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基土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路基土的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

2根据水热平衡和地理位置,划分为冻土、湿润、干湿过渡、湿热、潮暖和高寒7个大区,Ⅰ北部多年冻土区、Ⅱ东部温润季冻区、Ⅲ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Ⅳ东南湿热区、Ⅴ西南潮暖去、Ⅵ西北干旱区、Ⅶ青藏高寒区。二级区划是每个级区内,再以潮湿系数为依据分6个等级,过湿、中湿、润湿、润干、中干、过干,还结合各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地貌类型将全国分33个二级区和19个二级副区。三级区划是二级区划的具体化,划分方法两种:一种以水热、地理和地貌为依据,另一种以地表、水文和土质为依据,由各省自治区自由划定。公路自然区划原则:道路工程特征相似的原则、地表气候区划差异性的原则、自然气候因素既有综合又有主导作用的原则

3、路基干湿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划分方法:平均分界稠度(土的含水率与土的液限之差与土的塑限和液限之差的比值)和路基临界高度(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积水水位的高度)

4.路面结构分层:面层、基层、垫层;面层:承受较大的行车荷载的垂直力、p平力和冲击力,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砾)石混合料、砂砾或碎石掺土或不掺土的混合料以及块料;基层: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各种混合料(石灰、水泥或沥青)稳定土或稳定碎(砾)石、贫水泥混凝土、天然砂砾、各种碎石或砾石、片石、块石或圆石,各种工业废渣(煤渣、粉煤灰、矿渣石灰渣)和土、砂、石所组成的混合料;垫层: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以保证面层和基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受土基水温状况变化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将基层传下的车辆荷载应力加以扩散,以减小土基产生的应力和变形,阻止路基土挤入基层中,影响基层结构的性能松散粒料(砂、砾石、炉渣)、水泥或石灰稳定土。

5、路基等级划分:高级(水泥、沥青混凝土、厂拌沥青碎石、整齐石块或条石)、次高级(沥青贯入碎(砾)石、路拌沥青碎(砾)石、沥青表面处治、半整齐石块)、中级(泥结或级配碎(砾)石、水结碎石、不整齐石块、其他粒料)、低级(各种粒料或当地材料改善土、炉渣土、砾石土、砂砾土)。

6、路面分类:柔性路面、刚性路面、半刚性路面。

7、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刚性路面设计中,在设计车道上,50cm宽度范围内所受到的轮迹

作用次数与通过该车道横断面的轮迹总作用次数之比。

8、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一深度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路基土自重力引起的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时,该深度范围内的路基。

9、表征土基承载力的参数指标:回弹模量、地基反应模量、加州承载比。

10、CBR: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用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P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的比值表示CBR值。

10、路基横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填挖结合。

11、路堤的分类:矮路堤(1~1.5m)、高路堤(18/20m)、一般路堤(1.5~18m)。

12、路堑的分类:全挖路基、台口式路基、半山洞路基。

13、路基设计一般内容:路基宽度、高度、边坡坡度。14

14、路基工程的附属设施: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堆料台、错车道。

15、坡脚圆:坡面为水平面,圆弧滑动面通过坡脚。

16、中点圆:边坡角小于某一限制,则最危险滑动面将移至坡脚以外,连同部分地基软弱土形成整体滑动。

17、坡面圆:最危险滑动面在坡脚地面线以上。

18、路基防护与加固措施:边坡坡面防护、沿河路堤防护与加固、湿软地基的加固处置。

19、坡面防护措施:植物防护(种草、铺草皮、植树)和工程防护(抹面、喷浆、勾缝、石砌护面)。

20、直接防护措施:植树、铺石、抛石、石笼。

21、间接防护措施:主要指导治构造物(丁坝、顺坝、防洪堤、拦水坝)。

22、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砂垫层法、换填法、反压护道法、分阶段施工、超载预压法、竖向排水法、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现场监测。

23、挡土墙类型:路堑挡墙、路堤挡墙、路肩挡墙、山坡挡墙。

24、挡土墙构造: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伸缩缝。

25、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力系:主要力系、附加力、特殊力。

26、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榫基础、展宽墙趾、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改变墙身断面类型(加大稳定力矩和减小倾覆力矩)。

27、地面排水设备:边沟(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截水沟(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中点;用以拦截排除路基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径流,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证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流水冲刷)、排水沟(离路基尽可能远,距路基坡脚不宜小于2m;引水,将路基范围内各种水源的水流引至桥涵或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跌水、急流槽、渡槽、倒虹吸、积水池。

28、地下排水设施:盲沟、渗沟、渗水隧道、渗井

29、压实度: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

30、影响压实效果的因素:内因(土质、湿度)、外因(压实功能(机械性能、压实遍数与速度、土层厚度)压实时外界自然和人为其他因素)。

31、优质级配碎石基层的作用: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

32、磨耗层功能:用以抵抗由车轮水平力和轮后吸力所引起的磨损以及大气温度、湿度变化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并能提高路面平整度。

33、保护层的功能:用来保护磨耗层,减少车轮对磨耗层的磨损。

34、无机结合料:水泥、石灰、工业废渣。

35、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

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 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此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

面。

36、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离子交换作用、结晶作用、火山灰作用、碳酸化作用;影响强度的因素: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率、密实度、石灰土的龄期、养生条件。

37、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原理:水泥的水化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化学激发作用、碳酸化作用;影响强度的因素:土质、水泥的成分和剂量、含水率、施工工艺过程。

38、二渣:石灰煤渣;二灰:石灰粉煤灰;三渣:石灰煤渣掺入一定量的粗集料。

39、沥青路面的分类:按强度构成原理(密实型、嵌挤型);按施工工艺(层铺法、路拌法、厂拌法);按沥青路面技术特性(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40、劲度模量:在一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41、沥青路面的温度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

42、沥青路面的耐久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抗老化性能。

43、车辙:车辆在路面上行驶后留下的车轮永久压痕(失稳型、结构型、磨耗型)。

44、动稳定度: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和车辙试验所检测的沥青混合料的指标就是动稳定度是沥青路面在正常使用状态的稳定性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