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演化分析-文档
资源型城市系统演化的动力学分析
6 3
徐 君/ 资源 型 城 市 系统 演 化 的 动 力学 分 析
非 线 性 。因此 , 超循 环组织 正 是系统 非线 性作 用 的结
2 1 第 2期 0 1年
广西 社 会科 学
GUANGXIS HEHUIKEXUE
NO. .01 22 1
( 总第 18 ) 8期
( u lt e , O 1 8 C muai l N . 8 ) vy
[ 文献编码 ] i1. 6/.s. 0—97 0 0 . 5 d :0 99js 1 4 61. 1. 0 o 3 in 0 2 12 1
论 工具 , 是 资源 型城 市系统 非 线性作 用 的载体 和 表 它
现 形式 [。 引 二、 资源 型城 市 系统演 化 的超循 环分 析
自组织 理论 认 为 , 复杂 系统 中存在 的微 涨落 之所 以被 放 大是 因为远 离 平 衡 的 开放 系 统 内部 与 系 统 外 内诸 多 要素 丧失 独立 性 , 并形成 双 向信 息传 递 的互 为
是有 差异 的 , 这表 明资 源 型城市 系统 各种 要 素作用 过
落是 随机 的 , 随 时都 产 生 着 , 竟 是 哪 种 涨 落 能驱 程 中时 间和空 间上 的非 均 匀性 。总 之 , 过非 线性 作 它 究 通
使 系 统达 到新 的稳定 有序 的状 态 。 是涨 落本 身无 法 用 ,将 资 源型 城 市 系统 的各 种要 素 有 机 地凝 集 在 一 这 回答 的问题 。事 实上 , 响任 何 系统 实现 从无 序 到有 起 , 同产生 整体 行 为 , 过分 叉 、 影 共 通 突变 涌现 出有别 于 序 , 简 单 到复 杂 的终极 原 因就是 系 统要 素 ( 系统 ) 从 子 原 系 统 的特性 和 优势 , 反 作 用 于各 子 系统 , 生 协 并 产 同效应 。那 么 , 到底 如 何描 述和 揭示 资源 型城 市 中存 在 的非 线性 作 用 呢? 循环 理论 提供 了一 个重 要 的理 超
基于TRIZ技术系统进化理论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演化分析
关键 词 : 术演化 ; 明 问题 解 决理论 ; 技 发 企业 管理信 息 系统 中图分 类号 :H12 T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2—1 1 (08 0 一o l o 17 66 20 )1 o 9一 4 要 分 支 , 理论认 为技术 演化 过程 有其 自身 的 内在 该 规律 , 发 展 方 向是 可 预 测 的… 其 1。笔 者 认 为 可 运
进一步使得 E P系统变得 日 R 益庞大、 复杂 , 增加了 系统演 化周 期 和 系统 实 施 难 度 。该 阶段 所 涌 现 的
大量新 名 词 、 新概 念 ( : 友 的 实时 E P、 蝶 的 如 用 R 金 E P平 台 B S、 中 大 的 UR S P的 敏 捷 商 务 、 R O 新 P、A Orc al 电子 商务 套件 等 ) 映 了管理 软 件 产业 界 e的 反
提出了 E Pl的概念 , 出新一代企业管理信息 R I 指 系统 的 2个重要 发 展方 向是 面 向协 同商 务 和针 对
具体 行业 。纵 观 E P的 发 展 历 程 , 发 展 方 向 问 R 其 题 一度 成 为管理 软件 产业 界和学 术 界争 论 的热点 。
本文认 为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 因是对企业 管理信
a 需 求拉 动 。 .
