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要点

合集下载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动作要领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动作要领

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动作要领•陈式太极拳一路83式动作要领[田秋信•]第一式:预备式双腿自然开立,与肩同宽。

含胸拔背,收腹敛臀,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双腿微曲,曲蓄有余。

头要正,肩要平,下颚微收,两眼平视前方。

表情似笑非笑。

手指自然合拢。

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

四指并拢,伸直后略一放松,拇指微扣,即为常用掌形。

不可挺胸,不可驼背,两肩用力向后,然后稍一放松,即使要求体形。

含胸是劲含、意含,不是形含。

虚领顶劲是头顶好像有线向上领起,全身要放松,重心下沉。

•第二式:起势、金刚捣碓起势走螺旋,力由足底发,节节要贯穿,周身是一家。

双手向右微微抬起,微登右腿,重心微左移;微登左腿,重心微右移,双手走螺旋向左前抬起;重心移到左脚,右脚掌以脚跟为轴向右擦地,转45度。

双手向右后捋带。

想象在体前画个螺旋,像一个立体的蜗牛壳一样。

由小圆逐渐画成大圆。

两手距离一小臂,想象擒住对方小臂,左手托肘,右手擒腕,向右后方捋带。

右脚向右横摆,力度擦着地面走,如果是土地,能看到土略有擦痕,但不能将土搓起。

腿可盘可不盘,如盘腿,大腿抬平,与底面平行,向右转45度即可。

护裆,旋转角度不要太大。

出脚落在左前方45度方向,落在2/3处,余下1/3铲出。

如果地面太硬铲不动,有铲的意思即可。

双手后推,立身要正,身不能前倾。

左腿铲出时,双手有后撑之意,无后撑之形。

就像跳霹雳舞中的动作相似。

左手走下弧,好像画出一个锅底。

双手顺缠,右腿逆缠,力由右足脚下一直贯穿到左手指稍。

走螺旋劲,好像枪膛力的来复线,又好像钻头,一边旋转一边前进。

上步,右手带上右腿,右腿前趟,右手撩阴掌。

右手向上提起,提起的过程中握拳,握拳如卷饼。

右手手腕好像吊着一根线,带动右膝提起。

上打咽喉,下打阴,提膝打命门。

右拳向上,拳心朝向自己,之后拳向下继续挂打。

提膝时右腿抬至大腿平,小腿与地面垂直。

开跨震脚,踩对方脚面,重心在左脚,右脚是技击用脚,捣碓后要能抬得起,不可将重心完全右移。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图)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图)

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间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吸气。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

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

此动呼气。

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目视左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掤,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

此动吸气。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上下相合。

切忌弯腰突臀。

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后上方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平。

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度,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掤,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上方,手心朝外,指尖朝后,目视前方。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陈式太极拳十大要领
第十大要领 动中求静
陈式太极拳是在绝对的、永久的运动中进行,它要克服外加拳术以跳掷为本,用尽力气去拼搏,练过之后气喘吁吁的弊端,就是必须在绝对的永久的动作之中求得相对的、暂时的静,并于短暂的体形静态之中继续完成意念运动,调理身体的内部因外部变化而带来的短暂的不协调,使自己在顷刻之间达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以应御外来之动,克制对方于不协调的短暂瞬间,一举制敌。所以,陈式太极拳术的动作虽各式各样并且千变万化,进行在绝对动的形态之下,但是,它的其中又十分机密地贯穿着动中有静的自然规律,是一套无与伦比的,具备有无限生机的内家拳术。
分清虚实旨在要求陈式太极拳练习者自己心中明辨,但外形之上仍要实中有虚,实中有虚,心中一虚,四肢自然也虚,松随自然,但丹田要实,腰劲要实,足底要实(但涌泉穴要虚)。这三处只要一实,两臂与两腿这四体之虚也定然虚中藏实,说虚说实,说实也虚,虚实兼备,有机配合,这才真正是陈式太极拳自然之妙用,深悟其中道理,自妙精妙无穷,故必从严格守。
陈式太极拳,起势十分重要,一起得势,以下各招无不得势,徒手空运时,必须在意念上感觉到拳路运动承接得势,机敏灵活,并且要仔细揣摩拳势变化时,这个运动如何走下,另一个动作怎样运起,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到完美无缺为止。在神气十足,这个动作似乎可以停止之际,立即引动下一势动作,紧紧相承,让拳路变化于似停不停,不停而停之境。
正因为陈式太极拳招势是如此承接转变,要求也就更为严格,必须对拳路的一招一势仔细研究,领悟其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关系。其中一个变化没有琢磨透理,那么这一势的机制情理便处于茫昧之中,势必影响到下一招的进行,若将拳路中招招独立,割断血脉神气,不能自始自终一气贯通,则胸中之太和元气永远难以发挥作用,拳术则疲。
含胸之时,必须同时塌腰,而不可弓腰。含胸弓腰成驼背,经脉、骨骼弯曲受压,气血通畅受阻,从而横气填胸,集聚胸腔,产生憋闷之感,直接损于身体,不宜练拳,功夫愈大受害愈深。所以必须进行塌腰,将脊椎骨向上轻提,背部内拨收起,使经脉舒展,气血畅通,由丹田而起,分四路而出,一气贯通。六分至心,分作两股,各三分上行到左、右肩,由肩骨缝中贯到左右指头;其余四分,化作两段,各二分下行至左、右腿,并经骨缝中贯至左右足趾,来保证虚灵顶劲。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陈正雷)[1]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陈正雷)[1]

动作三: 接上势,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两手双逆缠下合,目视前方
动作四: 接上势,两手顺缠迅速向上领起,双脚随之上纵离地,目视前方
要求:转身时,身法下沉,两手掤劲不丢。此动吸气。 右后撤一步,两手逆缠 向左上掤,重心在左腿,目视前方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移至右腿;同时,两 手左顺右逆缠随重心后移下扌履再变拳合于右胸 侧,目视左前方
动作四:
动作五:
动作六:
接上势,右腿支撑重心,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 接上势,身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左弓步,左 接上势,身体微左转,左手逆缠外开至左膝上变
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右手腕领劲,左手下 手穿掌上掤逆缠外翻至右胸前,目视前方,瞟视 顺缠放松下沉,目随左手送至体侧后,再转视正
沉合劲,目视左前方
动作二: 接上势,身体右转,右脚尖右摆,左脚跟着地,左膝里合,左手随转身由 左后向右上划弧,合于鼻前中线,立掌,掌心朝右;右手逆缠划弧下按于 右腿外侧,手心朝下,目视左前方
要求:以身带手,催动两臂转动,如风摆杨柳一样。此动吸气。
要求:两手转动时,以腰为轴,顶劲领起。此动呼气。
动作三:
动作四:
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屈膝提起,两手向右上掤,目视身体左前方 接上势,身体下沉,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两手继续
要求:在由扌履变按时,两手下扌履上合,均由裆腰左移右旋,松肩沉 肘,旋腕转膀,使劲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转折顺遂。此动继续吸气。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不变,身体微右转下沉,两手合力走弧线向右前下 方按,左脚收于右脚内侧 20 厘米处,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
要求:双手下按时,要松胯塌腰,松肩沉肘,两手合力随身体下沉要协调 一致。此动呼气。
要求:推右掌要随转体,周身一致。此动呼气。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

