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液压系统检验规范
![液压系统检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0698d14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1.png)
液压系统检验规范液压系统检验规范版本/修订:发布日期:共15页第1页来料紧固件检验规范文件编号:版号:编制:批准:受控状态:分发号:液压系统检验规范版本/修订:发布日期:共15页第2页1、目的为了确保本公司采购的液压系统符合技术设计要求,特制订本检验规范。
采购人员和检验人员需要依此规范进行采购和验收。
2、范围本检验规范规定了本公司采购的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和验收规则。
3、职责检验员:负责依据检验规范及相关产品规格的标准资料执行各项目检验。
采购人员:负责依本规范的质量要求进行产品的采购。
仓库员:负责来料的液压系统报检和入库管理。
调试责任人:由电气设计部负责准备液压系统测试所需要的成套控制系统(控制程序),同时把控制程序调试到与实际工况相一致,确保在测试过程中液压系统能按控制系统规定的要求运行。
检验责任人:负责审批相关检验记录表,协调处理质量异常问题。
4、工作程序4.1来料检验员取得公司质量检验员任职资格,了解液压系统的相关术语及要求,熟悉公司流程。
4.2检验设备及工具游标卡尺、卷尺、万用表。
4.3检验前准备4.3.1确认液压系统、厂牌及图面资料,承认书及检验注意事项。
4.3.2核对液压系统型号与验收单的料号是否符合。
4.3.3设备验收记录表。
5、技术条件5.1基本原则5.1.1油箱、泵站、阀块、阀架、蓄能器架、滤油器和冷却器架的安装。
管道的最终安装必须在一个清洁的室内进行。
近旁不允许进行喷沙和打磨等作业。
5.1.2制造油箱、阀块、管道的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其材质必须由明确的原始依据或自行理化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5.1.3所有装在系统上的元件都必须有元件出厂合格证,并应存档保存或随系统总成付用户。
对在保管和运输过程中因变形、锈蚀、污染等产品质量受影响的元件不得用于装配。
5.1.4元件的内部清洁度都应符合相应各类液压元件质量分等标准中清洁度要求。
如不符合表格中相应标准规定的,应重新清洗后方可应用。
液压系统国标
![液压系统国标](https://img.taocdn.com/s3/m/7472fdd3bb4cf7ec4afed05c.png)
转贴——国内液压与气动标准大全一、采标情况:idt或IDT表示等同采用;eqv或MOD表示等效或修改采用;neq表示非等效采用。
二、国家标准GB/T 786.1-1993(2001*)液压气动图形符号eqv ISO 1219-1:1991GB/T 2346-2003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ISO 2944:2000,MODGB/T 2347-1980(1997)液压泵及马达公称排量系列eqv ISO 3662:1976GB/T 2348-1993(2001*)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neq ISO 3320:1987GB/T 2349-1980(1997)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活塞行程系列eqv ISO 4393:1978GB/T 2350-1980(1997)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活塞杆螺纹型式和尺寸系列eqv ISO 4395:1978GB/T 2351-1993 液压气动系统用硬管外径和软管内径neq ISO 4397:1978GB/T 2352—2003 液压传动隔离式蓄能器压力和容积范围及特征量ISO 5596:1999,IDTGB/T 2353.1-1994 液压泵和马达安装法兰和轴伸的尺寸系列及标记neq ISO 3019-2:1986 第一部分:二孔和四孔法兰和轴伸GB/T 2353.2-1993(2001*)液压泵和马达安装法兰与轴伸的尺寸系列和标记(二) neq ISO 3019-3:1988 多边形法兰(包括圆形法兰)GB/T 2514-1993 四油口板式液压方向控制阀安装面eqv ISO 4401:1980GB/T 2877-1981 二通插装式液压阀安装连接尺寸GB/T 2878-1993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和尺寸neq ISO 6149:1980GB/T 2879-1986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neq ISO 5597:1987GB/T 2880-1981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3452.1-1992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及公差neq ISO 3601-1:1988GB/T 3452.2-1987 O形橡胶密封圈外观质量检验标准GB/T 3452.3-1988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和设计计算准则neq ISO/DIS 3601-2GB/T 3766-2001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eqv ISO 4413: 1998GB/T 6577-1986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neq ISO 6547:1981GB/T 6578-1986 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neq ISO 6195:1986GB/T 7932-2003 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ISO 4414:1998,IDTGB/T 7934-1987 二通插装式液压阀技术条件GB/T 7935-1987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neq NFPA T 310.3GB/T 7936-1987 液压泵、马达空载排量测定方法neq ISO/DP 8426 (1988版)GB/T 7937-2002 液压气动用管接头及其相关元件公称压力系列neq ISO 4399:1995GB/T 7938-1987 液压缸及气缸公称压力系列neq ISO 3322:1975GB/T 7939-1987 液压软管总成试验方法neq ISO 6605:1986GB/T 7940.1-2001 气动五气口气动方向控制阀第一部分:不带电气接头的安装面idt ISO 5599-1:1989GB/T 7940.2-2001 气动五气口气动方向控阀第二部分:带电气接头的安装面idt ISO 5599-2:1990GB/T 7940.3-2001 气动五气口气动方向控制阀第三部分功能识别编码体系idt ISO 5599-3:1990GB/T 8098-2003 液压传动带补偿的流量控制阀安装面ISO 6263:1997,MODGB/T 8099-1987 液压叠加阀安装面neq ISO 4401-1980GB/T 8100-1987 板式联接液压压力控制阀(不包括溢流阀)、顺序阀、neq ISO/DIS 5781(1987) 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安装面GB/T 8101-2002 液压溢流阀安装面ISO 6264:1998,MODGB/T 8102-1987 缸内径8~25mm的单杆气缸安装尺寸neq ISO 6432:1985GB/T 8104-1987 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neq ISO/DIS 6403(1988)GB/T 8105-1987 压力控制阀试验方法neq ISO/DIS 6403(1988)GB/T 8106-1987 方向控制阀试验方法neq ISO/DIS 6403(1988)GB/T 8107-1987 液压阀压差—流量特性试验方法neq ISO/DIS 4411(1986)GB/T 9065.1-1988 液压软管接头连接尺寸扩口式GB/T 9065.2-1988 液压软管接头连接尺寸卡套式GB/T 9065.3-1988 液压软管接头连接尺寸焊接式或快换式GB/T 9094-1988(1997)液压缸气缸安装尺寸和安装型式代号eqv ISO 6099:1985GB/T 9877.1-1988 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一部分内包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GB/T 9877.2-1988 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二部分外露骨架旋转轴唇形密封圈GB/T 9877.3-1988 旋转轴唇形密封圈结构尺寸系列第三部分装配式旋转轴唇形密封圈GB/T 14034-1993 24°非扩口液压管接头连接尺寸GB/T 14036-1993 液压缸活塞杆端带关节轴承耳环安装尺寸neq ISO 6982:1982GB/T 14038-1993(2001)气缸气口螺纹neq ISO 7180:1986GB/T 14039-2002 液压传动油液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ISO 4406:1999,MODGB/T 14041.1-1993 液压滤芯结构完整性检验方法neq ISO 2942:1974GB/T 14041.2-1993 液压滤芯材料与液体相容性检验方法neq ISO 2943:1974GB/T 14041.3-1993(2001)液压滤芯抗破裂性检验方法neq ISO 2941:1974GB/T 14041.4-1993(2001)液压滤芯额定轴向载荷检验方法neq ISO 3723:1976GB/T 14042-1993(2001)液压缸活塞杆端柱销式耳环安装尺寸neq ISO 6981:1982GB/T 14043-1993 液压控制阀安装面标识代号eqv ISO 5783:1981GB/T 14513-1993(2001)气动元件流量特性的测定neq ISO/DIS 6358(1989)GB/T 14514.1-1993(2001)气动管接头试验方法neq JIS 8381-85GB/T 14514.2-1993(2001)气动快换接头试验方法neq ISO 6150:1988GB/T 