T I R Z是俄 文 创新 性 问题 解 决理 论 ( era T oi j
R z e  ̄ n h nmy a ah 的简称 , eh n aIz e e hZ d c ) 主要研 究 人
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分析
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过程分析在宇宙的浩瀚中,有着无数个圆圈中亮点的星系。
这些星系中,单星系是比较常见的。
然而,双星系统也经常出现。
那么,双星系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一、双星系统的形成双星系统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原始分裂和聚积。
原始分裂是指恒星形成前的分裂过程。
在星云中,由于潮汐力、自转力等因素的作用,星云会发生不均匀收缩,产生一些密度较高的区域。
当这些区域的密度足够大时,巨大的引力会使得这些区域分裂为两个或多个原恒星。
这些原始分裂的区域最终会形成双星系统。
聚积是指恒星形成后的聚集过程。
在某些星际云中,密度可能不够高,无法引发原始分裂。
但随着整个星际云的坍缩,云中的恒星会逐渐靠近。
当它们的距离接近到一定程度时,引力会开始起作用,使得这些恒星相互聚拢形成双星系统。
二、双星系统的演化过程一对双星系统的演化过程取决于初始条件、质量和距离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的不同组合,双星系统的演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主序星阶段和终结阶段。
在起始阶段,双星系统中的两颗恒星都处于非常接近的距离,并以高速旋转。
它们会相互交换物质,并形成一个星周盘,这个盘中的物质会不断减少,最终形成行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星系统中较大质量的恒星会进入主序星阶段,而较小质量的恒星可能仍然是红矮星。
在主序星阶段,较大质量的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维持能量产生,同时辐射出大量的光和热。
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几十亿年。
而红矮星则通过核融合反应较慢地燃烧氢,并持续产生能量。
最终,双星系统的终结阶段会是两颗恒星的演化趋势的总和。
较大质量的恒星会首先变成红巨星,它的半径会急剧膨胀。
这个过程中,恒星的质量会逐渐流失。
而红矮星则逐渐变成白矮星,体积变得非常小,但质量非常密集。
当较大质量的恒星耗尽燃料时,它会发生超新星爆发。
而这个过程中,红矮星可能会被引力吸引到较大质量恒星的附近。
三、双星系统的意义双星系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的演化和恒星物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logistic模型的企业生态系统演化分析
—
第2 7卷
2 8 第 月期 0 年11 0 O0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17 N. 总2 o0 0 . 1 . 第
10 8期
最基本的生命活 动—— 新陈代 谢 ,物质 和 能量 的循 环也
在这一活动 中得 以实现 。伴 随着物 质和能 量 的循环 ,系 统中的生物成分 与非生物成 分也不断地改变其存 在状态。 例如每个企业个体在 出生 、成长 、死亡之 间交替 。因此 , 企业生态系统不是一 个静 止的功 能单位 ,而是一个 不断
落与其环境组成的一个整 体 ,该整体具有 一定 的大小和
结构 , 各成员借助 能量流 动、物质循环和信 息传递 而相
互 联 系 、 相互 影 响 、 相 互 依 存 ,并 形 成 具 有 自组 织 和 调
节功能的复合体。 企业 与生 物界 的生物个体 相似 ,没有一 个企业 可以 脱离 其他 经济共同体而单 独长期生存 。企 业在其特 定的
第2卷 7
28 第 1 期 0 年1 O 0 O 月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o0 总 o 7 N1 1 第 . 2
10 8 期
基 于 lg t 模 型 的企 业 生 态 系统 演化 分 析 oii sc
赵树 宽 郝 陶群 李 金津 101) 302
( 吉林大 学 ,长 春
C 摘
要 ] 本文引入 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定义 了企业 生态 系统 ,探 讨 了企 业生 态 系统的基 本结
构,概括 出企 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分析 了企业生 态系统演化的条件和动 因,运用生物种群 演化 的 l ii o sc g t
模 型描 述 了企 业 生 态 系统 演化 过 程 ,并 据 此提 出企 业 生 态 系统 演 化 策 略 。
伽利略相对论引导导航系统演化历程分析
伽利略相对论引导导航系统演化历程分析导航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伽利略相对论引导导航系统是一种基于伽利略相对论的导航系统,它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化,在技术和应用层面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首先,伽利略相对论导航系统的演化始于相对论的提出。
19世纪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这两个相对论的提出对导航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狭义相对论为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广义相对论则进一步推动了对重力场的理解。
这些相对论的原理为后续的导航系统演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伽利略相对论导航系统的演化在20世纪进入了实践阶段。
在20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射频导航系统对地球进行定位和导航。
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球上建立了不同的射频导航系统,如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等。
这些导航系统基于射频信号的传播和接收原理,能够在地球上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地球上的射频导航系统存在信号传播的限制,如天线遮挡、信号衰减等问题,导致在某些特定地区无法提供准确定位和导航服务。
伽利略相对论引导导航系统的演化在21世纪得到了飞速发展。
为了解决射频导航系统的限制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探索使用光学原理进行导航的可能性。
