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
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及其特点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台风、梅雨、山洪、泥石流等。
这些灾害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特点进行详细分析。
一、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中国最常见、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流域、淮河流域等。
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最为严重,被称为“长江流域防汛重中之重”。
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春末夏初和秋季,尤其是梅雨季节和台风雨季节。
二、干旱灾害干旱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和西部地区,如华北平原、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等。
干旱灾害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和夏季为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灾害有加剧的趋势。
三、地震灾害中国地震活动频繁,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
主要地震带分布在青藏高原及边缘地带,如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地。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次生灾害多的特点。
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四、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
台风灾害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具有强烈的风力、暴雨和风暴潮特点。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台风路径和强度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给中国沿海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五、梅雨灾害梅雨灾害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淮地区等。
梅雨季节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容易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梅雨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点。
六、山洪、泥石流灾害山洪、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和山区,如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
这些地区地形陡峭,地质破碎,降水量大,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
山洪、泥石流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救治难度大的特点。
七、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区域性: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不同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不同。
如东部地区以洪涝、台风为主,西部地区以干旱、地震为主。
初一地理河流和湖泊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河流和湖泊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问题,在长江中下游不太严重的是()A.水土流失B.水污染C.洪涝灾害D.泥沙淤积【答案】A【解析】长江流域近几十年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上游地区由于出现的毁林开荒、陡坡垦殖,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导致洪涝灾害多发以外,由于人口密集,工业集中发展,出现了水污染、酸雨的危害,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及各河段的特征.2.读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图中的阴影部分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2)观察右图,我国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原因是。
(3)在冬夏季,我国河流的水位有什么不同。
河流的流量有什么不同。
(4)图中的A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图中的B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5)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段,有“”美称。
【答案】(1)内流区塔里木河(2)自西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3)冬季河流水位低,夏季河流水位高冬季河流流量小,夏季河流流量大(4)汉江鄱阳湖(5)上游水能宝库【解析】(1)我国的绝大多数河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内流区(阴影部分)的河流较少.塔里木河全长2176千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这条河流位于我国干旱地区,流经塔里木盆地北部.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北部天山和南部昆仑山的冰雪融水.(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3)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随着雨带由南向北推移,河流水量骤增,水位上涨,形成汛期.随着冬季风的加强,雨带南撤,河流的水量减少,水位逐渐下降,河流进入枯水期.(4)图中的A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图中的B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5)长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有“水能宝库”之称.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占全国的40%,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考点】本题考查内流区和外流区及其划分;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长江在航运、灌溉、水能蕴藏等方面的优势.3.表示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的是()【答案】C【解析】我国内、外流区域分界线的山脉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相一致,即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故本题选C。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播放PPT,通过长江的图片及与长江有关的古诗词引入对长江的学习
【新课讲授】
1.读我国主要河流比较分析为什么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
2.读课本第42页长江流域图,明确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地形区、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域(结合课本第8页中国政区图)、主要支流和湖泊。
“黄金水道”
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高?
航运条件:长江流量大,江阔水深;
地区物产丰富,人口
