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文化制度比较
浅谈中西文化的制度文化的差异
![浅谈中西文化的制度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c6f7b89b9d528ea81c77937.png)
浅谈中西文化的制度文化的差异摘要:中西方自古以来就相互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究其原因十分复杂,本文就几个主要因素加以分析,了解中西方制度差异背后的原因,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中西方制度的利弊和改进措施提供参考,地理位置孕育不同的经济形式,经济决定上层建筑,思想传统和社会制度都受其影响,本文通过这条主线加以论述。
关键词:农耕经济商品经济思维模式正文: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自古代的文献就有描述与比较,特别是在1840年以后,中国蒙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对制度的学习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而对于中西方为何孕育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看法。
我通过在中西方文化比较的选修课上的学习,浅谈一下我对中西方制度差异原因的观点。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地形平坦,水土资源丰富,温度适宜,适合人类居住,于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集中生活在这里定居并且种植各种农作物,驯化多种禽类和野兽,逐步形成了原始农业社会。
而西方的情况却迥然不同,由于陆地狭小,且地形复杂,平原地区面积有限,温度偏冷,不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居住也比不上中国适宜,故而人口稀少,但这使得这里西方人身体更加强健。
而西方对比东方,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毗邻海洋,水上交通发达,这样就给西方带来这样一个发展方向:人们不能自给自足,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物品交换才能生活,而且每个个体对于整个群体都十分重要,这就使得西方出现了商品经济的雏形和早期民主制度。
二、经济的影响前面已经说到地理区位诱使中西方萌生了不同的经济形式,经过一段长时间后,这两种经济形式趋于成熟,而两地的人口都有明显的增长,人类社会正式形成,而社会制度是由经济决定的。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两地都经历了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但是具体形式是不同的,中国趋向于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而西方则处于长期四分五裂的城邦相互掣肘的状态,这是由于中西方的特定经济形式分别对人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edea1da3186bceb19e8bb22.png)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而产生的,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
我们应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居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越来越多。
了解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性,对于现代人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习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实现从感性到理性质的飞跃,排除东方思维负迁移的影响,进而使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一)思维模式的异同。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二)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
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
(三)民主观念的异同。
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四)科学观的异同。
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五)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5c1ddc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6e.png)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它们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从社会制度、宗教、价值观、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来看,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一、社会制度的差异在社会制度方面,西方文化主要是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其它的制度设施都是建立在这两大基础之上的。
这样的制度为人们提供了自由的生存空间,但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危机、社会冲突等。
相反,东方文化的社会制度是以家族、氏族为基础的,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和传统的习俗。
这种制度给东方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保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二、宗教的差异西方文化的宗教以基督教为主流,而东方文化的宗教信仰则相对比较复杂。
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东方文化的宗教分支有道教、佛教、印度教等。
相较于西方文化的清晰、单一的基督教,东方文化的宗教信仰较为多元,并且这种多元可能导致信仰者思想的混杂。
但也正是这种众多多元的宗教信仰才使得东方社会更加宽容和开放,吸纳了各个文化领域的传统成分。
三、价值观的差异价值观方面,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文化理念倾向于自我中心化;而东方文化强调社会价值和集体意识,文化思想倾向于自我压抑和自我放弃。
西方文化的自由和权利是以个人为基础的,而东方文化的社会价值和集体意识则是以集体为基础的。
这就使得西方文化讲究权力和竞争,不重视道德,而东方文化则注重道德和良知,强调“以人为本”,看重和谐共处。
四、道德伦理的差异敦煌壁画上的比丘舍利塔泗洪九华宫的释迦牟尼像道德伦理方面,东方文化注重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主张“礼敬天地,敬爱长辈,和睦相处”,其中佛教念经歌词中也有“和气生财”的道理。
而西方文化则追求个人财富和成就,主张“自由、平等、博爱”,需要个人对自己的道德行为有相关约束,如民主法治等规范与制度的塑造。
这也导致了两种文化对道德标准和人际关系的不同看法,在互相交流时需要加倍注意与尊重。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b3e094b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5f.png)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影响]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篇一: 中西文化差异表现及其原因一、中西文化差异表现1、思维模式的异同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更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重视对生命的思考,在对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界之间,人的精神和肉体之间的关系都有深刻的思考。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或者理性思维;中国人属于抽象思维或者感性思维。
而西方人更注重于从物质世界入手,去探索和求证问题的本源。
2、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异同中国人更看重集体利益,包括家族利益、国家利益,主张控制自己的欲望,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往往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富于爱国和献身精神。
而西方人更重视个体利益,追求人权,崇尚自由,认为如果连个体利益都无法保障,更谈何集体利益,正是这样的思想认识,最终推动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3、民主观念的异同中国人注重精神的自由,把自由、民主看成是君主权贵的赏赐。