伽利略相对论的光速不变原理为光学导航系统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使用地面上的光源和空中的接收器,伽利略相对论引导导航系统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同时,光学导航系统的应用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可以在室内、航天器等多种场景下使用,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光学导航系统,伽利略相对论引导导航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演化方向是引力导航系统。
引力导航系统利用伽利略相对论中的引力场理论,通过测量和计算物体的引力场变化来进行导航。
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卫星和探测器对地球引力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研究,并建立了基于引力场的导航系统。
这种导航系统在宇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为行星探测和航天飞行提供精确的导航支持。
基于多粒度软件网络模型的软件系统演化分析
An Evolution Analysis of Software System Based on M ulti—granularity Software Network
H E Peng ,W ANG Peng ,LI Bing。 HU Si.wen ,
(1.School of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ubei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62,China; 2.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ftware,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China)
关键词 : 软件演化 ;软 件网络 ;复杂网络 ;复杂 系统
中图分类号 : TP30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0372—2112(2018)02-0257—11
电 子 学 报 URL:http://www.ejourna1.org.cn
DOI:10.3969/j.issn.0372-21 12.2018.02.001
results show t hat:(1)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re varied under d ifferent g ranu larity levels,a n d softwa re network built in the level of class supports the most Lehman laws;(2)the laws of continuing g rowt h,increasing complexity,self-regulation and conservation of familiarity are independent of the levels of g ra nularity;(3)t he impact of softwa re evolut ion in t he level
多主体视角下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
多主体视角下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涉及多个主体,包括企业、政府、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得生态系统演化变得复杂而难以预测。
因此,本文旨在从多主体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机制、影响因素和发展路径,以期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将对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
通过文献梳理和案例分析,本文将揭示各主体在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和外部因素如何共同推动生态系统的演化。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理论框架,探讨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机制、路径依赖和演化趋势。
结合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实践案例,本文将提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演化的政策建议和实践路径,以期为推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家、科研人员和公众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共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研究,根植于多个学科的理论体系之中,包括生态学、经济学、技术创新学等。
生态学理论为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对物种共生、竞争、演替等自然规律的理解,为系统内部各主体的互动与协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同时,技术创新理论强调了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作用,而绿色技术创新则是这一理论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重要延伸。
系统论的观点则强调了绿色技术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
区域能源合作系统演化阶段与过程分析
在网 1中横 轴 x 具有双层含 义, 一方面它是区域能源合作系统的演化时间 的度量标准 , 另外一方面 , 它也是合作熵的变化
趋 势 的 度 量 标 准 。根 据 前 面 对 域 能 源 合 作 系 统 的分 析 , 知 当 区域 能 源 合 作 发 展 越 趋 于 成 熟 , 合 作 熵 会 达 到 最 小 熵 产 生 可 其
一
、
区域能 源合 作 系统演化 阶 段界定
本文将 区域 能源合作系统的演化分为形成期 、 长期 、 成 成熟期 、 衰退期 四个 阶段 。 四个 阶段的划分 , 主要 从区域能源 合作 系统状态变量和合作熵的变化趋势来衡量 , 这样可 以使演化 机制的研 究与前 面 的萌 芽和形成 机制的研究 有机结 合起来 , 而 从 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根据区域能源合作 系统的演 化的 阶段 性。对 于各个 阶段的界 定标 准 , 里借助 生物学 中的 这 研究种 群增 长的逻辑 斯蒂曲线( 又称 s曲线 ) 的特征 来作 为界定的出发点 , 区域能 源合 作系统状态变量 , 用 即产业 内分工专业
第2 2卷
第1 期
