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深入了解和掌握物理因子的产生机理和治疗原理,以及相应的技术操作和安全防护知识。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包括但不限于电疗、光疗、声疗、热疗、冷疗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熟悉并掌握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操作和安全防护要求。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物理因子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和并能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减轻病症,促进康复。
三、课程内容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述1.1物理因子治疗的发展和应用概况1.2物理因子治疗的分类和治疗范围1.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作用与优点2.电疗技术2.1电流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2.2常用电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3电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3.光疗技术3.1光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3.2常用光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3光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4.声疗技术4.1声波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4.2声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3声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5.热疗技术5.1热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5.2常用热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5.3热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6.冷疗技术6.1冷的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6.2常用冷疗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6.3冷疗仪器的使用与安全防护要求四、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通过讲授理论知识,介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仪器的使用和操作练习,进行实际病例和模拟情境的操作训练。
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实际物理因子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参考书目:1.《物理疗法学》2.《物理医学与康复学》3.《康复治疗学》4.《物理治疗学》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大纲(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物理因子治疗学是综合物理学、生理学及人体解剖学知识,研究电、磁、声、光、冷、热、水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物理治疗仪器的使用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解决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疼痛、水肿、损伤等问题。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组织的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2.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
3.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方法。
(二)基本能力1.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处理临床相关问题,制定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2.安全、有效地使用各种物理治疗仪器。
3.准确记录治疗过程,评估治疗效果。
4.熟练掌握各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有条理地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5.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6.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7.外语熟悉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学专业词汇及阅读英文参考资料。
(三)参考学时理论授课学时18学时,实习时数18学时。
(四)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50%;技术考核:40%;演讲:10%;共100分。
二、教学大纲(一)前言物理因子治疗学又称为理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治疗功能受限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临床技术操作及专题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水、冷、热、声、磁等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效应,掌握其治疗原理、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
熟悉电刺激治疗、光疗、声疗、冷疗、热疗、磁疗等各项仪器之原理与操作,了解以上治疗仪器之基本电学原理及其安全原则。
(二)教学时数安排1.讲课时数18学时。
