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保护范围的量化确定方法

合集下载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保护湿地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依据《湿地保护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国国内所有湿地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湿地保护管理范围。

第三条湿地保护管理应依法科学规划,合理划定湿地保护区域,并按照公益性原则进行湿地保护管理。

第四条湿地保护管理应当注重科学研究和监测,开展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和评价,提高湿地科学管理水平。

第二章湿地保护区划第五条湿地保护区划应根据湿地的生态功能、保护价值和利用需求,进行科学划定。

第六条湿地保护区划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湿地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二)湿地具备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三)湿地处于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四)湿地生态系统对周边环境起到稳定、改善作用;(五)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得到科学、政府、社会的广泛认可。

第七条湿地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

(一)核心区是湿地的原始区域,是湿地生态系统维持和繁衍发展的关键区域,具有严格的保护要求,禁止一切破坏性开发活动。

(二)缓冲区是保护区的周边区域,具有辅助保护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功能,限制开发活动。

(三)外围区是湿地保护区的外围地区,是湿地保护区的外延,接受一定程度的合理利用。

第八条湿地保护区划应根据湿地的特点和保护要求,制定保护管理措施,并建立相关的保护设施和标识。

第三章湿地保护管理措施第九条湿地的科学调查和监测是湿地保护管理的重要工作,应加强湿地调查研究,掌握湿地资源的分布、数量、状态等基础数据。

第十条湿地保护管理应推进生态修复和恢复工作,重点加强对水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

第十一条湿地保护管理应加强对入侵物种和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尽可能减少其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第十二条湿地保护管理应建立湿地保护区的管护机构和专业队伍,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巡护和监管工作。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2012年9月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为切实贯彻依法行政,确保《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的顺利实施,现就实施该确认办法的有关情况要求如下:一、国家重要湿地确认是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广泛宣传,严格依照确认办法的规定办事。

二、经国家林业局授权,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具体承办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审批,主要负责受理申报、审查材料、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和专家评审,为国家林业局做出行政许可决定提供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省实际情况,组织好国家重要湿地确认的申报工作。

同时,按照确认办法的要求,指导申报人做好相关申报材料的准备工作,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审核,并提出意见。

三、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意见是国家林业局决定行政许可的重要参考依据,该意见为正式文件或加盖公章的文字材料。

四、根据确认办法相关规定,需要专家实地考察的,国家林业局将在规定时间内,委派2名以上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考察意见,供专家评审会参考。

《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办法》已经颁布,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二年***月***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为规范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工作,加强国家重要湿地的保护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文件精神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重要湿地是指功能与效益的重要性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湿地,即该湿地在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国家重要意义。

第三条国家重要湿地确认应坚持生态完整、区域典型、重点突出、分布合理、形成体系的原则。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重要湿地的确认。

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

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

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内陆滩涂湿地是指位于内陆地区的滩涂湿地,其特点是受河流泛滥、潮水汇集和降雨侵袭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

它们是珍贵的生态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水文地质功能,还在生态保护、水资源调控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内陆滩涂湿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因此,评估内陆滩涂湿地的现状和健康状况对于保护和管理这些湿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湿地的生态、水文、地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建立一个全面、科学的评估体系。

通过评估内陆滩涂湿地的健康状况,可以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接下来的部分将分为三个主要章节。

首先,我们将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包括数据采集、指标选择和评估模型的建立。

其次,我们将详细讨论这些要点,并提供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最后,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对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改进这一评估方法,以促进内陆滩涂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同时,本文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涵盖本文的整体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描述:本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背景和意义,并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其次,正文部分将重点介绍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

其中,2.1节将详细阐述第一个要点,并介绍相应的理论基础和具体的评估指标;2.2节将进一步探讨第二个要点,并提供实例分析以及相关的应用技巧。

最后,结论部分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在未来的应用和研究方向。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整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内陆滩涂湿地评估方法的要点。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7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如何进行湿地测量和湿地保护区划定

如何进行湿地测量和湿地保护区划定

如何进行湿地测量和湿地保护区划定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珍贵而特殊的自然资源,它不仅是许多物种的栖息地,也是水资源的调节和净化者。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湿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资源,湿地测量和湿地保护区划定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关于湿地测量和湿地保护区划定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一、湿地测量的方法湿地测量是指对湿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和测量,以获取与湿地相关的数据和信息。