陈式太极拳拳理详解第一势金刚捣碓势名考释:金刚捣碓一势,取义为象形之类。

势中最末一动作以左手仰作石臼,右手握捶下捣,如古代农家舂米之状,使人顾名思义,学后难忘。

金刚原系佛门护法力士,加此二字,美化名字,更便记忆。

亦可证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说法不实。

因道家创拳,决不能用佛语命名。

其他流派太极拳均无此名。

要领: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金刚捣碓,而动作连接不同。

第一势共7个动作。

眼法以正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步法从自然步变小正马步,右小盘步,左前虚步,左扑步,右侧马步,左大盘步,右前虚步,左独立步,成小正马步。

手法包括前掤、引掤,进左步右双采,左挤右按,左转身化拿,右膝打裆,震脚等法。

歌诀:捣碓着法变无穷,掤采挤按学用精。

马弓盘虚步十变,顺逆缠丝如游龙。

第二势揽擦衣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作用的。

陈氏原名揽擦衣。

洪师因它的着法是从右外侧接手。

截拦来劲,发劲迅速轻灵,擦衣而发,不是将对方揽在怀中的,故改为拦擦衣。

有人以戚继光拳经为据,妄改陈氏原名为懒扎衣,于陈氏理法不合。

而且戚氏图像为右手高举,眼向左视,左手撩衣于后,与陈氏揽擦衣势不同,故不采用。

陈氏太极拳一路共4个揽擦衣,二路(炮捶)只有1个。

要领:此势共5个动作。

眼法以右前方为主。

身法左、右、左、右、左凡五转。

前两个动作的步法仍为上势金刚捣碓的小正马步,只是由于身体左右旋转,而变换腿部缠法,并未变步型;从第三动作起才变为右扑步,右侧马步,而成右弓蹬步。

手法包括右下掤,右小采,右进步靠、肘、按、挤等法。

当年我学此势时,系左手按于左腰,现今习陈氏新架者,左手多合在腹前左侧,洪师改为合在心口前。

歌诀:揽擦衣先右下掤,右采左按进靠攻。

随势肘按螺旋挤,体松气顺神要凝。

第三势六封四闭势名考释:此势是说明动作的。

封是封制对方的着法,使之无隙进攻;闭是关闭自己的门户,做到防守紧严。

六封四闭就是既要保全自已,又要严防对方,便于进攻。

当然这种要求,不只限于这一个势子。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述真1. 开即开展气势,运劲要活手脚。

2. 合即合起气力,收力要非一道。

3. 挤即挤摩力顶,牵劲要抓可见。

4. 摟即摟劲大展,引劲要准最妙。

5. 按即按顶力径,顶劲要用力求。

6. 掤即掤力出手,引劲要推力逞。

7. 捋即捋劲力贯,连劲要顺不断。

8. 挒即挒起引力,斜劲要斜正中。

9. 肘即肘尖直走,横劲要平伸直。

10. 靠即靠到绵劲处,邓劲要到劲全出。

11. 剉即剉力如刀,翻劲要厚健好。

12. 踢即踢劲打击,跺劲要实刀切。

13. 缩即缩劲至最小,收力要紧不松。

陈式太极十三势歌诀是陈式太极拳中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和口诀,以帮助练习者正确领会、运用太极拳的技法和内涵。

以下是对每个功势的详细解释:1. 开(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掤劲):开展气势,即以手脚为基础,通过整体运动,展开身体的气势和能量。

2. 合(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按劲):合起气力,即收敛力量,使劲力集中于一点,以便一道力量的运用。

3. 挤(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挤劲):挤摩力顶,即通过用力顶、擦摩、挤压等动作,把对方的力量顶出去,并对对方施加牵引力。

4. 搂(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捋劲):捋劲力贯穿,即通过整体的连续流动动作,使劲力从身体的一部分贯穿到另一部分,保持连贯性。

9. 肘(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肘劲):肘尖直走,即通过肘部的运动,使肘尖直线向前推进,使横劲保持平伸直。

10. 靠(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靠劲):靠到绵劲处,即通过有节奏地推动身体,将绵劲的力量集中到一点,然后通过发力使劲力全出。

11. 剉(对应陈氏太极拳中的剉劲):剉力如刀,即以手臂的运动方式,使劲力以刀切的形式施加在对方身上。

陈式混元太极拳24式分解讲解

陈式混元太极拳24式分解讲解

陈式混元太极拳24式分解讲解陈式混元太极拳24式是太极拳中较为基础的练习方法,在中国广为流传。

这一套太极拳共分为24式,以下将一一为您详细介绍每一式的动作及要点。

一、起势式:身体直立,两手绕身回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缓抬起手臂至胸前,手掌向下。