15242.1-1994(2001)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同轴密封件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2-1994(2001)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支承环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15242.3-1994(2001)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同轴密封neq ISO 7425-1:1988ISO 7425-2:1989 件安装沟槽尺寸和公差GB/T 15242.4-1994(2001)液压缸活塞活塞杆动密封装置用支承环安装沟槽尺寸和公差GB/T 15622-1995(2001)液压缸试验方法neq JIS B 8354-1985GB/T 15623.1-2003 液压传动电调制液压控制阀第1部分:ISO 10770-1:1998,MOD 四通方向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GB/T 15623.2-2003 液压传动电调制液压控制阀第1部分:ISO 10770-2:1998,MOD 三通方向流量控制阀试验方法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idt ISO 5598:1985GB/T 17483-1998 液压泵空气传声噪声级测定规范eqv ISO 4412-1:1991GB/T 17484-1998 液压油液取样容器净化方法的鉴定和控制idt ISO 3722:1976GB/T 17485-1998 液压泵、马达和整体传动装置参数定义和字母符号idt ISO 4391:1983GB/T 17486-1998 液压过滤器压降流量特性的评定idt ISO 3968:1981GB/T 17487-1998 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压伺服阀安装面idt ISO 10372:1992GB/T 17488-1998 液压滤芯流动疲劳特性的验证idt ISO 3724:1976GB/T 17489-1998 液压颗粒污染分析从工作系统管路中提取液样idt ISO 4021:1992GB/T 17490-1998 液压控制阀油口、底板、控制装置和电磁铁的标识idt ISO 9461:1992GB/T 17491-1998 液压泵、马达和整体传动装置稳态性能的测定idt ISO 4409:1986GB/T 18853-2002 液压传动过滤器评定滤芯过滤性能的多次通过方法ISO 16889:1999,MODGB/T 18854-2002 液压传动液体自动颗粒计数器的校准ISO 11171:1999,MOD三、行业标准JB/T 2184-1977 液压元件型号编制方法JB/T 5120-2000 摆线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JB/T 5919-1991(2001)曲轴连杆径向柱塞液压马达安装法兰与轴伸尺寸和标记(一) JB/T 5920.1-1991(2001)内曲线(向外作用)式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安装法兰和轴伸的尺寸系列第一部分20~25MPa的轴转马达JB/T 5921-1991(2001)液压系统用冷却器基本参数JB/T 5922-1991 液压二通插装阀图形符号JB/T 5923-1997 气动气缸技术条件neq JIS B83771991JB/T 5924-1991参照NFPA/T2.6.1M-1974 液压元件压力容腔体的额定疲劳压力和额定静态压力验证方法JB/T 5963-1991 二通、三通、四通螺纹式插装阀阀孔尺寸JB/T 5967-1991(2001)气动元件及系统用空气介质质量等级JB/T 6375-1992(2001)气动阀用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和公差JB/T 6376-1992(2001)气动阀用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和公差JB/T 6377-1992(2001)气动气口连接螺纹型式和尺寸JB/T 6378-1992(2001)气动换向阀技术条件JB/T 6379-1992(2001)参照ISO 6431:1992 缸内径32~320mm的可拆式单杆气缸安装尺寸JB/T 6656-1993(2001)气缸用密封圈安装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JB/T 6657-1993(2001)气缸用密封圈尺寸系列和公差JB/T 6658-1993(2001)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沟槽尺寸和公差JB/T 6659-1993(2001)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尺寸系列和公差JB/T 6660-1993(2001)气动用橡胶密封圈通用技术条件JB/T 7033-1993(2001)参照ISO 9110-1: 1990 液压测量技术通则JB/T 7034-1993 液压隔膜式蓄能器型式和尺寸JB/T 7035.1-1993 液压囊式蓄能器型式和尺寸A型JB/T 7035.2-1993 液压囊式蓄能器型式和尺寸AB型JB/T 7036-1993 液压隔离式蓄能器技术条件JB/T 7037-1993 液压隔离式蓄能器试验方法JB/T 7038-1993 液压隔离式蓄能器壳体技术条件JB/T 7039-1993 液压叶片泵技术条件JB/T 7040-1993 液压叶片泵试验方法JB/T 7041-1993 液压齿轮泵技术条件JB/T 7042-1993 液压齿轮泵试验方法JB/T 7043-1993 液压轴向柱塞泵技术条件JB/T 7044-1993 液压轴向柱塞泵试验方法JB/T 7046-1993(2001)参照NFPA/T3.4.7M-1975 液压蓄能器压力容腔体的额定疲劳压力和额定静态压力验证方法JB/T 7056-1993(2001)气动管接头通用技术条件JB/T 7057-1993(2001)调速式气动管接头技术条件JB/T 7058-1993(2001)快换式气动管接头技术条件JB/T 7373-1994(2001)齿轮齿条摆动气缸JB/T 7374-1994 气动空气过滤器技术条件JB/T 7375-1994 气动油雾器技术条件JB/T 7376-1994 气动空气减压阀技术条件JB/T 7377-1994(2001)缸内径32~250mm整体式单杆气缸安装尺寸eqv ISO 6430:1992JB/T 7857-1995(2001)液压阀污染敏感度评定方法JB/T 7858-1995(2001)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JB/T 7938-1999 液压泵站油箱公称容量系列JB/T 7939-1999 单活塞杆液压缸两腔面积比eqv ISO 7181:1991JB/T 8727-1998 液压软管总成JB/T 8728-1998 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JB/T 8729.2-1998 液压多路换向阀技术条件JB/T 8729.2-1998 液压多路换向阀试验方法JB/T 8884-1999**(JB/Z 347-89)气动元件产品型号编制方法JB/T 8885-1999**(ZBJ 22008-88)液压软管总成技术条件JB/T 9157-1999 液压气动用球涨式堵头安装尺寸JB/T 10205-2000 液压缸技术条件JB/T 10206-2000 摆线液压马达JB/T 10364-2002 液压单项阀JB/T 10365-2002 液压电磁换向阀JB/T 10366-2002 液压调速阀JB/T 10367-2002 液压减压阀JB/T 10368-2002 液压节流阀JB/T 10369-2002 液压手动及滚轮换向阀JB/T 10370-2002 液压顺序阀JB/T 10371-2002 液压卸荷溢流阀JB/T 10372-2002 液压压力继电器JB/T 10373-2002 液压电液动换向阀和液动换向阀JB/T 10374-2002 液压溢流阀。
液压系统安装工艺要求
![液压系统安装工艺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353795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0.png)
液压系统安装工艺规定1使用范围:合用于特种设备液压系统安装2作业条件:3本作业应在晴好旳天气状况下进行, 风力不小于5级、雷、雨、雪、雾等恶劣天气时, 严禁作业。
4作业人员5作业人员2人一组, 配合作业。
经专业培训并考试合格。
作业人员应有岗位合格证。
5.1安全注意事项及危险控制措施:5.2安全注意事项5.3在清洗接头件时, 应将汽油远离火源, 并在清洗过程中严禁吸烟。
5.4危险点控制措施作业环节及规定:液压元件构成:各液压元件之间由管道、接头和集成阀块等零部件有机地连接成一种完整旳液压系统。
因此, 液压管道安装与否对旳、牢固、可靠和整洁, 将对液压系统工作性能有着重要旳影响。
6.1液压管道安装规定管道安装质量旳好坏是关系到液压系统工作性能与否正常旳关键之一, 管路上应尽量按使用阐明书旳图纸连接。
并合理旳配置管夹及支架。
a 安装时对已经酸洗过旳管子还要用气吹净。
b安装时对管子接头、法兰件都要进行质量检查, 发既有缺陷旳接头或法兰件不准使用, 应更换, 并用煤油清洗和用气吹净。
c安装时要精心检查密封件质量, 不合规定旳密封件不准使用。
安装密封件时要注意唇口方向, 并仔细安装, 切勿划伤或破损密封件, 更不能漏装。
d各管子接头连接要牢固, 各结合面密封要严密, 不准有外漏。
e压力油管安装必须牢固、可靠和稳定。
高压软管安装规定a检查软管质量。
要查明软管通径和成套软管旳规格尺寸与否符合安装规定;检查胶管内外径表面与否有脱胶、老化、破损等缺陷, 有严重缺陷旳不准使用。
b 按使用阐明书旳液压图进行安装。
管接头安装规定a按照使用阐明书旳液压图进行安装管接头。
b 检查管接头旳质量, 发既有缺陷(如端面加工不平)应更换。
c 接头用煤油清洗, 并用气吹净。
d接头体拧入油路板或阀体之前, 将接头体旳螺纹清洗洁净, 涂上密封胶或用聚四氟乙烯塑料带顺螺纹旋向缠上, 以提高密封性, 防止接头处漏油。
但要注意, 密封带旳缠向必须顺着螺纹旋向, 一般1-2圈。
