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材料力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课程材料力学第八章_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中)课件

大学课程材料力学第八章_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中)课件

a
M max Iz
h 2
119.5
MPa
单向拉伸与纯剪 切组合应力状态
a
F max Sz ( )
Izt
F b (h )
max
46.4 MPa
2Izt
如果采用第三强度理论:
r3
2 a
4
2 a
151.3
MPa
[ ]
a
12
材料力学 第八章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4. 结论
•上下翼缘处: max
低碳钢拉伸断口
• 三向等压 脆 塑
• 高速加载 塑 • 金属低温 塑


岩层扭曲
8
材料力学 第八章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六、一种常见平面应力状态(单向与纯剪切组合)的相当应力
单向与纯剪切组合
max min
1 (
2
2 4 2 )
1 3
1 2
(
2 0
2 4 2 )
根据第三强度理论: r3 2 4 2 [ ]
FS max 140 kN, M max 5.6104 N m
10
材料力学 第八章 复杂应力状态强度问题
危险点: (a) 横截面上下边缘——弯曲正应力最大
(b) 中性轴处——弯曲切应力最大
(c) 腹板翼缘交界处——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均较大
2. 上下边缘max与中性轴处max强度校核:
max
M max Wz
M maxh 133.3
2Iz
MPa
[
]
[] = 160MPa
max
F max Sz,max ( )
Izt
F max
8Izt
bh2

材料力学第08章.ppt

材料力学第08章.ppt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二:三点 十六分。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例题: 图示吊车大梁,由32a热轧普通工字钢制成,许 用应力 [σ]=160MPa ,L=4m 。起吊的重物重量F =80kN,且作用在梁的中点,作用线与y轴之间的夹角α =5°,试校核吊车大梁的强度是否安全。
F
Fy F cos 50
L2
L2
解:1. 外力分解
Fy F cos 80 cos 50 79.7kN Fz F sin 80 sin 50 6.96kN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例:图示梁,已知F1=800N,F2=1650N,截面宽度 b=90mm,高度h=180mm。求:
1、梁上的max及所在位置; 2、若改为a=130mm的正方形截面,梁上的max; 3、若改为d=130mm圆形截面,梁上的max。
F2
F1 z
32
32 6
d3
72.6mm
取 d 73mm
构件在荷载的作用 下如发生两种或两种以 上基本形式的变形,且 几种变形所对应的应力 (和变形)属于同一数 量级,则构件的变形称 为组合变形。
❖组合变形的分析方法 线弹性小变形范围内,采用叠加原理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二.组合变形分析方法 条件:线弹性小变形
组合 变形
0.642q 106 31.5 103
0.266q 106 237 103
160MPa
q 7.44kN / m
材料力学
Mechanics of Materials
M zD 0.456q
M zA 0.266q
z
M yD 0.444q
M yA 0.642q
A截面
y
max

材料力学课件PPT

材料力学课件PPT

力学性质: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在变形和破坏方面所 表现出的力学性能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二 低 碳 钢 的 拉 伸
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质
二 低碳钢的拉伸(含碳量0.3%以下)
e
b
f 2、屈服阶段bc(失去抵抗变 形的能力)
b
e P
a c s
s — 屈服极限
(二)关于塑性流动的强度理论
1.第三强度理论(最大剪应力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最大剪应力是引起材料塑性流动破坏的主要
因素,即不论材料处于简单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只要构件危险 点处的最大剪应力达到材料在单向拉伸屈服时的极限剪应力就 会发生塑性流动破坏。
这一理论能较好的解释塑性材料出现的塑性流动现象。 在工程中被广泛使用。但此理论忽略了中间生应力 2的影响, 且对三向均匀受拉时,塑性材料也会发生脆性断裂破坏的事 实无法解释。
许吊起的最大荷载P。
CL2TU8
解: N AB
A [ ]
0.0242 4
40 106
18.086 103 N 18.086 kN
P = 30.024 kN
6.5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 最大剪应力:圆截面边缘各点处
max
Tr
Ip
max
Wp T
Wp
Ip r

