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对比解读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再成热门话题。
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普遍感到不会教选修课程了,在很多地方,选修课程成了不教课程。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没有弄清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处理不好选修课程的重要原因。
从整体上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因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同中有异。
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路径相互关联,目标相同或者相近,达成目标的路径也相同或相近;目标不同,达成目标的路径也不相同。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不完全一样,达成目标的路径不一样。
弄清楚必学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课程目标,就可能找到达成相应课程目标的有效路径。
新课标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
每类课程要求高中生达到的水平不一样,安排了数量不等语文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借此得以落实。
为了弄清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法、教法,我们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进行了对比解读。
一、比较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于语言文字的目标要求必修课程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的学习内容都是语言文字,它们分别安排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
前者的目标主要是积累汉字、汉语的知识,学会解读词义的方法,重视文言文词汇、句式等的学习,把握汉语言的特点,认识其规律。
总之,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语修逻方面的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后者的目标就不一样,它要求学生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个问题。
当然,在专题研讨中,学生语言经验会更丰富,语文知识更渊博,梳理归纳能力也有提高。
选修课教学计划
选修课教学计划一、选修课教学目标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如下:1. 拓宽知识面: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并掌握一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丰富学习内容。
2. 培养兴趣爱好:选修课提供了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其能够深入学习并磨练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培养创新能力:选修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升综合素质: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将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二、选修课教学内容选修课的内容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师生的需求进行设计,旨在满足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选修课教学内容供参考:1. 文学与艺术类选修课:包括文学欣赏、戏剧表演、舞蹈、音乐等。
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 科学与技术类选修课:包括计算机应用、机器人制作、电子电路等。
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学习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历史与地理类选修课:包括世界历史、中国地理、人文地理等。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和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地理意识。
4. 经济与管理类选修课: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创业教育等。
通过学习经济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5. 社会与心理类选修课: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律基础、社会调查与研究等。
通过学习社会和心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三、选修课教学方法为了实现选修课的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以下是常用的选修课教学方法:1. 经典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经典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实践操作法:选修课强调实践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生学科选课与目标定位指导方案
高中生学科选课与目标定位指导方案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科选课方案开始涌现,这给学生们选择学习内容、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
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选课门类,许多高中生往往陷入困惑。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选择,学校应该提供一套学科选课与目标定位的指导方案,以提供方向和帮助。
第一,在初二年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兴趣测评。
通过测评,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中发现学生的潜在优势。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更早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为将来的学科选课打下基础。
第二,学校应该为高中生提供学科导师。
这些导师可以是学校的老师,也可以是社会上的专业人士。
学生们可以与导师进行面谈,就个人潜力、目标定位、实际情况等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更科学、合理的学科选课方案。
导师的存在不仅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目标定位,还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科选课建议。
第三,学校应该开设学科选课指导课程。
这门课程可以包括学科介绍、学科特点、就业前景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课决策。
第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科选课咨询会。
学校可以邀请各个学科的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向学生们介绍学科特点、未来发展方向等信息,并提供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够更具体地了解各个学科,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第五,学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学科选课和目标定位的在线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科选课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自助式的目标定位。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该平台为学生提供学科选课的在线咨询服务,解答他们的疑惑和困惑。
第六,学校可以组织学科知识竞赛和实践活动。
学生们可以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了解各个学科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前景。
这种亲身体验对于学生们进行学科选课和目标定位非常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和就业方向。
第七,学校可以与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
高中教育的课程选择与规划
高中教育的课程选择与规划在高中教育阶段,课程选择与规划是一个关键的决策过程,它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讨论高中教育的课程选择和规划,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课程规划计划。
一、课程选择的重要性高中课程选择对学生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学生的兴趣和才能应该在课程选择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掘和发展。