2.实习时数18学时。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课课程标准合用专业:痊愈治疗泉州医学高等科学校2015 年 06 月目录1.程基本状况⋯⋯⋯⋯⋯⋯⋯⋯⋯⋯⋯⋯⋯⋯⋯⋯⋯⋯⋯⋯⋯⋯⋯1 2.程性⋯⋯⋯⋯⋯⋯⋯⋯⋯⋯⋯⋯⋯⋯⋯⋯⋯⋯⋯⋯⋯⋯⋯⋯⋯1 3.程定位⋯⋯⋯⋯⋯⋯⋯⋯⋯⋯⋯⋯⋯⋯⋯⋯⋯⋯⋯⋯⋯⋯⋯⋯⋯13.1 程面向的位⋯⋯⋯⋯⋯⋯⋯⋯⋯⋯⋯⋯⋯⋯⋯⋯⋯⋯13.2 程在培育中的定位及作用⋯⋯⋯⋯⋯⋯⋯⋯⋯⋯⋯⋯⋯13.3 本程与其余有关程的关系⋯⋯⋯⋯⋯⋯⋯⋯⋯⋯⋯⋯⋯⋯1 4.程目⋯⋯⋯⋯⋯⋯⋯⋯⋯⋯⋯⋯⋯⋯⋯⋯⋯⋯⋯⋯⋯⋯⋯⋯⋯2知目⋯⋯⋯⋯⋯⋯⋯⋯⋯⋯⋯⋯⋯⋯⋯⋯⋯⋯⋯⋯⋯⋯⋯2技术目⋯⋯⋯⋯⋯⋯⋯⋯⋯⋯⋯⋯⋯⋯⋯⋯⋯⋯⋯⋯⋯⋯⋯2素目⋯⋯⋯⋯⋯⋯⋯⋯⋯⋯⋯⋯⋯⋯⋯⋯⋯⋯⋯⋯⋯⋯⋯2 5.教课内容与要求⋯⋯⋯⋯⋯⋯⋯⋯⋯⋯⋯⋯⋯⋯⋯⋯⋯⋯⋯⋯⋯⋯2 6.教课施与建⋯⋯⋯⋯⋯⋯⋯⋯⋯⋯⋯⋯⋯⋯⋯⋯⋯⋯⋯⋯⋯⋯8教课模式⋯⋯⋯⋯⋯⋯⋯⋯⋯⋯⋯⋯⋯⋯⋯⋯⋯⋯⋯⋯⋯⋯⋯8程体⋯⋯⋯⋯⋯⋯⋯⋯⋯⋯⋯⋯⋯⋯⋯⋯⋯⋯⋯⋯⋯9程学元⋯⋯⋯⋯⋯⋯⋯⋯⋯⋯⋯⋯⋯⋯⋯⋯⋯⋯13查核与价方式⋯⋯⋯⋯⋯⋯⋯⋯⋯⋯⋯⋯⋯⋯⋯⋯⋯⋯⋯14教基本要求⋯⋯⋯⋯⋯⋯⋯⋯⋯⋯⋯⋯⋯⋯⋯⋯⋯⋯⋯⋯14教课硬件境基本要求⋯⋯⋯⋯⋯⋯⋯⋯⋯⋯⋯⋯⋯⋯⋯⋯14教课源基本要求⋯⋯⋯⋯⋯⋯⋯⋯⋯⋯⋯⋯⋯⋯⋯⋯⋯⋯15 7.制明⋯⋯⋯⋯⋯⋯⋯⋯⋯⋯⋯⋯⋯⋯⋯⋯⋯⋯⋯⋯⋯⋯⋯⋯151.课程基本状况《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主假如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进行研究,包含研究物理因子的物理特征、生物学作用、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从宏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机体整体水平的影响,以认识其作用的动向变化和成效;从微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超微构造功能形态的改变,以商讨物理因子作用的实质。
经过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最后达到全面认识物理因子在痊愈临床应用的技术、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的目的。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区康复课程代码:26220470课程类型:专业课学分:2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先修课程:基础医学概论、康复评定技术等适用专业:社区康复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是社区康复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根据社区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针对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和社会福利机构等岗位群的能力需求设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理疗技术的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操作注意事项等,能够在康复实际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用合适的理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包括电疗法(低频、中频、高频)、磁场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知识目标主要是了解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治疗原理;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特性;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包括:能够根据疾病情况和物理因子的特性,熟练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操作方法;能够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准确的选择处理方法。
素质目标要求具有敬岗爱业精神、人文关怀精神及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以课堂教师讲授形式为主,专题介绍、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为辅的互动教学方式,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授课程,同时注重本学科相关研究热点或者研究成果的介绍,以教师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学生自学与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及采用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手法、课后作业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内容:物理因子治疗定义、发展和应用前景、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要求:1掌握内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理论、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对人体的作用;物理因子治疗处方;2•熟悉内容:物理因子的应用范围、分类及前景;3•了解内容:物理治疗师的培养、需求及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
《物理因子治疗》课件
神经功能康复
总结词
物理因子治疗在神经功能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和减轻后 遗症。
详细描述
物理因子治疗通过刺激和调节神经传导,促进神经再生和修复,对于脑卒中、脑 外伤、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瘫痪、肌肉萎缩、感觉障碍等症状有较好 的康复效果。
运动系统康复
总结词
物理因子治疗在运动系统康复中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恢复 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能力。
疗效不稳定
由于个体差异和病情不同 ,物理因子治疗的疗效可 能不稳定,需要个体化治 疗。
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合进行 物理因子治疗,如严重心 肺疾病患者等。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在进行物理因子治疗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治疗 安全有效。
遵循个体化原则
物理因子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一 刀切。
新技术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01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物理因子治疗进行精准分析和预
测,提高治疗效果。
3D打印技术
02
利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的物理因子治疗设备,满足患者的
个性化需求。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03
结合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患者提供沉浸式的物理因子
治疗体验,提高治疗效果。
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发展
感谢观看
激光疗法
激光疗法是利用激光的强光束和能量, 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作用,从而达到缓 解疼痛、消炎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的
一种治疗方法。
激光疗法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疼痛 激光疗法的副作用较少,但可能会引起
