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材料探究题.ppt讲解
合集下载
中考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课件(共33张ppt)
![中考专题复习 实验探究题课件(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4771ace2bd960591c67729.png)
类型四 无明显现象反应的探究
知识储备
举例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方法点拨 (1)确定碳酸钠生成:①加酸有气体;②加碱[如Ba(OH)2]有沉淀; ③加盐(如BaCl2)有沉淀 (2)验证二氧化碳减少:密闭装置,气压减小 (1)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以酸中和碱为例加酚酞) (2)借助其他物质与酸碱反应的现象来证明酸或碱不存在 (3)借助反应中溶液pH变化 (4)借助中和反应放热
。
类型三 有关物质含量探究
答案 实验方案 锥形瓶 交流讨论 ②③④ 方案改进 打开a、b,关闭c 数据分析 吸收水蒸气 偏低 拓展提高 硫酸钠,硫酸钠和硫酸,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类型三 有关物质含量探究
[解析] 交流讨论 分液漏斗可以添加稀硫酸;但装置内空气中没有排出的CO2、未被完全吸收的反应产生 的CO2、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能被碱石灰吸收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方案改进 为减小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根据图乙可以知道,反应之前要打开弹簧夹a和b,关闭 弹簧夹c,从而使b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数据分析 反应生成的气体在逸出的过程中要带出一部分水蒸气;如果没有C装置会使得D装置中吸收的 气体偏多,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偏大,从而使测定出的氢氧化钠质量偏低。 拓展提高 反应后产生了无色气体,所以碳酸钠已经全部转变为碳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硫酸钠; 硫酸过量,则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硫酸的量不足,则溶质为硫酸钠和碳酸氢钠。
(1)为验证猜想(二),小强同学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滴加稀硝
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强认为猜想(二)正确。小强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
猜想(二)的正确性,原因是
。
(2)小丽为验证猜想(三),选用大理石作试剂。若猜想(三)是正确的,验证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专题:《材料探究题》课件(26张ppt)
![中考专题:《材料探究题》课件(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b8059c4b73f242326c5f7c.png)
中考专题:《材料探究题》 课件(26张ppt)
方法一:
1、异中求同法:相异的材料,有时形异 而实质是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 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 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
中考专题:《材料探究题》 课件(26张ppt)
中考专题:《材料探究题》 课件(26张ppt)
定义
所谓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几则 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 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 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考生通过 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 关系。
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 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 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一.分析一般材料的基本方法
中考专题:《材料探究题》 课件(26张ppt)
二.探究复杂材料的常见方法
材料Δ一根木头架在山谷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 过去者甚少,但若横置于地,则常人皆能从上面过去。 Δ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 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
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方法二:
2、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 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 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的精髓, 准确理解材料,探究出正确结论。
练习、分析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 浩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 这时,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 面灌水。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 沉,依旧猛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 货轮渐渐平稳了。 (2)在某一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 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 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 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 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 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 人出事。
《中考复习综合探究题》ppt课件
![《中考复习综合探究题》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1398ecb8f67c1cfad6b8f8.png)
知识纲要
综合探究:
综合性学习,或叫 研究性学习、专题探 究。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 合性学习的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 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 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 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 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 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 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 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 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③细思题目与现实
④细思表达与措辞
(重庆市)综合下面几则 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 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 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 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 子何患无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 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重庆市)综合下面几则材 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 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 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纪念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网上知 识竞答,从4月1日开始,到8月15日结 束,活动网址为 ;“民 族魂”“血铸中华”等千家网站发起 第四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 清明节网上献花活动;另外还有《长 城》个性化专用邮票和《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六十周年》专题邮品发行和邮展活动。
综合探究:
综合性学习,或叫 研究性学习、专题探 究。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 合性学习的要求: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 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 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 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 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 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 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 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 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③细思题目与现实
④细思表达与措辞
(重庆市)综合下面几则 材料,联系社会实际,你 一定能生发出一些感想, 请将你的结论简要表述出 来。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 子何患无兄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 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1)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 弟也? (《论语》) (2)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 (《礼记》)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 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 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重庆市)综合下面几则材 料,联系社会实际,你一定 能生发出一些感想,请将你 的结论简要表述出来。
这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系列活动主要包括:“纪念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网上知 识竞答,从4月1日开始,到8月15日结 束,活动网址为 ;“民 族魂”“血铸中华”等千家网站发起 第四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 清明节网上献花活动;另外还有《长 城》个性化专用邮票和《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六十周年》专题邮品发行和邮展活动。
中考探究题复习PPT课件
![中考探究题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bf89982e3f5727a4e96258.png)
C. 编号①和编号④ D.编号②和编号⑤
4
.