长春工业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unl f hncu nvri f eh o g (oil c ne dt n o ra o a ghnU i s yo cnl y Sca Si csE io ) C e t T o e i
Vo _ No. l22 0l
来 越 成 为 国家 、 区域 所 关 注 的 重 要 问 题 。 区域 能 源 合 作 系 统 的 演 化 分 为 形 成 期 、 长 期 、 熟 期 、 退 期 四个 阶 段 。 成 成 衰 区域 能 源 合 作 系统 由无 序 到 初 步合 作 再 到 无 序 再 到 强 合 作 , 现 出螺 旋 式 运 动 轨 迹 。 区 域 能 源 合 作 系 统 的合 作 演 呈
科学发展观的系统演化机制分析
灵敏的区间, 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又不构成对其 它要 素的压抑 。有 效推行政 治体制 改革 的标 志是政治
系统内的各个子 系统或者各 个子要 素 ( 如各政 党 、 各政 治组 织 ) 在相互作用 的 同时 , 个子 系统或者各 个子要 各
谢、 转化与积 累, 各种代 谢表现为一个综合 的指数 。 当代i 的综合 指数 位于一 个 最佳 的 区域 时 , 身 生态 系统
中 , 须 考 虑人 们 对通 货 膨胀 的预期 , 预期 的形 成 必 而
实际 上是 消 费者 与 消 费者 之 间 、消费 者 与生 产 者之 间、 生产 者 与生产 者之 间 的非线 性作 用 。通 货膨 胀作
为经济 系统 的一 种宏 观现 象 , 由组 成该 经济 系统各 是 元 素之 间 的非线 性 作用 的微 观机 制 所 导致 。如果 把 通 货膨 胀 的发生 和发 展作 为一种 线 性过程 , 当通 货膨
M 0DERN EC0N0M I C RES EARCH
科学发展观 的 系统演化 机制分 析
陈素权 邰鹏 峰
内容提 要 :以科 学发展 观 为指 导 的 中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建 设 事业 是 一项 复 杂 的 系统 工程 。 由经 济 、 治 、 政 文 化、 社会 、 态、 的发展 等 子 系统构 成 , 生 人 这些 子 系统的 演化发展 与 科 学发 展 观 的贯彻 实施休 戚 相 关。 自组 织均
的发展 就 处于 良性状 态 ; 如果 位于 最佳 区域 之外则 表
素又处于最佳的运作状态 , 即处于动态均衡态势 经 济 系统 是 在一 定 的 自然 环 境 和社 会 条 件 下组
合 起来 的 , 一个 多 目标 、 是 多变量 的综 合体 , 具有 多层 次、 多形 式 和多 功能 性 , 一个 典 型 的 非平 衡 开 放 系 是 统 ,涉及 人 类生 活 的各 个 方 面 和周 围环境 的诸 多 因 素 。在 非线 性作用 下 , 微观 决策 主体 之 间的相互 作用
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技术创新系统演化机理及模型分析
第1 9卷
第 1期
运 筹 与 管 理
OPERAT ONS RES I EARCH AND ANAGEM ENT M SCI ENCE
Vo . 9, . 1 1 No 1 F b. 0l e 2 0
21 0 0年 2月
基于 自组织理论 的技术创新系统演化机理及模 型分析
Th v lt n Me h ns a d Mo es An lss o e h oo ia e E ou i c a im n d l o ay i fT c n lgc l I n v t n S s e Ba e n Sefo g nz t n Th o y n o a i y t m s d o l r a ia i e r o - o
L i , J i of n L U Ma .h n I Ru ‘ U X a . g , I o z a g e
( .Sho o 1 colfMa a e et H ri I tu Tcn l y H ri 10 0 ,C ia 2 colf cn m s n n g m n, ab s tt o e o g , ab 5 0 1 hn ; .Sho o E oo w d n n i ef h o n a Ma a e et H r nE gne n n e i , ab 5 0 1 C i ) n gm n , ab n i r go U i rt H ri 10 0 , hn i ei f v sy n a
生态系统的时间演化特征分析
生态系统的时间演化特征分析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基本单位,由多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在自然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也在不断演化。
接下来,我们将对生态系统的时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
一、生态系统的初级演化阶段生态系统从最初的无生物时期开始,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形成了初级生态系统。
初级生态系统的特点是生物种类少,数量少,栖息地范围有限,环境也相对稳定。
此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食物链基本是以植物为底层,再到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逐步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系统逐渐发展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中期演化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逐渐进入其中期演化阶段。
此时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个体数量增多,种类变化也更加多样化。
食物链也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较复杂的结构,例如食物网。
同时,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也更加多样,如化学能、热能等,在此时期中,生态系统的生态位也更加明显。
三、生态系统的高级演化阶段当生态系统经过了漫长的中期演化后,它进入了高级演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达到了巨大的数量。
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生物在这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时期,食物链和食物网也都非常复杂,甚至存在着高纬度的食物网和底栖食物网等多种形式。
此时,生态系统进化出一些特殊的生态位,例如掠食者和寄生虫等。
在这个时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也更加复杂,更加不稳定。
