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加翻译初中课外
原文:昔者余游岳州,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心旷神怡。
楼高百尺,临江而立,远望楚天,一片苍茫。
楼之四顾,皆山水之胜,群山叠嶂,烟波浩渺。
登斯楼也,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望长安于日下,想诸侯于怀中,此乐何极哉!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之所以能立天下者,以其有忧患意识也。
翻译:昔日,我游览岳州,登上岳阳楼,极目远眺,心情畅快,神清气爽。
楼高达百尺,临江而立,远望楚天,一片苍茫。
登上这座楼,就会心旷神怡,荣辱皆忘。
望着太阳下的长安,心中想着各地的诸侯,这种乐趣何其无穷!唉!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志,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不因外物而喜悦,也不因个人得失而悲伤。
在朝廷做官就担忧百姓,在江湖中就担忧君主。
这样无论是做官还是退隐,都感到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先于天下人的忧虑而忧虑,后于天下人的快乐而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归依何方?大概只有从那些变化中观察,然后才能知道人因忧虑而生存,因安乐而死亡。
所以天要赋予某人重大责任,必先使他心志受苦,筋骨受劳,身体受饿,生活困顿,行为受阻,以此来激发他的心灵,锻炼他的意志,增强他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理解。
人之所以能立足于天下,是因为他有忧患意识。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 (含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含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并带译文20篇(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四)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精选阅读,附译文!一、邴原泣学《初潭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译文: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
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
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译文:董遇,字季直。
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
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和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初中⽣课外⽂⾔⽂阅读和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篇⼀】初中⽣课外⽂⾔⽂阅读和翻译 草庐对 朝代:三国|作者:诸葛亮 "⾃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于袁绍,则名微⽽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此可以为援⽽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武之国,⽽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天府之⼟,⾼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不知存恤,智能之⼠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翻译/译⽂ 译⽂:“⾃董卓篡权以来,中⼟各地豪杰纷纷起兵,占据州郡的数不胜数。
曹操与袁绍相⽐,名声⼩,兵⼒少,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变为强⼤,不仅是时机好,⽽且也是⼈的谋划得当。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
孙权占据江东,已经经历了三代,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有才能的⼈被他重⽤,孙权这⽅⾯只可以以他为外援,⽽不可谋取他。
荆州的北⾯控制汉、沔⼆⽔,⼀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连接吴郡和会稽郡,西边连通巴、蜀⼆郡,这是兵家必争的地⽅,但是他的主⼈刘表不能守住,这地⽅⼤概是⽼天⽤来资助将军的,将军难道没有占领的意思吗?益州有险要的关塞,有⼴阔肥沃的⼟地,是⾃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汉⾼祖凭着这个地⽅⽽成就帝王业绩的。
益州牧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占据汉中,⼈民兴旺富裕、国家强盛,但他不知道爱惜⼈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 - 注释、翻译
河间王刘德河间王①德,修(研习)学(学问)好(喜好)古(古代典籍),实事求是,以(用)金(黄金)帛(丝帛)招(招集)求(求取)四方善(好)书,得书,多与汉朝等(相同)。
是(这)时,淮南王安亦(也)好书,所招致率(大致,一般)多浮(浮滑)辩(论辩);献王②所得书,皆(全,都)古文先秦旧书,采(采集,收集)礼乐古事,稍稍(逐渐,慢慢地)增(增订)辑(编辑)至(到,达到)五百余篇,被服③、造次④必(一定)于⑤儒者,山东⑤诸(众,各)儒多从(跟随)之(代指刘德)游。
(选自《资治通鉴》)【注释】①河间王:中国古代郡王爵。
②献王:指刘德。
③被(pī)服:衣着服饰。
一说比喻信仰思想。
④造次:言行举止。
⑤于:从。
⑥山东:战国、秦、汉时通称崤(xiáo)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⑦游:交游,来往。
【译文】河间王刘德,刻苦钻研学问,喜好古代典籍、治学注重实事求是,用黄金丝帛购买各地的好书,购得的书,数量与汉朝宫廷的存书一样多。
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喜爱书籍,他所征集到的大多是浮滑论辩的书;而刘德所征集的书,都是用古代文字书写的先秦时期的旧书。
他收集礼乐制度的古事,稍加增订,编辑成书,长达五百余篇。
他的衣着服饰言谈举止,都依仿儒生,崤山以东的儒生大多追随他,与他交往。
【启示】刘德是一个爱好读书,喜爱购好书,收集古书编辑成书,有学问的人。
陵母伏剑王陵者,沛人也(……者……也,表判断),先(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聚(聚集)党(党徒)数(几)千人,居(居住)(于)南阳,至(到)是(这)始(才)以(把)兵属(zhǔ,委托,交付)汉。
项王取陵母置(于)军中,陵使(使者)至,则(就,便)东乡坐①陵母,欲(想要)以(来)招(招降)陵。
陵母私(私下,偷偷地)送使者,泣曰:“愿(希望)为(替)老妾语(告诉)陵,善事(奉事,为……服务)汉王,汉王长者,终(最终)得天下,毋(wú,不要)以(因为)老妾故(缘故)持二心。
妾(古代女子表示谦卑的自称)以(用)死送使者!”遂(于是)伏剑而(表修饰)死。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
【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群书既毕,乃始从事于古文。
观今之世,文士相尚以辞华,苟合于时,而不知书之奥。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余幼不好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之居乎学校者,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太学生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敢问,何谓也?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士皆知礼义,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后世之所谓士者,其可欺也,而况于乎!【译文】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
