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_胡轶虹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问题和展望
影像 『 包括 P E T - 氟代 脱氧葡萄糖 ( F DG)和 P E T - AI 3 ] 已经 确 认 其诊 断 价值 并纳 入新 的 A D诊 断标 准
开 始应 用 于 临床 【 8 ] 。近 期 研 究发现 了 P E T - t n 示 踪 a
e d u / )于 2 0 0 4年 启 动 , 包 括 A D NI 1 、A D NI GO、 AD NI 2三个 阶 段 ,共 纳 入 1 6 0 0多名研 究对 象 ,并
1 AD生物 标 志物 的研 究现 状
AD生 物 标 志 物 的 研 究 主 要 基 于 A D 的 自然
历 程及病 理机制。当前 国际上大规模 A D 生 物 标 志物 研 究 主 要 包 括 阿 尔 茨 海 默 病 神 经 影 像 学 计 划
( Al z h e i me r ' s Di s e a s e Ne u r o i ma g i n g I n i t i a t i v e , ADNI ) 、
澳 大 利亚 老龄 化影 像 学 、生物标 志 物及 生活 方式 研
究 ( t h e A u s t r a l i a n I ma g i n g , B i o ma r k e r &L i f e s t y l e F l a g —
s h i p S t u d y o f Ag e i n g ,An 3 L) 、显性遗传性 阿尔 茨海默
AD血液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18*通讯作者:王丰,E -m a i l :w f e n g @b i t .e d u .c 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071269和32101021)A D 血液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研究进展陈 静 王燕峰 王 丰*(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分子医学与生物诊疗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摘要 阿尔兹海默症(A D )是一种具有漫长病理进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发展过程从无症状状态到轻度认知障碍(M C I ),最终进展至痴呆可能持续数十年㊂当前,A D 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实现早期诊断㊂目前,用于A D 诊断的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㊁成像技术(如M R I 和P E T )以及脑脊液(C S F )标志物检测㊂然而,量表和成像技术只能用于确诊A D 晚期患者,而C S F 标志物检测虽然可用于早期A D 诊断,但其采集需要进行有创性的腰椎穿刺,因此早期患者的接受程度较低㊂因此,迫切需要发展非侵入性且便捷的早期A D 检测方法,以实现对A D 患者的提前预防和治疗㊂血液标志物检测具备满足早期A D 诊断需求的潜力,近年来关于A D 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㊂在本综述中,我们概述了A D 血液生物标志物,包括A β42/40㊁p -t a u181㊁p -t a u 217㊁p -t a u 231㊁p -t a u 235㊁G F A P 和N F L 的研究进展,并从结构生物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些标志物目前的局限性㊂关键词 阿尔兹海默症;血液标志物;早期诊断;结构生物学B l o o d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E a r l y D i a gn o s i s o f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J i n g C h e n ,Y a n f e n g W a n g ,F e n g W a n g *(S c h o o l o f L i f eS c i e n c e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M o l e c u l a rM e d i c i n e a n dB i o l o g i c a lD i a gn o s i s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M i n i s t r y o f I n d u s t r y a n dI n f o r m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00081,C h i n a )ʌA b s t r a c t ɔ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A D )i s a 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v e d i s o r d e r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 b y a l e n g t h y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gr e s -s i o n ,s t a r t i n g f r o ma n a s y m p t o m a t i c s t a g e a n d a d v a n c i n g t om i l d 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M C I ),u l t i m a t e l y l e a d i n gt od e m e n t i a t h a t c a n p e r s i s t f o rm a n yy e a r s .T h em a i nc h a l l e n g e i nA D p r e s e n t l y l i e s i na c h i e v i n g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d i a g n o s t i cm e t h o d s f o rA De n c o m p a s s n e u r o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a s s e s s m e n t s ,i m a g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s u c h a s M R I a n dP E T ,a n dt h ea n a l y s i so f 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 (C S F )b i o m a r k e r s .H o w e v e r ,c o g n i t i v e t e s t sa n d i m a g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 c a n s o l e l y c o n f i r m A D i n i t s l a t e r s t a g e s ,w h e r e a s C S Fb i o m a r k e r a n a l y s i s ,a l t h o u g h u s e f u l f o r e a r l y AD d e t e c t i o n ,n e c e s s i t a t e s a n i n v a s i v e l u m b a r p u n c t u r e p r o c e d u r e ,r e s u l t i n g i n l o wa c c e p t a n c e a m o n gi n d i v i d u a l s i n t h e e a r l y s t a g e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t h e r e i s a nu r g e n t r e q u i r e m e n t t od e v e l o p n o n -i n v a s i v ea n dc o n v e n i e n t m e t h o d s f o r e a r l y A Dd e t e c t i o n ,e n a b l i n g e a r l ypr e v e n t i o n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f o rA D p a t i e n t s .B l o o d -b a s e db i o m a r k e r a n a l y s i s h o l d s p o t e n t i a l i nm e e t i n g t h e d e m a n d s f o r e a r l y A Dd i a g n o s i s ,a n d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r o g r e s sh a sb e e nm a d e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i n i d e n t i f y i n g 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 e a r l y A Dd e t e c t i o n .T h i s r e v i e w p r o v i d e s a n o v e r v i e wo f b l o o d -b a s e d 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A D ,i n c l u d i n g A β42/40,p -t a u 181,p -t a u 217,p -t a u231,p -t a u235,G F A P ,a n dN F L ,w h i l e a l s od i s c u s s i n g t h e i r c u r r e n t l i m i t a t i o n s f r o ma s t r u c t u r a l b i o l o g y s t a n d po i n t .ʌK e y wo r d s ɔ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b l o o db i o m a r k e r ;e a r l y d e t e c t i o n ;s t r u c t u r a l b i o l o g y 中图分类号:R 331.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1967/2023210803引言截至目前,全球患有痴呆症的人数达到了5000万人,每三秒钟就有一个新病例被发现[1,2]㊂最新模拟数据显示,与2022年相比,2050年欧洲的痴呆症患病率将翻倍,全球将增长三倍[3]㊂阿尔兹海默症(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A D )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患病最广泛㊁病情最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㊂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㊁学习能力减弱㊁情绪调节障碍以及运动能力丧失㊂阿尔兹海默症不仅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还会对其亲属朋友带来巨大的痛苦与压力㊂目前我国A D 患者数量居世界首位,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综 述19负担㊂A D 发病过程漫长,其发展过程从无症状阶段到轻度认知障碍(M C I ),再到痴呆可持续数十年㊂目前被F D A 批准上市治疗A D 的药物阿杜那单抗(A d u c a n u m a b )是一种直接靶向A 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与A β特异性结合并降解它,适用于治疗由于A D 出现轻度认知障碍或处在早期痴呆症阶段的患者,可显著减缓认知能力的降低速度,减少淀粉样斑块㊂但由于早期患者极难发现,妨碍了阿杜那单抗的广泛使用㊂因此,使用高灵敏度㊁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诊断出A D 早期患者,并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㊂1 A D 的诊断方法阿尔兹海默症的主流诊断方法优缺点如图1.A ㊂1.1 量表法 医院通常会使用神经心理学测试量表进行A D 的初步诊断㊂该量表法主要通过检测记忆障碍程度与认知功能来评估患者是否患痴呆类疾病,被广泛使用㊂医院通常使用的量表是1984年的美国国立神经病㊁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标准(N I N C D S -A D R D A )与阿尔兹海默症诊断标准神经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 S M-Ⅳ),然而它们的准确率大幅波动(65%-96%)且不能区分A D与其他类型的痴呆(特异性仅为23%-88%),因此不能满足临床研究的需要[4]㊂此外,仅靠神经心理学测试来确诊A D 是远远不够的,还须结合体内检测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来确诊A D ㊂另外,量表只能检测出A D 晚期患者,因此无法作为有效的A D 早期诊断方法㊂1.2 影像学技术成像法 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主要利用磁共振成像(M R I )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 E T )等影像学技术来检测大脑中是否存在病变㊂然而,M R I 和P E T 的成本较高㊂此外,M R I 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㊂最近的研究表明,纳米钆作为常用的M R I 