四、生态系统的衰退演化阶段在生态系统进化的后期,当生态系统的基本建构因环境变化或人类行为等因素发生严重破坏时,就会进入衰退演化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生态系统会逐渐崩溃,生物因为种群过大而死亡,环境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此时,生态系统已经无法维持原有结构和功能,往往会发生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坍塌等现象。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系统也在不断演化。
在其中经历了许多阶段,我们需要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持一个更加稳定和持续的生态系统。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演化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和演化引言当我们面对一个复杂的系统时,我们经常会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它。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各种复杂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其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就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探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它们的演化过程。
什么是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结构是指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的排列方式和组织结构。
在一个系统中,元素可以是物质实体,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
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有序的、无序的、直接的或间接的。
元素之间的关系元素之间的关系是系统结构的核心部分。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连接、层次、依赖等方式来表示。
例如,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就是物种之间的层级关系,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是系统中的连接关系。
层次结构系统结构还可以通过其层次结构来描述。
层次结构是指系统中各个层级之间的组织关系。
在一个层次结构中,较高层级的元素控制和指导较低层级的元素。
什么是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为了实现某种目标或满足某种需求而执行的任务或活动。
系统的功能可以是明确的、隐性的,也可以是单一的、多样的。
功能和目标系统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目标而存在的。
系统的目标可以是明确的、可量化的,也可以是模糊的、难以衡量的。
无论目标是什么,系统的功能都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而存在的。
功能和需求系统的功能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存在的。
需求可以是个体的、群体的,也可以是经济的、社会的。
无论需求是什么,系统的功能都是为了满足这些需求而存在的。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结构决定了功能的执行方式和效果,而功能则对结构的演化和优化提出了要求。
结构影响功能一个系统的结构会直接影响其功能的执行方式和效果。
例如,在一个车辆的设计中,车身结构的稳定性会影响到车辆的操控性能,发动机结构的效率会影响到车辆的燃油消耗。
功能指导结构的优化系统的功能也会对其结构的演化和优化提出要求。
双星系统中的质量传递与轨道演化分析
双星系统中的质量传递与轨道演化分析双星系统是宇宙中常见的天体系统,其中两颗恒星通过引力相互绕行。
在这样的系统中,质量传递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影响着系统的轨道演化。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双星系统中的质量传递与轨道演化进行分析。
一、质量传递的机制在双星系统中,质量传递主要通过两种机制进行:质量捕获和环流。
1. 质量捕获质量捕获是指当一个星体的引力势能足够低时,另一个星体的物质会被捕获并传递给它,使得它的质量增加。
质量捕获发生在较大质量的主星体周围,如黑洞、中子星或白矮星。
这些主星体具有强大的引力场,可以捕获来自伴星体的物质。
2. 环流环流是指当两颗星体之间存在一条物质环,物质会在双星系统中循环流动。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质量较接近的双星系统中。
当一个星体向其伴星体传递物质时,这些物质可能被引力聚集形成环,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二、质量传递对轨道的影响质量传递对双星系统的轨道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质量传递的机制不同,轨道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 质量捕获对轨道的影响当质量从伴星体传递到主星体时,主星体的质量增加,它的引力场也会增强,从而导致轨道的收缩。
这使得两颗恒星更加接近,轨道半径减小。
这种现象被称为自相互缩紧。
2. 环流对轨道的影响环流的形成和演化会导致双星系统的轨道扩张和变化。
当物质在双星系统中循环流动时,它会传递一部分自转动量给伴星体,从而减小主星体的角动量。
这导致轨道的膨胀,使两颗恒星的相对距离增加。
另外,环流的不稳定性也可能导致轨道的临时变化。
三、双星系统的演化双星系统的质量传递和轨道演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当质量传递发生时,导致轨道的缩紧或扩张。
这种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质量传递的速率和性质。
双星系统的演化结果取决于初始条件、恒星的性质以及系统的演化时间。
一些双星系统可能会演化成为更紧密的系统,最终形成双星融合或引发超新星爆发。
而其他系统可能会因为质量传递的影响而形成稳定的轨道,维持双星系统的存在。
总结起来,双星系统中的质量传递和轨道演化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自然资源系统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自然资源系统的演化及其动力机制分析摘要:本文的研究从采集狩猎阶段,原始农业阶段,工业社会和后工业时代分析了自然资源系统的演化,并结合自然资源系统和人类活动探究其动力机制。
