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在陕西高校的现状.doc

合集下载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对户外活动的热爱不断增长,高校普遍开展了户外运动教学,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现状分析目前,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项目丰富:高校开展的户外运动项目多种多样,包括登山、徒步旅行、越野跑、攀岩、皮划艇等,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课程设置合理:高校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特点,合理地设置了户外运动教学课程。

课程内容也丰富多样,除了基本技能训练外,还包括户外安全知识、生存技巧等方面的培训。

(3)资源投入充足:高校为户外运动教学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场地、设备、人力等。

院校内多数都设有专门的户外运动教学区域,配备了专业的器材和教练。

(4)培训模式多样: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方式灵活多样,既包括课堂教学,也包括实地教学。

在课程内容上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存在问题尽管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高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水平不一样,在教学质量和效果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高校投入较少,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2)设备维护不到位:由于户外运动教学所需的设备较为特殊和多样,一些高校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导致设备损坏和使用不便。

(3)安全风险较高:户外运动教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学生而言,容易发生事故。

一些高校在安全防范方面存在疏漏,导致安全隐患增加。

(4)评估与考核不完善:高校在户外运动教学的评估与考核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二、优化策略研究为了提高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需要采取以下优化策略:1. 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鼓励教师参加户外运动比赛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问题和对策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的长期试点和推广,野外生存教育已经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在开设过程存在教学效果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本文从重视程度、内容设置、教学资源和安全保障四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野外生存;教学效果;安全保障一、引言2021年11月15日,4名地质人员在云南哀牢山科考探查失联,经过8天的搜救,最终确定4人全部遇难。

四名人员均系地质调查专业工作人员,有过当兵经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这次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大众轻视野外安全和野外生存技能缺失的问题,也引发了对高等院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拥有合格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2002年教育部首批课程试点开设,到2007年“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在全国推广,成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类选修课。

野外生存教育是指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以野外生存常识和野外生存技能为基本目标,以促进身心健康和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自然环境体验体育活动。

通过开展野外生存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从而大大降低日后工作和生活中在自然环境中的风险。

二、高校开展野外生存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野外生存课程与传统体育课程不同,其教学内容具有多样性,教学形式具有灵活性,教学管理具有复杂性。

由于受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的限制,野外生存教育课程存在实际参加人数少、教学实践活动开展难、教学效果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等问题。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原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

1.重视程度不够高对于野外生存课程,大多数高校只是把它作为选修课来开设,没有能够引起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

对于一门新开设的选修课,老师更多的注重其潜在的实用性,而学生则相对关注更课程趣味性。

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研

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研

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研1前言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变化迅速的时代,面对现在社会日益复杂的竞争,大学生身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野外生存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已被引进高校课堂。

这不仅符合现代教育观,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

大学生野外生存教育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拓展,更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观念和功能的拓展,它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形成了校内外相结合的体育教学新形式,落实了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挖掘出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把原有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模拟的跑、跳、投等基本生存能力的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

它不仅可以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学习这一课程内容,克服了分年级的设立;可以使多样复杂的社会现实从平面的课本内容中得以解放出来,而且可以实现《指导纲要》提出的高校体育课程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的目标。

野外生存生活课程强调健身性、挑战性、终身性和实用性,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途径多样,方法多种,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等特点,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和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它不仅能实现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这一高校体育改革的趋势,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同时可以解决因高校招生人数快速增长而引起的场地设施的不足,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符合《指导纲要》提出的拓展体育课程内容的基本精神。

2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以西安石油大学二、三、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2.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关于野外生存、户外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参阅了许多运动学和营养学等方面的书籍。

2.2.2问卷调查法:采取重点调查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数据收集方法。

共发350份《西安石油大学大学生野外生存知识调查问卷》,回收28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0.7%。

陕西省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开展现状研究

陕西省高校户外拓展训练课开展现状研究

子科技 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西安体育学 院、 西安外事 学 院、 西安汽 车科技 职业学 院 、 宝鸡 文理 学 院、 安康学 院 、 陕西 理工学 院的有 关专 家和 教师。 了解 有关 户外拓 展
训 练课 的开展现状 , 获取他们 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
2 . 2 . 4 数 据 统 计 法
运动列为学 生 的学 习课 程之 一 , 受 到 大学 生 的广泛 欢 迎 。现代社会对人才 的需求不 再局 限于专 业知识 和专
通过对研究 的 1 1 所具有代表性 的高校师生发放 调 查 问卷 , 共计 1 0 0 0份。为涉及 到不 同类 别的高校 , 经 过
认 真思考和分析 , 在 问卷起 草成稿 后 , 打 印 出问卷 5 0 0
2 . 2 研 究 方 法 2 . 2 . 1 文 献 资 料 法
在调查的十一所陕西省高校 中 , 有八所高校 开设 了 户外拓展训练课 。开设率 达 6 3 . 6 % 。还 有一些 高校是
以社 团俱乐部或班级 团 日活动的形式组织和开展 的, 由 体育教师指导 的某 些拓展 训练 活动 。然 而资料 显示户
运用 E x c e l 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类统计与分析 。
3 . 研 究 结 果 与 分 析 3 . 1 开设 状 况
2 . 1 研究对象
以文史 、 理工 、 综合、 师 范分类 ; 按陕北 、 关中、 陕南 地域 区分 ; 在 陕西省 1 1 0多所高校 中选取 了具有代表性
的1 1 所高校 , 作为研究对象 。
罗强