抗扭截面模量
3、强化阶段ce(恢复抵抗变形
的能力)
o
b — 强度极限
4、局部径缩阶段ef
明显的四个阶段
1、弹性阶段ob

材料力学:第八章-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材料力学:第八章-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斜截面: // z 轴; 方位用 a 表示;应力为 sa , ta
正负符号规定:
切应力 t - 使微体沿顺时针 旋转为正 方位角 a - 以 x 轴为始边、逆时针旋转 为正
斜截面应力公式推导 设α斜截面面积为dA, 则eb侧面和bf 底面面积分别为dAcosα, dAsinα
由于tx 与 ty 数值相等,同时
sa+90 ,ta+90
E
sa+90 ,ta+90
结论: 所画圆确为所求应力圆
应力圆的绘制与应用3
应力圆的绘制
已知 sx , tx , sy ,
画相应应力圆
t
先确定D, E两点位置, 过此二点画圆即为应力圆
Ds x ,t x , E s y ,t y
t
C OE
s 2 , 0
s 1 , 0
应力圆绘制 作D, E连线中垂线,与x轴相交即为应力圆圆心
tb sb
t
sa
O
C
ta
D
sa ,ta
t
s
E
sb ,tb
O
D
sa ,ta
C
s
E
sb ,tb
由|DC|=|CE|,可得sC值:
sC
s
2 β
+
t
2 β
s
2 α
+
t
2 α
2 sα sβ
点、面对应关系
转向相同, 转角加倍 互垂截面, 对应同一直径两端
应变状态
构件内一点处沿所有方位的应变总况或集合, 称为该点处的 应变状态
研究方法
环绕研究点切取微体, 因微体边长趋于零, 微体趋于所研究 的点, 故通常通过微体, 研究一点处的应力与应变状态

广西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8章

广西大学材料力学课件第8章

y x
(2)主应力、主平面
max
x
2
y
(x y)2 2x
2
68.3MPa
x
min
x
2
y
(x y)2 2x
2
48.3MPa
1 6 .3 M 8 P 2 0 a , ,3 4 .3 M 8 P
y x
x
主平面的方位:
tg20
2x x y
60 0.6 6040
代入 表达式可知
3
3 E
1E 1123
2
2E 1231
3
1 3E 1312
12 3
y x
x
y x
解:(1) 斜面上的应力
x 2 y x 2 yc2 o sxsi2 n
6 0 4 0 6 0 4c0o 6 s )0 ( 3s0 i 6 n )( 0 22
x 9.02MPa
x 2ysi2n xco2s
6 04s0i n 6 ()0 3c0o 6 s)0 ( 2
58.3MPa
y
x x
x
D/
(y ,y)
H (a,a)
2 D (x ,x)
c
x y
2
§8–4 极值应力与主应力
一、 平面应力状态的极值应力
确定正应力极值
1 2 (x y) 1 2 (x y)c2 o s xs2 in
d d (x y)si2 n2 xco 2 s
设α=α0 时,上式值为零,即
(xy )s2 i0 n 2xc2 o 0 s 0
第八章 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8–1 引言 §8–2 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 §8–3 应力圆 §8–4 极值应力与主应力 §8–5 复杂应力状态的最大应力 §8–6 平面应变状态应变分析 §8–7 广义胡克定律

最新课件-材料力学第八章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北航 精品

最新课件-材料力学第八章应力应变状态分析北航 精品

单位:MPa


x y
2
sin2 x cos2
80 30 sin60 60 cos60 =8.35MPa 2
问 可取何值
150 ;
x轴向左) 30(
Page12
§8-3
一、应力圆
应力圆
应力转轴公式 x y x y cos2 x sin2
材料力学(I II) 北航 精品课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单辉祖教授编著的《材料力学 (I)》、《材料力学(Ⅱ)》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 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 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工科力学“九五” 规划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 教材 。该教材1999年初版,获2000年度中国高校科 学技术奖(教材类)二等奖,教学改革成果获2001 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 奖 ;2004年修订出版第2版,修订版已列入“普通 高等学校‘十五’国家教材规划”、高教社“高等 教育百门精品教材”。以材料力学I、II为主教材的 材料力学立体化教学包已作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 “名品”向全国推广。

