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卫星通信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宽带卫星通信介绍
![宽带卫星通信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3632d729cc7931b765ce1586.png)
宽带卫星通信一、基本概念宽带卫星通信是指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站之间转发高速率通信业务,是宽带业务需求与现代卫星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前卫星通信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是与互联网技术相联系的,运行TCP/IP 协议族的卫星通信系统。
它是数字多媒体、卫星广播、互联网的有机结合,为一系列新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服务平台,是卫星通信宽带化的一个方向。
宽带卫星通信网络结构是地面宽带IP 技术在通信领域内的演变和应用,是适应卫星分组业务和降低系统复杂性的一种尝试,目的在于廉价地提供用户满意的大流量分组数据业务,而无须ATM的干预。
它以卫星系统为基础,以IP 为网络服务平台,以Internet 应用为服务对象。
宽带是通信的发展方向,卫星通信在卫星产业中占主导地位,因此,宽带卫星通信对卫星应用产业来讲可为举足轻重。
Internet 的结构决定其不对称性。
而卫星通信网具有广播特性,上、下行链路也不对称,且具有空间跨越大、覆盖面积大、远程连接、直接一次投送到户、实时传输等优点,而这正是目前Internet 网所需求的。
卫星通信是Internet 网的重要补充,两者的结合是一种技术上的必然结果。
二、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宽带卫星通信系统进行如下分类:1. 根据用途可分为中继型和面向用户型两类。
中继型卫星可作为中继链路为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宽带网络提供互连的能力,即所谓的“宽带岛互连”;面向用户型卫星通过用户网络接口(UNI)直接为大量的终端用户(尤其是对移动用户)提供B- ISDN 网的接入链路,即是面向用户的“空中交换机”。
2. 根据轨道情况可分为静止(高)轨道(GEO,高度约为36000km 的赤道轨道)、中高度轨道(MEO,高度为10000- 20000km 范围内)和低高度轨道(LEO,卫星高度在1500km 以下)。
采用静止轨道需用卫星数量少、星座结构简单;而低轨道卫星信道传输延时小、适合实时业务。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6d0d66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3.png)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1. 引言1.1 引言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为海事行业提供宽带通信服务的技术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涵盖了船舶通讯、船舶监控、船舶安全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技术特点、应用场景、技术发展趋势、卫星通信系统的优势和海事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全面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应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海事行业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通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海事行业的需求,因此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应运而生。
这种系统采用卫星技术,能够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具有高速稳定的数据传输能力。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还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能够保障海事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将会进一步提升其性能和功能,满足海事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海事行业将更加依赖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推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和了解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0字】2. 正文2.1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1. 高速传输: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拥有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可以实现海事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处理。
2. 全球覆盖: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覆盖,无论船只在何处,都可以进行联络和数据传输。
3. 高可靠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即使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通信连接。
4. 多样化的服务: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包括语音通话、数据传输、视频会议等,满足海事行业的不同需求。
