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3a4d1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c.png)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第一章: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技术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应用实例。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与技术的作用。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1.4.2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意义。
1.4.3 分析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应用实例。
1.4.4 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的作用。
1.4.5 总结并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掌握基本劳动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自主劳动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如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
生产劳动技能:如种植、编织等。
科技创新劳动技能:如简单编程、制作等。
2.3 教学方法示范法:教师展示劳动技能操作。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劳动技能。
互动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互相学习。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重要性。
2.4.2 讲解日常生活劳动技能。
2.4.3 示范生产劳动技能和科技创新劳动技能。
2.4.4 学生分组实践,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2.4.5 分享心得,总结劳动技能的掌握方法。
第三章:培养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创新与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意识。
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突破。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会倾听、沟通、协作。
团队项目实践: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团队项目。
3.3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创新与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27a11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c.png)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的作用。
3. 劳动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与技术。
2. 讲解:详细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作用及应用。
3.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并分享自己的体验。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2. 劳动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3. 劳动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风险预防及事故处理。
2. 演示:演示一些劳动安全的实际操作,如正确使用工具、紧急疏散等。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劳动安全的实践练习,如穿戴安全装备、使用工具等。
第三章:日常生活技能培养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2.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内容:1. 个人卫生:如刷牙、洗脸、洗澡等。
2. 衣物整理:如穿衣、洗衣、叠衣等。
3. 房间整理:如打扫、整理床铺、收纳等。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各个日常生活技能的正确方法。
2. 演示:演示各个日常生活技能的操作过程。
3. 练习:让学生亲自实践,教师指导。
第四章:环保意识与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环保的含义。
2. 环保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3. 学生如何参与环保实践。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环保的含义及在生活中如何实践。
2.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和做法。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等。
第五章:团队合作与沟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团队合作的基本原则。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全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全](https://img.taocdn.com/s3/m/ba312474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c.png)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制作小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自己动手制作小桌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制作小桌的奥秘。
1.教学重点:
(1)基本木工技能的掌握: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和切割木材的技巧,以及组装和钉接的基本技能。
(2)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在制作小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小桌样式。
(3)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学会在制作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团队协作:学生可能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沟通不畅、任务分配不均等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协调和合作,确保团队协作的顺利进行。
(5)安全意识:学生在使用木工工具时可能忽视安全,教师需要强调安全操作规程,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
1.木工工具:锯、凿、锤、螺丝刀、量角器等。
2.木材材料:不同种类的木材、木板、木条等。
3.测量工具:卷尺、直尺等。
4.防护用品:安全眼镜、手套等。
课程平台:
1.课堂讲义。
2.制作小桌的图纸和设计模板。
信息化资源:
1.网络图片:展示优秀的小桌设计作品。
2.教育视频:播放木工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的教学视频。
教学手段:
1.讲授法:讲解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测量和切割技巧等。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cf3567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05.png)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意义:通过讲解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性。
2. 基本的劳动技能: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以及如何做到高效、整洁地进行劳动。
3. 技术操作:介绍一些简单的生活技术操作,如使用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以及如何安全使用这些设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传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2. 示范法:教师演示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学生跟随练习。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讲解劳动与技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学习价值。
3. 教授基本劳动技能:讲解并示范扫地、擦窗户、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引导学生跟随练习。
4. 介绍技术操作:讲解并示范使用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方法,强调安全使用的重要性。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规范的操作。
六、教学拓展1. 劳动与技术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劳动技能和技术操作。