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略讲长江黄金水道概况
5.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
图片展示长江洪涝灾害状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自然原因:1.长江流域降水丰沛且,干支流经常同时涨水;2.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长江
【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长江源头、注入海洋、干流流经的省区及地形区、主要河流湖泊等基本概况。
2.明确长江上、中、下游并归纳各河段的特征。
3.了解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开发利用现状。
4.了解长江存在的主要灾害与治理对策。
【教学重点】长江概况和开发
【教学难点】分析长江航运发达的原因及洪涝灾害的治理
3.读课本42-44页,明确长江上中下游并归纳各段的特征。
注意:荆江河段九曲回肠(图片展示)
总结:长江的概况是本节一个重点内容,要从图上落实巩固,认真画图、填图,仔细掌握。
4.长江的开发
“水能宝库”
读图分析长江水能资源分布
在长江流域图中明确三峡、葛洲坝等主要水电站的位置,略讲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概况
发源地:青藏高原唐古拉山
注入海洋:东海
干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多洪涝灾害的原因1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森林资源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1。简单的说,郁闭度就是指林冠覆盖面积与地表面积的比例。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0.70(含0.70)以上的郁闭林为密林,0.20-0.69为中度郁闭,0.70以上为密郁闭,0.20(不含0.20)以下为疏林。 在一般情况下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样点测定法,即在林分调查中,机械设置100个样点,在各样点位置上抬头垂直昂视的方法,判断该样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
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
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措施:1、加强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植树造林
2、中游河段“截湾取直”,疏浚河道
3、下游修建水利工程(加固防洪大堤,修建水库)
4、提高人们的防洪意识和自救能力
黄河中游黄土平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浏览次数:633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0-10-31 21:04|提问者:甲小虾
最佳答案
⑴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强。
初中地理知识点:长江的航运
2015年6月1日,从南京驶往重庆的“东方之星”游轮突遇龙卷风,在长江湖北荆江段倾覆。
(1)长江发源于_______山脉,曲折东流注入东海。长江因_______价值高,被誉为“黄金水道”。
(2)“东方之星”游轮倾覆地点位于_______省境内的长江_______游河段,这里江宽水深不利于救援工作。
8.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A符合题意。
9.长江是中国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自古以来就享有“黄金水道”的盛誉.长江中下游水流平稳,江面开阔,不少河段江面宽度超过10千米,航运价值高;B符合题意。
10.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降水丰富,河流的水量大,故不适合发展水电业;C符合题意。
【详解】
(1)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山脉,自西向东注入东海,长江的干支流众多,水位稳定,宜宾以下终年无结冰,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称号。
(2)由题目可知,“东方之星”游轮倾覆的地点是位于湖北省境内的长江中游河段,该河段江阔水深,不利于开展救援工作。
(3)浑浊的江水给救援带来很大的困难,说明了长江的含沙量大,主要是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的水土流失所致。
3.A
4.C
【解析】
3.长江经济带“最有利”的地理条件是其方便的交通,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到7万千米,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被称为“黄金水道”。巨大的内河航运条件构建了长江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长江经济地带。故选A。
4.长江各河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凌汛只发生在北方结冰的河流,故选C。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修五《洪涝灾害》知识点导学及答案
洪涝灾害考点解读洪涝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及防御措施。
知识清单1._______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洪涝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主要类型。
洪水是________不能被江河、湖泊容纳,________而泛滥的现象。
涝渍是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________、排水不畅的________。
3.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________地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温带________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________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________容易发生涝渍。
4.我国洪水灾害总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多_______少;_______多_______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_______坡和_______坡多,_______坡和_______坡少。
5._______是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洪水的_______分布与暴雨的_______分布存在着高度一致性,在东部_______,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6.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_______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特别是长江、淮河、黄河、珠江、海河、辽河、嫩江—松花江七大江河的_______地区。
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_______,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7.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利用,加重了洪灾的隐患。
只有控制河流上游山地的_______与_______的过多经济活动,才有可能减轻洪水灾情。
8.洪涝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因素中的_______和_______。