(新)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新)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e2d1614e852458fb770b5603.png)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标准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批准!""!#"&#"’实施!!!!!!!!本标准适用于机械设备的液压系统!本标准是参考国际标准!"#$$%&’%()("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而制订的!’一般要求’(’基本要求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与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人员安全&,+运转正常&-+设备寿命长&.+维修方便&/+成本低廉!’)!安全要求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元件的选择$应用$配置和调节等’应首先考虑人员的安全和事故发生时设备损坏最小!’)!)’系统中必须有过压保护!’)!)!设计系统时’应使元件位于易装拆之处’并必须能安全地调整与工作!’)!)%系统的设计与调整’必须使冲击压力最小!冲击压力和失压不应引起危险!’)!)$系统中所有元件必须具有合格证!’)!)*系统中所有元件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操作!’)!)+对在严重污染$高温度$易燃环境以及高海拔(%0001以上)$严寒地带等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液压系统’制造厂和设计单位与用户必须商定特殊现场使用要求!’)%工作温度设计系统时’必须将系统的发热减小到最小程度!必须说明设备工作的环境温度范围!当环境温度最高时’使用液压油的系统’除特殊规定外’液压泵的进口温度不应超过203!在环境温度最低时’设备必须能正常工作!’)$元件拆卸为便于维修’当系统元件拆卸时不得使工作液大量流失’不必大量拆卸邻近部件’且不要求油箱排油等!’)*起重措施所有重量超过%456的元件$部件或设备’必须能方便地起吊’或设起吊装置!’)+设备安装及维修资料’)+)’设备安装必须按制造厂的规定进行!!后退返回分目录返回总目录!"#"$制造厂必须向用户提供液压设备及管路铺设的基础安装要求!!"#"%制造厂必须向用户提供液压设备的使用说明书或技术资料"他们的内容应包括# !"液压系统原理图及管路示意图"包括液压元件的型号"规格明细表$每个液压控制阀的压力调定值$要求充入系统至最高液位的油量$规定的工作液品种与粘度范围$有关的电气及机械控制元件操作时间程序表$管路两端的识别标志等!#"液压系统工作原理与使用说明!$"液压系统调试方法与步骤!%"特殊液压元件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拆装方法及拆装工具!&"特殊元件%部件的维修方法!’"要求定期测试%维护保养的测试点%加油口%排油口%取样口%滤油器等的设置位置!("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试验!"&"!系统应按规定或协议进行性能试验"以确定其性能是否符合本标准及设计的各项要求! !"&"$液压系统不得有任何漏油!!"’运输及包装!"’"!设备要求分段运输时"对已拆下的管路与它们相应的端孔或接头均必须标上识别标志! !"’"$所有设备必须包装完好"防止损坏与变形并在运输期间保持其识别标志!!"’"%液压设备的外露口应用密封帽封闭"装运期间外螺纹必须加以保护!!"(标志!"("!每个元件必须编上件号!这些件号必须和系统图和管路安装图中的相一致!这些件号或字母应标在邻近元件的装置上"而不在元件上!!"("$元件孔口"包括先导孔口%测试口和放油口等均必须清楚而持久地加以标志"且与回路图上的相一致!!"("%在电气与液压系统图上"电动操纵装置的标志必须一致!!"(")装在油路板内的插装阀与其他控制元件&阻尼器%梭阀%单向阀’"必须在其检拆口附近加上标志"当检拆口位置在一个或几个元件下面时"则必须在元件近旁提供识别标志"并注上)内装)字样! !"!*操纵力设计时"应使手动控制机构上的力不超过下述数值#手指*+,手腕-+,单手臂*.+,双手臂/.+,$液压泵!液压马达和液压缸$+!液压泵%液压马达$"!"!液压泵与原动机之间的联轴器的型式与安装要求必须符合液压泵和原动机制造厂的规定! $"!"$液压泵与原动机以及液压马达与被驱动装置的安装底座必须具有足够的刚性"以保证运转时始终同轴!$"!"%外露的旋转轴和联轴器必须有防护罩!$"!")设计液压泵的进油管路时"必须使它的进油压力与其他条件均符合泵制造厂的规定值!进油管路必须尽量短而直"避免断面突变!$"!",泵的进油管路%滤油器不得吸入空气"并且不应有聚集空气的死角!泄油%放气等管路安装好后"空气不得侵入系统内!!"#"$在应用液压马达时!必须考虑它的起动力矩"失速力矩"负载变化和负载动能等的影响#!%!液压缸!"!"&设计液压缸时!必须对行程"负载和装配条件加以充分的考虑!以防活塞杆在外伸工况时产生不正常的弯曲$!%!%!支座式液压缸如不采用键或销承受剪应力时!则底脚固定螺栓必须能经受全部剪应力而不致引起危险$!%!%’安装液压缸时!如结构允许!进出油口位置必须在最上面$液压缸必须装成使其能自动放气或装有方便的放气口$’控制阀’%&安装’%&%&板式阀或插装阀必须有正确定向措施$’%&%!为保证安全!阀的安装必须考虑重力%冲击或振动对阀内主要零件的影响$’%!失效防护在起动"制动或在控制系统失灵时!须保持自身位置的执行元件!必须由起失效保护作用的阀来控制$’%’阀的操纵’%’%&设计或安装机械操纵阀时!过载或超程不得引起事故$’%’%!除非另行说明!电动操纵阀必须有用手操作的设施!并应避免该设施误动作$(液压油!液"(%#基本要求(%#%#必须说明系统中规定使用的液压油&液’品种%特性$(%#%!有火灾危险处!应使用难燃液压液!但须考虑与下列二类物质相适应(!"保护性涂料以及其他会与系统发生关系的液体!例如油漆%处理液或维修油液##"能和溢出或泄漏的难燃液压液相接触的部件!例如电缆%电线等#(%#%’设计系统时所规定的液压油&液’必须适应系统中所有元件与橡胶件#(%!液压油&液’的维护%检查和更换必须按说明书规定的方法维护液压油&液’#必须定期检查系统中液压油&液’的粘度%酸值%清洁度等品质!如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更换#(%’其他设备或液压油&液’供应单位必须提供使用液压油&液’时人员劳动卫生要求!失火时产生毒气和窒息的危险性以及废液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资料#)辅助元件和装置)%#管路%接头及通道)%#%#在整个工作温度和系统通流能力范围内!必须使流体流经管路%接头与油路板的压降不会对系统的效率和响应产生不利影响#)%#%!管子弯曲处应圆滑!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及压扁现象&短长轴比不得小于$%&’’#)%#%’管路设置应安全合理!便于元件调整%修理%更换#)%#%(通到油箱的泄油管路%先导控制回油管路与主回油管路!除非有可靠的防止干扰的方法!否则均应独立配管#)%#%)系统在装配前!接头%管路及通道&包括铸造型芯孔%钻孔等’必须清洗干净!不允许有任何污物&如铁屑%毛刺%纤维状杂质等’存在#!"#"$带有节流孔的接头!在回路图上应表明其节流孔尺寸"用途"位置与标志#带有节流孔的接头应永久地作出标记!该标记应与回路图相一致$!%&%’软管只能应用于%!"设备的可动元件之间&#"便于替换件的更换处&$"抑制机械振动或噪声的传递处$!%&%(安装软管必须考虑%!"使长度尽可能短!以避免设备在运行中发生软管严重弯曲与变形&#"在安装或使用时扭转变形最小&$"不应使软管位于易磨损之处!否则应予保护&%"如软管自重会引起过分变形时!软管应有充分的支托或使管端下垂布置$!%#%)如软管的故障会引起危险!必须限制使用软管或予以屏蔽$!%#%#*管子在其端部与沿长度上应采用管夹加以牢固支承!管夹间距应符合下表规定%管子外径&&管夹间距离&!’()*(+,-),-+-(!*"((!*"-(!,"((!+&%&&管夹不得焊于管子上!也不应损坏管路$!%&%&,管路不允许用来支承设备或油路板$!%&%&-执行元件与它相应的流量控制元件之间可设置测试口!在出口节流系统中!应在执行元件的进口处设测试口!以确定进给压力$!%&%&.当要检测多个压力时!可采用具有一个压力表和一个选择阀组成的多点测试装置!测后压力表必须卸压!多点测试装置必须在回路图上指明!同时每根管子应加以标记$!+#+#!系统中应设置液压油’液(的取样装置$!+#+#$油路板的表面平面度与粗糙度必须符合阀制造厂的规定$!+,油箱!+,+#油箱设计必须符合下述基本要求%!"油箱公称容量应符合./,01230*的规定在系统正常工作条件下!特别是系统中没有安装冷却器时!必须能充分散发液压油’液(中的热量&$"具有较慢的循环速度!以便析出混入的空气和沉淀较重的杂质&%"用挡流板或其他措施将回油与液压泵的进口处分开&如采用挡流板!挡流板不妨碍油箱清洗&5"在正常工况下!必须容纳全部从系统中流来的液压油’液(&64在整个工作周期内!液位必须保持安全工作高度!并有足够的空间以便热膨胀和分离空气$!+,+,必须防止溢出或漏出的污染液压油’液(直接回到油箱中去$!+,+-油箱支承结构的要求%!4油箱的底部可提高到离安装面*-(&&以上!以便搬移"放油和散热须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便在装配和安装期间能用垫片和楔块等进行调整$!+,+.必须减少油箱自身的振动与噪声!特别是当元件直接安装在油箱上时$!+,+!对油箱盖板的要求%!4可拆的盖板!其结构必须能阻止杂质进入油箱必须避免集聚固体"液体杂质和废物的区域$!!!!!!!!!"油箱底部的形状必须能将液压油!液"放净##"为清洗油箱应配备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手孔盖或人孔盖$以便清洗油箱整个内部%!"#"$管子进出油箱要求&!"回油管路终端应在油箱最低液压油!液"位以下##"穿过油箱顶盖的管子均应有效密封%!%&%’油箱的表面处理要求&!"所有内表面必须彻底清洗并除去全部水分’灰尘’溶剂’锈蚀物’碎渣’纤维和其他杂质等# #"内表面涂敷的涂料必须适应液压油!液"及环境#$"当内表面不涂涂料而可能生锈时$必须采用防锈措施$但不得污染液压油!液"%!%&%(充液点近旁必须有液位计%!%#%)*在通气油箱的上部$应有空气滤清器$使油箱内空气达到清洁度标准%!+,蓄能器!%,%-当设备关闭时$装有蓄能器的液压回路必须能自动释放蓄能器中的压力$或能使回路与蓄能器可靠隔离%!","&当设备停车时$液压回路仍要利用蓄能器中有压液体来工作的情况下$必须在蓄能器上或靠近蓄能器的显眼之处$示出安全使用说明$其中应包括%注意&压力容器%的字样%!",",蓄能器的排放速率必须与系统使用要求相符$但不得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气体加载式蓄能器的充气和安装必须符合制造厂的规定%!+.滤油器!+.+-为消除液压油!液"中有害杂质$必须装有滤油器$滤油器的等级和过滤后液压油!液"清洁度应符合元件与设备的要求%!+.+&滤油器应安装在方便之处$并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更换滤芯$且不必将油箱排油就能维修% !+.+,为了指示滤油器何时需要清洗和更换滤芯$必须装有污染指示器或设有安装测试设备%!+.+.在用户特别提出设备不停车而能更换滤芯时$应满足用户要求%!+.+!吸油滤油器必须选择与安装适当$尤其在冷起动条件下$液压泵的吸入条件应符合&"’"(款的规定%!+.+/如使用磁性滤油器$在维护和使用中应防止吸附的杂质掉落%!+!热交换器!+!+-使用加热器时$它的表面耗散功率不得超过)"*+,$-&%!+!+&使用热交换器时$应有液压油!液"和冷却!或加热"介质的测温点%!+!+,使用热交换器时$可采用自动温控装置$以保持液压油!液"的温度在使用范围内%!