湿地测量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定性方法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湿地的特征和生态系统功能来进行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湿地类型、湿地细节和湿地特性进行初步了解和分析。

例如,通过观察湿地的植被种类和密度、水体的颜色和流动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湿地的类型和健康状况。

定量方法是指通过具体的数值测量和数据分析来进行湿地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准确、可比较和可重复的数据和信息。

例如,使用测距仪来测量湿地的面积和周长,使用水质测试仪器来测量湿地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物含量,使用遥感技术来获取湿地的空间数据等等。

在进行湿地测量时,我们应该采用综合的方法,以获得尽可能全面和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二、湿地保护区划定的策略湿地保护区划定是为了确保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而划定的一种特定区域。

湿地保护区划定的策略需要综合考虑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因素,以实现湿地保护的目标和要求。

1.生态因素:考虑保护区内湿地的特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湿地保护区划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评估湿地对植物和动物物种的重要性和依赖程度,以及湿地的自然修复能力和水资源调节能力等综合指标,确定湿地保护区的边界和限制性规定。

2.经济因素:湿地的经济价值在湿地保护区划定中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湿地提供众多的生态服务,如水资源的调节和净化、渔业资源的供应、旅游景观的吸引等,这些都对周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经济评估,确定湿地保护区划内的经济活动和开发利用方式。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程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程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程1.引言1.1 概述湿地是指在陆地表面或地下,由湿润土壤、植被和水体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起着至关重要的生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不仅是众多物种的家园,也是调节水文循环、净化水体、储存碳汇、保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的关键环境。

由于其独特的生境条件和综合的生态功能,湿地被广泛认为是地球上最富有生态价值的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剧,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湿地的过度利用、破坏和污染不仅导致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下降,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为了科学合理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和重要性变得尤为关键。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量化和评估湿地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以支持决策制定和可持续发展规划。

通过评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湿地对于人类福祉和生态平衡的贡献,并为湿地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介绍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技术规程,以帮助研究人员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评估方法。

首先,我们将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重要性进行阐述,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湿地的生态学意义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解释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意义和目标,以及其在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决策中的应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和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展望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程的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理解和认识,进而推动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介绍了本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本文的主要章节和各章节的主题。

文章结构的目的是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和逻辑顺序。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如下:2. 正文2.1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重要性本章节将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定义和阐述其重要性。

首先,将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阐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范围。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

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是对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中应当遵循的技术规范和方法进行概述和规范,其目的是为了规范湿地资源调查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为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支持。

一、调查前的准备工作:1.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确定调查区域和范围;2.收集和整理历史文献资料,了解该区域的地理、气候、水文等基础情况,为调查提供参考;3.与当地有关部门进行联系,获取有关地形图、气象数据、土地利用情况、生态环境等信息;4.制定调查计划和调查表格,明确调查内容、调查区域、调查时间、调查方法等;5.组织人员,确定调查任务和分工,并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1.现场调查:实地观察、测量、采样等方式获取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数据,包括植被、土壤、水文、气象、动物等方面的信息。

2.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测量,获取有关物质元素、化学环境等方面的数据。

3.调查内容:(1)湿地类型及分类情况,包括海湾、河口、沿海滩涂湿地、内陆沼泽湿地、湖泊、河流等;(2)湿地植被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情况,包括植物种类、分布状况、数量等;(3)湿地水文情况,包括水位、水质、年降雨量、蒸发量等;(4)湿地土壤属性和质量情况,包括土壤种类、肥力状况、污染状况等;(5)湿地动物资源情况,包括鸟类、昆虫、鱼类、两栖爬行动物等;(6)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包括开垦、开发、污染等。

三、调查成果处理:1.编制调查报告,明确湿地调查的目的、范围、方法、调查结果和结论;2.制定湿地保护和管理方案,提出保护措施、管理措施等;3.建立湿地资源数据库,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湿地资源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四、调查注意事项:1.安全第一,重视安全防护措施;2.科学,规范调查方法和操作;3.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误差和漏报;4.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惯,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