因为家境贫寒,无法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书,自己亲手抄录,然后按时归还。
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结成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直,但我并没有因此懈怠。
抄写完毕后,我会立刻把书送回去,不敢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很多人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就得以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读完了所有的书籍之后,我开始研究古文。
观察当今的文士,他们相互推崇华丽的辞藻,只求迎合时尚,却不知道书籍的深奥。
我赞赏他们能够遵循古代的道德准则,于是写了《师说》这篇文章来赠给他们。
我小时候不喜欢玩耍。
当我跟随老师学习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行走。
严冬时节,狂风呼啸,大雪深达数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却浑然不觉。
到了住处,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端来热水洗澡,用被子把我包裹起来,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39篇)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书.遂大进(书法)(2)平生于书.(写字)(3)文征明临.写《千字文》(临摹)(4)或.答人简札(有时)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秦青弗.止(不,没有)(2)响遏.行云(阻止)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要知错就改,学习要谦虚,不能骄傲。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
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统编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70篇翻译及答案【一】(1-10)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孔子曰:“君子不器。
”何也?器者,各有所能,而不能以一能而盖众善也。
君子则不然,无所不能,而能以一善而兼众能也。
是以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器物,各有各的用途,但不能凭借一种用途而涵盖所有的善行。
君子则不是这样,他们无所不能,却能凭借一种善行而涵盖所有的能力。
因此,君子不局限于一种器物。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不器”,实际上是在强调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像器物一样,只能局限于一种用途。
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器物来比喻人的才能和德行。
器物各有各的用途,而君子则应该具备各种能力,以适应各种情况。
首先,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
品德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君子区别于普通人的关键。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追求美好,而不是邪恶。
他们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以此来影响和感化他人。
其次,君子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
知识是君子立身处世的基石。
孔子说:“君子不器”,意味着君子不应该只掌握一种知识,而应该广泛涉猎各个领域。
这样,他们才能在各个领域都能有所作为,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再次,君子应该具备卓越的才能。
才能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多种才能,以适应各种情况。
例如,他们应该具备领导才能、沟通才能、应变才能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游刃有余。
最后,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心胸宽广,不计较个人得失,而小人则总是心怀不满,斤斤计较。
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此来影响和感化他人。
总之,孔子所说的“君子不器”,强调的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在当今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习这一理念,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一)杨时求学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
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
熙宁九年,中进士第。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时调关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译文〕杨时字叫中立,是剑南将乐地方的人。
小的时候就很聪颖显得与众不同,善写文章。
年稍大一点既潜心学习经史,宋熙宁九年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学生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
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吾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
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
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已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察觉的时候,那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二)《游白水书付过》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
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东坡翁。
作者于绍圣元年六月接到惠州安置之命,遣家还阳羡(今江苏宜兴),独与幼子苏过同行。
十月到惠州。
本文是与幼子过游览白水后,写给他的一篇游记小品。
文中记述了温泉、瀑布、佛迹及百姓烧山的景观,文末流露出孤独颓唐的情绪。
白水,指惠州白水山。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
〈一〉江乙对荆宣王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于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注:①逆:违抗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译文: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
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
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
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