和软组织损伤等。
皮肤过敏、头痛等不适症状。
物理因子治疗总论课件
物理治疗的范畴
运动治疗:以功能训练和手法为主要手段
理疗:以各种物理因子(physical agents) 如电、光、声等为主要手段
电疗
光疗——日光浴
冷疗பைடு நூலகம்
理疗的分类
电疗 光疗 超声波疗法 磁疗 冷热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 其他物理疗法:水疗、压力疗法等
物理因子的共同性和特异性
共同性 :物理性质、生物学效应、生理 作用、治疗作用
特异性:较之其它物理因子所具备的独特 性质和作用
物理因子疗法学习关键点
掌握主要分类,及各分类疗法的治 疗共性
重点掌握各种疗法的特殊作用(特 异性)
掌握各疗法的参数及其操作 熟悉人体解剖、尤其是各体表标志
点
课程安排
总论1学时 直流电疗法2学时 低频电疗法 6学时 中频电疗法3学时 光疗法3学时
超声波疗法2学时 磁疗法1学时 冷、热疗法2学时 生物反馈疗法1学时 物理因子治疗应用3
学时
实践课3学时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4章-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PPT课件
2021
9
生理作用
• 10~50Hz的差频电流可引起骨骼肌强直 收缩,改善肌肉血液循环,锻炼骨骼肌; 也可以提高平滑肌张力,增强血液循环, 改用
• 促进血液循环 ,促进炎症的消退、渗出、 水肿的吸收。
• 镇痛。 • 消肿
– 通过调节植物神经系统以及细胞内担负新陈代 谢作用。
–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而促进渗出液、水肿和血肿 的吸收。
2021
11
治疗作用
• 治疗和预防肌肉萎缩 • 调节植物神经与调整内脏 • 促进骨折愈合。
2021
12
仪器设备
• 目前常用干扰电疗机的两组输出电流多 为频率相差100Hz的正弦交流电
• 交叉处形成的低频脉动电流还存在一个旋 转的向量改变,使得变化更为复杂多样兼 有中频和低频电疗的特点。
2021
5
干扰电场的形成
2021
6
干扰电的形成
2021
7
生理作用
• 兼有低频与中频的作用特点 • 90~100Hz的差频电流可抑制感觉神经,
使皮肤痛阈升高,有较好的镇痛作用
2021
8
生理作用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音频电疗法 第三节 超音频疗法 第四节 调制中频电疗法 第五节 干扰电疗法 第六节 音乐电疗法 第七节 波动电流疗法
2021
1
第五节 干扰电疗法
2021
2
干扰电疗法
Interferential Current Therapy, ICT
• 将两组或三组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流交叉 地输入人体,在体内发生干扰后产生低 频调制的中频电流,这种电流称作干扰 电流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NURS222010T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康复方向)学时:64学时学分: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物理治疗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运动治疗技术。
物理因子治疗是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疾病和康复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不仅具有消炎镇痛、镇静安眠、兴奋神经和肌肉、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自主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等作用,还可以通过功能性刺激以促进功能恢复,提高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因此,物理治疗在康复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范围。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必须掌握系统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重点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范畴的各项工作,能够独立从事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各项工作;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三、实践环节实验项目一直流电离子导入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离子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2.熟悉: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离子电泳法的基本生理效应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离子电泳法常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
离子电泳法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离子电泳法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及安全基准。
3.掌握:离子电泳法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实验内容1.了解:眼杯电离子导入法、外耳道电离子导入法、鼻腔电离子导入法。
2.熟悉:指杯电离子电浴法、脊柱区直流电疗法、额枕部直流电疗法。
3.掌握:一般体表直流电离子导入法(对置法、并置法)、眼枕部直流电疗法、直流电水浴法。
(三)注意事项1.分组情况:2 人一组;1 人角色为患者,1 人为治疗师;练习完毕后互换;2.教师要注意观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3.对个别不能完成操作的学生给予指导;4.对较普遍的问题进行总结。
实验项目二低频脉冲电疗法(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低频脉冲电疗各参数的特征。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康复111班《物理因子治疗》授课计划.doc
实
验室
实验报告
十四
27
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六物理因子-----热
项目十一传导热疗法
2
教室
复习题
28
实验十三石蜡疗法
2
实
验室
实验报告
十五
29
模块六物理因子-----冷
项目十二冷疗法
2
教室
复习题
30
实验十四冷疗法
2
实
验室
实验报告
十六
31
模块六物理因子----水
项目十三水疗法
2
教室
复习题
32
模块七物理因子----其他因子
教师学期授课计划
课程名称物理因子治疗学系(部)医学技术系
教研室康复影像任课教师鲍曼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专业及班级
总学时
教学时数分配
起止时间
讲授
实训(实验)
测验
复习
课程设计
机动
合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康复111班
72
36
32
0
0
0
4
72
.26
.26
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教务处长:
本计划已于2013年2月22日在教研室会议讨论
2
教室
复习题
四
7
项目五低频电疗法(二)
2
教室
复习题
8
实验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技术