合理的课程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优势,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高中课程通常包括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是学校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等。
学生在选择基础课程时,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理性选择。
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的课程。
它们包括文学、艺术、音乐、计算机科学等各种不同的学科。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程。
三、个性化课程规划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规划计划对于高中生而言非常重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规划可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在个性化课程规划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
他们可以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培养自己的特长技能。
四、职业规划与课程选择高中阶段是学生做职业规划的重要时期。
职业规划可以指导学生在课程选择和规划中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在职业规划中,学生应该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考虑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
他们可以参加职业咨询活动、实习经验等,以获得更多的职业信息和经验。
五、家庭支持与参与家庭的支持和参与对于学生的课程选择和规划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目标,并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家长可以提供决策指导和职业咨询,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课程选择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他们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结论课程选择与规划对高中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选修课程开设计划
选修课程开设计划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选修课程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选修课程作为一种提供个性化发展的途径,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特殊需求和兴趣的追求。
本文将介绍选修课程开设计划的相关内容,着重探讨选修课程的目标、内容安排、实施方式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
一、选修课程的目标选修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选修课程,学生可以在校园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宽自己的眼界,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
同时,选修课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选修课程的内容安排选修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学科发展动态,确定选修课程的主题和方向。
其次,选修课程的内容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学术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等多个方面。
最后,选修课程的内容还应该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选修课程的实施方式选修课程的实施方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一种方式是将选修课程纳入常规的课堂教学中,由专业教师负责教学工作。
这种方式可以保证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另一种方式是将选修课程组织成社团或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组织和自主管理。
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四、选修课程的评估方法选修课程的评估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实践成果等多方面的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选修课程的评估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评估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修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
五、选修课程的资源支持为了确保选修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学校应该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首先,学校可以配备专门的选修课程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指导和辅导服务。
其次,学校还可以建立一套选修课程资源库,收集整理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教学案例,以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与目标确定
课程设置与目标确定的互动关系
课程设置是目标确定的基础,目标确定是课程设置的依据 课程设置要围绕目标确定,目标确定要符合课程设置的要求 课程设置与目标确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课程设置与目标确定要保持动态平衡,不断调整和完善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的制 定与实施
教学计划的制定原则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个性化发展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添加副标题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的课程设 置与目标确定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高中语文课程设置
03 高中语文教学目标 确定
04 高中语文课程设置 与目标确定的关系
05 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的制定与实施
添加章节标题
高中语文课程设置
课程目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培养语言文字运用 能力
教学计划的评估与调整
评估标准:教学质 量、学生反馈、教 师反馈
评估方法:考试成 绩、课堂观察、问 卷调查
调整内容:教学方 法、教学内容、教 学进度
调整频率:每学期 至少一次
教学计划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教师对教学计划的执行力度不够 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学计划意识 问题:教学计划与实际教学情况存在偏差 对对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使之更符合实际教学情况
实践课程:包括写作、朗诵、戏剧表演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必修课程: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基 本能力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 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
(完整版)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
选修教材培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各有五大模块。
1。
必修课一一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必修课要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是因为要做到“公平发展”。
‘公平发展’的观念是指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要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是公平的教育。
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达到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要求?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每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每个学生都要在语文的“应用、审美、探究”等方面均衡地发展。
2。
选修课一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指出: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也就是在实现“基础性、均衡性”基础上致力于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公平发展”指导下的“基础性”“均衡性”并不是要求我们的教育简单划一。
