想. (1).水是万物的本原(physis) (2).物治论者:万物有灵魂—(万物都有活性) 心理学思想: 灵魂是水造成的,灵魂是指活动的动力或生命 贡献: I.开辟了一条自然主义的传统,从它开始形成了一 种自然主义范式 II.批判的传统由此形成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 认为灵魂分为理性、意气和欲望。 – 理性位于头部,意气位于胸部,欲望位于腹部 横膈膜与脐之间。 – 理性用意气控制欲望,犹如哲学家用武士控制 平民一样。灵魂三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人 就成为正义的人。
4.心理学观点
• 动机说:人是避苦求乐的。 • 情感说:把情感分为愉快和不愉快的,凡 合乎自然运动的方向和运动的目的的事物 就使人愉快,反之感到不愉快。 • 联想说:相似律、接近律。
– 心理学思想:
• 人的身体是土,而人的灵魂是纯净的火。 “最干燥的灵魂是最智慧的,最好的”
四.爱利亚派
• 巴门尼德(公元前570-前480)与芝诺(公元前 490-前430) – 哲学思想:
• 主张存在的哲学,认为只有理性才能认识真理
– 心理学思想:
• 感觉的以同知同,人以体内与外物相同的元素感知 体外的那个物体
• 2、奥古斯丁认为,人是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 能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依赖灵魂; 感觉也是灵魂的功能。 • 3.奥古斯丁提出内省法,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来 源:一是由感官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二是 来自灵魂对内心经验的反省。 • 3、 活动是统一的,灵魂有三种功能:(1)自觉 的记忆,(2)理智,(3)意志。对于奥古斯丁 最重要的意识功能是意志。
第六节 亚里斯多德
一 生平: • 亚里斯多德(Aristotole,公元前384-前 322)古希腊思想集大成者,在每个领 域都有巨大贡献。
心理学-第二章幻灯片课件
❖ (二)发展性系统理论
❖ 为了说明个体在其生命全程发展中与环境之间相互 作用的规律,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 1977)提出了她的“四系统观”。她认为,个体是 在四个不同的结构水平上与他人或周围环境发生各 种关系,或进行交互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特定 的交往模式,进行决定个体的发展历程的。见表2.1。
类身心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因此,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 我们讲个体发展时,要注重内外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 ❖ 3、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问题 ❖ 人类的心理,一方面是不断发展的,但同时又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我 们在探讨心理发展的动因与规律时,应将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发展的阶 段性统一起来;将相对主义的开放与理想化的终点统一起来。这样才能 科学地解释个体在生命全程中的心理持续发展趋势,又能探讨不同年龄 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 由于对这些基本理论问题的不同理解,在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逐渐产 生了不同的发展理论(developmental theories),这些理论为我们描述 和理解个体的发展变化提供了一般性的框架,为我们构造研究问题、指 导研究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见知识小 贴士2.1
❖ 二、学校心理学中的系统观 ❖ 如果说发展心理学为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支持的
话,那么系统观则为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一种思维的方式。 ❖ (一)系统与系统方法 ❖ 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
与机能的整体。所谓系统方法,即按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 一个具有一定组成、结构和机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即从整体与 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 系中综合地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 系统方法的特征:①整体性。依据系统观,世界上任何事物、过程,都 不是孤立的、杂乱的偶然堆积,而是一个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 机整体。整体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 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备的新的特质。②结构性。一个系统的稳定的联系, 构成系统的结构,它保证系统的有序性。一定的系统结构就具有一定的 系统机能及活动规律。③动态性。一个开放系统是不断运动、不断发展 变化的,即系统具有“自组织”性——自我调节与控制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心理学思想-PPT
(一)时限
• 哲学心理学时期 • 科学心理学得创立与发展
(二)地域
• 古希腊罗马:发源地 • 欧洲:实验心理学发源地 • 美国:世界心理学发展中心
(三)基本内容
17_19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
经验 主义
理性 主义
机械 唯物 主义
联想 主义
内
构
容
造
心
主
理
义
学
心
科
二理
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
• (1)原子与虚空就是万物得本原,原子不可分, 没有质得区别而只有大小、形状差异。原子 以不同秩序与位置结合起来,产生物体。
• (2)灵魂就是似火得原子构成得,这种原子更精 致圆滑而富于活动性。当灵魂原子聚会在一 起由身体全部吸入,产生生命与灵魂;当它呼出 较多,人就入睡,呼出再多些,人就昏迷,全部呼 出,人就死亡
• 坚持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她把万物变化得规律称 为“逻各斯”(logos),而逻各斯就是永恒得存在得。
•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都就是对立统一得,它们既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最早提出了辩证法得 基本思想,但就是却存在着循环论与相对主义得倾向。
• 赫拉克利特最早把心理过程区分为感知活动与思维活动。 但她没有真正理解感知与思维认识活动之间得关系,忽视 了感性认识得作用,夸大了理性认识得价值。
三、繁荣时期得原子论心理学思想
