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笔记式)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笔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笔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45858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f.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笔记人教版一、生字词。
1. 生字。
- 媚(mèi):美好,可爱。
可组词“明媚”“媚眼”。
- 砖(zhuān):用土坯烧制而成的建筑材料。
如“砖头”“砖块”。
- 蚁(yǐ):蚂蚁。
- 叨(dāo):话多。
如“唠叨”。
- 绊(bàn):行走时被别的东西挡住或缠住。
可组词“绊倒”“羁绊”。
- 绞(jiǎo):把两股以上条状物扭在一起。
如“绞绳”“绞杀”。
- 耽(dān):迟延;延误。
组词“耽搁”“耽误”。
- 揉(róu):用手来回擦或搓。
如“揉眼睛”“揉搓”。
- 绽(zhàn):裂开。
组词“绽放”“绽裂”。
- 搓(cuō):两个手掌相对或一个手掌放在别的东西上擦。
如“搓手”“搓洗”。
- 惶(huáng):恐惧。
组词“惶恐”“惊惶”。
- 吻(wěn):嘴唇。
可组词“亲吻”“口吻”。
2. 词语。
- 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阳光灿烂。
-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
文中是说“我”为了打发时间,把家里能找的东西都找了个遍。
- 念念叨叨:不断地说起。
文中表现母亲因为忙碌而不停地说着话。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1自然段)- 开篇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那个星期天”,并且用“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等语句,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引起读者的好奇。
2. 第二部分(2 - 6自然段)- 第2自然段。
- 描写了“我”在那个星期天的早晨,怀着兴奋和期待的心情等待母亲带“我”出去。
“我”看着天一点点变亮,光线从“昏暗”到“阳光明媚”,通过对光线变化的描写,细腻地表现出“我”等待时的心理变化。
- 第3自然段。
- 母亲答应“我”洗完衣服就走。
“我”在等待母亲洗衣服的过程中,看着母亲不停地忙碌,自己则通过在屋里玩来打发时间,如“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我藏在大门后”等描写,写出了“我”的焦急与无奈。
- 第4自然段。
- 母亲洗完衣服后又开始翻箱倒柜地忙其他事情,“我”的心情从焦急变得失望。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内容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a7143fb1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f.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内容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内容篇1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
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
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
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
(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3、对比写法。
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3、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热闹喜庆团圆祥和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内容篇2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
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
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
![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65be8a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bb.png)
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
以下是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进行课堂笔记时可能会涉及到的参考内容:
1. 课文整体理解:理解课文大意,掌握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生字词和词语:在阅读课文时记录下不认识的生字词和词语,可以在课后查阅字典并掌握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3. 词语搭配和句型结构:不断积累和记录不同的词语搭配和句型结构,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4. 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阅读优秀的文章,掌握好的文字表达和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语法和语言知识:学习相关的语法和语言知识,比如动词时态、名词性短语等,从而对文章中的语言运用更加敏感和准确。
6. 阅读评价和思考:对课文进行评价和思考,探讨主题和作者的意图,从而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提高自己的阅读素养。
六下语文书人教版笔记
![六下语文书人教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5dd1c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0.png)
六下语文书人教版笔记
以下是六下语文书人教版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笔记:
1. 本册书共有6个单元,其中包括诗词、散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 本册书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主题是自然环境、传统文化、人生哲理等,这些主题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3. 在学习诗词时,学生需要了解诗词的押韵、平仄等特点,同时要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在学习说明文时,学生需要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和技巧,同时要能够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物的特点和意义。