x
F 0
t
t
y x x
dA
x
dA x dA cos( ) cos( ) x dA cos( ) sin( ) y dA sin( ) sin( ) y dA sin( ) cos( ) 0
x y
2 x y 2
n


x y
2
cos(2 ) x sin(2 )
y
y
t

sin(2 ) x cos(2 )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力学课件8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JK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力学课件8 组合变形及连接部分的计算--JK
9
若横截面周边具有棱角,则无需确定中性轴的位置,直 接根据梁的变形情况,确定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点 的位置。 D D
1 1
z
z D2 y 中性轴
D2
y
中性轴
强度条件:
()若 [ t ] [ c ] [ ], 则 1 (2)若 [ t ] [ c ], 则
t ,max [ t ] ,
z
c ,max
FN M max [ c ] A Wz
(1)若F 的作用点在杆的一对称轴上, F M 则强度条件为: [ t ] t , max A Wz 其中 M Fe
c ,max
F M [ c ] A Wz
23
(2) 若F 的作用点不在杆的任一对称轴上
FN My A Iz
z
c ,max
(2)若 t ] [ c ] [ ] , [

FN M max [ c ] A Wz
max Max { t ,max , c ,max } [ ]
20
[例8-3-1] 最大吊重为 P=20kN的简易吊车,如图所 示,AB为工字A3钢梁,许用应力[σ]=100MPa,试选 T YA 择工字梁型号。 Ty XA D
另外, 和 的正负号可由My和 Mz引起的变形是拉 8 还是压直接判断。
sin cos 则,F引起的应力为: M ( I z I y) y z
二、中性轴的位置 令(y0,z0)是中性轴上任一点,则有: 显然,中性轴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 设其与z轴的夹角为α,则有:
A Tx
C
B F
A
30° 2m
C
1m

材料力学第八章

材料力学第八章

D2 E2 O2
某实际应力状态:与 包络线相切,1>3, 3 1 有正负。 E3O3 O1O3 D3O3 D1O1 OO1 OO3 E2O2 O1O2 D2O2 D1O1 OO1 OO2 1 3 [ c ] [ t ] D3O3 D2O2 D1O1 2 2 2 1 3 [ c ] [ t ] OO3 OO2 OO1 2 2 2
最大拉应力1,与应力状态无关; 1.断裂原因: 2.强度准则: 1 u / nb 1 [ ] 断裂判据: 1 u 1 b 3.u由单向拉伸断裂条件确定: u b nb [ ] 4.应用情况:符合脆性材料的多向拉断试验,或 压应力不超过拉应力情况,如铸铁单向拉伸和 扭转;不能用于无拉应力的应力状态。
1.屈服原因: 形状改变比能uf,与应力状态无关;
2.强度准则:
1 uf ufu / ns ( 1 2 )2 ( 2 3 )2 ( 3 1 )2 [ ] 2
屈服判据:
1 uf ufu ( 1 2 )2 ( 2 3 )2 ( 3 1 )2 s 2
4.应用情况: 符合表面润滑石料的轴压破坏,某些 脆性材料压应力很大时的双向拉压状态。
§8-2
断裂准则
一、最大切应力理论(第三强度理论,Tresca准则) 不论材料处于何种应力状态,引起材料屈服的 原因是最大切应力max达到共同极限值s。
1.屈服原因: 最大切应力max,与应力状态无关; 2.强度准则: max s / ns 1 3 [ ]
[t]、[c]:许可拉、压应力; [ t ] 1 3 [ t ] 如[t]=[c],退化为最大切 [ c ] 应力准则。