5. 高安全性: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障通信内容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和攻击。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是高速传输、全球覆盖、高可靠性、多样化的服务和高安全性,这些特点使得该系统在海事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为海事工作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Linkway培训资料(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学习资料
![Linkway培训资料(MF-TDM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154b29f9b89680202d82543.png)
端站操作复杂
支持海事/移动功能
自动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提高应急响应速度 某些TDMA产品需要人工设置才能实现地理位置信息更新,不便于应急
通信使用
终端体积小, 唯一型号
高度仅1U, 适合车载安装; 其它同类产品的终端体积较大(>2U) 网内所有站点均使用同型号终端; (注:其它同类产品通常有多种型号
Linkway功能
采用先进的IP PVC (IP专用虚拟链路)定义 小站间通信链路
CIR,BOD
中心站
固定站
车载站
车载站
车载站
车载站
ViaSat Brings Your Network To Life
车载站
Linkway功能
带宽用户组(User Group)
定义用户组包括一群小站和一组载波 可定义该组小站累计最大发射带宽
卫星系统 组网示意图
网管主站 LinkWay NCC
地市级固定站
LINKWAY
视频 话音
数据
双向 单跳
车载站
车载站
车载站
ViaSat Brings Your Network To Life
卫星通信平台-”LINKWAY”最新宽带全网状TDMA产品(续)
网管设备的硬件配置为Sun工作站(高度仅1U), 网管功 能强大,端站的操作管理更为简便
大使馆驻外机构、企业工厂分支机构联网
银行金融行业、远程医疗、GSM骨干网、军事网络 电视会议应用 互联网接入
ViaSat Brings Your Network To Life
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双向、带宽按需分配的宽带系统
![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双向、带宽按需分配的宽带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1844ebd0b14e852458fb579e.png)
VSAT卫星通信系统是双向、带宽按需分配的宽带系统,其设计兼顾网络速率和效率。
该系统将宽带前向信道和高速回传信道相结合,满足基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宽带IP数据通信需求。
系统支持DVB-S、DVB-S2等DVB开放标准。
DVB-S2技术中包括先进的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方式,具有逼近香农理论极限的超低译码门限,同时采用8PSK、16APSK或32APSK调制方式,可比传统编码节省高达30%的带宽。
自适应编码(ACM)和调制技术能够补偿雨衰的影响。
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下行速率70Mbps,上行速率可达2Mbps,可应用于数据通信、互联网接入、交互式远程教育、视频会议、应急通信及数据采集等场合。
主要优势:•国防科工委唯一支持的卫星通信项目,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专为宽带卫星IP接入网络设计的VSAT 系统,符合DVB-RCS标准。
•国内首个大规模的完整VSAT系统。
•完全自主开发,采用先进保密加密技术,具备与中办机要局指定的网络加密设备互联互通能力,不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中文网管系统,采用个性化设计,可依据需求定制,使用、维护方便。
•提供本地化售后服务,性价比高。
功能介绍基于标准的平台可实现与基于IP的设备、网络等的互联互通。
是支持DVB-S和DVB-S2协议的标准化系统,可兼容标准的第三方单收设备(DVB机顶盒或卡)。
室外单元1U机箱式室内单元宽带连接提供70Mbps的下行载波速率和2Mbps的上行载波速率。
先进的IP路由功能支持单播和组播、RIP、IGMP、UDP、TCP等协议。
系统规模单个节点最大支持4000个终端,可扩展。
多种入境信道访问机制带宽按需分配(BoD):根据用户业务量需求和传输时间,系统实现动态按需分配带宽。
BoD 适用于多用户企业网访问和互联网应用,以及大文件的传输。
信息速率保证(CIR):为用户提供类似专线的固定资源分配,以保证传输带宽,适用于VoIP 和电视会议等。
CIR再分配:CIR只在用户需要时才提供。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日本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WINDS”技术详解】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日本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WINDS”技术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de1189cf46527d3240ce0f3.png)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日本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WINDS”技术详解】系统概述及用途21世纪初,日本政府制定了名为“e-Japan Strategy”信息化发展战略,“WINDS”项目是“e-Japan Strategy”中的一部分,旨在解决基于卫星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关键技术,该系统是由日本宇航局(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和国家信息及通信技术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NICT)共同开发。
该卫星是世界上第一颗实现星上ATM交换的宽带卫星,第一次实现了卫星吉比特通信,第一次采用了收发Ka频段的相控阵天线,独具特色的综合采用了弯管式、再生式、混合式三种工作模式,各项技术都堪称卫星通信技术的里程碑。