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象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二〉歧路亡羊(2003年常德)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子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翻译:战国时代,杨子的邻人走失了一只羊,动用全家大小四处搜寻,都没有消息。
邻人便来请求扬子家的佣人协助寻找,杨子不解地问他:「为什麼需要动用这麼多的人来寻找一只小羊呢?」他的邻人告诉他说:「因为路上有太多的岐路了嘛!」不久,仆人回来,依然找不到小羊。
杨子就问他:「为什麼找不到呢?」仆人回答他:「因为路上有太多分岐的路线了。
初中简单的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十一、刘羽冲偶得古兵书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
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壤。
经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甫成③,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听,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不久发病死。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列说,到处游说;干,求见③沟洫,沟渠;甫,刚。
翻译: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
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
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
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农田。
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大水冲过来,顺着沟渠灌进村子里,人差一点儿都成了鱼(淹没了)。
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
十二、管仲不谢私恩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
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
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
翻译: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压往齐国,饥渴地在大道上走着,路过绮乌郡时,防守边疆的人跪在地上非常恭敬地给他食物吃,这个防守的人因此私下里和管仲说:“你若到了齐国不被处死,在齐国当官,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呢?”管仲回答说:“如果真像你说的话,是我因为我的贤能被重用,有才能得以发挥,自已的成就被大家赏识,我为什么要谢你呢?”这个防守的人因此恨管仲。
道理:一个人考虑的首先应该是国家的利益,而不应只顾私恩。
十三、芒山盗宣和间,芒山有盗临刑,母亲与之诀(jué)。
初中课外文言文及翻译
易子而教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
(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
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
(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
’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
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
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
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易子而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
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
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读书佐酒苏子美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
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
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
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
初中文言文大全必背及翻译【12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初中⽂⾔⽂⼤全必背及翻译【12篇】。
欢迎阅读参考!初中⽂⾔⽂⼤全必背及翻译【1】 《核⾈记》 明代:魏学洢 明有奇巧⼈⽈王叔远,能以径⼨之⽊,为宫室、器⽫、⼈物,以⾄鸟兽、⽊⽯,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盖⼤苏泛⾚壁云。
⾈⾸尾长约⼋分有奇,⾼可⼆⿉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窗,左右各四,共⼋扇。
启窗⽽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落⽯出”,左刻“清风徐来,⽔波不兴”,⽯青糁之。
(箬篷⼀作:篛篷) 船头坐三⼈,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卷。
东坡右⼿执卷端,左⼿抚鲁直背。
鲁直左⼿执卷末,右⼿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鲁直现左⾜,各微侧,其两膝相⽐者,各隐卷底⾐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船,⽽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尾横卧⼀楫。
楫左右⾈⼦各⼀⼈。
居右者椎髻仰⾯,左⼿倚⼀衡⽊,右⼿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执蒲葵扇,左⼿抚炉,炉上有壶,其⼈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天启壬戌秋⽇,虞⼭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钩画了了,其⾊墨。
⼜⽤篆章⼀,⽂⽈“初平⼭⼈”,其⾊丹。
通计⼀⾈,为⼈五;为窗⼋;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卷,为念珠各⼀;对联、题名并篆⽂,为字共三⼗有四。
⽽计其长曾不盈⼨。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翻译 明朝有⼀个技艺精巧的⼈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直径⼀⼨的⽊头,雕刻出宫殿、器具、⼈物,还有飞鸟、⾛兽、树⽊、⽯头,没有⼀件不是根据⽊头原来的样⼦,雕刻成各种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个⽤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壁的图案。
核⾈的船头到船尾⼤约长⼋分多⼀点,有两个黄⽶粒那么⾼。
中间⾼起⽽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箬⽵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翻译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一、楚人学舟【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其始折旋疾徐.(慢)(2)乃四顾.胆落(看)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 译文: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二、鲁人徙越【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为什么”(回答)说:“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文言文及翻译初中课外