5. 本册书中的一些重点课文包括《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这些课文对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6. 除了课文外,本册书还包含一些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如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7.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多读、多写、多练是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希望这些笔记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或更具体的内容,建议查阅人教版六下语文书教辅材料或请教老师。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1b321a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e.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课课堂笔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鲁滨孙漂流记》课堂笔记一、我会写惧:jù(惊惧、恐惧、惧怕)虏:lǔ(俘虏、虏获、奴虏)掳:lǔ(掳去、掳获、掳进)栅:zhà(栅极、栅栏、光栅)聊:liáo(聊以自娱、无聊、聊天)愚:yú(愚蠢、愚弄、愚昧)宅:zhái(住宅、私宅、宅院)平:píng(平衡、太平、公平)浚:jùn(疏浚、浚河、浚县)渝:yú(忠诚不渝、一不作二不休、变本加厉)畔:pàn(河畔、月畔、床畔)二、我会读惧:jù(恐惧)虏:lǔ(俘虏)栅:zhà(栅栏)聊:liáo(聊天)愚:yú(愚蠢)宅:zhái(私宅)平:píng(平衡)浚:jùn(疏浚)渝:yú(忠诚不渝)畔:pàn(河畔)三、我会记1. 鲁滨孙渴望航海,但是他的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
他曾三次出海,但是在第三次航海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只有他幸存。
他被漂流到一个小岛上,开始了他28年的历险生活。
2. 他从船上搬运东西,但船上还有许多东西。
后来他发现了一些谷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现了谷壳中的谷粒。
他开始播种,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粮食。
他还发现了山羊,从此他不仅有了粮食,还有了肉和奶。
3. 他在山上发现了甘蔗,并且制成了白糖和蜡烛。
他还想拥有一个长期可以食用的粮食仓库,但他需要更多的工具,于是他开始制作工具。
他曾经尝试着造木筏,但并不成功。
后来他制成了纺纱机,纺出了自己制作的纱线。
他又制成了织布机,用自己种植的棉制作成了衣服。
4. 他一直在岛上生存,每天都会发现不同的东西。
他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
他与野兽搏斗,建立了自己的城堡,并且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
他还尝试着教化野人,并且与他们相处。
最终,他离开了小岛,回到了家乡。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语文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94f9db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0.png)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课堂笔记语文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
- 作者:老舍。
- 主要内容。
-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北京春节期间的民风民俗。
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过小年、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拜年、逛庙会、观灯等。
- 详略得当,其中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十五这几天描写详细,其他日子简略介绍。
- 重点字词。
- 醋栗(lì):一种落叶小乔木的果实。
- 翡翠(fěi cuì):一种矿物,绿色、蓝绿色或白色中带绿色斑纹。
文中形容腊八蒜的颜色。
- 万象更新(gēng):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 句子赏析。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丰富的特点。
- 作者:沈从文。
- 主要内容。
- 围绕八儿等着吃母亲熬煮的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 从八儿的视角来写,通过他的所见、所闻、所想,细腻地描写了腊八粥的熬制过程。
- 重点字词。
- 孥孥(nú nú):儿女。
文中是母亲对八儿的昵称。
- 腻(nì):食物的油脂过多。
- 句子赏析。
-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喜爱。
- 主要内容。
- 描写了寒食节时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以及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
- 重点字词。
- 春城:春天的京城。
这里指长安。
-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 汉宫:这里用汉代皇宫来借指唐代皇宫。
- 诗句赏析。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描绘出寒食节时长安的迷人景色。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强肯定语气,写出了春天的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景象。
- 主要内容。
- 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2a6b3b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5.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完整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堂笔记。
第一单元。
- 作者简介。
- 字词积累。
- 易错字音:“蒜”(suàn)、“醋”(cù)、“饺”(jiǎo)等。
- 多音字:“更”(gēng:更新;gèng:更加)、“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
- 重点词语: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等。
- 文章结构。
-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北京春节期间的民风民俗。
-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准备过年的物品。
- 除夕: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
-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
-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花灯、吃元宵。
- 写作特点。
- 详略得当。
例如,详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略写了其他时间,这样能突出重点,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
- 语言通俗直白、生动形象。
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把腊八粥里的各种米、豆、干果比作农业展览会,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的丰富。
- 作者简介。
- 字词积累。
- 易错字音:“粥”(zhōu)、“匙”(chí)、“栗”(lì)等。
- 多音字:“匙”(chí:汤匙;shi:钥匙)。
- 重点词语:腊八粥、甜腻、咽下、汤匙、搅和、浓稠、嘟囔、肿胀、熬粥等。
- 文章结构。
- 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经过展开。
- 开端:八儿盼粥。
- 发展:八儿猜粥。
- 高潮:八儿看妈妈煮粥。
- 结局:八儿吃粥。
- 写作特点。
- 细腻的心理描写。
如“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生动地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
- 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文中描写熬粥的过程和八儿的言行,充满了浓浓的家庭氛围。
- 作者及背景。
- 韩翃,唐代诗人。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047af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e.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课堂笔记一、作者简介。