所以我们的人民总在渴望青天,希望能有好官的出现为民谋利。
而西方的民主政治认为,政出于民,一切的政权只是人民授予,让政府来行使的一种公权力。
4、科学观的异同中国人更相信先人的经验和权威,相信古人甚至超过相信今人,迷信权威,缺乏创新和探索精神。
而西方人重视实践和理论,富于探险精神,倡导理性思维。
通过正规的学院式教育对科学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极大的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最终建立了完整的科学体系;5、中西方的道德观是迥然不同的西方强调个体本位,而中国人提倡群体本位。
中西方道德观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伦理体系和道德规范具有了不同的特点:西方重契约,中国重人伦;西方重理智,中国重人情;西方伦理重于竞争,中国则偏重于中庸、和谐;西方的伦理道德是以人性恶为出发点,强调个体的道德教育,中国儒家是从人性善的观点出发,强调个体的道德修养。
6、法制观念的异同中国人主张用礼、道德来约束,通过先贤的教诲和学习提高自己的修养,讲究克己复礼,导致了人格的缺陷,丧失了独立的人格;而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是不应该被压制的,对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制”,通过制度,如三权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约,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8a9f4b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6.png)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优秀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701ca2d3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c1.png)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表现及原因论文优秀以下是四篇关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每篇都是1200字以上。
这些论文分析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并探讨了这些差异的原因。
论文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及原因的分析首先,中西方在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念是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中形成的。
中西方的价值观念在道德观念、家庭观念、教育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在家庭观念上,中西方的家庭结构和关系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家庭的核心是父母和孩子,而在西方,家庭的核心是夫妻。
这种差异在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中都有着深刻的原因。
其次,中西方在交际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自由和个性发展,在交际方式上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性和直接表达。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更加注重集体和谦虚等价值观念,在交际方式上更加注重人际关系的维护和尊重。
这种差异也源于中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人际交往的目的和方式。
第三,中西方在食物和饮食习惯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营养和药膳养生等方面,倾向于吃低脂肪、低糖分和低盐分的食物。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注重快餐和高热量食物,在食物味道和多样性上更加注重个人口味和选择。
这种差异在饮食习惯和文化传统中都有深远的原因。
最后,中西方在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上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很大,宗教信仰是其文化基础之一、相反,中国文化是多教派共存的,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为中国文化带来了不同的传统和习俗。
这种差异在宗教文化和社会秩序中都有着深刻的原因。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价值观念、交际方式、食物和饮食习惯等方面,也是由于中西方的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导致的。
这些差异为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提供了一种比较和对照的方式,并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论文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1.价值观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价值观念上。
中国文化注重集体主义和尊重长辈,西方文化则更加重视个人主义和个性发展。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
![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f4bbd2bd15abe23492f4dbb.png)
浅谈中西方社交礼仪文化差异礼仪,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是社会文明最直接最全面的表现方式。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中国被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古语有云: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西方社会则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
当在近200多年,随着西方国家的崛起,西方主导着世界。
现今国际通行的礼仪基本上是西方礼仪。
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西方的实力强大,深层的原因在于西方人价值观的统一,在于西方人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深刻觉悟。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
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
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
浅谈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
![浅谈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56f457cb83c4bb4cf6ecd156.png)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
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
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
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一、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一般来说,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文化。
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体系,这是民族社会在长期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各种地理气候、政治生态、经济等因素的无形凝聚,已成传统,相对坚固。
它是一种思维习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与作为异己文化的载体—-外国人的交往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价值取向上的比较、碰撞或融合。
价值观念体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处于无形,但是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文化群体具有规定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是这个文化群体无意识的民族性格的基础。