2023修正版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2023修正版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湿地保护管理规定1. 引言湿地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干扰,湿地面临不断的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各国普遍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本文将从湿地的定义、保护的必要性和目的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2. 湿地的定义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面积不大于海平面低于6米的陆地、水域或者人工湿地,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沼泽地、泥炭地、泥炭地、潟湖、滩涂以及近岸海域等。

湿地通常具有持续或周期性的水源,土壤有水分饱和,以及特有的湿地植物和动物群落。

3. 湿地保护的必要性和目的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具有诸多好处。

首先,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许多珍稀濒危物种依赖湿地生存。

其次,湿地还起到了调节水源、净化水质、防洪抗旱、保持水资源平衡等重要生态功能。

由于湿地所具有的这些独特功能,保护湿地已成为当今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湿地保护的目的在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确保湿地生态功能的良好发挥,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4. 湿地保护管理措施为了达到湿地保护的目标,各国普遍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措施。

下面几个常见的湿地保护措施:- 建立湿地保护区:根据湿地面积和重要性等因素,设立湿地保护区,加强湿地管理和监测。

- 限制开发利用:对于湿地的开发利用,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估和管控,确保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并遵守相关保护规定。

- 加强生态修复:针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采取相应的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推动湿地保护的有效实施。

5. 湿地保护管理的挑战与前景湿地保护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湿地受到各种人类活动的威胁,如城市化、农业、工业污染等,需要加强对这些活动的监管和管理。

其次,湿地国际保护合作尚不完善,需要加强国际间的沟通和合作。

湿地保护条例

湿地保护条例

湿地保护条例(第三次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履行国际湿地公约,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概念和适用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管理体制)湿地保护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并承担代表中国政府履行国际湿地公约的相关工作。

国务院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务院的分工,负责有关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四条(方针)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五条(政府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将湿地保护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用于湿地保护管理的资金投入。

第六条(宣传)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世界湿地日”等组织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湿地知识,提高全社会保护湿地意识。

第七条(科学研究)国家支持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利用和监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科学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八条(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并支持湿地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九条(公民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资源的义务,并有权检举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保护第十条(原则性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湿地,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侵占或者破坏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作者:来源:《浙江林业》2022年第06期(2021年1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内从事湿地保护、利用、修复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

国家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

江河、湖泊、海域等的湿地保护、利用及相关管理活动还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湿地保护应当坚持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发挥湿地涵養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事权划分原则列入预算。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负责,采取措施保持湿地面积稳定,提升湿地生态功能。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做好湿地保护相关工作,村民委员会予以协助。

第五条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负责湿地资源的监督管理,负责湿地保护规划和相关国家标准拟定、湿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国务院自然资源、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承担湿地保护、修复、管理有关工作。

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自然资源、水行政、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建立湿地保护协作和信息通报机制。

湿地资源调查内容及方法

湿地资源调查内容及方法

湿地资源调查内容及方法1 调查的范围、内容1.1 调查范围面积8公顷(含8 hm2)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

1.2 调查分类根据湿地的重要性、调查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

(1)一般调查一般调查指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要求的湿地斑块进行面积、湿地型、分布、植被类型、主要优势植物和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的调查。

(2)重点调查参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结合江苏省、无锡市实际,重点调查是指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湿地进行的详细调查:➢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经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已建立的湿地公园中的湿地;➢面积≥10000公顷的其他湿地;根据以上重点调查湿地确定原则,无锡市重点调查湿地斑块数量为3个,分别是无锡市太湖湿地、宜兴滆湖湿地、江阴长江湿地。

1.3 调查内容(1)一般调查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的湿地调查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等内容,具体调查内容有湿地斑块名称、湿地斑块序号、所属湿地区名称、湿地区编码、湿地型、湿地面积、湿地分布、平均海拔、所属流域、河流湿地的河流级别、植被类型及面积、水源补给状况、近海与海岸湿地指标(潮汐类型、盐度、水温)、土地所有权、主要优势织物中、湿地斑块区划因子、保护管理状况等17个主要调查项目。