在该通信系统中,普通用户通过口径为45cm的小型天线便可达到上行1.5/6Mbps、下行155Mbps的传输速率,企业用户通过口径5m的天线,可实现高达1.2Gbps的点对点传输,可广泛应用干线网、接入网、组播等多种网络模式。
空间段的组成及关键技术1. 卫星星体“WINDS”系统使用“KIZUNA”卫星,该卫星星体为三轴稳定的洛克希德-马丁标准星体如图1。
表1显示了该通信系统中“KIZUNA”卫星星体的主要指标。
2. 通信有效载荷“WINDS”系统的有效载荷由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ABS)、中频交换子系统、两种天线系统(APAA和MBA)以及多端口放大器(MPA)等组成如图2。
其中,“WINDS”系统的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由NICT 负责研发,可与地面ATM交换系统兼容。
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ABS)可高速高效地在多个波束之间建立连接,有效地统计复用无线链路资源。
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数字信号处理解调器(DDEM)、模拟信号处理调制器(MOD)以及ATM 基带交换系统(ATMS)“WINDS”系统为星上再生式交换子系统(ABS)配备3个数字信号处理解调器(DDEM)、3个模拟信号处理调制器(MOD)以及2个ATM基带交换系统单元如图3所示。
卫星宽带网络系统
![卫星宽带网络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ce081e5ab307e87101f6964c.png)
2012.446卫星宽带网络系统的研究与分析薛中伟92941部队 辽宁 125000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卫星宽带网络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发展现状和应用趋势,通过研究和分析,证明了卫星宽带网络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卫星宽带网络;无线通信;无线ATM0 前言卫星宽带网络系统是将卫星通信技术和Internet 宽带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的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系统,也称为卫星因特网系统。
卫星宽带网络系统通过卫星进行语音、数据、图像以及视频信息的处理和传送。
由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带宽远小于光纤线路,因此几十兆比特每秒就称为宽带通信。
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能力不受各种地区条件限制的优点,目前已经成为无线宽带网络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偏远的农村地区,通过卫星宽带网络可以实现和城市一样共享互联网资源。
1 卫星宽带网络的基本原理 1.1 系统建设卫星宽带网络系统的构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一种是专门研制、发射专用的宽带卫星,利用宽带卫星转发器进行信息传递,用它运行宽带业务;另一种是利用通信或广播卫星现有的透明转发器,在地球站建设宽带终端来实现宽带网络业务。
可以看出,前者是专门的卫星宽带网络系统,具有带宽大、速率高的优点,但是前期需要很大的投资,市场风险较高。
另一种做法是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开展卫星宽带服务,即开发适合卫星宽带服务的技术、技术产品(系统设备),用它建设卫星宽带网络,具有系统建设简单、技术基础完善的优点,但是在使用中带宽容易受到限制。
1.2 工作模式由于人们在宽带网络上接收数据量远远大于发送数据量,因而卫星宽带网络系统是一种非对称的卫星高速数据接入系统。
采用卫星高速下载和地面反馈的外交互的工作模式,即采用卫星链路作为下行数据链路,将其他通信网络如电话拨号、局域网等作为上行数据链路,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带宽成本。
用户在电脑上安装一块卫星网络PCI 卡和卫星接收天线相连,所有低带宽的网络业务可以通过MODEM 从电话网络上传送出去。
浅谈支持IPv6的下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浅谈支持IPv6的下一代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7355957be23482fb4da4cff.png)
m 胪 +
… 路由器应 … 换机一
— —— —-
由于发射卫星的高成本和与地面网络相 比受限的可用带宽,目 前的 宽带卫星业务要想争取更多的市场, 需要找到低成本的方案, 提供高效的 多媒体应用,并将卫星系统整合到下—代网络中。这里讨论了一种支持 I P v 6 , 并将各种卫星系统与无线本地环路( wi F i 和 wi M A x) 相结合的新型 卫星系统体系结构, 该结构以卫星 I P ( I P o s ) 协议中独立于卫星的服务接 人 ( S I — S A P } 考模型为出发 , 能够支持低成本的全球宽带接人。 本文 着重探讨了 I P v 6网络层, Q o S , 和移动性的问题。 2系统体 系结构 未来的卫星通信网络将具有如图 l 所示的网络结构,在该结构中卫 星网络与无线网络通过卫星终茹 连接 , 与互联网通过网关实现互联。 在卫 星终端和网关分另 没置了Y A" 处理模块来解决系统移动陛、 组播等 图 1系统 网 络 结构 图 问题。 该网络具有下列物理模块。R C S T : 返回信道卫星终端。它是 里 系统和外部用户 / 网络( 如 Wi F i 和 wi MA x) 的接口, 提t 鲢 j 函 过卫星 1 ! ! 竺l ! ] . ~ 网络的双向业务。卫星 : 在R C S T和集线器或其他 R C S T 集线器之 鎏 堑 可 … - 矗 ] . ] . 一 三 三 口 _ 一 …一 r ’ — ’ 坚竺 卜 h一 ! ! ! 卜 f = 二 间提 供 回程 链路 。可 以是 透 明卫 星或 具有 星 上处 理功 能 的卫 星。 . [ ! ~ 五亘 ] - 一 圈 匝 自 ・ ' [ 三 ' N C C : 网络控制中心 . 主要提供会话控制 , 路 由和资源分配 , 管理星 上处理配置。网关 : 提供与地面网络 ( I s D N / P 0 1 、 s , 互联 网和 I n — q : : 望! 卜 ¨ 毋 t r a n e t ) 的互 联 。