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地理信息系统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英文):the experiment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编号:19371099课程学分:0.5课程总学时:15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前修课程:地理信息系统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地理信息系统是实验是在为了巩固和加深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课程的内容,从对地理信息系统最核心的空间数据的理解到把现实中的地理要素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进行数据的采集、组织、管理、分析和应用,旨在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当前主流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通过上机操作,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rcGIS各个功能模块的使用,能独立完成各个实验部分的内容,以便为解决相关实际工作问题打下基础。
四、学时分配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学时分配实验项目名称学时实验类别备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体系介2 设计性实验绍及地形图的配准空间数据采集与数据管理 2 设计性实验空间数据处理 2 设计性实验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2 综合性实验缓冲区分析应用 2 综合性实验地形分析 2 综合性实验版面设计及专题图的制作 3 设计性实验合计15注:地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总计15学分,安排7次实验,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100%。
(说明:如果该实验是选修,应在备注中注明。
实验类别: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五、实验内容安排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产品体系介绍及地形图的配准1、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ArcGIS的产品体系框架;(2)、认识ArcMap 图形用户界面,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进行组织及基于“图层”进行显示的;(3)、地形图配准的目的。
2、实验主要仪器ArcGIS10.0版本软件。
3、实验内容与方法介绍目前行业内使用的主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的产品框架和主要模块的组成及功能;软件生成的文件格式介绍;地形图的配准原理和方法。
13314518-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14518【英文译名】: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适用专业】:测绘工程【学分数】:3.5【总学时】:56【实践学时】:16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作为测绘工程专业选修课,讲授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组成结构、二次开发流程及其在各行业的应用情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GIS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技术方法,侧重GIS的实际应用,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为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GIS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及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掌握其数据结构类型、空间数据库表达形式。
了解GIS的空间分析内容及方法,熟悉一种典型的GIS平台软件。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测量学》、《测量平差程序设计》、《数字化测图》等。
后继课程:《电子地图原理及应用》、《土地信息学》、《遥感原理》等。
四、课程教学内容(1)、基本知识点:1、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要求了解;2、地理数据结构及其文件组织:讲授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的组织及其文件结构,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要求深入理解;3、GIS数据管理:讲授空间数据的管理及典型的处理平台软件,要求理解;4、地理数据输入与处理:讲授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制作、组织与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是本课程重要内容,要求掌握;环境与资源学院5、空间数据质量与源数据:介绍空间数据采集及其质量问题,要求了解;6、空间数据模型:介绍空间数据的基本模型,要求理解;7、空间分析及其数学建模:介绍空间数据分析的原理及数学模型的构建问题,要求理解;8、数字地面模型及其应用:介绍建立地理数据及其属性数据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要求理解;9、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结合典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讲授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流程、技术路线及步骤,要求了解。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习》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目的与任务(一)目的通过为期两周的《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双语)》实习,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并能够借助ArcGIS软件完成特定应用分析任务。
通过二周的集中实习,可以使学生巩固理论课程知识,并能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制作各种专题图件以及进行相关的空间分析等。
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GIS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任务利用专业GIS软件ArcGIS实现对空间数据的投影变换、匹配、入库以及空间分析等操作。
三、内容、要求、进度安排与组织方式(一)内容本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ArcGIS软件基础操作,ArcGIS空间分析,ArcGIS 的地形和水文模型的建立及基本的三维分析。
1、基本知识(1)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理论(2)地图投影及地图匹配原理(3)矢量数据及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原理及方法(4)DEM及水文信息、地形信息等提取原理及方法2、基本技能(1)空间数据的入库及管理(2)地图投影方法及地图匹配技术(3)基于两类主要数据结构的空间数据的空间分析方法(4)DEM建立及水文分析、地形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二)要求(1)完成实习任务书中指定的所有内容;(2)提交实验报告(三)进度安排(四)组织方式集中组织,由实习指导老师全面负责,以个人为单位独立完成;实习材料及设备的使用及领取由班长统一负责。