(2)重点调查对重点湿地进行调查要求详细、全面的调查,除一般调查所列内容外,还需要调查自然环境要素、湿地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湿地保护、利用和受威胁状况等5个方面:①自然环境要素:包括位置(坐标范围)、平均海拔、地形、气候、土壤,具体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内容包括主要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泥炭厚度(沼泽湿地)、年平均气温和变化范围、≥0℃的年均积温、≥10℃的年均积温、年平均降水量和变化范围、年平均蒸发量和变化范围等9个主要调查项目。

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全文

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全文

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全文为改善湿地生态状况,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制定了浙江省湿地保护,下面是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浙江省湿地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湿地生态状况,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湿地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湿地,是指天然或者人工形成、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适宜野生生物生长、具有较强生态功能并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保护名录的潮湿地域。

本条例所称湿地资源,是指湿地及依附湿地栖息、繁衍、生存的野生生物资源。

第四条湿地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严格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湿地保护管理经费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做好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成立湿地保护委员会,组织、协调、湿地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省湿地保护委员会由省林业、海洋与渔业、建设、发展和改革、财政、水利、农业、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旅游等有关部门组成,日常工作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承担。

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成立湿地保护协调机构,组织、协调、决定湿地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具体负责有关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

海洋与渔业、建设、水利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有关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鼓励各地根据生态建设需要,结合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污水处理等要求建设人工湿地。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环境保护目标量化方案

环境保护目标量化方案

环境保护目标量化方案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需要制定一套量化方案,来确保达成预期效果和目标。

以下是一个环境保护目标量化方案的示例,用于指导环境保护的工作实践。

1.目标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应合理、科学、可操作性强、具有挑战性,同时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制定环境保护目标时,应根据国家的环保政策、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与地方政府和公众进行广泛的协商、讨论。

比如,国家环保目标是实现绿色发展、重点控制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制定目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并且确定具体的目标责任人、目标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安排。

下面是一个环境保护目标的具体示例:目标:到2025年,全国PM2.5年均浓度下降4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

责任人:国家环保部门、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重点污染企业、公众实施计划:(1)加强重点行业和区域的污染物排放管控,制定详细的排放标准,并增加执法力度和违法成本。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技术的普及,制定奖励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环保工作。

(3)完善环保设施建设,建设城市绿化、生态园区,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的建设。

(4)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号召大家参与环保工作,在实现目标期限内形成全民环保共识。

时间进度安排:2021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1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5%以上。

2023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3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以上。

2025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4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

2.指标体系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系列指标量化来实现。

指标体系是环保目标量化的重要工具,也是方案实施的重要基础。

通过环保指标的量化,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和全面了解环境状况,提高环保工作的精度和针对性。

下面是一个环保指标体系的具体示例:(1)大气污染指标:PM2.5年均浓度、PM10年均浓度、SO2年均浓度、NO2年均浓度、O3年均浓度(2)水环境污染指标:水源地地下水质量、城镇污水处理率、河流水质、地表水水质、饮用水水质(3)土壤环境污染指标:土壤重金属含量、土壤酸碱度、污染用地治理率(4)生态环境指标: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地覆盖率、湿地面积、野生动物栖息地。

湿地范围划定方案

湿地范围划定方案

湿地范围划定方案湿地是指由湖泊、河流、沼泽、沟渠等形成的、具有湿润或滞水环境的地区。

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因此划定湿地范围是保护湿地资源和合理利用湿地的关键环节。

下面是一种湿地范围划定方案。

1. 数据收集:首先,需要收集丰富的湿地相关数据。

包括但不限于卫星影像、地形地貌数据、水文数据、植被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等渠道获取。

2.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收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遥感影像解译、地形地貌分析、水文模拟等。

利用遥感影像可以快速识别出湿地的分布情况,通过地形地貌分析可以揭示湿地形成和演变的规律,水文模拟可以模拟湿地的水文过程。

3. 土地类型划分:根据处理和分析得到的数据结果,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土地类型。