2. 劳动与技术实践基地:建立劳动与技术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 劳动与技术主题班会:定期举行劳动与技术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劳动与技术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经验。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25c48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d.png)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标题: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劳动与技术的意义和作用;2.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3. 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准备:1. 鄂教版劳动与技术教材;2. 劳动与技术实践场地和工具设备;3. 学生个人劳动与技术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作用;2. 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2. 结合教材内容,重点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手工制品、修理小物件等;2. 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 引导学生合作与沟通,共同完成实践任务。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并分享实践中的问题和收获;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3.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劳动与技术的心得体会;2. 鼓励学生继续实践和探索劳动与技术领域。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劳动与技术竞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技能和创意;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或工厂,了解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3. 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项目,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2. 评价学生在合作与沟通中的表现;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评价他们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38e70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e.png)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第一章: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关系。
劳动与技术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意义。
讨论法: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程度。
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基本技能的介绍。
实际操作练习。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操作。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技能。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操作准确性。
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程度。
第三章: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学素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中的美学元素。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中的美学元素。
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审美标准。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中的美学元素和审美标准。
欣赏法:欣赏经典劳动与技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对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审美判断。
评估学生在欣赏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第四章:探索劳动与技术的创新与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方法。
培养学生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方法。
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方法及应用实例。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劳动与技术创新实践。
4.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程度。
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第五章:提高劳动与技术的环保意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具有环保意识的劳动与技术观念。
5.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85519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44.png)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技术的思想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与价值讲解劳动的定义、意义和价值。
分析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2.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教授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家务技能。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第三课时: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介绍现代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使用电脑、手机等基本操作。
4. 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探讨劳动与技术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分析劳动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5. 第五课时: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劳动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完成指定的劳动任务。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和技能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图片和案例。
2. 劳动实践材料:如扫把、拖把、清洁剂等。
3. 技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2. 讲解与演示:教师讲解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的知识,并进行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第六课时:生活中的技术创新介绍生活中的科技创新产品,如智能家居、移动支付等。
学习如何运用科技创新改善生活质量。
七、第七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讲解劳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劳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等。
学生讨论并分享劳动安全知识。
八、第八课时:环保意识与劳动技术讲解环保知识,强调劳动技术在环保中的作用。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46e8f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dc.png)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劳动与技术的作用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例子。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定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劳动安全的重要性和影响常见的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性和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常见的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分享自己的经验。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正确的安全操作。
第三章:劳动工具的使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劳动工具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常见劳动工具的识别和使用方法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和保养3.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常见劳动工具的识别和使用方法。
示范:教师示范正确使用和保养劳动工具的方法。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使用和保养劳动工具。
第四章:生活中的技术创新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技术创新。
培养学生对技术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技术创新实例技术创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生活中的技术创新实例。
讲解:讲解技术创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喜欢的技术创新,分享自己的体验。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实践项目5.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的劳动与技术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2 教学内容实践项目的选择和规划实践项目的实施和评价5.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实践项目的选择和规划的方法。
