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附答案)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3.2(试卷三)答案《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三)答案课程代码0044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D2. A3. A4. B5. C6. B7. B8. D9. A 10. C 11. A12. B 13. D 14. A 15. A 16. B 17. A 18. B 19. B 20. C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D2.ABE3.ABCD4. ABCDE5.ABC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1.柏拉图2.因材施教3.生产力4.智育5.扎实的学科知识6.舒尔曼7.科尔伯格8.绝对性评价9.教育社会学10.替代性强化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矛盾性:(1)发展的方向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2)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3)发展的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4)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性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5)发展的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一致性:(1)社会发展决定着人的发展(2)人的发展也决定着社会发展2. 原因:(1)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
(2)教育虽然具有强烈的社会制约性,其方方面面都要受到来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强有力的制约,但教育又有自身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有自身一定的独立性。
表现:(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的存在具有必然性(3)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5)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不同:(1)二者研究的对象不同。
(2)二者所属范畴不同。
(3)二者的方法不同。
(4)二者的特点不同。
(5)二者的来源不同。
联系:(1)教育科学是教育艺术的基础和依据。
教育艺术的发挥要大体符合教育科学所揭示出来的规律和原则(2)教育艺术是教育科学的发挥和升华。
4.(1)教育家的意识(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3)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4)健康的心理素质(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6)法律意识5. 情境模式认为课程是由经验构成的,而经验又包含内在价值,反映特定的文化结构,因此,课程编制应针对每一学校的特点,从分析学校各方面条件入手。
扈中平 现代教育学练习题 附答案
第一章学习测试题一、单选题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P6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 促进社会发展C. 提高人的素质D. 促进人类和谐2. 狭义的教育是指()P7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P15A. 人B. 学校C. 理论知识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P2A. 《教育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6.《大教学论》的作者是()P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7. 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P28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P31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10.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1.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P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12.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P17A. 社会需要B. 人类劳动的进行C. 语言的形成D.文字的出现13.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P18A. 学校出现B.班级授课制的出现C. 教师出现D.痒、序的出现14.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P19A. 私塾B. 乡学C. 小学D.“庠序”15.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6.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P20A.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7.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P20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B. 人的发展需要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18.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P21A. 人类的教育实践B. 人类的发展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D.教育思想家的出现19.《理想国》的作者是()P22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和亚里士多德D. 黑格尔E.夸美纽斯20.《教育过程》的作者是()P32A. 夸美纽斯B. 洛克C. 杜威D. 布鲁纳21.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P32A. 杜威B. 布鲁纳C. 夸美纽斯D. 洛克22.学校教育产生于()。
扈中平2现代教育学 综合练习 1withKEY
教育学综合练习 1 (复习参考)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的《》一书,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一书,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 人类( )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5.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 )。
6. 贯彻教育的创造性原则应注意培养学生的( )、( )、( )和一定的创造学知识。
8. ( )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是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高。
9. 衡量教学测量质量高低,通常以( )、( )、( )和区分度作为指标。
10. ( )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
( )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知识与能力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 在当代,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B、经济与教育同步发展;C、教育先于经济的发展;D、二者的发展互不相干。
4.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要求应该是()A、从知开始,按照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从情开始,按照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从行开始,按照行、知、意、情依次进行;D、视学生知、情、意、行的不平衡情况和教育内容的要求,可以有多种开端。
6.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水平低下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D、阶级制度7.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8. 教育机智显示出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B、创造性C、个体性D、系统性三、判断题(共10分)1.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具有永恒性,所以教育的性质是永恒不变的。
现代教育学扈中平版
第一章1、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耦合的过程,即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教育活动具有动力性;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历史性和文化特征。
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的形式,使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制度化教育: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4、非制度化教育: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态的教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5、生物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里托尔诺(法国)和沛西-能(英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6、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路(美国)他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为人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7、劳动起源论:这是马克思的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存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存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二、思考题1、如何理解教育现象?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它有三个规定性: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时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3:教育现象是以教育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
