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化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融合
葛荣朝(),黄占景,沈银柱,刘敬泽
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石家庄,050024
摘 要:进化生物学是生物学中的统领性学科,在本课程教学中,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唯物论的世界观教育,同时还可以将德育融入教学之中。在亲缘系数知识体系的学习中可以融合伦理道德、利他行为的教育内容;在生物集群灭绝部分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人类进化章节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介绍人类社会文化进化过程中则可以引入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思考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对民族和人类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进化生物学,德育,环境保护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Moral Education in Evolutionary Biology Teaching
GE Rong -chao (),HUANG Zhan -jing,SHEN Yin -zhu,LIU Jing -z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24,China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8年2月,8(1):29-32ISSN 2095-1574 CN 11-9307/R DOI 10.3868/j.issn 2095-1574.2018.01.008
教改纵横
收稿日期:2017-06-25;修回日期:2017-12-27基金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6205158)通讯作者:葛荣朝,E -mail:grcgp@
进化生物学是知识涵盖最为广泛的一个综合性学科,其理论体系来源于众多分支学科的发展,如植物学、动物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正如迈尔所说:“进化
论是生物学最大的统一理论”[1]。杜布赞斯基也曾经提到“没有进化之光,生物学毫无科学意义”[2]。进
化理论以其对生物演化规律的综合反映,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生物学课程中都融入了大量进化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普遍开设了“进化生物学”专业课程。
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伊始,其理论体系就是建立在大量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是典型的唯物论观点。
进化生物学是在进化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分支。在进化生物学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我们一直注重对进化理论体系大量科学证据的讲解[3]。因此,学生在理解性掌握进化理论的同时,可以潜移默化地树立起唯物论的思维方式。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避免迷信及邪教的迷惑。除此之外,我们在进化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些细节的拓展性讲解,可以将诸多方面的德育融汇到教学之中。
1 亲缘系数与伦理道德教育
亲缘系数是指生物体间具有相似基因的概率。生物的利他行为包括两类,即具有亲缘关系的利他行为和不具亲缘关系的互惠利他行为[4]。此部分教学中对“亲缘系数”概念的引入,可使学生定量地理解生物间实施有亲缘关系利他行为的根本原因。
30 葛荣朝等:进化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融合
在蜜蜂等社会性昆虫中,雄蜂为单倍体,而工蜂和蜂后均为二倍体,因此从亲缘系数角度分析,雄蜂和雌蜂间的兄妹亲缘系数为1/4,而雌蜂之间的姐妹亲缘系数则为3/4。所以,在蜜蜂群体中,工蜂往往会花费更少的精力去照顾雄性个体,雄蜂在群体中处于被“忽视”的处境。
在二倍体生物群体里面,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亲代与子代之间,其亲缘系数均为1/2。所以在二倍体生物中,同胞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在理论上应该具有相同的基因相似度,他们对同胞或者父母、子女的照顾都是同等的。在自然界中,有些鸟类的亲鸟为了避免幼鸟被狐狸等天敌发现,宁肯冒生命危险,装作受伤,时飞时落,把敌人引开,以保护后代的安全。群体生活的动物,在遭遇危险时,年轻力壮个体会自发承担起对老幼个体的保护,这同样是亲缘关系使然。
由此看来,在我们具有社会文明的人类生活中,兄弟姐妹、父母与子女之间同样具有相同的亲缘关系,我们之间更应该体现出相互的照顾和关爱,那些兄弟间为了财产反目成仇,对老人、儿女遗弃不养的现象都是违背自然规则、丧失本性的不正常行为。
2 利他行为与人类互助行为
生物还有一些不具亲缘关系的利他行为。对于不具亲缘关系的利他行为一般均有互惠的一种期望存在,属于互惠利他行为。例如,几个没有亲缘关系的鹰往往会组成捕猎小组,以期对野兔等猎物进行围捕,其中捕获猎物的为受益者,其他几只鹰则成了利他行为的实施者,这种利他行为是有一种下次捕猎自身可能成为受益者的潜在期望。不存在遗传亲缘关系的雄狒狒之间也会表现出利他行为,当两只狒狒争斗时,落败的狒狒会做出特定姿势乞求援助,它往往会得到第三只狒狒的援助。提供援助的雄狒狒并不因这一援助行为而当时获益,它仅仅存在一种预期“回报”,那就是一旦它实施求援时候,会有其他个体向它伸出援手。
我们人类作为拥有高智慧的生物类群,更懂得相互帮助可以提高我们整体的生存能力。如果从种族、国家群体来看,相互帮助可以提升我们群体的整体生活力,我们的基因就可以更好向后代传递。从血缘关系角度来看,也许我们帮助的对象与我们没有亲近的亲缘关系,但从动物的互惠利他行为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如果大家都形成伸出援手的习惯,自身遭遇困难时,也有机会获得无私的救助。
3 第六次生物灭绝与环境保护
在地球生物进化过程中,曾经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其中大规模的集群灭绝事件共发生过五次,即奥陶纪末期大灭绝、晚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末期大灭绝、三叠纪末期大灭绝、白垩纪末期大灭绝。每一次大规模的集群灭绝都使地球生命遭受物种数量急剧减少的后果。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是历次灭绝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有90%的物种灭绝消失。这五次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由于地球环境发生了剧变,大量生物物种不能适应环境的剧烈波动而造成灭绝。
现有化石证据表明,440万年前左右,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科成员出现[5]。自200万年前的能人开始能够制造石器,标志着我们人类有了社会文化,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开始逐渐得到快速提高。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借助于越来越复杂高效的工具,能够驾驭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强大的自然力量,如火力、风力、电磁力、核能等。我们人类逐渐拥有了自身生物能力以外的社会文化能力,拥有了其他生物无法比拟的改造环境能力。以往的生物进化中,生物都是被动适应环境,而我们人类则可以利用我们越来越突出的智能,通过各种技术、工具,改造环境,使其适于我们的生存。
但恰恰是这种高智慧赋予我们人类的巨大能力,加之人类智慧驱使下的无穷欲望,我们周围的环境已被改变得面目全非,整个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深深地烙上了人类的痕迹。大面积森林草原被开垦成农田、工业大发展造成无处不在的环境污染、煤炭石油消耗带来的温室气候、野生动物的肆意猎杀等,无一不对我们地球数十亿年来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在仅仅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影响下,地球生物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造成了大量物种的相继灭绝。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统计的数字表明:在过去的400年中,适宜野生动物生活的环境面积缩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