每一种传统礼仪原则都反映了他所代表的文化,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可以说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差异是中西礼仪差异的文化根源.1。
“天人合一”和“天人两分”思想体系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它提倡“以类和之,天人和一”(董仲舒)的思想。
中国人传统上把“天”看作自然,主张“天人合一”,亦即主张人应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哲学一直把“天人合一”视做一切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人们认为自然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主宰整个宇宙万物,人们不思征服自然,而是努力顺其自然,通过改变自身去适应自然,顺从自然规律,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由于对自然规律的顺从和对自然的迷信、惧怕和崇拜,使人们不得不力求形成一个和谐稳定的2。
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8ba983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7.png)
妙用比较法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比较法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文化、国家或制度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在比较法分析中,我们会选择所要研究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和优点。
本文将对中西方内阁制度进行比较法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点。
西方内阁制度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英国,这种制度通过民主方式来选举或选拔议会中的某些人成为内阁成员,内阁是执掌政府行政的最高领导机构。
而中国的内阁制度则是在清朝时期开始形成的,内阁是皇帝的重要顾问团,负责决策和执行国家政策。
这两种内阁制度的成因各不相同,但具有相似的特点:都由政府的高级官员组成,决策具有权威性和行政执行力。
接下来我们将分别从几个角度来比较分析中西方内阁制度的异同点。
首先,内阁成员的选拔方式。
在西方国家,内阁成员通常是从代表民意的议会中选出来的,他们在议会中拥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力。
中国的内阁成员则是由皇帝或皇后直接任命,建立在皇帝的信任之上。
这样的区别反映了两种制度的根本差异:西方内阁制度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其成员有民选的背景,代表了民众利益;而中国内阁制度则是一种封建制度,成员完全由皇帝提拔,政治权力由少数人掌握。
其次,内阁成员的职责和权力。
在西方国家,内阁成员通常有自己的特定领域,如外交、经济、环境保护等,他们的职责和权力明确,相对独立。
中国的内阁成员则不同,他们的职责和权力并不区分那么清楚,往往会公开支持皇帝的意见,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封建内阁的性质往往是垂直的,而不是分工的。
再次,内阁制度的角色和作用。
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的中枢,在西方国家中,内阁通常担任着重要的统筹协调作用,能够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增强行政效率。
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内阁则没有这样的角色和作用,往往是皇帝的辅助机构,依附于皇帝的制度体系上。
内阁成员的想法往往不被重视,内阁决策往往需要得到皇帝的个人批准,避免制度出现“坐而论道”的现象。
最后,内阁制度的反腐机制。
世界历史上的制度比较
![世界历史上的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a178b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2.png)
世界历史上的制度比较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同的社会制度涌现出来,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世界历史上的不同制度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政治制度比较1.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的主要政治制度,封建领主通过封地的分配来管理庄园。
封建制度下,上层贵族拥有绝对的政治权力,平民等社会底层则被剥夺了政治权利。
这种制度通过世袭来维持统治秩序,但社会流动性较低。
2. 君主制度君主制度是欧洲近代的主要政治制度,专制君主对国家事务有最高的决策权。
绝对君主主导的政权往往导致权力过于集中,容易导致专制统治。
然而,近代的君主制度也有一些相对开明的君主,例如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以及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3. 共和制度共和制度注重人民参与政治决策,代表人民的议会或政府组织对国家事务进行决策。
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出现了一系列共和制度国家,如法国、美国、德意志帝国等。
现代民主国家大多采用共和制度,重视人权和法治。
二、经济制度比较1. 农业社会经济农业社会经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经济形态,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种经济制度下,土地是主要的生产资料,贫富差距相对较小。
然而,这种经济模式存在劳动力浪费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2. 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是工业革命以后兴起的经济制度,以私人所有制和市场经济为特征。
工业革命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推动了世界的工业化进程。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个人自由度提高,但也存在贫富差距扩大和剥削劳动者的问题。
3.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追求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主张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20世纪初,俄国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在实践中,社会主义也面临计划经济难以调节和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文化制度比较1. 东方文化制度东方文化制度强调家族和社群的重要性,注重家族责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东方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倡导孝道、忍让和君臣之道。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5217d488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e.png)
中西企业文化对比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中西方企业文化比较成为常见话题。
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体系造就了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性。
本文主要探讨中西企业文化对比方面的相关内容。
一、价值观中西方企业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价值观上。
西方企业在追求效率、创新、竞争力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高度注重个人权利、自由、民主等个人价值观。
而东方企业则注重集体价值观,如家庭、信任、友谊、忠诚等。
同时,中西方企业对待时间的观念也有很大差异。
西方企业注重时间运用效率和行动力,在工作中强调时间管理与时间规划,强调deadline;而东方企业则较为看重时间沉淀,深化人际关系,不过分追求时间管理。
二、管理方式中西方企业管理方式上的差异也很明显。
西方企业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实现,在管理方面比较注重规章制度和制度化管理,强调员工个性发挥,鼓励派任工作,注重灵活性和快速应变;而中国企业则较为注重集体主义,注重管理的沟通和谈判技巧,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注重权力关系和等级差异。
三、沟通方式沟通方式也是中西企业文化差异的显著表现。
在西方企业中,语言直截了当,注重信任,更注重目标和效率。