如湿地、非湿地、半湿地等。

通过对数据结果的综合分析和判断,可以确定湿地相对准确的边界。

4. 野外调查:选择一定数量的样点,进行实地考察和采样分析,以验证利用遥感数据等方法得到的湿地范围划定结果。

通过考察湿地的水质、土壤类型、植被类型等指标,进一步确定湿地的边界。

5. 专家评审:将湿地范围划定方案提交给湿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专家进行评审。

专家可以基于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他们可以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

6. 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划定湿地范围的重要环节。

应该组织相关的宣传和培训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知识和保护重要性,鼓励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资源管理。

同时,应该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方案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最后,根据专家评审和公众参与的结果,进行最终的湿地范围划定,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应该建立监测体系,定期对湿地范围进行巡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湿地退化和破坏的问题。

湿地(wetland)调查的技术与方法

湿地(wetland)调查的技术与方法

湿地(wetland)调查的技术与方法作者:时间:2008-06-06 16:18:11 来源: 生物秀浏览次数133次浏览评论对国际重要湿地进行调查的目的就是查清其资源现状,特别是野生动植物及其分布状况,综合评价湿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找出威胁国际重要湿地的主要因子,从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湿地调查是湿地保护和管理及其合理利用(如生态旅游等)的基础。

一、湿地的定义和分类标准1.湿地的定义根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2.湿地分类标准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及《湿地公约》分类系统,《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将全国湿地划分为5大类28种类型,各种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如下:Ⅰ、近海及海岸湿地(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及其沿岸海水浸湿地带):Ⅰ1 浅海水域: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永久水域,植被盖度<30%,包括海湾、海峡。

Ⅰ2 潮下水生层:海洋低潮线以下,植被盖度≥30%,包括海草层、海洋草地。

Ⅰ3 珊瑚礁:由珊瑚聚集生长而成的湿地。

包括珊瑚岛及其有珊瑚生长的海域。

Ⅰ4 岩石性海岸:底部基质75%以上是岩石,盖度<30%的植被覆盖的硬质海岸,包括岩石性沿海岛屿、海岩峭壁。

本次调查指低潮水线至高潮浪花所及地带。

Ⅰ5 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植被盖度<30%,底质以砂、砾石为主。

Ⅰ6 潮间淤泥海滩:植被盖度<30%,底质以淤泥为主。

Ⅰ7 潮间盐水沼泽:植被盖度≥30%的盐沼。

Ⅰ8 红树林沼泽:以红树植物群落为主的潮间沼泽。

Ⅰ9 海岸性咸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咸水湖泊。

Ⅰ10 海岸性淡水湖:海岸带范围内的淡水湖泊。

Ⅰ11 河口水域: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

Ⅰ12 三角洲湿地:河口区由沙岛、沙洲、沙嘴等发育而成的低冲积平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解读作者:***来源:《绿色中国》2022年第05期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它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物产宝库”“淡水之源”“储碳库”等,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国家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生存福祉。

《湿地保护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从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建立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制定湿地保护法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出发点,以问题为导向,主要秉持五项原则:一是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和合理利用,推动湿地的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遵循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生态规律,统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三是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湿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妥善处理湿地保护中政府有关部门的相互关系,做好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坚持生态为民,科学利用”和“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的要求,发挥多种功能,实现湿地的合理利用;五是坚持立法的稳定性和创新性,吸收地方已被实践证明可行的做法,借鉴国际湿地立法的有关经验。

《湿地保护法》的编制过程2018年9月,《湿地保护法》正式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三类立法项目。