造影剂被广泛使用,但它可能对肾脏细胞产生潜在的负面影响㊂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急性肾损伤㊁与钆暴露和钆沉积有关的症状㊁潜在致命的钆脑病以及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纤维化[5]㊂另外,A D 的进展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过程,脑内的病变如脑萎缩等病理特征通常出现在A D 的晚期阶段㊂因此,在早期阶段,影像学检测无法对A D 进行评估㊂1.3 生物标志物检测法 淀粉样蛋白和t a u 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彻底改变了A D 的诊断㊂A β和t a u 是两个主要的A D 病理蛋白㊂A D 的病理变化通常发生在临床症状表现之前约20年㊂因此,在轻度认知障碍(M C I )患者中识别A D ,以及在非典型表现的情况下进行鉴别诊断,可以通过使用与淀粉样蛋白和t a u 蛋白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来实现㊂有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将A D 与其他类型的痴呆区分开来[6]㊂为了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脑脊液(C S F )一直是用于诊断的主要工具㊂该方法的优点包括直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 N S )以及C S F 中含有高水平的脑源性分子与低基质干扰㊂C S F 标志物检测的缺点为采集需要进行腰椎穿刺,具有侵入性,需要住院且价格昂贵,诸多缺点导致C S F 检测不被早期A D 患者所接受㊂C S F 检测属于体液标记物检测的一种,除此之外还有血液与唾液的检测㊂唾液生物标志物虽然目前研究有限,然而便利性和较少的侵入性使得它有很好的前景㊂目前已有一篇使用唾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 F A P )作为A D 生物标志物的论文发表[7]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体液指标来获得微创和经济可负担的早期A D 诊断是至关重要的㊂因此,迫切需要寻找非侵入性的㊁具有成本效益的和容易获得的生物标志物来诊断A D ㊂而血液生物标志物正可以满足这些需求[8]㊂全球范围内各研究中心的研究都揭示出A β42㊁p -t a u ㊁N F L ㊁G F A P 等血液生物标志物在A D 早诊中的重要意义(图1.B ),然而各中心给出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其原因可能为队列差异与检测方法差异[9]㊂因此,建立一个标准检测方法或流程对于A D 的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㊂A D 的生物标志物建立在其病理学和病因学假设的基础上[10,11]㊂研究者们提出了A T N 框架,其中A 代表淀粉样蛋白(a m yl o i d ),T 代表t a u 蛋白,N 代表神经退行性变(n e u r o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㊂神经丝轻链(N F L )㊁神经粒蛋白(n e u r o gr a n i n )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2A (NM D A R 2A )均属于N 类别㊂然而,由于A T N 框架无法满足所有需求,随着越来越多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框架㊂此外,G F A P 在近年被发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20现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用于识别A D 的血液标志物㊂在本综述中,我们报道了基于A T N 框架和G F A P 的生物标志物的最新发展情况,评估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了对A D 早期诊断的观点㊂图1 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方法与生物标志物的分布(A )目前用于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及其优势和局限性(B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在神经细胞中的分布2 A D 血液标志物2.1 A β A β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得到了淀粉样蛋白假说的支持(图2A ),淀粉样蛋白假说是最主要的假设之一,其主要内容如下:淀粉样前体蛋白(A P P )是一种质膜蛋白,它作为细胞表面受体,可在神经元表面执行与神经突生长,神经元粘附和轴突发生相关的生理功能[12]㊂A P P 可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被α-分泌酶水解(非αβ途径水解)形成绝大多数可溶的A β40(无毒)与少量A β42(有毒),一旦由于某些原因(如A P O E 基因型为A P O E4[13])导致A P P 进行在神经病理状态下被β-分泌酶与γ-分泌酶水解(αβ途径),产生的A β比正常片段长,更易形成纤维状聚合体,产生的A β42(有毒)数量远高于A β40(无毒),从而导致淀粉样蛋白异常聚集沉淀㊂2.1.1 A β42 A β42作为C S F 生物标志物被广泛使用,在区分A D 或其他疾病如帕金森病(P D )方面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㊂一些研究指出,A D 的第一个变化是C S F A β,紧随其后的是可溶性t a u [14,15]㊂然而A β42不仅在A D 中变化,在非A D 型痴呆(n o n -A D D )中也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C S FA β42不能区分A D 和n o n -A D D [16]㊂一些研究表明,C S F A β42/A β40可在鉴别诊断A D 和非A D 痴呆方面也有很好的准确性㊂同时,A β42在血浆中是沉淀状态,因此血浆中的A β42水平比可溶性A β40低10倍㊂由于A β40是可溶性的,而A β42表示A D 的病理学特征,因此科学家们选择利用A β42/A β40的比值作为生物标志物㊂事实证明,C S F 与血浆A β42/A β40在区分A D 和健康人或其他神经变性疾病方面均表现出很好的性能,并且C S F A β42/A β40作为生物标志物比A β42表现得更好[17,18]㊂此外,研究人员指出,A β本身不是一个特别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但当与其他生物标志物配对时,结果可以大大增加[16]㊂一项研究使用S i m o a 技术分析瑞典B i o F I N D E R 队列(719人)中A β42和A β40的血浆水平,包括主观认知衰退(S C D )㊁轻度认知障碍(M C I )㊁A D 痴呆症患者和认知健康的老人㊂发现血浆和脑脊液(C S F )中A β42和A β40的水平存在弱正相关㊂在A D 痴呆症中,与所有其他诊断组相比,血浆中的A β42和A β40水平降低㊂然而,在A D 的临床前或前驱阶段,A β42的血浆浓度只是适度下降,而A β40的水平却没有变化㊂这些发现表明,与大脑相比,血浆中A β的下降发生在外周,表明在A D 的痴呆阶段,A β的代谢发生了突出的变化[15]㊂此外,关于A β的研究还有聚集状态,一项研究发现人脑海马组织中存在的局灶型斑块越多,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病理就越严重㊂然而,扩散型斑块的数量与A D 神经病理学改变的严重程度没有关系㊂同时,人脑中局灶型斑块的数量与供体的产前日常认知(E C o g )评分呈正相关,而弥漫型斑块的数量则没有实质性的对应㊂因此人脑中的病灶型A β斑块可以作为评估人脑中与AD 相关的病理过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取代A β斑块的总数[18]㊂2.1.2 A β的结构信息 A β42有两种类型:Ⅰ型和Ⅱ型,冷冻电镜的结构如图2.B ,A β42的结构信息如表1㊂一项研究发现,A β42的毒性构象在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综 述2122-23位点有一个毒性转折结构,这种毒性构象已被确定为快速聚集的低聚体,并在所有A β42构象中显示出强烈的神经毒性和突触毒性㊂这代表了有希望的治疗目标之一[19]㊂图2 A β假说与A β42的冷冻电镜结构(A )淀粉样假说(B )A β42的I 型和I I 型冷冻电镜结构(P D B :8a z s 和8a z t)2.2 T a u T a u 蛋白作为生物标志物的使用受到t a u 假说的支持(图3.A )㊂T a u 假说的核心内容如下:神经纤维缠结(N F T )的发生率是A D 患者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㊂T a u 是一种微管结合蛋白,在正常的磷酸化生理状态下,可溶性的t a u 可以与蛋白结合并稳定微管,t a u 在蛋白激酶和磷酸酶的双重作用下处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动态平衡中㊂而在A D 病理状态下,动态平衡被打破,细胞内的T a u 蛋白被过度磷酸化继而降低溶解度,过度磷酸化的t a u 与微管蛋白竞争结合正常t a u 及其它微管相关蛋白,从而失去促进微管组装的生物活性,导致微管解聚和轴突运输受损,从而导致神经元退化和神经元凋亡,最终导致A D 的发生[20]㊂T a u 生物标志物包括总t a u (t -t a u)和磷酸化t a u (p-t a u ),t -t a u 和p -t a u 具有不同的生理意义㊂高浓度的t -t a u 表示皮质神经元的丧失,而p -t a u 的增加表示N F T 的形成㊂2.2.1 t -t a u T-t a u 是目前C S F 的最佳标志物㊂2016年,研究人员对各生物标志物的血浆和血清检测进行了分析,确定在核心生物标志物中,C S F t -t a u 法从对照组有效规模中识别AD (平均比率=2.54,p =0.0001),从A D 有效规模中识别M C I -A D (平均比率=1.76,p =0.0001)的效果最佳㊂然而,由于来自肾脏和周围组织的t a u 表达,它在外周血中的效果较差㊂C S F 中的总t a u 和血浆中的总t a u 之间几乎没有相关性[21]㊂因此,t -t a u 目前没有被列为外周血中A D 的生物标志物㊂但也有一些结果显示,血浆t -t a u 是一个很好的生物标志物㊂一项研究表明,血浆t -t a u 是唯一能够区分A D 和对照组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平均比值=1.95,95%C I 1.12-3.38,p=0.02)[22]㊂此外,他们注意到血浆t -t a u 高于中位数时,所有痴呆症的风险增加62%,A D 痴呆症的风险增加76%[23]㊂2.2.2 p -t a u 最近,p-t a u 已被广泛应用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包括p -t a u 181㊁p -t a u 217㊁p-t a u 231和p -t a u 235㊂血浆p -t a u 181在A D 早期升高,随着疾病的发展继续增加,并能区分A D 痴呆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24]㊂有研究发现血液p -t a u 181能预测T a u 和A β病理,并能很好地区分A D 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还能描述A D 的临床连续性[25]㊂一项研究表明,血浆p -t a u181的改变可随A D 病理的发展而增多,但在非A D 引起的痴呆症中却没有改变[25]㊂与该研究一致的是,在526名受试者的队列中,p -t a u 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相关性显示,与对照组人群相比,血浆p -t a u181在A β+个体中明显升高,并且与C S F p -t a u 181㊁t a u -P E T 和A β-P E T 有良好的联系[26]㊂同时,在认知正常人群(c o gn i t i v eu s u a l ,C U )和M C I 中,那些基线p -t a u181水平高的人有极高的概率发展为A D [24,27]㊂将血液标志物血浆p -t a u 181㊁A β42/A β40比值和N F L 与A D 的阳性检测相比,血浆p -t a u 181方法的敏感性最好,为94.4%,特异性为85.7%,而A β42/A β40比值方法的敏感性只有56.7%,N F L 的敏感性只有43.3%,特异性为88.2%[27]㊂P -t a u217在A D 的不同阶段有明显的变化,但在帕金森病(P D )或血管性痴呆(V D )中数据可以忽略不计㊂在长期纵向研究中,它是唯一与A D 患者淀粉样蛋白沉积增加相应变化的血浆生物标志物,只有p -t a u217的纵向变化与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和脑萎缩增加明显相关[28]㊂在淀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22粉样蛋白阳性组中,血浆p -t a u217的增幅大于p-t a u181的增幅,表明在诊断A D 时前者比后者更准确[29-31]㊂与p -t a u181相比,p -ta u217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比p -t a u181高,A U C 数分别为0.96和0.81㊂但其血浆浓度明显较低㊂因此,这限制了p -t a u217作为生物标志物的应用[32,33]㊂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开发出了几种超灵敏的方法,可以检测极低浓度的生物标志物㊂这些方法包括单分子阵列(S i m o a)㊁免疫磁还原(I M R )和无扩增的免疫测定(a -E I MA F )㊂这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即使在非常低的水平下也能检测到生物标志物[34,35]㊂与此同时,大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一些疾病如肥胖㊁心梗等可能会影响生物标志物的性能㊂这是由于慢性疾病可能通过改变p -t