要: 本文采 用文献资料 法、 问卷调查 法、 访 谈 法、 数据 统计 法 , 对 陕西省部分 高校 体 育课 开设 户外拓展 训练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活动第一部分活动背景及目的一、活动背景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对身心健康的认知限于表面,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个全新内容,大学生不是被动而是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教师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全面拓展,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正值心理发展不平衡、心理变化激烈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尚不够强,在处理学习、就业、爱情等复杂问题时,常常会引起矛盾的冲突,容易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

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xx交通大学体育部组织了此次野营活动,让同学们深入大自然,野外露营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勾通的潜意识,并让这种良好的潜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挥作用。

通过野外露营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并挖掘自身潜能,使人们能够唤起面对困难挑战的勇气,其实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所以我们这次的口号就是:丰富大学生活,锻炼身体素质。

二、活动目的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目的在于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对健康第一思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首先,增强体质。

在师生互动配合中,经过实践体验完全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全面拓展,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等自然资源,使学生在享受在自然赋予宝贵财富的同时,增强健康体魄,提高适应能力。

接着,野外生活生存训练课程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能够有效地减缓人们心理紧张、调节情绪反应强度,增强人际交往。

最后,野外生存生活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研究现状分析

在 中 国知 网 ( w ek.e) 中 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中 , w w.nint 以野 外 生存 为 主题 词 、 匹 配 程 度 为 精 对 1 7 —20 9 9 0 6年 间 中 国期 刊 全文 数 据 库 收 录 期 刊 进 行 检 索 共 检 索 到 文 献 49 8
s i s o d t a r te t n h v e n p i a l a h r o r cie u t h we h t mo ea tn i a eb e ad, swel ss o t f a t .Th u h r d i d p r o h u l o p c e a t o vs a t ft e q ai a e —
家 级 课 题 《 展 高 校 体 育 课 题 ,促 进 学 生 身 心 发 展 — — 高 拓
校 中 开展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的 实 验 研 究 》 立 项 以来 ,对 于 高 校 开展 “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的 研 究 日益 增 多 ,取 野
得 了不 少 的成 果 ,这 些 为 “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的 进 野
p p r rm h n e ftedsr uin o i 、 jun l tee 、 a to 、 r erhmeh d c n e t h e a e,fo t ea g l o h iti t f me o ra、 h ss uh r e ac to 、 o tn ,t er s b o t s
况 、作 者 分布 、研 究 方 法 和研 究 内容 等 方 面对 我 国野 外 生 存 生 活 生 活训 练课 程 研 究现 状 进 行 了分 析 。 结
果 表 明 ,在 野 外生 存 生 活课 程 日益 受 到 学者 、各 类课 题 和 期 刊 重视 的 同时 。也 存 在 课 程 实践偏 少 的情 况 。

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

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

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Field survival course practice report document编订:JinTai College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小泰温馨提示:社会实践报告是进行社会实践后需要完成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

本文档根据社会实践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2、篇章2:野外生存体验实践报告文档篇章1:野外生存课实践报告文档㈠XX.11.13下午四点整从地质大学教一楼出发经过两个小时车程之后到达营地,扎营、生火做饭、休息。

㈡XX.11.14全天正式实习活动。

包括:攀岩、定向越野、扎竹筏、溜索。

㈢XX.11.15早上打算举行桥降,但是由于天气原因被取消。

所以1~4组先行撤离,我们5~8组原地待命,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实习内容详情及其感想收获:准备了好久,期待了好久,终于道观河实习之旅就要拉开帷幕!集其好装备跨上汽车,一切神秘的面纱都将被一一剥开,心情异常急切和激动。