【精品课件】材料力学课件第八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精品课件】材料力学课件第八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单向受力状态
x
x
纯剪切受力状态
y x
双向等拉
R=x/2
o
x/2
R=x
o
o
➢ 一般受力状态的应力圆
y y
y
x
x
x
x
y
B
A
(A, A)
B
A
o
(0, )
o
(B, B)
(0, ) 2(-)
例:分别用解析法和图解法求图示单元体的 (1)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2)主应力值及主方向,并画在单元体上; (3)最大剪应力值。
80 60
(-40,60)
C
O
60
10M 2 Pa, 22MPa max10M 5 Pa,min65MPa 0 22.5, max85MPa
主平面: 剪应力为零的平面
3
主应力: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主方向: 主平面的法线方向
2
1
1
可以证明:通过受力构件内的任一点,一定存在三个 互相垂直的主平面。
三个主应力用1、 2 、 3表示,按代数值大小顺序 排列,即1 ≥ 2 ≥ 3 。
应力状态的分类
单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只有一个不等于零 二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中有二个不等于零 三向应力状态:三个主应力均不等于零
第8章 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
※ 应力状态概述 ※ 二向应力状态分析 ※ 广义虎克定律 ※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变形比能 ※ 强度理论概述 ※ 四种常用强度理论
§8-1 应力状态的概念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
铸铁
低碳钢
断口与轴线垂直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
低碳钢
铸铁
螺旋桨轴: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第八章-组合变形

12 103 141106
94.3MPa 100MPa
故所选工字钢为合适。
材料力学
如果材料许用拉应力和许用压应力不 同,且截面部分 区域受拉,部分区域 受压,应分别计算出最大拉应力 和最 大压应力,并分别按拉伸、压缩进行 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
t,max
=+
t,max
①外力分析:外力向形心简化并沿主惯性轴分解。
②内力分析:求每个外力分量对应的内力方程和 内力图,确定危险面。
③应力分析:画危险面应力分布图,叠加,建立 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一般不考虑剪切变形;含弯曲组合变形,一般以弯
曲为主,其危险截面主要依据Mmax,一般不考虑弯
曲切应力。
材料力学
四.叠加原理
构件在小变形和服从胡克定律的条件下, 力的独立性原理是成立的。即所有载荷作用 下的内力、应力、应变等是各个单独载荷作 用下的值的代数和。
材料力学
F F
350
150
y
50 z
50 150 z0 z1
显然,立柱是拉伸和弯曲的 组合变形。
1、计算截面特性(详细计算略) 面积 A 15103 m2
z0 75mm I y 5310 cm4
材料力学
2、计算内力 取立柱的某个截面进行分析
FN F
M (35 7.5) 102 F 42.5102 F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8.3 偏心压缩和截面核心 §8.4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content
1、了解组合变形杆件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2、掌握拉(压)弯组合变形和偏心拉压杆 件的应力和强度计算 3、掌握圆轴在弯扭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 条件和强度计算

材料力学课件 第八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材料力学课件 第八章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二向应力状态(Plane State of Stress): 一个主应力为零的应力状态。
单向应力状态(Unidirectional State of Stress): 一个主应力不为零的应力状态。
x B x
zx
xz
x
x
A
§8–2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
y
y
y
xy x
等价 y
x
xy
x z
Ox
一、解析法
30
x
y
2
sin 2
x cos2
80 (40) sin(2 30 ) 60 cos(2 30 ) 2
21.96MPa
确定主平面方位,将单元体已知应力代入 8.3,得
20 45
tan 20
2 x x y
2 (60) 80 (40)
1
0 22.5
0 即为最大主应力1 与 x 轴的夹角。主应力为
x
各侧面上剪应力均为零的单元体。
z
z
2
3
主平面(Principal Plane):
剪应力为零的截面。 x
主应力(Principal Stress ):
主平面上的正应力。
1
主应力排列规定:按代数值大小,
1 2 3
三向应力状态( Three—Dimensional State of Stress): 三个主应力都不为零的应力状态。
解:由于主应力1 ,2 ,3 与主应变1 ,2 ,3 一一对应,故由已知数据可知,
已知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且 2 0 。由广义胡克定律
1
1 E
(1
3 )
3
1 E
( 3
1)
联立上式