参考答案1.洪水2.洪水涝渍特大地表径流水位上涨蒸发弱低洼地3.中低纬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海洋中下游低湿洼地4.东部西部沿海内陆东南西北5.暴雨洪水时空时空季风区6.中下游平原中下游平原排水不畅7.土地水土流失低洼地8.气象水文要点精析要点一:暴雨洪水的成因、类型、分布类型洪水涝渍成因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形成条件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流量大,水位高蒸发弱,排水不畅,地势低洼洪涝的多发区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从气候因素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单元测试19(解析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A.高原B.山地C.盆地D.山脉2.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低不同B.夏季风进退规律反常C.海陆位置不同D.冬季风强弱不同3.关于下图中①①①①地区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①地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B.①地区西部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美称C.①地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D.①地区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川藏铁路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是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是我国第二条进藏铁路。
预计2030年建成后,将彻底改变川西、西藏等地区今后的交通运输条件。
下图为川藏铁路所经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沿途所经过的地形区有()①四川盆地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①青藏高原①横断山区①黄土高原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5.川藏铁路被公认为“最难建铁路”,其主要原因是()A.连接我国东西部,贯穿三大阶梯B.沿途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C.沿途城市少,无法提供物资保障D.两地文化差异大,交流困难6.下列地形区中,位于纬度最低的是()A.四川盆地B.柴达木盆地C.内蒙古高原D.黄土高原7.在我国的河流中,有一条非常特殊,它是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这条河流是()A.长江B.黄河C.雅鲁藏布江D.额尔齐斯河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影响E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经度C.地形D.洋流9.某地的传统民居多屋顶尖,墙体高大,白墙青瓦。
由此推断该地最有可能位于()A.B地B.C 地C.D 地D.E地10.有关我国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气候显著B.南北温差大C.东西降水差异小D.气候类型单一11.以下各条分界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致的有()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①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①1000mm等降水量线①一月份0①等温线①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读“长江水系图”,完成下列小题。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第l7卷第6期1998年l2月f黄i成国铹蚜罨,铂2中T,f岩石力学与工程Ch~=eseJ.口rⅡ{.cMechan{e~and昂ineeT~=917(6):701~7O4De口..1998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口(中白世伟谷志孟武汉490071)f,33I/T2.2历史在刻记本世纪1931年,1954年长江的大洪水之后,无疑还将铭记1998年的全流域大暴雨,大洪水,大决战.在与洪魔搏斗的抢险中?在堤防溃口的求生中,在扒口行洪的转移中,人们在深思,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这场空前的大恶战缘自于何?l据此,本文欲就其成因及其发展势态予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1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其发展态势分析长江由60多条主支流和5O多个大小湖泊构成-全长愈6300km,流域面积1.8×10ekm.,是世界第三大河.她流经全国l9个省,市,自治区,滋润着全国115的土地,挠灌着全国114的耕地,哺育着全国1/3的人口,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每当汛期来临,滔滔洪水日夜不停地冲击堤岸,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吞噬岸滨富绕美丽的家园之时,也叫人们心惊胆寒,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麻烦.从本世纪长江中下游已发生的三次全流域大洪水看.酿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1)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形成恶性降雨组合加之上压下顶,泄洪不畅,造成了洪峰重叠追加.居高不下的局面.以1998年为例口],自6月12日起,长江流域曾出现过8次大范围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一次是6月12~27日,江南大部份地区暴雨频繁.江西,期南安徽的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l倍多,江西北部多2倍多.一次是7月4~25日,长江三峡地区,江西中北部,湖南西北部和其他沿长江地段.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0.5至2倍.一次是7月末至9月上旬,长江上游,汉水流域,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高出2~3倍.受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了第三次全流域性大洪水.7月份长江中下潞主要的洪量超过1954年,其中宜昌站121.5X10.m.,比1954年多45×10.m.,汉口站16’t.8×l0.ml,比1954年多l2×10.m..长江上游地区的多次长时间的持续性强降雨,加之清江,汉江和洞庭湖水系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多次大洪水的相追,相加,相叠.鄱阳湖水系信江,修河,馓河和抚河均超1998年10月7H收劲来稿.作者白世伟简舟一男,57岁,196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固体物理专业.现任所长,研兜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702?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年历史高水位的”水坝型”顶托.造成泄洪缓慢.水位高居不下,是形成此次长时间高水位的直接原因.(2)无序围垦,无章砍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行,蓄洪能力减弱,使得酿成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加大,抗洪减灾的能力降低.据195;’年调查统计r,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还只有36.38x10’kin21到1986年,森林覆盖率只有l0,水土流失面积增加到了73+9dx10km.30年阿,森林覆盖率降低了12.水土流失面积扩大37.56x10’km..何况这种情况继续发展.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江水泥沙量的增加,河床的淤积抬高,径流量的减小和水位的增高.据统计,从1949~1988年的40a间,由于肆意围垦和淤积,洞庭湖的总面积由4350km减到了2145km;鄱阳湖的湖面缩小了1/5)湖北省l066个面积超过0.5km的湖泊只剩下了300个,湖泊面积减小了6OOOkm{江苏省湖面损失了l600km…….帅a阿,长江中下游的湖泊面积总共减少了10OOOkm.,相当原有湖泊面积的45.5,丧失了35X19m的蓄洪能力,几乎为在建三峡水库1.63倍的防洪库容量.此外,严重的水土流失,还使长江流域塘堰的总库容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了库容的l/d~1/6.