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论语•而》)
孟子:“亲亲,仁也。”(《孟子•尽心上》)
“仁之实,事亲是也。”(《孟子•离娄上》)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由血统—政统—道统的致思路径,后来演化 为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 人生哲学模式。
矣。
——《孟子•尽心上》
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是天赋的,认识了自己 的善性便能认识天。要求通过尽心、养性等途 径,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 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 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 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礼记•中庸》
——北宋•张载《西铭》
二、群已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1、以仁为思想核心 《论语》中,“仁”出现了百次之多。 “仁者,爱人。”(《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儒家之“仁”是从血缘关系向外延伸,推导 而来的。这决定了儒家区别于其他各家的最 大特征。
价值观
价值观反映人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 以及实现自己利益和需要的能力、活动方 式等方面的主观特征,是以“信什么、要 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的方式存在 的精神目标系统,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 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 分。
在价值观体系中,各种价值观的地位并不相同。 有的处于主导地位,有的处于从属地位。
和“君子”。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篇》) ➢ 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篇》)
➢儒家重義,但不輕利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论语·里仁篇》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wenku.baidu.com
——《论语·述而篇》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 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 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 矣。
伦理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位于第二圆 圈,包括人们精神生活的伦理价值观和道德 准则,审美价值观等。它受制于核心价值观 ,影响其他层次的价值观。
政治价值观位于第三圆圈,包括政治上层建 筑价值意识。
经济价值观位于第四圆圈,包括关于经济基 础(生产关系)的价值意识。
社会生活价值观位于第五圆圈,包括物质生 活的社会公德、行为规范等具体价值观。

——(《荀子·荣辱》
➢ “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论语·宪问篇》
➢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
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是荣辱之大分也。

——《荀子·荣辱》
➢义利合一,义以为上
四、人格理想与修养之道
“内圣”与“外王”相对 “内圣外王”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想: “内圣”即对内修身养性,培养圣人的才德 。 “外王”即对外实行王道(齐家、治国、平 天下) 儒家如何实现“内圣”呢?
“仁学”因植根于亿万人心深处最切近、最本 能的血亲观念之上,获得远胜于其他学派的 巩固地位,从而构筑起中国传统文化伦理及 社会政治学说基本框架的理论基础。
三、义利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义与利是一对矛盾,是否 可以统一?
什么是“義”?
《中庸》:義者,宜也。 《释名》:義,宜也。裁制 事物,使各宜也。
➢ 孔子重“义” ➢ 《论语》中24次提到“义”,仅次于“仁”
工具价值,反映人们对实现 既定目标所采用的手段的看 法。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okeach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对 自然、社会以及理念等各种事物的认知和评 判,逐渐展示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并在儒、 道、法诸家学派的价值原则中获得了自觉的 价值取向,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价值系统,反 映了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利益需要和不同人 生追求。
宗教价值观,以信仰为中心的价值观。认为信 仰是人生最有价值的。
价值取向
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 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 立场与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倾 向。
价值取向分类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Rokeach (洛奇赤),分为两大类: 终极价值和工具价值。
终极价值,反映人们有关最 终想要达到目标的信念;
•追求仁义的儒家 •崇尚自然的道家 •主张兼爱的墨家 •注重功利的法家
第一節 儒家崇尚仁義的價值取向
一、天人关系上的价值取向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同一 《易•乾卦•文言》: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 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
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论语•雍也》
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人也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 五行之秀也。
——《礼记•礼运》
➢《周易》:
➢参赞天地之化育
➢ 人生天地之间,凭借智慧、勇气和能力,克 服自然界对人类存在的不利因素,创造出一 个完满、和谐的人生,弥补天地缺憾。
➢三才:天、地、人
民胞物与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价值观类型
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 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 于一切。
政治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 这一类型的人把权力和地位看得最有价值。
社会价值观,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把为群体、他人服务认为是最有价值的。
经济价值观,以有效和实惠为中心的价值观。 认为世界上的一切,实惠的就是最有价值的。
处于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 本特征,体现着价值体系的基本倾向,统率着 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价值观念,是一种社会制 度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一种文化区别于另 一种文化的基本观念。
价值观分两类:一般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内核,位于最里面的第一圆圈 ,由里向外扩散、渗透,统摄价值体系各层 次。
第五章 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
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价值观
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 价、取向和选择,在深层上表现为处世 哲学,展示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包括理 想信念和人生目的、意义、态度。
在表层上则表现为对利弊、得失、真假 、善恶、美丑、义利、理欲等的取舍。
价值观外化为具体的行为规范,并作为 稳定的思维定势、倾向、态度,影响着 广义文化演进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