2、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农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超脱离;工业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1)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2)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4)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1.2(试卷一)答案《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一)答案课程代码0044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 A2. D3. D4. A5. A6. D7. A8. C9. B 10. A 11. D12. B 13. A 14. B 15. C 16. A 17. C 18. A 19. A 20. B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ABC2.ABCD3.ABDE4.BCDE5. ACD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1.人类劳动2.取长补短,扬长避短3.生产力4.智育5.教师专业精神6.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7.《学记》8.表格式教案9.德育10.合理利用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1)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2)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3)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5)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3.(1)教育规律理论化(2)教育理论目的化(3)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4)教育理论技术化(5)教育理论技术化4.(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3.1《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三)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三)课程代码00442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1-15A. 人B. 学校C. 理论知识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2.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1-2-26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3.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1-17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B. 社会发展的需要C. 文化传承的需要D. 维持国家稳定4.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2-42A. 遗传B. 个体活动C. 社会环境D. 自然环境5.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3-108A. 教育准备艺术B. 教育组织艺术C. 言语艺术D. 教育方法艺术6.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4-116A.教育内容B. 教育目的C.教育艺术D. 教育制度7. 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4-117A. 教育规划B. 教学工作C. 教育政策D. 教育内容8.《天鹅之歌》的作者是()。
4-121A.杜威B. 卢梭C. 洛克D. 裴斯泰洛齐9.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
5-157A.人的全面发展B.学校发展C.社会发展D. 创造经济效益10.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6-189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春秋战国时期D.封建社会11.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中提出的。
6-190A.“癸卯学制”B. “壬寅学制”C. “六三三学制”D. “新学制”12. 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提出的。
7-239A.克尔B. 史密斯C. 伊藤信隆D.布鲁纳13.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是()。
8-264A.性格B. 理想C. 兴趣D. 能力14.决定教学系统本身存在的内在因素是()。
8-269A.教学要素B.教学内容C.教学过程D.教师1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著作。
《现代教育学(教育学二00442)》
《现代教育学(教育学二00442)》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二、双项选择;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五、论述题。
名词解释: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教育和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制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传统教育:a)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师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教育学体系,按这个体系实施的教育被称为传统教育。
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个阶段。
b)后赖恩把原来原来的第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发展为:预备、提示、联想、概括、应用5个阶段。
19世纪后半页流传甚广,对欧美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20世纪初传入中国。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把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及其实际模式称为“传统教育”或“旧教育”。
5、现代教育:从资本主义大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到共产主义完全实现这一历史时期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教育。
现代教育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形成而出现的人类历史上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它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
2 成人本科 复习扈中平 现代教育理论 (2)
一、填空题:1、杜威于1899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作了定性,同时把自己的教育理论称为(现代教育)。
2、教育对文化的改造主要是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来实现的。
3、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曾预料而突然发生的事件。
这种事件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非认知因素的),一类是(教学认知因素的)。
4、美国圣母大学前校长赫斯柏指出,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大部分。
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6、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或规范。
7、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兴起了程序教序教材的设计,学运动。
通过程(行为目标)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
8、(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质形成的基础。
基于此,前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创立了著名的活动理论。
9、班主任的事务性工作可分为(常规性工作)和(突发性工作)两类。
10、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一般模型)和(分类模型)两类。
11、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以(经验)和(社会准则)在代与代之间的传承为标志的。
1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造与更新文化)。
13、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
14、“美育”这个概念,在西方一般认为是由德国剧作家和诗人(席勒)在其著作(美育书简)中首次使用的。
15、教师的角色期望即社会上的其他人对教师的(角色行为)和(角色品质)所寄予的期望。
