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学总论-教案
传染病学总论-教案
![传染病学总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10c04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7.png)
二、临床资料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资料
(一)一般常规检查项目
(二)病原学检查
(三)免疫学检查
第七节传染病的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支持疗法
(二)病原疗法
(三)对症疗法
(四)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五)康复治疗
第八节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一)消毒
(二)灭菌
(三)隔离
三、保护易感人群
(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二)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三)药物预防
小结
总100分钟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小结
1、传染病的概念、学习传染病的目的。传染病发病机理、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2、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与预防措施。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包括哪些?
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
下次课
预习
内容
病毒性肝炎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良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
2、教学难点:传染病发病机理和流行过程。
3、教学难点:传染病发病机理和流行过程。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总论100分钟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多媒体
参考资料:
《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编
《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编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郝彩玲
教案首页
2024版《传染病学》教学课件传染病总论(9)
![2024版《传染病学》教学课件传染病总论(9)](https://img.taocdn.com/s3/m/acbf694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3.png)
05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原则与目标
早期治疗
尽早开始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降 低死亡率。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并发症等因素,制 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防治并发症
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 生活质量。
03
对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的传播途径、
危险因素等,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疫苗研发与应用
加强疫苗研发
加大对疫苗研发的投入,推动新 型疫苗的研发和上市,提高疫苗
的预防效果。
完善疫苗接种制度
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制度,确保 易感人群能够及时接种疫苗,提
高人群的免疫力。
加强疫苗监管
加强对疫苗生产、流通和使用环 节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 全性。同时,加强对疫苗接种不 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保障公众
病情观察与记录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并 报告医生。
执行医嘱
准确执行医嘱,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等。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护理措施实施情 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 护理计划。
康复指导与心理支持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情况,给予 相应的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指导、
运动指导、生活指导等。
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或阻止 病毒进入细胞等方式发挥 抗病毒作用。
抗菌药物
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 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等方式 发挥抗菌作用。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a14fc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d0.png)
力,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
04
预防措施与控制策略
预防措施制定原则及实施方法
制定原则
科学性、可行性、针对性、时效性
实施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群免疫力、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策略选择依据及效果评价
选择依据
疫情严重程度、病原体特性、人群免疫状况、社会经济条件
效果评价
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病原体消除或控制、社会经济负担减轻
传染病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 传染病等。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黑死病、天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但仍有一些传染病在 全球范围内流行,如艾滋病、结核病 等。
案例分析:成功控制某次重大疫情
案例介绍
某次重大疫情爆发,经过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最终成功控制了疫情。
控制措施
政府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和宣传教育;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病例救治和流 行病学调查;社区和单位加强人员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个人注意个人卫生和 防护,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集。
影像学检查
利用X光、CT、MRI等技术观 察患者体内病变情况。优点是 无创、可视化,缺点是对设备 要求高,费用较贵。
治疗原则制定依据及实施过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实施过程包括评估患者状况、选择合适药物和剂量等。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实施过程需多学科协作,确保治疗 方案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传染病学总论-第一、二部分4:3 PPT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第一、二部分4:3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a3292d964bcf84b8d57b21.png)
病原体名称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株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I型 大肠艾希菌O157:H7
伯氏疏螺旋体 人免疫缺陷病毒
幽门螺杆菌 肺炎衣原体 日本斑点热立克次体 比氏肠胞虫
年代 1986 1988 1988 1989 1989 1990 1991 1991 1991 1992
病原体名称 卡晏环孢子球虫 人疱疹病毒6型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 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寄生虫病是由原虫 或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疾病。两者均属 于感染性疾病 (infectious diseases)。
• 传染病学的概念: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在
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预 防规律的科学。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概况
丙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病毒 查菲埃立克体 人疱疹病毒-7 Guanarito病毒
脑胞内原虫 巴贝西虫新种 O139霍乱弧菌
年代 1992 1993 1993 1994 1994 1994 1995 1995 1996 1997
病原体名称 巴尔通体
Sin nombre病毒 家兔脑胞内原虫 人粒细胞埃立克体
• 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
可获得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如甲肝和伤寒等。
• 但有些传染病病后的免疫力并不牢固,可以再受
感染而发病。如细菌性痢疾。
病原携带状态
• 按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病毒携带者、细菌携带者
及原虫携带者。按其发生于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 之后,分别称为健康或恢复期携带者。如携带病 原体时间持续3个月以上,则称为慢性携带者。 由于携带者持续排出病原体无明显临床症状。而 不引起人们注意,成为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
年代 1973 1975 1976 1977 1977 1977 1977 1977 1980
(精品课件)传染病学总论
![(精品课件)传染病学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84ad3aeb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99.png)
隔离治疗
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减少 病毒传播。
消毒和防护
对环境和物品进行定期消毒,医 务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做好个人防
护。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水平
接种疫苗
根据疫情形势和疫苗供应情况,为易感人群接种 疫苗,提高群体免疫水平。
加强个人防护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 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作用和耐药性等问题。
03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抗病毒药物研发将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安
全性;同时,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兴技术也将为传染病治疗提供更
多可能性。
06 预防策略与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疫情报告和监测
建立完善的疫情报告和监测制度 ,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防止