四、场地与设备(一)实践场地(校内外)校内,学校计算机中心机房(二)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三)消耗性器材无五、考核与成绩评定(一)考核内容(1)分析步骤的完整性、正确性(2)实验中分析结果正确性(3)实习出勤率(4)实习日志(每天的工作内容及收获,不少于300字)的编写(5)实习总结(不少于1000字)的编写(二)成绩评定方法本实习成绩评定方法为五分等级制。
总成绩为= 实习成果+ 出勤+ 实习日志+ 实习总结各部分比例如下:实习成果:70%;出勤:10% ;实习日志:10%;实习总结:10%注:缺勤超过三分之一则无实习成绩。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81363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总学时:48实验总学时:24适用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先修课程:遥感概论、地图学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地理信息系统雏形—鱼鳞图,这一成果展示了民族的智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GIS软件的使用、数据结构和组织关系,加深对地理信息的理解和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方法。
此外,学生还将了解各种软件的空间数据转换关系,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技术,特别是我国北斗卫星数据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将学习编辑和空间数据的分层处理方法,以及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等。
2、对教师的要求教学方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理论课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相结合,增加国产软件SuperMAP的使用。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计算机每人一台、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Photoshop、CorelDraw我国相应软件SuperMAP等。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名称:GIS环境设置及地理数据的浏览实验内容:(1)认识GIS及其组件(2)GIS中地理数据的浏览:基于“图层”进行显示地理数据;浏览与地理要素关联的数据表;GIS两中基本查询操作。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学时:2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进行组织及基于“图层”进行显示的。
2.认识ArcMap 我国相应软件SuperMAP图形用户界面。
3.通过浏览与地理要素关联的数据表,你可以了解地理数据是如何与其属性信息进行连接的。
4.掌握GIS两中基本查询操作,加深对其实现原理的理解。
5.初步了解设置图层显示方式-图例的使用。
实验条件:扫描仪、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实验(上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基础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上机指导书》学时学分:总学时48 实验学时8 总学分3.0应开实验学期:第五学期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先修课程:专业概论、自然地理学、数据库技术、测绘学、地图学、计算机图地图制图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地了解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各种概念,掌握地理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了解反映当代地理信息系统学术水平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并熟练掌握1种GIS软件的使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奠定有关基础。
二、课程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深入领会《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课程的内容,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消化。
2.掌握GIS教学软件的一般使用,掌握地图数字化、空间数据建库、空间查询与分析与专题地图制作的一般方法。
三、实验内容四、实验方式与要求实验方式:授课班级学生统一上机,每人一机,利用MapInfo软件练习GIS软件的基本功能,记录所见现象与结果,并进行分析总结。
注意事项:1.上机前,学生要认真预习上机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相关原理与上机步骤;2.了解MapInfo软件,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功能,实习操作过程,认真记录结果与现象;3.产生结果的项目应根据教师要求上交上机成果(电子档或打印输出稿)。
五、考核方法根据教师实际察看的上机过程表现和上交成果综合评定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20%。
撰写人:夏春林教研室主任:王崇倡教学院长(主任):夏春林测量工程系地理信息系统教研室。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格式与要求-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是环境生态类的信息技术学科方向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它是通过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课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所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
运用桌面地理信息系统为实验平台进行一整套流程的实际操作与训练。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专题应用和分析的能力,并了解国际上GIS最新发展的分析技术与方法。
1、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结合实例数据和应用模型,掌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2、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熟悉以ARC/INFO和MapInfo为选例的GIS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GIS的主要输入和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数据的输入、编辑和输出方法,掌握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并能够分析一些简单的数据,通过实验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