个性差异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人,并不是在制造机器零部件,为了体现教育要适应不同个性,所以要设置“选修课”,要寻找适合于每个人能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这是“选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在语文学习上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提出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相比“基础性、均衡性”,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这里没有主次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而语文科相对其他学科更需要课外课内结合,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学科,语言学习无处不在。
过去有学者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在很有道理。
中外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课、精读课,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连“基础性、均衡性”也不能完成,更谈不上“个性发展”。
选修课总体计划定位和思考
新一轮选修课的总体计划、定位和思考邵武一中余国辉一、选修课的教材内容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材主要由以下五大类共计16本教材组成。
(一)诗歌与散文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4、《中国小说欣赏》5、《外国小说欣赏》6、《中外戏剧名著欣赏》7、《影视名作欣赏》(三)新闻与传记8、《新闻阅读与实践》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四)语言文字应用10、《语言文字应用》11、《演讲与辩论》12、《文章写作与修改》(五)文化论著研读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16、《中国民俗文化》二、选修模块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我校在本学期十一月中旬,期中考试(必修五模块)结束后,进入语文选修模块的教学,预计结束选修模块教学的时间为高二下学期(六月底)结束。
暑假补课开始进入第一轮总复习。
扣除期末考及春节放假,理论上共计29周,一周四课时,理论上共116个课时,大家自己可以去想像真正用来对选修教材篇目教学的时间有多少。
我个人估计,有80个课时就很不错了。
所以,只能够“选修”,教材选修,篇目选修,教学重点选修。
三、对16部选修教材的使用我们将这16 部教材大致分成三大类1、必须要课堂教学的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因为这里面的很多篇目在以往的教材体系中都是作为传统篇目出现的,无论是从了解重要的中国古代作家,背诵高考需要考察的相关篇目,还是学习诗歌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一般方法,或是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都应该是所有选修教材的重中之重。
2、和高考结合较为紧密的可以课堂教学和专题复习相结合:如《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可结合高考文学名著专题考点复习,《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可结合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点复习,《新闻阅读与实践》《语言文字应用》可结合高考语言表达运用考点复习,《先秦诸子选读》可结合高考文化经典考点复习,《文章写作与修改》可结合高考作文考点复习,这可以节约一些课堂教学时间,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穿插进行。
课程定位及目标本课程建设目标拥有稳定较强教师
课程定位与目标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拥有稳定、较强的教师队伍,涵盖面广、最新的教学内容,科学、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最新、规范的教材、严格的教学管理等。
在课程建设中,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
课程历史沿革《运动生理学》是滁州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自我校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体育系以来,系(部)一直在重视核心课程之一的运动生理学的教学、研究及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一批中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突出成绩,赢得国内同行们的认同和赞许。
《运动生理学》课程曾多次获得省级、校级奖励。
1994年,由主讲教师翟薇薇所授的《运动生理学》课在参加由省教育厅举行的全省体育教育专业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受到省教育厅有关部门的好评,学校还专门为此召开了表彰大会,并在物质上给予了奖励。
《运动生理学》课程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通过不同的形式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从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出发,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竞技比赛、实战训练,形成了教学与科研互相促进的良好态势。
课程组加强了对该课程体系的建设,措施主要有:根据教师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编写出教学大纲和教案,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
选用高质量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参考、借鉴国内外最新生理科学研究成果,同时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新版《运动生理学》教材。
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启发式教学法。
在理论课程内容设计上,正确处理好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新、尖内容的关系,力求科学性、系统性和基础性,也兼顾前沿性。
在课程内容上,正确处理好学生知识结构要求与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关系,优化教学内容,根据总体培养目标选择内容。
在实验课程内容设计上,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机制及毗邻关系。
掌握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采用教师现场指导和学生实体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促使学生边实践边思考,使之灵活地应用和扩展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高校选修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选择
高校选修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选择[摘要]本文以一门选修课《学习科学与技术》为例进行分析,指出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这三个主要环节上做好设计,是选修课取得满意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关键字]选修课教学设计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4-0057-03高校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强化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目前很多高校选修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师生重视程度低,教学管理相对松散,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种种问题。
高校选修课应该怎么上?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选修课的特点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本校公共选修课《学习科学与技术》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对高校选修课的目标定位、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高校选修课的特点与存在问题一般来说,高校选修课兼具专业延伸、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在教学实践层面,其特点是非常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第一,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地位不高,内容系统性差,目的性不够强,课时少,师生重视程度较低;第二,选修课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策略选择和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弹性和灵活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空间较大;第三,对公共选修课而言,学生专业背景差异性大,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异构程度较大。