二、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蒜”:上下结构,注意下半部分“祘”的笔画顺序。
- “醋”:左右结构,左边“酉”字要写得窄一些。
- “饺”:左右结构,右边是“交”,不要写成“文”。
2. 多音字。
- 间:jiān(中间)、jiàn(间断)- 分:fēn(分开)、fèn(分外)三、文章结构。
1. 总起(1 - 2自然段)- 概括介绍北京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
- 写出了北京春节的独特习俗和人们对春节的重视。
2. 分述(3 - 12自然段)-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 过了二十三:大扫除,准备过年的物品。
- 除夕: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守岁等。
- 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等。
- 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
3. 总结(13自然段)- 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人们又开始正常的生活。
四、重点语句理解。
1.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腊八粥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食材丰富,反映出当时农业的丰收景象。
2.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 描写了腊八蒜的颜色和味道,“色如翡翠”写出了蒜的颜色好看,“色味双美”体现出腊八蒜的诱人之处。
一、作者简介。
二、生字词。
1. 会写的字。
- “腊”:左右结构,左边是“月”字旁,右边是“昔”。
- “粥”:半包围结构,中间部分要写紧凑。
- “腻”:左右结构,右边是“贰”的简化写法,注意笔画。
2. 多音字。
- 咽:yān(咽喉)、yàn(咽下)、yè(呜咽)三、文章结构。
1. 盼粥(1自然段)- 总写孩子对腊八粥的喜爱和盼望之情。
2. 想粥(2 - 19自然段)- 写八儿在等粥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想象着粥的各种样子。
3. 看粥(20 - 21自然段)- 描写了腊八粥熬好后的样子,以及八儿看到粥后的惊讶。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人教版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人教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3d3975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6.png)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概述1. 课文标题:《水仙花》2. 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为了帮助母亲治病而种植水仙花的故事。
第二部分:课文分析1. 第一部分:小女孩的良好品德1)课文中提到小女孩母亲生病后,主动去种植水仙花,展现出了一种孝顺的品德。
2)从小女孩的行为中可以看出,她心地善良,关心他人,具有独立自主的精神。
2. 第二部分:水仙花的象征意义1)水仙花在课文中有着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希望。
2)小女孩种植水仙花的过程,也暗示了她对母亲的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分:课文内涵与价值观1. 孝道思想:小女孩在母亲生病后,主动行动,种植水仙花,展现了传统的孝道美德。
2. 善良与助人为乐:小女孩的行为体现了善良和关爱他人的品质,同时也传递了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课文教育意义1.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孝道情感。
2. 激励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启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鼓励他们付出努力去实现梦想。
第五部分:课文教学建议1. 融入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孝道故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来传承传统美德。
2. 听音乐:让学生听一些与水仙花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3. 语文实践:让学生通过朗读、演讲等方式,感悟课文内涵,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第六部分:课文的启示1. 课文中小女孩为了帮助母亲种植水仙花的故事,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2. 教育学生懂得孝道,培养学生善良的品格,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关爱他人,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语:通过《水仙花》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刻领会到孝道的重要性,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助人为乐的品质,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第七部分:孝道的当代意义1. 孝道的现代传承:在当今社会,孝道依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如何传承孝道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2024状元语文笔记六年级下册
![2024状元语文笔记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72d355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4.png)
2024状元语文笔记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语文笔记(人教版)一、第一单元。
1. 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
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2. 文章结构。
-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的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 详细描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个日子的活动。
3. 重点字词。
- 醋:cù,左右结构,左边是“酉”。
- 饺:jiǎo,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美食。
- 宵:xiāo,“元宵”的“宵”,与“霄”(云霄)区分。
4. 好句积累。
-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运用比喻,把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比作农业展览会,说明腊八粥的材料丰富。
)-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从色、味两方面描写腊八蒜,写出了腊八蒜的诱人。
)1. 作者。
沈从文,现代作家。
2. 主要内容。
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
3. 描写手法。
-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八儿的心理活动,如“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把粥拟人化,同时也生动地表现出八儿急于吃到粥的心情。
- 细节描写:“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
”细致地描写了腊八粥里食材的样子。
二、第二单元。
1. 作者。
笛福,英国作家。
2. 主要情节。