2
实验室
实验报告
五
9
实验三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技术
2
实验室
实验报告
10
实验四经皮电刺激治疗技术
2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物理治疗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hysical Therapy总学时:124,实验学时:30学分: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一、前言物理治疗学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理疗)两大内容。
重点介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物理治疗学是康复治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是神经康复、肌肉骨骼康复等临床应用课程的基础。
要求学生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物理治疗学讲述物理疗法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治疗作用;常用物理治疗技术包括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包括Bobath技术、Brunnstrom方法、Rood技术、PNF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声光电磁等各种物理因子治疗方法的基本理论、操作方法、临床应用等内容。
基本要求1. 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基本内容2. 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治疗作用3. 掌握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 熟悉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的作用机制5. 熟悉常用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种类教材《物理治疗学》,主编: 燕铁斌,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008年1月第一版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第一章概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认识物理治疗学是康复治疗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了解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及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
二、讲授内容1、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2、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3、学习物理治疗学的要求。
三、教学时数 3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关节运动与正常关节活动度的维持2. 掌握生理运动与附属运动3. 掌握上下肢关节活动技术基本方法二、讲授内容1. 制动对关节活动的影响2. 被动运动技术与主动活动技术3. 上肢关节活动技术4. 下肢关节活动技术5. 躯干活动技术6、持续被动运动作用与方法三、教学时数 6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操作第三章体位转移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偏瘫、截瘫、脑瘫患者体位转移技术2. 了解体位转移技术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二、讲授内容1. 偏瘫患者体位转移技术2. 截瘫和四肢瘫患者体位转移技术3(脑瘫患儿体位转移技术三、教学时数 6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病房见习偏瘫、截瘫患者体位转移方法第四章肌肉牵伸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熟悉肌肉牵伸技术的作用2. 掌握上、下肢肌肉牵伸技术与临床应用3. 掌握肌肉肌肉牵伸的禁忌症与注意事项二、讲授内容1. 软组织牵伸基础和作用2. 肌肉被动和主动肌肉牵伸3. 上肢肌肉牵伸方法和注意事项4. 下肢肌肉牵伸方法和注意事项5. 脊柱肌肉牵伸技术三、教学时数 9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练习上、下肢肌肉牵伸技术第五章关节松动技术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掌握关节松动技术基本概念、适应症;2. 掌握关节的生理运动、附属运动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3. 掌握关节松动技术基本手法;4(掌握关节松动技术的作用、适应症与禁忌症二、教学内容1(关节松动技术的作用;2(关节的生理运动、附属运动的基本概念、关系;3(上肢和下肢关节松动技术基本手法;4(关节松动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三、教学时数 9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上、下肢关节松动技术第六章肌力训练技术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肌力训练技术的基本原则2、掌握增强上、下肢肌群肌力训练基本技术 3. 掌握肌力训练技术的临床应用4. 掌握肌力训练技术的注意事项二、讲授内容1. 肌力训练基本技术被动训练技术、主动训练技术、抗阻力训练技术2. 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3. 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4、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技术三、教学时数 9四、授课方法课堂讲授和实验室操作,分组进行上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下肢肌群肌力训练技术、头颈和躯干肌群肌力训练技术的练习。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案
难点
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基本概念及分类
2.物理因子治疗应用范围
教学
方法
采用问题导向、演示练习,引导探究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导入:
物理治疗(PT)是康复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和运动治疗技术。
一、基本概念
1.物理治疗
又称物理疗法,指应用运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以及参与能力,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
五、应用注意事项
1.做好沟通与交流。
2.体位摆放合理、舒适。
3.观察皮肤表面情况。
4.体质因素(过敏体质)
5.其它。
六、课后思考
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分类有哪些?