记住这一刻“XX.11.13”。

汽车在马路上奔驰,明明开的很快的,可我就是觉得它慢,因为我急啊!我恨不得它马上就到,马上就到那听闻也久的道观河。

一路上我眼都不想眨,因为我想记录下沿途的所有风景、在脑海里刻录出所有发生的新奇。

天气很冷,可是我的热情却半点不减,加上第一排的黄金位置,我更可以好好地欣赏一路上的千奇百怪、变换万千。

入冬了,可是路边树上的绿叶依旧,偶尔还会看到金色的黄,狠狠地大饱了眼福。

花没有,即使有花,你也会怜惜她不该在这样的寒冬出现,这样的季节应该是饱经风霜了的粗壮的枝丫来抵御。

就像我们这次一样来学习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体验一样。

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吉林财经大学野外生存与自救论文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学院XXXXX专业班级XXXXX学生姓名XXXXX学号XXXX摘要对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现状进行研究,以求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结果显示: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拓展体育课程内容,使大学生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野外生存;体育课程;身心健康;AbstractIn order to gain an comprehensively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outdoor survival lif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tdoor survival lif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at developing outdoor survival life train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can perfect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exp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help college students accumulate basic knowledge, enhance their capability of outdoor survival,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outdoor surviva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目录一、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 (1)二、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作用 (1)(一)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2)(二)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三)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 (2)三、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发展趋势 (2)(一)构建适应时代需要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 (2)(二)加强对大学生现代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理念的教育 (2)(三)加强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基地建设 (2)(四)改革和调整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管理体制 (2)(五)加强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专职师资的培养 (3)四、结论与建议 (3)(一)完善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 (3)(二)注重指标系数和量化标注研究 (3)五、参考文献 (4)一、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目前,全国有100多所高校已开设或者准备开设户外运动、野外生存、岛屿生存、沙漠生存等一系列运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陕西地区普通高校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陕西地区普通高校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调查 与分 析发 现学 生对户 外运 动 的认知 情 解情 况还 是 比较欠 缺的 。 动机 是指 “ 推动 人们参 加活 动的 内心
l O . 1 O % 而 不 了解 的 占到 了 5 0 . 9 0 %。 由此 的 直接 原 因和 因素 ” ,体 育 动机 是 指 “ 人 们参 加体 育活动 的直 接原 因和 内心的 情感 体验 的直 接原 因 ,它 是人们 参加 体育 活动
通过 对 “ 陕西地 区学 生对户 外运 动 的 素质 教育越 来越 被人们 重视 ,户 外运动 走
了解情 况 ”的调 查数 据分 析发现 , 陕西地 进高校 已经 具备 了先 决条件一 学生 参与 户 外运 动的态 度是 积极 的。
其新 颖 的组 织方 式 和具体 体验 更能 愉悦 身 区 学生对 户 外运 动 比较 了解 的 占 1 0 . 1 0 %,
户 外运 动是 在 自然 环境 中进 行 的,户 料 法 、调查 问卷法 、数 理统计 分 析法 、逻 的 5 5 . 3 %, 而感 觉 一 般 无 所 谓 的 占 4 0 %,
外 运动 具有挑 战性 和探 险性 ,尤其 是 比赛 辑 分析 法和专 家范 访谈 法等研 究法 。 时 的 团队精神 。在 国内户外 运动开 展 的 比 较 晚 ,但 由于户外 运动 健康 新颖 的作用 和 开展方 式 ,近几 年户 外运 动在 国 内迅 速升 不 喜欢 的学 生 占总数 的 4 . 7 %。由此 看 出, 大 多数 的学生 希望参 加户 外运 动 ,对 户 外 运 动 的参 与态 度是积 极 的, 只有 少 数的 学
心 ,更加 生动 、更加 切近 实 际生活 ,更加 基 本 了 解 的 占 1 8 . 3 O %, 不 太 了 解 的 占 2 . 3 陕 西地 区学 生希 望参 加 户外 O . 7 O %,不 了解 的 占 5 O . 9 0 %。 从 以上 的 运 动 的 动机 能够 体现 素质 教育 的本质 ,这 也使 学生 不 2 再对 单调 、枯燥 的 学习生 活反 感 ,能够更 数据 可 以看 出,对户 外运 动 比较 了解 仅 占 加积 极 、主 动 的 参加 到 学 习和 生 活 中去 。 本文 通过 对 陕西地 区户 外运动 开展 现状 的 可 以看 出, 陕西地 区学 生对户 外运动 的了

西安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安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安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存条件、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劳动时间逐渐缩短,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人们开始开发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健康的户外活动。

当前,郊游、登山、漂流、远足、旅行、露营、滑雪等户外运动已经在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中逐渐开展,并日益成为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

近年来户外运动在我国不断升温,户外运动的显出了极大魅力和发展潜力。

高等院校是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又是年轻人的聚集地,大学生是未来中国改革、发展和进步的中坚力量。

户外运动是一种融休闲、娱乐及健身于一体的项目。

同时,户外运动又是时尚运动,也被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把它纳入了自己的生活之中。