a u 181和p -t a u 217的代谢,进而改变它们的血浆水平来影响临床诊断[36]㊂为了评估p -t a u 181和p -t a u 217生物标志物排除合并疾病的能力,未来还需要增加临床队列㊂P -t a u 231和p -t a u 235都是最近发现的新型C S F p -t a uA D 生物标志物,且都缺乏血浆结果㊂科学家们发现,在所有的生物标志物中,C S Fp -ta u231在淀粉样蛋白前期阶段最先升高,但这是否会延续到血浆中还不得而知[37]㊂C S F p -t a u 235不仅是A D 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而且在临床前阶段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标志物㊂因此,它可以在跟踪疾病进展和帮助丰富临床试验招募方面发挥关键作用[38,39]㊂综上,在血浆p -t a u 生物标志物中,p -ta u 181具有最佳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在长期纵向研究中,只有p -t a u217的变化与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和脑萎缩程度明显相关,p -ta u231可以在A β+和p -t a u235之前先增加,其作为血液标志物仍有待探索㊂2.2.3 t a u 的结构信息 T a u 蛋白由734个氨基酸组成,其中包含一个微管结合结构域,其余部分呈无规则卷曲(图3.B )㊂关于t a u 的详细结构信息可参考表1㊂A l p h a F o l d 预测得到的蛋白结构如图3.C ㊂目前t a u 的全长结构未被解析㊂由图,4个磷酸化位点均位于不规则卷曲区域内㊂因此,确定总t a u (t -t a u )或磷酸化t a u (p -t a u )的晶体结构十分具有挑战性㊂图3 T a u 假说与T a u 的结构(A )T a u 假说(B )T a u 的结构域划分(C )A l p h a F o l d 预测的T a u 结构微管结合结构域以青色表示,无序区域以绿色表示㊂图中标有P -t a u 181㊁217㊁231和2352.3 N F L2.3.1 N F L 的功能 成熟的神经丝由五个不同的亚单位组成,包括神经丝轻链(N F L )㊁神经丝中链(N F M )㊁神经丝重链(N F H )㊁α-介连蛋白(I N A )和/或外周蛋白(P R P H )[40]㊂神经丝对于维持神经元的直径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可能通过与中间丝蛋白P R P H 和I N A 的相互作用形成神经元的丝状网络㊂N F L 是范围最广的中间丝蛋白之一,它是一种神经元特异性的细胞骨架蛋白,主要存在于轴突中㊂N F L 参与多个生理过程,包括调节轴突直径㊁轴突运输㊁中间丝束生成㊁控制神经元死亡㊁大脑皮层发育等[41-43]㊂2.3.2 N F L 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血液标志物N F L 是轴突损伤的标志物,在神经元损伤后会分泌到脑脊液(C S F )和血液中,因此可反映神经元损伤㊂N F L 在C S F 和血浆中的水平升高,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改善临床诊断,并在临床试验中跟踪对神经退行性行为过程的药效作用,以量化血液中的神经元损伤㊂然而,受损的神经元释放N F L 的具体机制及血液中N F L 碎片的具体断裂位点目前尚不清楚,只有一篇文章报导在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 L S )病人的血液中检测到22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综 述23k D 的N F L 片段[44-46]㊂血液中的N F L 水平受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的影响(图4.A ),包括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的损伤㊁衰老㊁怀孕等㊂N F L 的增加或减少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病因,如运动中的头部撞击也可能会诱发N F L 的增加[47]㊂N F L 现在被用来追踪许多疾病的进展,包括额颞叶痴呆症(F T D )和多发性硬化症(M S )(当只有炎症活动发生在脊髓时,N F L 的浓度无明显变化)[48]㊁A L S ㊁H I V 感染中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和慢性神经炎症[49-53]㊂N F L 还可作为指示中风恢复初期与后期改善的不良预后的生物标志物[54]㊂N F L 也被提议作为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然而,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不如基因检测[55]㊂近年来,N F L 被确定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一个潜在标志物[56]㊂一项研究发现,测量血液中的N F L 浓度有助于区分P D 和A P D (非典型帕金森病)㊂因此,N F L 血液检测可能被纳入普通护理和专门诊所的P D 患者的诊断测试中㊂此外,较高的血浆N F L 浓度与P D 表型和较快的运动机能进展有关[57-59]㊂N F L 是否能成为A D 早期诊断中一个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尚有争议㊂一些研究表明,N F L 可能是A D 的血液生物标志物,而有些则不是[60]㊂在家族性A D 中,N F L 水平与疾病阶段和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 F L 的变化率可以比断层扫描早十年左右发现无症状阶段的A D [61-63]㊂而一些研究表明,血浆N F L 的数量在F T D 和A L S 中是最高的,分别是A D 的2倍和4倍[64]㊂血浆N F L 在A L S 中丰富的原因是A L S 的病理特征是运动神经元(包含人体最长轴突的神经元)的破坏[65]㊂N F L 作为A D 生物标志物使用的共识是N F L 在C S F 与和血液水平均可作为神经变性的非特异性生物标志物㊂尽管如此,考虑到在A D 的前驱和临床前阶段的使用,有希望的证据表明N F L 水平可能在A β病理的M CI 携带者和M C I 非携带者之间有所不同[66]㊂此外,N F L 也可以作为A D 的辅助生物标志物㊂一项研究表明,血浆联合生物标志物N F L -t -t a u 与单一血浆生物标志物t -t a u 和N F L 一起检测时,可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67]㊂A s h t o n 等人[28]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㊂2.3.3 N F L 的结构信息 N F L 由543个氨基酸组成,有四个结构域(c o i l 1a ㊁c o i l 1b ㊁c o i l 2a &2b 与T a i l E ),在N 端和C 端有翻译后修饰:N 端有O 型糖基化修饰和磷酸化修饰,C 端有O 型糖基化修饰(图4.B ),在T R I M 2和U B E 2的存在下被泛素化[68]㊂目前N F L 的结构还没有被解析,只有A l p h a F o l d 预测的蛋白质结构(图4.C )㊂N F L 未能大量表达纯化使得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检测技术的开发变得复杂㊂此外,N F L-单克隆抗体复合物的结构不清楚,使高选择性的单克隆抗体的设计变得复杂㊂图4 N F L 的影响因素与结构(A )增加或降低N F L 血液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因素红色表示该因素可使N F L 水平上升,蓝色表示该因素可使N F L 水平下降(B )N F L 的结构域划分及其修饰㊂(C )由A l ph a F o l d 预测的N F L 结构㊂2.4 G F A P G F A P 属于I I I 类中间丝蛋白,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69]㊂它作为星形胶质细胞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异性地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使其成为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区分星形胶质细胞和其他胶质细胞的广泛使用的细胞特异性标志物㊂近年来,G F A P 已被确认为创伤性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70,71]㊂此外,最近的研究揭示了G F A P 在阿尔茨海默病(A D )进展过程中的显著增加,与p -t a u181和p -t a u 217相比,这种增加明显更高[72]㊂G F A P 的诸多优点如在血浆中的高浓度(与一般在脑脊液中浓度较高的生物标志物不同)㊁易于检测,与非A D 性痴呆患者相比在正常个体中的最低水平,使得它具有作为早期诊断血液标志物的潜力[8]㊂G F A P 的诊断准确性可见于表2㊂G F A P 由432个氨基酸组成㊂目前,G F A P的X 射线晶体衍射结构仅有110-213部分片段,其结构信息见表1㊂经A l p h a F o l d 预测,G F A P 可分为六个结构域:h e a d ㊁I Fr o d ㊁c o i l 1A ㊁c o i l 1B ㊁c o i l 2A 与c o i l 2B ㊂长螺旋结构域的存在可能是综 述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24G F A P 全长结构难以解析的原因㊂表1 A D 血浆生物标志物的结构信息M e t h o d M e t h o d R e s o l u t i o n ( )P o s i t i o n s P D BI D A β40E M 2.81-406W 0O A β42T y p e ⅠE M 2.91-428A Z SA β42T y p e ⅡE M 3.71-428A Z T T a ua m yl o i d f i b r i l E M 3.41-7587S P 1N F L (n o n -s t r u c t u r e)----G F A P X-r a y 2.51110-2136A 9P表2 A D 血浆生物标志物的诊断准确性名称队列A U C准确度(%)灵敏度(%)C u t -o f f (p g/m l )参考文献A β42C A N D I 0.562992.656.7-[16]A β40C A N D I 0.525---[16]A β42/A β40-0.76892.656.70.15[27]t -t a u -0.7372.5467.14-[66]p-t a u 181-0.94485.794.48.4[27]p -t a u 217-0.9289830.27[73]p-t a u 231(n o p l a s m a b i o m a r k e r s y e t )------p-t a u 235(n o p l a s m a b i o m a r k e r s y e t )------N F L K C La n dL u n d c o h o r t s0.858373.28A ge <65:19.37A ge >65:38.04[28]G F A P T R I A D 0.82---[58]N F L +t -t a u-0.8676.4783.75-[66]3 讨论与结论尽管血液生物标志物具有众多益处和前景,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㊂首先,血脑屏障限制了大多数分子进入血液循环㊂且血浆中的生物标志物由于血浆的稀释,通常比脑脊液中的丰度低很多,常规方法不易检出㊂未来开发超灵敏技术㊁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更精确的抗体来降低外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下限有助于解决此问题㊂此外,血浆环境十分复杂,生物标志物可能会被酶和蛋白酶体降解,或与其它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这可能会影响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检测[74]㊂另外,血液生物标志物无法反映大脑的实时动态功能状态,其运输机制仍未完全理解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M D A R 2A 被确定为中枢神经系统来源的血浆细胞外囊泡(E V s)的独特标志物㊂这一新型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中具有潜在的筛查工具和替代性痴呆标志物的作用[75]㊂阿尔茨海默病(A D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发现于老年群体中㊂早期准确诊断A D 在生物学与医学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㊂近年来,血浆生物标志物已成为A D 早诊领域的重大突破[76]㊂A D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极大增进了我们对该疾病病理机制的理解,促进了早期诊断,实现了治疗效果的评估,并为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途径㊂A β42/40㊁p -t a u181㊁p -t a u217㊁p -t a u 231㊁p -t a u 235㊁N F L 和G F A P 等血浆生物标志物克服了在某些情况下受限的获取性和高昂的成本的局限性,同时具有非侵入性与相对安全性,因此在A D 诊断领域具有极高的潜力㊂关于A D 生物标志物的这些最新发现引起了生物学和临床领域的广泛兴趣,并有潜力为A D 提供更准确的预测㊂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开发和验证捕捉这些新的A D 生物标志物特征的检测方法,并标准化临床程序和测试㊂结构生物学研究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仪器 2023年第21卷/第4期综 述25生物标志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㊂通过了解生物标志物的三维结构,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参与其与其他分子(如抗体或受体)相互作用的关键结构域与氨基酸㊂这些信息可以用于设计更具特异性和灵敏度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㊂此外,生物标志物结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发生的构象变化,提供其在血液中的真实构象,并提供准确的抗原表位,促进抗体的理性设计和改造㊂总之,结构生物学研究将极大推动A D 早期诊断技术的开发㊂参考文献[1]Z h a n g Y ,L i Y ,M aL .R e c e n t a d v a n c e s i n r e s e a r c ho n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i n C h i n a [J ].J o u r n a lo fC l i n i c a lN e u r o s c i e n c e,2020,81(1):43-46.