+!+.用户必须使用制造厂规定的冷却介质$如使用特种冷却剂或用水而水源很脏$水质有腐蚀性$水量不足时$必须向制造厂提出%!+/密封件密封件的材料必须与它相接触的材料及环境相适应%/控制机构/+-回路保护装置/+-+-如回路中工作压力或流量超出规定而可能引起危险或事故时$则必须有保护装置%/+-+&调整压力和流量的控制元件$必须制造和装配成能防止调整值超出铭牌上标明的工作范围%在重新调整之前$必须一直保持调整装置的调整值%/+-+,当整个设备上有一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自动和!或"人工控制装置时$如任何一个出故障会引起人身危险和设备损坏时$必须装有联锁保护%!"#"$当系统处于停车位置!液压油"液#从阀$管路和执行元件泄回油箱会引起设备损坏或造成危险时!必须有防止液压油"液%泄回油箱的措施&!%&%’回路必须设计成能在液压执行元件起动$停车$空转$调整和液压故障等工况下防止失控运动与不正常的动作顺序"特别是作垂直和倾斜运动时%&!%&%!在压力控制与流量控制系统中!元件的选用和设置应适当考虑工作压力$温度与负载的变化对元件与系统的响应$重复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人工控制装置!%(%#设备必须有紧急制动或紧急返回控制!以确保安全&!%(%(对紧急制动和紧急返回控制的要求’!"必须容易识别(#"必须设置在每个操作人员工作位置处!并且应在所有工作条件下操作方便!为了实现这些要求!可增加一些附加的控制装置($"必须立即动作(%"必须与其他控制装置的调节或节流装置在功能上不能相互干扰!且不受它们的影响(&"不得要求向任何一个执行元件输入能量(’"只能用一个人工控制装置!去完成全部紧急操纵(("在从伺服阀来的执行元件管路上!可设置足够的紧急制动阀&!%(%)紧急制动后!自动工作循环的再起动!不得引起设备损坏或造成危险!如需执行元件重新回到起动位置!必须具有安全的手动控制装置&!%(%$手控杆的运动方向不得引起操作混淆!例如’向上拨动手控杆时不应使执行元件向下动作& !%(%’对多个执行元件的顺序控制回路或自控回路!为了调整每个执行元件的行程!必须设有单独的人工调整装置&!%)控制装置的安装要求!%)%#所有控制装置的布置位置必须能防止下列不利因素’!"失灵和预兆性事故(#"高温($"腐蚀性气体&!%)%(各种控制装置必须位于调节和维修方便之处&!%)%)人工控制装置的位置和安装要求’!"置于操作者的正常工作位置附近并能够摸得到(#"不得要求操作者把手伸过或越过转动或运动之设备零部件去操作控制装置($"不妨碍设备操作者的正常工作活动&!%)%$尽量采用位置顺序控制&当单独用压力顺序控制或时间顺序控制将会因顺序失灵而可能损坏设备时!必须采用位置顺序控制&!%$回路相互关系整个系统的工况或系统某一部分的工况不得对其他部分造成不利影响&!%’伺服控制回路!%’%#伺服阀与相关的执行元件的安装位置应越近越好!以减少阀与执行元件间所包含液体的容积& !%’%(在伺服阀前的供油管路中!必须采用全流量滤油器&它必须靠近伺服阀而且无旁通!但必须配置滤芯污染指示器&!%’%)必须提供一个取样阀来提取液压油)液%样品!以供检验液压油"液%的清洁度与状况& !%’%$当系统用清洗板清洗到所要求的液压油"液%清洁度标准之前!伺服阀不得装到系统中去&。
JBT10205液压缸技术条件.pdf
![JBT10205液压缸技术条件.pdf](https://img.taocdn.com/s3/m/7417b5b419e8b8f67c1cb9f5.png)
液压缸技术条件 (GJB/T10205-2000)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JB/T10205-2000 液压缸技术条件》本标准归口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批准人:II液压缸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单、双作用液压缸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或性能相当的其它矿物油为工作介质的双作用或单作用液压缸。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346—1988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GB/T 2348—1993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GB/T 2350—1980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活塞杆螺纹型式和尺寸系列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 2878—1993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和尺寸GB/T 2879—1986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GB/T 2880—1981 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和公差GB/T 6577—1986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GB/T 6578—1986 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型式、尺寸和公差GB/T 7935—1987 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GB/T 15622—1995 液压缸试验方法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JB/T 7858—1995 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3 定义GB/T 17446 中所列定义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称压力液压缸工作压力的名义值。
即在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并能保证设计寿命的工作压力。
3.2 最低起动压力使液压缸起动的最低压力。
3.3 理论出力作用在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上的力,即油液压力和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的乘积。
JB-T10051—1999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解读
![JB-T10051—1999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b0746e87c1cfad6185fa70b.png)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JB/T 10051—1999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 2000—03—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对ZB J50 016—89《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
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技术内容有以下变化:——原3.3.7删去“对于复杂的液压系统,其外露”的字样,改为“管路应作标记,用涂不同颜色的涂料加以区别”;——原3.4.3前面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液压站的底部可……”;——增加“3.4.9油箱内壁可镀锌,但不得涂油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 J50 016—89。
本标准由广州机床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机床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镇藩、朱俊峰、罗慧、老国鎏。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的要求、装配与调试、安全及其它。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的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86.1—1993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GB/T 7632—1987 机床用润滑剂的选用JB/T 7938—1995 液压泵站油箱容量系列JB/T 9871一1999 金属切削机床精度等级JB/T 9875—1999 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3 要求3.1 基本要求3.1.1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与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a)人身安全;b)运转正常;c)设备使用寿命长;d)维修方便。
3.1.2 机床液压系统所用的液压元件和部件,其性能必须符合有关质量标准或设计的各项技术要求。
3.1.3 为保证机床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应选用符合GB/T 7632规定的油液作为工作介质。
必须在便于更换维修的位置设置油液过滤装置,油液在注入液压系统油箱(池)前应仔细过滤。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2007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ce9c867e21af45b207a87d.png)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1 概况2007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新《重标》)第一卷第3部分“通用技术条件”,共编入标准二十六项。
其中包括: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标准一项,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JB/T5000.1~15-2007及JB/ZQ4722-2006十六项,液压、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三项,以及运输包装方面的标准六项。