大学生参加户外运动主要通过四种形式:学校的户外运动课程、学校组织的户外实践活动、参加户外俱乐部、自发组织形式。

由于开展户外运动需要装备器材和时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西安市高校开展户外运动主要是以体育课程的形式开展。

【关键词】西安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课程1.户外运动概念界定户外运动与其他体育休闲活动相比,表现出参与过程中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性、参与过程受环境的影响和控制性、活动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等几个方面的特征。

本文的户外运动主要指:在闲暇时间,人们为了满足自身体健身、放松紧张的心情或情绪、人际交往以及刺激和冒险等多方面的需要,采用体育运动的方式(步行、滑雪、登山、骑自行车等)在山地、水域、荒漠、高原等各种特定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各种户外体验活动。

户外运动在我国开展的主要项目有:蹦极、登山、攀岩、攀冰、滑雪、穿越、定向、远足、漂流、冲浪、滑翔、滑水、潜水、滑草、高山速降自行车、越野山地车、热气球、溯溪、拓展、飞行。

2.户外运动的特点2.1人与自然高度的融合户外运动的兴起,使人们逐步离开传统的体育场馆。

它是以自然环境为场地(非专用场地)的带有探险性质或体验探险的体育项目群,一般都是在野外的山脉,河流、湖泊、荒地丛林、沙漠、戈壁等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参与者和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使其有一种返淮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金项 目:九江 学院 2 0 0 8年校极课题 【8k 1 0 s2 ) 收稿 日期 :2 0 0 8—1 0 1— 2
练 l 批 ,野外宿营 2天 5批 ) O ,逐渐形成较为完 整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在 20 07年江西 省首届定 向比赛上 ,我校组建 的定 向运动代表 队 参赛 ,并 取 得 团体 总分 第 四 名 ,长 距 离 定 向第 一 名 的优 异成 绩 。 ( ) 从 学 生 的认 知 度 、兴 趣 方 面 看 。野 外 生 2 存生活训 练是 一 项具 知识 性、趣 味性 、大众 性、 竞争 性 和有 军 事 意 义 的 新 兴 户 外 运 动 。通 过 对 九 江学 院 已选 修 野 外 生 存 生 活训 练 课 程 的学 生 的访 谈 了解 到 ,学 生 对 野 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课 程 喜 爱 程 度较高 ,对野外生存生活训 练很感 兴趣 ,而且愿 意参 与其 中。 ( )从 师 资 方 面看 。野外 生 存 生 活 训 练 是 一 3 项非常注重实践 能力 的运 动 ,一位合格 的野外生 存生活训练专 职教 师必须具 备丰 富的专业 知识 , 具有 较强 的 组 织 管 理 、协 调应 变 、引 导 和 预 见 能 力 ,具有强烈 的责任心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通 过教 学途 径 培养 提 高 学 生 的综 合 素 质 J 目前 九 。 江学院从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 的体育教师 只 有 3 ,没 有一个 教师 接受过专 业 的系统 培训 , 位 且 未 取得 资格 认 证 ,3位教 师都 是在 实 际野外 生存 生活 训 练教 学过 程 中 逐 步 了 解 、学 习和 掌 握 相 关 理论 知识 和 技 能 的 ,因此 教 师 的理 论 与 技 术 水 平 较为薄弱。 ( )从教 学器材 、基地建设方面看。野外生 4 存生活训练课程在进行野外生存生 活训 练各项技 能教学和野外 活动时 ,野外教学装备和野外教学 用地是必不 可少 的,它是保证教学 的顺利实施 和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的现状研究及展望

0.前言野外生存活动作为一项户外运动,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展很长时间。

但在我国,将它列入体育课程中,作为一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则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一次有时代意义的尝试,它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丰富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对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将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

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大学生将掌握基本的野外生存生活知识,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锻炼大家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生存的能力。

这些知识、技能与能力将会促使大学生们大胆走出学校这座“象牙塔”,勇于跳出父母与老师的“爱心怀抱”,以健康的身心去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1.研究方法1.1文献资料法:查阅的主要材料有《中国教育报》、《体育学刊》、《中国学校体育》等。

1.2归纳逻辑法:运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逻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所得资料进行归纳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研究的原因及现状2.1.1野外生存训练研究的原因及意义21世纪的中国大学体育将是一个全心的认知系统工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校体育课程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教育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学校,对学校之外的教育缺乏重视,长期以来,由于受竞技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影响,体育课程忽视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系统地传授竞技化的运动技能,更谈不上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结果导致体育教学内容陈旧,形式呆板,许多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也影响了许多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从现代课程论的视角出发,“野外生存训练”课程内容的开发符合系统知识、生活效用、兴趣需要和社会发展准则。