2.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有哪些?
七、参考资料
《物理因子治疗》、《康复医学》
八、教后记
结合临床病例讨论,可以更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物理因子治疗应用范围
物理因子治疗பைடு நூலகம்用:
1.消炎镇痛、镇静安眠
2.兴奋肌肉和神经
3.改善血液循环
4.调节自主神经及内脏功
5.松解粘连及软化疤痕
6.促进功能恢复及活动能力和参与能力提高。
四、物理因子治疗的应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老年病和慢性病:物理因子治疗对很多老年病和慢性病有较好治疗效果。例如:低频脉冲电磁场对骨质疏松的治疗。
2.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又称理疗 ,指应用天然或人工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提高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疾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以及参与能力,达到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标准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教学学时:36(理论)+36(实践)课程学分:3分适用专业:11级康复治疗技术参考教材: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7月(主编:何成奇)一、课程性质物理因子治疗学以教给学生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物理因子治疗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因子治疗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讲述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物理因子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因子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物理因子治疗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通过学习要求同学掌握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因子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操作方法、以及治疗安全、适应症和禁忌症。
四、教学内容要点:第一部分概论教学课时数:4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 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内容2. 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分类3. 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4. 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5.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原则6.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作用机制7. 熟悉常用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种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内容2.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分类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4.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二)教学难点: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内容2.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分类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4.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三、主要教学内容1.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定义和基本内容2.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分类3.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4.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5.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原则6.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作用机制7. 常用物理因子治疗仪器的种类四、考核知识、技能点1.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基本内容2.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分类3.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治疗作用4.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第二部分直流电疗法教学课时数:6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2.掌握直流电疗法的操作技术4.掌握电离子导入治疗的技术。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课程标准
高等职业教育《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康复治疗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06月目录1.课程基本情况 (1)2.课程性质 (1)3.课程定位 (1)3.1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 (1)3.2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定位及作用 (1)3.3本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 (1)4.课程目标 (2)4.1知识目标 (2)4.2技能目标 (2)4.3素质目标 (2)5.教学内容与要求 (2)6.教学实施与建议 (8)6.1教学模式 (8)6.2课程总体设计 (9)6.3课程学习单元设计 (13)6.4考核与评价方式 (14)6.5教师基本要求 (14)6.6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 (14)6.7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5)7.编制说明 (15)1.课程基本情况《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主要是对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进行研究,包括研究物理因子的物理特性、生物学作用、治疗方法及临床应用等内容。
从宏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机体整体水平的影响,以了解其作用的动态变化和效果;从微观方面研究物理因子对超微结构功能形态的改变,以探讨物理因子作用的本质。
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研究,最终达到全面认识物理因子在康复临床应用的技2.课程性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以教给学生物理因子治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是康复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基本内容分为概论和各论两部分,概论主要讲述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理论;各论主要讲述常见物理因子主要治疗技术。