二、右分式:右手向右侧斜拉,左手向前推出,收回左手,右手反手勾向右侧。

三、左分式:同上,换手。

四、单鞭式:右手收回,左手向左伸出,右手随之下放,全身向左拐,左脚跨出,右脚跟轻轻点地。

五、提手上式:左手提到头顶,右手落到左手前面,掌心向上。

全身转向右侧,右脚向右跨出。

六、白鹤亮翅式:右手右转,向右划弧,左手沿同侧划弧向右侧拦擦,右脚跟着左脚跨到同一直线上。

七、斜单鞭式:右手伸直往右侧推,左手沿曲线拉回左腰。

右脚向右边跨出,全身转向右侧。

八、肘底看捶式:右手向前推出,左手提至胸前,同时向左转身,左腿跨出。

九、蹬脚式:全身向右侧转,左腿略屈,右脚板着地,蹬出。

双手放置于前腿上方。

十、拨雨式:将左脚向左侧移动,同侧手转动向上,另一侧手落下。

两臂保持平衡。

十一、左右摆莲式:左手斜向上推,右手下劈,随之扭挫,右脚向右侧跨出。

十二、转身搬拦捶式:左手向左搬动,右手撇向右侧,向左转身,右脚跟着左脚跨出。

十三、高探马式:右脚向右边踏出,左手握拳置于身前,右手握拳打出。

十四、右蹬脚式:左脚回步,重心放于左腿上,右脚猛向右蹬出。

十五、双峰贯耳式:转身,左脚跨过右脚,右手侧前胸处打出,左手放置于右臂下端。

十六、转身搬拦捶式: Mirrored 十二式。

十七、高探马式: Mirrored 十三式。

十八、左蹬脚式: Mirrored 十四式。

十九、斜飞式:右手向右劈出,左手随之向左下划弧,全身向右拐,右脚跨出。

二十、转身搬拦捶式: Mirrored 十二式及十六式。

二十一、高探马式: Mirrored 十三式及十七式。

二十二、右蹬脚式: Mirrored 十四式及十八式。

二十三、拨雨式: Mirrored 十式。

陈式太极拳基础22式 图文讲解

陈式太极拳基础22式 图文讲解

陈式太极基础22式(图文)第一式起势(1)并步站立,两肩放松下沉,含胸收腹,两臂自然下垂,手心向内,拇指内合,其余四微并拢,指尖有外翻之意,目视前方。

要点:头正颈直,顶劲虚虚向上领起,头顶百会穴要用意轻轻上顶,有绳提之意,两耳静听身后,自然呼吸,嘴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轻抵上颚,下颌微内收。

太极起势是练拳前的准备阶段,练拳前必须去掉任何思绪,平心静气,以静待动,全身内外放松,保持立身中正,意守丹田。

(2)接上式,重心右移,身体微下沉,松两胯,两膝微屈,同时提左膝,脚尖不过踝关节,左脚放松下垂,向左侧跨出,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先着地,后渐渐踏平,两脚平行,脚掌着地,目视前方。

要点:左脚向左侧跨步有探听之意,前脚掌落地,后脚掌由前向后渐渐踏平。

(3)接上式,含胸,塌腰,身体微下沉,同时沉肩坠肘,两臂徐徐向上方抬与肩平。

双手上提时两手腕部微凸出,I目尖向前,掌心向下,目视前方。

要点:双手上棚时,胯关节微外撑,档内侧微合,两膝微里扣,松胯开裆,臀部自然上泛,立身中正,耳听身后,兼顾上下左右、四面八方。

(4)接上式,身体微下蹲,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方,与脐平,手指略上翘,小臂微内收,两手与两脚相合,目视前方。

要点:两臂上拥时,意在小臂与腕之间下按时意在两掌根处,上棚时要有下沉的意识,下按时要有顶劲的意识。

两手下按要气沉丹田,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周身相合。

第二式金刚捣椎(1)接上式,身体微左转,松左胯,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手同时向左前方棚出,左掌心向外与肩平,右掌心向上与下颌同高。

要点:两臂、两手在腰脊的带动下上下、内外做旋转运动,即陈式太极拳的缠丝运动,反映出的虚实刚柔,开合、起落等劲别,即是太极拳的缠丝劲。

此式运行中随着两臂的旋转,身法也在作缠丝运动,两脚同样有虚实变化。

(2)接上式,含胸,塌腰,身体右转并下沉,同时右掌内旋,左掌外旋,重心移于左腿,同时右脚尖抬起,以脚跟为轴往外旋转,两腿变成左实右虚,两手随身体右转,右手有接手之意,右手粘对方腕部,左手抵对方肘部向身体右侧提出。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图)

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附图)

第一式:太极起势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

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间轻抵上颚,二目平视。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一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缘、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二目平视。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松肩沉肘: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屈膝松胯,两脚踏实,二目平视。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身体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二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此动吸气。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裆部要松、虚、活。

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

此动呼气。

第二式:金刚捣碓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缠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度,重心由右移到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左顺右逆缠向右后,目视左前方。

此动呼气。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掤,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

此动吸气。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上下相合。

切忌弯腰突臀。

此动吸气。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脚尖上翘里合,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后上方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动作五:接上势,重心由右腿移到左腿,左脚尖外摆踏平。

身体随重心移动,向左转45度,两手左逆右顺缠,走下弧向前掤,左手掤至胸前,手心朝下;右手下沉至右膝内上动作六:接上势,左手向前撩掌,向上再向内环绕合于胸前右小臂内侧;右手领右脚弧线向前上托掌于右胸前与左手相合,左手心朝下。

陈式太极拳入门教程

陈式太极拳入门教程

陈式太极拳入门教程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术流派,被誉为“太极拳之祖”。

陈式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缓慢的节奏和流畅的连贯性而闻名于世。

它通过精确而独特的技巧和动作,注重身体的内外结合和宇宙能量的流动,以实现身心平衡、健康和内在力量的提升。

本文将为你提供陈式太极拳的入门教程,共计1000字。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200字)陈式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通过调整身体的重心、姿势和呼吸来实现力量的转移和运用。

其基本原则包括松、沉、悬、抓和含胸。

第二部分:基本功训练(300字)1. 身体放松:站直双脚,轻松垂肩,微屈膝盖,放松整个身体,注意保持舒展而自然的状态。

2. 步法练习:采用陈式太极拳的标准步法,即针对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移动练习。

通过脚步的转移和重心的调整,逐渐掌握步法的要领。

3. 手势练习:练习太极拳十三式的手势,包括单鞭、肘底反手、起手、白鹤亮翅等,通过反复练习,逐渐熟悉和掌握每个手势的动作和要领。

4. 动作关联练习:将手势和步法结合起来进行练习,通过逐渐增加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提升自己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第三部分:形式演练(300字)1. 陈式太极拳一路(老架):通过学习一路太极拳的各个动作和过程,逐渐掌握整套太极拳的招式和要领。

2. 慢推手:通过与教练或其他练习者进行慢推手练习,锻炼自己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提高身体的调节和协调能力。

3. 快推手:在掌握了慢推手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推手的速度和力度,通过模拟实战的形式,提升自己的应变和对手控制的能力。

第四部分:注意事项与建议(200字)1. 保持持续性:太极拳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的运动,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奥妙和效果。

2. 正确呼吸:在练习太极拳时,要注意呼吸的配合,以柔和平顺的呼吸方式带动整个身体的动作。

3. 学习正确姿势:学习太极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和动作,避免产生不良姿势所带来的伤害。

4. 寻找良师指导:找到一位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教练是学习太极拳的关键,通过他们的指导和纠正,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技巧和水平。