而东方企业则较为注重人际关系,更加注重隐喻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善于使用间接表达方式,减轻言语上的directness。
四、企业风格中西方企业在企业风格方面也有明显的区别。
西方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化、轻资产管理,采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模式,注重员工自我发展和创新性。
而东方企业则注重家族企业文化、高度整合性的企业文化,注重快速扩展和资源整合。
总的来说,中西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不同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在企业与国际市场的交往中也具备着不同的灵活性。
对于不同文化的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和市场效益,需不断学习和吸取不同文化企业优势,创造具有跨文化和国际化的企业文化,适应全球化经济的需求和新的市场环境,才能在大的市场角逐中有胜算。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841652d8650e52ea54189818.png)
浅谈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摘要: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新时期的英语教学必须兼顾语言和文化,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关键词:中西方文化差异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意思是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引申为培养一个人的兴趣、精神和智能。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年)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由此可见,文化的覆盖面极为广泛,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又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西方言谈的差异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西方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中国传统方式了。
一个中国学生得知其美籍教师生病后,会关切地说:“You should go to see a doctor!(你应该到医院看看。
)”。
不料,这句体贴的话反而使这位教师很不高兴。
因为在这位教师看来,有病看医生这种简单事情连小孩都知道,用不着任何人来指教。
如果就某种小事给人以忠告,那显然是对其能力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中国人路遇熟人时,往往会无所顾忌地说:“啊呀,老兄,你近来又发福了!”或者以关切的口吻说:“老兄,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而西方人若听你说“you are fat(你胖了)”或“you are so thin(你又瘦了)”, 即使比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和难以作答。
对比中西方文化传承,我们的制度有哪些显着优势?
![对比中西方文化传承,我们的制度有哪些显着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432a5ed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0.png)
对比中西方文化传承,我们的制度有哪些
显着优势?
概述:
中西方文化传承的方式各有特点,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对比中西方文化传承,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制度具有以下显着优势。
1. 重视家庭价值观:
中西方文化都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但在中国,家庭价值观更为突出。
传统上,中国文化注重家族观念和对长辈的尊重。
这种价值观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并培养出孝顺、忠诚和责任感等美德。
2. 尊重长辈和权威:
中国传统文化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程度相对较高。
这种尊重在我们的制度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教育制度中注重孝育,以及政府机构中对权威的崇尚。
这种价值观能够促进社会秩序和尊重规则的遵守。
3. 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投资:
中国文化中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这在我们的制度中也有所体现。
中国政府投资大量资源用于教育和科技研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这种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制度优势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4. 以集体利益为导向:
相对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利益的重要性。
这种价值观在我们的政治制度中得到了体现,例如集体决策和国家的长远规划。
集体主义的优势在统一目标的推进和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结论:
对比中西方文化传承,可以发现中国的制度具有家庭价值观的重视、对长辈和权威的尊重、教育和人力资源的投资以及以集体利益为导向等显着优势。
这些优势不仅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11ffca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29.png)
论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的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
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两个重要文明体系的代表,它们在历史、哲学、艺术、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与魅力。
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对于深入理解和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将从历史、思维方式、艺术和社会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由于历史、宗教、地理等原因,中西方文化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根源和内涵,避免产生误解和偏见。
例如,西方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竞争,而中国文化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并且能够更加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其次,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与逻辑思维能力。
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思维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而中国思维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通过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习西方科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和实证研究能力,而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可以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第三,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促进艺术的创新与交流。
中西方文化在艺术领域有着独特的风格与表达方式。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并且能够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
例如,在音乐领域,西方音乐重视个人表达和情感表达,而中国音乐注重和谐和内敛。
通过学习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将两种音乐风格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最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学习有助于推动社会制度的创新与。