网关主要包 括下 面子系统 : f 1 帔 人路 由器 / 交换 机 : = ] . 一 I L 墨 ^ 殚 曼 兰 L l ! L J 百 一 是与地面网络的接入点 ; ( 2 ) Wi F i 接入点 ( Wi F i A P ) :无线接人点 十 0 赣 椎 露 * ( A P ) 是—个硬件设备 , 作为无线设备用户的通信集线器 , 连接到有 图 2 系统 功能 结 构 图 线局域网。A P 对于提高无线安全l 生, 扩展服务于无线用户的物理范围都 非常重要 。 O ) Wi F i 用户 ( wi F i U s e r ) : 通过 Wi F i 连接接入 网络 的终端或端 在整个系统的体系结构中,移动性主要在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设 用户。( 4 Wi M A X基站( wi MA x B S ) : 将地面网络与 Wi M A X用户站进行 计 , 体系结构和协议主要集中在解决终端移动 问题上。 这里不讨论终端 连接。( 5 Wi M A X用户站( wi M A x s s ) : 为端用户提供通过无线连接 的接 的移动陛, 只讨论连接于卫星终端的用户终端的移动陛。 / 艮 务。 移动 I P 协议是网络层的标准移动性机制 , 它利用了 I P v 6 协议的一 与图 l 的 网络结构 相对应 , 整 个系统 的功能结构 如图 2 所示 。 其 中的 些特陛, 如地址自动配置和邻居发现等。当利用 M I P v 6 及其对 T C P连接 R C S T侧用户终端是通过 R C S T 连接的无线本地环路用户 , 代理服务器设 的优 化 方法处 理 网络 移 动性 问题 时 , 会话 发起 协 议 ( S I P ) 用 于处 理基 于 置在无线本 地环路的路 由器 / 交换机 中。 U D P的实 时应用的移动 I 生。 S I P和应用的移动 } 生 是 对诸如 V o I P 、 即} 晰肖 息 该结构综合了 Q o S , 组播, 移动陛和传输功能。其主要原理是 : 和多媒体会议等大部分应用在网络层移动 性上的补充。 ( 1 ) 该功能框架不仅支持端到端 Q o S , 而且支持根据应用和用户需求 在通常连接到卫星终端的 L A N中,为降低本地移动 中在卫星链 的动态 Q o S 。为支持网络层的端到端 Q o S , 卫星段能与 I n t e ac r t 中区分模 路上的切换时延和信令开销 , 将利用两个 MI P v 6 的增强协议, 层次型移动 式的 Q o S ( D i g S e r v ) 实现互操作, 这是通过终端模块在信令和 Q o S 参数映 I P v 6( HMI P v 6 )和快速切换移动 I P v 6( F M I P v 6 )或者将二者结合使用 射方面的功能实现的。( 2 渤 能框架可以为 I P v 4和 I P v 6提供最新的组 ( F — HM I P v 6 ) 。H MI P v 6 的 目的是通 过引人一 渐 的网络成员移动 定位锚 播管理。R C S T 应作为—个 ML D v 2 组播路由代理, 在监听者和 N C C的远 节点( MA P ) 减少在区域内和本地移动过程中的信令消息数量。 F MI P v 6 则 端组播路由器之I ’ 日 J 转发 ML D v 2 消息。( 3 ) 该功能框架利用移动 I P v 6 增强 主要用 于降低切换时延 。 了卫星通信 系统 中的标准 I P v 6 移动 性。移 动锚 节点 ( M A P ) 位 于R C S T内 5 结论 部, 归属代理( H A ) 位于网关内。 这种设计能够降低区域内部移动和切换过 本文讨论了一种新的网络体系结构 , 该结构支持 I P v 6 , 并能使各种 程中的信令负荷 , 支挣 动切换。( 4 ) 该功能框架支持 P E P 性能增强 卫星和无线本地环路进行结合, 提供低成本的全球宽带接入。 这里包括了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分析与技术展望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分析与技术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fdcb5d20cfc789eb172dc8d3.png)
t n t lodsu s sa da ay ssmeci c c n lge d c aln e tl t y tm ,a d f a y i .I s ic se ls o r a t h oo isa h l g si s e i s s o a n n e i tl e n e na l e e n nl i l frc s e po p c fftr ra b d s tl t o oe at t rs e t o ue b d a e i c mmu ia o y tm. sh s u o n a e nc t n s se i Ke r s: ra b n tl t mmu ia o a tl t M ew r y wo d b d a d s el ec o a i o nc t n;s e i AT n t ok;c n tl t n;mu t da srie i e o s li e ao lme i vc i e
与卫星技术相结合 的宽带卫星通信 网具有地面覆盖
面广 、 承载业务种类 多、 可快速部署、 带宽利用率较
高、 星上交换快捷、 可提供一体化网络等特点, 能满足
不同用户的业务需求。它既可以用作专用通信网, 也 可以作为公共通信网的一部分 。同时, 它还能起到可 将若干远距离地域分布的地面宽带通信网络连接在
S t l t mm u ia in S se a el e Co i n c to y tms
H i 1g , I u LUXa — e , I h 一o EJ a一1 Q UJn , I i fw J S i / ) l o A u
( .C mm nct n R sac e t , abnIstt f eh o g ,H ri 5 0 l hn ; 1 o u ia o eerhC ne H ri tueo cn l y ab l0 o ,C ia i r ni T o n 2 hn bl o u ia o nvri , e ig12 1 ,C ia 3 e igP T .C iaMo i C mm nct nU i sy B in 0 2 1 hn ; .B i & e i e t j j n
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网络同步方案
![新一代宽带通信卫星系统网络同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9d610e4a7302768e99396b.png)
的数据速率。某个波束内是否设置关口站根据该地区业务 量而定。