- 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经历,包括他如何解决住所、食物、安全等问题。
- 他克服困难的过程,如自己搭建房屋、种植粮食、驯养山羊等,体现了他顽强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3. 人物形象。
- 鲁滨逊:聪明能干、敢于冒险、意志坚强、积极乐观。
- 例如:“我现在处在一个令人忧伤的、没有言语交流的生活场景中,也许这种生活在世界上是前所未闻的。
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
”表现出他的乐观。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笔记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笔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44594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f.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笔记人教版一、课文标题与作者。
2. 作者: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他的作品多以幽默讽刺为主,语言简洁生动,对美国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批判和揭露,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二、生字词。
1. 字音。
- 祈祷(qí dǎo):注意“祈”字的读音,不要读成“qǐ”。
- 吹嘘(chuī xū):“嘘”字为轻声。
- 寡妇(guǎfù):“寡”字较难写,笔画较多,要注意书写顺序。
2. 字形。
- “溺”:左右结构,右边是“弱”,表示淹没在水里,与水有关,如“溺水”。
- “篷”:上下结构,与“蓬”字区分,“篷”多与遮风挡雨的东西有关,如“帐篷”;“蓬”多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如“蓬乱”。
3. 词义。
- 臭味相投: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专指坏的)。
- 无依无靠:形容孤苦而无所依靠。
- 游手好闲: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三、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1. 结构。
- 第一部分(1 - 3段):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回来了,人们都在猜测他们的死活,而汤姆讲述了自己的历险经过。
- 第二部分(4段):汤姆去看望伙伴哈克和贝琪。
- 第三部分(5 - 6段):汤姆向人们讲述在山洞里的经历,并且夸张地吹嘘一番。
2. 主要内容。
-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从山洞回来后的情景。
通过汤姆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他们在山洞中的惊险经历,包括如何在山洞里迷路、寻找出口,以及与坏人印第安·乔的周旋等。
展现了汤姆勇敢、聪明、调皮、爱冒险的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孩子们纯真的友情和他们成长中的烦恼与快乐。
四、人物形象分析。
1. 汤姆·索亚。
- 勇敢:在山洞中,他面对未知的危险毫不畏惧,积极寻找出口,并且在遇到印第安·乔时,虽然害怕但也能保持冷静,想办法应对。
- 聪明:他能够利用自己的智慧在山洞里做标记,寻找出口,还能巧妙地哄骗小伙伴们一起去做一些冒险的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二课课堂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二课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130b8bf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5.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二课课堂笔记一、字词大揭秘这课的字词可有趣啦。
就像一个个小宝藏等我们去挖掘。
比如说“腻”这个字,左边是个“月”,右边是个“贰”,你看,它就像一个胖嘟嘟的月亮旁边站着个数字二。
那它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食物油脂过多。
“油腻”这个词可不能随便用在人身上哦,要是说一个人“油腻”,那他肯定有点邋遢又有点过度世故啦,这可不是个好词。
二、句子妙处多课文里有些句子就像魔法咒语一样。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这是个反问句,多有力量啊。
它就像一把小锤子,一下子就敲到你的心上,让你忍不住去想:对啊,没几个呢。
这种句子比直接说“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戴着面具演出”要吸引人多啦。
就像你跟小伙伴说“难道你不想吃冰淇淋吗?”肯定比“你想吃冰淇淋”更能勾起小伙伴的兴趣。
三、段落结构巧这课的段落结构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搭得稳稳当当。
第一段呢,像是个小引子,引出了后面要说的内容。
就像你要给朋友讲一个很长的故事,你先得说个开头引起他的兴趣。
我和同桌讨论的时候,同桌就说:“我感觉第一段就像个小导游,带着我们走进这个神奇的语文世界。
”我觉得他说得可太对啦。
四、描写手法棒描写手法那也是相当厉害的。
比如说描写某个场景的时候,作者用词那叫一个精准。
这就像画家画画,一笔一笔都落在最恰当的地方。
如果把文字当成颜料,那作者就是个超级画家。
你看,他把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就像那个人物要从书里跳出来和你握手一样。
我给前后桌讲的时候,他们都听得入迷了呢。
五、主题思想深这课的主题思想就像一口深井,越挖越有东西。
它可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些,里面蕴含着很多文化内涵呢。
这就好比一个洋葱,你一层一层剥,每一层都有不一样的味道。
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有个同学说他一开始觉得主题很简单,后来发现就像迷宫一样,越探索越有趣。
六、人物形象活课文里的人物形象就像活在我们身边一样。
他们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我面前说话、做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笔记式)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笔记式)](https://img.taocdn.com/s3/m/d873c10328ea81c759f578c8.png)
重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难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听写本课词语2、师: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它的凄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它美丽的一面。
1、听写本课词语二、了解五次幻象内容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2、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是一个美丽的故事3、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4、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轻声读第5自然段5、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小女孩心情怎样?6、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像到的,这对她来说是这样的美好,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7、按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8、引导学生畅谈:从这四次幻象中体会到了什么?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2、画出小女孩冻死前,看到的美妙幻象。