学生分组:学生分组选择和规划自己的实践项目。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bd2b6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7.png)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掌握常见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2.常见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3.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习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掌握并熟练使用常见劳动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已经了解到什么是劳动,什么是技术,并引导学生思考二者的关系。
2.理论讲解(15分钟):介绍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关系,以及技术在劳动中的作用。
通过示例、图片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的劳动和技术,并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结果。
4.概念总结(5分钟):对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进行总结,让学生归纳出自己的理解。
第二课时:常见劳动工具的分类和使用方法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的劳动工具,并提问它们的使用方法和分类。
2.分类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一些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让他们进行分类讨论,并找出各类劳动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3.操作实践(20分钟):准备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如锤子、扳手、铁锹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4.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总结不同类别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1.组织活动(15分钟):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如校园清扫、花坛整理等,让学生分组参与。
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具体任务。
2.实施活动(30分钟):学生按照分配的任务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0815a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1d.png)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2. 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 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改进劳动工具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传授基本劳动技能。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掌握劳动技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创新实践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改进劳动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基本劳动技能学习:讲解并示范基本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学生跟随操作。
3. 团队合作练习:分组进行团队合作练习,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4. 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改进劳动工具或方法。
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劳动技能掌握:检查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创新思维: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创新实践,评价学生的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学会保护自己。
2. 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会在劳动过程中爱护环境。
3. 劳动工具的使用:讲解并示范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劳动效率。
4. 家务劳动:引导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安全知识和环保意识,传授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b66f3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8.png)
(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下册全部教案第1课茶杯套教学目标:1.观赏用各种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线材料和铜片的特点。
2.稳固结、穿、绕、缠、编、抽等编法技术,学会用云雀编制一个茶杯套。
3.理解技术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养成热爱劳动技术和生活的积极感情。
教导重点:用云雀结编制茶杯套教学难点:运用打结方法编制富有创意的花纹教学打算:毛线、铜片、茶杯、剪刀教学过程:一:观察实物,感受材质1.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茶杯套,感受不同材质所具有的不同功能。
2.用我们已学的中国结编制方法,就能制作出魅力的茶杯套。
二.研究茶杯套底部的编制方法.1.教师示范:①.依据茶杯的高度确定线绳的长度,一般线绳的长度为茶杯高度的2倍②.依据铜片的大小,剪下假设干段线绳,并运用云雀结绕铜片盘法③.在距离铜片1.5–2cm处,将相邻的两根线绳打云雀结④.打完第—圈的结后,接着打第三圈的结,同时保持长度不变⑤.一次完成全部的云雀结⑥.用剪刀剪去杯套顶部的多于线绳⑦.取三根线绳,编结成麻花辫⑧.将辫子绳穿过杯套的顶部2.学生尝试练习.1〕.操纵线绳的长度.2〕.杯底的云雀结是否扎实三.学习云雀编制茶杯套的花纹.1.教师示范.⑴在线绳的不同长度的位置打结.让学生观察菱形花纹的格状是否发生变化⑴采纳不同的交叉组合.让学生观察花纹是否有幻化⑴小杯套的收口2.学生尝试练习.⑴通过线绳的交叉改变花纹⑴顺利完成收口⑴对个别同学进行指导四.编制实践.选择自己喜欢的线绳和图文.编制1只小杯套.五.茶杯套的展示.1.在班中展示完成的茶杯套2.讲茶杯套在杯子上试一试.再次调整.3.鼓舞学生用小被套盛放各种物品,感受他的使用价值六.课堂总结2.奇异的针法组合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棒针编制中的几种根本针法的编制符号.能看懂图样2.能依照进行作品的编织、设计、开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思维3.通过动手编制练习,明白通过相同针法的不同组合,可以编织出不同的作品教学重点:能看懂样品的使用的针法.按照图示学习编织一种织物。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a16077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24.png)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劳动与技术的作用劳动与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主体: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作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2.1 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的习惯。
2.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劳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主体: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劳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生活中的技术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技术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技术种类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讲解生活中的技术种类,引导学生了解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主体:通过实例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学会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章:动手实践4.1 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动手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动手实践的基本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动手实践的步骤和技巧团队协作的重要性4.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讲解动手实践的基本工具及其使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主体: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动手实践项目,让学生掌握动手实践的步骤和技巧,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第五章:创新与发明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创新与发明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创新与发明的定义创新与发明的方法创新与发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讲解创新与发明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创新与发明的重要性。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3c08e40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a.png)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关系。