[2]M c k h a n nG M ,K n o p m a nDS ,C h e r t k o w H ,e t a l .T h ed i a g-n o s i s o f d e m e n t i a d u e t o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r e c o mm e n d a t i o n s f r o m t h e 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n A g i n g -A l z h e i m e r 's A s s o c i a t i o nw o r k g r o u p s o n d i a g n o s t i c gu i d e l i n e s f o r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J ].A l z h e i m e r sD e m e n t ,2011,7(3):263-9.[3]D u b o i s ,B r u n o ,F e l d m a n ,H ,J a c o v a ,C l a u d i a .2014."A d v a n -c i n g r e s e a r c hd i a gn o s t i cc r i t e r i af o r 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t h e I WG-2c r i t e r i a (v o l 13,p g 614,2014)."T h eL a n c e tN e u r o l -o g y 13:757-757.[4]徐俊,张颖冬.阿尔茨海默病新的N I N C D S -A D R D A 诊断标准介绍[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04):367-71.[5]D e a g u e r o J ,H o w a r dT ,K u s e w i t tD ,e t a l .T h eo n s e t o f r a r e e a r t hm e t a l l o s i s b e g i n sw i t h r e n a l g a d o l i n i u m-r i c h 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 f r o m m a g n e t i c r e s o n a n c e i m a g i n g c o n t r a s t a g e n t e x p o s u r e [J ].S c iR e p,2023,13(1):2025.[6]A l t o m a r eD ,C a p r i o g l i oC ,A s s a l F ,e t a l .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o f a m y l o i d -P E Ta n d t a u -P E T :ah e a d -t o -h e a dc o m p a r i s o n [J ].E u r JN u c lM e d M o l I m a g i n g ,2021,48(7):2200-11.[7]K a t s i p i sG ,T z e k a k i EE ,T s o l a k iM ,e t a l .S a l i v a r y G F A Pa s a p o t e n t i a lb i o m a r k e r f o rd i a g n o s i so fm i l dc o g n i t i v e i m p a i r -m e n t a n d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a n d i t s c o r r e l a t i o nw i t hn e u r o i n -f l a mm a t i o na n da p o p t o s i s [J ].J o u r n a lo fn e u r o i mm u n o l og y ,2021,361:577744.[8]A n d r e a ,P i l o t t o ,I m a r i s i oA ,C o n f o r t iF ,e t a l .P l a s m aN f L ,c l i n i c a l s u b t y p e s a n dm o t o r 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P a r k i n s o n 'sd i s e a s e [J ].P a r k i n s o n i s m &R e l a t e dD i s o r d e r s ,2021.[9]C h o n g JR ,As h t o n N J ,K a r i k a r iT K ,e ta l .P l a s m aP-t a u 181t oA β42r a t i o i s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b r a i na m y l o i db u r d e n a n dh i p p o c a m p a la t r o p h y i na n A s i a nc o h o r to f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p a t i e n t sw i t hc o n c o m i t a n t 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J ].A l z h e i m e r sD e m e n t ,2021,17(10):1649-62.[10]C o u s i n s ,K.A.Q.,J .S .P h i l l i ps ,D.J .I r w i n ,E .B .L e e ,D.A.W o l k ,L .M.S h a w ,H.Z e t t e r b e r g,K.B l e n n o w ,S .E .B u r k e ,N.G.K i n n e y,G.S .G i b b o n s ,C .T.M c M i l l a n ,J .Q.T r o j a n o w s k i ,a n d M.G r o s s m a n .2021."A T N i n c o r p o r a t i n gc e r e b r o s p i n a l f l u i dn e u r o f i l a m e n t l i gh tc h a i nd e t e c t sf r o n t o -t e m p o r a l l o b a rd e g e n e r a t i o n ."A l z h e i m e r s D e m e n t17(5):822-830[11]K o y c h e v ,I .,K.J a n s e n ,A.D e t t e ,L .S h i ,a n d H.H o l l i n g.2021."B l o o d -B a s e d A T N B i o m a r k e r s o f 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A M e t a-A n a l y s i s ."J A l z h e i m e r sD i s79(1):177-195.[12]B a u m k o t t e rF ,S c h m i d tN ,V a r g a sC ,e t a l .A m yl o i d p r e c u r -s o r p r o t e i nd i m e r i z a t i o na n d s y n a p t o g e n i c f u n c t i o nd e pe n do n c o p p e r b i n d i n g t ot h e g r o w t hf a c t o r -l i k ed o m a i n [J ].T h e J o u r n a l o f n e u r o s c i e n c e :t h e o f f i c i a l j o u r n a l o f t h eS o c i e t y f o r N e u r o s c i e n c e ,2014,34(33):11159-72.[13]S e r r a n o -p o z oA ,D a s S ,H ym a nBT.A P O Ea n d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a d v a n c e s i n g e n e t i c s ,p a t h o p h y s i o l o g y ,a n dt h e r a -p e u t i c a p p r o a c h e s [J ].T h eL a n c e tN e u r o l o g y,2021,20(1):68-80.[14]P a l m q v i s t S ,I n s e l PS ,S t o m r u dE ,e t a l .C e r e b r o s pi n a l f l u i d a n d p l a s m ab i o m a r k e rt r a j e c t o r i e s w i t hi n c r e a s i n g a m y l o i d d e po s i t i o n i n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J ].E M B O m o l e c u l a rm e d i -c i n e ,2019,11(12):e 11170.[15]L e u z y A ,M a t t s s o n -C a r l g r e n N ,P a l m qv i s tS ,e t a l .B l o o d -b a s e d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J ].E M B O m o -l e c u l a rm e d i c i n e ,2022,14(1):e 14408.[16]G a oF ,L vX ,D a i L ,e t a l .Ac o m b i n a t i o nm o d e l o fA Db i o -m a r k e r s r e v e a l e d b y m a c h i n e l e a r n i n g p r e c i s e l y pr e d i c t s A l z h e i m e r 'sd e m e n t i a :C h i n a A g i n g a n d N e u r o d e ge n e r a t i v e I n i t i a t i v e (C A N D I )s t u d y [J ].A l z h e i m e r sD e m e n t ,2022.[17]S c h i n d l e r SE ,B o l l i n g e r JG ,O v o dV ,e t a l .H i gh -p r e c i s i o n p l a s m a β-a m yl o i d42/40p r e d i c t sc u r r e n ta n df u t u r eb r a i n a m y l o i d o s i s [J ].N e u r o l o g y ,2019,93(17):e 1647-e 59[18]F a nL ,J i a n r uS ,X u eW ,e t a l .F o c a l -t y pe ,b u t n o tD if u s e -t y p e ,A m y l o i d B e t a P l a qu e s a r e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A l z h e i m e r s N e u r o p a t h o l o g y ,C o g n i t i v e D y s f u n c t i o n ,a n d N e u r o i n f a mm a t i o n i n t h eH u m a nH i p p o c a m p u s [M ].2022.[19]I z u oN ,K a s a h a r aC ,M u r a k a m i K ,e t a l .A T o x i cC o n f o r m e ro fA β42w i t h aT u r n a t 22-23i s aN o v e l T h e r a p e u t i cT a r g e t f o r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J ].S c iR e p ,2017,7(1):11811.[20]B l e n n o w K ,D eL e o n MJ ,Z e t t e r b e r g H.A l z h e i m e r 's d i s e a s e [J ].T h eL a n c e t ,2006,368(9533):387-403.[21]M a t t s s o nN ,Z e t t e r b e r g H ,J a n e l i d z eS ,e t a l .P l a s m a t a u i n A l z h e i m e r d i s e a s e [J ].N e u r o l o g y,2016,87(17):1827-35.