5.(2012年湘潭)某组同学以颗粒饱满的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种子萌发
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如下表。请你分析回答问题:
实验组
温度(℃)
湿 度 空气 种子数(粒) 发芽率(%)
A
26
潮湿
充足 50
96
B
5
潮湿
充足 50
2
C
26
干燥
充足 5
0
D
——
(1)请你指出该组同学在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改 。
C装置只有5粒种子,容易产生偶然性;也应该为50粒种子
(2)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用
组进行对照实验。
A与C
(3)用A、B两组作对照时,所探究的问题是: 温度对种子的萌发的影响。
(4)若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需增设一组实验D,请完善这组 实验: 26℃、潮湿、无空气、50粒种子(四个内容少写一项不计分)
,将下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空气 B.微生物
B
C.玻璃管 D.温度
2.(2012年潍坊)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
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ຫໍສະໝຸດ 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处理方法 培养温度 现象结果
① 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变浑浊
② 接种细菌、上面覆盖醋酸40℃ 全部表面清晰
③ 接种细菌 0℃ 全部表面清晰
④ 无接种细菌 40℃ 全部表面清晰
⑤ 接种细菌,上面盖上吸有抗生素的纸片 片周围清晰,其余表面浑浊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 课件 (共30张PPT)
![中考语文材料探究题 课件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86f1da6137ee06eff918a0.png)
材料一: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云南、贵 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 五成,平均气温比以往偏高1℃以上。进入 2010年,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贵川、 广西、重庆的旱情持续加重。据民政部门 统计,旱情持续5个月来,截至2010年3月 23日,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 受灾人口6130.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503.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分析:我们一旦知道结果,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探求 原因、得出探究结果。结果是出现五角星图案。原因 是孩子有好奇心没有按常规去切,而好奇心就是人们 常说的创造性思维。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注意事项】 1、一则材料概括出重点, 多则材料关注其共性 2、紧扣原材料寻找答案, 不旁及其他无关内容
请你就下面这一类社会现象,谈谈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 台湾歌星周杰伦一曲《东风破》,风 靡一时,于是,许多从不喜欢民乐的年轻 人找来古曲《东风破》欣赏;北师大教授 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 语》,由此《论语》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的 谈资;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 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很多人再读《红楼 梦》,“红学热”再度升温。
一、寓意探究型 二、观点表述型 三、材料比较型
一、寓意探究型
材料以叙述故事为主,要求 由事及理,概括故事中所包含的 道理,表述时应上升到一个哲理 高度。
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 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 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 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 ,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 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 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 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 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探究性问题 课件(72张PPT)2024年中考人教版数学复习
![探究性问题 课件(72张PPT)2024年中考人教版数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c464313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a.png)
类比思想,即类比上一问思路,迁移解决下一问.
2.不变特征:对比前后条件变化,寻找并利用不变特征,考虑相关
几何结构解决问题.
3.拓展、应用:会在类比探究问题的最后一问中涉及,往往要先依
据特征转化作图(仿照前面问题的图形结构),依据图形的形成因素
设计方案,应用前两问的思路或结论求解.
2
探究性问题
典题精析
∵ + = , ∴ = − = 11 − 8 = 3 ,即 的长为3.
7
探究性问题
针对训练
1.(2023·巴中)【提出问题】
(1)如图4,在 △ 和 △ 中,
∠ = ∠ = 90∘ ,且 = ,
= ,连接 ,连接 ,交 的延长线
例1 (2023·菏泽)【提出问题】
(1)如图1,在矩形 中,点 , 分别在边 ,
上, ⊥ ,垂足为点 .求证: △ ∽ △ .
思路点拨 要证 △ ∽ △ ,只要利用矩形的性质
和“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两组角相等即可.
证明: ∵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90∘ .
90∘ . ∴ ∠ = 90∘ .
9
探究性问题
1: 1
② : = _____.
提示:由①得 △ ≌ △ , ∴ =
.故 : = 1: 1.
图4
10
探究性问题
【类比探究】
(2)如图5,在 △ 和 △ 中,
∠ = ∠ = 90∘ ,且 = ,
于点 .