3、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小女孩心情怎样?4、对比阅读,感受人物的悲惨命运。
5、小结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
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思:课题15、凡卡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凡卡给爷爷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信的内容。
重点初步了解凡卡给爷爷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
难点以“信”为线索,理清课文的脉络。
教学准备课件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谁能用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一下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2、教师介绍《凡卡》创作的时代背景:《凡卡》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1、介绍收集到的有关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按下列要求快速默读课文:1、读通课文,认读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故事中的人物名字画出来,读一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5e203c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4.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一课笔记“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声迎新春。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同时也是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洋溢着幸福与快乐,传递着吉祥与祝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的作者—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以他那俗白的风格、京味儿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
一、我会写:蒜:suàn(大蒜、蒜泥、鸡毛蒜皮)醋:cù(米醋、吃醋、添油加醋)饺:jiǎo(饺子、水饺、蒸饺)摊:tān(摊位、地摊、烂摊子)拌:bàn(凉拌、搅拌、拌嘴)擦:cā(擦洗、擦脸、摩拳擦掌)眨:zhǎ(眨巴、眨动、一眨眼)宵:xiāo(元宵、通宵、通宵达旦)燃:rán(燃烧、点燃、燃眉之急)贩:fàn(贩卖、商贩、二道贩子)彼:bǐ(彼此、彼岸、顾此失彼)贺:hè(祝贺、贺岁、贺喜)骆:luò(骆驼、骆驿不绝)驼:tuó(驼铃、驼背、驼绒驼峰)恰:qià(恰好、恰巧、恰到好处)二、形近字:醋(陈醋)酸(酸味)饺(饺子)校(学校)拌(搅拌)伴(陪伴)眨(眨眼)泛(泛舟)宵(元宵)霄(云霄)贩(贩卖)贬(贬低)摊(摆摊)滩(沙滩)轿(轿车)桥(大桥)驼(骆驼)鸵(鸵鸟)三、多音字:铺:pū(铺路)pù(店铺)分:fèn(分外)fēn)(分开)间:jiān(中间)jiàn(间隔)更:gēng(三更半夜)gèng(更加)四、近义词:热闹——喧闹娴熟——纯熟分外——格外规矩——规则欢喜——欢乐预备——准备五、反义词:充足——短缺热闹——冷清间断——持续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娴熟——生疏六、理解词语:【杂拌儿】掺杂在一起的各种干果、果脯等【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十一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十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35ecb2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d.png)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十一课笔记一、生字词。
1. 字音。
- 例如“稚(zhì)嫩”“僻(pì)静”等,标注出易读错的字的拼音。
2. 字形。
- 如“魔”,要注意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鬼”,不能少写里面的笔画。
- 对于易错字可以进行简单的组词来加强记忆,像“哼(哼歌)”。
3. 字义。
- 解释重点字词,如“被难日”指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的日子。
二、文章结构。
1. 开头。
- 文章开篇提到“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同时点明时间,奠定了回忆的基调。
2. 中间部分。
- 按照时间顺序回忆父亲的相关事情。
- 如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等事情,表现出局势的紧张和父亲的镇定、从容,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
- 被捕时,描写了敌人的残暴和父亲的临危不惧,“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 被捕后,在法庭上,父亲依旧保持着革命的坚定信念,他的外貌描写“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现了他虽受折磨但坚贞不屈的品质。
3. 结尾。
- 与开头相呼应,“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表达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三、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1. 外貌描写。
- 如“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通过外貌描写,“乱蓬蓬的长头发”写出了父亲遭受敌人折磨后的狼狈,“平静而慈祥”则表现出父亲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对家人的爱。
2. 动作描写。
-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不慌不忙”这个动作描写,体现了父亲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3. 语言描写。
- 在法庭上,父亲说“不要多嘴!”这简短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在敌人面前的威严,不想让家人受到牵连。
四、主题思想。
- 本文通过回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六下语文课堂笔记2024版
![六下语文课堂笔记2024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a78885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0d.png)
六下语文课堂笔记2024版标题: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2024版)一、课程概述【单元一】走进经典文学- 本单元主要带领同学们深度解读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学习如何鉴赏并理解诗词、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内涵。
如《春夜喜雨》、《匆匆》等课文,通过研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和文化审美素养。