劳动与技术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的作用。
1.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劳动与技术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关系。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劳动与技术的作用。
4. 总结: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定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常见劳动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示教法:演示常见劳动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2.4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劳动安全事故案例引出劳动安全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要求。
3. 示教:演示常见劳动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预防与处理劳动安全事故。
5. 总结:强调劳动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定。
第三章:家务劳动技能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家务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
3.2 教学内容:家务劳动的分类及基本技能。
家务劳动的合理安排。
3.3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家务劳动。
示范法:教师示范家务劳动技能。
3.4 教学步骤:1. 引入:讨论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家务劳动的分类及基本技能。
3. 示范:教师示范家务劳动技能。
4. 实践:学生分组实践家务劳动。
5. 总结:强调家务劳动技能在独立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章:农业生产技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
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生产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ec80c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8.png)
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教学。
此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和相关常识,如缝纫、编织、剪纸等,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手工制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手工制作技能和相关常识;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3.引导学生发扬自己的创新思维,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手工作品。
三、教学内容1. 缝纫(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缝纫方法,如基本线迹、针迹、扣线等。
(2)教学步骤1.讲解缝纫的基本概念和材料准备;2.演示如何制作基本线迹、针迹;3.演示如何进行扣线操作;4.学生自主练习。
2. 编织(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编织方法,如单钩编织、双钩编织、扣针编织等。
(2)教学步骤1.讲解编织的基本概念和材料准备;2.演示如何进行单钩编织、双钩编织和扣针编织操作;3.学生自主练习。
3. 剪纸(1)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剪纸方法和技巧。
(2)教学步骤1.讲解剪纸的基本概念和材料准备;2.演示如何进行基本剪纸操作;3.引导学生尝试设计和制作自己的剪纸作品。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实践: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物和材料,让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感受所学知识。
2.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发扬学生自主创新和个性化能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互相协作,提高合作意识和能力。
4.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设计并制作出自己的手工作品。
五、教学评价教师应注重学生实际操作和表现,通过下列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和表现等;2.实践操作:包括学生制作手工作品的完成情况、工艺水平和创新能力等;3.作业评价:如编织样品、纸艺作品等,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差异性。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713a5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1.png)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1.1 设计思路1.1.1 引导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1.1.2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1.1.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1.1.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知识点讲解2.1 劳动的意义2.1.1 劳动可以锻炼身体2.1.2 劳动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2.1.3 劳动可以提高自我价值2.1.4 劳动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三、教学内容3.1 劳动工具的使用3.1.1 了解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3.1.2 学习使用劳动工具的正确方法3.1.3 练习使用劳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3.1.4 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了解劳动的意义4.1.2 学会使用劳动工具4.1.3 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4.2 过程与方法4.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4.2.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4.2.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4.3 情感态度价值观4.3.1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4.3.2 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4.3.3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5.1.2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5.1.3 学生安全操作意识的培养5.2 教学重点5.2.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5.2.2 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5.2.3 学生在实践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6.1.2 劳动操作演示视频6.1.3 安全操作示范用具6.1.4 创新实践活动材料6.2 学具准备6.2.1 劳动工具使用手册6.2.2 劳动技能练习册6.2.3 安全操作指南6.2.4 创新实践作品展示板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劳动工具实物展示7.1.2 劳动意义讲解7.1.3 安全操作提示7.1.4 创新实践引导7.2 知识传授7.2.1 劳动工具使用方法讲解7.2.2 劳动技能示范操作7.2.3 学生分组实践练习7.2.4 创新实践思路探讨7.3 练习与展示7.3.1 学生独立操作练习7.3.2 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7.3.3 优秀作品展示与点评7.3.4 创新实践成果分享八、板书设计8.1 劳动意义8.1.1 劳动锻炼身体8.1.2 劳动培养习惯8.1.3 劳动提升自我价值8.1.4 劳动增进团队协作8.2 劳动工具使用8.2.1 工具名称与用途8.2.2 正确使用方法8.2.3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8.2.4 创新实践指导九、作业设计9.1 课后练习9.1.1 劳动工具使用练习9.1.2 劳动技能提高任务9.1.3 安全操作知识问答9.1.4 创新实践项目设计9.2 小组合作任务9.2.1 劳动工具使用竞赛9.2.2 劳动技能展示活动9.2.3 安全操作宣传海报9.2.4 创新实践成果展示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反思10.1.1 学生劳动技能掌握情况10.1.2 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培养10.1.3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10.1.4 教学方法与策略调整建议10.2 拓展延伸活动10.2.1 社区劳动实践活动10.2.2 劳动工具使用大赛10.2.3 创新实践项目研究10.2.4 劳动与技术主题班会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391字)本节课主要教授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劳动实践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4c443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9.png)
