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休息和体位
3 神疗经程疼、痛使明用显方者法,及遵不医良嘱反使应用。止
痛剂。
2 疼痛的护理
4有关节腔积液的,配合医生做关
节腔穿刺。
3 菌苗疗法的护理
5慢性病人,教会患者学会放松疗 法
4 用药的护理
布氏杆菌病
护理诊断及措施
焦虑 与持续发热、疼1 痛由于反疾病复引起发的不作良、情绪知,应识 多关心、巡视病人,反复向病人讲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41
布氏杆菌病
42
来自百度文库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流行病学史 包括流行地区有接触羊、猪、牛 等家畜或其皮毛,饮用未消毒的羊奶、牛奶等流行 病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意义。
50
布氏杆菌病
51
布氏杆菌病
护理诊断及措施
体温过高 与布氏菌引起毒血症有关。 1体温监测 2出汗的护理 3补充营养和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加强基础护理
布氏杆菌病
护理诊断及措施
疼痛明显时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病疼变痛累:及骨骨关关节节、、肌肌肉肉、和神神经经痛有关与布氏菌 注位肿或减2疼1意,胀避据观2者轻痛可1保保时免医察对向短疼。以暖持,肌关嘱用高病波痛用。关嘱肉节适药热人透。5帮节患及%和当效伴介热助的者关-腰应果1有绍疗患功行节0部用及明常法%者能动损受糖不的显用、采位缓伤压皮良硫毒抗水取置慢。,质反酸血生浴舒。,以激应镁症素疗适关避免素。湿的的法体节免加,热,作等重注敷可用以意,根、
2、菌血症
布氏菌在原发 病灶大量繁殖
冲破淋巴 屏障进入 淋巴流和 血流
病原体 血行播散
吞噬
当释放出的细菌超过 细胞的吞噬反应能力
吞噬细胞
细胞外繁殖
临床上出现发热、 全身症状 疼痛等症状
释放内毒素 形成毒血症
19
布氏杆菌病
3、多发性病灶形成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细菌随血流到达全 身实质脏器
多发性病灶
由于布氏菌主要在 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 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 皮细胞的脏器,如肝、 脾、淋巴结,骨髓等均 可受累。
8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9
布氏杆菌病
10
布氏杆菌病
(一) 传染源
主要为病畜。 包括绵羊、山羊、 黄牛、水牛、奶 牛及猪,犬。人 传染人的例子很 少。
流行病学
11
布氏杆菌病
(二) 传播途径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有固定的或反复发作的 关节和肌肉疼痛,可存在骨和关节的器质性损害。
此外常有精神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精 神症状。
34
布氏杆菌病
骨和关节的器质性 损害:椎骨前缘被 侵蚀。
临床表现
35
布氏杆菌病
乏力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 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 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故有人 将此病称为“懒汉病”、“爬床 病”。
我国:两个高峰(1957 ~1963年,1969~ 1971年)。70年代后 至90年代初,明显下 降。 93年以来,发病率回 升。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5
布鲁菌
病原学
布氏杆菌病
13
布氏杆菌病
(三) 人群易感性
流行病学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
14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15
布氏杆菌病
16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复杂,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均 不同程度地在发病中起作用。
l. 病原治疗 急性发作型、慢性发作型、慢性活动型、 具有局部病灶或细菌培养阳性的慢性患者,均需病原治 疗。方法同急性期。
2. 脱敏治疗 用布氏杆菌菌苗,从小剂量开始,进行 皮下、肌内、或静脉脱敏疗法,使致敏T细胞少量多次 释放细胞因子,避免激烈的组织损伤而又消耗致敏T细 胞。
3. 对症治疗
49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病原学
布氏菌属可分为6个种: 羊型菌(马尔他布菌)、牛型菌(流产布氏菌)、 猪型菌、犬型菌、绵羊附睾型菌及沙林鼠型菌。 本菌属分型对临床和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 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
7
布氏杆菌病
病原学
抵抗力:
本菌属耐低温,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 敏感,3%漂白粉数分钟内能杀灭。
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强,在病畜皮毛、乳汁 及乳制品、冻肉等中能长时间生存(4个月左右)。
感染过程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
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原发病灶形成); 菌血症阶段; 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 慢性布病阶段; 慢性纤维化阶段
17
布氏杆菌病
1、淋巴源性迁徙
布氏杆菌 淋巴管 局部淋巴结大量繁殖 增生性炎症淋巴结炎 肉芽肿性淋巴结炎 (形成原发病灶)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18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 此外喹诺酮类,有很好的细胞内渗透作用,亦可应用。
➢ 复方磺胺甲恶唑(TMP-SMZ)能渗透到细胞内,对急性期 患者退热较快。常用剂量为每日4~6片(每片含TMP8Omg, SMZ4OOmg,分2次口服。连服4~6周。
➢ 布氏杆菌脑膜炎患者可以应用头孢曲松与利福平联用。
48
布氏杆菌病
治疗
(二) 慢性期治疗
26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一) 急性期 (多缓慢起病,少数突然发病)
1. 发热 热型不一,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 羊型菌感染发热明显,牛型菌感染低热者多。
患者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体温下降 时症状加重,这种发热与其他发热性 疾病不同,有一定诊断意义。
27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2.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 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加强卫生防疫 疾病预防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
健康指导
以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反应为例。 1.玻璃板、刻度吸管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 操作方法 1.取洁净玻板一块,用玻璃铅笔划成方格,并注明待检血清号码。 2.取0.2ml吸管分别吸取0.08ml、0.04ml、0.02ml和0.01ml各放入一方格内。大规模 检验时,可只做2个血清量,大动物用0.04ml和0.02ml,中小动物用0.08ml和0.04ml 。每检一个样品需换一只吸管。 3.每格内加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0.03ml,滴在血清附近,而不要与血清接触。用牙 签(或火柴杆)自血清量最小的一格起,将血清与抗原混匀,每份血清用一根牙签。 4.混合完毕,将玻板置凝集反应箱上均匀加温或采用别的办法适当加温,使温度达到 30℃左右。3min~5min内记录结果。