图 1 宽带卫星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收稿日期:2008-09-27。 基金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HITQNJS. 2008.06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研究基金资助项目 (HIT(WH)200720)。 作者简介:刘功亮(1979-),男,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网络;孟繁宇(1982-),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
55
初始化
检测到第一帧 的独特码
是
连续三帧都检测到 独特码
是
两基准脉冲同步
否 检测到其中一个独 特码
ARFA
跟踪
(1)卫星将要发送的业务写入下行帧的业务时隙,并将其 目的站的ID写入相应应答时隙;
(2)卫星向地面发送业务; (3)地面站接收到下行帧,检测应答时隙,确定是否有本 站所要接收的业务以及相应的时隙位置; (4)开始接收发送给本站的业务。
1 宽带卫星系统网络同步总体方案
1.1 参考时钟同步技术和突发时间计划
在MF-TDMA/TDM体制的通信系统[2-3]中,可以应用多 种不同的同步技术,其中参考时钟同步是现在较为普遍采用
的技术之一,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对于信号的解调与恢复所需
要的硬件可以最大限度的简化。根据卫星通信设备小型化的
需求,本系统采用参考时钟技术来实现网络同步。
【Abstract】Network synchronization is a key technology of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iming at the MF-TDMA/TDM based new-generation broadband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system in China, the overall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scheme is proposed, and the frame synchronization architecture and the signal flow are designed for uplink and downlink respectively, and some key issue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including timing acquisition, quick resynchronization and timing control.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13e9a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5.png)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卫星通信技术,为海上船舶和海洋平台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
它通过卫星与地面设备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海事信息的广域覆盖和实时传输,极大地提高了海上通信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进行介绍。
一、基本特点1. 宽带高速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的是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
传统的海上通信系统受制于地面基础设施的限制,传输速度较慢,而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能够提供高达几百兆甚至更高的带宽,满足海上通信对于大容量数据传输的需求。
2. 全球覆盖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卫星进行数据传输,能够实现全球范围的覆盖,无论船只身处何处,都能够使用卫星通信系统进行通信。
这使得海上船舶和海洋平台能够实现与陆地的实时通信,及时获取和传输信息,为航行安全和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可靠性高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卫星通信技术,不受地面基础设施的限制,不会因为地域条件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造成通信中断。
现代卫星通信技术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确保海上通信的畅通和安全。
5. 多样化应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不仅可以用于语音通信和短信传输,还可以传输图像、视频、数据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这为海上船舶和海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通信方式和多样的信息表达方式,满足了海上通信的多样化需求。
二、应用领域1. 海上航行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上航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船舶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实时获取航行信息、天气预报、海图更新等数据,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船舶之间和船舶与岸基通信中心之间也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快速便捷的通讯联系。
2. 水产养殖在海洋平台上,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产养殖场可以通过卫星通信系统实时获取水质监测数据、养殖情况、市场信息等,对养殖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3. 海上救援在海上遇险时,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以发挥出色的救援作用。