与1998年版《重型机械标准》(以下简称原《重标》)第一卷第三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的项目相比,删除了一项标准,增加了五项标准,该套标准包含从原材料、外购件、铸件、焊件、锻件、切削加工件、配管、涂装、装配到产品包装全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通用的,也是必须执行的技术规范。
是新《重标》的重点部分。
新、旧《重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项目对照。
见表1。
JB/ZQ 4722-2006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补焊、JB/T 10607-2006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使用规范、GB/T 18923-2002 运输包装件质量界限、道路车辆外廓尺寸、GB 1589-2004轴荷及质量限值五项标准。
取消了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GB/T 1413- 1998 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中已包含GB/T 1834- 80通用集装箱最小内部尺寸的内容,GB/T 1413-1998将二项标准合并为一项标准。
下面重点介绍JB/T5000.1~15新、旧标准的主要差异。
2 JB/T 5000.1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产品检验》2.1 产品检验的一般要求2.1.1 增加了2.1条对半成品(原材料)的定义。
2.1.2 新《重标》根据使用要求,增加了2.1.3条对半成品的检验要求。
2.1.3 增加了2.3 C)条对外协配套件的选用要求。
2.1.4 新《重标》中的表2将焊缝缺陷等级、焊接件尺寸偏差及形位公差等级的图样标注由原来的4个等级改为3个等级,取消了原《重标》焊缝质量评定级别DS、DK级、焊缝缺陷等级Ⅳ级及尺寸与角度偏差等级D级和形位公差等级H级。
J B-T 10051—1999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J B-T 10051—1999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1ee5826433687e21af45a9cb.png)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JB/T 10051—1999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2000—03—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对ZB J50 016—89《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
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技术内容有以下变化:——原3.3.7删去“对于复杂的液压系统,其外露”的字样,改为“管路应作标记,用涂不同颜色的涂料加以区别”;——原3.4.3前面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液压站的底部可……”;——增加“3.4.9油箱内壁可镀锌,但不得涂油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 J50 016—89。
本标准由广州机床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机床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镇藩、朱俊峰、罗慧、老国鎏。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的要求、装配与调试、安全及其它。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的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86.1—1993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GB/T 7632—1987 机床用润滑剂的选用JB/T 7938—1995 液压泵站油箱容量系列JB/T 9871一1999 金属切削机床精度等级JB/T 9875—1999 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3 要求3.1 基本要求3.1.1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与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a)人身安全;b)运转正常;c)设备使用寿命长;d)维修方便。
3.1.2 机床液压系统所用的液压元件和部件,其性能必须符合有关质量标准或设计的各项技术要求。
3.1.3 为保证机床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应选用符合GB/T 7632规定的油液作为工作介质。
必须在便于更换维修的位置设置油液过滤装置,油液在注入液压系统油箱(池)前应仔细过滤。
液压系统技术要求
![液压系统技术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b4b21c56312b3169a451a468.png)
粮油加工机械通用技术条件液压系统技术要求(LS/T 3501.8—199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单机控制或多机集中控制的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粮油加工机械。
2 引用标准GB 2346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GB 2347 液压泵及马达公称排量系列GB 1239 普通圆柱螺旋弹簧JB 825 油压系统管路公称通径系列参数3 一般要求3.1 液压系统应设有:动力部分(液压泵)、执行部分(液压缸和液压马达)、控制部分(压力、流量及方向控制阀)及辅助部分(滤油器、管件、油箱)等。
油箱应设有:油位指示装置、通风孔和加油、放油口。
3.2 液压系统公称压力应符合GB 2346的规定,液压泵及液压马达公称排量应符合GB 2347的规定。
管路公称通径应符合JB 825的规定。
3.3 液压系统中的主要工作件,如活塞、活塞杆、滑阀、缸体等工作表面不得有裂纹、划伤、锈蚀,并不得用锉刀、砂布等进行修整。
3.4 液压装置中的工作弹簧应不低于GB 1239中二级精度的要求。
3.5 液压装置装配前,零部件必须彻底清洗。
油箱经仔细清理后宜涂以浅色耐油漆。
3.6 液压装置应根据工作条件,明确规定其液压用油。
3.7 液压泵的入口油温不应超过60℃。
4 液压泵及其安装4.1 液压系统中的泵,其无负荷排量及满负荷效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超负荷(不低于额定压力的125%)运转1min及冲击负荷下工作正常。
泵在工作中不得有外渗漏及异常噪声。
振动、温升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4.2 液压泵应尽量安装在油液内。
当安装在油面以上时,其吸油高度一般不超过300mm。
4.3 液压泵吸油管路应保证可靠的密封,并插入油液足够深度。
4.4 在新设计的产品中液压泵不得采用带传动。
5 管路安装5.1 液压系统管路安装应力求排列整齐、线路短、弯曲少,并严禁和运动零件相接触。
5.2 平行或交错管子之间,须有10mm以上的间隙,以防接触和振动。
JB-T 10051—1999 金属切削机床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JB-T 10051—1999 金属切削机床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52bb65aaea998fcc220ed0.png)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JB/T 10051—1999国家机械工业局1999—10—08批准2000—03—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对ZB J50 016—89《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的修订。
修订时,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技术内容有以下变化:——原3.3.7删去“对于复杂的液压系统,其外露”的字样,改为“管路应作标记,用涂不同颜色的涂料加以区别”;——原3.4.3前面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液压站的底部可……”;——增加“3.4.9油箱内壁可镀锌,但不得涂油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ZB J50 016—89。
本标准由广州机床研究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机床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镇藩、朱俊峰、罗慧、老国鎏。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的要求、装配与调试、安全及其它。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为工作介质的金属切削机床液压传动及控制系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86.1—1993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GB/T 7632—1987 机床用润滑剂的选用JB/T 7938—1995 液压泵站油箱容量系列JB/T 9871一1999 金属切削机床精度等级JB/T 9875—1999 金属切削机床随机技术文件的编制3 要求3.1 基本要求3.1.1 金属切削机床液压系统的设计、制造与使用应满足以下要求:a)人身安全;b)运转正常;c)设备使用寿命长;d)维修方便。
3.1.2 机床液压系统所用的液压元件和部件,其性能必须符合有关质量标准或设计的各项技术要求。
3.1.3 为保证机床液压系统的正常工作,应选用符合GB/T 7632规定的油液作为工作介质。