图4
小锦囊(1)只要证明 △ ≌ △ SAS ,就可知 : 的结果,
并通过角的转化,在 △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
2.不变特征:对比前后条件变化,寻找并利用不变特征,考虑相关
几何结构解决问题.
3.拓展、应用:会在类比探究问题的最后一问中涉及,往往要先依
据特征转化作图(仿照前面问题的图形结构),依据图形的形成因素
设计方案,应用前两问的思路或结论求解.
2
探究性问题
典题精析
∵ + = , ∴ = − = 11 − 8 = 3 ,即 的长为3.
7
探究性问题
针对训练
1.(2023·巴中)【提出问题】
(1)如图4,在 △ 和 △ 中,
∠ = ∠ = 90∘ ,且 = ,
= ,连接 ,连接 ,交 的延长线
例1 (2023·菏泽)【提出问题】
(1)如图1,在矩形 中,点 , 分别在边 ,
上, ⊥ ,垂足为点 .求证: △ ∽ △ .
思路点拨 要证 △ ∽ △ ,只要利用矩形的性质
和“等角的余角相等”,证明两组角相等即可.
证明: ∵ 四边形 是矩形, ∴ ∠ = ∠ = 90∘ .
90∘ . ∴ ∠ = 90∘ .
9
探究性问题
1: 1
② : = _____.
提示:由①得 △ ≌ △ , ∴ =
.故 : = 1: 1.
图4
10
探究性问题
【类比探究】
(2)如图5,在 △ 和 △ 中,
∠ = ∠ = 90∘ ,且 = ,
于点 .
图4
小锦囊(1)只要证明 △ ≌ △ SAS ,就可知 : 的结果,
并通过角的转化,在 △ 中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出
中考研题实验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24张)
![中考研题实验探究(PPT课件(初中科学)24张)](https://img.taocdn.com/s3/m/8f35f34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d5.png)
例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如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 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测得红磷燃烧时的气压变化如图。
(1)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产__生__大__量__的_白__烟__,__放_出__热__量___。 (2)图2中BC段压强增大的原因是_红__磷__燃__烧_放__热___。 (3)根据图2中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1_7_._7_%__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上表中的数据x=__9_0_.0____。 (2)分析数据,完全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__8_0_.0___mL。 【数据处理】 该混合物中碳酸钙的含量约为_3_5_._7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数据: 第一步:确定要研究的因素。 第二步:确定对照实验组。 第三步:分析测量的对象。 方法归纳: ①将数据转化为与物质有关的量。 ②明确导致数据变化产生的化学反应。 ③明确反应的终点。 ④具体分析数据。
例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 液(受损标签如图),经过询问老师,得知该溶液是NaCl、Na2CO3、 NaOH、NaHCO3溶液中的一种,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 探究:【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溶解度的信息如表:
【提出问题】该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NaCl 猜想2:NaOH 猜想3:Na2CO3 猜想4:NaHCO3 (1)大家经过讨论,第一排除猜想1,理由是_氯__化__钠__不__含_有__氧__元__素__。 (2)某同学结合认真分析后,认为猜想4也不合理,理由是 _常__温__下__饱_和__碳__酸__氢__钠_溶__液__溶__质_质__量__分__数__最_大__,__而__仅__为_8_._8_%__,_达__不__到__1_0_%___。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之材料探究题解题策略 PPT课件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之材料探究题解题策略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da4b7ecf84b9d528ea7afd.png)
定义
所谓材料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 几则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 从而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 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考生 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 在的关系。
探究题实际上就是材料比较题。一般 由一则或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或 漫画组成。
边走边看
请阅读下面一道材料探究题 思考: 你得到了怎样的探究结果? 你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
艰难环境中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提炼分论点
凡成功人士必先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练。
逆境造就人才
大学生对父亲为自己背行李熟视无睹
过份关爱,使子 女冷漠、懒惰
寻找共同点: 组织语言 表述结论
环境(关爱)与成才(生存)的关系。
艰苦的环境与磨难,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成才 或“残忍”的爱比溺爱更有价值
渐入佳境
请阅读以下两则材料 你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材料一 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 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后来, 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 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 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亲临其境
2、请阅读2008年南京中考新 实 战 题,测一测自己的应变能力
篇
河,还黄河的本来面 目。⑵治理黄河,让 母亲河为人民造福。 ⑶污染生存环境,就 是毁灭人类自己。