Broadband Multimedia Satellite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技术专栏——全球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Broadband Multimedia Satellite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技术专栏——全球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26cda040c850ad02de804173.png)
提供 B GAN ( o d a d Glb l e Br a b n o a Ar a
TH] E 是 冈为终 端的廉价简单才使得卫 星直播 提供 D J 务 。
产业得 以迅猛发展 。在北美提供 直播服
务 的主要 是D rc 和 E h sa 公司 , ie TV c o tr 服 务 欧洲 的主 要是 SE 公 司 。 目前 , S
Drc ie TV与 国 家 足 联 ( L 签 定 协 议 , NF )
通过 互联 网、无线及卫 星等 各种 方式转
播足 球节 目。作为直播业务 的增 长点 ,
2 0 年 末到2 0 年 ,全球 高清 频道增 06 09 长了 1 0 ( 图1 所 示) 7% 如 3 ,目前6 %的 0
高清频道服务北美地 区 ,其余主要服务
欧洲和亚太地 区。
继 史上 投资 最大 的3 D电影 《 阿凡
BGAN扩 展 项 目 ( GA—X) ,主 要 BE
图 1 l a a  ̄观 图 4 A p s tt h -
和 S lr bl s s u ues t oa i Mo i s e( E  ̄ E tla 的合 资 公司) 颁发运 营下一代 s 段卫星移动 波 通信系统 的牌照 。S lr bl公司主 oa i Mo i s e
3 卫星广播业务系统
布将在 2 1 英 国投 放第一个 3 — 频 O0 D TV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f5349c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2.png)
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技术的基本特点及应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它主要是以海事卫星为基础建立一种宽带行业特定通信形式,它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高速宽带功能: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支持高速宽带传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卫星通信信号可以被加速传输,以达到高速宽带传输要求。
2、多媒体通信: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支持多媒体通信,从单一的文件传输到多媒体的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的传输,都将大大提高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3、智能定制: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将提供定制的通信场景,比如实时海上作业、海洋应用、搜救以及数据挖掘等,从而使用户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宽带通信技术。
4、丰富的应用场景: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不仅支持国外广播电台运营,同时也支持复杂的远程商务通信,可用于海上航行、搜救、视频通话、视频会议等。
1、海洋管理: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用于海洋管理,实时监控海洋水质和环境,行政管理数据的获取以及各种海洋安全作业的监督等。
2、船舶导航: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可用于船舶导航,它可为船舶用户提供实时海图数据和良好的通信环境,可以帮助船舶安全顺利航行。
3、船舶安全: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非常适合于船舶安全,不仅可以为可疑的船舶提供实时的监测,而且还可以通过卫星广播系统实现基于卫星的可视电视警务通信。
4、海洋应急救援: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通过提供多种应用场景,可以为受灾的船舶提供快速的信息传输和应急救援,以确保海上船只的安全。
总之,宽带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具有高速宽带功能、多媒体通信、内容定制等优点,可以为海洋管理、船舶导航、船舶安全以及海洋应急救援等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可以说,它将为海洋研究和人员海洋行动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通信服务,从而推动海洋产业的发展。
卫星宽带接入的解决方案
![卫星宽带接入的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0a2367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a.png)
卫星宽带接入的解决方案1.卫星通信技术选择:选择合适的卫星通信技术对于卫星宽带接入至关重要。
根据使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选择地球同步轨道卫星(GEO)、非地球同步轨道卫星(LEO)或中地球轨道卫星(MEO)等不同类型的卫星。
同时,还需要考虑卫星的带宽和频谱资源等因素。
2.卫星地面站建设:卫星地面站是实现卫星通信的必要设施,它负责将卫星上行和下行的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
地面站一般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设备等设备和系统。
根据卫星通信系统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地面站的建设需要考虑合理的布局和优化的设计。
3.用户终端设备:用户终端设备是实现卫星宽带接入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将卫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据,同时也将计算机产生的数据通过卫星信号传输到卫星上。