中西方文化在社会制度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借鉴和吸取不同文化的优点,推动社会制度的与创新。
例如,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可以形成一种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社会制度。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61bab0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ee.png)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中西方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国家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以礼仪、孝道、忠诚、信义、和谐、道德、礼仪等社会价值观念闻名于世。
西方国家以欧洲为主要地域,其文化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等,以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为主要特征。
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一、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宗教主要是儒教、道教、佛教,其中儒、道两教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深远广泛的,但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信仰不是一种宗教的教条式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哲学性的精神信仰,一个方式德性和思维。
西方主要宗教是基督教,除此之外,还有天主教、东正教等,基督教的大上帝观和救赎观的理念,深深影响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艺术创作及个人精神生活。
二、社会制度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至今没有彻底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变革与制度转型,晚清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民族耻辱感”。
而西方尤其是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起源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运动,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从一种宗教政权到政教分离,从地主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变革。
西方社会在自由权利、平等机会和法治民主等制度上取得了重大进步。
三、价值观念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道德理念及礼仪观念,强调敬老尊贤、重亲宗尊师德,强调良知、孝道、忠义、礼仪、礼仪、博爱等价值观念。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尊重个体的独立尊严,提倡追求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文化,建立在个人力量的基础之上,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
西方文化是一种相对性文化,是一种相对灵活而自由的人生观。
四、审美观念方面:中国文化是以“情义几何”的审美理念得到的尊重,强调内心的启蒙和灵魂的觉醒,提倡向心灵深处探索。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341706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c.png)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比与分析近些年来,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对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的差异源自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尊师重道,认为学生应该虚心听从老师的教诲,而西方传统文化则更注重独立思考和自我表达。
这种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传统教育注重记忆和背诵,也就是“举一反三”,而西方教育更强调理解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西方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教育强调学生要沉下心来去学习,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西方教育则更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能力。
西方教育更注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教育者则更强调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统的中国教育对知识的重视也超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调死记硬背。
三、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方文化不同,体现在教育中更体现为文化的内蕴和价值观的不同。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文化差异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的分数优越性,而在西方,学生的成绩不是衡量学生智力的唯一方式,其个性和创造性也是评价学生的重要考量。
另外,中国文化强调集体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在西方国家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主性。
四、教育意义的比较中西方教育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西方教育的比较也指向了改善和完善中西方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各自借鉴对方的优秀教学思想方法,以期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更好地培养出新一代有创造力、有责任感的人才。
五、结语中西方的教育文化差异虽然存在,但是相互学习和借鉴可以弥补差异的巨大,推动人类文明的前进。
无论是在哪个领域,对于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会有助于我们对文化间的理解更深入、更准确,而教育文化比较更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话题。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683b622b647d27284b7351b6.png)
中西方文化的区别及其原因区别:如果说东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么西方文化相对就是偏物质的。
西方文化的发展远比东方文化的发展要简单得多,他的内容变化是由神学到哲学,最后到科学。
西方的神学与东方的神学不一样,东方的神学建立在深刻的经学上,而西方的神学没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来净化心灵,没有东方神学中那种很强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导。
所以西方神学思想并不影响政府的管理思想,这个问题在东方就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中国,经学和理学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础,杂糅其中的神学思想也会渗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学与东方神学的最大区别在于:西方神学不排斥物质,东方神学极力排斥物质。
这种文化内涵上的差异,导致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由此带来了西方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东方文化由于排斥物质,也就产生不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意识。
西方哲学文化的产生,是西方物质文化产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备,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维的开始。