基于以上特点,高校选修课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几个主要问题:第一,学生对选修课缺乏足够的重视,容易出现应付了事、“选而不修”或者“凑学分”的现象;第二,部分教师教学理念不清晰,对选修课的教学规律研究不足,采用“一刀切”、“满堂灌”等教学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选修课的教学评价随意性大,考核标准不清晰,评价方式单一,不能有效反映学生的成长。
因此,高校往往出现一种选修课的“怪圈”:大部分选修课刚开始时人满为患,慢慢地上课人数开始减少,考试前夕人数又突然增加。
高中语文选修课的目标定位与课堂表现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27
历史遗留问题
二、传统的评价方案束缚着选修课的进 一步发展。
1921年,曹劲霆《中学选科制实 施上两大问题》,提出课程支配与 考绩进级两大问题,其中谈到教室 支配、教师支配、教材改组、教务 处理,考绩办法、考绩标准等问题。
2020年9月28日
28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二、导读讲座 三、单元教学流程 四、设计意图
2020年9月28日
6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知识的 学习。当然,选修课程的学习也不例外。但 是,必须强调的事,知识,特别是选修课知 识的学习,不是仅仅掌握概念、原理,记住 教师的结论;更重要的事学会探求学问的方 法,培养应用语文、研究语文文字或文学文 化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促进 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最终全面提高学生 的语文素养。如果不把握这一点,很可能使 高中阶段的选修课,失掉基础教育的基本特 征,最终走向歧途。
18
拓展点(二)
关于冯谖的故事,《史记》 和《战国策》的记述有所不 同。试把“冯谖客孟尝君” 和《史记•孟尝君列传》里的 相关内容对照,明确二者之 间的异同并探究原因。
2020年9月28日
19
拓展点(三)
《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 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 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 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战国策》主 要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 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的故 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 斗争的行为。请搜集《左传》《战国策》的 有关资料,写出这两部书给你的印象。
2020年9月28日
11
根据“课标”各部分的具体 说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中 语文选修课的选择性体现在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学习 成果的呈现方式、评价方式五个方面。 虽然已经被限定了课程和教材,被限定 按照原班建制授课,教师还是可以在这 五个方面努力实现高中语文选修课的选 择性,让学生有所选择。
学习一门课的目标和计划
学习一门课的目标和计划学习一门课程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过程。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但是,如何有效地学习一门课程,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是每个学生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问题。
学习一门课程的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的第一步。
学习目标需要具体、可行和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对于不同的课程,学习目标也有所不同。
首先,学习目标应该与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相一致。
例如,如果是学习一门音乐课程,学习目标可以是掌握一首乐曲,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如果是学习一门数学课程,学习目标可以是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其次,学习目标还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
学习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学生在未来能够达到的目标,例如能够考取高分或者拿到学位证书;短期目标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任务,如完成一篇论文或者通过一次考试。
最后,学习目标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应该思考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学习这门课程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获和成长。
只有对学习目标充满信心和热情,学生才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一门课程的计划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是学习的第二步。
学习计划需要具体、周密和灵活,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学习计划需要有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步骤。
学习计划应该包括每个学习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和完成时间,学生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可以将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制定每个学习任务的起止时间和完成时间。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习计划进行调整和修改,保证学习计划的灵活性和可行性。
其次,学习计划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的长度和学习时间的分配,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概要
一、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英语泛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英语阅读和快速阅读的能力,扩大知识面,获得英语国家文化、文学知识,掌握时事英语的表达法,为英语其它技能的训练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对输出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如英语写作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并且,还可让学生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知道怎样读和读什么,培养学习能力
二、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1.英语基本阅读技能训练:40学时
2.英文名著简写本和原著阅读与欣赏:24学时
3.报刊和广告阅读知识:16学时
4.英语快速阅读训练:48学时
三、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为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快速阅读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一般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基础。
该两项能力的提高可通过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和训练与学生课外阅读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
高中学生选修课程规划
高中学生选修课程规划一、背景介绍高中阶段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他们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重要阶段。
因此,合理规划选修课程对于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二、培养广泛的兴趣选修课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他们对不同领域的兴趣。
比如,可以设置文学创作、电影鉴赏等课程,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三、提升学科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加强对主修科目的学习,选修课程应该围绕主修科目展开,提供更深入的学习内容和研究机会。
比如,选修物理课程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培养科研思维。
四、拓宽社会实践除了学科能力的提升,选修课程应该有助于学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