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下,见一农夫耕于田。
孔子问之:“子耕作何如?”农夫答曰:“吾耕作勤苦,日夜不懈,然所得之食,仅供一饱。
孔子叹曰:“吾闻耕者有其田,何为不得饱食?”农夫笑而答曰:“田者有田,而食者有其口。
田不耕则荒,口不食则饿。
吾虽勤苦,然田非吾所有,故食不足以饱腹。
”孔子闻言,默然良久,遂与农夫谈耕作之道,共论农事。
农夫所言,皆合农时之宜,孔子甚喜,遂留农夫共餐。
酒酣耳热,孔子曰:“吾闻耕者有德,耕者有福。
今观子之耕作,德与福皆备,真贤人也!”农夫笑谢,曰:“夫子过誉,吾不过一农夫耳,何德何福?”孔子曰:“君子不器,能耕能读,乃真君子也。
子虽农夫,而能通晓农事,非同凡人。
”自此,孔子与农夫结为好友,常相往来,谈诗书,论道德,益发显农夫之贤。
【翻译】从前,孔子在泰山之下游玩,见到一位农夫正在田地里耕作。
孔子问他:“你耕作得怎么样?”农夫回答说:“我耕作勤劳辛苦,日夜不懈怠,然而我所得到的食物,只能填饱肚子。
孔子叹息说:“我听说耕者有其田,为什么得不到饱食呢?”农夫笑着回答:“田地有田地,而人有嘴巴。
田地不耕种就会荒芜,嘴巴不进食就会饥饿。
我虽然勤劳辛苦,然而田地并非我所有,所以食物不足以填饱肚子。
”孔子听了这话,沉默了很长时间,于是与农夫谈论耕作之道,共同讨论农事。
农夫所说的,都符合农时的适宜,孔子非常高兴,于是留下农夫一起吃饭。
酒过三巡,耳热眼红,孔子说:“我听说耕者有德,耕者有福。
现在看到你的耕作,德与福都具备了,真是一位贤人啊!”农夫笑着谦虚地回答:“夫子过奖了,我不过是一个农夫罢了,有什么德行和福气呢?”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一种职业,既能耕作又能读书,才是真正的君子。
你虽然是一个农夫,却能通晓农事,不是普通人。
”从此,孔子与农夫结为好友,经常互相往来,谈论诗书,讨论道德,越发显示出农夫的贤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子而教
公孙丑说:“君子不亲自教育自己的儿子,为什么呢”孟子说:“因为情理上行不通。
(父亲)教育(儿子)必然要用正确的道理;用正确的道理行不通,接着便会动怒。
一动怒,就反而伤了感情了。
(儿子会说:)‘你用正确的道理教育我,而你自己的做法就不正确。
’这样,父子之间就伤了感情。
父子之间伤了感情,就坏事了。
古时候相互交换儿子进行教育,父子之间不求全责备。
相互求全责备,会使父子关系疏远,父子疏远,那就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
易子而教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
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
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
②笈:书箱。
③或:有时。
④庵:茅草小屋。
⑤荆:灌木名。
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⑦悦:敬佩。
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
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
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
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
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
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
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
读书佐酒
苏子美为人豪放不受约束,喜欢饮酒。
他在岳父杜祁公的家里时,每天读书,(他边读边饮酒),以喝完一斗为限度。
杜祁公(对此)深感怀疑,就派家中年轻的晚辈去偷偷察看他。
正听到子美在读《汉书·张良传》,(当他)读到张良与刺客偷袭行刺秦始皇,刺客抛出的大铁椎只砸在秦始皇的副车上(这一段)时。
他突然拍手说:“真可惜呀!没有打中。
”于是满满喝了一大杯酒。
又读到张良说:“自从我在下邳起义后,与皇上在陈留相遇,这是天将我送给陛下呀。
”(苏子美)又拍桌子说:“君臣相遇,竟如此艰难呀。
”又喝下一大杯(酒)。
杜祁公听说后,大笑说:“有这样的下酒物,一斗不算多啊。
”
知人不易
孔子穷乎陈蔡(1)之间,藜(2)羹(3)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
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饭了。
白天睡在这里,颜回则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要用干净的饭祭奠先人后再动口。
”颜回回答道:“不可以,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所以我
抓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它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
曾子衣敝衣以耕
曾子衣①敝衣②以耕,鲁君使人往贻③邑焉,曰:“请以此修衣④。
”曾子不受。
反⑤,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⑥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⑦子有赐,不我骄⑧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⑨其节
也。
” --------选自《说苑·立节》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买一些好衣服吧。
”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节操的。
”罴说柳宗元
鹿畏䝙①,䝙畏虎,虎畏罴②。
罴之状,被发人立,绝③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
寂寂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
为(9)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5)虎而骇之。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⑥捕挽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鹿害怕䝙,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
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样站着,非常有力而且会严重地伤害人们。
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
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药的罐子和火种来到山上。
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
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
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
这时,罴听到了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搏击他、捉住他、撕裂他,最后把他吃掉了。
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
02.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
03.罴(pí):哺乳动物,体大,肩部隆起,能爬树、游水。
掌和肉可食,皮可做褥子,胆入药。
亦称“棕熊”、“马熊”、“人熊”。
04.被发:披散毛发,被(pī),同“披”。
05.绝:极。
06.为: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