【单元二】传承中华文化- 本单元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行探讨,通过学习《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寓言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弘扬诚实、勇敢、智慧等传统美德,同时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单元三】生活中的语文- 在此单元中,我们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对《家乡的小河》、《未来的城市》等现代题材文章的学习,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提炼生活,用语文表达生活,从而增强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解析1. 古诗文阅读理解:- 学习运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古诗文中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掌握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 理解诗人的情感寄托和主题思想,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2. 写作训练:- 强调写作的结构布局,逻辑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有深度。
- 进行细致的观察描写,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字生动形象。
3. 文化拓展:- 深入了解课文中涉及的历史背景、民俗风情等内容,拓宽文化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三、学习建议1. 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大胆表达个人见解,学会倾听他人观点。
3. 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定期整理课堂笔记。
4. 鼓励课外阅读,广泛涉猎各类书籍,积累丰富的语文素材。
四、结语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旨在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让我们一起在这一年的学习旅程中,共同探索语文的魅力,享受学习的乐趣,为未来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笔记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d84542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d.png)
由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存在差异,以下内容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为您提供第一课《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的课堂笔记:一、课文内容简介:- 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造字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
- 课程引导学生感受汉字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字词:- 汉字:汉字是汉语书写的基本字符,具有音、形、义三方面的特点。
- 象形:用图形来表示事物形状的造字方法。
- 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法。
- 会意: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并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汉字,来共同表达一个新的意义。
- 形声: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成字。
三、课堂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汉字的结构,分析其起源和演变过程。
- 教师展示古代汉字的书写工具,如毛笔、墨、纸等,并简要介绍使用方法。
- 学生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法造字。
- 小组合作,收集汉字文化相关的故事或成语,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学习目标:- 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和造字方法。
- 增强对汉字文化的认识,提高学习汉字的兴趣。
- 培养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 搜集更多关于汉字演变的历史资料,了解汉字的发展过程。
- 尝试用今天学到的造字方法, independently create new characters.- 选择一个汉字,深入了解其含义、结构和书写方法。
请注意,具体的学习内容和作业可能会根据实际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教学进度有所调整。
此笔记仅供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659c54f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6.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人教版笔记以下是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书的笔记,包括每个单元的主题、重要课文、生词、重点句子等。
第一单元:主题:人生感悟重要课文:《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生词:《匆匆》重点句子:《匆匆》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第二单元:主题:民风民俗重要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生词:《北京的春节》重点句子:《北京的春节》中“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要熬腊八粥。
”第三单元:主题:科学精神重要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千年梦圆在今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我最好的老师》生词:《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句子:《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克镭。
”第四单元:主题:外国名著重要课文:《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生词:《鲁滨逊漂流记》重点句子:《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在我要开始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
”第五单元:主题:民风民俗(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课文:《文言文两则》、《伯牙鼓琴》、《书戴嵩画牛》、《爱我中华》生词:《文言文两则》重点句子:《伯牙鼓琴》中“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书戴嵩画牛》中“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
’”《爱我中华》中“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课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83e551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1.png)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课笔记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第1课是关于《穆斯林的葬礼》的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表述一位穆斯林的葬礼,展示了伊斯兰教的葬礼仪式以及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
以下是对这篇课文的笔记总结。
第一部分:人物介绍在《穆斯林的葬礼》这篇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三个人物:阿巴斯(老师的朋友)、基尔巴斯和人们。