总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50Xl09m.的库容损失,相当于长江沿线d0个分蓄区的库容.所以说,这是造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又一重要原因.(3)大堤设防标准偏低.堤防工程质量参差不齐,加之堤基地层复杂,又没有进行有针对的加固处理,是形成漫溢和渗漏,管涌,掼堤的根源之一.据了解,大多数堤防的设计,是以当地多年的实地平均水位为标准进行的,只有少数重要干堤,是比照1954年的最高洪水位设计的,这也就是说,大多数堤防防洪标准为l0~20a一遇.重要干堤为50~1O0a一遇.“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据荆江险要之最的监利县县志所记r:”全县拥有堤防长516.27km,其中荆江大堤d7-50km,长江干堤96.65km”;1990年荆江大堤和长江大堤的堤身断面比1949年前分别增大1倍和1.4倍,堤顶高程分别增高了3~4111”I其中剂江大堤.堤顶高程达39.35~41-95m,长江干堤的堤顶高程有52.5oA超过1954年当地实有最高水位2111以上,47.5超过l~2m”.而1998年的最高洪峰水位监利站为38.31m,比1954年高出了1.25m,说明设防标准仍然偏低M.此外,由于现有堤防大都是原有堤防通过逐年加筑培修形成的,层面阿的整合和基底的加固,一般都难到位?加之沿江二元结构地层的多变性和白蚁,螯虾,蛇类等动物穿凿和淘挖等等,为堤防工程防洪挡水时产生脱坡,崩岸,掼I=l提供了内在条件,这是形成洪涝灾害又一原因.(d)高新技术投入不足,对险情隐患尚无准确可靠的预测预报手段,不能做到防范于末然,出现险情全靠水来土挡的土办法处理,费工费时,延迟时机.从目前对付长江洪魔的对策,方法和技术看,大都属于历年防汛抗洪中积累总结出来的老办法,老技术.如全线布阵大兵团作战护堤的人海战术I坦表拉阿式排队巡查与水下触摸探测的土方法’苣险}水来土挡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土技术抢险等等.这些方法,技术,虽然行之有效,并且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但大量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会贻误时机,造成失误.在1998年6月9日至9月中旬的抗洪斗争中,现代高新技术成果——星云图一,水位滇进模型”,”因特阿”的应用,使人们预先得知未来水情,f~JT”心中有数,赢得了宝贵的第l7卷第B期白世伟等.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及防御对策?71)3?时间,并对有限的库容实施了科学合理的错峰调度,避免了片面性,盲目性以及靠人车传递情报资料的时间失误,取得了显着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在防汛抗洪中,有些高新技术成果,如探地雷达,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回声测量仪,井下摄影和4堵漏剂与丙凝等等虽为抗洪决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是,由于缺乏对堤防工程结构状态及其相关力学特性与加固处理效果的相应研究,尚未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其主要原因是:(1)科技工作者平时没能把高新技术在防汛抗洪中的应用提到应有的位置,没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试验及应用研究,缺乏足够的技术与经验贮备.如对高水位状态下,堤防工程的渗透,散畏,管涌机理及其形成环境缺乏系统的研究,不敢胃然行事.(2)防汛抗洪,事关重大,防汛工程险情的探测诊断和抢险加固,要求快速,敏捷,可靠,不能有任何失误.风险大,科技人员有思想压力,不敢胃然进行尝试推广.(3)防汛抗洪,属公益性事业,专用技术和产品的应用范围有限,缺乏支撑性投入,驱动力不足.(d)由于高新技术投入不足,既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也不能实现快速及时有效抢救.纵观历史肴现在,自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的2096a闻,共发生洪灾214次,平均10a一次}1921年至1949年的28a间,共发生洪灾11次,平均2+5a一次}1990年至1996年的7a间,共发生洪灾5次,平均1.da一次.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江干流洪灾发生的频数在逐年增加,而且,越到现代,频率越高,发展势头令人担扰,如不及时采取果断措施,必将危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总结过去想未来,在洪涝灾害一时难于根除的今天,进一步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是必要的.在面对21世纪,举步迈向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今天,要大力进行防讯抗洪技术的创新,这也是我们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2对策与建议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形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集中降雨量大之外,还与强调眼前的局部利益,无视流域规划,强1Bj改造自然,导致流域内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江河泥沙剧增,蓄洪能力锐减,堤防质量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为根除洪涝灾害,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提出了标本兼治,根治水患的32字指导原则,并作了相应的部署,但它的落实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并非三年五载所能,因此,防汛抗洪乃是不可忽视的长期任务.为改变当前被动防汛抗洪的局面,本着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积极抢险的精神,为提高防汛抗洪技能,我们从岩土力学的观点与岩土工程稳定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下科学防汛抗洪的对策与建议:(1)长江干堤的分区,分段评价与归类研究即通过综合研究由各种技术手段获得的堤身,堤基,河床及邻近地层的资料,对长江中,下游沿线干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区段进行评价和归类,将之分成加固治理和探测技术研究的紧急,重要,欢重要和一般地段,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依据.(2)长江干堤地层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开发研究,即建立以岩土力学,工程地质理论以及地层勘探资料为基础的沿江堤防工程体系浅部地层信息系统.?704?岩石力学与工程1998正(3)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探测与诊断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力争在以后的洪水灾害来临时,在各种重大险情出现之前,能在大范围内以低廉的成本进行准确可靠的探测和预警预报,提前采取防范响应.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稳情的出现. (4)长江干堤堤身,堤基险情的快速整治加固材料及相应处理技术研究.即通过研究,使长江干堤已出现的险工险段和重要战略地段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和有效加固.在以后汛期来临时,使可能出现的堤岸软化崩塌,散漫和管涌等险情可以快速加固处理,疏导和封堵I可能出现的溃口,崩岸等地段可以快速抢救和有效修复{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5)汛后水治工程建筑物的安全评价及整治对策研究,即建立水治建筑物安全评价方法,使沿线水毁工程在灾后能得到有效恢复.(6)建立防洪工程专家系统.即建立防洪工程类别,工程险情评价,险工险段治理对策和洪水期阿险工险段排险措施等功能的系统,以便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直观的资料系统和科学决策依据.3结论从我们现有的基础和条件看,在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把诸如浅层地震仪,高密度电法仅,声波探测仪,探地雷达,核子密度仪,孔隙水压计,光电测压计,钻孔摄影仪,滑动测微计,钻孔测斜仪等众多的先进仪器及各种快速加固材料和相应的加固处理技术应用于防汛抗洪实践,改变当前防洪抗洪的被动局面是完全可能的.参考文献l金辉.长江.我为你哭泣.南方日报.1998.&142湖北省致协l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今年我省hhneng (h’ofBoe,k4”岛”J】lf础_拓^e韶∞d舯of隅钟8,4430071)。