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技术与方法

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技术与方法

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技术与方法湿地自然保护区调查技术与方法一、现场调查1、植物群落调查①采用几何格局(geometrical pattern)方式进行野外植物调查,按照具有一定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定量样方进行样地调查;②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synthetic evaluation method),对样地的植物群落组成、成因和动态变化通过定量的数据和指标进行多维评价;③采用随机样方(random sampling)进行样点或样地调查,采集植物群落的种类、范围、覆盖度和高度及其他相关物种数据;④采用道路调查:在一定时间内沿着一条确定道路,沿道路行进期间按指定节点(stations)进行植物调查,统计植物的种类组成、覆盖面积和其他物种等相关数据;2、动物调查①采用纵向抽样法(vertical sampling),在湿地环境中抽取一定的样地植物,以定量的数据来衡量植物的种类,覆盖度和密度等参数;②采用野外观察法(field observation),对湿地中的动物物种及其分布状况进行定量描述调查;③采用重复观察(repeat observation),评估动物的数量、空间分布、繁殖状况等指标;④采用鱼类调查(fish survey),针对湿地的鱼类,利用捕鱼捞网、捕捞网实施调查,收集鱼类的数量、种类、大小、龄等数据;二、遥感调查1、利用遥感影像(remote sensing image),可以进行基本地表覆盖调查,收集湿地地形、土壤和水文特征数据,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可视化;2、利用辐射遥感(radiative remote sensing),结合像元分析技术,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多光谱遥感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来定义湿地的空间边界,并可以用来监测湿地的变化环境;3、利用机载测量(airborne mapping),可以进行地形分析,收集湿地的高程数据、植被覆盖数据、温度范围数据和水文特征数据等;三、化学性质调查1、环境土壤化学性质(environmental soil chemistry):通过采集和分析土壤中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alkali-hydrolysed nitrogen)、全磷、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等来掌握湿地环境物质状况;2、湿地水化学性质(wetland hydrology chemistry):可以采集湿地水样,利用分析仪器测量所收集水样中酸碱度(pH)、游离气、水溶解氧、全氮、硝态氮(nitrite and nitrate )、总磷等物质及其含量;四、生态工程调查1、通过野外现场调查、重复观察和实验,以及结合GIS技术,可以评估湿地工程的生态效应及环境影响;2、利用模型预测,可以预测湿地工程建设后,其空间及动态变化情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的定制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湿地公园边界的划定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

2. 湿地类型:根据湿地的类型和特征,边界的定制标准需要考虑湿地的地理、生态、水文等特点。

3. 生态功能:湿地公园作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区域,边界的划定需要考虑保护湿地生态功能的需要。

4. 社会经济影响:边界划定需要考虑社区、农业、渔业等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以平衡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5. 区域规划:湿地公园边界的划定应该与周边地区的规划相协调,保证湿地公园的边界与相邻地区的开发和利用之间的协调性。

6. 参与利益相关方:在划定湿地公园边界时应该广泛征求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包括当地领导、居民、农民、科研机构等,以确保边界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7. 可持续发展原则:湿地公园边界的定制标准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的需要。

总的来说,国家湿地公园边界的定制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法律法规要求、湿地类型、生态功能、社会经济影响、区域规划、利益相关方参与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因素,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人民福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年7月水 利 学 报SHUILI XUEBAO第7期收稿日期:2003-07-20作者简介:苏玉明(1961-),男,吉林榆树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及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研究。

文章编号:0559-9350(2004)07-0070-04湿地保护范围的量化确定方法苏玉明1,赵勇胜2(11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011;21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长春 130026)摘要:本文探讨了一种定量确定湿地保护范围的方法。

首先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和水环境等自然条件初选数个可能的湿地保护规模的方案,然后计算各方案表征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环境条件的6个特征指标:湿地初级生产力产值、淹没投资、环境影响指标、蓄滞洪水量、湿地补水难度系数和湿地水体更新难度系数。

最后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法和权重图解法量化确定整体效益相对最佳的湿地保护规模的方案。

文中以吉林省查干湖湿地为例进行了计算,取得了较符合实际的计算结果。

关键词:湿地;范围;确定;关联度法;权重图解法中图分类号:X17111文献标识码:A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0和/物种基因库0,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巨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由于对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发了湿地数量减少、规模缩小甚至消失、污染或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恢复和保护湿地已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1]。

恢复和保护湿地需首先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确定适宜的湿地范围,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应的湿地水资源配置方案、补水和排水工程的规模和所需的建设投资及移民安置规划等具体安排。

从湿地的效益方面来说,湿地的规模越大则其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越大,但所需投入的淹没及移民补偿、建设和管理费用和所需补充的水资源量也越大,并且在有限的地质、地貌单元内所预留的蓄滞洪库容会越小,蓄滞洪能力会降低。

所以对于一个具体地区的湿地,应当有一个能够兼顾各方面因素的非劣的适宜湿地规模,即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使湿地的效益最大。