3、教学任务:数据输入(手扶跟踪数字化输入、扫描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转换、图形编辑、系统库编辑、误差校正、投影变换等),数据管理(图形库管理、属性库管理),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属性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DEM的生成和相关地形因子图的提取(坡度、坡向、地形图),成果图的设计和输出等内容。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安装、功能、特点(2学时)实验目的:了解国内外常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应用与特点实验内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实验数据的准备、软件功能演示与介绍1、ARCGIS、MAPINFO(1学时);2、MAPGIS、SUPERMAP以及实验数据准备(1学时)实验要求:重点掌握ARCGIS DESKTOP的功能与特点实验二数字化(6学时)实验目的:数字化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最为重要的来源,本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屏幕数字化两种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步骤。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及实习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及实习大纲一、课程目的和要求目的: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GIS软件的基本技能和应用。
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GIS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内容,并掌握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简介“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知识点多,具有学科与技术的统一性、发展与内容更新的快速性、多学科集成(地理学、地图学、测绘学、遥感科学、计算机科学、数据库、信息科学等)、渗透性较强、空间抽象性强、研究对象的空间尺度变化大,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目前,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农业、环境保护、气象、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成为这些领域现代化管理、决策不可缺少的工具。
作为一门新型的高新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正引起我国科技界,特别是地理学界的广泛重视,是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地理信息系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数字化和信息化多源空间信息的载体,目前成为新的产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第1章概论(6学时)当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产业空前发展,信息资源爆炸式扩张。
多尺度、多类型、多时态的地理信息是人类研究和解决土地、环境、人口、灾害、规划、建设等重大问题时所必须的重要信息资源。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形成,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遥感技术等空间技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信息资源的科学管理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地理信息系统顺时而生,它是集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现代地理学、测绘学、遥感、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地理信息系统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地理信息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契机,而且有利于其他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功能、组成,了解GIS的类型、应用范畴及发展历程。
1.1 GIS基本概念1.1.1 信息与地理信息1.1.2 信息系统1.1.3 地理信息系统1.1.4 地理信息系统外延1.2 GIS功能1.2.1 基本功能需求1.2.2 GIS的基本功能1.3 GIS组成1.3.1 硬件系统1.3.2 软件系统1.3.3 网络1.3.4 空间数据1.3.5 人员1.4 GIS类型1.4.1 按GIS功能1.4.2 按数据结构1.4.3 按数据维数1.4.4 按软件开发模式和支撑环境1.5 GIS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5.1 与相关学科关系1.5.2 与其他信息系统区别与联系1.6 GIS应用范畴1.7 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第2章地理空间数学基础(3学时)地理空间的数学基础是GIS空间位置数据定位、量算、转换和参与空间分析的基准。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09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54学分:3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生先修课程:地图学;遥感;计算机语言;数据库管理;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地理信息系统》是高校地理专业的必修课,它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GIS已成为现代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技术工具,代表着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GIS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在社会上将会得到广泛应用,它对地理学的振兴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初步应用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构成、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2.理解地理空间(图形)数据的特征及其计算机表示方法,空间数据的处理方法。
3.掌握空间数据库的基本理论。
4.掌握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5.掌握常用地学分析模型的建立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方法。
6.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与设计。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1.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因此本课程以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方式合授课,尽可能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
2. 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训练的关系,尽量作到精讲多练,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上机练习和操作。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同时,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和活动。
(四)实践环节1.实验(上机操作)2.主要内容与要求:包括手扶数字化仪的使用、图形屏幕数字化与编辑、空间数据库组织、建立及数据分析、地理信息输出-辅助制图等。