水灾害原因
洪涝灾害严重与季风气候有关。
降水集中于夏季。
汛期河水猛涨,造成河流排水不畅。
流域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大。
中下游一般是平原地区,流速慢,易形成洪涝由yu持续晴热少雨天气,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正遭受近60年来罕见旱情,湖北、江西、湖南等地部分地区旱情严重,上千万人口遭受干旱缺水之苦。
冷暖空气不匹配、水汽输送条件严重不足等原因导致今年以来降水稀少,是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干旱的主要原因。
降水持续偏少导致江河、湖泊水位异常偏低,水体面积减少明显,农业生产受到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饮水困难。
根据初步分析,总体来说,造成长江中下游干旱的主要原因是冷暖空气不匹配,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大,向南扩张明显,南方热带系统不活跃,水汽输送条件弱,不利于冷暖气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汇,难以形成有效降水,干旱明显。
首先,由于中高纬冷空气活动频繁、势力强。
其次,热带系统不活跃,向中国大陆的水汽输送严重不足。
造成水汽输送不足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前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弱、位置偏东,近期的热带气旋活动也不利于副热带高压西进,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气流位置偏东,难以将水汽输送到中国东部;二是南海北部,出现了明显的对流活动减弱现象,中印半岛、南海上空偏南风明显偏弱,导致中国中东部的水汽输送远低于常年同期。
相比之下,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
输送相对较强,但这一支水汽通道主要影响中国西南地区,因而截至目前西南地区的降水量基本接近常年同期水平。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测试题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选择题2012年7月3日,狂风暴雨雷电冰雹突袭南京,金川河桥廊坍塌致多人伤亡。
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灾害()A.属人为灾害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是战争造成的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A.人员伤亡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毁灭D.环境受到污染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是()A.自然作用B.人类活动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D.人类和人类社会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4~6题。
4.该地理现象是()A.地震B.台风(或飓风) C.赤潮D.梅雨5.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A.豫B.琼C.藏D.沪6.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A.东南亚B.中美洲C.孟加拉D.几内亚湾新华社北京2010年8月24日电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24日说,我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已扩大至江苏、浙江、安徽等12个省份的113个县(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癌症”,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是松树的一种危险性和毁灭性病害,是国内外要求控制和消灭的一种检疫性病害)。
据此回答7题。
7.下列关于松材线虫病害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染容易B.致死速度快C.蔓延迅速D.危害树叶8.1999年2月,日本本州西部发生的地震不到里氏5级,但不少地区震感强烈,因为()A.4级以上地震已属强烈地震B.震中很浅,震中越浅,震感越强C.震级虽不大,但是震源相当浅D.震源相当深,但是烈度大、震感强9.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和火山B.暴雨和泥石流C.洪涝和台风D.滑坡和沙尘暴2005年第9号台风“麦莎”8月袭击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同时中央气象台8月5日17时发布的暴雨警报,淮河以及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将有强降水。
浙江大部、江苏大部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局部有特大暴雨。
回答10-11题。
10.依据上述材料和有关地理知识,与暴雨联系不紧密的地质灾害是()A.崩塌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11.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袭击沿海地区B.常发生在秋冬季节C.一种在海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D.只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有关资料。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长江中下游洪水的成因及治理对策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成因及治理对策一、长江中下游的地形特点长江自出三峡后,进入下游平原区。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 955公里,流域面积 68万平方公里。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 938公里,流域面积 12万平方公里。
干流自宜昌以下,河道坡度变小、水流平缓,枝城以下沿江两岸均筑有堤防。
其中以长 182. 35公里的荆江大堤最为重要和险要。
二、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洪灾与流域气候、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有极大的关系。
1.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主要原因是暴雨成灾,集中降雨量多,强度大,持续时间长。
暴雨集中在 5, 10月,雨季中下游早于上游,南岸先于北岸,故一般年份各江河洪峰相互错开,不致造成大洪灾。
但如气象反常,雨带徘徊在长江南北两岸,两岸支流洪水和干流洪水同时袭来,外洪内涝,上压下顶,即可酿成大洪水灾害。
例如1998年的特大洪水。
2. 中下游地区天然水环境非常独特,沿江湖泊星罗密布,江湖连通,湖分江洪,具有联动的江湖关系。
湖泊具有较大的调洪作用。
但是,由于中上游无序砍伐,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极为严重,长江之水日益变浑,含沙量大,使得湖泊淤积严重,洪道、湖底不断淤高,调蓄容积减少50亿立方米,洪水位抬高,洪涝灾害加剧。
(以洞庭湖为例,湖内多年平均淤积沙量为 9840万立方米,平均每年淤高达厘米,洪道、湖底不断淤积抬高,芦苇从生,洪水渲泄不畅 )3.不断进行围湖造地和洲土开发利用,造成湖面不断缩小,增加了洪水灾害的发生。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富饶的鱼米之乡,土地肥沃,突出问题是人口多、耕地少。
围垦使得湖面减少,为保护开发的耕地及居民,修建了许多民堤,人类活动极大地改变了江湖关系,使得洪灾加剧。
4.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城市全赖堤防保护,大堤对防御中小洪水的作用不言而喻,但随着大堤的修高,洪水位也随之抬高,加之泥沙在河道中不断淤积,增加了洪水危害。
三、洪涝灾害的治理长江中下游治理洪涝的关键任务是,急需解决目前防洪标准偏低与特大洪水频发的矛盾。
中国的水文灾害
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等于 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有哪些?