关键字:自然资源系统,演化,动力机制资源是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物质基础,也是在一定经济水平下转化为社会福利的自然物质条件。
自然资源指的是人类社会在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下,可被人类利用并创造效益,用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生活水平的自然物质。
正常条件下,自然资源存在于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其中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资源要素组成。
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自然资源可看作按照一定规律存在和发展变化的资源系统。
1 自然资源系统概述自然资源属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其中有复杂的结构和多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作为整个地球资源组成的空气,水,岩石,有机质等要素条件分布于不同的圈层中,同时处于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中。
以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为载体构成的资源系统,相互耦合和叠加,构成一个具有较强整体性,地域性,变动性和层次性的系统。
2 自然资源系统的演化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无所谓资源。
人类出现后,地球演化进入新时期,即自然资源系统演化时期,是在人类参与下地球表层系统演化的继续和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从原始采集狩猎社会向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演化,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类对资源系统的认识程度也随之深化,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也由最初的简单利用到大规模的深度利用,进而综合利用和高效综合利用。
2.1 采集狩猎阶段在采集狩猎阶段,人类使用较简单的工具采集天然的果实,捕猎动物,这一过程无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对自然资源的影响和干涉非常弱。
2.2 原始农业阶段这一阶段是人类开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生存和发展需求的开始,由于这一阶段所使用的工具和技术较为落后,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在空间范围上非常局限,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也在自然条件的承载范围内。
2.3 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阶段从自然资源中提取的热能主要是燃烧植物,同时利用了土地、生物和气候等发展农业。
港口_腹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分析_以大连港_辽宁经济腹地系统为例_董晓菲
港口与腹地之间关系最早由德国的高兹(E.A.Kautz )于1934年发表的《海港区位论》提出[1],1950年代末,麦耶(H.M ayer )、威根德(G.W eigard )和拜顿(Patton )认识到港口形成发展过程中对腹地的竞争机制[2-4]。
塔夫-莫里尔-古尔德模型(Taaffe -M orill -Gould model )以及瑞莫尔(Rimmer )对模型的改进,反映了各个阶段中港口与内陆腹地联系的扩大和联系网的建立[5-6]。
1970年代之后,随着贸易全球化和多式联运运输方式的出现,集装箱港口与混合腹地之间的联系复杂化[7-10]。
1990年代,西方地理学者对滨水区开发与港口—海岸带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11-15]。
近期,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全球化背景下亚洲的港口—腹地体系的发展[16-19]。
我国对港口腹地的研究起步较晚,于1980年代以后,学术界开始进行专门研究。
主要包括港口对腹地经济的影响[20-21]、腹地经济对港口发展的促进作用[22]、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互动关系[23-25]。
引进定量方法主要包括港口腹地指标的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24],计算港城发展的均质关联度的灰色关联法[25],港口腹地区位熵模型及外贸依存度分析港口经济腹地空间演变规律[26]。
本文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尝试梳理港口—腹地空间结构演变规律,并以大连港与辽宁经济腹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测算1997—2006年港口与腹地之间的关联特性空间演变进程,进而探讨港口与腹地空间结构演化规律的内部机理。
1港口—腹地系统空间演化的影响因素1.1自然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对港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港口水况、陆域状况及同腹地间的联系等条件上。
不利的地貌条件阻碍交通网络的建设,势必影响港口经济腹地范围与发展规模。
反之,具有良好通航条件的水路运输,则有利于港口与腹地的联系,进而对港口本身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27]。
港口的区位是指港口进行经济活动的场所、在经济地理空间上的位置,而港口的区位条件则是指影响港口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诸因素之总和[28]。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我国经济与环境耦合系统的演化分析
中 图分 类号 :02 1 F6 .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5 112 1)0 80 0 1 —84 (00 1 —08 — 3 0
HU n—fi GUAN e Ma e, W i
An ls fE o o n s u c sE vr n n u p rig C p c y Co p n ov d B s d OlI d sra lu t r g eo a y i o c n my a d Re o r e n io me tS p o t a a i u  ̄ g Ev le a e t n u t i S r cu eAn l fViw s n t l l e