亲临其境,体验快乐;义无反顾,节节攀升。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 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 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 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 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 材料探究 课件 (共5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 材料探究 课件 (共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8b5fb36ff00bed5b9f31d9f.png)
2、根据一则材料提取两(多)条信息。
根据一则材料提取两(多)条信息 方法:先认真阅读材料,分析句间 的关系,看它表达了几层意思,对 它进行分层;然后根据题干要求逐 层概括。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则调查材料: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 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 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在某大学“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评选活动初 赛现场,选手们表演了昆曲、武术、快板、书画等在 其他选秀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才艺,博得了评委们的阵 阵掌声。有过其他选秀活动参赛经验的选手朱潇轩告 诉记者:“通常的选秀活动,更多的是关注选手们的 外表。我认为,‘校园青春形象大使’良好的文化底 蕴和综合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青春形象大使”必须具备的条件:
②比较类
非法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公害。据记者 调查了解,经有关部门的整治,中心城区的电线杆 、墙壁上的“牛皮癣”有所减少,但各大医院、火 车站等公共场所的厕所墙壁上充斥着开假发票、高 价回收药品,兜售迷魂药、假证、假币等非法小广 告。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给以上材料加一个简短标题。 ①非法小广告是影响城市形象的一大公害 ②警惕“牛皮癣”泛滥的新动向
⑴关注黄河,保护黄 河,还黄河的本来面 目。⑵治理黄河,让 母亲河为人民造福。 ⑶污染生存环境,就 是毁灭人类自己。
都是污染惹的祸
(2)研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由来已久,源远流 长。特别是云梦皮影戏曾在国际上获奖,多次出访国外。但 是,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民间表演艺术,皮影戏面临 失传的危险。 材料二:善书是湖北汉川独有的民间表演艺术。在汉川,善 书仅因少数民间老艺人口耳相传,手抄笔录而幸存。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考点6材料探究课件(幻灯片21张)
![中考说明文专题复习:考点6材料探究课件(幻灯片21张)](https://img.taocdn.com/s3/m/3cc28bd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25.png)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病毒潜伏期一般为 3~7天,人群普遍易感。
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携带病原体,成为某些传 染病的传播媒介,果子狸、蝙蝠、竹鼠、獾等是冠 状病毒的常见宿主。估计本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自然 宿主可能是蝙蝠,但是如何从蝙蝠传播到人,中间 宿主是什么?目前还不清楚。
材料二 焦虑指我们面对不确定的事情所产生的生理、情绪和行为 等方面的应激性反应。学业焦虑往往偏向于将不确定的事情理 解为不好的结果,将未知的影响等同于对自己的威胁,夸大学 业失败的可能性。问卷显示,有79.63%的学生认为疫情对自己 的学业有影响,47.58%的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感到焦虑。 学业焦虑表现为:思维上,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降落、 做题时犹豫不决的现象[甲];情绪上,对学业担心畏惧、紧张, 自身情绪不稳定[乙];行为上,出现无目的、无效果动作[丙]; 生理上,有出汗、头晕、口干、胸闷、呼吸紧促、肌肉紧张、 食欲改变、作息紊乱现象[丁]。
④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与人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密切 相关。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总是 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产生 是人脑探索现实现象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 存在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与适应环境。同时,心理学家发现, 人们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类似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宝贵信息。
④木薯先从根部向土壤中释放出氰化物,近的花生接收到 这些信号后,就释放相应的乙烯。在乙烯影响下,花生会主动 缩减植株的繁茂程度,优先保证果实的养分供给。同时,乙烯 还能聚集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到花生根部,提高花生对氮、磷 等有效养分的吸取率,进而提高花水果实的饱满程度和产量。
⑤此外,植物还可以对外发送物理信号(声信号、点信号 等)进行交流。澳大利亚生物学家的实验证明将罗勒栽种到胡 椒附近,胡椒的长势就会变得更好。即使用塑料布把二者隔开, 胡椒依然能保持这种变化,这是植物的声信号在产生作用。
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复习课(共16张PPT)
![中考实验探究题解题技巧复习课(共1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9c5bf5b84ae45c3a358c23.png)
【实验步骤】①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
。
②装置A中的反应为: 。通过B、C装置可得到
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 (选填
序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③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
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