[22]O l s s o nB ,L a u t n e rR ,A n d r e a s s o n U ,e t a l .C S Fa n db l o o db i o m a r k e r s f o rt h ed i a g n o s i so fA l z h e i m e r 'sd i s e a s e :as y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a n d m e t a -a n a l y s i s [J ].T h e L a n c e t N e u r o l o g y,2016,15(7):673-84.[23]P a s e M P ,B e i s e rA S ,H i m a l i IJJ ,e ta l .A s s e s s m e n to fP l a s m aT o t a lT a uL e v e la saP r e d i c t i v eB i o m a r k e rf o rD e -。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及尿液采集具有较大的优势[6]。 1.1 蛋白质类生物标志物 1.1.1 Tau蛋 白 Tau蛋 白 是 神 经 元 缠 结 的 组 成 蛋白,1993年有报道显示,AD患者 CSF中的 Tau蛋 白水平升高[7],比正常人高 2~3倍。ANDREASEN 等[8]比较了 2400例 AD患者和 1250名健康者发 现,Tau蛋白诊断 AD的敏感度约 82.0%,特异性为 88.0%。AD患者的 Tau蛋白呈现异常磷酸化,失去 了使微管蛋白聚集形成微管的能力,并且总在神经 元纤维缠 结 处 聚 集[9]。 越 来 越 多 的 证 据 显 示,CSF 中 磷 酸 化 的 Tau蛋 白 (hyperphosphorylated tau, pTau)可以将 AD患者与健康者、额颞叶痴呆、路易 体痴呆、血管性痴呆区分诊断 。 [10] 但是,CSF取样 的诸多局限性限制了 Tau蛋白的应用。 1.1.2 Aβ蛋白 Aβ蛋白由第 21号染色体编码, 是淀粉样蛋白前体经蛋白水解酶作用后的产物,是 AD患者脑组织中主要的病理标志性蛋白之一。有 研究显示,与正常组相比,AD组患者 CSF中 Aβ42 蛋白水平下降约 50%,提示 AD患者 CSF中可溶性 Aβ蛋白减少,而脑组织中不可溶性 Aβ蛋白增加, 并形成弥 漫 性 和 典 型 的 老 年 斑 。 [11] AD患 者 CSF 中 Aβ42蛋白减少,且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超过 80%;有人将 Aβ42蛋白水平 >500ng·L-1作为 AD 与正常老龄化的分界值[12]。此外,Aβ蛋白也会在 人的涎腺上皮细胞表达,由于唾液易于获得,因此, 人的唾液腺切片也可作为检测 AD的有效手段 。 [13] 1.1.3 载 脂 蛋 白 E(apolipoproteinE,ApoE) ApoE是 一 种 脂 质 结 合 蛋 白,相 对 分 子 质 量 为 34000,存在于包括大脑在内的多种组织中。ApoE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20-12-17T13:24:50.930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7期作者:杨建林[导读]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杨建林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032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诊断AD主要依靠临床症状、神经心理学检查、实验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仍然需要脑组织病理诊断。
AD患者神经损伤尚未有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灵敏度、特异性高的生物学标志物早期诊断治疗AD,并预防该疾病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文从蛋白标志物、炎症因子、基因标志物等出发,阐述AD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生物学标志物;炎症因子、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与年龄进行性的痴呆症,是由于遗传、环境、年龄、代谢、外伤、激素异常等综合因素导致,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早期记忆丧失、认知、情感损伤,生活不能自理。
世界每年AD患者呈上升趋势,达到2400万,我国年龄>65岁的人群发生率为5-15%。
神经病理学特征有神经元减少、脑皮质内大量胞外神经炎性空斑、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脑膜和大脑皮质及海马血管壁淀粉样蛋白沉积物增加。
致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假说有:Aβ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神经纤维缠结、神经炎性机制学说、神经血管受损学说、氧化应激等。
2018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IA‐AA)将淀粉样蛋白斑块PET(+)和脑脊液Aβ42水平降低;脑脊液pTau水平升高和皮层Tau PET(+);FDG PET上的低代谢和脑脊液t-Tau水平升高作为诊断AD的方案[1]。
本文通过近年蛋白质、炎性、基因研究的进展做一个综述。
1 生物蛋白标记物1.1 AβAβ来源于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是病理变化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正常人脑产生少量Aβ,主要包括Aβ40和Aβ42 两种形式,Aβ42是SP(老年斑)的主要成分。
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蛋白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综述·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蛋白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许桦肖世富【摘要】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具有高患病率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疾病负担严重,其早期诊断和干预已经成为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但是目前还缺乏便捷、可靠的早期筛查手段。
外周血中的蛋白质由于采样方便、可重复多次检测而成为一种候选的生物标志物。
本文就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外周血蛋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和现况做一概述,探讨其作为早期筛查工具的可能。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蛋白组学;生物标记物Research progress on peripheral biomarkers of Alzheimer disease Xu Hua, Xiao Shifu. Alzheimer'sDisease and Related Disorders Center,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Medicine, Shanghai 20003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Xiao Shifu, Email: xiaoshifu@【Abstract】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with high prevalence in theaged, which leads to a huge disease burden. The demand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intervention has becomemore and more strong. However, the lack of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biomarkers for early screening is still aproblem at moment. Peripheral blood is a possible choice due to its availability and repeatability. This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oteomics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current studies on biomarkers of peripheralblood in AD.【Key words】Alzheimer disease;Proteomics;Biomarkers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记忆、认知、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胆汁酸或将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新的生物标志物
胆汁酸或将成为阿尔茨海默病新的⽣物标志物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种进⾏性神经退⾏性疾病,构成⽼年痴呆症的主要原因。
《2018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显⽰,全球约有4680万名AD患者,预计每20年患病⼈数将翻⼀倍,到2030年将达到7470万⼈。
我国AD患者已超过千万,居世界⾸位。
由于AD的发病机制尚⽆定论,⽬前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段,患者⼈群巨⼤,已经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的疾病之⼀。
研究显⽰,AD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在65岁以上⼈群中患病率为10%⾄20%,向AD转化的累积概率为33%。
因此,对于AD以及AD前期的MC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预,将把防治AD疾病的关⼝前移,可望有效延缓AD疾病的进展,降低家庭的负担,对于整个社会和医学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最新的AD假说提⽰病毒和细菌会促进疾病的发⽣。
⼤脑和肠道之间双向⽣化信号传导对各种神经退⾏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具有⼀定作⽤,如⼏种AD动物模型研究显⽰肠道细菌可能在β-淀粉样蛋⽩病理过程中起作⽤。
研究显⽰肠道菌群的紊乱会促进AD的发⽣。
肝脏胆固醇代谢被认为在AD中起关键性作⽤,并且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e.g., BIN1, CLU, PICALM, ABCA7, ABCG1, 以及SORL1)也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鉴定的最佳AD易感基因位点。
肝脏胆固醇通过胆汁酸(BA)的产⽣⽽被清除,肝脏合成的初级胆汁酸包括胆酸(CA)、鹅去氧胆酸(CDCA)以及CA、CDCA与⽢氨酸(glyco)、⽜磺酸(tauro-)结合形成的GCA、GCDCA、TCA和TCDCA。
在⾷物的刺激下,从胆囊分泌到⼩肠的初级胆汁酸参与脂肪、维⽣素类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在⼩肠肠道细菌的作⽤下发⽣去结合、去羟基、氧化还原等多步代谢反应,⽣成去氧胆酸(DCA)、⽯胆酸(LCA)等次级胆汁酸。
另⼀⽅⾯,⼀些疏⽔性胆汁酸,如DCA等对细菌的⽣长也产⽣直接的抑制作⽤,对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发挥重要的调节作⽤。
老年痴呆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老年痴呆症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老年痴呆症,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思维、定向和语言等方面。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寻找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成为了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生物标志物作为一种客观、可测量的指标,对于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要了解老年痴呆症的生物标志物,首先需要了解其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β淀粉样蛋白(Aβ)的沉积、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等。
Aβ 是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过一系列酶切反应生成的多肽,在正常生理状态下,Aβ 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平衡状态。
然而,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Aβ 会异常聚集形成斑块,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功能障碍。
Tau 蛋白是一种微管相关蛋白,在正常情况下,tau 蛋白可以稳定微管结构,促进神经元的物质运输。
但在老年痴呆症中,tau 蛋白会过度磷酸化,失去对微管的稳定作用,并聚集形成神经纤维缠结,进一步损害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炎症在老年痴呆症的发病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