湿地规模的大小取决于区域气象、水文水资源、地形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和土壤条件,采取人工控制措施恢复和保持已退化的湿地应综合考虑不同规模湿地的经济效益、淹没损失、蓄滞洪需要、盐碱化土地改造、环境影响能力、水资源保证能力及水体更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水是湿地的主要因子,湿地的水环境条件决定了湿地的规模、功能和效益,也决定了湿地与其它自然保护区有所不同,在确定湿地保护区的范围时必须充分考虑湿地的水环境条件。

目前国内外对于已退化湿地究竟恢复或保持成多大的规模尚无成熟的分析确定方法,以往多数只是凭经验或历史纪录大致定性确定,尚无量化的特别是考虑到湿地水环境条件的定量方法。

本文采用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和权重图解法综合分析确定了查干湖湿地保护的适宜规模,探讨了湿地保护规模的量化确定方法。

1 方法111 确定参数 前已述及,影响湿地规模的因素很多,本文将区域地形地貌、表土层岩性和土壤质地作为基础条件,初步确定可能形成湿地的范围,并考虑到此区域地层的毛细上升高度及库区浸没高度和蓄滞洪水需要,将此区域地表水位按一定等高距划分为数个拟保护的湿地范围作为备选方案。

为进行综合分析,每个方案选取表征湿地经济、环境和水环境条件的以下6个参数作为评价指标。

11111在湿地经济效益方面选用湿地初级生产力或产值和淹没投资指标(1)湿地初级生产力P产值(P):据有关资料介绍,一般湿地的初级生产力为1000~4000g/m2[1],可根据具体情况选取(本文取1000g/m2),按面积计算各方案初级生产力(P i),也可根据湿地生产统计资料分别计算各方案的生产经营产值作为评价指标。

(2)淹没投资(I):按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和文件计算各方案淹没损失投资(I i),包括房屋补偿费、附属建筑物补偿费、土地补偿费、移民安置补助费、搬迁运输费、专项设施恢复费、库底清理费等。

11112在湿地环境效益方面选用环境影响指标和蓄滞洪水量作为分析评价指标(1)环境影响指标(E):由于湿地面积和体积越大其环境影响作用也越大,如改变生物多样性、调节径流、净化、增加降雨、改良土壤盐渍化等。

所以可将湿地各方案的面积和体积与最小规模方案的面积和体积比之和作为各方案相对环境影响指标。

即:E i=A i P A1+V i P V1。

可依此计算各方案的相对环境影响指标E i。

(2)蓄滞洪水量(F):某一方案可能的蓄滞洪水量为湿地可能的最高水位高程所对应的库容V即最大库容与该方案相应库容之差。

即F i=V-V i,可依此计算各方案可能的蓄滞洪水量F i。

11113在湿地水资源方面选用湿地补水难度系数和湿地水体更新难度系数两项指标(1)湿地补水难度系数(R):人工保持湿地需长年向湿地补水,不同规模的湿地需补水量和湿地与补水水源的水头差不同,补水难度及保证程度也不同,相应的补水成本也不同。

补水难度与补水量成正比、与补水水源和湖水的水头差(H-H i)成反比,即:R i=Q b P(H-H i)。

可依此计算各方案的补水难度系数(R i)。

(2)湿地水体更新难度系数(D):保持湿地健康需进行湿地排水,但不同的规模湿地排水量及排水难度不同,湿地排水即水体更新的难度与排水量成正比,与湖水和排水口的水头差(H i-H0)成反比,即:D i=Q d P(H i-H0)。

可依此计算各方案的水体更新P排水难度系数(D i)。

112关联度分析从以上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可以看出,各方案之间相比,湿地的各方面功能和效益各有优劣,即各方案各有利弊,但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比较,必有一个方案能够兼顾各项因素、整体上优于其它方案,综合效益相对最佳。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法和多指标权重图解法进行方案比选,可确定相对优化方案。

根据灰色系统关联度理论[2],通过各方案的各量化指标可计算各方案之间的关联度,其中关联度最大的方案其各项指标的综合功能和整体效益为相对最佳,是可以兼顾各方案利弊的相对最佳的方案。