3.学时分配:12学时(五)教学时数分配表(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地理信息系统,是六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的地理学研究的新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的产物。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安放舟编着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二零一五年六月目录课程实验大纲........................................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验一MapInfo概述及使用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验二地图的配准、矢量化及建立属性数据库............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验三地理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验四专题地图和地图的整饰.......................... 错误!未指定书签。
实验五选择与查询、重新分区、布局窗口与地图的输出.... 错误!未指定书签。
课程实验大纲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验是与理论课同步进行的课程实验,是非独立开设的实验。
本实验中,有许多内容仍属于理论课内容的延伸。
1实验简介及基本要求上机实验是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
本课程的实验分为前期准备阶段、基本操作阶段和技术提高阶段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为:(1)前期准备阶段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应用软件的大致情况,地图投影、理解计算机制图、数据库、图层和表的基本概念,数据采集;根据要求熟悉Mapinfo7.0工作环境。
(2)基本操作阶段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第二阶段为基本操作阶段。
基本操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掌握地图配准、装饰层的应用、图层和表的关系,图层的基本操作,并能够针对简单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得到需要的结果。
(3)技术提高阶段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第三个阶段为技术提高阶段。
技术提高阶段的实验,要求学生不仅要把课本上的内容掌握好,同时还需要自学一些相关的知识,包括表的属性、函数的应用、重新分区、查询、数据更新、统计图形的输出、输出设计。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内实验)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内实验)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一、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506813学分2实验课时:8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先修课程数据库技术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增强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掌握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每次实习之前,教师先将实习内容做一详细介绍,必要时先演示具体操作过程,后由学生亲自操作,教师予以现场指导。
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的实习并编写实习报告。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实习一ArcView使用入门(2学时)通过本实习,了解和熟悉ArcView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掌握文件在ArcCatalag,ArcMap的查看,导入,导出等操作。
使学生掌握ArcGIS软件的整体结构。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 ARCGIS,图像数据,投影仪实习二空间信息的数字化采集与处理(2学时)让学生了解矢量数据输入的各种方法,通过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和下载GIS数据,数字化图形,掌握空间信息数字化采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 ARCGI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数字化仪,扫描仪,投影仪实习三空间分析与数据查询(2学时)掌握ArcView中数据查询的使用方法;掌握统计图的制作;属性数据查询,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合查询,栅格数据查询。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 ARCGI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投影仪实习四地形制图与分析(2学时)给定资料数据文件,让学生在ArcView中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制图与分析,通过模拟实际项目的GIS分析,使学生掌握缓冲、地图叠加、边界融合、表格数据处理等应用。
本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和软件:计算机, ARCGIS,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投影仪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doc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X10014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英文名称: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计划学时:28学吋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设置性质:非独立设课面向专业:地理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主要教材、参考书:教材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书陈健飞屮文导读.《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6.郭伦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科学出版社,2001.陈述彭、鲁学军、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科学出版社,2000.汤国安、杨昕.«ArcGT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06.田永屮等.《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2010.宋小冬、钮心毅.《地理信息系统实习教程(ArcGTS 9.x)》,科学出版社,2007.一、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通过实验课程加强学牛对GIS基木概念、基础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牛独立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学问题的能力。