讲授内容主要以康复专业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为主;并介绍国内外物理因子治疗学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学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实践。
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实践包括临床见习、实验室的操作实践以及课堂讨论等;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
3.课程定位3.1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本课程面向的职业岗位是各卫生部门、医院科室内康复治疗师的岗位等。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高频电疗法(微波疗法、高频电热疗法) ppt课件
ppt课件
6
物理学特性
微波是一种特高频电磁波,某些物理特性类似 光波
微波作用于人体时,不同波长的穿透能力不同, 频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弱
分米波的有效作用深度为7~9㎝ 厘米波为3~5㎝ 毫米波有效穿透深度大约在300µm深的生物组织内
ppt课件
ppt课件
12
治疗方法
有距离辐射法 接触辐射法 隔沙辐射法 微波体腔内辐射器加温疗法。
ppt课件
13
治疗剂量与疗程
治疗剂量。
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将大小剂量分为四级 根据机器功率计上之读数划分
疗程
依病情而定,急性病3~6次,慢性病10~20次为 一疗程。每次治疗持续时间5~20min,每天或隔 天治疗1次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ppt课件
1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共鸣火花疗法 第三节 短波疗法 第四节 超短波疗法 第五节 微波疗法 第六节 高频电热疗法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位移电流介质损耗为主
电容法为主
ppt课件
急性、亚急性炎症
微波 ~
300~300000MHz 定向性电磁波 较浅,局限 辐射器
分米波:较深,可达7~9cm 厘米波:较表浅,可达3~5cm 毫米波:极表浅,只达<
明显 计算单位为瓦
特高频振荡 辐射法
急性、慢性炎症 22
ppt课件
14
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肌肉、关节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炎症和损伤 急性软组织化脓性炎症 慢性和亚急性炎症 内脏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理论、实训)
《物理治疗学》教学大纲Ⅰ、课程概况Ⅱ、课程简介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物理治疗学》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三大治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康复专业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后续学习临床康复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物理治疗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物理治疗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科学的应用物理治疗思方法,拓展临床功能障碍相应物理治疗方法选择、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组织与方法:教学方法方面要重视物理治疗学与其它各科的内在联系,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循序渐进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形象化教学,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融入典型的临床病例教学,采用幻灯片、录相、模型等多媒体手段进行展示,使学生易于理解、加强记忆。
理论教学:讲授式教学法LBL、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启发式教学法、自导式教学法、比较归纳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
实验教学:采用示范教学法、问题导向型教学法PBL、案例导向型教学法CBL、模拟教学法。
3.教学保障:多媒体、模拟教学设备、各种PT康复实验设备。
4.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教学网站①选用教材:《物理治疗学》,燕铁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②参考书目:《物理治疗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姜贵云、燕铁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物理治疗学实训指导》,潘翠环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学指南》,励建安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物理治疗学实训教程》,何成奇,高强主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年;③教学网站:,等等。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日期:2013-11-27)《物理治疗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理治疗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hysical therapy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80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32学分:5适用对象: 2011级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方向)选修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物理治疗学》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的三大治疗技术之一,作为一门康复专业课程,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物理治疗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后续学习临床康复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通过物理治疗学的教学使学生对现代物理治疗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辨证的和科学的应用物理治疗思方法,拓展临床功能障碍相应物理治疗方法选择、分析的能力。
本课程通过基础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物理治疗基础理论、各类物理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操作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课程及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物理治疗学》的教学内容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理疗)两大内容,主要阐明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功能障碍的物理治疗内容和方法,重点介绍在现代康复医学中较为实用的物理治疗方法,并介绍国内外物理治疗的新成果,新技术及临床应用,要求达到将理论、原则与物理治疗方法相贯穿联系,以使学生对康复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讲物理治疗概论教学时数:3学时(理论)目的与要求:掌握1.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