陈式太极拳初级教学

陈式太极拳初级教学

陈式太极拳初级教学1.基础功法:在学习陈式太极拳之前,需要先掌握一些基础功法,如立正、站桩、慢走等。

在站桩时要注意放松身体,让气沉丹田,慢走时注意身体的重心和呼吸。

2.陈式太极拳起势:陈式太极拳起势是太极拳套路的首个动作,以表达“开合”运动的理念。

起势时,需要抬起左手,右手放在鼓背位置。

然后左脚前踏成“骑马步”,右脚弯曲,成“虚步”。

3.单鞭:单鞭是陈式太极拳中的基本动作之一,也是表现太极拳“粘、连、随、挂、掤、履、拦、击、捶”等技法的重要动作。

动作大致是将重心向右移动,右手化指单鞭,左手自然下压。

4.搂膝拗步:搂膝拗步是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个重要招式,通过左右腿前后变换,来达到身体的转化。

在这个动作中,需提前观察沉涵肘,收尾追掌。

双手运动则是阴阳手色,转化推拉。

5.玉女穿梭:玉女穿梭是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经典动作,具有左右协调、曲线美感、内外交织等特点。

做玉女穿梭时,要做到“旋之旋,转之转”。

左手屈膝,右手伸直,然后踏上左脚,缓缓移动重心,收回右手,右脚虚步落地。

6.如封似闭:如封似闭是陈式太极拳套路中所呈现的一个过渡式动作。

动作大致分为立定、斜步、切步、侧步、搂膝等几个动作。

这些动作完成之后,要注意将重心转移到左脚上。

7.武器:太极拳武器种类很多,其中以剑和刀较常见。

太极剑是太极拳套路中的一种武器,有“起手∙探海”、“画弧式剑气开胸”、“云手剑势”、“天旋地转”等招式。

8.内功:太极拳讲究内功修炼,其核心是以调动气机,塑造柔软的身体为基础。

内功的实质是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达到放松心神的目的。

要修炼内功,需要持之以恒,积极参加课程。

陈式太极拳口诀大全

陈式太极拳口诀大全

以下是陈式太极拳的口诀:1.金刚捣碓:敛神聚气,阴阳交泰。

2.揽扎衣:双手互转重心移,忽灵右足右横上。

3.六封四闭:肩肘腕手显轻柔,肩靠肘击都用上。

4.单鞭:左象箭来右似弓,要彼使劲来打吾。

5.金刚捣碓:接着又来二捣碓,以左带右巧换位。

6.白鹅亮翅:右撑左按少定势,遇顶则丢劲要少。

7.斜形: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

8.云手:双分双合往下沉,沉到脚跟复上行。

9.搂膝拗步:双手互转重心移,先左后右往下拧。

10.闪通背:双手先捧后下捋,顺势坐身又反掌。

11.倒卷肱:顺势坐身双掌推,连续往返数次行。

12.白鹤亮翅:先捧后捋再坐身,柔到极处显刚劲。

13.云手:双手交替往下按,层层叠叠不停歇。

14.高探马:先探后挤命门穴,探到极处劲要丢。

15.十字摆莲:顺势坐身双摆莲,连续往返数次行。

16.指裆捶:先捧后捋再坐身,顺势双拳击命门。

17.白猿献果:先捧后捋再坐身,顺势双掌击中堂。

18.雀地龙:顺势坐身双摆莲,连续往返数次行。

19.上步七星:先探后挤命门穴,探到极处劲要丢。

20.下步跨虎:先捧后捋再坐身,顺势双掌击中堂。

21.当头炮:双手互转重心移,先左后右往下拧。

22.双风贯耳:双手交叉顶中堂,猛然发劲耳后炸。

23.撇身捶:先探后挤命门穴,探到极处劲要丢。

24.卸步搬拦捶:顺势坐身双摆莲,连续往返数次行。

25.左右分腿伏虎势:双手互转重心移,先左后右往下拧。

26.回身指裆捶:先探后挤命门穴,探到极处劲要丢。

27.玉女穿梭:双手交替往下按,层层叠叠不停歇。

28.顺水推舟:双手互转重心移,先左后右往下拧。

29.双撞捶:顺势坐身双撞捶,连续往返数次行。

30.通背掌:双手交替往下按,层层叠叠不停歇。

31.朝天蹬(单腿高举):双手交替往上托,脚登如山力千钧。

32.迎面掌(平拳):双手交替往前推,推到极处劲要丢。

33.里合腿(外摆腿):先探后挤命门穴,探到极处劲要丢。

34.外摆腿(里合腿):顺势坐身双摆莲,连续往返数次行。

陈式太极拳习练要领

陈式太极拳习练要领

陈式太极拳习练要领陈式太极拳要求以心运身,以身运手,以手领劲,足从手转,身手合一,但不外乎顺缠与逆缠,从内劲上来讲,出劲为顺缠,人劲为逆缠。

从形体上来讲,大致可分为上肢的出劲为“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以手领劲”;人劲为“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腰为主宰”。

下肢的出劲为“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足,以足趾领功(出步时尤为多见)”;人劲为“以足领膝,以足领胯,以腰为主宰(收抬腿时尤为多见)”。

腰劲的出入更为重要,注重两肾气滚动,催动两腰眼(隙)互相传递,各领半身转动。

左腰眼出劲时右腰眼催,同时人劲,反之亦然。

这就是陈鑫所论的“出肾人肾是真诀”。

对内劲与外形动作总的要求是:明其阳而注其阴,知其前而注其后,梢节领,根节催,中节随。

如以第十四势“掩手肱捶”动作的最后一动为例,在前脚把后脚蹬的同时,以腰拧为主,双手同步以右(阴)手为主(运阳劲),以出劲(为阴中阳)的运动方式,向前猛然勃发;左(阳)手同时为宾(运阴劲),以入劲(为阳中阴)的运动方式,待劲力贯于肘尖时向后猛然一抖,以助右手的出劲。

这就是说,其劲勃发的一瞬间,不要过多注意右手的发劲效果,必须注重后(左)手的人劲程度,促使其劲顺着左大臂上串,通过左肩传递于右肩的“通背劲”以助右拳向前的发放动作。

这即是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注入不注出的典型拳势和理法。

太极拳要求以手领劲,所以对手上的“缠丝劲”也不可忽视。

手有五指,指含三节,而大指根节却隐藏于掌内,像太极也,共十五节,双手合数共三十节,又像每月三十日。

手的灵活程度全凭手指配合运用。

大指虽然短粗,但可独当一方,不可缺少,四指缺其一二,尚能持物,其相合之妙不假借、不强制,自有天然之妙。

???? 陈式太极拳的手型,要求五指松直舒展,掌似瓦楞,气贯指肚(以中指为主),对应于内五行。

以人生先天五行指而论:中指主心,属于火,为手掌指正中央;食指主肝,属于木;无名指主肺,属于金;小指主肾,属于水;大拇指主脾,属于土。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式太极拳56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