氧化应激是由于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衡所引起的。
在老年痴呆症患者中,氧化应激会导致脂质、蛋白质和 DNA 的损伤,从而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
二、老年痴呆症的生物标志物分类(一)脑脊液生物标志物脑脊液(CSF)直接与大脑的细胞外液相通,能够反映大脑内的病理生理变化。
目前,常用的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包括Aβ42、总 tau 蛋白(ttau)和磷酸化 tau 蛋白(ptau)。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血液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新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血液生物标记物的研究新进展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功能损害、行为异常和人格改变。
其病理特征主要是老年斑(SP)、神经原纤维缠结(NTF)、广泛的神经原丢失等。
AD是一个连续统一的过程,分为临床前期(认知正常但有病理改变)、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期(MCI)、痴呆期。
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不可逆传的AD痴呆期。
探索有效的AD早期诊断方法,对AD治疗和预防,具有关键意义。
目前AD生物标记物研究主要基于脑脊液(CSF)标本、神经影像学表现或外周血样本。
外周血标记物更易于在社区人群中普及,可作为筛选和随诊手段。
现就AD早期诊断的血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血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正常情况下每天有约500ml脑脊液吸收入血,血液可间接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且相对于CSF标本,血液标本更容易获得。
1.1血浆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及其寡聚体Aβ是构成大脑老年斑的中心成分,在AD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多数横向研究发现血浆中Aβ-42、Aβ-40水平在AD患者和健康者中无明显差异[1],表明血浆中Aβ-42、Aβ-40不是一个很好的诊断AD的生物标志物。
纵向研究表明血浆中Aβ在预测AD的发生风险和病情监测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一项大样本研究[2]发现Aβ-42基线水平越高,进展为AD的风险越大;随访期间Aβ-40水平和Aβ-42/Aβ-40下降,预示进展为AD的风险增加,当进展为AD后Aβ水平和Aβ-42/Aβ-40比值急剧下降。
Aβ-17是一种Aβ亚型,在血液中分布仅次于Aβ-40,其游离态/结合态的比值在健康人群和MCI或轻度AD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别[3],且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表现出良好的诊断价值。
Aβ的可溶性寡聚体是Aβ产生毒性作用的主要形式,其在AD早期开始聚集,并最终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
随着多种Aβ寡聚体检测技术的开发,有人用[4] ELISA方法检测发现AD组血液中N端以第3位氨基酸-焦谷氨酸为剪切点的Aβ(AβpE3)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意义,因此检测患者外周血液中可溶性Aβ寡聚体或AβpE3的含量对提示早期AD有特异性意义,此结果需要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往往会面临记忆力下降的问题。
这不仅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影响。
近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反映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生物标志物,以便能够更早地诊断、预防和治疗这一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神经影像学标志物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记忆力下降密切相关。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提供了重要手段。
通过 MRI 可以观察到大脑海马体的体积变化,海马体是与记忆形成和存储密切相关的区域。
研究发现,中老年人中海马体萎缩的程度与记忆力下降的程度呈正相关。
此外,弥散张量成像(DTI)可以检测大脑白质的完整性,白质纤维束的损伤也被认为与记忆力减退有关。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能够测量大脑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活动情况。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在记忆任务中大脑激活模式的改变,如前额叶皮层和顶叶皮层的激活减少,可能预示着记忆力的下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在这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使用特定的放射性示踪剂可以检测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积累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标志之一,而 AD 是导致中老年人记忆力严重下降的常见疾病之一。
二、脑脊液标志物脑脊液直接与大脑环境接触,其中的一些成分可以反映大脑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β淀粉样蛋白 42(Aβ42)、总 tau 蛋白(Ttau)和磷酸化tau 蛋白(Ptau)是目前研究较多的脑脊液标志物。
在中老年人中,Aβ42 水平的降低、Ttau 和 Ptau 水平的升高与记忆力下降和 AD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此外,神经丝轻链(NfL)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标志物,在中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研究中也受到关注。
脑脊液中 NfL 水平的升高可能提示神经元的损伤和退化,进而与记忆力下降相关。
三、血液标志物血液检测具有便捷、非侵入性的优点,因此寻找血液中的记忆力下降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的血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然而,目前对于该病的具体病因和诊断方法尚不完全清楚。
为了更早地发现和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血液生物标志物,以期找到可作为诊断依据和治疗靶点的指标。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液中存在一些特殊的生物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可以反映疾病的进展程度和神经损伤的程度。
其中最为研究关注的是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
Aβ是阿尔茨海默病形成斑块的主要成分,它的产生和积聚对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Tau蛋白则是神经元纤维结构蛋白,阿尔茨海默病会导致其异常磷酸化和聚集,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过检测血液中Aβ和Tau蛋白的水平,可以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一些研究人员通过采用免疫分析等方法,测定血浆中Aβ和Tau蛋白的浓度,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Aβ浓度较正常人群显著偏低,而Tau蛋白浓度则明显升高。
这些结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些初步依据。
除了Aβ和Tau蛋白外,一些研究还关注其他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变化。
例如,炎性因子、抗氧化剂、神经生长因子等也被认为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展和进展有关。
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液中炎性因子的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炎症反应导致神经元死亡和病情恶化相关。
此外,抗氧化剂和神经生长因子的降低也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过程相关。
然而,目前这些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血液中的标志物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对其检测方法和准确性要求较高。
其次,尽管这些生物标志物显示了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还没有被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此外,由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血液生物标志物也可能是多样化的,因此个体差异可能对标志物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总之,血液生物标志物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的体液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经 元 丢失 。 。虽 然 有 观 点 认 为 A B不 是 A D发病 的始 动 因
素, 而是其他病理过程 的次发 事件 , 是神经 细胞损 伤的结果 , 但 目前 绝 大 多数 的研 究认 为 A 3浓 度 的 变 化 是 启 动 A 1 D 发 病 的级 联 反 应 , 并最终导致 A D发 病 的 主要 因 素 。 H 0 g l u n d等 对 M C I 患者脑脊液 中 A 3水 平 进 行 为 期 4~6 1 a的 随 访 研 究 ,
d o i : 1 0.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8 8 4 9 . 2 0 1 4 . 3 4 . 0 4 1
[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4 9 . 1 6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0 8— 8 8 4 9 ( 2 0 1 4 ) 3 4— 3 8 6 7— 0 5
因素 影 响 的 慢 性 神 经 退 行 性 疾 病 。在 各 种 易 患 因素 中 , 年 龄 是A D最 重 要 的 影 响 因素 , 在6 5岁 以上 人 群 中 , A D 的发 生 率 约为 5 %, 而9 5岁 以 上 人 群 中 则 高 达 4 0 % 一5 0 % … 。A D以 渐进性遗忘及相 继其他认知功能障碍 、 行为异常 、 神经 心理 改 变 为特 征 ; 发病 隐匿 , 呈 进 行 性 不 可 逆性 进 展 。 病 理 学 上 以 神 经炎性 斑( N P s ) 又称 老年 斑 ( S P s ) 、 神 经原纤 维缠 结 ( N F T s )
c t A P P s 具有神经 营养 和神 经保 护作 用 , 与学习、 记 忆 功 能 有 关 。A p具 有 多 重 毒 性 机 制 : A p可 以诱 导 脑 神 经 元 产 生 氧 自 由基 , 使神 经细胞 的膜结构破坏 而功能受损 ; A 3可 以 改 变 1
神经内科读书报告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期痴呆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 万痴呆患者,其中约1200万在中国。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导致老年期痴呆的主要原因,也是21 世纪老年保健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AD 为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力下降和行为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理改变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沉积和tau 蛋白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同时伴有神经元及其突触的变性、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紊乱。
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具有AD 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
除上述病理改变外,AD 患者还可合并其他变性疾病的病理改变。
超过50% 的AD 患者脑内可观察到路易小体和α-突触核蛋白,而这是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的主要病理变化。
近50% 的AD 患者脑内可观察到反应性DNA- 结合蛋白43 (TDP-43),而这是额颞叶痴呆的主要特征。