开设本实验课的主要H的是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应用GIS软件解决相关的地学问题的能力;数据库管理和空间分析过程小相关软件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实习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GIS工具软件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了解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x)的基本功能;2.掌握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的采集与编辑的方法;3.掌握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一般方法。
4.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
5.了解GIS图形建模过程及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
6.熟悉GIS产品的输出形式与版而设计操作等。
二、实验报告与考核实验报告:在每次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在掌握实验过程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验F1的、实验要求、实验工具、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总结。
石大《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地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课程编码:Z119640总学分:3.5 总学时:56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24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开课单位:理学院大纲制定者:大纲审定者:审定日期:课程简介:该课程注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全面系统讲述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体系及应用方法,重点突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技术与应用。
该课程力求将地理空间基础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实践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法的同时,掌握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实现和方法应用有关的基础理论,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和把握作为现代高科技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实践性。
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空间数据特征和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处理、空间分析、应用模型、应用设计、产品输出等。
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介于信息科学、空间科学、管理科学之间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是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一种通用技术,GIS按一种新的方式去组织和使用地理信息,以便更有效地分析和生产新的地理信息;同时GIS的应用改变了地理信息的分发和交换的方式,因此,GIS提供了一种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的新的方式,从而使GIS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处理空间数据的学科。
新疆及兵团迫切需要培养掌握GIS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应用经验的人才,使更多的人了解GIS,使用GIS,发展GIS。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如下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与应用;使学生理解空间数据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2)使学生掌握空间数据的采集、编辑及空间信息处理方法,空间数据的分析功能;(3)使学生重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软件的应用与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6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是环境生态类的信息技术学科方向的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它是通过在《地理信息系统》理论课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所进行的基本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
运用桌面地理信息系统为实验平台进行一整套流程的实际操作与训练。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能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专题应用和分析的能力,并了解国际上GIS最新发展的分析技术与方法。
1、教学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同时结合实例数据和应用模型,掌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和解决资源、环境和生态科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
2、教学要求:通过实验要求学生熟悉以ARC/INFO和MapInfo为选例的GIS 软件的基本功能,掌握GIS的主要输入和输出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地理数据的输入、编辑和输出方法,掌握主要的空间分析方法,并能够分析一些简单的数据,通过实验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系统训练。
3、教学任务:数据输入(手扶跟踪数字化输入、扫描输入),数据处理(数据转换、图形编辑、系统库编辑、误差校正、投影变换等),数据管理(图形库管理、属性库管理),空间分析(查询检索、属性分析、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DEM的生成和相关地形因子图的提取(坡度、坡向、地形图),成果图的设计和输出等内容。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实验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安装、功能、特点(2学时)
实验目的:了解国内外常见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应用与特点
实验内容: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安装方法、实验数据的准备、软件功能演示与介绍
1、ARCGIS、MAPINFO(1学时);
2、MAPGIS、SUPERMAP以及实验数据准
备(1学时)
实验要求:重点掌握ARCGIS DESKTOP的功能与特点
实验二数字化(6学时)
实验目的:数字化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最为重要的来源,本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描屏幕数字化两种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步骤。
实验内容:
1、地图扫描与判读;(1学时)
2、地图的几何配准(包括定义投影与坐标系统);(2学时)
