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诗三首涉江采芙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诗三首

从容说课

课文选了两首五言诗,分别体现了不同时期五言诗创作的特色。

《涉江采芙蓉》这首诗写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给家乡的妻子。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为“芙蓉”,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这首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一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教授课文时,把握哀怨基调,读出层次感,体会抒发的感情。课外拓展,应着重赏析《古诗十九首》中的一些代表作,如《行行重行行》《西北有高楼》等。

《短歌行》感叹人生短促、流年易逝而大业未成之情。朗读时要体会诗人执著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及时努力、建功立业的豪气干云。引导学生理解曹操之“忧”,在于生命短暂,在于功业未就,在于对人才渴望而难得,而不是一般意义的忧。

《归园田居(其一)》写归隐田园之乐。朗读时,应读出农家生活的悠闲、农村风光的静谧,从容体会作者归隐田园的乐趣所在。教授课文时,可以适当补充陶渊明的相关资料,理解陶渊明之所以执著于田园生活的原因。

本课教学,除了把握课本外,还应适当补充诗作,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讲解《涉江采芙蓉》和《短歌行》。《涉江采芙蓉》主要要求学生体会诗歌感情的抒发。《短歌行》要求学生明白曹操对人才的渴求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第二课时,讲解《归园田居(其一)》。简介陶渊明的生平有助于学生了解他的诗歌。体会诗歌多描绘的田园风光之美,明白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执著,其实是源于现实的无奈。高蹈自由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哀伤和苦闷。

鉴赏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应抓住其中的名句进行鉴赏。此外,还应当补充讲解《古诗十九首》里面的一些代表作品,曹操和陶渊明的其他诗歌。要求学生应当背熟他们的代表作品。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曹操的四言诗、陶渊明的田园诗的特点。

2.会分析诗歌的情感;能简单分析诗歌的炼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2.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涉江采芙蓉》诗中的情感美,《短歌行》中的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如意境、分析修辞格等;会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涉江采芙蓉》诗中的情感美,《短歌行》中的曹操的慷慨之气,《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的情趣和农家生活之美。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涉江采芙蓉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刚才课间休息时,我听到咱们班有个女生在小声哼一首琼瑶的《青青河边草》。(学生好奇)下面,我想请这位同学将里面的一些歌词写出来给我们看看,让我们好歌共欣赏。

【学生写了几句歌词。】

师:你们知道《古诗十九首》吗?在预习课文之前?

【学生有知道的,有不知道的。】

师:其实,《古诗十九首》里面也有《青青河边草》,而且琼瑶的歌词正是根据它来改编的。不过,我们先不讲这首诗歌,我们先来看看《古诗十九首》这部作品。

师:让我们掌声请出第1组的同学给我们讲《古诗十九首》。

生1:《古诗十九首》最早载于南朝梁代萧统编的《文选》。

生2:《古诗十九首》的题材内容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抒写失志和伤时之感,一类抒写相思离别之情。前一类诗中常常流露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感慨。这是失意士人在社会大动乱前夕内心苦闷的表现。抒写游子思妇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则是东汉末年文士游宦他乡漂泊异地这一社会现实生活的生动写照。

生3:《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

生4:《古诗十九首》从思想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两类:游子诗和思妇诗。

生5:常用的艺术手法有融情于景或运用比兴。把缠绵的情思和深沉的哀怨寄寓鲜明的形象之中,使读者感到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生6:诗歌有许多对生死存亡重视、哀伤和对人生短促感慨、喟叹的句子。如我们最熟悉的这句:“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们唱出的都是这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生7:《古诗十九首》总的艺术特点是:深入浅出的精心构思,富于形象的比兴手法,情景相衬的描写技巧,如话家常的平淡语言,融合成一种直抒感兴、曲尽衷情而委婉动人的独特风格。

生8:《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师:好的,非常准确的介绍。我们要掌握它的时间、思想内容、艺术风格、称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诗歌《涉江采芙蓉》。

[推进新课]

师:我们先来齐读一遍课文。

【学生读,然后正音。】

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一般分为“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大家能不能将诗的朗读节奏标明呢?

【学生迅速标明朗读节奏,再次朗读,体会感情。】

师:下面请一个同学来讲述一下这首诗歌蕴涵的故事。

生:这是盛夏季节,江边花香日暖,作者为了要采荷花,不惜“涉江”。花采到了,心想这么美好的东西只自己独自欣赏,还是美中不足,要有个知心人共赏才好。可是四面一望,知心人在哪里?四面都是陌生的人,知心人却远在他方!这么美好的东西是不能得到他共赏的,我这点情意是不能传到他那里去的!主人公只能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地

往故乡的那个方向张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细计算的迢迢路程!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担忧是,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真是令人消魂!

【学生鼓掌。】

师:很抒情的语言,很精彩的一个故事!同学们的掌声也说明了一切。我记得古人也曾说过“黯然伤情者,惟别而已矣”!离别的人常常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来写的。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欣赏。】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赏析这首优美的诗歌。若有疑难点,可以小组讨论解决。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师:好了,答疑时间到了。

生:作者为什么“涉江采芙蓉”,而不采别的花呢?

师:好的,问题直指题目。谁来帮他解开疑惑?

生:我觉得,“芙蓉”只是一个道具,作者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在《离骚》里不是学过“香草美人”的传统吗?这个“芙蓉”就是象征他的美好愿望或者对亲人的祝愿。

【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应该善于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大家看看另一首,也是选自《古诗十九首》的《庭中有奇树》——

【多媒体课件展示。】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师:由此可见,送花草给“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自然而有的一种举动,并且所送的花草或为“芙蓉”,或为“奇树”开的芳香浓郁的花,这又表现了对“所思”的珍惜之情。

生:老师,作者是不是在采完花才想起要送给“所思”呢?

师:你说呢?

生:我觉得应该是的,因为,开头两句并没有提到“所思”,第三句才说“采之欲遗谁”。

师:大家同意他的看法吗?

【学生有的同意,有的反对。】

师:那就请反对的同学也派个代表来陈述观点。

生:我方认为——

【师生一起笑。】

师:没错,有争鸣才有进步嘛!

生:我方认为,“所思”是时时刻刻在他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他。如果诗歌开头就开门见山,把他说出来,就平淡无味了。在头两句中,他是藏锋不露的,第三句一转,就趁势把“所思”突然托出,以显出这句话有分量。

师:你的观点很有评论家的风范啊。

生:真是逃不过老师的法眼啊,这个观点也是我昨天上网看到的。

师: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朱光潜先生的言论吧?

生:老师的记性真好,没错!

师:我认为,大家能够在学习阶段博采众长也很好。

生:这首诗歌的主人公是男还是女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