2.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熟悉 1. 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了解1.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教学内容:1.物理治疗学的基本概念2.物理治疗师的基本概念。
3.运动治疗范畴、理疗范畴。
4.物理治疗对人体的作用。
5.物理治疗方法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四讲肌力训练教学时数:6学时(理论3学时,实训3学时)目的与要求:掌握1.肩部肌群的肌力训练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因子治疗学》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物理因子治疗学是综合物理学、生理学及人体解剖学知识,研究电、磁、声、光、冷、热、水等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物理治疗仪器的使用原则和实际操作方法,解决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系统的疼痛、水肿、损伤等问题。
(一)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1.各种物理因子对人体组织的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2.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
3.各种物理因子的临床应用方法。
&(二)基本能力1.选择合适的物理因子处理临床相关问题,制定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2.安全、有效地使用各种物理治疗仪器。
3.准确记录治疗过程,评估治疗效果。
4.熟练掌握各物理因子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能力的基础上,查阅相关文献,有条理地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
5.组织学生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书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6.组织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
7.外语熟悉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学专业词汇及阅读英文参考资料。
·(三)参考学时理论授课学时18学时,实习时数18学时。
(四)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50%;技术考核:40%;演讲:10%;共100分。
二、教学大纲(一)前言物理因子治疗学又称为理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并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和免疫等生理调节机制,达到治疗功能受限的目的。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临床技术操作及专题演讲等形式指导学生熟悉各种物理因子,如光、电、水、冷、热、声、磁等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效应,掌握其治疗原理、临床应用与治疗效果。
熟悉电刺激治疗、光疗、声疗、冷疗、热疗、磁疗等各项仪器之原理与操作,了解以上治疗仪器之基本电学原理及其安全原则。
@(二)教学时数安排1.讲课时数18学时。
2.实习时数18学时。
第一章物理因子治疗学总论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物理因子治疗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物理因子治疗的临床应用。
、掌握:物理因子治疗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二章电刺激治疗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电疗仪器的原理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
测试电路特性的各种测量仪器。
临床上安全使用电疗仪器方法。
熟悉:低频电疗仪器的原理和装置。
中频电疗仪器的原理和装置。
第二节电刺激波形的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目的要求熟悉:各种电刺激电流的定性特征。
各种电刺激电流的定量特征。
临床常用电刺激仪器的电流特性。
掌握:电刺激的电流种类。
第三节基本电生理学及其应用原则<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细胞膜静止电位的维持与动作电位的传导。
电刺激如何产生神经兴奋与肌肉收缩。
骨骼皮肤的电生理现象。
熟悉:电刺激参数与神经肌肉兴奋关系。
掌握:强度时间曲线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章直流电疗法和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离子电泳法)的基本原理。
熟悉:直流电对人体的生理作用。
离子电泳法的基本生理效应及其临床治疗效果。
离子电泳法常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及适应证。
离子电泳法应用的原则及方法。
离子电泳法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及安全基准。
掌握:离子电泳法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时数2学时。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眼杯电离子导入法、外耳道电离子导入法、鼻腔电离子导入法。
熟悉:指杯电离子电浴法、脊柱区直流电疗法、额枕部直流电疗法。
掌握:一般体表直流电离子导入法(对置法、并置法)、眼枕部直流电疗法、直流电水浴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四章低频脉冲电疗法第一节低频脉冲电疗法的基本知识理论教学目的要求熟悉:低频脉冲电疗各参数的特征。
低频脉冲电疗法的分类和特点。
掌握:低频脉冲电疗法的定义。
|第二节低频脉冲电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使用情形及使用方法。
熟悉: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肌力的原则。
掌握:失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定义;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应用效果;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应用原则。
第三节低频脉冲电疗法-- 功能性电刺激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功能性电刺激的原理及参数。
熟悉:功能性电刺激于各肌肉的电极片刺激点。
掌握:功能性电刺激的定义,功能性电刺激的临床使用方法。
第四节低频脉冲电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其他经皮神经电刺激止痛种类的异同。
熟悉:疼痛机制及止痛理论;电刺激止痛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经皮神经电刺激止痛应用原则及方法。
:掌握:经皮神经电刺激止痛的不同刺激模式。
教学时数4学时。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痉挛肌电刺激疗法、超刺激疗法、间动电疗法。
熟悉:感应电疗法(感应点送、感应电滚)、电兴奋疗法、温热低周波疗法。
掌握:失神经肌肉电刺激、功能性电刺激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五章中频电疗法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中频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熟悉:中频电疗法的生理作用;中频电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掌握:中频电疗法的定义和基本特点;音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分类与特点。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音频电疗法(水槽法)、干扰电疗法(运动法)。