从神学文化走向物质文化,西方的哲学文化起到了过渡作用。
在西方哲学文化中,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物质是第一性的,还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这种哲学上的大辩论,最终把西方文化从神学的混沌思维中解脱出来,建立了偏重于物质的理性思维,也就是物质文化的思维,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进步。
在这期间,科学文化的产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论,并因此而把神学思维撇在了历史的后面,神学从此而成了一个名存实亡的文化“摆设”。
西方的物质文化是以科学思维为基础的。
哲学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维,同时孕育出了科学思维,也孕育出了科学理论。
“分子论”的诞生,宣告了西方物质文化的产生,因为这是西方人物质思维的开始,物质思维是以探索物质构成和崇尚物质光华为思维特征的。
东方人的思维是物性思维,以“阴阳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属性及其功能的分析,优点是宜于看到物质与精神的运动共性,掌握事物运动与人之间的关系,根据这种关系作出预测和运筹,借势运力,寻找最佳决策,讲究思维能力;西方人的思维是物质思维,以“分子论”为基石,注重对事物内部构成的发现,掌握事物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优点是宜于根据事物结构创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讲究创造才能。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6999f44a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7.png)
浅谈我眼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造成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主要方面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首先,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存在差异。
中西方的价值观念有很多方面的不同,其中一个显著的差异是对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看法。
西方文化倾向于强调个人独立和自主性,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集体的利益和团结,追求和谐和平衡。
这种差异在社会结构、政治体制、道德观念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有体现。
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有明显的文化差异,这体现在问题解决、逻辑思维、决策方式等方面。
西方文化普遍倾向于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整体思维和综合性思维,更加关注情感和人情世故。
此外,在交往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也存在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交往方式上有一些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沟通方式、人际关系和礼仪。
西方文化普遍注重直接和开放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个体的自由表达和公平公正。
而中华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委婉的沟通方式,更加强调尊重和谦让。
此外,在人际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体的权利和独立性,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团体和家族的关系。
在礼仪方面,中华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多是以尊长、敬长为核心,而西方文化中注重的礼仪则更多是以个体的尊重和社交礼节为核心。
最后,在艺术和文学方面中西方文化也有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艺术和文学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西方文化普遍更加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自由创作,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多元性。
而中华文化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和辞章之美,强调意境和象征性。
这种差异在绘画、音乐、舞蹈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
总结起来,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等因素所造成的。
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和艺术文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和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合作,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9a784a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8.png)
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初步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显著,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而养老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养老问题的解决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初步比较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差异和特点,以期为全球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本文将明确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定义和内涵,阐述养老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然后,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对比分析中西方养老文化在养老观念、养老方式、养老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因素,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养老问题解决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
通过梳理和分析中西方关于养老文化的相关文献,本文将构建养老文化的理论框架和比较基础。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典型案例,本文将揭示养老文化在实践中的运作机制和效果。
本文将对中西方养老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进行总结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借鉴中西方养老文化的优点和经验,本文将为全球养老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推动养老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二、中国养老文化概述中国养老文化源远流长,深受儒家、道家、佛家等多种思想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养老观念和养老方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年人被视为智慧和经验的象征,他们的生活和福祉受到了极高的重视。
在儒家文化中,“孝”是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养老文化的基石。
儒家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尊重,认为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因此,在中国的养老文化中,家庭养老是主导模式,子女在父母年迈时负责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这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荣誉。
中国的养老文化还注重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人被视为家庭的精神支柱,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被视为家庭的宝贵财富。