有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 海口、 广州、香港、澳门、台北等大城市。
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
①东部多,西部少; ②沿海多,内陆少; 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 中④国多山年平脉均日东降坡水量和≥50南毫米坡的日多数,西坡和北坡少。
【学习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 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 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 灾害灾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 及灾情特点。
思考为什么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暴潮灾害 影响更为深远?
•虽然我国风暴潮从辽东湾到北部湾都有发生,但 东南沿海的台风发生的频次多,时间长,引起的 风暴潮频繁。
①东南沿海是我国对外开放、经济最发达的 地区,有我国发达的农业区和工业区,密集 的人口和城市群。 ②台风风暴潮灾害给这里带来的影响不仅是 直接的人员、财产等经济损失,还有更加严 重的间接损失。(例如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浸泡精密高级仪器的经济损失等。因此,我 们说影响更为深远。)
思考: 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 的特点?受哪些因素 影响?
阅读教材第38页“ 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一 则材料,
【探究】我国洪水灾害有哪三种类型?它们 在形成原因、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等 方面有何差异?
2、我国洪水灾害的类型
类型 形成原因
主要分 发生时间
布地区
暴雨 洪水
影降 地响雨势多低我、平国暴,范雨排围集水最中不广;、东季时部风间区最长、4危—害9月最大 的畅洪;人水类灾不害合理的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十二练习题一、单选题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地势差异B.距海远近不同C.人口和城市多少D.经济发展水平2.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A.泥石流B.地震C.干旱D.火山爆发3.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①退耕还湖①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①陡坡修梯田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39秒,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强烈地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此自然灾害属于()A.地质地貌灾害B.气象灾害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5.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6.云南省是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A.气候高温多雨B.水土流失较为严重C.地形崎岖不平D.地处板块交界地带2018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可知()A.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B.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C.18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D.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8.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冷空气来源B.太阳辐射C.天气状况D.地势高低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
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
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B.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10.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①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边①在商场应迅速从高楼跳下①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窗边①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物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阶段测试954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阶段测试954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yrhkj0024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下列岛屿位于大洋洲的是()A.马达加斯加岛B.塔斯马尼亚岛C.格陵兰岛D.新加坡岛2、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A.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B. 地壳比较稳定的地带C. 地球上有山脉分布的地带D. 地球上有高原分布的地带3、一个地区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下列哪一项表示()A. 人口数量B. 人口增长数量C. 人口密度D. 人口自然增长率4、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是()A. 菲律宾B. 日本C. 印度尼西亚D. 马来西亚5、下列有关亚洲气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B. 亚洲分布范围最广泛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D. 影响亚洲东南部的夏季风主要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6、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A. 四季的变化B.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C. 昼夜长短变化D. 昼夜更替7、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十分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因素B. 纬度因素C. 洋流因素D. 海陆因素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8、学完“地图上的比例尺”之后,小丽、小华、小明、小玲四位同学,针对“比例尺的大小与所表示的地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下面是他们四人的发言,你认为谁的说法不正确()A. 小丽:从表示范围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大则表示的范围小B. 小华:从表示范围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小则表示的范围小C. 小明:从表示内容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大则表示的内容详细些D. 小玲:从表示内容来看,相同图幅比例尺大则表示的内容粗略些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B.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C. 秦岭-淮河一线是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D. 秦岭-淮河一线是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10、与0℃等温线走向基本一致的是()A.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B. 200mm等降水量线C. 800mm等降水量线D.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11、有关亚洲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区洪涝灾害频繁B. 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C. 气候复杂多样,海洋性特征显著D. 世界陆地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均在亚洲。