,熟悉:音频电疗法(对置法、并置法)。
掌握:干扰电疗法(固定法)、调制中频电疗法(对置法、并置法)。
教学时数2学时。
第六章肌电反馈治疗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物理治疗学在临床使用体表肌电反馈的基础理论;体表肌电反馈治疗原则;体表肌电反馈治疗适应证与注意事项。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七章临床神经电学检查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临床神经电学检查的目的。
临床常见神经电学检查结果的意义。
熟悉:临床常见的神经电学检查的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肌电图检查、诱发电位检查。
熟悉:强度-时间曲线检查。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八章浅层冷热疗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基本温度物理学及生物物理学;冷的物理原则;冷的生理效应。
!熟悉:热的基本术语;热的基本生理效应;临床常用浅层热疗及注意事项;各种冷疗法的使用方法;冷疗的注意事项。
掌握:冷、热疗法的临床适应证及禁忌证。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微粒治疗、低温冷冻疗法。
熟悉:石蜡疗法、冷空气喷射疗法。
掌握:热敷袋、冰敷。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九章高频透热疗法第一节短波电磁透热疗法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短波电磁热疗仪的原理及作用;短波电磁热疗仪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熟悉:电磁学的基本特征;短波电磁热疗仪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掌握:短波电磁透热疗法的基本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教学时数1学时。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短波电感法。
掌握:短波电容法(对置法、并置法、单极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微波透热疗法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微波热疗的基本原理。
电磁波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
微波热疗的不同模式的临床应用。
微波热疗与其他深部热疗的异同。
熟悉:微波热疗的生理与治疗效应。
微波热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时数1学时。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掌握:微波疗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三节共鸣火花疗法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共鸣火花的物理学特征。
,熟悉:共鸣火花的生物物理学特征。
共鸣火花的的临床适应证与禁忌证。
掌握:共鸣火花的治疗和生理作用。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移动法、固定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章超声波热疗法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超声波的基本物理特征及其制造原理。
超声波使用的安全准则与规范。
熟悉:临床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超声波在临床上使用的原则及方法。
掌握: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产生的生理效应及治疗结果。
超声波在临床适应证。
教学时数1学时。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浸入法、水袋法。
掌握:直接接触法(固定式、移动式)。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一章磁场治疗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磁场治疗的基本原理。
磁场治疗的基本生理效应。
磁场治疗的临床应用及方法。
熟悉:磁场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
磁场治疗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时数技术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温热磁疗技术。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二章电磁辐射波治疗第一节红外线光热疗法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红外线的基本物理原理。
红外线治疗时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熟悉:红外线、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的波长差别。
红外线治疗的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红外线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红外线疗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二节紫外线光疗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紫外线的基本物理原理。
紫外线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应用。
熟悉:最小红斑量的测试方法与治疗剂量的调整。
紫外线治疗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掌握:紫外线的生理效应及临床治疗效果。
紫外线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紫外线全身照射。
熟悉:最小红斑量的测试。
掌握:紫外线局部照射。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三节低能量激光-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激光的由来及其原理。
低能量激光的临床应用及禁忌证和注意事项。
熟悉:低能量激光的特性。
低能量激光的临床生理效应。
掌握:低能量激光的临床适应证。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激光体表照射疗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三章水疗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水的物理特性。
水疗的适应证、禁忌证与安全准则。
各式水疗的应用原则与方法。
水疗对清理伤口的效果及其方法。
熟悉:水疗对人体的生理效应及治疗效果。
掌握:水中运动的主要种类。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四肢水浴疗法、水池疗法。
教学时数1学时。
第十四章压力循环仪理论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压力循环仪基本原理。
熟悉;压力循环仪的临床适应证和禁忌证。
压力循环仪的临床应用。
技术教学目的要求熟悉:顺序循环压力疗法技术。
教学时数1学时。
三、使用方法以物理因子治疗学为主要教材,结合其他参考书和新资料进行教学。
在完成主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四、参考书目1.廖文炫、詹美华主编。
物理因子治疗学。
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2.朱贞国主编。
实用物理治疗学。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2(第一版)3.黄东锋主编。
临床康复医学。
广州: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