另外,近30% 的AD 患者可表现出脑血管病样改变。
这些均明显增加了AD 疾病的复杂性。
生物标志物可较早地反映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007 年发布的国际工作组织(the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IWG)-1 诊断标准首次提出AD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肯定了生物标志物对AD 诊断的意义。
随后2011年美国国立老化研究所和阿尔茨海默病协会(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NIA-AA)发布的AD诊断标准指南和2014 年IWG-2 标准都强调了AD诊断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
另外,针对生物标志物的药物研究也是近年来的热点。
由此可见,生物标志物对AD 疾病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AD的体液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AD 的早期诊断、鉴别和治疗干预提供依据。
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有哪些进展
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有哪些进展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脑卒中等。
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疾病的多样性。
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研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治疗反应评估以及疾病机制的理解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手段。
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改善疾病的管理和预后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蛋白质生物标志物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和修饰的变化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 蛋白是两个备受关注的生物标志物。
Aβ 在脑内的沉积形成斑块,而 tau 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导致神经纤维缠结,它们的检测可以帮助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脑脊液中Aβ42 和 tau 蛋白的水平,以及血浆中Aβ 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Aβ40/Aβ42 比值,都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帕金森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也集中在蛋白质方面。
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关键病理蛋白,其在脑脊液和血液中的检测有望成为帕金森病的诊断指标。
此外,一些炎症相关的蛋白质,如 C 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也被发现与帕金森病的进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二、基因生物标志物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基因变异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联研究不断深入。
一些基因突变已被确定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如帕金森病中的 PARK 基因、阿尔茨海默病中的 APP、PSEN1 和 PSEN2 基因等。
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携带这些基因突变的个体,从而进行密切监测和预防性干预。
此外,基因表达谱的研究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发现提供了新的途径。
例如,通过对大脑组织或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可以筛选出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三、代谢生物标志物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变化的学科,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_胡轶虹
错义突变的分离,其后又报告了两个突变,包括单一氨基酸 在跨膜区及密码子 717 的替换。如今,超过 30 种 APP 错义 突变已经得到证实,大约有 25 种是致病的,在多数病例中导 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早发性 AD[10]。尽管 APP 基因突变通 常是常染色体显性,A673V 突变导致 AD 却是常染色体隐性 的方式[11]。
AD 诊断学标志物的许多研究显示: 循环生物标志物包 括 Aβ 肽( Aβ40 和 Aβ42) 和 tau / 磷酸化-tau 可用于 AD 的 诊断,APOE 基因的多态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分析也用作晚发 性 AD 的预测性标志物。尽管关于 AD 的诊断标志物研究处 于不断进展中,在各个研究中存在大的可变性和不一致性, 拖延了各种 AD 标志物作为诊断工具在临床中使用[6]。另 外,几个研究表明,循环小分子核糖核酸( miRNAs) 在 AD 患 者的血清及脑脊液中有特异性的变化,提示 miRNAs 可用于 AD 的诊断,单独或与其他 AD 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7]。本 文将就 AD 相关的几种生物学标志物作一综述。
关[26]。国内贾建平团队[27]研制出了尿神经丝蛋白 ( AD7CNTP) 检测试剂盒,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国家医疗器械注 册证和临床应用批件,并已投入临床使用。但尿液检测如何 避免污染及其他干扰因素,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衣磊;于慧【摘要】前人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正逐年攀升,其病理改变出现早,家属识别率、就诊率低,目前临床确诊仍主要依靠症状学诊断,故寻找一种可用于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便显得尤为重要. 时下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学标志物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中可能具有广阔的前景.%There have been amount of research on Alzheimer disease .Recently,The morbidity of Alzhei-mer disease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since he pathological changes appear earlier than clinical symptoms ,it has a poor recognition rate and consultation rate.The current clinical diagnosis is still mainly relying on symptoms,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find out some biological markers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lzheimer disease.The biological markers for Alzheimer disease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which may have broad prospects in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 disease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4页(P227-230)【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tau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作者】衣磊;于慧【作者单位】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山东青岛266034;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科,山东青岛26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16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属于一种原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占全部痴呆人数的50%~60%[1]。
阿尔茨海默症核心生物标志物及其他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45 ·殷宏艳 尤斯涵 郭春燕河北北方学院药学院,河北省神经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张家口,075000,中国【摘要】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 A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至今为止不能治愈。
现存的主要诊断方法是脑脊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以及正电子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 PET ),但由于其测试的侵入性和高成本,阻碍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血液样本生物标志物由于其易得,价廉的特点,有望可以实现AD 的早期诊断。
该文总结了目前AD 常见的几种生物标志物以及它们在AD 患者中的变化,并对未来AD 生物标志物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生物标志物;脑脊液;血液【中图分类号】 R964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3.06.009Research Progress of Core Markers and Other Markers of Alzheimer's DiseaseYIN Hong-yan , YOU Si-han , GUO Chun-yanDepartment of Pharmacy , Hebei North University ,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Neuropharmacology , Zhangjiakou , 075000, China【ABSTRACT 】 Alzheimer's disease (AD ) is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that cannot be cured until now. The main existing diagnostic methods are the detection of biomarker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 but thei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is hampered due to the invasiveness and high cost of their testing. Biomarkers in blood samples can make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ad universal because of their easy availability and low price.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several common biomarkers of AD and their changes in AD patients , and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ad biomarkers in the future.【KEY WORDS 】 Alzheimer's disease ; biomarkers ; cerebrospinal fluid ;blood 阿尔茨海默症核心生物标志物及其他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作者简介: 殷宏艳,研究方向:药物分析;E-mail :*****************通讯作者:郭春燕,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内药物分析和靶向药物分析;E-mail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 AD )是一种渐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的主要原因,首次于1906年由Alois Alzheimer 提出[1]。