疫情扩散。
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流行规律、预防措施 等方面。
传染病学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入了解传染病的本质和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 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同 时,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02 传染病流行病学
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
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 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历史与现状
传染病历史
自古以来,传染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 重要威胁。历史上多次爆发大规模传 染病,如鼠疫、天花、霍乱等。
传染病现状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许多传染病得 到了有效控制。然而,新的传染病不 断出现,如艾滋病、SARS、新冠肺炎 等,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传染病学研究内容与意义
传染病学研究内容
改善营养状况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c67c0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4.png)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传染病学总论课件
一、概述
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和诊断、治疗、预防的科学。
本次课程将重点介绍传染病学总论,包括传染病的基本概念、疾病种类、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二、传染病概述
1、传染病定义:指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人体并能在人群中引起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征:具有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可预防和治疗性。
3、传染病种类:按病原体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4、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包括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等。
三、传染病防控措施
1、隔离:对确诊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限制病原体传播。
2、预防接种:通过疫苗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公共卫生教育: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4、环境卫生:保持空气流通,消毒公共场所和家庭卫生等。
四、医学研究进展
1、新药物研发:针对新型传染病病原体,加速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
2、新技术应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3、新的防治思路:探索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如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等。
五、总结
本次课程介绍了传染病学总论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传染病定义、种类、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等。
我们也介绍了近年来传染病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和医学研究进展,展示了传染病学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理解传染病学知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共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传染病学总论PPT教案
![传染病学总论PPT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74bf3049649b6649d747d4.png)
2004年,对1989年的《传染病防治法》进行 了重大修订,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报告管理的传染病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共为37种,甲类 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目前 法定报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2008年5月
9
实验室检查
▪ 尿常规: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患者尿内有蛋白、白细胞、红细胞、且 前者尿内有膜状物黄疸型肝炎尿胆红质 阳性
▪ 便常规: 菌痢、肠阿米巴病,呈粘脓血 便和果浆样便;细菌性肠道感染多呈水 样便或血水样便或混有脓及粘液。病毒
10
实验室检查
病原学检查
▪直接检查: 脑膜炎双球菌(瘀点、脑脊
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发热特 点、中毒症状、特殊症状(菌痢的 里急后重、脓血便、脊髓灰质炎的 肢体弛缓性瘫痪、肾综合症出血热 的“三痛”等)
体格检查 如猩红热的红斑疹,麻疹的口腔粘 膜斑,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白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大部分细菌性传染病白细胞总 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唯伤寒减少,布鲁 氏菌病减少或正常。绝大多数病毒性传染 病白细胞部数减少且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但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乙型脑炎总数多 增高。血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见于流行 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人禽流感和肺炭疽按甲类传染 病管理。
法定传染病
丙类 (11种)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斑疹伤寒、黑热病、 包虫病、丝虫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 口病
病例类型要求
需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包括霍乱、脊髓灰质炎、 艾滋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其他传染病。
液涂片)疟原虫、微丝蚴、溶组织阿米巴 原虫及包囊,血吸虫卵,螺旋体等病原体 可在镜下查到
传染病学 教案
![传染病学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1ea8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d.png)
传染病学教案教案标题:传染病学教案目标:1. 了解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其对传染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内容:1. 传染病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传染病的分类和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4. 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5. 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与传染病相关的新闻事件或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他们对传染病学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传染病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和危害。
2. 分类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让学生了解不同病原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步骤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选择一个常见传染病的案例,如流感,通过分析该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传染病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步骤四: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传染病,进行相关病例的研究和讨论,包括该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提出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让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总结归纳,总结传染病学的重要概念和应用技巧。
步骤六: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传染病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主动了解和关注当前流行病的防控措施。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环节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所选传染病的病例分析和防控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总结归纳:评估学生对传染病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传染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案例分析。
2. 传染病学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
3. 实际案例和新闻报道,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
![《传染病学总论》ppt课件完整版-2024鲜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590f5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f.png)
起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02
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是一类特殊的微生物,可引起斑疹伤寒、
梅毒等疾病。
真菌等
03
真菌是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可引起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
。此外,还有一些未知的微生物可能引起新的传染病。
11
03 传染病流行病学 特征
2024/3/27
12
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空间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地区性、城乡差别和 人群聚集性等。
人群分布
描述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民族 和免疫状况等。
2024/3/27
14
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监测系统的建立