用户终端设备的种类有多种选择,包括卫星调制解调器、卫星路由器等。
4.服务商网络:卫星宽带接入的实现需要一个强大的网络支持。
服务商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架构,包括网络核心节点、传输线路、网络管理系统等,以确保信号传输的稳定和可靠性。
5.频谱资源管理:卫星宽带接入需要使用有效的频谱资源来传输数据,因此频谱资源的管理非常重要。
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对频谱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频谱资源进行监管和维护,以保障卫星宽带接入的功能和服务。
6.安全保障:卫星宽带接入的安全问题需要被重视。
由于卫星通信涉及到敏感信息的传输和存储,服务商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等,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7.服务质量保障:卫星宽带接入的用户通常具有较高的服务质量要求。
服务商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监控体系,及时检测和解决网络故障,同时也需要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以上是卫星宽带接入的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宽带接入的技术和服务也将不断提升和完善,为更多的用户提供高速可靠的互联网接入。
LT50051卫星上网设备(卫星电话,卫星宽带)
![LT50051卫星上网设备(卫星电话,卫星宽带)](https://img.taocdn.com/s3/m/324ab50452d380eb62946d32.png)
LT50051卫星上网设备介绍(卫星电话、卫星宽带)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设备让你无论走到哪里,即使没有手机信号,也可使用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设备与卫星进行连接,用它拨打电话,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亲友进行通话。
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设备可提供高质量、可靠的卫星通信服务,实现与各国电信运营网络互联互通。
与普通卫星电话相比,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提供通过卫星接入互联网的服务,网络带宽和速率接近普通的光纤宽带,可以提供上行512kbps、下行2Mbps 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而且,LT50051卫星上网(卫星电话、卫星宽带)还具有无线路由功能,提供WIFI接入,一支驴友队伍配备一台LT50051卫星通讯终端,就可以满足全队人的互联网使用需求。
1、主要功能特点:●高质量、可靠的卫星通信服务,与各国电信运营网络互联互通●终端内置BD、GPS,可将位置信息发到控制中心用于定位追踪●支持同时的语音和数据通讯,最多满足10个用户共享一个设备●电视、电话会议●支持ISDN丽音、HSD,支持G3、G4传真业务●系统安装及使用简单方便●支持增值业务(来电显示、电话本、呼叫保持、呼叫转接、呼叫禁止)●防水、震、尘,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工作●具有无线路由功能,提供WIFI接入,高达2Mbps的高速数据2、突出性能:1)满足各种接口需求:RJ45 ×2、RJ11、SMA、充电口;2)易操作:可一键开机、10秒连接WIFI 、傻瓜式连线、3分钟对星;3)拥有TCP 加速模块,可以大幅度提升数据传输速率,不必等待漫长的传输时间;4)拥有电压检测、功率检测、温度检测以及对ODU 监测等模块,提高系统性能,对外界环境了如指掌;5)硬件自动化、集成化、模块化,人机交互界面简单易用;6)wifi 上网超稳定、高速率、保安全、易使用a 、采用WIFI 联盟IEEE802.11n 技术,无线传输速率高达300Mbps ;b 、采用2*2 MIMO 双内置天线设计,野外覆盖范围高达150m2;c 、支持QoS 带宽控制功能,可自由分配宽带,公平享用,互不干扰;d 、WPS 无线一键加密连接,快速,安全;7)拥有GPS 芯片 BD2/GPS 双系统导航,定位、授时更精准;8)可实时、直观地显示卫星状况、信噪比、高度角。
卫星宽带与卫星移动
![卫星宽带与卫星移动](https://img.taocdn.com/s3/m/d312881da32d7375a417805b.png)
二、宽带卫星通信终端一、中星16宽带卫星通信系统三、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四、卫星移动通信终端五、卫星移动通信研究热点中星16卫星通信地面应用系统主要为个人用户和企业集团用户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并可支持传统的话音业务和线路租用业务;系统同时还可为机动用户终端提供通信服务,支持特殊场景下的应急通信;另外系统还可用于环境信息采集和减灾防灾信息分发。
1、系统应用背景(3)企业应用:集团用户或虚拟运营商利用卫星网络组建虚拟私有网络,并具有相应管理权限;(2)应急应用:作为地面网络的备份,为特定用户点对点通信提供保证性带宽;(1)个人应用:终端用户通过卫星网络接入互联网;用户可以局域网形式共享带宽;(4)行业应用:新闻采访、数据采集应用信关站Internet企业应用个人应用SOHO 行业应用:新闻采访应急应用2、系统应用场景2、系统应用场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星16 号Ka 宽带卫星具有26 个用户波束、3 个馈电波束,在北京、成都和喀什三地设置了三个关口站。
与目前国际先进的卫星相比,中星16 号Ka 宽带卫星的系统容量、区域覆盖等还相对有限,随后建设的中星18 号Ka 宽带卫星将对此进行全面的补充和完善。
届时,除了我国陆地、北海、东海、南海都可以全部覆盖之外,还有几个海洋移动波束可以用于机动应用。
这将为我国应急通信提供大范围、全时空的系统保障。
3、波束覆盖情况-中星16卫星配置26个用户波束及相应的3个信关波束,覆盖中国部分区域。
每用户波束覆盖区域约为20万平方公里。
右/左旋圆极化,八色复用,前向340MHz,返向120MHz。
3、波束覆盖情况-大平台设计容量大约在120G~150G,该指标与国际高端Ka多点波束卫星容量相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出并已确认