因此,在养老过程中,不仅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还注重他们的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制度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差异自古皆有,而本学期的课堂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西方文化制度的差异,且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将中西方文化制度差异的表象及其深层原因还原出来,为法学专业的我提供了另一个思考的方向。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
“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其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所谓“万物化生”,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文化按照内容来分,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精神文化是一种人意识形态,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
而制度文化,是一种规范体系,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等内容。
作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文化在协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保证社会的凝聚力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显着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文化按照时间刻度的粗略划分,还可以分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化。
在同一时间段上比较中西方文化制度,则显而易见。
中国传统文
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中国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
中国传统文化有刚健有力、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四个特点。
这与外国的传统古典文化泾渭分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人与人的和谐,西方文化的特点是重视人性,追求个人的自由、平等、独立,崇尚发挥个性与创新能力。
造成这些特性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每一项都造成了中西方文化鲜明的对比:
1.自然环境不同:民族的性格属性不同。
西方人注重个人,强调发展人的个性,倡导人的自由;中国人注重集体,强调集体主义和大多数人的需求,更加注重在集体内一个人所做的贡献使得集体的发展变化趋向。
2.产业不同:文化属性不同。
西方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历史使得西方的商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导致了西方的文化在呈现方式及其内容具有了多样性,更加具有包容与创新的特性;中国的文化在小农经济这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中成长起来,就呈现出趋于稳定且具有一定封闭性的特征。
3.文化组成不同:文化属性偏向的不同。
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是使个人行为能力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
文化与社会是密切相关的,没有社会就不会有
文化,但是也存在没有文化的社会。
而西方的文化组成易见的与中国的文化组成不同,其所蕴含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这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之中。
4.东西方的价值取向不同。
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主流是为自我满足而奋斗的精神。
西方文化张扬个性,强调维护个人利益,注重独立自主发挥个人潜力,强化个人权利意识中国主流文化价值观是和合精神。
价值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个人本位与群体本位、天人观都有很大的区别。
5.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
中国古代是崇拜自然的,道家的天人合一的说法就能证实。
而西方的古时和中国相反,他们对于自然是充满畏惧的,他们古代崇尚的是英雄人物和神的智慧和力量之美。
6.语言角度不同:汉语属汉藏语系,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而英语属印欧语系,是典型的形态语言,二者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关于中西方文化制度的比较,我着重思考了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
中国传统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中国人习惯于把刑、罚、法等同起来,以为法即刑法。
西方法的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这是因为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国家与法始于平民与贵族的冲突,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
它是用以确定和保护社会各阶层权利的重要手段,西方也因此有了大量的关于民事方面的规范,因而商法和民法很发达。
这从罗马法中可以表现出来。
因此,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的几项比较:
1.在法的观念上,中国传统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以为法即刑法。
西方法的观念主要以权利为轴心,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社会妥协的结果。
2.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另一个差异是法的本位,也即法以什么作为其权利义务的基本单位。
中国法律文化的本位的特点是,日益集团化,而西方则是日益个人化。
3.从法律文化所体现的性质来说,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一种公法文化,西方法律文化传统上是一种私法文化。
所谓公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刑事性的法律体系;私法文化则是一种民事性的法律体系。
中国传统法律中确有关于民事、婚姻、家庭、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在性质上都被刑法化了,也即以刑法的规定和方式来理解和处理非刑事问题。
西方法律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私法文化,其主要标志是民法和商法的发达。
4.伦理化和宗教化是最具有对极性的差异,中国传统的法律在西汉以后逐渐为儒家伦理所控制,尊儒尚法成了西汉统治者非常推崇的治国理念。
儒家伦理使传统中国法律成为了一种道德化的法律,法律成为道德的工具,道德成为了法律的灵魂。
这不仅使传统中国法律丧失了独立的品格,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它向近代转变,并且至今对中国还有非常在的影响。
而西方法律文化从罗马开始就受基督教的影响,至中世纪时基督教逐渐控制了世俗的法律。
宗教对西方法律的文化的影响深入到了思想和制度的深处。
而在中国宗教则成了统治者统治的工具,而且其也未形成像西方基督教那样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制度,因
而宗教对中国法律文化的影响甚微。
5.体系,学术方面差异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作为“中华法系”母法的传统中国法律文化是一个带有封闭性的体系,而代表西方法律文化的大陆和英美两大法系是开放性的。
这种不同的结构形态是由它们所属的社会机制所决定的,并随着社会本身而变化。
传统中国的法律学术主要表现为对法律进行注解的律学,缺乏西方那种围绕正义而展开的具有批判功能的法学。
关于中西方制度文化比较,还体现在中西方对颜色、图案等不同的理解之上,不一一而足。
从根本上说,每一文明都有关于理想社会的设计,不同文明的理想自有差异,但都是人类心性的表现,都是人类对生活秩序化和正义性的追求。
最后,我们既要看见差异也要看见共性,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让中西方制度文化和谐共存,在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辉,指引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