中考地理 第一编 教材过关 第十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3课时 中国的河流 (1)
二、滚滚长江
概况 特点 发源地 注入海洋 流经地形区 主要支流和湖泊 上中下游分界点 沿江城市 水能资源 航运 问题 重点治理河段
长江 我国第一大河(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山脉A 唐古拉山脉 的各拉丹东峰 海洋B 东海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E 四川盆地 、F 长江中下游平原 1雅砻江、2岷江、3 嘉陵江 、4乌江、5 湘江 、6 汉江 、7赣江、C 洞庭 湖、D 鄱阳 湖 a 宜昌 ;b 湖口 甲: 重庆 ;乙:武汉;丙:南京;丁: 上海 主要集中在 上游 河段,有“ 水能宝库 ”之称。最大的水利枢纽是d 三峡 水利枢纽 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 宜宾 以下四季通航,有“ 黄金水道 ”之称 上游: 水土流失 ;中下游:泥沙淤积、 洪涝灾害 、水污染 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 荆 江
命题点一 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例1 读长江流域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材料A和C反映的长江流域面临的环境问题是 水土流失严重 ,产生的原 因是 滥伐森林、破坏草场 。
(2)材料B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湖泊面积缩小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围 湖造田 。 (3)材料D反映了长江泥沙含量大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滥伐森林和破坏草 场,该问题引起的后果是使河床淤积抬高, 洪水 威胁加剧,为此应采取的措 施是 植树造林,保护草场 。 ▶名师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生态问题及对策。 认真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名师点拨 黄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 北平原四大地形区。上、中、下游各河段生态环境问题分别为:上游土地荒漠 化严重,中游水土流失,下游泥沙淤积、地上河、洪水威胁等。 解析 凌汛是指冰坝阻塞河道导致水位急剧上升的现象。
长江洪涝灾害原因及治理
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一、自然原因:1、流域广、支流多,降水丰,干流汛期长,水量大2、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二、人为原因:1、上中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缩小,调蓄洪水能力减弱三、综合治理措施:1、加固江防大堤2、兴建分洪蓄洪工程3、修建一些水库、4、重点治理荆等一些河段5、建设一些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6、在长江上游大力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禁止乱砍滥伐森林、滥垦草地、过度放牧、破坏生态环境7、禁止人们围湖造田等8、教育人们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四、综合治理措施:上游:营造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中游:重点整治荆江河段,截弯取直;退耕还湖;兴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江防大堤;疏浚河道长江的现状及治理措施长江洪水灾害主要是由于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再加上河道宣泄能力不足所致。
造成洪灾的原因。
首先是自然因素。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如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遭遇叠加在一起,长江干流就势必会出现特大洪水。
其次人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度砍伐,陡坡开荒等造林水土流失的加剧和围湖造田等)。
三峡工程的防洪效益: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日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人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来沙,并且对整个中下游洪水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三峡工程建成后,可以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如遇大于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及其他防汛措施,也可以避免荆江河段干堤溃决造成的毁灭性灾害。
同时,由于上游洪水得到有效控制,可以大大缓解洪水对武汉市的威胁,减轻洞庭湖淤积,还可以大幅度减少分蓄洪水乱的巨大损失。
因此,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均特别巨大,这是其他防洪措施所难以替代的,防洪的需要,成为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
长江中下游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容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然灾害复习⼀.⾃然灾害是⾃然界的异常变化作⽤于⼈类社会的产物,并对⼈类社会造成破坏或负⾯影响。
⾃然灾害是⼈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减轻⾃然灾害对⼈类所造成的危害是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标。
⾃然灾害的类型有:天⽂灾害(如太阳风暴导致通讯中断、磁暴等)、⽓象灾害(暴⾬洪涝、⼲旱、台风、寒潮、霜冻、雪灾等低温冷害、酷热、雷击、冰雹、⼤风、⼲热风、龙卷风、浓雾及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流、⼭崩、地陷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巨浪,海冰、⾚潮等)以及⽣物灾害(农林病⾍草⿏害以及森林⽕灾等)。
⼆.⾃然灾害的发⽣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在时空分布上有⼀定规律可循:区域性、季节性和阶段性以及共⽣性和伴⽣性等。
不合理的⼈类活动会加剧或诱发⾃然灾害,但⼈类也可以采取正确的⾏动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减轻⾃然灾害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救灾、灾后援建等⼀系列⼯作,是⼀项必须动员全社会⼒量协调⾏动的系统⼯程。
灾害⾼风险区⼈⼝、资产密度的提⾼,是灾害损失增加的重要原因。