对促进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其他课程内容不可替代的。

大学生“野外生存训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

既有利与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习潜能、发展个性,又可解决因扩大招生而引起的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风险初析

高校开展野外生存课程的风险初析

情 况下 ,人 可能连 寻找食物 的力气都 已丧失 ,如果这个 时候祸不 单 行 ,再出现野兽等具有攻击性的动物 ,躲避或反抗都相当困难。三是 心理因素 。野外生存对人的心理有着不同于其他很多项 目的要求。良 好的心理是野外生存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之一 。首先 ,要克服恐惧 心 理 。面对野外未知的环境 ,人很容易产生恐 瞑,在突发事件面前很容 易手忙脚乱 ,这就需要克服恐惧心理 ,在洲练中进行相应的加强心理 素质的锻炼 。第二 ,不可盲 目乐观 ,应随时对 有可能发生的危险的事 做好准备 ,以免在色险出现时促不及防。第三 ,有吃苦耐劳的品格。 短期的艰苦生活一般人都能忍受 ,但是进行长期的野外生存生活需要 耐心 ,日复一 日枯燥的生活 ,容易使人失去信 心和兴趣。因此 , 要做
生 队员。一是技 能水平 。根据野外生存训练 的特点 ,野外生存技能包 括 定向运动 、 山行走通过专业 的学 习来掌握 。因为是在野外 ,而且大部分时 问只能靠 自 己 。 以这些技术 都需要 做到个人能独立 、顺利完成 。一旦技术掌握 所 不够 , 容易在野 外出现 因为不懂地图 、 很 不会正确使用指南针而迷失 方 向甚至 误入危险 区域 ; 因不知道怎 么合理使用手 中的工具而遭受 或 饥饿 、寒冷等窘境 ; 或足 不会自我 保护又不 了解如何求救 ,在面对危 险 时手足无措 导致严重后果 。二是体能状况 。野外生存任何行动都离 不开体能 。体能 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野外生存的顺利进行 ,对于个人来
风险是 指在一定情 况下 ,有 关某一 事件 的不确定性 。用概 率描
述 。不确定性 是指基于某一事件发生的结果 的溉率介于0 l 和 之间 。当 某一事件结果发生的概率是0 时 ,说明该事件确定发生或确定不发 或1
生 ,因而就没有风险 。风险 既可以是积极结果 也可以是消极结果 概括起来 ,风 险的特征主要 有 :①客观性 ; ②突发 性 ;③ 损害性 ; ④不确定性;⑤发展性 。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户外运动在高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策略。

1. 开展户外运动的意义:户外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增强沟通能力等。

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普遍缺乏户外运动的机会,导致体质下降、精神压力累积等问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开展户外运动教学成为必要之举。

3. 目前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乏专业的教师和场地设备。

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三是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足够的参与热情。

二、优化策略的研究1. 完善师资队伍:高校应招聘专业户外运动教师,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可以与专业户外运动机构合作,共享资源,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2. 增加场地设备:高校应加大对户外运动场地设备的投入,提供足够的设备和场地条件。

可以与当地市政府合作,利用公共场地开展户外运动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3. 优化课程设置:高校应设计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户外运动课程,将其纳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中。

还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4. 提升学生参与热情:高校可以通过组织户外运动比赛、社团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还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户外运动教学活动。

5. 加强宣传力度:高校应加强对户外运动教学的宣传力度,通过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板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户外运动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三、总结目前,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完善师资队伍、增加场地设备、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参与热情以及加强宣传力度等优化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开展户外运动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XX市大学生野外生存的参与现状研究—本科开题报告

XX市大学生野外生存的参与现状研究—本科开题报告

XX市大学生野外生存的参与现状研究—本科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本课题研究现状综述,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1.1研究现状综述:通过在图书馆大量查阅有关户外运动的书籍,CNKI检索关键词“野外生存”“户外运动”,可以找到很多有关野外生存的期刊论文、学术论文。

其中有关于野外生存定义论述的研究、关于欧洲国家野外生存体系对我国启示的研究、关于野外生存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关于高校野外生存开展的研究其中以下几篇文章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在史登登《户外运动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一文中将户外运动定义为:“在自然环境当中开展的与自然环境关系较为密切,且参与者与自然生态有互动关系的身体活动。

”具体理解就是说运动参与者在书外进行的体育活动就叫户外运动,户外运动的场地一定是悬在自然界的(比如大山、森林、小溪等),活动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登山、滑雪、徒步旅行、野营、攀岩等。

杨春霞在《西安野外生存开展现状及其发展空间》文章中对西安市野外生存参与人群、运动内容、参与方式以及参与野外生存中出现的问题经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该市野外生存开展的状况和发展前景。