比如,可以设置社会实践类课程,让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五、培养跨学科能力选修课程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
比如,可以设置数学与编程、化学与生物等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呼应和交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六、培养艺术修养艺术对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选修课程可以设置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七、关注体育健康体育和健康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选修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
可以设置篮球、足球、健身操等体育类课程,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体魄。
八、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选修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设置科学实验课程、创新工程设计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提供职业规划指导高中阶段是学生逐渐明确自己职业方向的时期,选修课程也应该提供相关的职业规划指导。
比如,可以设置职业规划辅导课程,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
十、鼓励社团活动参与选修课程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可以作为选修课程的延伸,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十一、注重个人发展需求学生在高中阶段具有不同的个人特点和需求,选修课程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
选修23必修教材的联系与区别(苏科庚)
数据来源:<广州市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您采取上述教学方式的主要原因是 教师时间紧,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难以控制,效果不明显 教材内容难度大,需要讲解和解释的内容多 20% 21% 56%
2007年宁夏高考· 生物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 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 从A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 入B品种牛的去核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 为重组胚胎,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子宫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 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促性腺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A品 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 质来自两个亲本,细胞质来自雌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不同 (相同,不同)。
பைடு நூலகம்
属于了解水平的有6项;理 必修3 解水平的有11项;应用水平 的1项 属于了解水平的有3项;理 必修2 解水平的有15项;应用水平 的2项
属于了解水平的有7项;理 必修1 解水平的有11项;应用水平 的2项
■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体现在一课书、一节、一个单元或 一章的内容中,而选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则更显得独立完整,往往 贯穿于一册书中的一个或若干个长效的课题或案例研究中,研究 性学习的程度更高,成分更重
■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往往体现在一课书、一节、一个单元或
必修、选修、实践:教学内容全方位
必修、选修、实践:教学内容全方位
2023年的教育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将更加注重必修、选修和实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全方位。
首先,必修课程是学生在学校必须完成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立是为了保证国民教育的基本素质。
在2023年的必修课程设置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培养。
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外,还将设置更多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比如音乐、美术、体育等。
同时,必修课程的内容也将更加注重实践应用,通过更多的实践操作和项目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
其次,选修课程是学生在必修课程之外,根据个人兴趣和发展需求来选择的课程。
在2023年的选修课程设置中,将更加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
除了传统的学科类选修课程外,还将开展更多的跨领域课程和综合性课程。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方式。
最后,实践课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2023年的实践课程设置中,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学习的有机结合。
通过具体的实践项目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2023年的教育教学中,必修、选修和实践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将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能力培养。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来达到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的目的。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
比较解析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对比解读新课标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目标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再成热门话题。
在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普遍感到不会教选修课程了,在很多地方,选修课程成了不教课程。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们认为,没有弄清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习目标是处理不好选修课程的重要原因。
从整体上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不一样的,因而,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同中有异。
目标和达成目标的路径相互关联,目标相同或者相近,达成目标的路径也相同或相近;目标不同,达成目标的路径也不相同。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目标不完全一样,达成目标的路径不一样。
弄清楚必学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具体内容和课程目标,就可能找到达成相应课程目标的有效路径。
新课标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
每类课程要求高中生达到的水平不一样,安排了数量不等语文学习任务群。
新课标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具体的学习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借此得以落实。
为了弄清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学法、教法,我们对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进行了对比解读。
一、比较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于语言文字的目标要求必修课程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和选修课程学习任务群"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的学习内容都是语言文字,它们分别安排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中。
前者的目标主要是积累汉字、汉语的知识,学会解读词义的方法,重视文言文词汇、句式等的学习,把握汉语言的特点,认识其规律。
总之,通过这个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语修逻方面的知识,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后者的目标就不一样,它要求学生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与汉字、汉语有关的某个问题。
选修课课程设计与课程定位