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则样品中
(7)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
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
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
。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
值
(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B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
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
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炼
铁过程的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余固体质量随
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M点对应的
a=
。
3.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目前 使用量最多的金属材料仍然是钢铁
(一)铁材料的有关知识
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
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 这也反映
>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
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
浊现象,说明有
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
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如图)
(3)稳定剂的作用是
;稳定剂中MgCl2和
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
中考复习科学探究专题(PPT)5-2
![中考复习科学探究专题(PPT)5-2](https://img.taocdn.com/s3/m/84e0aff81711cc7930b71672.png)
有一天,琴纳在一次门诊中的意外发现一位少女患 病症状是天花,但是少女说:“我这不是天花, 是奶牛 常患的痘疮,几十年来,在我们奶牛场所有挤奶的姑 娘中,没有一个患天花的。” 琴纳就想挤牛奶的姑
娘为什么能幸免于天花之难?是不是因为她们染上了 牛痘呢?能不能给人接种牛痘呢?在此后近20年琴纳 在经过细心的观察之后,就开始了在动物身上接种牛 痘,并发现动物就能抵御天花的感染。1796年5月17 日琴纳利用一个小男孩接种牛痘,过了一段时间后给 接种了牛痘的男孩再接种天花,半个月过去了小男孩 安然无恙,事实终于向世界宣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成功了,被称为“死神的帮 凶”的天花从此被人类征服了。
子|~草帽。②动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组|~队|~号。③动编辑:~报|~杂志。④动创作(歌词、剧 本等):~歌|~话剧|~了个曲儿。⑤动捏造:瞎~|~派|~瞎话。⑥成本的书(常用于书名):正~|续~|人手一~|《故事新~》。⑦量书籍按 内容划分的单位,大于“章”:上~|中~|下~。⑧编制?:在~|超~|~外。⑨()名姓。 【编程】动编制计算机程序。 【编创】动编写创作;编排 创作:~人员|~舞蹈。 【编次】①动按一定的次序编排。②名编排的次序:打乱~。 【编导】①动编剧和导演:~人员|这两年,他~了几部新戏。②名 做编剧和导演工作的人。 【编订】动编纂校汀:~《唐宋传奇集》。 【编队】∥动①把分散的人、运输工具等编成一定顺序或某种组织形式。②军事上指飞 机、军舰等按一定
的居民。 【边卡】名边界上的哨所或关卡。 【边区】名我国国内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领导的政权在几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如陕甘宁边区、 晋察冀边区等。 【边塞】名边疆地区的要塞。 【边式】?〈方〉形①(装束、体态)漂亮俏皮。②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潇洒利落:他扮演的关羽,动作~, 嗓音洪亮。 【边事】〈书〉名与边境有关的事务,特指; 知识分享网站 知识分享网站 ;边防军情:~紧急。 【边务】名与边境有关 的事务,特指边防事务。 【边线】名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边的界线。 【边沿】名边缘?:~地带。 【边音】ī名口腔中间通路阻塞,气流从舌头 的边上通过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 【边缘】①名沿边的部分:~地区◇处于破产的~。②形属性词。靠近界线的;同两方面或多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关系 的:~学科。 【边缘化】动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政治中,要防止一些发展中国家被~。 【边缘科学】以两种或多种学科为基础而发展 起来的科学。如以地质学和化学为基础的地球化学,以物理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物理学等。 【边远】形属性词。靠近国界的;远离中心地区的:~地 区|~县份。 【边寨】名边境地区的寨子。 【砭】①砭石。②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针~◇寒风~骨|痛~时弊。 【砭骨】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 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奇痛~。 【砭石】名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或石片。 【笾】(籩)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干肉等的竹器。 【篇】[萹蓄] ()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椭圆形或披针形,花小,绿白色或红色。全草入。 【编】(編)①动把细长条状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筐|~辫
娘为什么能幸免于天花之难?是不是因为她们染上了 牛痘呢?能不能给人接种牛痘呢?在此后近20年琴纳 在经过细心的观察之后,就开始了在动物身上接种牛 痘,并发现动物就能抵御天花的感染。1796年5月17 日琴纳利用一个小男孩接种牛痘,过了一段时间后给 接种了牛痘的男孩再接种天花,半个月过去了小男孩 安然无恙,事实终于向世界宣告,人类历史上第一次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试验成功了,被称为“死神的帮 凶”的天花从此被人类征服了。