刘翔《大学生野外生存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提到发现大学生参与野外生存活动的主要方式为自助和朋友结伴,班级或社团组织作用不够明显,在校外跟着旅游团的也在少数。

刘旭东、陈伟、沈洁《宁夏普通高校学生野外生存运动现状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学生对野外生存运动的热情度比较高,但是在参与度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另外,影响高校学生参与这项运动的因素,主要有没时间、没有途径、花费大、危险、体质差以及畏惧心理。

张惠红在《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沦的构建与开发案例》中提到了将野外生存列入到高校学生的选修课中的方案,并且通过对高校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安全隐患,因为学生基数太大,不方便管理,因此在安全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

国家体育总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野外生存》指南中明确指出,一定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野外生存的开展,所有高校和野外生存俱乐部必须具备开设野外生存的相关证明和安全责任人。

我国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训练开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我国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训练开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87作者简介:陈连珍(1973—),女,汉,广东湛江人,单位:岭南师范学院,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校形体舞蹈教育与训练。

我国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训练开展现状与策略研究陈连珍 岭南师范学院摘要:户外运动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一项以自然环境为开展场地的具有教育性与娱乐性特征的新兴运动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户外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自然提供更多的机会,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以室内教室为教学环境的具有封闭性和单一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更加宽敞的户外运动环境,同时也大大丰富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形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能够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这方面的兴趣以及热情,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训练开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探索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为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训练;开展现状;策略户外运动训练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一种新兴的运动训练形式,能够为在校学生创造出众多亲身体验的机会,具有一定的探险性质。

我国针对户外运动训练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为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训练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例如,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在其所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加大对户外运动项目的推广力度,以助力于全民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2016年10月,国家又颁布制定了《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其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山地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这为户外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将户外运动训练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既能够大大丰富学生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内容与形式,又能够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胆识,促进学生多项体育技能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开展研究述评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开展研究述评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开展研究述评作者:黄璐来源:《当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01期【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调研,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含义、在高校开展的现状、意义及遇到的障碍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总结,指出目前研究中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为有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野外生存;高校;述评前言: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冲击下,田径项目的开展遭到了严峻的挑战。

尤其是随着高校选项制、俱乐部制等的出现,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选择健美操、跆拳道等新型项目,田径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急需通过项目改革、扩充重新恢复生机。

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田径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把野外生存生活作为田径运动的一个新的项目。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高校体育课程要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的教学与训练 [1]。

顺应这一形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被越来越多的高校作为传统田径项目的拓展课程,并得到了一定程度地发展。

目前,不少专家学者对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的开展进行了研究。

1关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开展现状的研究“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项目。

按照地点不同分类,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可以分为基地训练和野外实践训练两种,目前高校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主要以基地训练和野外实践训练两种训练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2] 。

就全国范围来说已有100多所高校已开设或者准备开设户外运动、野外生存等一系列运动,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

据对多所高校的调查,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体育选项或选修课中排名列前[3]。

虽然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高校的开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趋势很好,也深受学生欢迎,这与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所具有的新鲜、刺激、有挑战性等特点是分不开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量变—质变的过程,在未来的日子里,年轻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将逐渐迸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2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意义的研究2.1从体育课程教学角度季克异,季浏在《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中写到:“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开展,使体育课程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把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堂搬到社会上和大自然中,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4]。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西安石油大学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定向运动与野外生存-西安石油大学

都市生活使人们越来越忙碌,离大自然越来 越远,已不记得多久没有看到繁星满天的夜空, 多久没有闻到大自然的鸟语花香了,通过户外活 动,可以有一个与大自然深层次的接触机会,这 种接触不同于走马观花欣赏风光,而是深入去体 会森林、河流、峡谷等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让生 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人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通过活动中的环保意识和行为的树立,使人 们更深切的体会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日渐淡漠,同处在 一个公司碰面时也只是点头而过,甚至家庭中的 亲情也出现了不该有的裂痕,驴屋户外就是让这 种日渐淡漠的关系和裂痕通过穿越、攀爬、露营、 负重等活动得到改善。摘掉城市生活中的面具, 在共同的活动中,大家会觉得每一个人都有真、 善、美的一面,只是大家平时缺少沟通与了解, 缺少发现的机会,户外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进人 与人之间相互合作和相互勾通的潜意识,并让这 种良好的潜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中发挥作用。
这是一个属于那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 朋友们自己的天地,我们喜爱的方式--自助探险 旅游。我们喜爱的户外活动有露营、定向越野、 溯溪、攀岩、野外烧烤、观星 ...,丛林中、溪水 边、沙滩上处处是我们的宿营地,清澈的溪水冲 洗掉我们的烦恼和疲惫,浩瀚的银河激起我们无 限的遐想。在山清水秀的大自然当中,我们与你 共同分享野外探险的乐趣,聆听你那内心深处的 感受......
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课程结 构
1、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野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把原有的仅限 于学校体育课堂的跑、跳、投、攀越和跨越等基本内容拓展到社会、 拓展到大自然。 2、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校外的训练。 3、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教学,满足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 4、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 多种形式和手段,安排 2学时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 学生的认知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倡导开放式、探 究式教学,拓展课程的时间和空间,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教学 氛围。