陈氏太极拳五十六式动作图解及攻防含意56式陈氏竞赛套路图解教程(一)起势1.并脚直立(面向南):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

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

精神集中,呼吸自然.双目平视前方.见图111.动作要点:用意识导引全身,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到位.做到头正、颈直;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裆部圆虚,两腿微屈,虚领顶劲。

两脚趾抓地。

把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左脚跟离地。

注意事项:左脚跟离地采用吸气。

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我微动制大动,意识导引,思想集中在练拳上。

在做起势时注意保持身体自然放松,头部要虚领顶劲。

脊背要有上下对拉之意。

2.左脚开立:左脚脚跟、脚尖依次缓缓提起向左开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身体中正,重心落于两腿之双目平视.见图.112。

左脚开立注意事项:提脚开立时,上体保持自然直立,不要左右。

左脚轻提轻落,全身关节依次放松。

左脚落地时采用呼气.动作用法:攻防含义为以小动待大动.注意呼吸自然,周身放松,意念落于丹田,也就是意守丹田.(二)右金刚捣碓1.转腰掤臂:身体微左转再向右转,同时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掌心均向下,向左前方掤出。

见图113。

接着身体左转,重心左移.同时两手向上、向右划弧至右侧胸前,身体同时右转.见图114.接着身体继续右转并带动两臂划弧经右胯侧。

见图115。

随后身体再微左转,带动两手臂向左前方划弧举至肩平,两掌心转向下。

目视两手之间.见图116。

转腰棚臂注意事项:做此动作要先提两手腕,再划弧带手臂掤以腰带动手臂。

两手臂掤起采用吸气,转腰带臂划弧时采用呼气.注意两手臂随腰部转动而运行,幅度不可太大。

2.转体右捋:两腿屈蹲,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右转(胸向西);同时右脚以脚跟为轴,脚尖外摆约90。

随转体两臂微屈,左手外旋,右手内旋,手心向外、向右平捋分别至身体侧前方,两手腕与肩平,指尖向左。

目视左手前方.见图117、图.118.注意事项:旋腰转身右捋,左膝与左脚尖对应.不可塌膝。

陈式26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陈式26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陈式26式太极拳动作要领【1】起势:马步开立,两臂平举,屈膝按掌【2】金刚捣碓:左朋右捋,推掌提膝,开步划圆上步挑掌,提膝冲拳,震脚砸拳。

【3】懒扎衣:搅臂划圆、合手铲步、移重心摆掌【4】六封四闭:朋、捋、推掌【5】单鞭:下引划圆、勾手提膝、开步摆掌【6】白鹤亮翅:按掌、移重心划圆、上步挑掌、移重心摆掌【7】斜行:划圆推掌、双推掌提左膝、开步下潜、立身摆掌【8】搂膝拗步:下捧、提收、提膝下捋、跨步推掌【9】掩手肱拳:合手开步、左移重心摆掌、右移重心掩手、蹬腿冲拳【10】金刚捣碓屈臂上领、划圆合臂左移摆掌、划圆挑掌、提膝冲拳、震脚砸拳【11】撇身拳:开步托掌、移重心摆拳、开步上领、右下潜摆拳、拧腰翻拳【12】双推掌:双掌右推、下捋、摆脚开步、点步推掌【13】肘底拳:双手划圆、领手冲拳【14】倒卷肱:撤左步推右掌、移重心开手、合手退右步、撤右步推左掌、移重心开手、合手撤步捋【15】闪通背:摆臂按掌、上步插掌、翻身震脚、开步合臂【16】掩手肱拳:左移摆掌、右移合手、蹬腿冲拳【17】六封四闭:合手下捋、移重心推掌【18】单鞭:下引划圆、勾手提膝、开步摆掌【19】云手:插步划圆、开步划圆【20】雀地龙:仆步下穿、右移摆拳【21】上步七星:合手上步、顿步推掌、震脚按掌【22】下步跨虎:合手上步、退步下捋、【23】双摆莲:点步摆掌、摆莲拍脚【24】当头炮:撤步朋、引拳捋、双拳横抖【25】金刚倒碓:回捋、上步挑掌、提膝冲拳、震脚砸拳【26】收式:划立圆按掌、并步站立太极拳十三势在太极拳推手中的运用副标题:作者:王二毛文章来源:太极网点击数:2017 更新时间:2006-12-12 10:12:09太极拳是内家拳,属长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太极拳源于十三势,十三势是内家拳在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一套拳法,它继承了内家拳“以静制动”的战略思想,进一步发展了“以柔克刚”的战术运用,形成了十三字技法内容,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

陈式太极拳(养生功)精要十八式及拳理_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拳(养生功)精要十八式及拳理_动作讲解

陈式太极拳(养生功)精要十八式分解动作讲解第一式:太极起势两脚立正站立,两臂自然下坠,头要自然正,二目平视,牙齿嘴唇微合,舌尖抵住上颚,呼吸要自然,首先要做到意念集中,思想清静,抛弃一切杂念,然后,屈膝松胯,提左腿向左开半步,然后移重心,放松下沉,然后两手徐徐上升与肩平。

在上升的同时,注意不要挑肩架肘,然后,再随着身体下降两手下按于小腹前,这叫太极起势。

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到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

周身放松,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屈膝松胯,下沉时呼气。

此时脑空心静,思想高度集中,心中无一所念,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弛下降,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耸,横气填胸。

第二式:金刚捣碓身体向左转重心向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上方掤,现在重心偏于右腿.动作二,两手坐腕翻掌向外加掤劲,左手变顺缠右手变逆缠,然后身体向右转重心向左移,右脚尖外摆两手变捋劲,向右后上方捋.动作三,重心移到右腿,提左腿向左前方开步,脚尖上翘,脚跟铲地滑出. 左腿铲出时,双手有后撑之意,无后撑之形。

动作四,身体下沉,走下弧线,向前移重心,两手向前掤划弧,左手掤于胸前,右手掤在右膝上方,然后左手向前带,然后再与右手相合,右手领着右腿上步,右脚虚脚点地,然后右手变拳,下沉,落于左掌心,再提右腿,震脚落地,用右腿的弹力来震脚。