16、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在批判(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17、我国自古以来提倡文以载道,并有教书育人的传统,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两种人格,一为(经师),一为(人师)。
18、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二)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章节笔记归纳与试题&答案(课程代码00442)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标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广义教育的外延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以外的各种教育,而其中学校教育是所有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
所谓狭义的教育通常是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与其他教育活动比较,学校教育具有非常明显的专门化,同时,学校教育的可控性最强,具有明显的制度化。
3.教育学:从宏观上说,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从中观上说,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从微观看,教育学是以广义的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教育产生的原因: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亦是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
5.教育产生的条件:(1)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2)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
6. 学校教育出现(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的原因和条件:(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7.简述西方教育史上五大教育思想家柏拉图、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在教育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柏拉图1“学习即回忆说”,所谓学习,就是把已经忘记了的知识回忆起来。
2他提出了理想国的教育制度,主要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
他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
3 作用:《理想国》是西方古代世界一部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第一个提出了从学龄前教育以至高等教育无所不包的教育制度体系。
2.2(试卷二)答案《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答案课程代码0044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B2. A3. C4. C5. A6. C7. A8. C9. A 10.C 11.A 12. A 13.B 14. A 15. B 16. A 17. D 18.C 19. A 20. 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ACDE2. ABC3. ABCD4. ABCD5. ABCD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1.《普通教育学》2.人的全面发展3.政治4.德育5.业务素质6.1994年7.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8.个体内差异评价9.指导者10.书面报告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分)(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2分)(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分)2.(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分)(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1分)(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1分)(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分)3.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3分)特点:(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美性(共2分)4.(1)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意义的认识。
(1分)(2)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的理解。
(1分)(3)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1分)(4)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5)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对教育教学的制约性。
(1分)(6)理解教师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7)对教育的献身精神。
(1分)5.(1)不能只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既应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又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对课程的领导、组织、课程研制的成效。
4《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四 附答案)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四)课程代码00442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的( )。
A.《论语·学而》 B.《苟子·修身》C.《孟子·尽心上》D.《诗经·小雅》2.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活动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用以指导实际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
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规律D.教育原则3.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儿》 D.《教育漫画》 4.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
A.德育 B.管理 C.教学 D.社会实践活动 5.(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批改作业 6.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排列以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知识的课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经验课程 D.隐性课程 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社会化大生产 B.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C.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
8.主张教育目的应以社会需要为本,强调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主来制定和建构教育活动的一种教育目的理论是( )。
A.儿童本位论 B.知识本位论 C.社会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隐性课程的形式是间接的、内隐的B.它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C.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等 D.它的活动都是无意识和无计划的 10.借助语言或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11.下列做法很好地贯彻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是( )。
《现代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二及参考答案
《现代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二及参考答案导论一、单选题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错误的用“×”)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 )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概念解释1.《学记》——我国先秦时期的《学记》,是我国儒家学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和理论的概括,它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教育的目的、任务、制度、内容、原则、方法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等,体系比较严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
2.《大教学论》----《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巨著。
在这本著作中,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建立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论证了班级授课制,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高度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一书中贯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探讨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教育学研究范式----范式这个概念代表了从事某一特殊领域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传统、理论和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和主要的方式方法。