高校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高校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实践

高校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设置与实践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休闲活动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也陆续进入各个高校,尤其在体育专业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欢迎。

文章在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课程的设置与实践,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设置实践千百年来,人类不断加大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虽然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却也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并使人们的生活逐渐远离自然。

然而,人类远离大自然的现代生活,使现代人身心处于亚健康状况,回归大自然成为人们生理与心理上的迫切需求。

因而,自助旅游、户外运动等健身休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在这种背景下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进入了大学校园。

在此,文章针对高校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设置与实践,作如下论述。

1 高校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意义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种时尚的体育运动,人们在山区、孤岛、荒漠等远离居民点的野外环境中,进行保存生命并维持身体健康的训练,是一种依靠个人的努力与集体的团结合作而不完全依赖外界供给的野外运动活动。

目前,我国大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适应能力较差的问题,独立生活能力较差,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存在畏难心理;第二,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善与人交往的问题,习惯于自我封闭,经常感到孤独,并且缺乏集体荣誉感;第三,大学生普遍存在经历的磨难少的问题,受到一点挫折便可能一蹶不振;第四,大学生普遍缺乏环保意识,虽然近年来环保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然而大学生中有意无意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仍然时有发生;第五,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处于亚健康的问题,虽然体育专业的学生身体素质要高于大学生的平均水平,然而同样存在着身体素质较弱、毅力差等问题。

体育专业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锻炼大学生学会生活、学习和生存以及适应环境、挑战自我的能力,磨练他们的意志,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养成坚韧的思想品质,从而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与素质,更好的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从而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在陕西高校的现状作者:李志翔钱张师孙奇敏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3期[摘要]文章从陕西省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入手,概括出陕西高校近几年在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目前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外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情况,对陕西省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自然资源[作者简介]李志翔(1971- ),男,青海贵德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钱张师(1955- ),男,陕西延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孙奇敏(1956- ),男,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体育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

(陕西西安710048)[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课题编号:BLA010104)[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118-0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爱好,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身心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在此政策指导和专家呼吁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得到了立项。

陕西部分高校参加了此课题子课题的研究,本文以参加该课题的高校为基础,对陕西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陕西省12所本科院校,其中以加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题子课题的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资料调研。

查阅各种有关本课题的文献资料,收集相关的背景材料。

第二,实地考察与训练。

笔者多次与课题组成员对拟要进行“野训”的实地进行考察,并制定了详细的组织计划。

参加和组织了在陕西秦岭山脉厚畛子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地,以攀登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米)为主的七天六夜的训练和在陕南月河镇进行的为期五天四夜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通过亲身经历,收集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践课组织与训练方面的第一手材料。

第三,访问调查。

重点对西安市、宝鸡市、延安市、安康市、汉中市的一些高校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情况进行访问调查。

二、国内外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1.国外“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

发达国家在大中小学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较为普遍,如冰上游戏、滑雪、溜冰、攀登、冲浪、划船、宿营、扬帆、远足等。

美国得克萨斯州体育课程强调参加冒险或户外教育的学生应发展在户外教育活动中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学生既能迎接挑战,又能享受乐趣。

同时,该课程要求学生在两个或更多的户外教育活动(如搬运货物、划船、宿营、长途徒步旅行、定向、水上运动等)中显示能力。

2.国内“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学校大体上分为三批。

第一批为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林学院等,并已于2002年7月在总课题组的统一领导和布置下,分别在黑龙江帽儿山、湖北神农架、浙江大明山三个实验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

作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此次活动得到了全国众多媒体的全程跟踪报道,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推动和社会效应,学生对该项课程的尝试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

第二批为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杭州商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华侨大学等。

第三批为一些承担子课题的学校(如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

这些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也只是在探索和发展阶段,全国还没有系统、科学和规范化的大纲、教材。

可喜的是通过课题组的努力,以课题组成员为核心,呈现向周边高校辐射的趋势。

三、陕西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现状陕西境内有着五十多所高校,近八十万大学生。

陕西是中华民族人类定居最早的地区之一,有着全国著名的名川大山,历史上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所以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有着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陕西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高校为数不多,许多师生只是听到过这方面的报道。

经过对陕西12所高校的调查发现,陕西高校“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展刚刚起步,离教育部计划差距还很大(教育部计划从2007年7月开始,在全国各高校推广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内容),体育课程改革任重道远。