五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劳动工具1. 学习各种劳动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2. 了解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二课时:学习简单的劳动技能1. 学习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
第三课时:制作手工艺品1. 学习使用剪刀、针线等工具,制作手工艺品。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第四课时:学习烹饪基础知识1. 学习烹饪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动手实践,制作简单的菜肴。
第五课时:学习环境保护1. 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实物或图片。
2. 手工艺品制作材料。
3. 烹饪器材和食材。
4. 环境保护相关资料。
六、第六课时:探索农业科技1. 学习农业科技的基本知识,如农作物种植、灌溉、施肥等。
2. 培养学生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认识,了解农业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七、第七课时:制作简易1. 学习使用简单电子元件,如电池、电机、传感器等。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制作简易,体会科技带来的乐趣。
八、第八课时:学习网络安全1.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范技巧。
2. 培养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九、第九课时:开展环保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或社区的环保志愿服务活动。
2.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动力,提升环保责任感。
十、第十课时: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学期所学劳动与技术知识,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实践活动和总结反思,评价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武汉版五年级(下)劳动技术教案
![武汉版五年级(下)劳动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87a7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e.png)
武汉版五年级(下)劳动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使用简单工具和设备进行劳动操作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简单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技巧。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认识劳动技术1. 教学内容:介绍劳动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2. 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劳动技术的应用场景。
- 探究:带领学生讨论劳动技术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 总结:归纳劳动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让学生理解。
第二课时:了解简单工具1. 教学内容:介绍常见的简单工具,如锤子、螺丝刀等。
2. 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展示实物,让学生猜测工具的用途和名称。
- 探究:分组让学生互相展示和介绍一个简单工具,并让其他同学猜测用途和名称。
-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简单工具的特点和常见用途,并让学生记忆。
第三课时: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技巧1. 教学内容:教授使用简单工具的基本技巧。
2. 教学步骤:- 引入:通过示范展示使用简单工具的正确姿势和注意事项。
- 练:让学生进行简单工具的使用练,如用锤子敲钉子、用螺丝刀拧螺丝等。
- 反馈:对学生的练进行评价和指导,纠正错误的使用方法。
-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简单工具的使用技巧,并进行讨论。
四、教学评价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2. 对学生实际操作的结果进行评价。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准备1. 劳动技术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2. 适合学生年龄的简单工具和设备。
3.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带领学生参观实际生产场所,了解劳动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设计一些简单的创意活动,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以上是《武汉版五年级(下)劳动技术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步骤安排。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展,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教案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
![五下劳动与技术教案(湖北省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f2cab0c1c708a1284a44fe.png)
2、制作时一定要区分正负极!
3、导线连接方法:
(1).用电工刀或小刀部削电线的端头的绝缘层
(2).将两根电线的端头相交成十字形并互扭一圈后,把右边的裸露电线头在左边的直线裸露部分紧密绕上五六圈,再把左边裸露的电线头在右边的直线裸露部分紧密绕上五六圈。
15
5.23—5.27
11、常用电工工具和材料
16
5.30—6.3
12、焊接方法、电线的连接方法
17
6.6—6.8
12、焊接方法、电线的连接方法
18
6.13—6.17
复习、总结
19
6.20—6.24
考核
20
6.27—7.1
机动
课题
微型手电筒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电的知识和电工技术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会做微型手电筒
2、如果出现问题,你能找出原因吗?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
3、利用电动机可以做成小电风扇呢!
课题
“击剑”游戏机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电的知识和电工技术
2、了解“击剑”游戏机的构造
3、会制作“击剑”游戏机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制作“击剑”游戏机
2、教学难点:了解“击剑”游戏机的构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罐头盒铁皮,5号电池,导线,铜丝,小刀、木板、小钉
6、利用在每班评选“巧手之星”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7、要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劳动与技术第(十)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情况分析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教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责任感,以及在现实劳动中保护自己的合法合理利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发展的劳动的内在动机。这套教科书,以项目为载体,旨在使学生掌握技能、注重探究、引导创新,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并重视劳动与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以及社区服务的有机结合。这套书以引领儿童的实践操作为理念,以儿童的生活为源泉,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成长的需求。
说一说,我们平常使用的手电筒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你知道这个微型手电筒又是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吗?
2、设计、制作一个微型手电筒
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
怎样利用发光二极管和其他废旧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微型手电筒呢?
(1)做电筒身将一根直径约12mm的吸管剪成筒身
(2)做开关:剪两块小铜片或铁片,各连接一根电线,将它们分别相对固定在直径约10mm的吸管内壁上
教学重难点
制作微型手电筒,了解手电筒的构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导线,直径约6mm、10mm、12mm的塑料吸管、小刀
2、教师准备:发光二极管,扣式电池,铜片、尖嘴钳、镊子、绝缘胶带
【教学过程】
环节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个性设计及教学效果描述
1、讲解要领,指导制作
了解构造
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外部特征,你能判别它的正、负极吗?