• 1、恩培多克勒——“四根说”
– 恩培多克勒就是个哲学家,或者说她就是哲学家、预言者、科 学家与江湖术士得混合体。
– 她就是意大利医学学派得创始者,这一医学学派曾影响了柏拉 图与亚里士多德,也影响了科学思潮与哲学思潮得整个倾向。
•
发展心理学_第二章:基本理论.ppt(091002)
心理开展关键期的教育启示
❖ 抓住关键期及时进展教育,事半功倍 ❖ 但不能认为儿童过了某个年龄就不能进展有
效的学习。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理论的比较
1、都强调活动: 2、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上: 3、智力\思维开展方面: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开展观
❖ 一、弗洛伊德的心理开展观 ❖ “在西格蒙特.弗洛伊德身上我们看
印刻反响
劳伦兹研究发现,鹅、鸭、雁等动物在刚刚孵化 出来后,让它们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 东西〔如人、木马、足球〕,它们就会把这些 东西当作自己的母亲紧紧追随,但对自己同类 的母亲却无任何依恋。这种现象好似在凝固的 蜡上刻上标记一样,固称“印刻〞。这种印刻 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 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
到一个具有伟大品质的人。他是一 个思想领域的开拓者,思索着用一 种新的方法去了解人性……谁想在 今后三个世纪内写出一部心理学史, 而不提弗洛伊德的姓名,那就不可 能自诩是一部心理学通史了。〞 〔波林〕
〔一〕、生平
❖ Sigmund Freud,1856-1939 ❖ 1856年5月6日 出生 捷克 ❖ 1860年移居奥地利维也纳 ❖ 1881年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 ❖ 1882年临床神经病医生 ❖ 1886年结婚 ❖ 1885巴黎大学进修精神病学
数目守恒〔6~7岁〕
根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根本原理:不管细棒如何排列,两张图空白局部的面积一 样。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最新[心理学]第二讲_心理学的历史体系教学讲义ppt
❖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
心理学派别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古希腊和罗 马时期哲学 心理学思想
中世纪和文艺 复兴时期哲学
心理学思想
近代哲学 心理学思想
西方现代 心理学
现代心理学 的实验方法 来源于实验
❖行为主义有两个重要特点: 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实 验的方法,研究可以观察的事件,即行为。
❖华生采用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 射概念来解释行为。条件反射即对特定刺 激的一种习得性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三时期与四阶段
这一行为后果的预期,也就是说,要看这一行为带来的 是奖励还是惩罚。既然从没有表现过某种行为,对结果 预期是怎样来的呢?同样,这也是来自对别人行为的观 察。如果这一行为使你的榜样受到了奖励,你就会预期 自己的这种行为能带来好结果。反之亦然。
榜样学习
❖华生拓展了巴甫洛夫的工作,用巴甫洛夫的 条件反射概念来进行情绪实验。通过实验得 出结论:幼儿的恐惧情绪既可以用条件反射 形成,也能够用条件反射消退。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理论
❖斯金纳(1904-1990)发展了桑代克的“迷 笼实验”,制作出条件反应箱,即著名的 “斯金纳箱”,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对简 单的行为进行研究。
❖机能主义把动物研究引入了心理学,并促进 了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的发展。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1874-1949)学习理论的两大要点: ❖学习是尝试错误和偶然成功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某一反应所以能够与某一刺
激发生联结,原因是该反应能够获致满意的 效果,这就是效果律(law of effect)原则。
心理学史2
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
定时强化
强化
固定强化
定比强化
间歇强化
非固定强化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 学习在本质上是强化基础上的操作条件反 射。
• 学生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 • 教学机器是控制学习过程的有效工具。
• “我在自己的一生中只有一个信念,一个真正执着的信念, 我觉得可用控制一词表达这样的信念,也即对人类行为的 控制。”“好吧,你要设计什么样的人格?要控制什么样 的个性?给我要求好了,我将为你设计出这个人来。想一 想这种可能性吧。将会出现一个没有失败,没有厌倦,没 有浪费心血的社会……让我们来控制孩子们的生活,看看 我们怎样造就他们。”
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模式
试误引发 形成
S
R ( S--R)
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学习
前提: (S* R)
结合
学习过程:[S + S*]
替代形成
R ( S-R)
格思里的邻近-联结学习 斯金纳的强化-联结学习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学习
4、孕育了行为主义的诞生。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局限
1、体系不完整,概念不严谨,组织较松散。 2、实用主义倾向。 3、生物学化倾向。
第二篇 行为主义
第六章 早期行为主义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美国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二)哲学背景 1、机械唯物主义 2、实证主义 3、实用主义
(三)心理学背景 1、机能主义 2、动物心理学 3、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波林
四、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 心理学的对象:行为 • 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强化的作用 • 为原理的推广和应用 ——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言语行为 ——社会控制计划:《沃尔登第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学生创立。
• 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 并非心理学依赖哲学,心理学不应该建立在哲 学的假设基础上。
