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历史文化遗迹——天津、曲艺之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篇幅看,有只有几句的小天津快板,也有能说十几分钟的 短段,还有像评书那样的可以连续说许多天的“蔓子活”。 从方音看,有用普通话说的天津快板。“数来宝”,也有用天 津方音演唱的天津快板。 从内容看,既有以故事情节取胜的,也有一条线索贯穿若干 小故事的所谓多段叙事的,还有完全没有故事的。 从韵辙看,既有一韵到底的天津快板,也有经常变换辙韵的 数来宝。“包袱”、“夸张”、“铺陈”是天津快板常用的艺 术手段,但也并非是天津快板所独有而在其他艺术形式里绝无 的,这些艺术手段,对天津快板艺术特色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包袱天津快板,特别是“数来宝”,具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 跟相声艺术一样,“包袱”是结构情节、刻划人物的重要手段。
曲艺,是我国民间说唱艺术的统称。有人说它 起源于春秋,兴盛于唐、宋。到了近代,我国曲 艺已蔚为壮观。那时侯,报刊杂志的封面人物很 多都是曲艺演员。特别是天津,由于天津人文地 理环境因素,天津人那时候有许多人喜欢曲艺。 从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之后,天津就成为了京都 门户水陆要冲,有着九河下梢的地理位置,和五 方杂处的人文环境,于是就形成了天津人所特有 的市民文化,而最具特征的市民文化就当属是曲 艺了。
评书曲艺曲种。形成于清初,第一代艺人为王鸿兴,所传 弟子为“三臣”、“五亮”。“三臣”指安良臣、邓光臣、 何良臣。“五亮”不详。评书只说不唱,表演者一人,以醒 木作道具,渲染气氛。评书艺术以结构严谨取胜,一部长篇 包括几个“柁子”(段落),一个柁子可分为几个“梁子”(故 事),一个梁子又分为若干“和子”(悬念)。 说书技巧主要有四种:一是“开脸儿”,表现生动具体的 人物形象;二是“摆砌末”,描述人物活动环境;三是“赋 赞”,赞美人物或景物;四是“垛句”,也称“串口”,夸 张地描绘人物、景物及事件。这些技巧,是用以烘托气氛, 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说书时,以说书人口气叙述的,叫 “表”,摹拟书中人物音容笑貌的,叫“白”,评说书中人 物作为的,叫“评”。天津评书艺人有王致久、张杰鑫、常 杰淼、陈士和、姜存瑞等.
单弦有两种演出方式:①自弹自唱;②一人站 唱,以八角鼓敲击节拍,另一人操三弦伴奏,原 称“双头人”。单弦的曲目,前期主要是反映清 代北京社会生活风貌的,如《穷大奶奶逛万寿 寺》、《青草茶馆》等,也有由戏曲故事改编的, 如《罗锅儿抢亲》、《合钵》等。随缘乐以后, 则多根据《聊斋志异》 、《今古奇观》、《水浒》 等小说改编,如《续黄粱》、 《胭脂》 、 《杜 十娘》 、《翠屏山》等。
天津时调,中国天津曲种 。是天津曲艺中最有代表 性的曲种之一,它用天津地方语的字音演唱,内容通 俗易懂,腔调高亢爽朗,具有浓郁的天津乡土气息。 其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执节子板站唱,另有人操大 三弦和四胡等伴奏。除少数曲目二人对唱外,多为一 人独唱,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节子板。唱腔有 靠山调、老鸳鸯调、喇哈调、落尺时调等。句式以7字 句为主,有长短句相间;板式有慢板、中板、二六板 和垛子板等。初为船夫、搬运工人、人力车夫等人的 业余演唱,其曲调非常丰富,包含许多天津地方民歌 小调和外地流入天津的曲调。
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时调演变而来,句式灵活,几言皆可, 但要求上下句对仗,尾字押韵,可通篇一韵到底,也可中途 换韵,创造性地使用了“赋、比、兴”,风格粗犷、明快、 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无风湖面,爆如炸雷闪电,脆 如珠落玉盘,美如酒醉心田。”中的“平、爆、脆、美”四 个字来概括。伴奏乐器:竹板、大三弦和扬琴等。是由群众 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 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 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 格。天津快板风格粗纩、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 活气息和地方风味。深受天津人的喜爱,也为其他省市群众 所喜爱。
天津虽不是京剧的发源地,但就其对京剧 的传播、张扬、促进,乃至于光大方面来 讲,是呈显著之势的。究其原因是,天津 有着适宜于京剧发展的地理环境(地处陆 路、水路的南北交通要道)与人文环境 (有着爱戏、懂戏的观众)。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 一。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 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 开始进京。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 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 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从全国300多 个戏曲剧种中脱颖而出,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 (京剧为榜首)。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京剧的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主要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 视为中国国粹。京剧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 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相声是北方曲艺曲种。以语言为主要表演手段的 喜剧性艺术。在相声形成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 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 引人发笑为其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 艺术手段。语言明快幽默,模仿维妙维肖,讽刺犀 利辛辣。相声一般由“垫话儿”、“瓢把儿”、 “活”、“底”等部分组成,表演形式有单口、对 口、群口三种。单口由一位演员表演,讲述笑话。 对口由两位演员出台,一问一答。群口又称“群 活”,由三人以上演员表演。