子|~草帽。②动把分散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条理组织起来或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组|~队|~号。③动编辑:~报|~杂志。④动创作(歌词、剧 本等):~歌|~话剧|~了个曲儿。⑤动捏造:瞎~|~派|~瞎话。⑥成本的书(常用于书名):正~|续~|人手一~|《故事新~》。⑦量书籍按 内容划分的单位,大于“章”:上~|中~|下~。⑧编制?:在~|超~|~外。⑨()名姓。 【编程】动编制计算机程序。 【编创】动编写创作;编排 创作:~人员|~舞蹈。 【编次】①动按一定的次序编排。②名编排的次序:打乱~。 【编导】①动编剧和导演:~人员|这两年,他~了几部新戏。②名 做编剧和导演工作的人。 【编订】动编纂校汀:~《唐宋传奇集》。 【编队】∥动①把分散的人、运输工具等编成一定顺序或某种组织形式。②军事上指飞 机、军舰等按一定
的居民。 【边卡】名边界上的哨所或关卡。 【边区】名我国国内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领导的政权在几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根据地,如陕甘宁边区、 晋察冀边区等。 【边塞】名边疆地区的要塞。 【边式】?〈方〉形①(装束、体态)漂亮俏皮。②戏曲演员的表演动作潇洒利落:他扮演的关羽,动作~, 嗓音洪亮。 【边事】〈书〉名与边境有关的事务,特指; 知识分享网站 知识分享网站 ;边防军情:~紧急。 【边务】名与边境有关 的事务,特指边防事务。 【边线】名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边的界线。 【边沿】名边缘?:~地带。 【边音】ī名口腔中间通路阻塞,气流从舌头 的边上通过而发出的辅音。如普通话语音的。 【边缘】①名沿边的部分:~地区◇处于破产的~。②形属性词。靠近界线的;同两方面或多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关系 的:~学科。 【边缘化】动使靠近边缘;使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在国际政治中,要防止一些发展中国家被~。 【边缘科学】以两种或多种学科为基础而发展 起来的科学。如以地质学和化学为基础的地球化学,以物理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物理学等。 【边远】形属性词。靠近国界的;远离中心地区的:~地 区|~县份。 【边寨】名边境地区的寨子。 【砭】①砭石。②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针~◇寒风~骨|痛~时弊。 【砭骨】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 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奇痛~。 【砭石】名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或石片。 【笾】(籩)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果实、干肉等的竹器。 【篇】[萹蓄] ()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椭圆形或披针形,花小,绿白色或红色。全草入。 【编】(編)①动把细长条状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筐|~辫
化学中考复习:探究与拓展题复习ppt精品课件(22页)
![化学中考复习:探究与拓展题复习ppt精品课件(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6f2f692643323968011c92f4.png)
( 4 )在农村,有时堆放的秸秆会发生自燃现象,发 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请你为避免这种现象 的 发 生 提 一 些 建 议 ( 至 少 两 条 ) <1>_________ , <2>___________
3、<1>阻断可燃物的供应;<2>或隔绝氧气;<3>或使环境温度降 低到着火点以下。
7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 )步骤 <3> 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 烧杯内的水沿导管流入集气瓶中,液面大约在标记 1/5处; 为___________。
( 3 )燃烧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氮气,由本实验可推知氮气的物理性质是 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物性:无色、不易溶于水;化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8
[拓展二]如图4所示,甲、乙两个广口瓶中均盛满空 气,燃烧匙中分别盛有红磷和木炭。回答下列问题:
( 水渐渐进入甲的广口瓶 1 )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分 中,最后达到广口瓶内 别点燃红磷和木炭,充分燃烧后, 体积约1/5处 待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 察到的 现 象 是 : 甲 ___________ ; 水没有进入乙的广 口瓶中。 乙_________
拓展四:将完全相同的两个集气瓶置于天平左右 两盘,调至天平平衡,然后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白磷和木炭 (如下图所示),关闭两个弹簧夹,使两者完全燃烧后, 冷却到室温,此时打开弹簧夹a、b。 ( 1 )打开弹簧夹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 )
10
A. 甲中进水
B. 乙中进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分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阅读后的发现。 (1)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当他的货轮卸货后在浩 瀚的大海上返航时,突然遭遇到可怕的巨大风浪,这时, 老船长果断地命令水手们立刻打开货舱,往里面灌水。 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升越高,船一寸一寸下沉,依旧猛 烈的狂风巨浪对船的威胁却一点一点减小,货轮渐渐平 稳了。 (2)在某一山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 “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 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 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 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 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定义
所谓探究,就是要求考生通过几则 材料的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 有所发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 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让考生通过 比较、分析,找到几则材料之间存在的 关系。