必须在便于更换维修的位置设置油液过滤装置,油液在注入液压系统油箱(池)前应仔细过滤。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a1802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3.png)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液压系统是一种将液体作为传动介质的动力系统。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是指为了确保液压系统能够稳定、高效地运行,满足设计要求和技术规范所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条件。
下面将对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进行详细介绍。
1. 工作压力: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了系统的工作压力范围。
工作压力的选择应考虑系统的工作环境、所需的功率和所使用液体的特性等因素。
在确定工作压力时,需要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液压元件的工作压力限制。
2. 流量范围: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还规定了系统的流量范围。
流量是指液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液压系统的体积。
流量的选择应根据系统的工作负荷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对于高流量要求的系统,应选用流量大的液压元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 温度范围: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规定了系统的工作温度范围。
液压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液压系统进行冷却和加热控制。
在选择液压元件和液体时,需要考虑其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以确保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
4. 负载能力: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还规定了系统的负载能力。
负载能力是指液压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荷。
液压系统的负载能力取决于液压元件和液压系统的结构和材料等因素。
在选择液压元件和设计液压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负载要求,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负载要求。
5. 控制方式: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还规定了系统的控制方式。
液压系统的控制方式包括手动控制、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等。
在选择液压元件和设计液压系统时,需要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和应用场景来确定控制方式。
6. 效率和可靠性: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还规定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要求。
液压系统的效率是指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和工作效率,可靠性是指系统的故障率和可维护性。
在设计液压系统时,需要考虑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液压元件和设计合理的系统结构,以确保系统能够高效、可靠地工作。
7. 安全性和环保性: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中还规定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环保性要求。
JBT液压缸技术条件
![JBT液压缸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7e79e5fe852458fb760b5658.png)
1.1.1.1.1.3液压缸技术条件 (GJB/T10205-2000)前言本标准修改采用《JB/T10205-2000液压缸技术条件》本标准归口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批准人:液压缸技术条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单、双作用液压缸技术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以液压油或性能相当得其它矿物油为工作介质得双作用或单作用液压缸。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得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得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得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得可能性。
GB/T2346—1988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公称压力系列GB/T 2348-1993 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缸内径及活塞杆外径GB/T 2350—1980液压气动系统及元件—活塞杆螺纹型式与尺寸系列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得检查)GB/T 2878—1993 液压元件螺纹连接油口型式与尺寸GB/T 2879—1986 液压缸活塞与活塞杆动密封沟槽型式、尺寸与公差GB/T 2880—1981 液压缸活塞与活塞杆窄断面动密封沟槽尺寸系列与公差GB/T 6577—1986 液压缸活塞用带支承环密封沟槽型式、尺寸与公差GB/T 6578-1986 液压缸活塞杆用防尘圈沟槽型式、尺寸与公差GB/T 7935—1987液压元件通用技术条件GB/T15622-1995 液压缸试验方法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JB/T 7858—1995液压元件清洁度评定方法及液压元件清洁度指标3定义GB/T 17446 中所列定义及下列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公称压力液压缸工作压力得名义值。
即在规定条件下连续运行,并能保证设计寿命得工作压力。
3.2 最低起动压力使液压缸起动得最低压力。
3、3 理论出力作用在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上得力,即油液压力与活塞或柱塞有效面积得乘积。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
![液压系统制造、试验、检验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6fb9ff6eb307e87101f696c6.png)
GB191-85
包装运输图示标志
GB7284-87
框架木箱标志
GBn193-83
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3323-82
铜焊缝射线照相质量等级的规定
Q/ZB4000.3-86
焊缝外部缺陷允许范围
GB985-88
低碳钢合金钢焊坡口基本形成
JB/JQ20502-88
液压元件内部清洁度检测方法
第一部分:颗粒计数法(试行)
折边等公差要求;
1.2.1. 长度尺寸公差按表 1-1 实施 切削弯曲长度尺寸公差
表 1-6
0.5
3
6 30 120 400 1000 2000 4000
|
|
|
|
|
|
|
|
|
3
6 30 120 400 1000 2000 4000 8000
切削 ±0.1 ±0.1 ±0.2 ±0.3 ±0.5 ±0.8 ±1.2 ±2
1.1.5. 系统中所有元件必须按元件制造厂的规定应用和进行操作。 1.1.6. 所有装在系统上的橡胶密封件,包括外购液压元件上已装上的橡胶密
封件,都必须在有效使用期内。
1.1.7. 所有加工零件在装配前必须清除毛刺,并进行仔细清洗。 1.2. 一般要求
当生产图纸上未注明的切削加工、板材、管道、型钢的下料;板材的弯曲、
±10′ 0.0029 ±15′ 0.0044
注:垂直度与斜度的公差必须小于长度尺寸公差。
±5′ 0.0015 ±10′ 0.0029
1.3. 焊接要求
焊接件应符合焊接件通用技术要求 JB/ZQ4000.3-86 的有关规定。
1.3.1. 焊接长度公差分 B、C、D3 级,见表 1-4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39db3258fb770bf78a5588.png)
&’* #’+ #’, #’%-
操作装置 管路 需方 供方
0781!.356 %8=3$8
给控制机构提供输入信号的装置 % 例如 " 凸轮 & 电开关 ’$
737356 7/1$:!481 4/779381
管接头 & 软管接头和连接件与硬管或软管的任何组合 ! 这种组合使得液压油液能在元件之间流动 $ 规定对机器 & 装置 & 系统或元件的要求 ! 并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的一方 $ 承包提供满足需方要求的产品的一方 $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 批准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
中 国 第 一 重 型 机 械 集 团 公 司 标 准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 #$%&’#$$% 代替 &’!" ()**+%,-( $
范围 本标准提供了用于工业制造过程的机械设备上液压系统的一般规则 ! 以此作为对供方和需方的一 种指导 ! 来保证 "
!" 安全性 # #" 系统的连续运行 # $" 维修容易和经济 # %" 系统的使用寿命长 $ &
系统或任何元件的整个工作温度范围 " 不应超出规定的安全使用范围 %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
!"!" #$%&’#$$%
返回总目录
返回分目录
后退
!