d ge o e s g te sn  ̄e c t o g t T e id t a tu tr n h e o r e n i n n orlt n d t ar N te a ay i t i g e re m d l i y e f u h . h n u r lsrcu e a d te rs uc s e v o me tS c rea o aa c ri O h n ls a n un h i h s i r i d e s k
Ab ta t T ei d sr l t cue w s tek y l k o u n t a e t i h c lgc le vrn n  ̄tm,t c mbn t n tp n ne s sr c : h ut a s u tr a e n fh ma i f cs n te e oo ia n i me t n i r h l y o s e i o ia o y e a d itn i s i y t d cd d t ee o o cd v lp n oage t xe t ote rs uc se vrn n o rinfn t n T e rsa c d s i tu tr n er u 瑚 e ie c n mi e eo me t ra tn o r e n i me t eco u c o . h e r hi ut a s cu ea dt I H h t e th e o c i e n rl r h 瑚 e vrn n o r iae e re ma md me tl x li ee o o c lபைடு நூலகம்n i n e t rs uc  ̄te c n rdc o . 1 s a il i e ea o a n i me t c o dn t d g e y f a n a y e p a t c n m a —e v o m n — e o r e h o t i t n l r ce n t lb r - o 8 d i l nh i r a i Ii t h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创新系统演化分析
地 与外界 交换物 质或能量 ,在外界条件 的
变化达到一定 的阈值 时 ,可能从原有的混 沌无序状态转 变为一种在 时问上、空间上 或功能上 的有序状 态 ,这 种在远离平衡情 况下所形成 的新 的有序结 构被 命名为耗 散 结构 ( 晓云 ,2 0 。贝纳德流是耗散 结 单 0 2) 构 的经典实验 。该 实验通过 在一个容器两 端各放置一块热源接触板 ,板 的长 度与宽 度要远远大干两板 问的距 离 ,设 上板 的温 度为 T ,下板的温度为 T 1 2,开始实验 时, 两板的温度相等 , 1 T , 即T = 2 容器 内流体 处 于平衡状 态。当加热下板 , 时T < 2 液 此 1T , 体 内便形成 了温度 差 ,从而热 量不断地由 下板向上板传递 ,当两板 的温 度差值在 某
个组成部分是否均衡一致 ,系统的各个部 分 之间的差异越 大,系统离开平衡态就越 远 。 以说 , 可 企业 、 大学和科研机构 、 地方 政府与 中介服务机构作 为区域创新系统的 构成主体 , 他们之 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 企 业基于对 自身发展 和利润追 求为 目的 , 能迅速地将技术转化为社会所需要 的产品,
结构非常复杂 ,几乎 是无法控制的 ,其 大 小也是无法确知 的。 当系统处于平衡态 时,
基 耗 结 理 的 于 散 构 论 区 创 系 演 分 域 新 统 化 析
■ 刘 明广
▲
涨落造成的系统偏离会逐渐衰退直至消失,
使 得系统回到稳 定状态。只有系统 处在远 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时 ,任何一个微小 的涨落都可能通过非线性作用机制的不断 放大形成 “ 巨涨落” 相 当于打破系统的原 , 有结构 , 形成一个新的有序 结构。 因此 , 系 统形 成耗 散 结构 必 须有涨 落现 象 的存 在
皖江城市带环境经济系统协调演化分析
会. 因此 , 皖江城市带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是个重大战略问题 , 关系到其 自身及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
2 皖江城 市带环境 与经 济 系统协调发展指标体 系的建立
2 . 1 指 标 的选取
环境经济系统是一个包括环境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复杂大系统 , 各子系统又包含许多具体的分指标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4—0 9
Vo I . 36 No. 5 S e p .2 0 1 3
皖 江 城 市 带环 境 经 济 系统 协调 演化 分 析
王俊 兰 .Βιβλιοθήκη 方 凤 满 ( 安徽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 游学 院,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3 )
摘
要: 可持 续发展 观要 求环境 与 经济协调 发展 , 以发挥 最 大 的综 合效 益 . 本 文 以皖 江城 市带 为研
第3 6卷 5期 2 0l 3 年 9 月
安徽 师 范大 学学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A n h u i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协 调 发展 环境 滞后 型 阶段 .
关 键词 : 皖 江城 市带 ; 环 境 经济 系统 ; 协 调发展 中图分 类 号 : F 0 6 2 .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1 —2 4 4 3 ( 2 0 1 3 ) 0 5 —0 4 9 3—0 4
从世 界 工业 化进 程来 看 , 大多 数 国家 在 经济 增 长 的 同时 也 带来 了环 境 的极 大污 染 和破 坏 . 改 革 开 放 以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技术系统演化分析
( c o lo a a e e t S h o fM n g m n ,Tin i nv r i a j U ie st n y.Tini 0 0 2,Chn ) aj 307 n ia
Ab t a t Ba e n t e e t n e g s i mo e n o s r c : s d o h x e d d Lo itc d l a d c mb n d wi e fo g n z to n y e g tc t e r i e t s l— r a ia i n a d s n r e i h o y.t e h h
突变性 、 荡 性 等复 杂 系统 的特征 , 振 因此 本 文运 用 复
杂 科 学 中 的非线 性 、 自组织 、 同学 的理 论 和方 法 从 协 宏 观层 次 对 它进 行 了研 究 。
理 等 的研究 都 没 有获 得 公认 的完美 理 论 和方 法 。
维普资讯
20 0 2年 9月
Se 200 p. 2
天 津 大 学 莩 报 ( 会 科 学 皈) 社
J) ( UR AI 0F TI ANJ N I U I VERS TY ( OCI S ENCES) I S AI CI
第 4卷 第 3期