– 哲学应该建立在心理学、科学的经验基础之上, 其思辨才是有价值的。
– 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与文化(民族)心 理学,共同构成了冯特的哲学体系。
• (四)元素主义的认识论
• 心理可以分析为各种元素(最终的不可分 解的部分),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是由这些 元素结合而成
• 实验心理学的任务:
– 把意识历程分析为元素 – 判定这些元素联合的情形 – 规定他们联合的法则
• “他从不对工作以外的任何事感兴趣。甚 至在其整部自传中,他的妻子和家庭只不 过占了一页。他对事业的痴迷达到如此地 步:当他病得快要死去时,他还在分析他 的心理体验;在他生命尽头的那一刻,体 验临终过程的想法激起了他很大的兴趣。 ”(Wertheimer,1987)
• 作为导师的冯特:
– 1875年——1919年,共指导186篇博士论文。其 中70篇哲学论文,116篇心理学论文
– 冯特心目中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量化的、实验 的科学。
– 这是冯特创建科学心理学所必然秉持的逻辑起 点、科学追求和基本信念
• (二)身心平行论
– 冯特在身心关系上主张身心平行论 (parallelism)。他认为心理过程和大脑的生 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 但不存在因果关系。即生理和心理平行运作, 互不影响。
• 其生理学研究:
– 测量神经传导速度 – 杨 - 赫三色论
• ——接冯特——
– 1858—1862,完成《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 冯特第一本心理学著作,正式提出“实验心理 学”。
– 1863年出版《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讲义》,规划 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纲领。
– 1873—1874出版两卷本《生理心理学原理》, 冯特最有影响力的著作。卡特尔称之为心理学 独立宣言书。先后修订再版六次,最后一次改 为三卷本,2353页。
心理学史第二章 (ppt)
(优选)心理学史第二章
第一节 冯特的“新”心理学
• 一、冯特生平 •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 三、实验内省法 • 四、冯特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 五、关于冯特心理学的争论与评价
一、冯特生平
• 威廉·冯特(Wilhelm Wundt,1832—— 1920)生平
– 1832年出生,其父亲家族中有历史学家、神学 家、经济学家,有两人担任过海德堡大学校长
– 行为主义心理学也采用了还原论立场,“心理 学规律”就是应用S-R联结公式对行为的不同描 述。
• (三)实验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二元论 划分
– 冯特把心理现象区分为可以进行实验研究的基 本心理过程和无法进行实验研究的“高级”心 理现象,继而衍化成文化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 的对抗。
– 二元论:冯特在1892年出版的《感官知觉理论 的贡献》一书中规划了心理学的两个体系—— 表现为个人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 理学)和以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 研究的民族心理学(即文化心理学)。
• ——接上——
– 1874年任苏黎世大学哲学教授
– 1875年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在此工作45年)
– 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冯特 称为“实验心理学研究所”,但是直到1883年 才被列入大学部门名单。
– 1881年创办《哲学杂志》,第一本实验心理学 期刊
– 1889年任莱比锡大学校长
– 假如刺激导致的生理过程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心 ?
– 因此,在实际的研究中,心身平行论的观点是行不 通的。这一点是冯特理论体系中的矛盾。
补充:
• 还原论(Reductionism)
– 主张把高级运动形式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的一 种哲学观点。
– 冯特本质上是一个哲学家 – 哲学与生理学的共同影响下诞生了科学心理学
二、冯特的心理科学观
• (一)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 (二)身心平行论 • (三)实验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二元论
划分 • (四)元素主义的认识论 • (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直接经验
• (一)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 心理学可以进行量化研究(与康德观点相反)
– 1900—1920完成最后的著作《文化心理学》, 又称《民族心理学》
莱比锡实验室所在的建筑
冯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 高产学者:
– 波林(《实验心理学史》作者)的统计: – 1853—1920,冯特著作491种,53735页 – 平均两分钟一个字,昼夜不停68年
– 华生估计: – 每天阅读60页,需两年半的时间才能读完。
– 出生生理学的冯特没有沦为“生理还原论者”, 但是割裂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反映了冯特理 论体系的基本矛盾。
• 但是从冯特的心理元素研究上看,仍然属于还 原论。
• 此外,在他的实验室中也无法贯彻他的心身平 行论。
– 因为如果认为心身是平行的,是两个独立的因果系 列,那么刺激身体怎样能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呢?
– 中学表现糟糕,老师建议其以后担任邮局职员 – 1857年获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生
理学讲师 – 1858年,受聘担任H.赫尔姆霍茨(Helmhltz)
的助手,直至1871年。
• 补充:赫尔姆霍茨
• 德国物理学家、生理学家兼心理学家,被 后人誉为达尔文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
• 1847 年在柏林物理学会上宣读了《论力的 守恒》一文,论述了他的能量守恒 - 转化 方面的基本思想,被公认为能量守恒定律 的发现人之一。
– 它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种现象都可看成是更 低级、更基本的现象的集合体或组成物,因而 可以用低级运动形式的规律代替高级运动形式 的规律。
– 还原论派生出来的方法论手段就是对研究对象 不断进行分析,恢复其最原始的状态,化复杂 为简单。
• 心理学领域还原论代表:
– 铁钦纳构造主义心理学对确定组成意识经验的 心理元素感兴趣,至于这样做有什么用处,他 并不进行回答。铁钦纳在经过所谓分析之后, 找到能意识到的44000-50000种最简单的感觉元 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