金刚捣碓在震脚的时候,重心在左脚,右脚是技击用脚,捣碓后要能抬得起,不可将重心完全右移。

捣碓时不要长身,重心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三式:懒扎衣身向左转,右手由拳变掌,向上穿掌外翻,左手逆缠下按至左胯侧,目视左前方动作二,两手在胸前划弧转圆两手交叉于胸前,然后提右腿向右开一大步,脚跟内侧着地,脚尖上翘里合,目视身体右方然后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然后身体向右转,把右手拉开,左手叉腰,屈膝松胯周身放松,这个步叫右弓步要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开裆要圆,虚腿脚尖要内扣,膝盖要微屈成弧形。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教学
陈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它以缓慢、柔和、流畅的动作和舒展的呼吸为特点。

下面是陈式太极拳的一些基本功教学内容:
1. 身体放松:站立时,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让骨骼和肌肉自然垂直。

呼吸时要深入,放松下腹,避免深呼吸时胸腔抬高。

2. 重心移动:陈式太极拳注重身体的重心移动。

在练习中,要始终保持下垂的重心,以便灵活地进行姿势的转换和动作的发动。

3. 薄腰转身:薄腰是指身体的腰部要保持柔软而不僵硬。

在转身时,腰部要自然地旋转,而不是通过肩膀或背部的扭动。

4. 缠丝劲:缠丝劲是陈式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所有动作都要像水流动一样没有间断。

5. 意念导引:太极拳注重意念的导引。

在练习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并清楚地想象每个动作的运行轨迹和肌肉的协调运动。

6. 稳定呼吸:稳定的呼吸是练习太极拳的重要方面之一。

要保持深长而平稳的呼吸,以帮助放松身体,平衡体力和注意力。

7. 空虚意境:陈式太极拳注重内外的平衡。

在练习中,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空虚,以便更好地感知身体的动态和力量的流动。

总之,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功需要耐心和恒心。

通过正确的体位、呼吸和动作协调,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和力量。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陈式太极拳口诀

陈式太极拳口诀

陈式太极拳⼝诀陈式太极拳⼝诀:1、⾦刚捣碓:⾦刚捣碓双⼿起, 重⼼右移往后捋,重⼼右移左脚上, 双⼿转前向左挤,重⼼左移右⾜上,拳击⾯门膝击裆。

2、烂插⾐:揽插⾐,招式奇,双⼿互转重⼼移,忽灵右⾜右横上,右臂横扫敌难当。

3、六封之闭:六封之闭须放松,肩肘腕⼿尽显柔,肩靠肘击都⽤上,占敌位前吾为雄。

4、单鞭:单鞭⼀势最为雄,左象箭来右似⼸,要彼使劲来打吾,引动四两拨千⽄。

5、⾦刚捣碓:接着⼜来⼆捣碓,以左带右巧换位,肘膝松合猛震⾜,⼒点平稳不伤根。

6、⽩鹤亮翅:⽩鹤亮翅要分明,右翅舒展击长空,两⼿引来搂风式,右⾜开步左要跟。

7、斜形:除了单鞭是斜形,先左后右往下拧,上擒下铲似进步,关键在于不丢顶。

8、搂膝:搂膝只在弹抖中,忽然下沉敌落空,快速⼸⾝抱他膝,前假后真要从容。

9、上三步:紧跟三步进敌⾝,步活裆园劲要真,右来左挡我右击,要点打击敌⾸根。

10、斜形:这次斜形不⼀样,遇敌出拳吾旋裆,左臂内弧横截击,迎⼿劈掌最为上。

11、搂膝:忽然弹抖⽤搂膝,⾝体下沉抱腿⾛,要想攻下先守上,要点就在肩不僵。

12、上三步:这个三步与前同,后要⽤⼒前要⼸,切记领劲⾸要正,否则⼈在云雾中。

13、掩⼿肱拳:这与上招紧相连,先掩敌⼿再出拳,蓄⽽后发劲贯⾜,敌命打击⼼胸间。

14、⾦刚捣碓:右肘上击速转⾝,接着⼜⽤三捣碓,切记重⼼左胯拦,否则⾝体难站稳。

15、撇⾝捶:撇⾝捶,劲落根,宛如青蛇摆动⾝,⾝躯顺提顺采式,再次左旋逆常拼。

16、青龙出⽔:青龙出⽔⿁神泣,转接灵敏⽆滞迹,右⼿撤回⼜⼀捶,此为太极变中拳。

18、双推⼿:这次紧连双推⼿,⼤⼩双圈劲贯肘,切记重⼼在右⾜,虚领顶劲裆要空。

19、倒卷肱:说⼆守势倒卷肱,前⾜虚来后⾜⼸,双⼿左右相照应,这边引来那边攻。

20、⽩鹤亮翅:⽩鹤亮翅⽤处多,⼗次⼋次不为过,承上启下都有⽤,关键在于胯要活。

21、斜形:斜形式,很难练,没有千遍功不现,他与单鞭是攻势,要点都在腰胯处。

22、闪通背:经典招式闪通背,若遇群敌巧换位,前⾯穿掌速制敌,猛然转体肘护⾝。

陈式太极拳(图文详解版)

陈式太极拳(图文详解版)

• 玉女穿梭劲难练,
• 千次万次功难献,
• 要问要诀在何处,
• 震脚蹬足腰胯宽。
• 歌诀: 左脚跃起右脚进,右采 左按右转身。 此势平纵谁双迅,一片 神行自古• 闪战腾挪右脚移,
• 以胯带腰是正事,
• 肩靠肘击将他欺。
• 歌诀: 玉女穿梭接擦衣,屡次 分疏识者稀。 即擒即纵缠丝劲,须于 此内会天要。
第16式 撇身捶
• 撇身捶, • 劲落根, • 宛如青蛇摆动身, • 身躯顺提顺采式, • 再次左旋逆常拼。
第17式 青龙出水
• 青龙出水招不难, • 关键在于身右旋, • 右手握拳沉胯处, • 猛然发力将敌掀。
第18式 双推手
• 这次紧连双推手, • 大小双圈劲贯肘, • 切记重心在右足, • 虚领顶劲裆要空。
• 歌诀: 小擒打先沉右肘,右脚 转进上步掤。 右手采拿左手按,左脚 再进挤按成。
第40式 抱头推山
• 先搂膝 , • 后偷看, • 开步抱头又推山, • 切记右弓身要正, • 虚领顶劲双手撑。 • 歌诀:
抱头推山右倒掤,右转 靠肘变化中。 左手掩面柔无骨,锁扣 双推山欲崩。
第41式 六封四闭
• 六封四闭须放松, • 肩肘腕手尽量柔, • 肩肘腕手都用上, • 强占位时适时攻。
• 退中自如奇招制,
• 右手上撩其右臂,
• 左掌猛击他身躯。
• 歌诀: 下步跨虎旋转变,两手 斜缠皆倒转。 左足收跨手收合,取象 推演离中虚。
第71式 转身双摆莲
• 双摆莲, • 招好用, • 随时都可向敌攻, • 外摆右脚上击面, • 突然袭击要从容。
• 歌诀:
• 扣摆星月步法奇,身似螺旋变 身姿。 摆脚使捭筋骨断,双手鞭法奇 更奇。
第44式 后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好陈式小架太极拳,首选学好起式。