选修课课程设计与课程定位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选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知识,如:1)理解并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了解学科发展历程及前沿动态;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运用学科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提升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创新思维,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形成以下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学科,树立学科自信;2)培养学生具有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旨在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针对所在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目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实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础知识:涵盖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知识点,参考教材相关章节,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 章节一:学科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章节二:学科理论体系及其发展历程2. 实践操作:结合学科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章节三:学科实验方法与技巧- 章节四:学科案例分析与实践3. 学科拓展:介绍学科前沿动态和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宽知识面。
- 章节五: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章节六:社会热点问题与学科应用4.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 章节七:小组合作项目与实践- 章节八:学科问题讨论与分享教学大纲制定如下:第一周:基础知识学习(章节一、二)第二周:实践操作(章节三、四)第三周:学科拓展(章节五、六)第四周:小组合作与讨论(章节七、八)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时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大学课程学习的目标和计划
大学课程学习的目标和计划一、目标大学课程学习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的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计划1.明确自己的学业规划在大学学习的第一年,我将仔细地研究我的课程大纲和学位计划,了解自己的学业所需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量身定制自己的学业规划。
在每学期开始前,我会仔细制定每个学期的学习计划,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学业上的任务。
2.提前预习和复习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我会尽量提前预习和复习。
对于每一门新课程,我会提前获取相关教材和资料,阅读和了解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确保自己在上课时能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我也会根据学习进度提前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已掌握的知识。
3.多角度学习和思考在大学学习中,我会尽量多角度地学习和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听讲、讨论、实践等,同时我也会尝试不同的思维模式和技术,比如逆向思维、系统思维等,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习内容。
4.加入学习小组和参加讨论在大学学习中,我会尽量加入学习小组并积极参加讨论。
在学习小组中,我会和同学们分享我的学习经验,向他们请教困难的问题,同时也会尝试给他们提供帮助。
在课堂上和学习小组中,我会积极提出问题和观点,并主动参与讨论,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我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
5.积极参加实践与实习在大学学习中,我会尽量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和实习活动。
通过实践和实习,我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可以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6.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大学学习中,我会尽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这样可以保障我有足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来完成学业任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教材培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目标定位新课标提出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包括两个部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各有五大模块。
1。
必修课一一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必修课要突出基础性和均衡性是因为要做到“公平发展”。
‘公平发展’的观念是指一切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所以要对一切人施以实质上是公平的教育。
这是必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达到高中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要求?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也就是说,通过语文学习,每位高中生的人文素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能力都要达到一个基本的标准,每个学生都要在语文的“应用、审美、探究”等方面均衡地发展。
2。
选修课一一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标指出: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也就是在实现“基础性、均衡性”基础上致力于有选择的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公平发展”指导下的“基础性”“均衡性”并不是要求我们的教育简单划一。
个性差异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在培养人,并不是在制造机器零部件,为了体现教育要适应不同个性,所以要设置“选修课”,要寻找适合于每个人能力、能力倾向和个性特点的教育,这是“选修课程的直接价值支撑”。
如何在语文学习上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新课标提出选修课“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
相比“基础性、均衡性”,这一点更应该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视。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具有等价性,二者具有同等的价值,这里没有主次关系,而是互补关系,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而语文科相对其他学科更需要课外课内结合,因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学科,语言学习无处不在。
过去有学者提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实在很有道理。
中外语文教育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将语文学习仅仅局限于必修课、精读课,既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也不利于他们人文素质的培养,连“基础性、均衡性”也不能完成,更谈不上“个性发展”。
但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认识是不够清晰的,或者说即使有了认识也不敢有大的教学实践去改变现状。
因为大多数人总认为必修课的教育价值要比选修课高,因此,在平时教育中重视必修课、精读课到了“无微不至”“精耕细作”的地步,但选修课往往成了走过场的点缀。
近年来,由于高考的压力,语文选修课、文学讲座、文学社团活动在萎缩,有些地区学生的文学社团活动、读书活动、学生自办刊物活动看似很热闹,究其实,往往只是少数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没有普及到大多数人,实际上,“选修”制度并没有在我们语文课堂中站稳脚跟。
这里有考试升学的影响,有教学理念的偏差,与课程标准的规定不够清晰、不够有条理、不够具体也有一定关系。
必修课与选修课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必修课就不能保证语文教学的基础与均衡性;而没有选修课则没有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充其量是一种平庸的“训练”,而非人性化的教育。
所以两者决不能偏废。