22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弥漫性细胞增生
多发肉芽肿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24
布氏杆菌病
25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潜伏期1~3周(可长至数月)。 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
缺乏、担心预后有关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药物的
不良反应。
1 评估
2 同情、理解病人。
2 建立有效的心理应对机制
3 用药护理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55
布氏杆菌病
56
布氏杆菌病
疼痛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疼痛,以后疼痛固定在某 些大关节。常因劳累或气候变化而加重。
29
布氏杆菌病
关节炎:
左侧关节炎,伴有 发热、不适及肌 肉疼痛。
临床表现
30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4.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31
布氏杆菌病
淋巴结肿大与感染方式有关,经口感染者以颈部、咽后壁 和颌下淋巴结肿大为主,接触性传染者多发生在腋下或腹股 沟淋巴结。有时腹腔或胸腔淋巴结亦可受累。肿大的淋巴结 一般无明显疼痛,可自行消散, 亦有发生化脓,破溃而形成瘘 管者。
33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二) 慢性期
病程长于1年者为慢性期。
本期可由急性期没有适当治疗发展而来,也可 无明显急性病史发现时已为慢性。
流行病学
❖ 接触-通过体表皮肤粘膜的接触进入人体,如 接产羊羔、屠宰病畜、挤奶等接触;
❖ 消化道-亦可经消化道,如进食含布氏菌的生 奶、奶制品或被污染的饮水和肉类而感染;
❖ 呼吸道-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尘埃而感染的气 溶胶传播亦为传播途径之一。
12
布氏杆菌病
流行病学
其他:如性传播、母婴传播、苍蝇携 带等方式传播
诊 断 2. 临床表现 急性期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 依 神经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慢性期有神经、精 据 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
3. 实验室检查 血、骨髓或其他体液等培养阳性 或PCR阳性可以确诊。血清学检查阳性,结合病史和 体征亦可作出诊断。
43
布氏杆菌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急性期需与风湿热、伤寒、败血症、结 核病等鉴别。慢性期主要与骨、关节损害疾病 及神经官能症等鉴别。
2. 病原治疗 布氏杆菌为细胞内细菌,因此病原治 疗的抗菌药物应选择能 进入细胞内 的药物。为提高疗 效,减少复发和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一般采取 联合用药 和 多疗程疗法。
47
布氏杆菌病
治疗
➢ WHO推荐多西环素2OOmg/d和利福平600~9OOmg/d联用, 疗程6周。
➢ 亦有认为多西环素2OOmg/d 6周加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 lg/d肌注2周,效果亦佳。
20
布氏杆菌病
4、慢性布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肝、脾、淋巴结内布氏 菌继续繁殖,破坏
代谢产物、内毒素等 物质不断进入血流
机体致敏
毒血症反复发作
21
布氏杆菌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5、慢性纤维化
当病灶部位的T淋巴细胞被细菌致敏并再次接 触抗原后,能释放细胞因子,趋化和激活巨噬细 胞聚集于布氏菌周围,不断吞噬和杀灭布氏菌, 形成包裹感染灶的肉芽肿。部分患者肉芽组织发 生纤维硬化性变,临床出现后遗症。
布氏菌病的护理
感染性疾病科
布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 热,马尔他热或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 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
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 节肿痛、肝脾淋巴结肿大。
概述 易转变为慢性,复发率高。
2
疫情
在世界上约200个国家 和地区中报告人畜间有 布病疫情的近170个。
临床表现
5.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而出现睾 丸肿痛,多为单侧,前列腺炎、卵巢炎、 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 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 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 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32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7. 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
结果判定 ++++:出现大的凝集块,液体完全清亮透明,即100%凝集。 +++ :有明显的凝集片,液体几乎完全透明,即75%凝集。 ++ :有可见的凝集片,液体不甚透明,即50%凝集。 + :液体混浊,有小的颗粒状物,即25%的凝集。 - :液体均匀混浊,即不凝集。 以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作为该份血清的凝集价。大动物(牛、 马、骆驼等)以0.02ml出现凝集价判为布氏杆菌病血清阳性,0.04ml出现凝 集价判为可疑。中小动物(猪、山羊、绵羊等)以0.04ml出现凝集价判为该 份血清为布氏杆菌病阳性血清,0.08ml出现凝集价判为可疑。
特别是晚上出汗明显增多。 与一般发热疾病不同的是出汗相 当严重,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 常可湿透衣裤,使患者感到紧张、 烦燥,甚至影响睡眠。
28
布氏杆菌病
临床表现
3.关节疼痛
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 才出现者。
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 关节炎可分两类:一类为感染性,常累及一个关节;另 一类为反应性,常为多关节炎。
临床表现
36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37
布氏杆菌病
38
布氏杆菌病
血常规 WBC LY 血沉 增快 病原检查—细菌培养
实验室检查
布氏杆菌病
实验室检查
免疫学检查
1.平板凝集试验:初筛。 2.试管凝集试验(SAT) 3.补体结合试验(CFT) 4.布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 :
44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实验室检查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 九、健康指导
45
布氏杆菌病
46
布氏杆菌病
治疗
(一) 急性期治疗
l. 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包括休息等。高热患者应用 物理降温。头痛、关节疼痛剧烈者应用镇痛剂。中毒症 状明显和睾丸炎严重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