1.阿巴斯,他是一位中年人,他的朋友在印度去世了。
他决定回印度出席他的朋友的葬礼。
2.基尔巴斯,他是一位印度人,是阿巴斯的好友,也是这篇课文的主人公。
他是穆斯林,所以他的葬礼仪式遵循伊斯兰教的要求。
3.人们,他们是支持者和参与者。
他们为基尔巴斯的葬礼做了充分的准备。
第二部分:穆斯林的葬礼仪式穆斯林的葬礼仪式是描述整篇课文的一大重点。
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准备工作:人们收拾整理遗体,洗净和穿上合适的穆斯林寿衣,称为“抹布”。
然后将遗体放入一个特殊的坟墓里。
2.穆斯林的信仰:穆斯林相信死者的灵魂会进入一个称为“巴拉布”(伊斯兰教中的天堂)的地方。
他们相信一个人在世上做了好事,就会得到回报。
3.葬礼仪式:葬礼仪式通常在晚上或清晨进行,并由一群人参与。
人们会朗诵经典文章,祈祷以帮助逝者的灵魂获得安宁。
第三部分:对死亡的理解和态度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对死亡有非常特殊和深刻的理解和态度。
他们相信死不是终点,而是人们进入另一个世界的开始。
他们乐观而平静地迎接死亡。
1.尊重和祈祷:人们很尊重和祈祷逝者,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2.物质和精神的平衡:人们为逝者准备了食物和其他物品,希望能满足他在另一个世界的需求。
同时,他们也重视他的精神需求,为他祈祷。
3.平静的态度:人们面对死亡时保持冷静和坦然。
他们认为死亡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避免的。
他们希望逝者能够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结语:通过《穆斯林的葬礼》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穆斯林对待死亡的特殊态度和葬礼仪式。
正如课文中表达的那样,死亡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笔记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d6e7c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3.png)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笔记- 字词解释。
- 弈:下棋。
- 通国:全国。
- 善弈者:擅长下棋的人。
- 使:让。
- 诲:教导。
-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之”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 鸿鹄:天鹅。
- 援:引,拉。
-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 俱学:一起学习。
- 弗若:不如。
- 为:因为。
- 句子翻译。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 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
-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 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是不如他啊。
-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 主题思想。
- 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致志,另一个人三心二意,最终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 字词解释。
- 辩斗:辩论,争论。
- 以:认为。
- 去:离。
- 日中:正午。
- 及:到。
-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
- 决:判断。
- 孰:谁。
- 句子翻译。
-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近些。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谈话导入1、师: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经典作
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你们知道哪些外
国的名篇名著呢?
2、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卖火柴的小女
孩》就是安徒生写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童话。
1、列举读过的外国
的名篇名著。
2、介绍收集到的资
料
二、
初读课文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卡片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引导学生读句子:她死了……
5、再读这句话,你们体会到什么?
1、按要求自读课文
2、认读本课词语
3、概括课文内容
4、读文中重点句,
谈感受。
三、
品读语句1、师:大年夜是多么美好的日子,而小女孩
却还要去卖火柴,这是为什么呢?
2、引导学生读课文的1~4自然段,画出让你
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
3、指名反馈,品悟
(1)天冷极了,下着雪……
(2)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
4、教师和学生进行填空式小结
填空内容:
因为家里太穷了,
小女孩只好在大年
夜冒着风雪,赤着
脚到街上卖火柴,
她又()又()
地向前走,一双小
脚冻得()。
板书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0)
第三部分(11—12)
反思:
课题14、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幻象
2、总结合文,体会情感,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对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重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效果。
难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以及作者的
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
导入新
课
1、听写本课词语
2、师: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
凄美的故事。
上节课我们感受了它的凄惨,请
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它美丽的一面。
1、听写本课词语
二、
了解五
次幻象
内容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2、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是一个
美丽的故事
3、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
呢?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4、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小女孩第一次看
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轻声读第5自然段
5、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
时小女孩心情怎样?
6、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像到的,这对她
来说是这样的美好,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7、按照刚才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
次幻象
8、引导学生畅谈:从这四次幻象中体会到了
什么?
1、带着问题自由读
文。
2、画出小女孩冻死
前,看到的美妙幻
象。
3、观察图上小女孩
的表情,想想此时
小女孩心情怎样?
4、对比阅读,感受
人物的悲惨命运。
5、小结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余下的四
次幻象。
板书
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