s ubs iuton ar i er et d . n de t t e hno og s t e ag nc s tt i e nt pr e A i a ha t c l y i h e y of yne g tc de l ng hum an— nvio r e i veopi e r nm e nt s t m s op e nd s ys e i pr os d a om e pic s ofpo iy a c r ve e e lc dvie a e gi n. Ke ywo ds:t hnol r ec ogy s t m ;l i tc m ode ;s l— ga z to ;s ne ge is;hu a e ionm e ys e ys e og s i l e for nia i n y r tc m n— nv r nt s t m
如何利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系统发育树演化分析
如何利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系统发育树演化分析在生物学领域中,了解物种的演化关系对于研究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历程非常重要。
传统的研究方法需要通过对物种形态、生理特征和基因组等方面的比较来推测物种的演化关系,这种方法往往耗时费力且容易产生误差。
而现代生物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种更快、更准确的方式来构建物种的演化树。
生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利用大规模的基因组数据来推测物种的演化关系。
在进行系统发育树演化分析时,研究者通常需要采取以下步骤:1. 数据采集:研究者需要从公开数据库或者自己的实验数据中获取目标物种的基因序列数据。
这些基因序列可以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例如线粒体或叶绿体基因)或非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例如核酸序列或大规模测序数据)。
2. 数据清洗:由于原始数据往往存在质量问题(例如测序错误、缺失数据或杂质),因此研究者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这包括去除低质量序列、修复测序错误、填补缺失数据和去除杂质序列。
3. 序列比对:清洗后的序列需要与相关物种的序列进行比对。
比对主要通过使用计算机算法(例如BLAST或MAFFT)将目标序列与数据库中已知的相关序列进行比较,以找到相似的区域。
4. 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比对的结果,研究者可以用这些数据来构建物种的系统发育树。
系统发育树是表示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的一种图形化表达方式。
树的构建方式包括最大似然法、贝叶斯推断和邻接法等方法,这些方法会考虑序列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和进化模型等因素。
5. 结果解读:通过对系统发育树的解读,研究者可以获得关于不同物种之间的演化关系、进化速率和共同祖先等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进化过程、推断共同祖先等相关领域。
与传统的研究方法相比,利用生物大数据技术进行系统发育树演化分析具有以下优势:1. 数据量大:生物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更大规模的数据,其中包括数百个基因组或成千上万个物种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规模可以提供更全面和详细的物种演化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4 建树方法 三种主要的建树方法分别是距离、最大节约(maximum parsimony, MP)和
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最大似然方法考察数据组中序列的多重 比对结果,优化出拥有一定拓扑结构和树枝长度的进化树,这个进化树能够以最 大的概率导致考察的多重比对结果。距离树考察数据组中所有序列的两两比对结 果,通过序列两两之间的差异决定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和树枝长度。最大节约方法 考察数据组中序列的多重比对结果,优化出的进化树能够利用最少的离散步骤去 解释多重比对中的碱基差异。
4.2.2 建立数据模型(比对) 建立一个比对模型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择合适的比对程序;然后从比对结果
中提取系统发育的数据集,至于如何提取有效数据,取决于所选择的建树程序如 何处理容易引起歧义的比对区域和插入/删除序列(即所谓的 indel 状态或者空位 状态)。
一个典型的比对过程包括:首先应用 ClustalW 程序,然后进行手工比对, 最后提交给一个建树程序。这个过程有如下特征选项(:1)部分依赖于计算机(也 就是说,需要手工调整);(2)需要一个先验的系统发育标准(即需要一个前导 树);(3)使用先验评估方法和动态评估方法(推荐)对比对参数进行评估;(4) 对基本结构(序列)进行比对(对于亲水氨基酸,推荐引入部分二级结构特征); (5)应用非统计数学优化。这些特征选项的取舍依赖于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4.2 系统演化分析 4.2发育分析就是要推断或者评估这些进化 关系。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所推断出来的进化关系一般用分枝图表(进化树)来描 述,这个进化树就描述了同一谱系的进化关系,包括了分子进化(基因树)、物 种进化以及分子进化和物种进化的综合。因为”clade”这个词(拥有共同祖先的同 一谱系)在希腊文中的本意是分支,所以系统发育学有时被称为遗传分类学 (cladistics)。在现代系统发育学研究中,研究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生物的形态学特 征或者其他特性,而是生物大分子尤其是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的主要步骤是比 对序列,建立取代模型,建立进化树以及进化树评估。
4.2.3 决定取代模型 取代模型既影响比对,也影响建树;因此需要采用递归方法。对于核酸数据
而言,可以通过取代模型中的两个要素进行计算机评估,但是对于氨基酸和密码 子数据而言,没有什么评估方案。其中一个要素是碱基之间相互取代的模型;另 外一个要素是序列中不同位点的所有取代的相对速率。还没有一种简单的计算机 程序可以对较复杂的变量(比如,位点特异性或者系统特异性取代模型)进行评 估,同样,现有的建树软件也不可能理解这些复杂变量。
4.2.5 评估进化树和数据 现在已经有一些程序可以用来评估数据中的系统发育信号和进化树的健壮
性。对于前者,最流行的方法是用数据信号和随机数据作对比实验(偏斜和排列 实验);对于后者,可以对观察到的数据重新取样,进行进化树的支持实验(非 参数自引导和对折方法)。似然比例实验可以对取代模型和进化树都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