!"!"#"$ !%&
表面温度
液压系统设计应通过布置或安装防护装置来保护人员免受超过触摸极限的表面温度的伤害 ! 系统要求 ! 需方和供方应确定有关系统运行和功能的技术规格 " 其中包括 #
液压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液压系统设计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d539ea82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5c.png)
液压系统设计规范一、图样要求1、正确标注各视图的关系,正常的三视图不用标注视向,摆放要标准,其余视图均要有明显的箭头及字母指示标注。
如果正常视图中能够表达清楚,不要再单独画出局部视图,在不影响图面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在主要视图中标注尺寸(尤其是阀板图)。
2、要求视图要以主视图左上角为坐标原点。
3、图纸上的字体要采用仿宋体,字体大小按1:1图面选择4号。
二、各种部件的要求1、原理图:(1)主电机、泵的参数,循环冷却装置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以下标识可直接写在相关元件图形的附近.(2)压力表、压力阀、压力继电器、蓄能器各种压力的设定值.(3)各种管路(如压力、回油、泄油等)和连接液压执行元件管路外径和壁厚。
(4)各液压执行机构要标注名称,对应的液压油缸或液压马达要标注规格参数及接油口尺寸。
(5)各种过滤器的过滤精度。
(6)各种不同性能管子的代号(P、T、L、A、B、X等),具体编号规则按“液压系统常用编码规则”执行。
(7)温度、液位、油箱容积等的设定值。
(9)介质的型号及等级要求.(10)电机、电气触点、电磁铁线圈编号。
(11)测压点代号:泵站部分压力口采用MP1、MP2·;阀站部分执行机构A、B压力口MA1、MB1,MA2、MB2·.(12)所有的压力、温度、液位、电磁铁代号都要设铭牌。
液压站要设置液压厂厂铭牌(大、小两种规格),在泵、阀站相应位置给出底板,明细中不用给出厂铭牌序号,把合不能采用铆钉,要用螺钉或再加螺母把紧。
(13)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常用——mm、MPa 、kW、m/s、L/min、ml/r、r/min、kg、V—Hz、℃等)。
2、总图(1)技术性能中要清楚写出系统流量、压力、电机、泵、加热器、油箱容积、液压介质型号与等级等参数,如下示例。
技 术 性 能1.系统工作压力--------------------------10MPa2.系统工作流量----------------------180/min3.循环冷却系统工作压力-------------------1MPa4.循环冷却系统工作流量---------------100L/min5.螺杆泵(一台)型号-----------------TRL140R39-U8.6-V-W115流量------------------------------100L/min最高压力----------------------------1.6Pa6.螺杆泵电机(一台)型号--------------------------Y100L2-4(B5)电机功率-------------------------------3kW转速-----------------------------1430r/min电压-----------------------------660V-50Hz7.风冷却器(一台)型号---------------------------FKL-S91-650 冷却能力------------------------------15kW 电机功率--------------------------1.5kW 转速-----------------------------1430r/min 电压-----------------------------660V-50Hz 11.油箱容积----------------------------------1200L 材质---------------------------------不锈钢12.工作介质---------------QUINTOLUBRIC 888-4613.系统清洁度--------------------------NAS7级9.电动机(两台一用一备)型号--------------------------Y225M-6(B35) 功率----------------------------------30kW 转速-----------------------------980r/min电压-----------------------------660V-50Hz 10.电加热器(四台)型号--------------------------G1.1/2-1000W 功率--------------------------------4W 电压-----------------------------660V-50Hz 8.恒压变量柱塞泵(两台一用一备)型号--------------A4VSO180DR/30R-PP13N00 排量-------------------------------180ml/r 额定压力-----------------------------35MPa(2)技术要求示例技 术 要 求1.各部件管件联接前应检查各处油口的封堵是否完好,在确认未从油口进入污物杂质后,方可连接管路。
(完整word版)JBT10205液压缸技术条件
![(完整word版)JBT10205液压缸技术条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1157d8f18583d0496459ea.png)
径 D≤ 70mm时,外渗漏量 qV≤ 0.05mL;当套筒直径 D> 70mm时,外渗漏量 qV≤ 0.001 D mL。
注: 多级套筒式单作用液压缸,直径 D为最终一级柱塞直径和各级套筒外径之和的平均值。
4.2.5 耐久性 4.2.5 .1 双作用液压缸,当活塞行程
L≤500mm时,累计行程≥ 100km;当活塞行程> 500mm时,累
计换向次数 N≥ 20 万次。
4.2.5.2 单作用液压缸
a) 活塞式单作用液压缸,当活塞行程 L≤ 500mm时,累计行程≥ 100km;当活塞行程 L> 500mm
时,累计换向次数 N≥ 20 万次。
b) 柱塞式单作用液压缸,当柱塞行程 L≤ 500mm时,累计行程≥ 75km;当柱塞行程 L> 500mm时,
第 3页 共7页
4. 1. 5 其它方面应符合 GB/T 7935 — 1987 中 1.2~1.6 的规定。
4. 1. 6 有特殊要求的产品,由用户和制造厂商定。
4. 2 使用性能
4. 2. 1 最低起动压力
4. 2. 1. 1 双作用液压缸
双作用液压缸的最低起动压力不得大于表 1 的规定。
表1
累计换向次数 N≥ 15 万次。
c) 多级套筒式单作用液压缸,当套筒行程 L≤ 500mm时,累计行程≥ 50km;当套筒行程 L> 500mm
时,累计换向次数 N≥ 10 万次。
5 的规定。
第 4页 共7页
表5
4. 2. 2. 2 单作用液压缸的内泄漏量不得大于表
6 的规定。 表6
4. 2. 3 负载效率 液压缸的负载效率不得低于 90%。 4.2.4 外渗漏 4.2.4.1 除活塞杆(柱塞杆)处外,不得有渗漏。 4.2.4.2 活塞杆(柱塞杆)静止时不得有渗漏。 4.2.4.3 外渗漏量 a) 双作用液压缸 活塞全行程换向 5 万次,活塞杆处外渗漏不成滴。换向 5 万次后,活塞每移动 100m,当活塞杆径 d≤ 50mm时,外渗漏量 qV≤ 0.05mL;当活塞杆径 d>50mm时,外渗漏量 qV< 0.001 d mL。 b) 单作用液压缸 ——活塞式单作用液压缸 活塞全行程换向 4万次,活塞杆处外渗漏不成滴。换向 4 万次后,活塞杆每移动 80m 时,当活塞 杆径 d≤ 50mm时,外渗漏量 qV≤ 0.05mL;当活塞杆径 d> 50mm时,外渗漏量 qV≤0.001 d mL。 ——柱塞式单作用液压缸 柱塞全行程换向 2.5 万次,柱塞杆处外渗漏不成滴。换向 2.5 万次后,柱塞每移动 65m 时,当柱塞 直径 d≤ 50mm时,外渗漏量 qV≤ 0.05 mL ;当柱塞直径 d> 50mm时,外渗漏量 qV≤ 0.001 D mL。 c) 多级套筒式单作用液压缸 套筒全行程换向 1.6 万次,套筒处外渗漏不成滴。换向 1.6 万次后,套筒每移动 50m 时,当套筒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B/T 3766—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12—17批准2002—06—01实施前言本标准是依据ISO 4413:1998《液压传动关于系统的一般规则》对GB/T 3766一1983的修订,在技术内容上与该项国际标准等效。
本标准删除了ISO 4413中的附录C、附录D和附录E,因为此三项附录对本标准的使用关系不大且增加了标准的篇幅。
依据ISO 4413:1998,本标准对GB/T 3766—1983在以下内容有所改变:在“要求”章节中增加“危险”和对“现场条件”的要求;在“能量转换元件”、“液压阀”、“液压油液和调节元件”以及“管路系统”等章节的要求更加细致、具体;增加“系统设计”、“诊断和监控”、“清理和涂漆”、“运输准备”、“试运行”和“标注说明”等章节以及“附录A”和“附录B”。
此外,为便于本标准的使用,还增加“附录C”,以提供本标准引用的国内标准与ISO 4413:1998中相应引用标准的对照。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 3766—1983。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液压气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新德、赵曼琳、吴志明。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3年6月,此文本为第二版。