二、总体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己劳动,实践体验后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从而教育学生应珍惜大人的劳动成果。
3、通过教学,了解一些电的常识和常用电器的结构,掌握一些简单电器的制作技术,进行维修与设计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用烙铁将约1米长的两根导线的一端分别焊接在音乐卡的闭合开关上。
3、做开关
做好一个开关
挑选两个大小能套在一起的塑料瓶盖,分别在两个瓶盖旁边钻孔。剪两块小铁片,分别固定在大、小瓶盖中。
(1)做门铃盒
用一个大塑料瓶或硬纸做一个门铃盒
(2)组合安装
将电路集成块和蜂鸣器固定在门盒内,把门铃盒固定在房内门旁。
(3)调整试用
4、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音乐卡,它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使用烙铁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千万别烫着,如果使用电烙铁,还应该注意用电安பைடு நூலகம்。
6、思考与实践
1、如果没有电烙铁,你能否自制一个火烙铁呢?
2、你能将按式开关改成旋转式开关吗?试一试。
课题
自制电池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电的知识和电工技术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他们的观察,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作品制作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5、劳动工具和材料的添置,要尽可能考虑学校的经费承受能力,节省开支,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尽量进行废物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4、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使他们在无穷的生活乐趣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些制作的技巧,并能成功制作教材要求的作品。
难点:学会自己创造手工作品。
四、教学措施:
1、从劳技课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2、理论知识的传授要突出重点,注重知识,能力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4.用绝缘胶带将连接处包缠
4、思考与实践
尝试着解决一些应用时遇到的问题
调试时按下开关,看一看二极管是否发光,如果不发光,你能参考电路图找出原因自己解决吗?晚上试用自制的微型手电筒,效果怎么样?
课题
音乐门铃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电的知识和电工技术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会做音乐门铃
教学重难点
制作音乐门铃
了解音乐卡的构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废旧的音乐卡,扣式电池,导线,塑料瓶盖、铜片
2、教师准备:尖嘴钳、镊子、小刀、剪刀、音乐卡、火烙铁、电烙铁
【教学过程】
环节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个性设计及教学效果描述
1、拆部件
了解构造
将废旧的音乐卡上的电路集成块和压电陶瓷片分别拆下来。
2、焊接导线
准备工作
1、引脚较长的为二极管的正极,较短的为负极。根据内部结构判别,发光二极管极片较小的一般为正极,较大的一般为负极
2、制作时一定要区分正负极!
3、导线连接方法:
(1).用电工刀或小刀部削电线的端头的绝缘层
(2).将两根电线的端头相交成十字形并互扭一圈后,把右边的裸露电线头在左边的直线裸露部分紧密绕上五六圈,再把左边裸露的电线头在右边的直线裸露部分紧密绕上五六圈。
(3)做电池套将直径约6mm的吸管剪成一个扣式电池套,用铜片或铁片剪两个比扣式电池稍小的簧片,分别接上线
(4)组装用塑料片剪一个直径约11mm圆片,在中间穿两个小孔,将发光二极管管脚套进去,将电池、开关、发光二极管连接起来,将发光二极管、开关、电池套装入电筒身中。
3、注意事项
反思制作过程,提高熟练度
15
5.23—5.27
11、常用电工工具和材料
16
5.30—6.3
12、焊接方法、电线的连接方法
17
6.6—6.8
12、焊接方法、电线的连接方法
18
6.13—6.17
复习、总结
19
6.20—6.24
考核
20
6.27—7.1
机动
课题
微型手电筒
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电的知识和电工技术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会做微型手电筒
4、简易电热切割器
6
3.28—4.1
5、花猫戏蝶
7
4.5—4.8
5、花猫戏蝶
8
4.11—4.15
6、“击剑”游戏机
9
4.18—4.22
7、通断检测器
10
4.25—4.29
8、磁控转盘
11
5.2
五一放假 机动
12
5.3—5.6
9、电铃
13
5.9—5.13
10、电动机模型
14
5.16—5.20
11、常用电工工具和材料
6、利用在每班评选“巧手之星”的活动,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
7、要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劳动与技术第(十)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内容
备注
1
2.23—2.26
开学准备
2
2.29—3.4
1、微型手电筒
3
3.7—3.11
2、音乐门铃
4
3.14—3.18
3、自制电池
5
3.2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