然⽽,经济发展既可能加重灾害威胁,⼜增加了防灾抗灾的能⼒。
防灾减灾的重点地区是城市。
我国是世界上⾃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灾害种类多,频度⾼,损失⼤。
减灾就是增加效益,主要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加强减灾教育,提⾼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加强灾害研究⼯作,建⽴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减灾⼯作政策法规体系,完善社会应急机制,加强灾害管理;采取必要的避防措施和抗灾⼯程措施;加强⽣态建设;加强灾害保险⼯作。
(⼀)天⽂灾害。
太阳活动的表现、标志、周期及对地球的影响是⾼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内容之⼀。
太阳活动在光球层和⾊球层上的表现分别是⿊⼦和耀斑的增多,⿊⼦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使地球⽓候异常、影响电离层,导致地⾯通讯的中断及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磁暴”。
(⼆)⽓象⽓候灾害。
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的原因
长江中下游旱涝灾害的原因:
★一、自然因素
1.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长江的中下游气候较温和,有较多的多雨期,但也有较多的旱季,缺乏均衡的降水,易造成干旱灾害。
2.季节性降水:中国陆地主要降水部分集中在汛期,也就是主要雨量集中在5月中下旬到10月上旬,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降水不足,容
易造成干旱灾害。
3.山地降水分布不均:长江上游以西南季风为主,成都以西大部分以及西部山地上的降水较大,而低劣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通常
较少,导致旱涝灾害。
★二、社会因素
1.耕地面积过大:耕地比例过大,耕地部分降水和地表运动减弱,致使降雨减少,容易出现干旱灾害。
2.自然湿地缺失:过去保持了水源稳定的湿地现在大量被大型水利建设、垃圾填满,归还自然水体的水量减少,强烈的水的循环不良。
3.人口密集: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全国人口集中的主要地区,人口较密,至今还是农耕经济占比较高的地区,这也直接导致了自然资源的
消耗,影响了水循环,造成旱涝灾害。
★三、生态因素
1.江河改道:很多改道系忽略江河水文。
改道会降低水位,容易造成旱涝灾害;除此之外,大小桥梁多,改道会改变了江河水体淤堤的形态,致使江河中的淤泥不易流走,造成水位升高,也会造成洪涝灾害。
2.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森林覆盖率降低,荒漠化加剧,林草丧失,河流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水土流失,使得洪水不易减弱,同时减少了江水
的深度,容易形成洪涝灾害。
3.减少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降低,土壤失去把水分子吸附特性,使得降水以水流形式直接流入河渠,不再充分得到分散,引起洪水泛滥,以及造成的旱涝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连发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连发的成因及对策思考
周元益
【期刊名称】《水利天地》
【年(卷),期】2011(000)008
【摘要】去冬今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严重干旱,大型湖泊水面大幅缩小,部分中小河流出现类似黄河的断流,长江水位创历史新低,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入梅以来,又连续出现暴雨大暴雨,上百万人遭遇洪涝灾害。
这种旱涝连发现象历史罕见。
笔者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连发是由于气候波动、水利设施发展滞后、生态植被保护缺失等原因造成。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周元益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水政监察局,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5
【相关文献】
1.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与旱涝的关系 [J], 郝志新;李明启;郑景云;葛全胜
2.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连发成因及对策 [J], 周元益;
3.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力以赴积极应对旱涝连发 [J],
4.2011年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初探 [J], 封国林;杨涵洧;张世轩;王阔;沈柏竹
5.2011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涝急转成因分析 [J], 马鹏辉;杨燕军;刘铁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长江干流宜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
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
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那么问题来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且看以下分解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发生暴雨或大暴雨,其中主要暴雨区有:以赣东北为中心,包括湘北、皖南、鄂南,中心区年均降雨量1800~2000毫米;以川西为中心,包括川东、川北、陕南、鄂西、滇黔西北,中心区年均雨量约2000毫米。
两个多发暴雨区的暴雨,前者多发生在5、6月,后者多在7、8月。
暴雨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与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和上升运动紧密相连,且与洪水发生时间和地区一致,一般是:4~6月份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水系及湘江;沅、资、澧水为5~7月,清江、乌江为6~8月,金沙江下段及四川盆地各水系为7~9月,汉江7~10月。
在中下游干流7、8月出现洪峰最多,为长江主汛期。
10月份以后,长江汛期结束。
这种时空的分布,洪峰错开,且平原区有巨大的湖泊水网调节,是有利于河道宣泄与防御的。
但有的年份各区域或支流洪水赶前错后,雨期延长,雨区增大,干支流洪水发生不利遭遇,湖泊洼地排水不畅,从而使河道流量急剧增大,乃至超出安全泄量,造成防洪上的紧张局面,甚至产生严重灾害损失。
流域内洪灾为害很广,而中下游平原区,则因暴雨洪水汇流,干支流
洪水遭遇,可形成巨大洪流,其中武汉市,特别是荆江区受洪水威胁最大,是全江防洪的重点。
长江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
1、中下游多平原,地势低平,不利于泻洪。
2、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夏季多暴雨。
3、南北支流汇入多。
4、上游地区对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下游河床抬高,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荆江河段尤为突出,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5、人们围湖造田,缩小了湖泊面积,湖泊的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非常感谢大家的收看,为了回报大家长期以来给予的包容与厚爱,近期我们还会给大家分享一下遭遇水灾该如何逃生的自然灾害安全
小知识,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也能来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