难在它是用桩功去打,在行拳过程中,保持身体动态平衡。

找到中轴。

提起精神,注意意领,因为初学者的骨节闭合,支撑不了自己的身体,头垂、背弯、胯余、膝软。

褪下没力,带来身体紧张,产生僵硬,软瘪,所以骨节都要启开,筋要松开,肉要沉,腰以上的劲往上,腰以下的劲往下。

小架拳从第一练起的,除松外,就是顶劲,虚灵顶劲。

这个很多人都不重视,上面能够虚灵、其目的就是让脊椎虚虚上提。

才能真正的放松、领得起放得下裆里自会虚虚灵灵自然而然就很灵活各种转换劲就随心而欲小架拳的灵活多变自然而成。

起式第一要做好"四平",即顶平头正,肩平身正,眼平意正,心平气正。

还有一个要点,就是把轴找到,找不到就是白练。

大家看看门扇,上下的轴是一条直线,有了这个轴,转动才会灵便。

如果轴弯弯了,转动就有了障碍。

转动是太极拳的一个基本的运动方式,转动就要找到轴。

正是推手以至于以后的散打中,转轴的重要。

然后开始,左脚轻轻提起,膝与胯平,向左自然跨出一步,左脚进入时尚保持轻踏地面,脚跟着地,两脚平行,与内肩同宽,内扣,开后裆,容易出现翘屁股,这是初学者要注意的,裆部虚圆,两大腿根内侧有向后翻外撑之感,两膝里合,胯往里收,和肩内扣的道理是一样。

两臂自然下垂,双肩、肘微微前卷,周身上下左右前后既要合住,又有向外膨涨之感,百会穴向上虚领顶劲,唇轻闭,齿轻合,下颌微内收,舌抵上鄂,尾闾中正,丹田内收,为打通任督二脉作准备,两脚向下五趾抓地,涌泉穴要虚,目平视前方,神态自然,精神内敛。

使心气下降。

沉肩坠肘,松胸竖脊,头容正直,两眼平视,收下额,两手掌心向后,姆指外侧轻贴缝处,开胯撑裆,圆腰竖脊,脚底踏平,成为平立状态。

开始进入从无极到太极的状态。

从两仪到四向。

然后,凝神静气片刻,吸一口气在廉泉穴,胸部含空开出一条气槽,气沉至丹田,停留一会儿。

然后松左跨重心移至左边,走后弧,丹田提劲,同时左掌的小指领劲,右掌拇指领劲,眼看中指,双手划一个立圆,记住左手不能往后移,移重心走后弧,棚劲跟着后弧直达手指。

出手与肩平,斜向左前方45度。

重心移动,松右跨,扣左跨,左六,右四。

移重心,松右胯,形成一个小圈的捋劲。

右跨扣住,左四,右六。

左腿往前提步落地,左脚跟轻轻的落地,左掌固定不能动。

左掌对着左脚,右掌对着右脚。

左肘右肘对着左膝右膝,两肩窝和两胯窝要垂直相对。

基本达到外三合的要求,裆宜有圆撑,勿夹勿裹,两胯须有折叠放松,如坐胯然,尾闾中正,中心与两胯之间成垂直之关系,腹宜松实,不宜用力撑胀,腰宜圆松,有圆腰竖脊之势,如此才能利于气沉丹田,然后移重心走后裆扣前裆的同时,右掌划一个小圈,和后脚同时上提,膝关节与髋关节不可蹬直,从左掌前上绕握拳落在左掌心,拳心朝上。

右脚同时落地,有如一根绳子拉着放下。

练习时以身领手,达到上下相随、节节贯串。

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落脚要协调一致,劲整、气下沉。

小架拳不是保守。

是难学难练。

因为小架拳动作与细微之处之要领很多要求太严格。

初学很难掌握。

一是学拳者不完全理解。

二是往往会被忽略。

还有小架主要追求的内在的修练。

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如三五年)这时会有学拳者感到练了这么长时间而没有学到东西从而打迟堂鼓。

诸不知那些迟堂鼓之人。

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自己没下功夫没流汗。

还是自己没有学会。

从而说出小架拳保守之言。

3年才是开始。

这是我深有体会。

裆胯是人体下肢与躯干的中枢连接处。

起始于足尖的缠丝劲,顺下肢向上传导,经裆胯才可传向躯干,走背缠丝,沿肩部传入上肢并导入指尖。

然后再顺流而下,回到足尖。

阴阳之变,必须完成这样的过程。

足尖与手尖,永远是相通的,而中枢就在裆胯。

这个过程是绵绵不断的,如果裆胯走不好,体内的缠丝精就找不到,劲路自然就会断掉。

架形上好看,但体内的缠丝劲却无法运行,必然会空练多年,而不长功力。

赵堡把这叫背丝扣。

练缠丝劲时,迈步要小,扣住膝,裆胯的活动幅度要远大于膝盖的活动幅度。

至于要大到什么幅度,基本的要求是,要在膝盖尽量维持在不摆动的前提下,让身体的重心全部移到到一只脚上,而另一只脚可以轻轻提起。

身体重心的移动,全靠裆胯缠绕。

裆胯如同落在一个盘子里的滚珠,躯干就如同落在这个滚珠上,随动而行。

缠丝劲随着这个滚珠缠绕而上,直达上肢。

外力袭来,只要这个滚珠微转,即尽数化去。

越是能控制住膝盖,只让裆胯的移动,重心转换越能达到最大的极限,越能起到拉筋拔骨的效果。

这样练起来,手脚动作幅度看起来不大,但裆胯关节处的缠绕幅度却相当的大。

现在有很多人把缠丝劲练在膝关节和肩关节上,都是不对的。

外形的东西大同小异,但是本质的内容有差别。

既然裆弧线存在差异,劲别自然不同。

大架说裆走下弧,所谓的‘锅底裆’;而小架多为‘裆走后弧’说的是后裆。

小架一开始练叫你收胯合胯,膝盖不能乱动,双脚不能外撇。

就是为了开后裆创造条件。

在初学拳老师经常讲一句话不要妄动,就是不要乱动。

太极拳,其实,从本质上说,叫太极腰裆更合适。

腰裆是太极拳的动力中枢,手上的动作是末梢,要用腰裆带动手的动作。

手的动作快了,腰裆慢了。

就是乱动,乱动的是手。

如同一支军队,腰裆是将帅,手是士兵。

士兵是要听从命令的,没有军令,就是乱动。

腰部缠丝是走小圈,越小越好。

只是,初学者连圈都不会走呢。

所以,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大圈小圈。

觉得自己有时也乱动,建议各位练拳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腰裆上,放慢速度,站站无极桩,也可以修正这个问题。