用灰色系统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公式进行计算时,依次以每个方案的数据为参照方案(0方案),采用首值初始化法无量纲化,并计算各方案各指标的关联系数,得各方案与参照方案的关联系数序列N i(k),再计算各方案与参照方案的关联度C。

将各方案平均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平均关联度最大的方案即为相对最佳方案。

113权重图解(1)将各个湿地规模备选方案每个方案的6项指标计算值组成指标白化值矩阵,然后各方案同一指标按均值初始化,以消除各指标量纲影响,得各方案各项指标相对于其均值的初始化矩阵;(2)将各方案初始化后的6个指标两两相互比较,得每一方案的各指标完全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每一方案i的各指标权向量M ij(j=1~6);(3)将每一方案的各指标权重序列M ij数据连线作图,可图解兼顾性最好的相对最佳方案。

114确定方案将以上关联度分析和权重图解得出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相对最佳的湿地保护方案,也可二次细分备选方案,再次计算各细分方案的关联度,并再次进行权重图解,进一步优选最佳方案。

得出相对最优方案后,便可计算相应的湿地面积、库容及降雨补给量、蒸发蒸腾量、渗漏量及人工补排水量等各项水资源量,并确定相应的湿地恢复和保护方案。

2 应用实例211 参数计算 吉林省查干湖湿地位于松辽平原的中部冲积低平原,吉林省松原市北部,霍林河末端与嫩江的交汇处,是省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大部分地段为冲积湖积平原和河谷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127~140m,上部为厚60~100m 的第四系松散沉积层,表层岩性主要为壤土、黏土、黄土状土、淤泥质土和极细砂等,地表盐渍化较发育。

该区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气候变化明显,春季干燥而多风沙,夏季湿热雨量集中,秋季凉爽温差较大,冬季漫长而寒冷少雪。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514mm,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左右;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964mm(E601);多年平均气温415e [3]。

根据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气象、水文及第四纪地质条件,初定查干湖水位高程分别为12915m 、130m 、13015m 和131m 所对应的湿地范围作为拟定湿地保护范围的4种备选方案。

根据区域资料和上述方法计算的各方案面积、库容及评价指标值见表1。

表1 查干湖湿地各方案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参数方案1方案2方案3方案4查干湖水位P m129151*********13110面积P km 230310480136001175312库容P 108m 33111416261498174湿地初级生产力P P 万t 30130481036010175132淹没投资I P 万元12864120206651242736318831057116环境影响指标E 2100310741075130蓄滞洪水量F P 108m 310177912671395114水体更新难度系数R 0172015801490146补水难度系数D1120215841067150表2 各指标均值初始化方案P I E F R D 1015701560155113211280131201900190018511141103016731112111911130191018711064114111351147016301821196图1 方案与指标权重212 关联度计算 将表1中的有关数据按112介绍的方法进行计算,得各方案的平均关联度为:C 1=01786,C 2=01823,C 2=01652,C 4=01636,可见各方案与方案2关联度最大,为相对最佳方案。

213 权重图解 将表1中各方案同一指标按均值初始化,得各方案的均值初始化矩阵,见表2。

计算每一方案的各指标权向量,得每一方案的各指标权重序列,将该权重序列数据连线作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各指标的权重曲线多收敛或相交于方案2~方案3之间,说明湖水高程在130~13015m 时对各指标的相对兼顾性最好,此结果与前面各方案的关联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214 确定方案 为了分析计算方便,上述4个方案是按湖水位高程间距015m 人为初定的,若减小间距则会增多备选方案数量,加大分析计算量。

但可以在上述关联度分析和权重图解法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湿地规模备选方案,按相同的计算方法则可较方便地进一步确定最佳湿地规模方案。

将130~13015m 湿地规模再细分为方案211、方案212、方案213、方案214,对应的湖水高程为13011m 、13012m 、13013m 、13014m,按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

图2 细化方案与指标权重细分方案关联度计算结果为:C 211=01738,C 212=01718,C 213=01688,C 214=01722,可见各方案平均关联度相差不大,均在017左右,湖水高程为13011m 的方案211为相对最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