材料力学第八章

材料力学第八章


FN F zF z F yF y A Iy Iz
式中 A为横截面面积;
C
y
Iy , Iz 分别为横截面对 y 轴和 z 轴的惯性矩;
(zF,yF ) 为力 F 作用点的坐标;
(z,y)为所求应力点的坐标.
四、中性轴的位置
FN F zF z F yF y A Iy Iz
z
z
F/A
y
FzF/Wy
z FyF/Wz y
y
FN
(a)
My
(b)
Mz
(c)
(5)对于周边具有棱角的截面,其危险点必定在截面的棱角处, 并可根据杆件的变形来确定
最大拉应力 tmax 和最大压应力 cmin 分别在截面的棱角 D1 D2 处。无需先确定中性轴的位置,直接观察确定危险点的位置 即可
i ay yF
中性轴
2 z
2 iy az zF
(3)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分别处于截面形心的相对两侧
z (yF , zF )
O
az ay
y
z
中性轴
O
外力作用点
z
D1(y1,z1) y
中性轴
y
D2(y2,z2)
(4)中性轴将横截面上的应力区域分为拉伸区和压缩区 横截面上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分别为D1 , D2 两切点
C
Fx 0 Fy 0
FNAB F
FRAx 0.866F FRAy 0.5 F
A 1.2m F
30°
B
D 1.2m
FRAy
FNAB
30°
Fy
B
AB杆为平面弯曲与轴向压缩组合变形 中间截面为危险截面.最大压应力 FRAx A 发生在该截面的上边缘 F

(06)北航材料力学第八章PPT课件

(06)北航材料力学第八章PPT课件

max
T WP
计算相当应力(塑性材料):
r3 242
(M)2 4( T )2
Wz
2Wz
M2 T2 []
W
r4 232
M20.75T2 []
W
如果要考虑剪力的影响,如何处理?
对于非圆截面轴的弯扭组合问题如何处理?ERIALS
弯拉(压)扭组合(圆轴):
y
1、弯拉扭组合;
o F
y
T1 F1 z
F2 T2
横截面的剪心
15
MECHANICS OF MATERIALS
§8-5 薄壁圆筒的强度与变形计算
受内压的薄壁圆筒:
p
p
δ D
t x
D——内直径 σx ——轴向正应力
δ——壁厚( δD/20 ) σt——周向正应力
16
➢ 薄壁圆筒的轴向应力:
p
p
MECHANICS OF MATERIALS
max W TP
弯曲(对称弯曲):
My
IZ
ma x W M Z
Q S z() I zb
m a2 3 x Q A (矩 ) 形 m a4 3 x Q A (圆 ) 形
4
MECHANICS OF MATERIALS
四、强度计算:将应力叠加,找出危险点,画出危险点
的应力状态,计算相当应力。
弯扭组合(圆轴):
F1 y R1
R2 x F2
a/2
a
1、外力分析: 将各横向力向轴线简化, 根据平衡方程,求出各外载荷的大小
a
z y F1 M1
M2 x
F2y
F2z
Mx 0
F 1R 1 F 2 zR 2 F 2sin R 2

材料力学第08章-06

材料力学第08章-06

内,杆发生弯曲变形后,轴线仍然在纵向对称面内,是一
条平面曲线。
F1
F2
C
纵向对称面
§8–2 双对称轴梁非对称弯曲
z y x
lF
z y

F
§8–2 双对称轴梁非对称弯曲 1.分解:将外载沿横截面的两个形心主轴分解,于是得到两
个正交的平面弯曲。
z y
x
x
lF
z y
Mzx x My
zy x
My
z
Fy
y
y
z
z
D

t max
y
y
y
My
Mz

c max
合应力: M y z M z y D
最大正应力在D和D´点
ma xm a xm ax
Iy Iz
max
My Wy
Mz Wz
最大正应力在D和D´点
maxm axm ax
z
max
y
δ154.153.443.42.49
查表得:
Wy692(cm3)
[例1] 已知:32a工字钢,l =2m,F=33kN, =15°,
[]=170MPa,校核梁的强度。
z
yF
l
l
zF