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 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现,也 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分析一般材料的基本方学家。
Δ恩格斯21岁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
Δ列宁17岁就开始革命活动。
Δ毛泽东26岁主编《湘江评论》。
Δ徐特立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分析:以上几则材料的共性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 的成就。细分析1-4则材料有一个共性,即他们 在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5就不同了。据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 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 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 我们不能关注相同材料中的差异而得出“伟人们 在年青时就取得了突出的贡献”这个结论就不准 确了。
分析:结果是出现五角星图案。原因 是孩子有好奇心没有按常规去切,而 好奇心就是人们常说的创造性思维。 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 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2、抓关键
提供的材料总是有一个中心,为了突出中心,有时 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 握材料的精髓,准确理解材料,探究出正确结论。
分析:
阅读这两则材料,我们发现命题者是要考生首 先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研读原材料, 材料1中的老船长让船负重后船反而行的更稳了, 材料2中的导游也是让旅客负重后,旅客反而安 全了。这就是它们的相似点。在发现了相似点 之后,我们还要将它上升到一定的哲理高度。 所以本题的答案是:
人生的很多时候,只有背负沉甸甸的重任, 才能稳步前进。
例2、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 如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 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 地分不 析有 :本?段”材料中“其人自护其短”是关键句, 找到这个关键句,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不可自 护其短。或自护其短要不得。如果抓不住关键, 而得出“北人有不同凡响的壮举”就错了。
加州一位小学教师,发起捐一分钱的活动,四 年时间终于募到100万个“一分钱”。这100万个一 分钱,也就是1万元,利息达到868美元。目前校方 决定设立奖学金,奖励品行兼优的学生。
(1)有一个人去应聘工作,随手将走廊上 的纸屑捡了起来,放进了垃圾桶,被路过的 口试官看到了,他因此得到了这份工作。
(2)一位青年在自行车店当学徒。有人送 来一部坏的自行车,这位青年将车修好,还 把车子擦拭得漂亮如新,其他的学徒笑他多 此一举。车主将自行车领回去的第二天,这 位青年被挖到他的公司上班。
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
分析:两则材料从形式上看是不同的,结果一样 都未能如愿以偿。共同原因都是缺乏良好的心理 素质。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良好的心理素质 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 向全社会提出了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号召, 各级政府机构和有关部门纷纷响应。下面是体现
1、问原因: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原因。我们一旦知道结果, 只要顺藤摸瓜就能探求原因、得出探究结果。
例1、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到家,拿起刀子就要切 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 果把,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 “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 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好漂亮的 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由果核的轮 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 出 材 物各一供以 “ 料 力行位一人 一 ,以各,切为:把人业要可本政人为,为能府的”本都人的,生精 ”应 命神的要的方对 放的含把生便一各 在义尊活。些类 第。重、具灾 一人工体难 位的作举事 。生 、措故命学,,请要放习从不在等中惜第提归人纳力
材料二:教育,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 新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中删去了有关“对 坏人坏事应挺身而出进行斗争”的条款。
探究复杂材料的常见方法
1、异中求同法:相异的材料,有时形异而实质是 相同的,因此,对于多项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 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结论。
材料Δ一根木头搁在山洞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 过去者甚少,但若横置于地,则常人皆能从上面过去。
Δ小李第一次演讲,他事先也作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 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
良好的习惯,多一点追求,会有更多的 收益。(关心并做好份外事,益人又益己)
从这两个例题,我们可以得到 如下结论:
要善于发现几 则材料之间的相同 点(共性)
2、同中求异法:相同的材料,从它们的相同 点出发可以探究结论,但往往缺乏深度,如果 我们从相同材料中寻求他们之间的不同点,就 能挖掘深度,得出正确绝伦。
材料三:商业,倡导顾客是上帝,规定超市里的 商品的码放、标签上的提示必须符合人们的购物 习惯,便于人们拿取和识别。
小事物照样蕴涵着巨大的价值
一分钱在许多地方已经失去人们的尊重,美国 每年估计有70亿的一分钱消失。1989年国会议员詹 姆士提议立法,希望政府能在2000年以前停止发行 一分钱。
1992年经济低迷到谷底时,财政部只铸造了91 亿枚一分钱,1997年经济好转,也仅有133亿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