ISO前言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是各个国家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的世界性联盟。
通常,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过ISO技术委员会进行。
任何成员团体对某技术委员会为之设立的题目感兴趣,都有权在该技术委员会取得代表资格。
与ISO有联系的官方或非官方国际组织同样可参与此项工作。
对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的所有事务,ISO与国际电工技术委员会(IEC)紧密合作。
技术委员会所采纳的国际标准草案被分发给成员团体进行表决,作为国际标准发布,至少需要有75%的成员团体投票赞同。
国际标准ISO 4413是由ISO/TC 131流体传动系统技术委员会的SC 9装置和系统分技术委员会制定。
此第二版做了技术修订,废止并代替第一版。
本国际标准的附录A至D仅供参考。
引言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功率是借助于密闭回路内的受压液体来传递和控制的。
液压传动系统的应用需要供方和需方之间有透彻的理解和准确的沟通。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这种理解和沟通,并将由应用液压系统的经验中获取的许多良好做法形成文件。
采用本标准有助于:a)对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要求的确认和规定;b)对各自的责任范围的认定;c)使系统及其元件的设计符合规定的要求;d)对液压系统安全性要求的理解。
本标准给出的一般规则不具有法律效力,除非这些条款被包括在需方与供方之间的契约中。
与本标准中某些部分不一致的内容,也应由需方与供方在契约中书面商定。
可适用的国家或地方的法规或法律应引起需方和(或)供方的注意。
包含动词“应”的一般规则是良好的工程做法的建议,普遍适用并极少例外。
本文中使用动词“宜”的条款不是表示供选择,而是表示一种所希望的工程做法,它可能会由于某种过程、环境条件或设备规格的特殊性而不得不加以修正。
本文中用星号(*)标记的标题和内容部分,表示需要供方与需方协商来确定要求和(或)责任的分条款,这些分条款也被列在附录A中。
1 范围本标准提供了用于工业制造过程的机械设备上液压系统的一般规则,以此作为对供方和需方的一种指导,来保证:a)安全性;b)系统的连续运行;c)维修容易和经济;d)系统的使用寿命长。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86.1—1993 液压气动图形符号(neq ISO 1219—1:1991)GB/T 2514—1993 四油口板式液压方向控制阀安装面(eqv ISO 4401:1980)GB/T 2877—1981 二通插装式液压阀安装连接尺寸GB 4208一1993 外壳防护等级(1P代码)(eqvIEC 529:1989)GB/T 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技术条件(eqv IEC 204—1:1992) GB/T 8098—1987 板式液压流量控制阀安装面(eqv ISO 6263:1987)GB/T 8100—1987 板式联接液压压力控制阀(不包括溢流阀)、顺序阀、卸荷阀、节流阀和单向阀安装面(eqv ISO 5781:1987)GB/T 8101—1987 板式联接液压溢流阀安装面(eqv ISO 6264:1987)GB/T 14039—1993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eqv ISO 4406:1987)GB/T 17446—1998 流体传动系统及元件术语(idt ISO 5598:1985)GB/T 17487一1998 四油口和五油口液压伺服阀安装面(idt ISO 10372:1992)GB/T 17489—1998 液压颗粒污染分析从工作系统管路中提取液样(idt ISO 4021:1992) JB/T 5244—1991 液压阀用电磁铁JB/T 5963—1991 二通、三通、四通螺纹式插装阀阀孔尺寸ISO 1219—2:1995 流体传动系统和元件图形符号和回路图第2部分:回路图ISO 4400:1994 流体传动系统和元件带接地点的三脚电插头特性和要求ISO 6149—1:1993 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带ISO 261螺纹及O形密封圈的油口和螺纹端头第1部分:在锪孔沟槽中装有O形密封圈的油口ISO 6162:1994 液压传动用在2.5 MPa至40MPa(25 bar至400 bar)压力下的四螺钉对开法兰型式Ⅰ米制系列和型式Ⅱ英制系列ISO 6164:1994 液压传动用在25 MPa至40MPa(250bar至400bar)压力下的四螺钉整体方法兰ISO 6952:1994 流体传动系统和元件带接地点的两脚电插头特性和要求ISO 7790:1997 液压传动02、03和05规格的四油口叠加阀和四油口方向控制阀夹紧尺寸ISO 8434—1:1994 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第1部分:24°压缩式管接头ISO 8434—2:1994 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第2部分:37°扩口式管接头ISO 8434—3:1995 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第3部分:O形圈端面密封管接头ISO 8434—4:1995 流体传动和一般用途的金属管接头第4部分:带有O形圈密封的焊接接头体的24°锥面管接头ISO 10763:1994 液压传动平管口、无缝的和焊接的精密钢管尺寸和标称工作压力ISO/TR 11688—1:1995 声学对低噪声机器和装置设计的推荐做法第1部分:方案ISO 12151—1:1999 液压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软管接头第1部分:带ISO 8434—30形圈端面密封端头的软管接头ISO 12151—2:一1)液压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软管接头第2部分:带ISO 8434—1或ISO 8434—4 24°锥面O形圈密封端头的软管接头ISO 12151—3:1999 液压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软管接头第3部分:带ISO 6162法兰端头的软管接头ISO 12151—4:一1)液压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软管接头第4部分:带ISO 6149—2或ISO 6149—3螺纹端头的软管接头ISO 12151—5:一1)液压传动和一般用途的管接头软管接头第5部分:带ISO 8434—2 37°扩口式端头的软管接头注:1)将发布。
3 定义本标准采用GB/T 17446中给出的定义和下列定义。
3.1 执行器actuator把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元件(例如:液压缸、液压马达)。
3.2 试运行commissioning需方正式验收系统的程序。
3.3 元件component液压传动系统的一个功能部分,由一个或多个零件组成的独立单元(例如:液压缸、液压马达、液压阀、液压过滤器,但管路除外)。
3.4 控制机构control mechanism给元件提供输入信号的装置(例如:手柄、电磁铁)。
3.5 应急控制emergency control把系统带人安全状态的控制功能。
3.6 功能标牌function plate包含描述手动操作装置的性能(例如:开/关、进/退、左/右、升/降)或系统执行的功能状态(例如:夹紧、提升和前进)的信息的标识牌。
3.7 操作装置operating device给控制机构提供输入信号的装置(例如:凸轮、电开关)。
3.8 管路piping管接头、软管接头和连接件与硬管或软管的任何组合,这种组合使得液压油液能在元件之间流动。
3.9 需方purchaser规定对机器、装置、系统或元件的要求,并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这些要求的一方。
3.10 供方supplier承包提供满足需方要求的产品的一方。
3.11 系统system由相互连接的元件组成的传递和控制液压能量的装置。
4 要求4.1 概述在4.1.1至4.5中给出的要求,适用于本标准范围内的所有系统。
4.1.1 说明书液压系统应按照系统供方的说明书和建议来安装和使用。
4.1.2 语言*需方和供方应商定用于机器标志和适用文件的语言。
供方应负责保证译文与原文具有同样的含义。
4.2 危险*当需方和供方商定时,应对附录B中所列危险进行评价。
该评价可以包括液压传动系统对机器的其他部分、系统或环境的影响。
列入附录B中的标准可用于该评价。
只要可行,就应通过设计消除所确认的那些危险。
若做不到这一点,则设计应包含针对这些危险的防范措施。
4.3 安全性要求4.3.1 设计方面的考虑设计液压系统时,应考虑所有可能发生的失效(包括控制电源的失效)。
在所有情况下元件应该这样选择、应用、安装和调整,即:在发生失效时,应首先考虑人员的安全性。
应考虑防止对系统和环境的危害。
4.3.2 元件的选择为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应对系统中的所有元件进行选择或指定。
选择或指定元件应确保,当系统投入预定的使用时,这些元件应在其额定的极限内可靠地运行。
尤其应注意它们的失效或误动作可能引起危险的那些元件的可靠性。
4.3.3 意外压力应从设计上,防止系统所有部分的压力超过系统或系统任一部分的最高工作压力和任何具体元件的额定压力,否则应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防止过高压力的可取的保护方法,是设置一个或多个溢流阀来限制系统所有部分的压力。
也可以采用其他能满足使用要求的方法,如:采用压力补偿式变量泵。