y
z
y Fz
Fy
A
B
l
l
zF

y
Fzl
2
+ My
y
Fy
F yl
2
A
B
MZ
+
l
l
z
y Fz
解: 危险截面在跨中
3
323.76106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六版最新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六版最新课件第八章 组合变形
667 667
F c 160 106 171300N
934 934
许 可 压 力 为 F 45000N 45kN
§8-2 拉伸或压缩与弯曲的组合
例2图 示一夹具。在夹紧零件时, 夹 具受到的P = 2KN的力作用 。已知: 外力作用线与夹具竖杆轴线间的距离
e = 60 mm, 竖杆横截面的尺寸为b = 10 mm ,h = 22 mm,材料许用应力 [] = 170 MPa 。 试校核此夹具竖杆 的强度。
4、拉(压)弯组合变形下的强度计算
拉弯组合变形下的危险点 处于单向应力状态
t ,max
Fl Wy
F A
[ t ]
c ,max
Fl Wy
F A
[ c ]
4、中性轴位置
由中性轴上各点的正应力均为零;
FN
M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z| 0
A
Iy
| z | FN I y A M y
+_
(-z y)
y -_
z
_
_
+
|z|
第三组
圆截面、弯扭组合变形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扭转+双向弯曲
求合弯矩
M
2
M
2 y
M
2 z
§8-4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
例题1 传动轴左端的轮子由电机带动,传入的扭转力偶矩
Me=300Nm。两轴承中间的齿轮半径R=200mm,径向啮合 力F1=1400N,轴的材料许用应力〔σ 〕=100MPa。试按 第三强度理论设计轴的直径d。
§8-1 组合变形和叠加原理
基本变形 构件只发生一种变形;
轴向拉压、扭转、平面弯曲、剪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10
+
H9
0
JS9
-
h9
N9 h9
h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9 P9
b
轴槽公差带 键公差带 轮毂槽公差带
图8-2 键联接中键宽与槽宽的公差带
• 在其剖面尺寸中,t1和t2分别为轴槽和毂槽深, L和h分别为键长和键高,d为轴和轮毂直径。各 尺寸GB均有规定表8-2~8-5;
•非配合尺寸:键高公差:h11(矩形平键), h8(方形平键);键长L公差为h14,轴键槽长公 差H14;半园键:直径D和键高h公差采用h12。
3.楔键联接 楔键的上、下面为工作面,键的
上表面及轮毂键槽底面均有1:100 的 斜度。工作时,键的上下面分别与轮 毂和轴的键槽底面相互压紧。
普通楔键: 分为A、B、C 三型。 钩头楔键: 便于拆卸。
特点:结构简单,装拆方便,能承受单向的轴向力。但对中性很差。 用于低速、轻载和对中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6×7H11 EQS 0.02 M A M
3.2 28H7 E
0.8 3.2
6×7d10 EQS
0.02 M A M
•为保证装配,键槽宽对轴线规定有对称度公差, 取7~9级,当L与b之比不小于8时,键两工作侧 面在长度方向上规定平行度公差5~7级。 •键槽侧面粗糙度参数Ra为1.6~3.2μm,底面 粗糙度参数Ra为6.3 μm
表8-1 键宽与轴槽及轮毂槽宽的公差与配合
配合 种类
松联接
尺寸b的公差