(OK-考纲)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梳理-扈中平_李方_张俊洪_《现代教育学》
《现代教育学》全书知识要点梳理扈中平-李方-张俊洪主编(课程代码00442)使用注意事项:1、结合上课使用的课件和课本,理解、记忆本复习提纲,不断重复,熟练掌握。
2、使用《现代教育学基础练习题》,主要做好上面的选择题,与本复习提纲配合。
3、使用《现代教育学学习指导》后面附录的三套样卷,以及三套历年真题认真分析,找到出题的思路和方向,着重记忆其改错题(填空题)4、调整心态,注意方法,做好计划,踏实践行:为顺利通过考试、掌握知识而努力,坚持就是胜利!祝大家马到功成,旗开得胜!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概念的界定(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教育”这一概念理解多样化的原因:(P2,领会)由于教育活动本身比较复杂,且在历史长河中又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人类社会对教育的认识,也一直在发展变化着。
1、“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他在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大教学论》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教育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卢梭发展了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他的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提出,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的天性获得率性的发展。
19世纪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斯宾塞(H.Spencer)则从社会的角度看待教育,认为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美好生活做准备。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Herbart)在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对教育世界的面貌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按教育者的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严密的教育学体系。
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他认为教育并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2、著名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L.Scheffler)在《教育的语言》一书中,就把这种在教育学科领域不按逻辑规则而仅仅通过语言陈述来进行定义的方式称之为“定义性陈述”,他列举了三种定义性陈述:(P4,领会)第一种是“规定性定义”。
2《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 附答案)课程代码00442-扈中平主编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课程代码00442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狭义的教育是指()。
1-9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1-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2-41A. 制度B. 风俗C. 文化D. 人际关系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2-43A. 社会环境B. 自然环境C. 学校教育D. 家庭教育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3-106A. 教育风格B.教育质量C.教育方法D.教育思想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4-116A.教育内容B. 教育规律C. 教育目的D. 教育制度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4-117A.教学工作B. 教育管理C. 教育目的D. 教育内容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4-121A.杜威B. 卢梭C. 洛克D. 裴斯泰洛齐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2-52 5-156A.舒尔茨B. 贝克尔C. 丹尼森D. 闵塞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6-189A.行政部门B. 领导C.教师D. 校长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6-190A.“癸卯学制”B. “壬寅学制”C. “六三三学制”D. “新学制”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7-218A. 课程B. 教师C.学生D.教材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8-264A. 信念B. 性格C. 理想D.动机14.“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8-272A. 苏格拉底B. 昆体良C. 赫尔巴特D. 布鲁纳15.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8-276A.孟子B. 孔子C. 老子D. 荀子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现代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库二(附参考答案)
C、《现代教育学》各章检测试题二及参考答案导论一、单选题1. 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 D 的出版。
A. 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洛克的《教育漫话》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 这一观点是 A 首先提出的。
A. 裴斯泰洛齐B. 卢梭C. 杜威D. 赫尔巴特3. 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CA. 培根B. 格斯纳C. 洛克D. 克伯屈4. “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BA. 卢梭的《爱弥儿》B.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 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 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A. 《大学》B. 《论语》C. 《学记》D. 《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用“√”, 错误的用“×”)1. 《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 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 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材料分析题“所谓现代教育学就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答: 要点: 现代教育学这一说法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时间概念即是现代时期的教育学, 所注重的是教育与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关系。
二是价值概念, 将教育学理解为“现代教育”之学, 也就是指教育学本身所体现出来的现代性, 如理论基础的多元化, 理论系统化和多元化, 元教育理论的产生等等。
四、论述题1. 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 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答:要点:前教育学阶段, 特点: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对教育的论述散见在其他著作当中。
独立教育学形成阶段, 特点:教育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成立了教育学的研究机构;教育学家和教育学论著的大量出现;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学话语体系。
教育学的多样化发展阶段:不同教育学派的涌现;教育学研究范式的丰富。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课程代码00442一、单向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狭义的教育是指()。
1-9A. 家庭教育B. 学校教育C. 个人教育D.社会教育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1-2A. 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 杜威D. 洛克3.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2-41A. 制度B. 风俗C. 文化D. 人际关系4.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2-43A. 社会环境B. 自然环境C. 学校教育D. 家庭教育5.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
3-106A. 教育风格B.教育质量C.教育方法D.教育思想6.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4-116A.教育内容B. 教育规律C. 教育目的D. 教育制度7.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4-117A.教学工作B. 教育管理C. 教育目的D. 教育内容8.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4-121A.杜威B. 卢梭C. 洛克D. 裴斯泰洛齐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2-52 5-156A.舒尔茨B. 贝克尔C. 丹尼森D. 闵塞10.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6-189A.行政部门B. 领导C.教师D. 校长11.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6-190A.“癸卯学制”B. “壬寅学制”C. “六三三学制”D. “新学制”12.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