陕西高校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从无到有经历了探索、创业、稳步发展三个阶段。

1.课题组为主开展探索性的实验研究。

陕西有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西安财经学院三所高校加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研究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

2004年7月19~25日,西安工程大学进行了第一批试验,在陕西秦岭山脉厚畛子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地,以攀登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米)为主的七天六夜的训练(教师8人,学生60人)。

内容包括:负重行军、渡河、野外宿营、野炊、民俗寻访、社会调查、传统教育、篝火晚会等。

紧接着于2006年5月1~5日在陕南月河镇进行了为期五天四夜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师5人,学生50人),训练内容在前一次的基础上有所扩大,增加了雨中负重行军和溶洞探险。

通过这些训练内容使学生在“从中获取生存的基本知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竞争的意识,形成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创新进取精神,最终达到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课程目标”方面收获极大。

2.以俱乐部形式带动校内“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课程建设。

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俱乐部”,进行了严格的机构设置、入会章程的制定、入会选拔项目的制定等。

以西安工程大学为例,俱乐部以主管体育的校长牵头,西安工程大学为主,吸收周边高校的热爱此项活动的学生为辅,成立了西安工程大学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俱乐部。

该俱乐部注重野外实践的组织,并长期进行训练活动,每周训练两次,训练内容以体能训练为主,其间穿插装备学习、野外实践的组织等内容,并邀请专家进行讲座。

学期末挑选优秀会员和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攀岩、登山、速降等项目的交流。

通过俱乐部的运行,课题组开始进一步的探索,把“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纳入了选修课的建设中。

经过学校教务处的考察和审批,通过了选修课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等文件,对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

每学期开设2次选修课,每次计划安排28学时,每周4学时。

此项举措深得大学生们的喜爱。

经过周密考察,增加了野外实践课,利用周六、周日在西安市蓝田县口子村进行两天一夜的野外生存实践(每周野外实践学生人数达到100人),内容为:负重行军、登山、野外宿营、野炊、速降(50米)、篝火晚会等。

至此在有了比较完善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践经验,更有能胜任此项教学的专职教师和热情高涨的学生的基础上,开设了普修课。

3.制约“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在陕西高校开展的因素。

第一,师资缺乏。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体育课的一种拓展,是把课堂搬到社会和大自然的一门课程。

大多数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教师的技术素养大多也只是书本所得,处于一种通过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的过程,并且全国体育院校(系)也没有开设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专业,所以导致师资的缺乏。

第二,经费不足。

陕西高校体育维持费投入普遍存在着不足的现象,只能基本满足现有场地设施的基本维护,保证现有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没有能力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项目。

原因是教学设备设施昂贵。

创建教学基地应该有的起码的教学设施和装备如下:基本设施有攀岩墙(壁)、高空跳板等。

生产装备有帐篷、防潮垫、睡袋、绳索、照明设备、背包、服装、鞋袜、手套、炉具、炊具、餐具、防水打火机、野外砍刀、食品、饮用水等;活动装备有主绳、辅绳、肩带、快挂、上升器、各种铁锁、“8”字环、滑轮挂钩等;安全装备有安全带、安全帽、关节防护具、GPS等;联络装备有哨子、对讲机、旗子、小镜子、放大镜、指南针、罗盘、地图等。

从以上需求看,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的教学设备比较昂贵,而陕西高校除了一些进入“211”工程的大学外,其他高校的维持费也就在10~20万元,很难进行这些项目。

第三,安全问题。

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根据地形和实际情况,进行登山、野外宿营、负重行军、渡河、攀岩、穿越丛林、速降等具体项目的实践活动,一般要在野外环境进行若干天。

因此,不可预料的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如食物中毒、野外迷路、蚊虫叮咬、损伤出血、休克等)。

由于项目本身具有安全方面的挑战,所以组织者和带队教师有一定的畏惧心理。

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

第一,陕西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高校为数不多,只有课题组成员和开展一些户外运动的少数学校,原因是除了课程本身存在着安全方面的挑战外,师资、经费等不足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展。

第二,学生对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热情高涨,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学会了“搭锅建灶、捕鱼、搭建帐篷”等野外生活的技能。

通过对各种困难的挑战形成了“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在解决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激发了个人创造性。

第三,“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开展,正如季克异所说“拓展了高校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增强了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和挑战性,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对推动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化改革将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陕西高校率先进行了很多尝试,同时一些重点大学和综合性大学也把目光投向了“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这块热土,随着经济发展和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在大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2.建议。

第一,陕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除了利用现有的地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活动外,学校应加大对“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宣传和资金投入,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筹措资金,加快训练基地的建设,提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规模和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