键槽
轮毂 槽
配合性质及应用
键在轴上及轮毂上均能滑动。主要
H9 D10 用于导向平键,轮毂可在轴上作轴 向移动
正常 联接
紧密 联接
h9 N9 P9
Js9
键在轴上及轮毂中均固定。用于载 荷不大的场合
键在轴上及轮毂上均固定,而比上
P9
种配合更紧。主要用于载荷较大、 载荷具有冲击性以及双向传递扭矩
的场合
第二节 花键联接
c) 键宽定心
由于转矩的传递靠键侧面来实现,因此键和键槽无
论是否作为定心面,都要求有较高的尺寸精度。
2. 矩形花键联接的公差与配合
• 矩形花键联接的公差与配合分为:一般用途和精密 传动两种。其尺寸公差带见表8-6。采用基孔制。
• 矩形花键按装配形式分为:滑动、紧滑动和固定三 种。前两者既可传递转矩,又可在轴上移动;后者 只传递转矩,在轴上无轴向移动。
第八章 平键、花键联接的公差与检测
键联接分为:单键联接和花键联接; 单键联接分为:平键、半圆键、楔键、和切向键等
第一节 平键联接的公差与配合
一、 概述 键与花键都用于联接轴和其上的零件,达到周向固定传
递转矩的目的;属于可拆联接,零件间可轴向相对移动。
A
A
A
b
L
h d-t1 D+t2
A
图8-1普通平键的联接结构
对于内、外花键间无需在轴向移动,只用来传递 扭矩,则选用固定联接。
4. 矩形花键联接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要求
(1)形位公差要求
内、外花键的小径定心表面的形状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关系
应遵守包容要求。花键键及槽侧面对定心轴线的位置度公差 与小径定心面的尺寸公差关系应符合最大实体要求。单件生 产应规定键槽中心平面对轴线的对称度和等分度公差,且对 称度公差与小径尺寸公差之间遵守独立原则。等分度可不注。
选择配合种类时,首先要根据内、外花键之间是否 有轴向移动,确定固定联接还是非固定联接。
对于内、外花键之间要求有相对移动,而且移动 距离长、移动频率高的情况,应选用配合间隙较大的 滑动联接,以保证运动灵活性及配合面间有足够的润 滑层。
对于内、外花键之间定心精度要求高,传递扭矩 大或经常有反向转动的情况,则选用配合间隙较小的 紧滑动联接。
一、概述
花键有如下优点: (1)载荷分布均匀,承载能力强,可传递更大的扭矩;(2)导向性好; (3)定心精度高,满足了高精度场合的使用要求。 分类:固定联接和滑动联接; 使用要求:具有一定强度能传递一定扭矩;内、外花键同轴;导向精度等。
a) 矩形花键 b) 渐开线花键
c) 三角花键
二、 矩形花键 主要参数为:大径D、小径d、键宽和键槽宽B;国标规定 键数为6,8,10三种;按承载能力分为中、轻型两个系列; 中型键高大,承载能力强,轻型键高小,承载能力低。
B
B
教材图8-4花键的主要尺寸参数
• 花键定心方式 花键联接有三个结合面 :大径、小径和侧面,从工艺 性出发,选择一个主要结合面作为配合定心表面,起定 心作用。 经对比采用小径定心工艺上能保证,寿命长且 定心精度高、稳定性好。故GB推荐以小径为定心表面。
a) 大径定心
b) 小径定心
图8-5花键的定心方式
二、键联接的类型、结构及特点
键联接
松联接 紧联接
平键 半圆键 楔键 切向键
键都是标准件,其尺寸和键 槽尺寸都有国家标准。
1.平键联接
平键的两侧面是工作面,上表面与 轮毂上的键槽底面之间留有间隙。靠键 与键槽侧面的相互挤压来传递转矩。
特点: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对中性好。
普通平键: 分为A型、B型、C型。用于静联接,应用极为广泛。
•矩形花键配合特点: •1)内、外花键小径公差等级相同,比大径和键宽高 •2)大径只有一种配合:H10/a11; •3)内、外花键定心直径d的公差带分别为三种、九种, 键宽B公差带分别为三种和六种。
3. 矩形花键联接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确定公差,即确定联接精度。选用时根据定心精度 和传递扭矩大小确定。当需要控制键侧配合间隙时可 选用较高等级。
4.切向键 由两个斜度为1:100的楔键组成。一个切向键只能传递一个方向的
转矩,传递双向转矩时,须用互成120°~130°角的两个键。
特点:承载能力很大,但对中性差。 常用于对中精度要求不高的重型机械中。
二、 键联接的公差与配合
键为标准件,通过键的侧面与轴槽和轮毂槽的相互挤压来 传递转矩,因此键宽b为主参数,采用基轴制。GB对键宽 公差带取h9,轴槽宽和毂槽宽规定了三种公差带。在平键 和半圆键联接中,配合尺寸是键宽和键槽宽
平键 导向平键 滑键
用于动联接。
(见图6-2)
导向平键固定在轴上的键槽中,用于移动量不大的场合。 滑键固定在轮毂上,与轮毂一起在轴上的键槽中移动,用于移 动量较大的场合。
2.半圆键联接 键呈半圆形,其侧面为工作面,键能在轴
上的键槽中摆动,以适应轮毂上键槽的斜度。
特点:安装方便。但对轴的削弱较大。 常用于锥形轴端与轮毂的联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