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前言 (1)

1可吸入颗粒物特性 (2)

1.1可吸入颗粒物来源 (2)

1.2可吸入颗粒物分布 (3)

1.3物理特征 (4)

1.4化学组成 (5)

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7)

2.1呼吸系统 (7)

2.2神经系统 (7)

2.3致突变性和潜在致癌性 (8)

2.4生殖系统 (8)

2.5心血管疾病 (9)

2.6增加死亡率 (9)

3 防治措施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4)

摘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行,我国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由此造成的健康损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大气颗粒物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是大气颗粒物中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最大的组分。在控制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同时,亦应重视可吸入颗粒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因为正是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颗粒物的环境及健康效应。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特性;危害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ai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 the resulting health damage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have confirmed the results of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health.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search o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ware of the particulate matter (size under 10 microns particle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is harm to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of the largest component. In the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For it i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determines the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effects of particulate matter.

Key words:Particulate matter;Features; Harm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特性及对人体健康

的危害

前言

大气颗粒物是指空气中分散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为大气中的不定组分之一,其粒度在约在0.0002(分子级)~500μm之间,颗粒物可以吸附各种气态,固态和液态化合物,形成混合气溶胶,并吸附很多病原微生物。颗粒物按其动力学直径可分为以下几种:①总悬浮颗粒物:它是指在一定体积的空气中,被空气悬浮的全部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100μm);②PM l0:它是指总悬浮颗粒物中能用鼻和嘴吸入的粒径<10μm的那部分颗粒物,是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的主要组成成分。可吸入颗粒物又可分为粗粒(dp ≥2.5μm)和细粒(dp≤2.5μm)。

粒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是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美国国家环保局于1985年将原来的颗粒物指标TSP项目修改为PM l0,1997年,美国环保局又一次修改了大气质量标准,并规定了PM2.5的最高限值,以降低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环境和气候等的危害。我国也在1996年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一1996)中规定了PM l0的标准,并在空气质量日报中统一采用PM l0指标。可吸入颗粒物已经逐渐成为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首要空气污染物。国外对于PM l0和PM2.5环境行为的研究起步较早,目前我国对PM l0和PM2.5的研究才刚起步,还没有对大气中的PM l0和PM2.5进行系统的研究,也没有对这些细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效应进行过系统的评价。

随着对大气颗粒物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颗粒物的粒径越小,携带的有害物质就越多,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μm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深部,2μm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

泡,因此10μm以下的颗粒物还能长期漂浮于空气中,故又称为飘尘,其表面常常富集了化石燃料和工业污染的重金属,酸性氧化物,多环芳烃类致癌物和农药等,还载带着细菌,真菌,病毒等,因其细小而不易被清除,又容易进入气道深部,所以是大气颗粒物中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一类。

1可吸入颗粒物特性

1.1可吸入颗粒物来源

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源、人为源和混合源。天然源主要包括地面扬尘、火山喷发所释放出的火山灰、大风或干旱所引起的沙尘以及植物的花粉、孢子等;人为源主要是燃料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烟尘、飞灰,工业生产过程中所散发出来的原料或产品微粒,汽车尾气中的含铅化合物等;混合源是指既受到自然力作用又受到人力作用而排放的颗粒物,主要是扬尘。大气颗粒物的来源和发生量会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能源结构、工艺方法以及管理水平等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通常贡献率比较大的几种排放源为燃煤烟尘、冶金工业、汽车尾气、物料转运、建筑施工以及地面扬尘等。

粗细颗粒物的来源、形成特点各不相同。粗颗粒物主要是由工业源、生活源燃烧排放、机械粉碎过程和交通运输等产生的原生粒子和各种自然界产生的粒子组成。细颗粒物主要是由细粒子通过碰并、凝聚、吸附等物理效应转化生成,或来自于细小的地面粉尘[1]。颗粒物既有一次颗粒物,也有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由排放源排放后直接进入大气,它们主要来源于交通、制造、能源和生活等燃烧过程和其他高温过程;二次颗粒物是由前驱体对象,如可凝结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氨等在大气与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般认为燃煤电厂排放的颗粒物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在其进入大气后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随着多种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如排放地点、大气温度、湿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