阿尔茨海默病神经病理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200030;通信作者:肖世富
万方数据
・56・
病进展之间的关系,相关"]、弱相关[8]、无相关"1均有报道。 T—tau与ApoE84等位基因、神经元纤维缠结、斑块沉积之间 没有关联性p1。 T—tau在鉴别AD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能力也很 有限。在其他类型痴呆(如VaD。t61和FrrD¨¨)、急性脑血管 病(如卒中发作和TBI)¨8.19 J、急性或广泛性的神经变性疾病 (如CJDⅢ1)中,CSF中T—tau也会显著升高。在抑郁症或 较局限的神经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酒 精性痴呆)T—tau的含量基本正常。因此,CSF中T—tau水 平可能只是反映神经元变性坏死严重程度的指标。 1998年研究发现AD患者由于脑中蛋白激酶和磷酸酶 失衡导致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2“,用单克隆抗体的ELISA, 可以检测到总的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P—tau) 浓度。在进展型MCI【l3|、认知下降和转变为痴呆期间…、AD 患者‘1纠中P—tau均升高。P—tau鉴别AD和正常老人的平 均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和92%,和对照组相比,AD 患者CSF中P—tau大约高245%。目前ELISA已经可以定 量检测特异位点磷酸化的t叫蛋白,包括苏氨酸18l+231(P —taul81—231),苏氨酸181(P—taul81),苏氨酸231+丝氨 酸235(P—tau231—235),丝氨酸199(P—taul99),苏氨酸 231(P—tau231),和丝氨酸396+404(P—tau396—404)。应 用这些不同的ELISA方法发现AD患者特异位点磷酸化的 tau蛋白显著升高,它们的浓度与T—tau呈正相关。其中P —taul81可以提高鉴别AD和LBD的正确性B“,P—tau231 可以提高鉴别AD和FT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旧∞】。除有研 究报道P—tau231随着疾病的进展下降Ⅲ1外,未见其他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3-2754(2016)01-0090-03中图分类号:R749.1+6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胡轶虹,白春艳,周艳综述,孙宏侠审校收稿日期:2015-11-14;修订日期:2015-12-28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21)通讯作者:孙宏侠,E-mail :huyihong76@163.com 阿尔茨海默病(AD )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的类型,老年人在出现症状后3 9y 内可导致死亡[1]。
世界上超过350万人患有AD ,在超过85岁的老年人诊断AD 的比例超过1/3[2]。
在AD 中检测出许多分子病变:由有毒amyloid β(A β)聚集形成的细胞外淀粉样斑块和由过磷酸化tau 蛋白形成的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是典型的AD 病变。
AD 通常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型[3]。
早发性AD :在65岁前发病,是一种非常少见的(<1%),常染色体显性家族性疾病,是由APP 及早老素基因突变引起,与γ-分泌酶复合物对A β的作用有关。
晚发性AD :绝大多数的AD 患者都是此类型,发病年龄晚(>65岁),呈散发和不均匀性,由年老、遗传和环境危险因素等引发。
虽然晚发性AD 病因是未知的,A β的清除下降可能是疾病发展的主要因素[4]。
许多家族研究及遗传学分析显示载脂蛋白E (APOE )基因的ε4等位基因是晚发AD 的主要危险因素[5]。
AD 诊断学标志物的许多研究显示:循环生物标志物包括A β肽(A β40和A β42)和tau /磷酸化-tau 可用于AD 的诊断,APOE 基因的多态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分析也用作晚发性AD 的预测性标志物。
尽管关于AD 的诊断标志物研究处于不断进展中,在各个研究中存在大的可变性和不一致性,拖延了各种AD 标志物作为诊断工具在临床中使用[6]。
另外,几个研究表明,循环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 )在AD 患者的血清及脑脊液中有特异性的变化,提示miRNAs 可用于AD 的诊断,单独或与其他AD 生物标志物联合使用[7]。
本文将就AD 相关的几种生物学标志物作一综述。
1APPA β斑,由细胞外A β蛋白在脑中沉积及聚集而成,是AD 的主要神经病理标志物。
A β第一次于1984年由Glenner 和Wong [8]从脑血管淀粉样变和AD 相关的淀粉样蛋白斑块的纤维中分离出来。
APP 由两个独立的蛋白水解途径裂解。
非淀粉样蛋白途径是由α-分泌酶控制,α-分泌酶裂解APP 并释放出APP 的细胞外氨基端,形成分泌的淀粉样前体蛋白-α(sAPP α)。
其后,一个83残基的C-端片段(C83)被γ-分泌酶消化,释放细胞外p3和淀粉样蛋白胞内区域(AICD )。
淀粉样途径结合了β-和γ-分泌酶的顺序动作,在细胞内位置如内质网或高尔基体形成了A β肽。
β-分泌酶,也称为β-位点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BACE-1),裂解APP ,生成N-端sAPP β和C-端C99肽。
C99肽由γ-分泌酶裂解,形成A β,A β可错误折叠形成细胞外纤维,是AD 脑中淀粉样斑的主要成分。
在人类A β的主要形式包括40个氨基酸(A β40),但是A β的长的形式(A β42),在C-端另外增加了两个氨基酸,被发现与AD 有关。
Goate 等[9]于1991年首先报告了在AD 家族中APP 的错义突变的分离,其后又报告了两个突变,包括单一氨基酸在跨膜区及密码子717的替换。
如今,超过30种APP 错义突变已经得到证实,大约有25种是致病的,在多数病例中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早发性AD [10]。
尽管APP 基因突变通常是常染色体显性,A673V 突变导致AD 却是常染色体隐性的方式[11]。
2早老素和γ-分泌酶复合物Schellenberg 等[12]于1992年发现的第一个遗传连锁的家族AD ,位于14号染色体上。
随后,其他团队通过遗传连锁的研究揭示染色体14q24.3的图谱位点(AD3)与AD 进展型有极高的敏感性。
他们分离出一个最小的共分离区域,包含AD3基因和一个新基因(S182)的转录,这个新基因的产物被认为包含多个跨膜域,就像一个完整的膜蛋白。
这种蛋白质包含5个不同错义突变保守域,和早发性家族性AD 高度相关。
这个蛋白质被命名为早老素1(PSEN1),应用一个克隆定位方法证实PSEN1位于14q24.3,PSEN2位于1q31-q42。
PSEN1是γ-分泌酶与呆蛋白、前咽缺陷1(Aph-1)和早老素增强子2(PEN-2)复合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PSEN1是一个多面体膜蛋白,它构成了γ-分泌酶复合物的催化核心。
已经报道的PSEN1突变超过180种,大多数是错义突变引起氨基酸替换。
PSEN1突变是早发性AD 最常见的病因,占18% 50%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早发性AD 。
PSEN1突变能引起伴有完全外显率的非常严重形式的AD ,发生在58岁左右,而不完全外显率也曾经报道过。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不同种族有不同的PSEN-1突变型。
在一个不相关的加勒比裔家庭中报告了一个导致早发性AD 的PSEN-1基础突变[13],表明A431E 突变在墨西哥家庭导致早发性AD 。
回顾性队列研究449例受试者[14],他们是PSEN1E280A 携带者,已经完成临床随访,显示出AD 痴呆不同阶段的临床进展。
研究显示在35岁、38岁、44岁、49岁、59岁可以分别识别出无症状前-轻度认知障碍(pre-MCI ),有症状pre-MCI 、MCI 、痴呆、或者死亡。
早老素2(PSEN2)的识别是由于其与PSEN1高序列同源性,它的位置在连锁分析定义的候选区域内。
PSEN2基因错义突变导致早发性AD 非常罕见,发病的年龄相比PSEN1要晚。
PSEN2突变患者的发病年龄变化很大,外显率在感染的家庭成员间也比PSEN1低。
PSEN2在早发性AD 的作用仍然是未知的,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突变PSEN2通过氧生物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增加β-分泌酶活性[15]。
·09·J Apoplexy and Nervous Diseases ,January 2016,Vol 33,No.13载脂蛋白E(APOE)载脂蛋白E(APOE)是一种大脑中的神经元通过载脂蛋白e受体转运胆固醇的主要交通工具[16]。
APOE也绑定到疏水性Aβ肽,这被认为是导致AD开始的不良事件,导致突触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变。
APOE基因外显子4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导致一种氨基酸从半胱氨酸到精氨酸或从精氨酸到半胱氨酸之间相互转换,包括3个等位基因,E2、E3和E4[17]。
携带E4等位基因的人群比携带更多常见E3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生AD的风险高,而E2基因减少发生AD的风险。
APOE亚型有区别地调节脑中Aβ聚合及清除。
每个同种型的APOE蛋白质结构得到确认,表明结构可以确定APOE同分异构体在AD中的功能。
APOE亚型也通过在大脑调节脂质运输、葡萄糖代谢、神经信号、神经炎症、线粒体功能等与AD相关。
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研究确定的APOE E4等位基因与散发性晚发性AD相关,提示APOE E4等位基因会增加散发性晚发性AD风险,确定ε4等位基因为一个有用的工具来监控痴呆患者和规划医疗保健政策。
因此,许多公司已经开发出APOE基因分型试剂盒作AD预测诊断,而且这些试剂盒在不同的种族已经进行了评估[18]。
4Tau蛋白Tau蛋白是微管稳定蛋白,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神经元中含量丰富,但在CNS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中也有非常低水平的表达[19]。
分离的磷酸化tau使纤维沉积,成为AD的一个关键的病理特征。
Tau蛋白异常过磷酸化和聚集而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的数量被认为是AD严重程度的病理学标志。
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是不溶性的,与微管缺乏亲和力,自身结合成螺旋样结构。
异常tau分子的聚集具有细胞毒性[20],损害认知功能。
已经报告的染色体tau蛋白突变达30种[21],17种被证实与额颞叶痴呆、帕金森病相关。
而且,tau蛋白突变也被证实与AD相关。
同时,在CSF中磷酸化的和总的tau水平升高与认知功能量表评分降低相关。
CSF中高浓度的磷酸化-tau氨基酸(T181、T231)和总tau水平,形成了具有良好的精度的生物标志物,能够预测AD早期轻度认知损害[22]。
一些报告显示Aβ与tau聚集有关。
给突变tau转基因老鼠的大脑注射Aβ42,在细胞中造成了5倍数量的神经原纤维缠结[23]。
此外,Aβ-诱导的培养神经元的变性需要内源性tau 的存在。
据报道Tau与氧化应激增加,内质网的蛋白质折叠功能受损和蛋白酶体及自噬体介导的损伤蛋白清除不足有关。
5AD7C-NTP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41000的跨膜磷蛋白,在神经元胞体中表达,AD患者脑内选择性升高,其功能与神经炎的发生及细胞死亡有关[24]。
体外研究表明AD7C-NTP基因在转染的人类神经细胞中过度表达,导致其凋亡,同时伴有突触的异常增生[25],表明其与神经变性病的发生和突触丢失有关。
研究表明,增高的AD7C-NTP可从早期的AD患者脑脊液及尿样本中检测到,而且脑脊液及尿液中AD7C-NTP水平与痴呆的严重程度相关[26]。
国内贾建平团队[27]研制出了尿神经丝蛋白(AD7C-NTP)检测试剂盒,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和临床应用批件,并已投入临床使用。
但尿液检测如何避免污染及其他干扰因素,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6miRNAs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是一族短的、单股的21-22核苷酸长度的非编码RNAs,构成人类所有基因的1%。
在过去的几年中,miRNAs表达调节异常与AD相关的文献不断涌现。
在AD患者组织样本及细胞培养中,miRNAs模式的转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在AD循环中的miRNAs的研究信息很少。
第一个关于miRNAs作为AD可能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发表于2007年[28],Schipper和他的团队通过微阵列分析首次在AD外周血单核细胞发现miRNA表达增加。
一个近期的血细胞研究通过新一代测序[29],发现了12-miRNA 信号,可显著区分AD及对照组,准确率为93%、特异性95%、敏感性92%。
在血浆和脑脊液中也进行了miRNA谱的研究。
Kumar和他的团队报告[30],通过Nanostring技术,在血浆中发现和确认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循环的7-miRNA信息,可显著区分AD患者及对照组,准确率为95%,而在脑脊液中通过qRT-PCR获得的miRNA谱实验证实在AD患者中has-miR-27a-3p表达减少[31]。
Cogswell等[32]在脑脊液中通过qRT-PCR进行了miRNA分析,证实了一系列miRNAs,所谓的AD特异性miRNAs,脑脊液表达谱相似于AD患者脑的表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