7-218A. 课程B. 教师C.学生D.教材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8-264A. 信念B. 性格C. 理想D.动机14.“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8-272A. 苏格拉底B. 昆体良C. 赫尔巴特D. 布鲁纳15.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8-276A.孟子B. 孔子C. 老子D. 荀子16.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9-311A. 学习策略B.学习目标C. 学习内容D.学习过程17.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为主体的策略。
9-312A.学生行为B.教学内容C.教学方法D.教师行为18.德育与政治教育是()。
10-347A.不同的两个范畴B.是一种包容与被包容关系C.是一种辨证的内在关系D.两者没有关系19.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10-374 ??A.皮亚杰B.科尔伯格C.米切尔D.洛塔尔20.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最常见的班级自主活动是()11-394A.球赛B.野炊C.演讲比赛D. 主题班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1-29A.明了B.引入C. 联想D. 系统E. 方法2.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3-108A.口头言语艺术B.书面言语艺术C.体态言语艺术D.活动言语艺术E.参与言语艺术3.下列属于个人生活和发展中非理性因素的有()。
4-125A. 情感B. 意志C. 性格D. 想象、顿悟E.思维4. 教师的基本素质成分包括()。
6-210A. 知识结构B. 个性品质C. 教学能力D. 教育观念E. 教育内容5.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包括()。
8-289A.“人—物”互动原理B.“物—物”互动原理C. “人—人”互动原理D. “个体与自身”互动原理E.“家庭—个人”互动原理三、改正下列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大教学论》。
1-22.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2-753.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经济因素。
2-684.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1455.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专业精神。
6-2136.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1995年。
6-1927.教学设计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学开展。
8-2838.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是一种相对性评价。
9-3259.班主任被人冠以“班级导师”之名强调班主任应该是教育者。
11-39010.操行评定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最常用的一种学生评价方法,采用的形式是口头说明。
11-404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1-202.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性作用有哪些?2-653.教育艺术及其特点是什么?3-1054.教师的职业理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6-2075.如何加强课程评价的现代化?7-233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9-336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实际分析为什么学校教育能够对年轻一代的发展起主导作用?2-44-472.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创新不足;而美国学生基础薄弱,创新素质较高”的现象。
7-226-227《现代教育学》历年考试真题(试卷二)答案课程代码00442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B2. A3. C4. C5. A6. C7. A8. C9. A 10.C11. A 12. A 13. B 14. A 15. B 16. A 17. D 18. C 19.A 20. D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ACDE2. ABC3. ABCD4. ABCD5. ABCD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1.《普通教育学》2.人的全面发展3.政治4.德育5.业务素质6.1994年7.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8.个体内差异评价9.指导者10.书面报告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2分)(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2分)(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分)2.(1)生产力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分)(2)生产力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
(1分)(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结构。
(1分)(4)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分)3.教育艺术,是教育者在长期艰苦的教育实践中,在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并通过比较完美的教育双边活动,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稳定、综合地表现出来的具有创造性和感染力的教育个性特点和美感。
(3分)特点:(1)情感性(2)双边性(3)创造性(4)审美性(共2分)4.(1)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及意义的认识。
(1分)(2)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的理解。
(1分)(3)对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基本特征的认识。
(1分)(4)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原则;(5)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征对教育教学的制约性。
(1分)(6)理解教师工作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7)对教育的献身精神。
(1分)5.(1)不能只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既应包括学生学业成绩,又应包括学校领导、教师对课程的领导、组织、课程研制的成效。
(1分)(2)评价技术不应只重量化,而应是量化与非量化的结合。
(1分)(3)评价手段既应有测验、考试,也要有“非考试性”的测评,如学生在游戏化竞赛和自由创作中的表现等。
(1分)(4)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不应只限于教育行政部门、课程专家、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及家长,并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提高课程评价的最终指向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将评价变成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2分)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指教师常规性的、周期性的和最基本的教学工作内容。
(2分)主要包括:(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与批改(4)课外辅导(5)考查与考试(6)成绩评定。
(共3分)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1分)(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1分)(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1分)(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1分)(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1分)(6)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
(1分)(7)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
(1分)可根据结合实际分析情况酌情加2-3分。
2.(1)这种概括暗含的结论是学生基础牢固,创新素质就会低下;而基础薄弱,创新素质则会较高。
(2分)(2)其实,这种认识是对基础与创新关系的误解。
因为基础是创新的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就不可能有创新素质真正而持久的提高。
(2分)(3)美国中小学生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基础不牢固,相反,恰恰是因为他们有着赖以创新的牢固的基础。
(2分)(4)我国中小学生之所以创新素质低下,并不是因为他们基础太牢固,而是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单纯为“应试”通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获取的“死知识”。
这种通过机械、呆板方式所获得的“死知识”,不仅不具有创新素质意义上的训练价值,反而会对创新素质产生抑制和排斥。
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是要不要基础的问题,而是应具备什么样性质的基础以及如何获得这种基础的问题。
(2分)可根据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