构建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包 括病例报告、实验室检测、流行 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等。
预警机制的实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和监测数 据,建立预警模型,及时发现并 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
应对措施的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染病和疫情形 势,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 隔离治疗、疫苗接种、健康教育 和社会动员等。
2024/3/27
15
04 传染病临床表现 及诊断依据
2024/3/27
16
各类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概述
2024/3/27
29
疫情报告和处置流程优化
2024/3/27
疫情报告制度
建立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及时上报、不瞒 报、不漏报。
处置流程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疫情处置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 疫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
信息化技术应用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高疫情监测预警和处置效 率。
项目一 传染学护理总论教案
![项目一 传染学护理总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a2b4007cd184254b3535c1.png)
项目一传染学护理总论教案首页传染科护理学总论教学过程设计本单元课程教学总计(时间:90 分钟)【步骤一】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5分钟)1、检查学生对本次课内容预习效果,了解学生对于传染病护理课程的学习兴趣及了解程度。
2、展示案例,让学生能基本了解传染科护士的工作性质和常见任务。
病案:患者刘刚,男,35岁,因咳嗽咳痰、盗汗三个月,咯血2天住院。
门诊做结素试验强阳性。
初步诊断为“肺结核”。
【步骤二】内容引入,案例导入(时间:30分钟)教师:讲授: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传染病,是否有恐惧心理呢?传染病——就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艾滋病,现在提到这种传染病都会有避之不及的紧张心理。
其实传染病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我们学好传染病护理知识,了解如何接待;怎样护理传染病病人及如何进行自我保护,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染科护理人员。
那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传染病。
一、传染病的概念:是由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两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
但感染性疾病不一定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二、感染的概念感染——是各种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也是人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和它们处的环境3个因素。
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举例说明)(一)病原体被清除如霍乱弧菌可被人体内的胃酸所中和,亦可被人体内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所中和。
还可以被由预防注射或感染后或得的特异性主动免疫而清除。
(二)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组织损害或病理损伤。
临床上多无症状、体征和发生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已被感染。
(三)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超敏反应,导致组织的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出现临床表现而发病。
模板-《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
![模板-《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a8a03a58fafab068dc020f.png)
《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传染病学》一至八章教学教案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一、掌握传染病的基本概念、感染过程的表现、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原则。
二、熟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和免疫应答的作用、传染病发病机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三、了解我国传染病的历史、现状与防治方面的成就,传染病学的范畴,传染病流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一、一般介绍我国传染病的历史、现状与防治成就,传染病病种的变迁,传染病学的范围和内容,学习传染病的目的。
二、重点讲解传染病的特征,强调基本特征是与其他疾病鉴别的要点。
三、重点讲解感染的基本概念(感染、共生态、机会性感染、感染谱、首发感染、获得性感染、交叉感染、自身感染等)、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四、介绍病原体致病力(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对感染过程的作用、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五、重点讲解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必备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六、介绍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七、重点讲解传染病的诊断依据应包含: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三方面。
特别是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查在诊断上的重要价值。
八、重点讲解传染病的治疗原则,特别强调传染病的隔离、消毒、病原治疗的特殊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
九、介绍传染病预防的三个措施(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免疫力)。
强调法定传染病的分类和病种,强调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制度与时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参观病房、观看录像【教学时数】 2学时第二章第一节流行性感冒【目的要求】一、掌握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
二、熟悉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的诊断意义,并发症及预后,治疗原则及预防的主要措施。
三、了解流行性感冒的治疗,病毒抗原变异与流行的关系。
【教学方法】自学第二章第二节流行性腮腺炎【目的要求】 1.掌握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诊断,治疗及预防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传染病学总论-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传染病学授课专业班级11临本9班学时 2 授课题目(章)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2、熟悉传染病的概念、学习传染病的目的。
传染病发病机理、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
3、了解传染病学的发展现状,诊断与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
2、教学难点:传染病发病机理和流行过程。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总论100分钟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多媒体
参考资料:
《传染病学》翁心华,施光峰编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郝彩
玲
2015 年1 月12 日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总论
概述
传染病的概念:有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的概念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一)消除病原体
(二)病原携带状态
(三)隐形感染
(四)潜伏性感染
(五)显性感染
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一)侵袭力
(二)毒力
(三)数量
(四)变异性
四、感染过程中机体免疫应答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二)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一、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
(一)入侵部分
(二)机体内定位
(三)排出途径
二、组织损伤的机制
(一)直接损伤
(二)毒素作用
(三)免疫机制
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一)发热
(二)代谢改变
第四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总100分钟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三)人群易感性
二、疫源地
三、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社会因素
第五节传染病的特征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一)有特异性病原体
(二)有传染性
(三)有流行病学特征
(四)有免疫性
二、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一)传染病发展的规律性和阶段性
(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三)临床类型
第六节传染病的诊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临床资料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资料
(一)一般常规检查项目
(二)病原学检查
(三)免疫学检查
第七节传染病的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支持疗法
(二)病原疗法
(三)对症疗法
(四)中医中药及针灸治疗
(五)康复治疗
第八节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一)消毒15分钟10分钟10分钟15分钟
(二)灭菌
(三)隔离
三、保护易感人群
(一)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
(二)提高特异性免疫力
(三)药物预防
小结5分钟
小结1、传染病的概念、学习传染病的目的。
传染病发病机理、感染过程的各种
表现。
2、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与临床特点,诊断与预防措施。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1、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包括哪些?
2、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包括哪些?
下次课
预习
内容
病毒性肝炎
实施
情况及
分析
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