3、新建数字化图层(1学时)
4、屏幕矢量化(2学时)(点要素、线要素、面要素)
实验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地图的扫描屏幕数字化工作,并递交相应的数字化地图数据,以备后续实验使用。
同时初步了解和掌握ARC/INFO和MapInfo软件的操作。
实验难点与重点:地图几何配准方法、ARCGIS中GEOREFFERENSING模块的使用
实验三空间数据编辑处理(4学时)
实验目的:空间数据的编辑、修改与质量控制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由于受底图本身精度和数字化过程人为因素的影响,利用数字化仪或工程扫描仪处理后的图形精度肯定不符合实际的需求,这就需要对数字化结果进行编辑与修改,提高数据质量的准确度、精确度,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数据的要求。
实验内容:
1、数据简单编辑处理(2学时):图形要素POINT、POLYLINE、POLYGON的在ARCGIS
的生成方法
2、数据高级编辑处理(2学时):批量点要素的数据导入、精确数字化点要素;线要
素的分割、融合、结点的移动与修改;面状要素的分割、合并,多边形的各种操作;
要素的镜像操作、定位操作、图形捕捉、数字化过程数据质量控制实验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掌握使用Arc/Info和MapInfo软件对数字化图件进行空间数据的编辑、图幅拼接、修改等技能。
实验四属性数据输入与连接(2学时)
实验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常用GIS软件数据模型,以及如何在数字化后进行属性数据的创建和编辑,以及如何与外来属性数据的连接。
实验内容:
1、地理要素属性数据的查看、输入、修改;(1学时)
2、地理要素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连接、公共识别符(1学时)
实验要求:掌握利用GIS软件(ARC/INFO、MapInfo)创建和编辑简单的土壤属性数据库,以及与外部土壤调查数据表的连接。
实验五空间数据格式转换和投影变换(4学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各种常用GIS数据存储格式(包括矢量和栅格),文件的构成,以及如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实验内容:
1、常用GIS数据格式(1学时)
2、不同GIS软件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1学时)
3、同种GIS软件平台内部不同数据格式类型之间的转换(1学时)
4、不同投影与指标系统的定义与相互转换(1学时)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常用GIS软件ArcGIS、MapInfo等之间数据的转入和转出功能,掌握对交换格式文件的简单编辑,掌握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之间的转换。
实验六数字地面模型(DEM)的建立与应用(4学时)
实验目的:让学生掌握建立数字地面模型(DEM)的方法,并利用DEM模型提取坡度、坡向专题图,同时了解DEM模型的作用,以及基于栅格高程数据的坡度、坡向计算和表达的方法。
实验内容:
1、DEM的创建:利用数字化的高程注记点、等高线、边界等要素,创建数字高程模
型DEM的软件实现(2学时)
2、DEM的应用:利用创建的DEM,进行地形地貌图的制作;地形坡度的提取、坡向
提取,并制作坡度图、坡向图;三维地貌图的晕渲操作;栅格地图的分级等(2学时)
实验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利用GIS软件(本实验内容以ARC/INFO为例)从DEM数据提取坡度、坡向的方法,并对坡度进行分级后进行面积统计。
实验重点:掌握ARCGIS中3D Analyst模块的使用与操作。
实验七空间分析1:叠置分析——土壤资源类型划分与制图(4学时)实验目的:在土壤和土地科学研究中,经常涉及多要素的综合研究。
如进行各类适宜性评价时,既要考虑各类评价因子数据的获取和模型计算,又要考虑评价单元的确定,这其中就涉及到空间图层的叠加分析技术。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空间叠加技术的作用及如何与专业模型结合进行应用。
实验内容:
1、GIS空间叠置分析与软件操作(OVERLAY)(2学时)
2、GIS空间叠置分析应用实例分析——土壤资源类型划分与制图(2学时)
实验要求:学生掌握:①了解空间叠加技术的各类具体方法;②掌握利用ARC/INFO 软件来实现空间叠加技术的操作。
实验八空间分析2:缓冲区分析——水资源保护地评价(4学时)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缓冲区分析的作用及如何与专业模型结合进行应用。
实验内容:
1、GIS缓冲区分析——BUFFER操作(1学时)
2、点、线、面的缓冲区分析——多重缓冲区分析(1学时)
3、缓冲区分析应用实例分析——水资源保护地评价(2学时)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①了解缓冲区分析的各类具体方法;②掌握利用ARC/INFO 和MapInfo软件来实现缓冲区分析技术的操作。
实验九空间分析3:基于栅格的空间分析——土壤质量评价(4学时)实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技术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了解如何利用该分析技术来进行专业上的应用。
实验内容:
1、GIS栅格分析、软件ARCGIS的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使用(1学时)
2、指数和评价方法原理与GIS平台的集成(1学时)
3、GIS空间插值技术——距离加权平均插值IDW、样条插值SPRING、克里金插值
KRIGING(1学时)
4、GIS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实例分析——土壤质量评价的GIS软件实现技术(1学时)
实验要求:学生可以掌握:①如何进行基于栅格数据的各种叠加运算操作;②如何进行基于栅格的空间插值分析。
实验重点:栅格数据各种叠加运算操作、空间插值技术
实验十查询与检索:土壤与土地利用类型分类统计(2学时)
实验目的: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空间数据查询方式和实际的操作过程,以及如何利用空间数据查询来实现各种应用。
实验内容:
1、GIS的属性查询方法
2、GIS的空间查询方法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利用ARC/INFO和MapInfo软件实现开窗查询、综合属性查询、拓扑查询和SQL查询。
实验十一成果输出:土壤与土地利用类型图设计与制作(2学时)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制图的要素和基本规范,了解专题成果图件的设计方法和输出。
实验内容:
1、电子地图的制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2、专题成果图制作的GIS软件操作
实验要求:要求学生掌握:①如何进行专题图件基本要素,如图框、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的规范设计;②如何利用GIS软件(ARC/INFO、MapInfo)进行专题图件的制作和输出。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采用平时实验成绩与实验报告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本课程实践能力掌握的程度,其中实验报告占总成绩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讲义:《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南京农业大学遥感与信息系统实验室,2002年)
教学参考书:
党安荣等,《ARCGIS DESKTOP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七、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交叉性很强的边缘学科,在全国农业院校中面向本科生率先开设,要求学生在课堂做好实验和实践,掌握基本技能与方法的同时,应该加强课堂以外练习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