发出但未确认
可立即发送
窗口滑动前无法发送
10
卫星TCP技术 续2
拥塞控制机制
► TCP拥塞控制策略是在20世 纪80年代后期由Van Jacobson 提出 ► TCP的拥塞控制机制随TCP 协议版本的不同而不同,在目 前常见的TCP-Reno中,拥塞 控制机制由慢启动算法、拥塞 避免算法、快速重传和快速恢 复算法构成
► 对于接收端,由于不知道一个重复确认是由一个丢失的报文 段引起的,还是由于仅仅出现了几个报文段的重新排序,因 此需要等待少量重复确认到来 ► 假如只是一些报文段的重新排序,则在重新排序的报文段被 处理并产生一个新的确认之前,只可能产生1 ~ 2个重复确认
17
卫星TCP技术 续9
重复确认机制下的拥塞控制
Internet骨干网
7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结构 续3
卫星宽带骨干传输系统结构
系统 信关站 ISP
系统 信关站 ISP
Internet骨干网
Internet骨干网
8
卫星TCP技术
TCP协议概况
► 面向连接的、端对端、进程对进程的可靠传输协议,为用户 提供字节流传输服务
► 基于不可靠的IP服务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采用了端对端 流量控制、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机制来保证服务的可靠性
► 使用滑动窗口协议来实现端对端流量控制 ► 使用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重传和快速恢复算法来完成拥 塞控制 ► 使用确认信息包、定时器和重传机制来实现差错控制
9
卫星TCP技术 续1
滑动窗口协议
► 接收端公告窗口即是发送滑动窗口,是接收端通告 发送端的窗口大小数值
接收端公告窗口 可用窗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5
卫星TCP技术 续7
超时机制下的拥塞控制
► 发送端在发送报文段后启动重传定时器,如果定时 器溢出时还没有收到确认,发送端就重传该数据报文 段,并将SSTHRESH重新设置为当前CWND值的一半, 重启慢启动过程
16
卫星TCP技术 续8
重复确认机制下的拥塞控制
► 接收端在接收到失序的报文段后,将立即产生一个重复确认 DACK
西欧卫星转发器数目的供求情况
转发器需求量 1995 业务 传统语音和数据 Internet中继 Internet接入 电视和视频 177 0 0 527 1997 223 0 0.4 528 1999 298 17.1 9.9 585 2004 204 147 13 964 2009 163 200 143 1207
► 如果连续收到3个或3个以上的重复确认,就认为是 一个报文段丢失了,此时无需等待定时器的溢出,立 即重传丢失的数据报文段,这就是快速重传算法 ► 快速重传之后,接下来执行的不是慢启动算法而是 拥塞避免算法,这就是快速恢复算法
18
卫星TCP技术 续10
慢启动-拥塞避免算法中CWND变化示意图
70
13
卫星TCP技术 续5
拥塞避免算法
► 在拥塞避免阶段,发送端的CWND在每个往返程时 间RTT内增加一个最大报文段长度,因此CWND按线 性规律增长
14
卫星TCP技术 续6
报文段丢失的指示机制
► 当网络拥塞发生时,就会丢失报文段 ► 有两种报文段丢失的指示方法:发生超时和接收到重复确认 (DACK) ► 超时机制是发送端主观判断网络拥塞的方法,而重复确认则 是发送端根据接收端的指示判断报文段丢失的方法 ► 超时和重复确认所引起的拥塞控制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12
卫星TCP技术 续4
慢启动算法
► 是在一个新建立或恢复的TCP连接上发起数据流的方法 ► 当1个TCP连接建立后,CWND被初始化为1个最大报文段长 度MSS,发送一个最大报文段长度的数据;在收到确认信号, CWND增加为2个最大报文段长度大小;当两个报文段得到确 认后,CWND增加为4个最大报文段长度大小,以此类推。当 CWND增大到SSTHRESH时,慢启动结束,进入拥塞避免阶段 ► 慢启动过程中,CWND的大小按指数增长
超时
60
临界值
拥塞窗口CWND(KB)
50 40 30 20 10 0 0 5 10
临界值 临界值 超时
15 20 25 归一化时间(RTT)
30
35
19
卫星TCP技术 续11
卫星网络中TCP存在的问题
快速恢复
慢启动
拥塞避免
超时? 快速重传 是 否 接收到n个 重复确认
是
11
卫星TCP技术 续3
拥塞控制机制
► 拥塞控制中,TCP发送端维护3个状态变量:拥塞窗口 CWND、接收端公告窗口RWND和慢启动门限SSTHRESH
► CWND用于保证发送端不会使得网络超载
► RWND用于保证发送端不会使得接收缓冲器溢出 ► TCP发送端可以发送的数据量是CWND和RWND的最小值 ► CWND、 RWND和SSTHRESH的均是以字节为单位计量, SSTHRESH一般在TCP连接建立时初始化为65535字节
4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结构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
►为用户或用户群提供Internet骨干网络的高速接入 ► 作为骨干传输网络,连接不同地理区域的Internet网络营运商
► 为了独立于地面网络,多数卫星宽带通信系统将使用微波或 激光星际链路实现系统的卫星互联,构成空间骨干传输网络
► 由于卫星链路的传输损耗大,在高传输速率情况下,要求用 户使用具有较大口径的接收和发射天线。因此,短时间内卫 星宽带系统将无法支持手持终端的移动中高速通信。
5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结构 续1
交互式卫星宽带接入系统结构
直接接入用户 系统 信关站 用户站 ISP
LAN
用户群
Internet骨干网
6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结构 续2
非对称卫星宽带接入系统结构
高速前向链路 系统 信关站 ISP
高速前向链路 系统 信关站 ISP
低速反向链路
地面网络 低速反向链路
Internet骨干网 (a) (b)
卫星宽带通信系统
2
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对 Internet网络依赖性的不断提高,Internet业务 和宽带综合业务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低速话音 和数据通信,成为通信网络中的主要业务
Internet业务和宽带综合业务也自然地成为了卫 星通信当前迅速发展的应用领域
3
引言
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