这些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践操作时并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随着部编教材的出版,随后遇到的问题更多的可能是如何处理选修课的问题。
(三)语文选修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1 •关注不同选修系列的能力培养重点“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课程标准》)选修课五大系列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大约可分为三个板块(系列)。
(1)1、2 “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主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增加个人文化底蕴;(2)3、4“新闻与传记” “语言文学应用”系列,偏重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3)5、“文化论著”系列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同的层次。
各个系列涉及的文体不同,阅读目标也有差异,所以选修课教学首先应树立文体意识。
学习文学类文本应多关注阅读的开放性、个体体验的独特性,学习实用类文本应多关注对信息、事实、观点等的准确理解和掌握。
应注意课标中关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顿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 “能把握基本事实”等提法,以及关于不同文体阅读鉴赏方法和文体基本特性的提示。
所谓重点培养哪一方面的语文能力,只是相对而言,课标提出的审美能力、应用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不与各个系列形成完全两相对应的关系,例如文学类文本的分析、欣赏、评价中,显然有探究的成分,而将探究的成果形诸文字或进行群体性交流,就在锻炼语文应用能力,“文化论著研读”中也可能涉及文学审美因素,各个系列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含有应用的取向。
教师在教学中对此应该有融通的理解,采取灵活而合适的教学策略。
2、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两个方面不同系列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课标据此提示我们:“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
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高中语文选修课不同于高等学校中文专业课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以传授系统完整 _________ 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而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知识和理论的__________ 学习仍是必需的,但要对学科知识和理论下一番精选的工夫,以服从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
各种新课标语文选修课实验教科书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很大努力, 体现了课标的这一导向。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意课标规定的“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 “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等目标,以及“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尝试创作小说、剧本”“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等提法。
“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两个系列,不能仅从课程名称理解其所包含的课程内容。
仔细研究课标的相关目标,我们会发现,“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是指对语言文字方面论著和法规的研读、对语言文字问题的研讨,以及语言文字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既包括对中外文化名著文本的研读,也包括对有关文化专题的研讨、对文化交流活动的实际参与等。
简而言之,这两个系列的选修课分别包容了理论研讨和实践能力两方面,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理论与实际相互联系的各种条件。
至于“诗歌与散文” “小说与戏剧” “新闻与传记” 三个系列的课程,除了重点进行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外,也包括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和相关文体写作的要求,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应予兼顾,促进“读”和“写”的互动和转换。
对此,课标关于选修课系列的“教学建议”提出了一些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借鉴,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本地的教学资源,自己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3。
拓展思维“活”而有“度”选修课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进步。
在具体的选修课系列中,拓展性的目标会各有侧重。
如“诗歌与散文”系列;“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小说与戏剧”系列:“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适当的评价”:“新闻与传记”系列:“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言文字应用”系列:“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在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出选择性与个性化。
在内容上,选修教材的编者多为在某一专业领域大有建树的大学资深教授或著名学者,这使得选修教材专业性强,内容精深、系统,未必完全符合高中学情。
同时,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且高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异,尤其是语文学科,学生在知识面、阅读条件、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的教学应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尊重不同地域、不同个体的学情差异,杜绝一视同仁地开展教学,而是量力而行,对教材内容作适度取舍,与本地本校学情不太相符的要适度删减,与此同时,可开发适合本地本校学情的教材作为学习内容。
5•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上要体现选择性与个性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与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
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可见,学习方法与过程的选择性与个性化也是选修课的一大特征。
集中学习、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合作学习,讲授式、专题研究式、索引资料研究式、主题辩论式、实践活动式、论文式、讲演式等都可作为选择的样式。
比如“语言文字应用”系列和“新闻与传记”系列,教师可以先选择讲授法,让学生了解相关理论与方法;再采用材料阅读法,让学生学会搜集、筛选、整合、处理信息,增强能力;随后,选择模拟现实情景、实地调查访问、专题探讨、成果展示等方式,通过观察、发现、讨论、对话、写作等活动,给学生以实践的机会,在感知、体验、应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提高。
6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选修课的研习应真正体现“自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
研习什么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在实践探索中发现,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在阅读求证中发现。
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中的李杜诗风之比,学生可以发现诗的题材不同、所用意象不同、抒情方式不同、语言风格不同;可以从作品比较、流派比较、不同评论比较、考据考证比较、文本理解比较、艺术风格比较等多个不同角度去确立研究方向。
教师在选修教学中的作用应充分体现“引导发现”,而非“告诉约定”功能,自觉成为学生研修的好导师、好帮手、好伙伴。
7•选修课在学习过程中防止面面俱到,应以点带面,范例引导,举一反三。
老师以全讲全析、不留死角为追求,一讲到底,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老师高度负责精神的表现,其实,是最不负责任的做法。
一方面严重侵占了时间独立思维的空间,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另一方面忽视了教学中“学”的方面,没有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来考虑选修课的教学设计。
老师应精心设计学习方案,并以此为范例让学生模仿,自主地设计自己的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