说实话,小架对初学者来说,是极其难的。

说实话不适合初学者。

小架作为一门高深的拳很容易忽略了一些基本的东西,很多学者会容易有一个误区,就是空中楼阁的奢望。

想一下就学出功夫,可是,那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都在追求每天学多少东西。

其实,最应该学的,就是反复的体悟最基本的那些东西。

那些东西学不好,什么绝技都是扯淡。

那些东西学好了,学透了。

看似高深的东西,你一下就学会。

小架除学以松是为重,是练拳的基础。

所以练松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

一个动作是由若干节奏组成的,在每个节奏之前,首先要松肩沉肘、松胯沉气。

“松肩沉肘到丹田,松胯屈膝到涌泉,由上向下层层松,意念导引是关键”。

层层放松,要有一个过程、一个顺序、要有一个放松的时间、要有一个上下相随的整体性。

因此,放松不是软,放松不是不用力,松下去不是蹲下去。

它不表现在姿势的高低上,它强调的是“松、沉”下去。

层层放松则下盘稳固;圆裆开胯,则留下了放松的空间,两肋不紧张胸才能含,这样气才能下,否则便无法气沉丹田。

从上向下,由下向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层层放松,节节贯串,都是在放松的原则下,由局部的放松而延伸到整体的放松。

当然,能不能运用自如,这与练功者功夫的深浅又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就是练太极拳,尤其练小架的基本条件。

老师刚开始把这给你讲清楚,在把动作规范。

何愁练不到功夫,即使练不到功夫。

起码你认为你练得是对的,对身体有益。

陈式大架裆的运行路线,你一眼就看的清清楚楚,完全的s形,一转一合在折叠处成8字形。

小架微微一动就有,看不清楚,只看到胯往里合,在s的折叠处扣住蓄住劲,外表看c不像c,s不像s.这种微微的一动,产生巨大的能量。

让你站不住,有拔根的感觉。

跟其他太极不一样之处,也是高明的地方。

最难学的就是这种劲,没有这东西那就不是小架拳。

跟其他太极一样,很多老师不教的就是这东西。

但没有基础也是练不了,即使练了也就四不像。

第一调屁股,第二翘屁股,第三涮裆,第四摇裆,第五腰裆分家。

最后说说很多人在网上看到和公园90%翘屁股和趴着身子的问题,练小架讲泛臀,泛臀就是臀部往外泛。

讲敛臀,那是基础,是身法的要求。

是通小周天的练法,讲泛臀,那是通大周天而作。

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得把命门的坑填满。

所以很多站桩,其实就是填坑的过程。

泛臀是开后胯的意思,也就是后裆不是撅屁股,更不是翘屁股。

这点千万记住,看着镜子练拳,看自己有没有这现象。

脚尖往里扣,膝盖往里拧,胯关节往外翻,一翻一拧,把后面撑开,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上身勿前倾,这一动作可以拔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这是一个假关节,除妇女妊娠后期外,一般不能松动)。

发劲只要这一点就够,这是小架的特色。

要松动骶髂关节,这个耳状面关节,这个关节一旦松开了,上下气机才会真正“整起来”、尾闾才会“如钟锤、如钟摆”一样的灵活运动(没有松开这个骶髂关节之前,气不能很通畅地连通下去,尾闾就不会动)。

我们平时说的“松腰”,也就是狭义的松腰,只得就是松动这个“骶髂关节”。

而“骶髂关节”是其中最难松动的一个环节。

但有一点,翘着大屁股,是永远也松不了这个关节,反而适得其反。

最后陈氏太极拳小架看上去轻盈柔软,实至上外柔内刚,具有灵活多变、收放自如的风格特点,要练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初学者首先要注意套路架式的准确和动作的连贯,练拳时要先把拳架放大,不要觉得小架就要小,不敢出腿伸胳膊,因而缩肩夹裆,气泄身僵。

所以,拳要往大处练,朝小处收,然后再往大处开,再朝小处收,反反复复,久而久之,才能定型。

拳学会后,先不要急于走近,过早的走劲,容易僵硬和扭拧。

陈立宪老师在《陈氏太极拳要领》里指出:要先做到放松,“放松是练拳的主要要求。

要肩裆放松,各关节放松,肌腱放松,周身放松,周身才能活而不僵。

对放松精神未能领会时,不应先要求用丹田气,应在练拳的长久日子里寻找丹田之气的来源。

”也就是说,先注意拳架的外形,以形带气,以气带意;经过长期的盘架子,逐步过渡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高级境界。

练拳要“恒”:拳不离手经常练,铁杵磨针不间断,一层阴阳一道关,循序渐进不能贪。

要“稳”:神敛意专心不躁,脚下干净地抓牢,身桩端正不要晃,形走劲到机关巧。

要“灵”:腿脚虚实要分明,凝神聚气履薄冰,沾粘连随多变化,不怕引进和落空。

要“空”:周身百骸全放松,任督自由意念轻,棚捋挤按随法则,顺缠逆走一贯通。

要“悟”:练拳不悟终难成,顺藤摸瓜勤修行,举行一反三豁然朗,拳理奥妙无止境。

臀部不能翘。

解决的办法是:百会下领、尾闾下垂、上提下坠,把脊柱抻直的同时,用丹田气充斥,使腰向后放松,臀部后挪,收丹田,身不能前倾,大腿根部虚空,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加大。

垂尾闾的同时必须提肛,免得气机下降,而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或疝气。

下蹲的动作多练习,把胯练松了。

最后可结合站桩,站桩不仅是采气聚气,而且要调整形体,改变形体的自然弯曲,使它符合健康人的结构模式。

站桩时脊柱要直,练功时腰还要往后凸。

大腿根那里空一空,尾闾下垂不能往后翘,丹田要往回收,但不是瘪肚子,腰往后凸,百会往上领,下颏往回收,身体放松。

同志们如果真想出功夫长本事,不要只盯着什么高级功,还得从基本功练起来。

一般会教拳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先练站桩,半年后腰站开了才正式教拳。

最少也得2个月,然后边教拳,还得练站桩。

桩除了无极桩外,还要站站升降桩。

最后还得练练单式,以缠丝劲的云手为主,每天最少要半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