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人为原因的主要表现方面。理解人类活动在荒漠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了解西北地区在不同时期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人类活动在不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西北地区人民防治荒漠化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理解生物治沙措施的意义。

请简要说说本区干旱的主要原因。
板书:
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干旱的自然特征对西北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带来了很大影响,下面我们就从西北地区的气候、地貌、河流水文特征、自然植被、农牧业生产、国土整治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作简要分析。
(对照图,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思考)
读课本图2.2“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2.3“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观察并思考:
板书:
三、我国西北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问题在历史上也曾出现过wenku.baidu.com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自然条件下,人类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活动,对荒漠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学)请同学们读课本P25“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的阅读材料和图2.12“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思考以下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板书:
1.原因:(1)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
(2)人类自身的活动不当
2.表现:(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三个主要人为因素的影响,完成对应填空: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农垦

请同学阅读下面材料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掘井”“灌溉”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板书: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学生阅读课本图,分析各个要素,适当情况下进行前后讨论)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图2.4“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思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引导分析)

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
干旱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分布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具有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因此荒漠类型多,面积广。(教师利用P20活动总结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西北地区的各类专题地图,分析和论证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培养图文转换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并提高对西北地区地大物博与人口稀少这一矛盾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的人地观念。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养成善待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2.天山北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和大西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天山山脉阻挡的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
3.绿洲主要分布在有水的地方,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河流水来自冰雪融水补给和盆地地形。
(教师评价后,总结)
板书:
(四)景观特征:草原、荒漠为主,且自东向西演替

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导致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它的危害性在于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
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荒漠化现状。
课件展示:
(学生讨论后,请几个同学谈一下感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讲评)
(PPT出示“中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请同学们读图说明我国荒漠化土地的大致分布状况。(一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说明)
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2.天山北坡与南坡的降水有何不同?
3.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1.西北地区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由此可见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重点
1.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2.人为因素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和表现。
3.荒漠化整治的对策和措施。
难点
根据不同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背景、成因和过程的差异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教法
案例分析、探究学习
教具
(实验器材)
自制多媒体片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要点记载
二次备课
课前准备
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课堂小结
板书:
(一)自然因素
1.干旱为主的环境
2.气候异常
(二)人为因素

虽然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这一过程,并且常常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调查表明,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教师引导学生,并提出相关的知识点)读课本图2.5“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分析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板书: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出示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请学生读图2.1“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观察西北地区在全国的位置、范围(大致边界、省级行政单位和邻国),并请同学指图表述。
板书:
一、我国西北地区的概况
(一)位置
(二)地形特征
(三)自然特征:干旱
(教师从课本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掌握分析知识点的思路与解题的方法,以及学会分析识图)
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课堂小结
同学们查阅荒漠化的资料,对荒漠化的概念、形成、影响有所了解。
师: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区域发展会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会产生影响区域发展的环境问题。认识和综合治理这些环境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章我们分别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保护利用为典型案例,探讨在不同的区域如何进行不同的生态环境建设。
课题
类型
新授课
课题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日期
本课时数
总课时数
2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原因和相应的自然景观特征;了解沙漠和沙地的主要分布、成因和分类;理解干旱是本区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西北内陆各地理要素的综合体现,是荒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地理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