ຫໍສະໝຸດ Baidu
传统曲目有《单刀会》、《战长沙》、《博望坡》等数十段,以及由刘宝全、白 云鹏等人整理的《长坂坡》、《白帝城》、《探晴雯》、《樊金定骂城》等数十 段。
西河大鼓,前身为清代中叶流行于河北省中部的弦子书 和木板大鼓。后经河北省高阳县艺人马三峰创新使这一曲 种日趋成熟。20年代初,在津被正式定名为西河大鼓。西 河大鼓为一人站演,说唱并重,演员自击鼓板,唱词为七 字句和十字句,层板腔体,有三种板式。说唱语言保有冀 中方言俗语,唱腔朴实,曲调明快。20-30年代西河大鼓的 几个主要流派为朱(化麟)派、王(振元)派、李(德全)派、 赵(玉峰)派、马(增芬)派。 天津还有两个西河大鼓艺术世家:郝家(郝英吉、郝庆 轩、郝艳霞、郝秀洁等)、田家(田士杰、田起山、田荫亭 等)。著名演员还有王艳芬、艳桂荣、陈凤云等。
铁片大鼓也称乐亭大鼓,是北方较有代表性的 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广泛流传于冀东、京、津 及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演出时由一 人自击鼓板站立说唱,另有人分持三弦等乐器伴 奏。乐亭大鼓相传1850年前后由温荣创立于河北 乐亭县,曾与评戏、唐山皮影并称"冀东民间艺术 的三朵花"。自形成以来,名人辈出,流传较广, 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
天津快板的语言特点及格式: 天津快板是用天津方言演唱, 分慢板、中板、快板。节奏轻 快、语言流畅、通俗易懂、合 辙押韵。常巧妙的使用天津土 语制造俏皮的包袱儿。 天津快板的基本格式是:五五 八五,每两句分四小节唱完。 其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演变 唱法,但节奏不变。 天津快板艺术灵活多样,丰富 多彩。从表现形式看,有一个 人说的天津快板书,两个人说 的数来宝和三个人以上的“快 板群”(也叫做“群口天津快 板”)。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 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 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 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京韵大 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 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 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 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 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 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梅花大鼓的曲种起源于北京,又名清口大鼓,过去是北京 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 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后金万昌对该曲种进行了改造创 新,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经金万昌改革后的梅花调唱 腔娓娓动听,深为听众喜爱,逐渐成为该曲种正宗。天津 梅花大鼓艺人有邱玉山、周子臣与瞽目弦师卢成科,他们 都授女徒很多。后成名的女艺人有花四宝、花五宝、花小 宝(史文秀)、花莲宝、花云宝、花银宝、周文如等,当 时有“有梅皆宝,无腔不卢”之说。梅花大鼓有另一种表 演形式,即现在又恢复了的含灯大鼓。演唱时,口衔龙头 式灯座,唱时不能张口,唱腔只能由喉舌发音,故唱段不 能长,而注重击鼓等表演。
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最早相声演出在清末。20年代, 天津相声进入繁荣发展阶段,津京两地相声演员频繁往来,许 多相声演员在天津演红后,又赴全国各地。光绪初年,北京艺 人玉二福来津长期演出。清末民初,在北京扬名的相声演员有 “八德”:裕德龙、马德禄、李德锡、焦德海、刘德志、张德 泉、周德山、李德祥。他们都曾来津演出。天津的著名相声演 员有李德锡(艺名万人迷,有“滑稽大王”之称)、张寿臣(有 “幽默大师”之称)、马三立、侯宝林、常宝堃(艺名小蘑菇)、 郭荣起、常宝霆、苏文茂、刘文享、高英培、马志明、李伯祥、 魏文亮等。相声传统曲目有300余段。现在相声界仍然活跃着不 少天津笑星,例如郭德纲,曹云金,杨毅杨少华父子,赵津生, 刘亚津,李菁,何云伟等。
金慧君 京韵大鼓演员 艺名小黑姑娘
林红玉 京韵大鼓演员 被誉为“女鼓王”
张秀颖 ,京韵大鼓演员 艺名小映霞
孙慧文,京韵大鼓演员 艺名孙书筠 ,京韵大鼓女声化的丰碑。
天津被称为“曲艺发祥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北 方“曲艺之乡”。这一美誉不仅驰名全国,而且扬名 海外。曲种繁盛,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欣欣向荣是 天津曲艺的最大特色。天津不仅有着自己所独有的一 些曲种,如天津时调、天津快板等,而且几乎北方的 大多曲种,如京韵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铁片 大鼓、单弦、河南坠子、相声、评书、山东快书、山 东琴书等,自打流入天津,都能够在这块土地上生根, 发芽,开花,结果。毫无疑问,天津曲艺的兴旺发达、 长盛不衰,乃至最终成为天津文化的一道最为亮丽的 风景线,就是因为有了一代接一代的曲艺演员、伴奏 员、作家及理论家们的辛勤耕耘。
历史上的天津城市建设,是以外乡人口陆续迁 入而随之组建壮大扩展的。这些外乡人士将各自家 乡的娱乐形式带到了天津,促成多种声腔曲种在天 津地界的既激烈竞争,又相互借鉴吸收和多元化繁 衍,这是造成天津地界曲艺活动日益繁荣的契机, 也是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民间曲艺艺人的 有效保证。当时出现了小黑姑娘、林红玉、小映霞、 小岚云、小彩舞、孙书筠等一大批说唱艺人,活跃 在舞台上,其中以刘宝全、白凤鸣、张晓轩京韵大 鼓三大流派最为著名,可谓享誉全国。
单弦 清乾隆年间起源于北京,因演唱时用八角鼓击节, 又名八角鼓。流行北京、天津和东北各地。单弦 为联曲体,早期常在岔曲头和岔曲尾之间夹以数 唱和若干曲牌,现通常结构为岔曲头和若干曲牌。 早期单弦演员来自北京。建国前,三大流派的创 始人荣剑尘、常澍田、谢芮芝常年活跃在天津的 曲艺舞台上。40年代,天津单弦演员石慧儒集前 人之大成,形成了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演唱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